① 豬肉那個部位腌的肉好吃
中間部位的豬肉,反正不要頭尾的,臘肉要用鹽先腌制一晚,一斤用三錢鹽,就是15g,今晚腌好明天早上曬,曬七八天*天氣好的前提下
② 腌制鹹肉用豬肉哪個部分的肉好吃
摘要 用豬肉的後腿,這樣腌制出來好吃又香
③ 腌肉用哪個部位的最好
一、夾子肉:夾子肉是豬前腿上方豬脖子後面的肉,由於豬運動時,這個地方經常會運動,導致這個地方的肉非常有勁。如果用這個地方的肉腌制臘肉,既能減少肉中水分的流失,還能使腌出來的臘肉吃著更香更有勁。屠夫家腌肉時都會選用夾子肉。而腌好的夾子肉不管和什麼蔬菜一起燉煮,不管燉出來時間,臘肉的香味都非常濃郁。所以建議大家腌臘肉時,盡量選擇夾子肉。
二、五花肉:五花肉就是豬肚子上的肉,這部位的肉很少活動,而且五花肉中的油脂比較多,腌好的臘肉進行曬制時,或者炒制時會流失很多油脂。如果家裡喜歡吃肥肉,或者喜歡用臘肉熬萵苣或者熬白蘿卜吃,可以適當腌制少許的五花肉。如果喜歡炒得吃臘肉或者煮臘肉豆皮之類的菜餚,建議大家腌制夾子肉,因為夾子肉上的肉8成以上都會瘦肉。
三、後腿肉:後腿肉就是豬屁股這個部位的肉,這個部位的瘦肉和非常呈現非常明顯的分成狀態,而且這個部位的肥肉比較多。老一輩的人喜歡吃肥肉時,會選用這個部位的肉。但是現在年輕肉都喜歡吃比較瘦的肉,更傾向於夾子肉。
④ 腌制鹹肉用豬肉哪個部分的肉好吃
用豬肉的後腿,這樣腌制出來好吃又香,我家裡每年都要腌制四五隻呢,我覺得腌制出來,味道非常好,最好用花椒鹽這樣腌制出來非常香,非常好吃,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⑤ 豬肉哪個部位的肉最好吃
豬前腿肉。
其實豬前腿肉是比較嫩的,但是豬的後腿肉確實有一點硬,因為豬的前腿肉吃起來特別的嫩,而且口感也是非常的細膩的,如果是炒菜或者是包餃子,做紅燒肉的話,那麼最適合是用前腿肉了。
因為豬的前腿運動頻率是比較大的,所以前腿肉的肉質特別的細膩,肥瘦相間的,而且豬前腿肉上還會有一塊梅花肉,但是價格也是非常昂貴的。
肉質好營養高的部位
1、豬前筋
豬前筋指的就是豬手的筋部,一頭豬只能分解出兩條。比較適合椒鹽或者煲湯。椒鹽的做法是要先腌制再油炸,所以椒鹽後的豬前筋並不是帶著韌勁的,反而是又脆又爽,著不同的滋味。
2、梅花肉
梅花肉又叫梅頭肉或者肩胛肉,是位於豬肩胛上的肉,它還可以細分為第一刀和第二刀。梅頭第一刀其實就是靠近豬頭的頸部的肉,梅花肉第二刀,是指梅頭後面的豬肩肉,它是由很多塊肌肉組成,沒有第一刀那麼脆爽,所以比較適長時間燉煮的菜或者用來煲湯和火鍋。
3、五花肉
五花肉是豬腹部的那塊肉,肥瘦相間而且分布均勻,在挑選五花肉的時,盡量挑選肥瘦相間的,這種做出來才好吃。
4、裡脊肉
裡脊肉是一種瘦肉,它長在豬的背部脊骨下面,很少脂肪也沒有筋骨,肉質鮮嫩,沒有骨頭,裡脊肉非常適合老人和小朋友食用。
⑥ 鹹肉用豬的哪個部位鹽
鹹肉用豬的夾子肉部位鹽。
夾子肉是豬前腿上方豬脖子後面的肉,由於豬運動時,這個地方經常會運動,導致這個地方的肉非常有勁,如果用這個地方的肉腌制臘肉,既能減少肉中水分的流失,還能使腌出來的臘肉吃著更香更有勁!一般賣肉的或者屠夫他們家腌肉時都會選用夾子肉。
而腌好的夾子肉不管和什麼蔬菜一起燉煮,不管燉出來時間,臘肉的香味都非常濃郁,所以衷心建議大家腌臘肉時,盡量選擇夾子肉。
鹹肉做法:
把肉洗干凈掛窗戶外吹乾水分,麻椒和鹽下鍋內小火炒至鹽微黃即可,放入花椒粉混合冷卻。把三層肉放入鍋內盡量都沾滿鹽和花椒後,一條條擺入盒內,最後倒入白酒蓋好蓋子開啟腌制過程,我還是晚上比較冷的時候放窗戶外腌制,天亮了再放冰箱繼續冷藏。
腌制了一個星期,晚上的時候再取出來清洗干凈表面後,掛窗戶吹風,白天再掛冰箱內,如此反復…直至吹乾為止。肉不用洗放進盆里把鹽直接均勻的塗抹在肉上,過二天後把肉翻個身,腌上一個星期。
一個星期後盆里肉出了很多水,然後把肉拿出來,把盆里的水倒入鍋里再加點水和鹽把水燒開,去除上面的沫,等水涼後再把肉泡進鹽水裡,過一星期後就可以取出晾曬了。到晾曬到肉基本沒水幹了以後就可以開吃了。
⑦ 你認為豬身上哪個部位最好吃為什麼
引言:豬肉身上就沒有不好吃的,也沒有最好吃的,哪個部位都好吃,愛吃豬肉的都這么認為。愛吃到什麼程度?看看大數據就知道。
據國家統計局和農業部2018年發布的數據顯示:
不再需要任何證據,豬肉已經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指標,也是重大經濟發展產業,更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美食 。
(豬肉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進入正題:豬肉到底哪個部位最好吃?
一、豬身上哪些肉能吃(一)先說不能吃的肉。 有人會說,豬身上就沒有不能吃的肉,你這是不懂二師兄啊。其實不是的,豬身上還真有不能吃的肉,一共有3個部分:
除此之外,還有個部位要慎吃,就是血脖肉,經常打針注射,又是淋巴結集中的地方,還是甲狀腺所在位置,外行很難清除干凈,吃著有風險,吃它要慎重。
(二)除此之外的豬肉都能吃。 這里不用生理學名詞,就用廚房概念介紹豬肉的部位和名稱。從頭到尾排列:
(烀豬肉是我國最原始的吃法,如今早就成了地方名菜,在東北最為普遍。吃之前的處理就像大爺這樣,火燎再刮洗干凈,整體入鍋,烀個爛熟,好吃的不得了。)
有句俗話,「只有不會做的廚子,沒有不好吃的肉」。尤其是豬肉,不同部位都有不同做法,出來不同的風味和口感,滿足不同場景的需要。
我們還按著順序介紹,只說比較典型的部位,也就是常做到的、有名堂的肉菜:
(一)豬肉部分
(二)豬雜部分
(三)豬下水
(紅燒肉里東坡肉,好吃到什麼程度?把外國人都給鎮住,感覺著要成為中餐代表了。)
(一)屠夫說的三塊
(把回鍋肉做到這樣,誰還能說不是最好吃?)
(二)賣肉說的三塊
(喝酒人要說這個菜不是最好吃的就不算喝酒人。)
(三)廚師說的三塊
最後結論:只有不會做的廚子,沒有不好吃的豬肉。至於到底哪個部位最好吃,我實在說不上來。要不您來說道說道?
豬肉的分解圖介紹詳細分類 豬肉的不同部位肉質不同,一般可分為四級。特級:裡脊肉;一級:通脊肉,後腿肉;二級:前腿肉,五花肉;三級:血脖肉,奶脯肉,前肘、後肘。不同肉質,烹調時有不同吃法。吃豬肉,不同位置的肉口感也不同。 豬身上裡脊肉最嫩,後臀尖肉相對老些。炒著吃買前後臀尖;燉著吃買五花肉;炒瘦肉最好是通脊;做餃子、包子的餡要買前臀尖。 " 根據做菜要求選購豬肉的不同部位(附:豬肉各個部位分布圖)
豬肉的各個部位
1、 豬頭肉 :裡麵包括上下牙頜、耳朵、上下嘴尖、眼眶、核桃肉等。豬頭肉皮厚、質地老、膠質重。適宜涼拌、鹵、腌、熏、醬臘等。
2、鳳頭皮肉:此處肉皮薄,微帶脆性,瘦中夾肥,肉質較嫩。適宜鹵、蒸、燒和做湯,或回鍋肉等。
3、槽頭肉(又稱頸肉):其肉質地老、肥瘦不分宜於做包子、餃子餡,或紅燒、粉蒸等。(含淋巴較多不宜多吃。最便宜。東南亞菜的炭燒豬頸取自此處)
4、 前腿肉 :這個部位的肉半肥半瘦肉質較老。適宜涼拌、鹵、燒、腌、醬臘、咸燒白(芽菜扣肉)等。(餃子也常用這個)
5、前肘(又稱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膠質重。適宜涼拌、燒、制湯、燉、鹵、煨等。 6、前腳(又稱前蹄、豬手):質量比後蹄好。此處只有皮、筋、骨骼,膠質重。適宜作燒、燉、鹵、煨等用。
7、 裡脊皮肉 :此處肉質嫩、肥瘦相連。適宜鹵、涼拌、腌、醬臘或做水煮肉片,肥膘部位可做甜燒白等。
8、正寶肋:此處肉皮薄,有肥有瘦,肉質較好。適宜蒸、鹵、燒、煨、腌,可烹制甜燒白、粉蒸肉、紅燒肉等。
9 、五花肉 :這個部位的肉因一層肥一層瘦,共有五層,所以叫五花肉。其肉質較嫩,肥瘦相間,皮薄。量適宜燒、蒸、咸燒白、紅燒肉、東坡肉等。
10、奶脯肉(又稱下五花肉、拖泥肉等):其位於豬腹部,肉質差,多泡泡肉,肥多瘦少。一般適宜做燒、燉、炸酥肉等。
11 、後腿肉 :此處肉好、質嫩,有肥有瘦,肥瘦相連,皮薄。適宜做白肉(涼拌)、鹵、腌、做湯,或回鍋肉等。
12、後肘(又稱後蹄膀):質量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13、後腳(又稱後蹄):質量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14、 臀尖 :肉質嫩、肥多瘦少。適宜涼拌(白肉)、鹵、腌,做湯,或回鍋肉。
15、豬尾:皮多、脂肪少、膠質重,適宜作燒、鹵、涼拌等。 好壞看顏色可分辨 買豬肉時,根據肉的顏色、外觀、氣味等可以判斷出肉的質量是好還是壞。優質的豬肉,脂肪白而硬,且帶有香味。肉的外面往往有一層稍帶乾燥的膜,肉質緊密,富有彈性,手指壓後凹陷處立即復原。 次鮮肉肉色較鮮肉暗,缺乏光澤,脂肪呈灰白色;表面帶有黏性,稍有酸敗霉味;肉質松軟,彈性小,輕壓後凹處不能及時復原;肉切開後表面潮濕,會滲出混濁的肉汁。變質肉則黏性大,表面比較乾燥,顏色為灰褐色;肉質松軟無彈性,指壓後凹處不能復原,留有明顯痕跡。 頸背肌肉(簡稱1號肉) 前腿肌肉(簡稱2號肉) 大排肌肉(簡稱3號肉) 後退肌肉(簡稱4號肉) 頸背肌肉(簡稱1號肉)指從第五、六肋骨中斬下的頸背部位肌肉;前腿肌肉(簡稱2號肉)指從第五、六肋骨中間斬下的前腿部位肌肉;大排肌肉(簡稱3號肉)指在脊椎骨下約4-6cm肋骨處平行斬下的脊背部位肌肉;後退肌肉(簡稱4號肉)指從腰椎與薦椎連接處(允許帶腰椎一節半)斬下的後腿部位肌肉。1-4號分割肉肌肉保持完整,表層脂肪修凈,肌膜不破。感官指標,色澤鮮紅或深紅、有光澤、脂肪呈乳白色或粉白色,有豬肉固有的氣味,無異味,冷凍良好,肉質緊密,有堅實感;煮沸後肉湯透明澄清,脂肪團聚於表面,具特有香味。
---——————————————————————————————
里肌肉
豬的里肌肉相當於牛的肋里肌及沙朗部位,豬里肌以胸部的胸最長肌為主,肉質嫩
還包含腰部的胸長肌,這就是大塊肉類料理常用里肌肉的道理。
(胸最長肌連接著尾底部與胸部及腰部)
肩里肌
是肩膀上方的背肉。平常家庭料理,可以選擇本身含油脂較豐富的里肌肉來燒煮,
選脂肪量較低的肩里肌來煎炒炸食,可以均衡調節油脂的攝取量。肩里肌的肉質比里肌肉來得
結實、堅韌,比較有嚼勁,取來當火鍋肉片、南洋沙爹等都足具風味。肩膀里肌肉適合煎、烤與做排
肉用:肩腹部肉含筋,適合切薄片煮湯或作火鍋肉片,肩膀肉易附著脂肪,適合食補燉湯的料理。
小里肌(菲利)
豬菲利屬於附著在腰椎部內側的里肌肉部分,是平常運動不到的豬肉,因所在的位置特別,也因此成了最柔軟、最稀有、最高貴的豬肉,一頭豬只有兩條菲利,豬排的料理就需用此部分,水煮肉片用此處。
胛心肉
前腿與肩里肌間的肉類,切薄片或不要太多肥肉比例的絞肉,常用此部位。
梅花肉
肩里肌肉靠胸部的部位,肉質紋路是沿軀體走向延展,因此筋肉之間附著有細細的脂肪,常見取來當火鍋肉片、台式的酸甜肉或宜蘭的卜肉 都足具風味。
排骨
連結里肌肉的胸骨至腰椎部的骨,把肉類取下後的骨變可作為料理用,如:接近小里肌的稱為小排骨里肌肉部位的骨則稱排骨;常見糖醋排骨、排骨等料理。
大腿肉
常指後腿肉,肉多脂肪分布均勻,含豐富蛋白質,煎、炒類常用。
豬腱
前後小腿去骨後所得的肉塊,腱子肉中的脂肪也很少,不需加以切修,不過,由於肉中有許多連結組織,因此極適合燉煮,鹵制。
五花肉
剔取第五肋骨到腰椎間的里肌肉後,就可看三層肉也是大家熟知的五花肉,又稱三層肉。因為從
側面看,是肌肉與脂肪分層交疊,所以被命名三層肉,它的脂肪含量是全豬最高的。適合做鹵肉飯。紅燒肉,梅菜扣肉,一般層數越多質量越好。
絞肉
常用五花肉或夾心肉,使用機器或剁刀,將肉剁成細末狀,再依料理所需,做成丸子或內餡等。
大骨
肩胛骨或臀骨等大塊骨,是熬高湯時不可或缺的主材料。
豬腸、豬心、豬腰。。。等內臟
不同內臟以不同方式洗滌干凈後,常用來製作燉補或燒鹵等料理。
前、後腿
豬腿脂肪含量,前腿(豬手)比後腿(豬腳)多兩倍以上,以燉煮方式,最能呈現汁多味鮮的好口味,如鹵,烤前腿較香醇,金華火腿、德國豬腿都取後腿較甘味。
如何選購新鮮豬肉
肉類色澤可判斷新鮮度
鮮紅色的豬肉表示新鮮,肉色蒼白沒有彈性而且濕濕的叫(打水肉)肉質緊密乾燥而
呈暗紅色肉叫(暗干肉)吃起來都不可口,有不好氣味的豬肉表示不新鮮或品質不佳。
如何辨識肉質的老嫩
豬肉的里肌較細嫩,而胛心肉、硬肌、臀肉等,肉質較老,所以選購肉品時,請根據不同用途,選用不同的種類及部位。
買肉,彈性是重點
烹飪技術高低是影響豬肉食品上不上口的主因,然而選擇材料也是要事一件,因此在選擇豬肉時,先用手指觸摸感覺其彈性及硬度,新鮮豬肉,硬中帶柔,
肉質帶有彈性,拿在手尚可感覺到沉重與彈性。
豬的種類影響口味
豬的種類很多,以國人的食用習慣而言,大根分為(黑毛豬)(白毛豬)(花豬)
由於黑毛豬的肉質較緊密富彈性,口味較香郁,且數量也較白毛豬繁殖少,所以價格略高,
注重烹飪美味的人大會挑選(黑豬肉)
看豬肉與脂肪的質地
肉色鮮紅色,切面有光澤,肉質鮮嫩,組織強軟,瘦肉切面成大
理石紋,豬肉脂肪成純白色,質地較軟而粘稠。
母豬肉比公豬肉口感好
選擇母豬肉時可看,母豬肉皮厚而硬,毛孔粗而深,有黑色斑點,
皮膚與脂肪之間沒有界限。若剝皮了,母豬的瘦肉成深紅色,手摸無沾液。
剛屠宰的肉質不夠鮮美
剛屠宰的禽畜,肉味不鮮美,而且腥臊味較濃,屠屠宰的禽畜等肉類進行後熟期過程,應在低溫(4度左右)的環境下存放最好。
1、裡脊,肉質較嫩
2、豬肉為人類提供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豬肉可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肉的不同部位肉質不同,一般可分為四級。特級:裡脊肉;一級:通脊肉,後腿肉;二級:前腿肉,五花肉;三級:血脖肉,奶脯肉,前肘、後肘。不同肉質,烹調時有不同吃法。吃豬肉,不同位置的肉口感也不同。豬身上裡脊肉最嫩,後臀尖肉相對老些。炒著吃買前後臀尖;燉著吃買五花肉;炒瘦肉最好是通脊;做餃子、包子的餡要買前臀尖。
豬身上這兩個部位最好吃:
豬脊椎骨里的那塊肉叫 裡脊肉 ,質嫩筋少,加工性好,可切片,絲,丁,可炸溜爆炒。
烹調豬裡脊肉,最後斷紋切割,這樣吃起來口感嫩。杭州著名菜餚糖醋裡脊肉用的就是這一塊肉。
五花肉 是豬腹部肋排上的一塊肉,由肥膘與瘦肉層層隔開。是一層瘦一層肥,再一層瘦一層肥,然後一層皮,所以叫五花肉。五花肉肥油多,瘦肉嫩,水份多,愛吃肉的人都會愛五花肉。會做菜的人取這里做獅子頭,紅燒肉。
豬身上每個部位的口感和味道差別都很大。根據不同菜選擇不同的部位才是烹飪的關鍵所在。
用豬臉頰肉炒荷蘭豆肉質鮮嫩汁水飽滿,重油重鹽掩其本味則適得其反。豬耳豬嘴豬蹄豬尾膠原蛋白含量高,肉不柴則適合慢慢鹵制。豬後腿有力肌肉纖維粗糙結實適合拿來腌製成火腿,食用時延豬肉纖維斜向切割,這樣切出來的火腿薄薄一片不易散架入口之後也不會塞牙。
豬的內臟要掩其腥臊一定要先用帶姜蔥的水焯到半熟之後和醬油蔥段或者辣椒花椒同炒,當然配料也不盡然,之前在北京吃過「芫爆肚條」口感出奇的好,爽脆彈牙亦無半點怪味,果然豬內臟還是要火大油多炒出來才對味兒。
在重慶,和其它食材一樣,豬身上的任何部位都可以拿來燙火鍋。老肉片是指的豬眉毛一帶的肉,瘦中帶肥,久煮之後味道極美。拿來做水煮肉片的肉也可以是眉毛肉,但是外面餐館還是用裡脊肉比較多,因為裡脊肉嫩,端上桌子有光澤,拍照也好看。
五花肉和三線肉其實是一個部位,指的是豬肋排上面肥瘦比例接近一比一的部分。江浙一帶的人烹飪五花肉最有心得,東坡肉將整塊豬五花切成寶塔形上焦糖色,或者切成兩厘米見方的塊狀和梅乾菜一起燒,剛燒出來的梅乾菜燒肉雖然好看,但並不那麼好吃,梅乾菜燒肉一定要第二頓吃的時候蒸一下,把肥肉蒸成豬油,浸到梅乾菜里才算是完美融合。
現在的人注重 健康 ,看見肥肉如臨大敵,我倒心寬,在我看來肥瘦相宜,瘦肉不柴,肥肉軟糯的豬肉才是真正能讓我食指大動的。
對於豬肉哪個地方好吃我第一個想到的是豬舌。
豬舌肉質堅實,無骨,無筋膜、韌帶,熟後無纖維質感。豬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煙酸、鐵、硒等營養元素,有滋陰潤燥的功效。但是由於豬舌頭含較高的膽固醇,凡膽固醇偏高的人都不宜食用豬舌頭。新鮮豬舌頭灰白色包膜平滑,無異塊和腫塊,舌體柔軟有彈性,無異味。變質的豬舌頭呈灰綠色,表面發粘、無彈性,有臭味。異常的豬舌頭呈紅色或紫紅色,表面粗糙,有出血點,有潰爛斑或腫塊,或在豬舌根有豬囊蟲寄生。
下面給大家分享幾個以豬舌為主要食材的菜餚。
1.醬豬舌
豬舌吃起來比較有嚼勁,鹵制後的豬舌味道咸中帶甜,是很好的下酒菜,也是節假日宴請賓客的一道很受歡迎的冷盤。
2,紅油豬舌
用川菜傳統方法製作的紅油豬舌麻辣鮮香酸甜口感復合,回味悠長。在炎炎夏日熬更守夜看歐洲杯的時候,做一道紅油豬舌,佐以一杯冰鎮啤酒,那是絕對的超級享受。
3,黑椒豬舌炒茭白
茭白含有豐富的有解酒作用的維生素,有解酒醉的功用。嫩茭白的有機氮素以氨基酸狀態存在,並能提供硫元素,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較高,容易為人體所吸收。
4,紅燒舌片
紅燒舌片簡介 豬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煙酸、鐵、硒等營養元素,有滋陰潤燥的功效。
5.醬汁豬舌(創意系列)
看完這些美味的食物圖片以及豬舌的功效,相信把豬舌作為豬豬身上的最美味的部分,大家都會贊同吧。
′小時候愛吃豬尾巴,長大了喜歡吃豬心,現在最愛吃的是豬手,當您覺得腿困,也來幾個豬蹄,自我感覺良好。
豬肉哪個部位最好有個人喜愛,不過我說最好的是豬前腿夾窩部上的瘦中夾肥,肥中窩瘦肉部分,一扇豬肉約2一3斤左右。這部位即使生食都難吃出豬腥味來。約上好友,家人割上2斤,片成能透見對影的薄々片子,蘸上翻沸的凈開水(一點佐料不放),來回氽一次就可以就口了,不加任何佐料吃吃看,什麼叫嫩滑,什麼叫反噗歸真,美味很難言傳,原來茹毛飲血般的就食,也有這般美味。這說明一個道理:美味在認知,美味在簡約, 健康 在從口。你若疑這太簡單,也可加一點你喜歡的佐料,生抽,米醋等,我到感覺失去了吃真的味道。
⑧ 做臘肉要選豬哪個部位的肉啊、 怎麼腌的臘肉比較好吃。
准備用料:五花肉1500克、食用鹽250克、八角適量、茴香適量、香葉適量
1、把鹽和、八角、茴香、香葉等香料放在一塊炒一炒。
⑨ 灌香腸用豬的什麼部位的肉灌出來比較好吃
灌香腸用豬的肩部,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肘子,這個部位的肉非常好吃,既有肥肉又有瘦肉,味道比較好吃。
⑩ 腌制鹹肉用豬肉哪個部分的肉好吃
一、夾子肉:夾子肉是豬前腿上方豬脖子後面的肉,由於豬運動時,這個地方經常會運動,導致這個地方的肉非常有勁,如果用這個地方的肉腌制臘肉,既能減少肉中水分的流失,還能使腌出來的臘肉吃著更香更有勁!一般賣肉的或者屠夫他們家腌肉時都會選用夾子肉。而腌好的夾子肉不管和什麼蔬菜一起燉煮,不管燉出來時間,臘肉的香味都非常濃郁,所以衷心建議大家腌臘肉時,盡量選擇夾子肉!
二、五花肉:五花肉就是豬肚子上的肉,這部位的肉很少活動,而且五花肉中的油脂比較多,腌好的臘肉進行曬制時或者炒制時會流失很多油脂,所以用五花肉腌制臘肉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您家裡喜歡吃肥肉,或者喜歡用臘肉熬萵苣或者熬白蘿卜吃,可以適當腌制少許的五花肉。如果喜歡炒的吃臘肉或者煮臘肉豆皮之類的菜餚,建議大家腌制夾子肉,因為夾子肉上的肉8成以上都會瘦肉!
三、後腿肉:後腿肉就是豬屁股這個部位的肉,這個部位的瘦肉和非常呈現非常明顯的分成狀態,而且這個部位的肥肉比較多,一般老一輩的人喜歡吃肥肉時,會選用這個部位的肉,但是現在年輕肉都喜歡吃比較瘦的肉,所以用夾子肉腌臘肉是最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