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被譽為客家的「民間故宮」培田村有什麼值得游覽的地方
培田不算是大村子,一百多戶人家,幾十棟老屋,依山而建,由於房屋都為木結構,就有兩條水渠貫穿整個村子,因為這水,村子顯得愈加靈氣。既被青山擁抱在懷,又有著江南水鄉的韻味,這個村子很討人喜歡。
有一年的除夕夜,有村民喝米酒至凌晨,終於不勝酒力面醉倒,昏睡過去,醒來時已是大年初二,他揉著眼睛不解地看著告訴他日期的人嘀咕:“今年怎麼沒有大年初一啊?”我們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飯的時候聽到這個故事的,酒酣面赤之時,一位長輩講起這故事,眾人聽著笑著說著,手中的酒碗舉得更勤了,米酒濃郁香甜的味道把吃飯的大廳填得很滿,也把幸福和喜悅填到了每個人的心裡。
『貳』 有哪些風土人情古樸的小鎮適合長期居住
在我們廣袤的神州大地,滇西北的彩雲之南上矗立著一座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小鎮,它的名字叫麗江。景色秀美,人情古樸,是個適合長期居住的地方,生活在這里人的幸福指數會上升。
麗江古城是一座古色古香,有原始民居的小鎮,在這里每個角落都是風景。以四方街為中心,周圍是四通八達的小巷,各種店鋪都有濃郁的民族風。敲打著手鼓售賣麗江原創民謠的姑娘們,香氣撲鼻的雲南鮮花餅和糕點,各種純手工服飾和披巾,道路旁拿著繩子為遊客編彩辮的奶奶,各種風車和平安鈴鐺掛滿了整條小巷。夜幕降臨的時候,麗江的酒吧街熱熱鬧鬧,進去點一杯飲料,就可以坐著聽音樂,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玩玩牌什麼的,特別愜意。麗江的生活節奏很慢,這里的陽光很暖,有時候坐在搖籃椅裡面曬著太陽抱著書喝著咖啡就能度過一個下午,還可以和朋友們發呆,總之很享受。
麗江的櫻桃花正開,麗江是帶不走的遠方。一個幾乎零污染,空氣清新,民風淳樸,旅遊業發達,景色無敵的小鎮,是適合長期居住的地方,你去過麗江嗎?有時間的話,去那裡住一段時間親自體驗一下吧!
『叄』 培田古民居 大田茶山 德化縣城兩日游攻略
摘要 德化
『肆』 福建民居第一村培田村,在格局上與故宮有什麼相像之處,為何被稱為民間故宮
福建民居培田村被稱為「福建民居第一村」。培田村位於福建連城縣,是一座客家人聚居的古老小村,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培田古村的始祖是吳姓,明代遷徙到培田,在培田開基,建設家園,繁衍生息,最終形成了今天具有典型的客家風情的古村。
陪田村保存著傳統的生活特色,大街小巷都顯示出古色古香的特色,而且居民對這里保護得很好,對環境也愛護有加,很美的一個地方。
『伍』 培田村的鄉村詳解
培田村總覽平面圖
來到培田村,沿著石板小道走進村口,一座巍峨的石牌坊屹立道口,石牌樓上光緒皇帝御賜的「恩榮」二字,似乎在昭示著這座古村落曾經「不論文官武將至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一律步行」的榮耀。據傳是清光緒皇帝賜建給他的御前四品藍翎侍衛吳拔禎的。它與村尾吳昌同得「聖旨」所立的「樂善好施」牌坊遙相呼應,顯示著培田村文武競秀、積善濟人的輝煌歷史。
過了「恩榮」石牌坊,路右邊有一座「文武廟」,據傳該廟始建於明初,當時叫關帝廟。僅為一層,是祀奉武帝關公的。乾隆年間(公元1779 年) 才改成今天的兩層文武廟,也稱文昌閣。
上廟祀文聖孔子。有對聯曰: 萬世師表 百方范儀
下廟祀武聖關公。有對聯雲:一生不負桃源義 千古長存蜀漢忠
這種文武同廟的建築極為少見的,客家人崇文尚武的性格在這里得到充分的體現。 走在培田,直接的感觸是無處不在的水。那些縱橫交錯的水渠、水塘,構成培田發達的水系。
在培田,村中的排水系統主要由水圳、暗溝和水塘組成。在村中有二條水圳穿街過巷,貫穿全村,直通各戶。
據村裡的老年婦女回憶,當年溝水清澈見底。他們足不出戶,就靠屋旁這條流動水溝洗滌生活用品。
培田村前有一窪池塘,種植了許多荷花,想必到了每年仲夏時節,荷花盛開時,一定會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
培田村現存有30多幢明清時期各具特色的古民居和古建築,一幢連著一幢,布局科學,緊密有序。其樣式幾乎囊括了所有常見的建築模式。如圍屋式的「雙灼堂」、土樓式的「繩武樓」和「修竹樓」、日字式的「吳家大院」、田字式的「大夫第」、吊腳樓式的「天後宮」等等。當然,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融和了北方四合院優點的九廳十八井典型建築。它截然不同於以外御為特色的土樓和以內閉為特徵的圍屋。它沒有圍牆,沒有炮眼,而到處是讓人賞心悅目的宇坪、照牆、魚池、花圃,讓人感受到這是一個休閑和養生的美麗庄園。
培田村的民居基本採用「九廳十八井」的合院建築平面布局形式。 嚴格來講,它應歸類於閩、粵、贛一帶的「三合天井式」民居建築。 代表建築有「官廳」、「繼述堂」、和「雙灼堂」等。 培田村中規模最大的「九廳十八井」合院建築,當首推繼述堂。繼述堂也稱大夫第,規模宏大。它遠不止九廳十八井,而是有18 個廳堂24 個天井72 個房間,共佔地6900 平方米。
繼述堂前的廣場當地人稱外雨坪,坪邊原有月塘和圍牆,現已毀。坪中遺有一對石獅石鼓,兩根紋龍旗桿。門前一副對聯「水如環帶山如筆,家有藏書隴有田」,從聯中可以感受到建築周邊環境之美和主人對耕讀文化的追求。門樓上這幅「三台拱瑞」的匾額,已經掛了整整160多年。
過了大庭院來到掛有「大夫第」和「登科」牌匾的中廳,從這兩個牌匾可以看出這家宅院祖先曾經的輝煌與榮耀。
過天井上台階之後進入大廳。中廳大廳聯成一體,雕梁畫棟,場面浩大,這里主人宴客、會親的場所。大廳兩側設主卧房,分成前後間。再過一個天井進入後廳,後廳是主人生活起居的內宅。與外廳大不相同的是,這里的裝飾裝修樸素典雅 ,空間尺度親切宜人,後廳之後、圍牆之前有一個長方形的天井,栽有花卉盆景,這里的肅靜與前廳的喧鬧形成一個明顯的反差。
大廳中雕刻精美的古樸傢具。
繼述堂最絕的一處,莫過於大廳中的地板了。曾有專家來此考察,看到繼述堂大廳中獨特的地板,非常不解地詢問其主人,當初修建這幢房子,是先鋪地板再蓋房的嗎?他們誤以為這種類似於石材的地板,是用一整塊的石板鋪設上去的。其實不然,它是用砂、石子、泥漿等建築材料混合而成,類似於今日的水泥砂漿,經過長年累月的碾壓打磨,變得堅硬無比,形成今天所看到的這種像石板的地面。這種非同尋常的建築形式,體現了客家的聰明才乾和高超的技藝。
在培田古建築中,常用的建築裝飾手段如木雕、磚雕、石雕、灰塑、泥塑、彩畫、漆畫、剪瓦等也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圖案越精美復雜、工藝越精細, 就說明主人越有地位。 宣和是古汀州府通往連城、永安的交通要地,宣和鄉的培田村就成為汀連官道的連接點。這里明清曾設驛站 ,驛站就設在今日的官廳里。官廳也是培田九廳十八井的代表建築之一。該宅佔地5900 平方米,為前塘後閣五進帶橫屋、中軸對稱式布局。它始建於明末崇禎年間,至今有三百餘年的歷史。官廳前設圍牆、半月塘、外雨坪。宅子四周的青磚防火牆古樸厚重,門樓前兩坪石獅石鼓危坐,石桅桿挺立,照牆圓圍,月增清碧。
培田也是紅軍長征的出發地之一。 當年紅軍曾在培田的官廳召開重要軍事會議。朱德總司令、彭德懷等參加了這次會議,會後紅軍抗日先遣隊走上了長征的道路。
門廬設有雙重屏風,過門廬之後進入一個大庭院,又有一對石旗桿。進入書寫有「斗山並峙」的內門後才是前廳,隨後是中廳、大廳、後廳。中廳開學館,左右廂房曾經藏書萬冊。後廳為兩層樓閣,樓下廳為宗族議事廳,樓上廳為藏書閣。 培田村的村落中心是一條約2000米長的古街。街西有二十幾座宗祠,街東有三十幾座民居和驛站。曲折的古街與幽深的巷道勾通,把錯落的民居建築連為一體。千米古街最盛時有商鋪37 間,今日仍保存完好的有23 間。
培田古街中部的三叉路口,因此處轉角優美,遂成培田一大景觀,是攝影愛好者到培田的必拍之景。間有此景拍成的作品,在影賽中獲獎消息傳來。 在培田古街中段,有一座不甚起眼的數椽瓦屋,大門上書一聯,橫批:「鋤經別墅」,聯曰:「半畝硯田余菽粟;數椽瓦屋課桑麻。」相對於「進士第」的高雅,這「鋤經別墅」卻來得草根一些。
大多人首先注意到了這「別墅」,不禁疑問,別墅不是現如今城市裡有錢人家的專利嗎?不是舶來品嗎?國家不是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修建獨棟別墅了嗎?怎麼在幾百年前就出現在這僻壤鄉村?
其實,別墅源於我國,在中國古已有之,古代稱別業、別館。指住宅之外用來享受生活的居所,是第二居所而非第一居所。在此須說明的是培田人務實而不奢華,這「鋤經別墅」另闢蹊徑,卻是一所先前的「職業教育學院」,是學習耕作、種植技藝的啟蒙理論和實踐教育場所。 容膝居是培田古民居中最小巧玲瓏的建築。規模雖小,但文化內涵較深。有人說這是最早的女子學堂 。本族少女、少婦們在這里不但學習文化、禮儀和女紅,而且「可談風月」,也就是可以講習與婚姻、生育有關的生理知識。寫有「可談風月」四個大字的匾額,嵌在舉目可見的廳堂正面的青苔石壁上,古意盎然,引人遐想。
古村落中最漂亮的「都閫府」已焚於火海,只留其遺址猶現當年風采。而在「都閫府」左側,有一座「衍慶堂」,是為培田吳家總宗祠,建於明正統年間,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擴建,距今600餘年。它融中國民族建築藝術和客家文化內涵於一體,是保存較完整的典型明代建築。
衍慶堂的大門不正對大堂,而開在宅第的東南方,必須過一道內門,始見戲台、中廳及上廳。這種大門的結構與北京四合院相似。廳堂可容幾百人拜祖餐飲。原掛有雕龍繪彩鑲邊功名匾額40多塊和學位金牌,「文化大革命」時期被當「四舊」廢去,現僅存雍正十二年(1734年)立「蛟騰鳳起」牌匾。此外,廳內還存有光緒年間陽刻進士金匾一塊(殘塊)、神龕、譜案、相匣、石香爐等,在默默訴說著當年的輝煌。
衍慶堂及戲台是培田村民祭祖的重要活動場所,如果有幸趕上節慶時節,還可以在這里欣賞到當地傳統戲劇演出。若是平常周末里,在下午三點左右,也有一場專為遊客所准備的當地客家山歌和舞蹈表演,時間不長,卻也特別,不可錯過喔。 吳家大院位於雙灼堂左側,是培田的中心區域。也是典型的九廳十八井結構的建築類型。縱深六個院落。有接待能力,是培田住宿、吃飯休息的好去處。廳里還有泡茶的茶海、茶桌和木沙發等一應物品,晚上坐在廳里里喝茶、聊天一定挺有情調的。
吳家大院,原本不叫吳家大院的,叫灼其堂。始建於清末,民國初年主體落成。佔地1200多平方米,磚木結構。到2004年,已呈零落破敗、搖搖欲坍之勢。後來有位有遠見卓識的商界人士出巨資,將其修繕一新。建造客舍、飯堂,用以接待來訪的遊客。 進士第是培田保存最完好的一幢民宅,是吳拔禎的祖屋。大門為三合門,寓「天時、地利、人和」之意。門廳後的庭院精緻雅潔,頗具文人雅士品茶賞畫,琴詩之風骨。正門額上高掛著「殿試三甲第八名武進士、欽點藍翎侍衛」的《榜元》進士匾,屋裡這塊《榜元》的匾牌,是他高中武進士後掛上去的。 正廳匾額上書《務本堂》,幾個大字端莊氣派。大門門後有紅軍彭德懷部-東方軍遺留標語一則,彌足珍貴。它也是對這段塵封歷史的有力佐證。
望著培田這些一幢幢規模宏大的合院建築,我們都贊嘆不已,這真是個人才輩出、人傑地靈的地方啊。然而,最讓我感興趣、刻骨銘心,最使我感嘆的,還是那些古巷。
培田的每座大宅院相臨之處,都有留出一兩米見寬的通道,這便是幽深的巷道。兩旁厚實的高牆,如一線天的峽谷,望不到盡頭。而那些青苔,那些橫紋,那些斑點,記載著歲月的滄桑。地面,由密密匝匝的鵝卵石鋪就,如一部厚重的史書。
『陸』 龍岩哪裡有好玩的呢
龍岩市下級區縣有:新羅、長汀、永定、上杭、武平、連城、漳平
獅岩
古田會議會址
李氏大宗祠
天宮山
古田鎮
客家首府
李登輝祖籍地
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
尋訪毛澤東
梁野山自然保護區
培田民居
紫雲山自然保護區
茶鄉問茶
紫金工業園
梁野仙山拾野趣
走進土樓賞土樓
仙府龍宮龍硿洞
洪坑村中看土樓
西陂天後宮
中山鎮
感受培田:「輝煌大庄」
朝斗岩
摩陀寨風景區
連城冠豸山
龍岩國家森林公園
永福花鄉
永定土樓
梅花山虎園
長汀
花鄉尋花
畫鄉賞畫
連城輝煌大庄園
連城四堡
連城竹安寨
連城石門湖
鎮華山
明代古廟珨瑚廟
惟一的四堡
湖光山色龍湖景
雲頂山茶園
石山園
七峰山
虎豹別墅
永福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
紅色「閩都」
這些都是龍岩的好玩的地方
來到龍岩當然就得吃特產 特產當然就有 閩西八大幹
長汀豆腐干
「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這是瞿秋白在長汀獄中所寫《多餘的話》中的最後一句。瞿秋白對豆腐的贊語,與他在獄中常吃長汀豆腐是有關系的。據《天祿識余》記載,豆腐為西漢淮南王劉安(公元前79-122年)門下術士首創,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長汀豆腐乾始於唐朝開元年間,距今有1200多年的歷史。長汀豆腐的製法與其他地區不同,它採用酸漿作媒介,製作時適當控制火候,用大瓢盛酸漿往豆漿中徐徐注入,使豆腐腦緩緩凝結,再經濾壓而成。因此,長汀豆腐鮮嫩可口,不酸不苦,用它製作的各種食品,如東坡豆腐、釀豆腐、銀荷包、豆腐餃、生氽滿丸、徽州丸等,風味獨特,久食不厭。而居汀州八干之首的長汀豆腐乾,尤以製作精細、配料講究、風味獨特、味美可口而、馳名中外。當年明朝朱元璋的大將朱亮祖帶兵駐汀州,吃了長汀的豆腐乾後大加贊賞。清末汀州左營把總邱洪得調**晉升千總後,留戀家鄉風味豆腐乾,便寫信並匯上路費給河田擅長制豆腐乾的親族,請他去**專做豆腐乾。長汀有許多古樸美麗的村莊坐落在崇山峻嶺中,「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不論村莊大小,必有豆腐乾和酒一起經營的小店。本地的朴實農民、浙江的香菇客、江西的淘金老表及各地的來往旅客,經過酒店小憩,皆喜歡沽一碗米酒,買一塊豆腐乾,慢飲細嚼。豆腐乾的香、咸、甜、韌,令人回味。
連城地瓜干
地瓜干在閩西各縣都有,但連城地瓜干卻以它獨特的原料與製作方法出名。它是用隔田、隔川、揭樂、大坪、李屋、洪山等地培植的紅心地瓜製作而成,所以又稱紅心地瓜干。這些鄉村土質松軟,酸鹼適中,氣候適宜,很適合這種紅心地瓜生長。這種地瓜干保留著自然的色澤和品質,顏色黃中透紅,味道清香甜美,質地松軟耐嚼,而且還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維生素A、B含量。
製作方法一般是將整塊地瓜蒸熟去皮,然後壓制、烘烤。製成之後可保存幾年不壞,既可當零食,也可切成小塊,拌上麵粉、雞蛋、香料,經油炸再沾上冰糖粉作為酒席名菜。所以,連城地瓜干實為饋贈親朋之佳品。
明溪肉脯干
明溪肉脯干是用精瘦牛肉浸腌於面制的醬油中,加以丁香、茴香、桂皮、糖等配料,經一周左右,再掛在通風處晾乾,然後放入烤房熏烤而成。製成後色、香、味俱佳,既有韌性又易嚼松,入口香甜,其味無窮。
除肉脯干之外,還有肉鬆,表面看去淡黃疏鬆宛如淡巴菰,入口則芳香甘甜,為佐餐佳餚,清代時列為上京貢品。
寧化老鼠干
寧化老鼠干,實為田鼠干,系由人工捕捉的田鼠加工製成。據《辭海》載:「田鼠,哺乳綱,倉鼠科。毛一般為暗灰褐色,有的呈沙黃色。營掘土生活,對農作物有害。」寧化屬山區農業縣,田野寬廣,故田鼠多。
每年冬季,是寧化農民捕鼠的最好時機,特別是立冬後為捕鼠的旺季。
捕鼠方法簡便,多數使用「竹筒捕鼠器」。每當傍晚,人們背著捕鼠器,以稻穀或大米作誘餌,在田坎、山邊尋找鼠路,凡遇鼠路要道或老鼠洞口,便放上捕鼠器,待翌日清早去收回。捕獲率一般在3/10左右,如遇下霜天氣,捕獲率高達5/10以上。捕鼠季節來到時,青少年還以捕鼠作為一種樂趣,因此,青少年中從事捕鼠者尤多。
田鼠乾的加工製作方法首先是去毛,把捕獲的老鼠或架於鍋內熱水蒸,或放入熾熱柴灰里焙,只要火候掌握告誡,便可把鼠毛拔得一干二凈。其次是剖腹去其腸肚,用水洗干凈。最後用谷殼或米糠熏烤,待烤成醬黃色即可。
田鼠干不但美味可口,而且含蛋白質高,營養豐富。尤有補腎之功,對尿頻或小孩尿床症具有顯著療效,故有一定的葯用價值。
由於當地群眾普遍愛吃老鼠干,因此歷來就有「老鼠干豬肉價」之說。冬季來到,人們幾乎都把吃老鼠干作為一種享受。烹飪方法多數是配以豬肉、冬筍,佐以大蒜、生薑、水酒,炒而食之。尤其是愛喝酒的人,更把它視為配酒之上品。
清溪筍干
清流筍干是用剛出土的春筍干製成,稱為「閩筍尖」,色澤金黃,呈半透明狀,以嫩甜清脆著名,明清時代列為上京貢品。許多名菜如「燴三絲」、「御爐肉」,都不可缺少閩筍干。
上杭蘿卜干
上杭蘿卜干早在明初就享有盛名,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上杭是閩西的蘿卜主要產地。城郊附近的水南、張灘、土埔一帶所產蘿卜有紅有白,具有鮮嫩、清脆、甘甜等特點。由此加工而成的蘿卜干色澤金黃,皮嫩肉脆,甘香味美。既可炒吃、清燉、油炸,又可浸泡變淡後加白糖、酸醋作宴席冷盤。所以,史籍記載它「暢銷閩粵」。
蘿卜干製作一般是在冬至前後進行,要經過「曬、腌、藏」三道工序。將蘿卜拔出洗凈,稍晾乾後放進大木桶,一層蘿卜一層鹽,裝滿後上蓋,再壓上大石塊,一周後取出晾曬,搓去水分,再晾曬,直至擠不出水為止。然後將木桶里的鹽水過濾煮開,倒入蘿卜干浸泡,趁熱再揉擦一次,又擠去鹽水再曬干,等到變為金黃色後,就將蘿卜干裝入干凈的瓮內壓實,用黃泥封口,半年之後取出。這樣,就成變獨具風味的上杭蘿卜幹了。
武平豬膽干
武平豬膽干色澤紫褐,香而微甜,是宴席冷盤名菜。它含有多種糖類和維生素等營養成份,具有生津健胃,清涼解毒的功效。吃時,只要將它蒸熟,趁熱搽上一層芝麻油,待冷後切成薄片再拌少許蒜片,便香氣四溢,韻味無窮。當地人常將它作為宴請賓朋和饋贈親友的佳品。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尤其喜歡這種家鄉風味。
武平豬膽干製作考究,工序頗多,季節性強。要經過洗料、配料、腌制、晾曬、壓扁、整形、檢驗七道工序。選擇新鮮呈深褐色的「糯米豬肝」,有摘除豬膽,整個浸泡在一定濃度的食鹽水中,加上適當的五香粉、高梁酒、八角茴香等配料,待膽汁滲透肝臟之後,撈起吊曬,每隔2-3天整形一次。這樣製成的豬膽於外形美觀,顏色勻稱,味美質佳。每年秋末冬初,天氣晴朗,是生產豬膽乾的好季節。
永定菜乾
永定菜乾有400多年的歷史,不僅省內外聞名,在南洋華僑中也頗有影響。「萬金油大王」胡文虎在南洋居住時,就常託人帶去家鄉的菜乾。
永定菜乾有兩種:甜菜乾和酸菜乾。甜菜乾顏色烏黑油亮,味道香甜鮮美。製作時先將鮮芥菜洗凈,曬1-2天,至菜葉曬軟,然後用蒸籠熏蒸,蒸後再曬,曬後又蒸,如此反復三次以上,即所謂的「三蒸三曬」。有的加工精細的要七蒸七曬。酸菜乾顏色黃褐,味道酸中帶甜。製作時先將鮮芥菜洗凈,然後曬軟切碎,加鹽揉搓入瓮內,使之發酸,待一周左右取出燜煮曬干,再用蒸籠熏蒸,蒸後曬干,曬後再蒸,蒸曬兩次以上後收藏。
永定菜乾配肉炒、燉、蒸、煮皆味美可口。
『柒』 福建培田古村有什麼特色小吃嗎
推薦美食
紅心地瓜干
用當地盛產的紅心地瓜烘烤而成,色澤金黃,質軟清甜
客家女做紅薯片
白鶩鴨
煲湯味道絕佳,而且葯用價值頗高,生長期越長價格越高,一年鴨30元/個,二年鴨60元/個,三年鴨120元/個。
酥卵
和荸薺極其相似,和各種蔬菜一起炒,清脆有甜味。
芋餃
也是名聞天下的客家小吃。
『捌』 福建培田古村有什麼特色小吃嗎
哈哈哈, 米粉非常好吃。。廈門這有個精粉世家 超級無敵好吃
『玖』 福建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和吃的
福建好玩的景點
1、鼓浪嶼
鼓浪嶼有太多可看的景觀,這些景觀往往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於一體,讓看的人無不感嘆這里歷史的厚重和風景的秀美,其中這里最出名的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鄭成功紀念館、鋼琴博物館等,這些都非常值得去游覽一番。
2、湄洲島
湄洲島位於福建莆田。具有得天獨厚的濱海風光和自然資源,是難得的旅遊度假勝地。藍天、碧海、陽光、沙灘構成浪漫旖旎的濱海風光。崢嶸嶙峋的鵝尾神石,經歷歲月洗禮,酷龜、如蛙、像鷹、似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3、武夷山
武夷山,武夷山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總面積999.75平方公里,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武夷山通常指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千米的小武夷山,稱福建第一名山 ,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4、環島路
沿著海邊金色沙灘上設置四個造型別致和富有詩意的小景點。即:"海韻台"、"玩月波"、"數星園"和"椰風寨",利用海岸的天然美和精心設計的人工美相融合,構成一幅陽光、大海、沙灘、草地、綠樹、鮮花和紅色人行道的東岸游閑區,令人流連忘返。
福建好吃的美食
1、福州魚丸
2、佛跳牆
佛跳牆是福建的名菜,製作工藝也及其繁瑣,原材料也特別的豐富。鮑魚、海森、墨魚等等,把這些食材先分別獨立製作成菜,然後再匯聚到一起,加入高湯和紹興酒,文火慢燉,這才能達到真正的醇香味道。
3、沙茶麵
沙茶麵是廈門的著名小吃,它的味道好就好在了湯上面。沙茶選用上等的蝦頭,腌制兩個月後再磨細,把蝦醬和蒜頭醬用滾燙的油炸透,放涼以後加上五香粉、咖喱粉、辣椒粉等等。沙茶麵咸香鮮辣中略帶點甜,讓人特別有胃口。
4、肉燕肉燕也叫作「太平燕」,是福建省福州市的特色風味小吃,肉燕外形看起來我們平時吃的餛飩,但實際上用料有很大的出入,肉燕的餡用的是純豬瘦肉,經過捶打製成,肉燕皮用的是用薯粉,而非麵粉。
『拾』 培田的出遊提示
村裡現在只有一家集住宿和飲食一起的客棧---吳家大院。吳家大院在書院路22號,由灼其堂改成,有20幾個房間28個床位。住在裡面最快意的事是每天早上醒來後推開吱吱呀呀的木門,看著深深的庭院常常有自己是大戶人家的錯覺,感覺超好!大院里從老闆到員工都是很熱情善良的本村人。廚師小吳的手藝更是沒得說,做的涮九品(涮完剩下的米酒很好喝,薦之)、釀豆腐、燜山葯、白斬雞、白斬兔都是培田有名的菜餚。我們這次去大快朵頤之後還有一個遺憾,就是沒嘗到紀曉嵐吃了之後忍不住揮筆題字的「文鵬肉」。此肉據說加工工藝特別復雜,對選料的要求也特別高,除了一些老一輩的會做外,年輕一輩的基本上都已沒人會做了。憾之!!!
培田的酒值得推薦。自家釀的米酒,大致分為兩種,一種叫時酒,釀造時間較短,幾天就可以喝,而且保存有一定期限,擱太久會變質,它含糖份比較多,入口有甜味,酒味很淡,感覺是很好喝的飲料。
另外一種酒是老酒,在酒壇里窖了兩三年的,糖份大多已轉化為酒精,酒精含量較高。這樣的酒口感醇正,綿而不烈,但是後勁很大。
時酒和老酒可以從顏色上區別,前者顏色是米黃色,後者黃中略帶紅色。
培田人的習慣,無酒不成席,每頓飯桌上都少不了米酒,用的是吃飯的碗,溫好的米酒用錫壺盛了,各人面前的碗都滿上。無論早上還上晚上,不管喝粥還是米飯,照例是先喝酒,酒量好的人爽快地一飲而盡,量力而為的人慢慢品嘗也全無非議。不過緊要的是每一次添酒必須每個碗里都滿上,因此喝得慢的人的碗里也總是滿滿的。
到了培田有兩東西非吃不可,因為村民們說那是培田的特產,其他地方的都算不上正宗。
其一是種米做的吃食,大米泡水磨成漿,加入草灰和槐樹皮粉,放在旺火上煮,最後凝結成塊,培田人把它叫做米凍,看上去有點兒象果凍,米做的果凍,呈黃色,不過各家做的顏色深淺不一,大概和加入的鹼的多少有關,我想。
其二是油炸果子,與眾不同之處是在米粉中加了地瓜粉,吃起來更綿更軟,各家做的大小形狀不一,加入的地瓜粉的多少也不盡相同。
這兩樣是培田人過年時必需的食物。做好的米凍一般用盆裝著,要吃的時候再切開,走親戚的時候可以帶一些,去廟里燒香的時候也要帶上一塊。油炸果子剛出鍋時是脆的,涼了可以上火去蒸,串門的時候捎上一碗,你嘗嘗我家的,我吃吃你家的,鄉里鄉親的覺得象是一家人。 自助游可自行購買短期出遊意外保險,找保險公司或者網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