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定州哪個地方的燜子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定州哪個地方的燜子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0-22 13:40:17

A. 定州的十大美食都是什麼,都有著怎樣的文化呢

在河北省石家莊和保定之間,隱藏著一個千年古縣—定州市,擁有近3000年的建城史,是古中山國的古都,現在建成的古文化一條街—崇文街,招待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賓朋好友。今天就來聊一聊定州的特產,知名小吃,知名美食!


提起新宗熏肉,歷史太悠久了,首創於宋朝元祐年間(公元1093年)興於明末清初,曾經作為朝廷貢品進獻,各大超市禮品區大部分都是這個品牌,是饋贈親友的首選,去年老家來人,我買了好幾千元的,送給來的親戚。

品裝的燜子有面,好吃,代表著定州人的熱情和實誠,是饋贈親友的首選。

No2、定州手掰腸

外地來定州的朋友們,如果在定州大酒店問服務員定州有啥特產美味推薦一下,她肯定會給您推薦手瓣腸,聽名字好像不知道是啥菜,等端上來就知道了。

燜子,手掰腸是定州人過年家家戶戶必須灌制的,定州人管它叫腸兒,學名手掰腸。定州的腸體緋紅油亮還帶著誘人的香味,看著就比普通香腸好吃。用手輕輕一掰,腸身應聲而斷,腸衣裂開時帶著脆脆的輕響,咬在嘴裡,脆而不硬,微帶彈性,添了幾分咀嚼的樂趣。腸肉色澤透紅養眼,肉質肥美軟嫩。吃一口,濃郁的香味、細潤的感覺占滿了口腔,飽滿厚實,不由人心滿意足、沉溺其中。

B. 定州燜子哪家的好吃

清風店大世界十字路口東行20米路南有一家做的正宗,味道好,正宗的傳統味道,他家的沒有香精,和色素,口味好吃的還放心,每次回家都去買,走時還給同事們帶點,建議大家去嘗嘗,真心覺得不錯

C. 定州燜子哪家好

詳細說明: 定州燜子,我小時候吃這東西長大的。%D%A在定州的所有人,都知道這種食品,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都吃過燜子。%D%A燜子的做法:精選的瘦肉加些許肥肉,和山葯粉和一起,用肉湯熬制,然後蒸熟。%D%A顏色:略粉紅。%D%A值得一提的是:老家的豬肉都是現殺,都不注水,絕對新鮮,山葯粉都是田地里種的,純綠色,無污染。%D%A聲明一點:此次集采不論斤賣,論根賣。因為第一,本人沒稱,第二,不是專業做這個的,只是今天晚上回老家,兩天後回來。%D%A燜子形狀:象香腸,但是很粗,大約象小腿那麼粗吧。長度大約是30厘米到40厘米,我也沒量過。總之,一根應該是10斤。%D%A吃法:%D¡冷食。切片拌上蔥花,醬油少許,香油少許,這是小時候的吃法。%D¢ 蒸。 放上蔥花,清蒸10分鍾,這樣挺好吃的。%D£ 炒。 可以根菜一起炒。別炒糊了就好吃。%D%A保存方法:只可冷藏,不要冷凍。%D%A所以,報名的鄰居,要按根買。%D%A可以要一根,可以要半根。%D%A只限回龍觀周遍地區。

D. 請問定州那兒的特色小吃好比如定州燜子、定州扒糕、磚路豆腐坐公交車怎麼去謝謝

定州的手掰腸和悶子不錯!火車站生產公司有賣,東大街的也不錯!其它去菜市場看看!夜市去大世界、張寒輝廣場,就是肉串、扎啤、冷盤沒什麼可推薦的!

E. 定州燜子的配方

定州燜子是河北省定州市最有名的傳統小吃之一。北方常說的燜子是驢肉火燒保定派的食物,皮凍狀,佐食驢肉增加口感。但定州燜子並非此類,它是一種肉類熟食。如果你是頭一次見到燜子,看到那比常見的圓火腿還粗,嘗嘗你就會立馬明白了,原來它其實是一種肉食腸。可以說燜子是定州市最具有代表性的食物,也是招待客人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到定州的人不吃燜子就不算到過定州。
燜子做法
精選的瘦肉加些許肥肉,和紅薯粉和一起,用肉湯熬制,然後蒸熟。
原料
上等紅薯粉1000克肉茸200克 雞蛋4個 薑末20克 蔥花50克 精鹽、胡椒粉、料酒、十三香、醬油、砂糖、雞精、味精、化豬油、色拉油各適量。
製法
1、紅薯粉中加入溫水、攪拌成糊狀;肉茸用少許色拉油、薑末、蔥花炒熟後鏟出。
2、將糊狀紅薯粉放盆中,磕入雞蛋,用精鹽、胡椒粉、料酒、十三香、砂糖、雞精、味精調好味,再加入炒好的肉茸及山葯粉芡拌和均勻,然後倒入抹有豬油的平底盤中鋪平,上籠蒸約半小時,取出晾涼即成。
操作要領
紅薯粉必須選擇優質純紅薯粉,這樣做出來的燜子才會緊密、有嚼勁,添加其他產品的紅薯粉會使燜子成品易爛。

F. 定州市美食

定州市美食有定州燜子、定州餄餎、磚路豆腐、定州扒糕、定州手掰腸、芝麻薄片、定州八大碗、清風店小驢肉等。定州燜子:定州燜子香味獨特,加工考究,色澤美觀,外表油光,切開後肉和澱粉紅白相間,入口香、糯、滑。定州餄餎:加入的辣椒油、芝麻、黃瓜絲、鵪鶉蛋、麻油使定州地區的餄餎別具一格。

定州市美食有定州燜子、定州餄餎、磚路豆腐、定州扒糕、定州手掰腸、芝麻薄片、定州八大碗、清風店小驢肉等。

1、定州燜子:定州燜子香味獨特、加工考究、色澤美觀,外表油光、結構緊密、有彈性,切開後肉和澱粉紅白相間,入口香、糯、滑,加熱後食用口味更佳。

2、定州餄餎:是家庭主要飲食之一,辣椒油,芝麻,黃瓜絲,鵪鶉蛋,麻油的加入使定州地區的餄餎別具一格。

3、磚路豆腐:磚路豆腐口感好、鮮嫩,質地細膩,人們愛吃,它由漿點而成,沒有任何附加物,屬於純綠色食品。

4、定州扒糕:定州扒糕是以蕎麥面、香油、醋、蒜泥為主要食材製成的一道美食,扒糕面質細膩,口感光滑脆生,尤以蒜泥涼拌,蘸上醋吃起來更爽口。

5、定州手掰腸:手掰腸腸體緋紅油亮,帶著誘人的香味,看著就比普通香腸好吃。用手輕輕一掰,腸身應聲而斷,腸衣裂開時帶著脆脆的輕響,咬在嘴裡,脆而不硬,微帶彈性,添了幾分咀嚼的樂趣。腸肉色澤透紅養眼,肉質肥美軟嫩。

6、芝麻薄片:定州的芝麻脆片,用料實在,是用白芝麻和麵粉為主料烤制的食物,味道酥脆醇香,熱量不高,健康綠色。

7、定州八大碗:定州的八大碗分別是甜丸子、毛丸子、條子肉、方子肉、肘子肉、豆腐肉、肉丸子以及肉餅。

8、清風店小驢肉:清風店小驢肉約有150年的歷史,在定州享有盛名,驢肉配方獨特、肉鮮味美、肥而不膩和爛而不散,具有色香味俱佳,口味純正等優點。

G. 定州燜子哪裡的最正宗

詳細說明: 定州燜子,我小時候吃這東西長大的。 在定州的所有人,都知道這種食品,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都吃過燜子。 燜子的做法:精選的瘦肉加些許肥肉,和山葯粉和一起,用肉湯熬制,然後蒸熟。 顏色:略粉紅。 值得一提的是:老家的豬肉都是現殺,都不注水,絕對新鮮,山葯粉都是田地里種的,純綠色,無污染。 聲明一點:此次集采不論斤賣,論根賣。因為第一,本人沒稱,第二,不是專業做這個的,只是今天晚上回老家,兩天後回來。 燜子形狀:象香腸,但是很粗,大約象小腿那麼粗吧。長度大約是30厘米到40厘米,我也沒量過。總之,一根應該是10斤。 吃法: 1冷食。切片拌上蔥花,醬油少許,香油少許,這是小時候的吃法。 2蒸。 放上蔥花,清蒸10分鍾,這樣挺好吃的。 3炒。 可以根菜一起炒。別炒糊了就好吃。 保存方法:只可冷藏,不要冷凍。 所以,報名的鄰居,要按根買。 可以要一根,可以要半根。 只限回龍觀周遍地區。

H. 燜子是哪的特產

看上去溫潤晶瑩的粉兒凍,下到鍋里,滋滋地煎到兩面焦黃,可以自己選擇帶不帶嘎巴,然後淋上調好的麻將,搗好的蒜汁,再來一大勺蝦油,熱騰騰地端上來咬一口,嘴裡彈彈的,香鮮濃滑的味道一下子就出來了,那蒜的微辣更是刺激味蕾,奢侈點的再加些海鮮一起,就是三鮮燜子啦,絕對是滿足了口腹之慾的一頓大餐。

(圖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

剛說的是遼寧丹東的傳統小吃——燜子。當然了,遼寧很多地方的小吃都是當年闖關東的鄉親們帶過來的,一代代的加以改良後就更適合本地的口味了。

(圖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

燜子在我們北方各地都有,丹東的燜子據說就是從山東傳過來的。源頭是兩個做粉條的兄弟,因為下雨,剛做好的粉坯沒辦法晾,就只好煎著吃了,結果大家吃了都說好,於是燜子這道小吃就誕生了。後來大傢伙闖關東,燜子也就在遼寧扎了根,不僅是丹東的燜子有名,大連燜子也是當地的特色。大連燜子感覺上是整塊下鍋後用小木鏟子弄碎的,而丹東的是先切成小塊然後再料理。

說起燜子的原料,一開始做粉條當然是用的地瓜了,不過傳到丹東後,因地制宜,就有了用玉米面做的。現在的話,大多會將各種糧食的澱粉混在一起,比如加綠豆粉了什麼的,有個秘法就是往裡加點海藻粉,味道更鮮。原材料的做法基本就是攪拌成糊狀,然後晾成凍兒狀,不過除了對廚藝有愛好的,燜子現在都有已經加工好的半成品,買回來下鍋就好。

(圖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

雖然是外面傳過來的,但是丹東的大街小巷裡都能嘗到這種美味小吃,燜子已經成了在異鄉的丹東人心中的家的味道了。

悶子是保定的特產,火燒加悶子,悶子是用老湯碎肉和澱粉熬制的,其他地方的悶子其實就是河南粉渣的變種,稱不上真正的悶子。再說一遍,只有保定才是真正的悶子。定州的悶子最有名!

保定定州的定州燜子在河北這邊很有名,我吃著很像肉湯加粉芡做的。河北冀州這邊吃一種叫做芡糕的食物,也是肉湯加粉芡做的。通常是賣熟肉的 ,順便賣芡糕。通常邊上還有一個賣煎餅的,兩張煎餅加上三塊錢的芡糕,滿足啊。

我也不知道芡糕和燜子有什麼不同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知道這個燜子是怎麼做的。

燜子在過年的時候吃的最多,為什麼?因為燜子的主要原料就是粉條,紅薯粉條,為什麼要強調紅薯粉條呢,當然是紅薯粉條做出來的最好吃了,實際上我也就沒吃過別的粉條做的燜子。而這個紅薯粉條的加工只能在冬季才能進行,而且還要是上凍了才行。

接下來說說粉條是怎麼加工的

磨紅薯

紅薯從地里刨出來要先清洗干凈,把上面的土都洗一下,這個現在在磨紅薯的加工作坊里有專門的清洗機器。清洗干凈後就開始磨了,把紅薯磨碎成糊狀,然後裝車拉回家,進入下一道工序。

磨粉子

首先挖一個大概五六十公分深的大坑,用磚砌也可以,裡面鋪上塑料薄膜,搭一個架子,再找兩根大概一米長的棍子,中間穿起來綁在架子上,兩根棍子能自由活動,棍子的兩頭綁上繩子,還要准備一塊四方的特定密度的布,布的四個角分別綁在四根繩子上成一個網兜。准備工作就緒,開始加水,一遍一遍過濾磨好的紅薯粉,直到布兜里只剩殘渣為止。然後砌好的坑裡就剩下像牛奶一樣的液體,這就是紅薯的精華所在了,沉澱一晚上,第二天粉子就沉在水底,扒開一個小口,把上面的清水放掉,裡面剩的就像老酸奶一樣的一層濕粉子了,然後把濕粉子取出來裝到布兜里掛起來,直到晾乾為止。這樣粉子就做成了,用的時候壓碎就可以了。

下粉條

把磨好的粉子壓碎成面面狀,越碎越好,然後加水攪成糊,提前燒好一大鍋水,把粉子糊裝進像漏勺一樣的大舀子里,一支手端著,另一支手一下一下拍打漏勺邊,現在都是機器代替人工了,粉子糊就一根一根下到大鍋里了,稍等片刻從鍋的另一邊撈出來,用小棍子撐著掛起來,掛起來晾的這兩天溫度就不能高了,這樣粉條就做成了。

現在才輪到做燜子了

粉條先下肉湯鍋裡面煮,煮熟撈出來放到盆里,加入蔥末,薑末,香菜,少許粉子面,用肉湯拌均勻,放蒸鍋上蒸,出來才是香噴噴的燜子。

怎麼樣,復雜不復雜,這些我都沒有親自做過,但卻是從小見到大的,現在還有很多做這些的,我們家吃的粉條也都是自己下的,外面賣的有很多摻假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 河南省禹州市。

今天就跟大家推薦一種河北地區特色小吃

磁州悶子

相傳大約一百多年前,有門氏兩兄弟來磁縣經營粉條生意,有一次剛將粉坯做好,就遇上陰雨天,粉條晾曬不成,都黏在一起,成了一坨。情急之下,門氏兄弟將鄉親們請來,用油煎粉坯,拌著吃,大家吃後異口同聲贊不絕口。於是便幫門氏兄弟支鍋立灶煎粉坯賣。20世紀80年代,燜子就出現在了街邊很多簡陋的小攤兒上。幾張簡陋的桌子,幾個破舊的板凳兒,一口黑漆漆的大鍋就構成了簡單的特色燜子小吃攤兒。雖然是這樣簡陋,但是只要你打這攤兒前這么一過,饞人的香氣深深透進你的鼻子,侵入你的肚子,自然就停下腳步來上一碟兒,即使客滿無座站著吃,那也是一樣愜意。由於是用油煎燜製成的 美食 ,「燜」又和門氏兄弟的姓氏為諧音,「燜子」的名字便出現了,從此在磁縣街頭的小吃攤上流傳開來。

磁縣悶子分為兩種:即肉悶子和菜悶子

肉悶子和菜悶子是磁州燜子在原料上的區別

一種小吃能夠傳承下來,它的延續吻合了當地人的飲食習慣對它的鍾情與偏好。至於到後來,這種小吃是不是本地人餐桌上的飲食主流,並不影響人們對它的喜愛程度。有了偏好就有了消費市場,經營者不管是家傳還轉讓,都有其固定的消費群體,雖然知名度各有不同,求本溯源都有一大堆故事和傳說,維系著它的生生不息。磁縣燜子恐怕就是這樣一種小吃,到過磁縣的人,都會被當地的朋友們推薦嘗嘗。

定州燜子非常有名,每次去定州都會買。吃起來很香。

北方各地都有燜子,紅薯製品,樓上發的是涼粉,不是燜子,給你看什麼是燜子

「燜子」,是把粉條和紅薯粉芡按一定比例摻在一起,加以蛋清、水、蔥花、薑末、料酒、小磨香油、精鹽等調味料調攪拌均勻,堆成圓盤狀放入蒸籠,用大火燜蒸而成,因此得名「燜子」。這粉條和粉芡的比例可有講究,粉條多了,做成的燜子糟而易碎,少了吃起來不夠蓬鬆可口。很多吃過燜子的人也未必知道它是用什麼東西做成的,能把紅薯做成燜子來吃,這真是一種絕頂聰明的飲食方式。

禹州燜子色澤鮮美,口感筋道,入口或滑嫩、或焦香。它的食法多樣,可與多種食材搭配,可燒,可燉,可煮,可煎,可炸,還可涼拌。尤其是油煎燜子這道菜,可以把蒸制好的大塊燜子切得極薄,然後鍋中放少許油,下入切好的燜子,煎至金黃,吃起來焦香脆口,讓人回味無窮。

如果你到了禹州不吃一回正宗的禹州燜子,就像到了北京不吃烤鴨,到了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到了西安不吃羊肉泡饃一樣,那可是白來一回了。

不信的話,您嘗嘗。

保定,河間

絕對是河北定州的燜子!

I. 定州哪的燜子最正宗

生產公司的最正宗,在汽車站大棚旁邊的那個店

J. 定州手掰腸、悶子到底哪家好

老豆腐、羊湯都是早餐,燕趙大地上的美食當然不只是稀湯掛水~。 出了邢台直奔定州,那裡的悶子、手掰腸可是干貨啊。正趕上冬天,熟食好帶,春節臨近也算備點年貨。 這兩年來過定州兩次,兩大收獲,一是知道了晏陽初,再就是吃到了悶子、手掰腸。 火車站附近有個「生產公司」的門市,頭一次吃的就是這家。二次帶建哥去吃了對面的一家。有網友留言:一說就不是本地人,最好吃的是「東街肉食」手掰腸和燜子……。還說到了定州他請客。所以這回就直接奔「東街肉食」而去。 手掰腸、大腸手掰腸、悶子~ 先做功課:東街就在定州塔附近,東街肉食在一中門口斜對面。 到了一瞅,一中對面是定州塔廣場,沒有賣悶子的。對面有家「第三肉聯廠」,旁邊晏陽初故居東面還有一家赫然寫著「東街肉食」。問路人,說是這兩家差不多,都在一家進的貨。我就是奔著東街來的,所以毫不猶豫地選擇東街這家。 興沖沖地一進門心裡就稍許不快,肉案子上熟食和生肉擺在一起!也沒顧那麼多,開聊~ 賣家說她家就是原先一中對面的那家,跟馬路對面的是一個廠子的。既然是一個廠子,又是網友說的「東街」,也就沒啥懷疑的了,我跟陳老弟一共買了200多元的。 悶子比胳膊粗。 嘗了兩塊,悶子的味道非常好,手掰腸的感覺一般,腸子偏軟,手掰之下沒有脆生生的感覺,許是天氣冷澱粉的口感加強了點? 出來後路過晏陽初故居,帶他們兩口子進去看看,不巧的是正在整修,明年春天正式開館。晏陽初倡導的平民教育是真正使窮人擺脫愚昧的有效方法,幾十年來不被重視的結果就是我們至今仍然在掃盲;脫盲的也未必脫愚,管是讀過碩士博士。 心有不甘地有走進了第三肉聯廠的門市部,眼前一亮,櫃台整潔,像個大廠的架勢。手掰腸賣完了!這點很重要,好多網友都說過去晚了買不上。 跟營業員聊,她說他們才是原來一中對面的那家!對面的是私人的,跟三廠不是一回事! 真服了國人了,多簡單的事都能給你搞復雜了,多美妙的事都能給你攪和黃了~,羨慕嫉妒恨是天性。還得買,別是吃了四回還不知道所以然!關鍵在於一定要以正視聽。 還不錯,營業員從櫃台底下拿出一掛手掰腸,說是給熟人留的,賣了我。悶子嘗了一塊感覺一般,也就沒買。 上圖左半邊的手掰腸是第三肉聯廠的,右半邊是東街肉食的。目測差別不大,入口還是肉聯三廠的好些。 也許是精神作用,也許是每鍋的細小差別,從道理上講,肉食品這個行業個人絕對無優勢可言,猜測下東街大概也是從三廠進的貨!一己之見推薦肉聯三廠的,還有第一次嘗的生產公司也不錯。很希望那位上次留言的網友再次出現,給些意見和依據。 手掰腸和悶子生食熱炒皆宜,還可以燉菜。兩家的手掰腸和悶子都是10塊一斤,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