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客家人炒菜哪個地方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客家人炒菜哪個地方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0-18 06:48:56

㈠ 客家十大名菜有哪些

客家十大名菜有:釀豆腐、鹽焗雞、生魚膾 、煎春角、鳳投胎、釀苦瓜 、魚丸煲 、搏丸燴 、紅燜肉 、炒大腸。

1、釀豆腐

釀豆腐的餡料選用剁成碎粒的香菇、魷魚、蝦仁、豬肉等,拌少量味精、白鹽、澱粉,一齊塞入鮮嫩的豆腐塊中間,或蒸或燜,或煲或炸或煮,熟後即可食用,寒冬季節開鍋吃釀豆腐,別有一番風味是客家菜的代表,鮮嫩滑香,營養豐富。

4、煎春角

煎春角就是煎蛋角,客家傳統家常菜,符合客家人「好食撈大角」的要求。好好吃啊 每次都吃7~8個才夠。



㈡ 廣州哪裡可以吃客家菜

我去的比較好吃的兩間 一間是在白雲區永泰新村牌坊的廣客隆客家王 還有就是天河區天源路長湴村的恆信客家王。

㈢ 客家名菜主要有哪些

客家飲食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為客家菜餚,另一為客家小吃。
客家菜餚在榜上有名的系指東江客家菜,它與潮菜、粵菜並稱為廣東三大菜系。傳統的客家招牌菜是:鹽焗雞、釀豆腐和紅燒肉。與潮菜、比較,客家菜偏重「肥、咸、熟」,這與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習慣有關。首先因為他們耕山住山,勞動強度大而葷食少,肥膩一點的食品能有效充飢;其次,客家人因長期糧食不足,即使比較富裕的大戶一天至少要吃一餐粥,多數人家長年累月頓頓稀飯,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層浪,喝來一條巷」,菜咸既適合送粥,又增加體內鹽份;再次,山區草木多,養成了客家人不惜柴木的習慣,且他們覺得食物烹得越到火候越香。誠然,社會在不斷變革,客家菜也在不斷創新;而客家菜的變化又反過來說明社會的文明坤,傳統的東江菜在現代的河源客家人的鍋頭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有「原汁原味,可口可心」之美譽。其原汁原味主要源於三個方面:一是選料講求野生家養粗種的食物,即沒有污染的「綠色食品」。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食品的質量好、味道好與河源的生態環境好尤其是水好有很大的關系;二是烹調方法採用煮、煲、蒸和燉等居多,不破壞食物的營養與纖維;三是極少添加甚至不加過重過濃的佐料,一般用生蔥熟蒜調味。所謂可口可心,系指清淡的口感、實惠的價碼和調和的作用。其調和作用類似現代術語「飲食療法」。客家菜中不少有滋陰降火、清肝明目、壯腰補腎、養顏益氣等功效。目前,河源市區的客家菜除有傳統的鹽焗雞、釀豆腐和紅燒肉這些「老三篇」外,比較具特色的有:
水蒸雞 選用家養或在山上用蟲草穀物群養的雞,整隻放在鍋里用水蒸熟,用手撕或切成六大塊趁熱吃,十分鮮甜滑嫩。另據資料介紹,這種用土法飼養的雞比用精飼料養的其含氨基酸要高出10餘倍,可見基營養價值極高。
全豬套餐 主要有選用豬最「精華」的八個部位的肉堡成全豬湯,蒸豬紅、豬雜,紅燒肉等,配吃一些青菜和家腌酸菜。這種吃法類似往時,客家人一年到頭在春節釘殺豬時方有的口福。
全牛套餐 則是吃牛肚崗、牛柏葉、牛心頂和牛栓肉為主,和其它地方不同,這里吃的牛柏葉沒有去掉上面的黑膜,主要是為了健胃。
豆腐套餐 客家人釀豆腐源於中原時包餃子的習慣,因遷徙到嶺南無麥可包餃子,想出了釀豆腐的吃法。客家人吃豆腐各種煮法都有,所謂豆腐套餐包括了餐前吃用的豆腐花,當主菜的煎釀豆腐、豆腐煲、豆腐丸、糯米釀豆腐、炸豆腐皮等,還有當小吃的豆腐乳等等。
新港湖鮮 萬綠湖野生的桂花魚、鱔魚和石鯰魚仔,肉堅滑、味清甜,不帶泥腥,或蒸或燉或煎都很可口。在萬綠湖旅遊碼頭新港鎮的飲食店裡幾乎都能品嘗到這些風味各異的湖鮮。
五指毛桃湯 是用山上野生的一種葉似五指的樹根與豬排骨熬成的湯,有誘人的椰奶香味、具平肝明目、滋陰降火之功效。

客家小吃是客家飲食的另一部分,是客家人逢年過節及做紅白喜事才能吃上的「好東西」,每種小吃幾乎都與農事季節有關,或者反映了一種習俗。
正月元宵節 元宵節客家人吃湯丸和懸掛花燈籠。湯丸有咸與甜兩種,取「團圓」的好兆頭。客家人的習慣是過了元宵節、吃了湯丸以後,就要送回家過年的親人出遠門,表示祝願親人一年在外平平安安、年底再回來團圓。在元宵節或早三幾天,上一年「添丁」的人家要在祖屋中廳的樑上懸掛大花燈籠,並請親朋好友前來吃灑祝賀,期間戶主抱來去年出生的男嬰先向先祖神位參拜,接著參拜長輩,長輩給「利是」表示祝願,完畢後眾人開懷暢飲,吃過燈酒,男嬰就算正式加入家族行列,將名字注入族譜。一般是一個兒子掛一個燈籠,哪個圍屋掛的燈籠越多就越光彩,表示人丁興旺。
二月二 取下花燈,燒過年貼的對聯、「利是」,清理、吃完過年時剩下的食品,如米糕、料花等,准備開春干農活。
三月清明 這一期間野艾草比較鮮嫩,客家人就采來做成糍來吃。清明過後,就開始插秧了,所以有俗語說:「吃了野艾糍,肩頭磨得損。」
四月八 也叫水節,立夏節,因為是在表黃不接的時候,過節吃的食品較差,大多數吃的是傑米粉與麥皮混和做的糍。
五月五端午節 端午節吃粽子,以表示紀念屈原,還吃釀苦瓜和用剛收成的黃豆做的釀豆腐。
七月十四 上半年農作物的收成與下半年的耕種已基本結束,有喜慶豐收和放假休息的氣氛,這天家家戶戶磨豆腐、吃鴨子,還要吃多種做法的新鮮花生。
八月十五中秋節 吃月餅、炒田螺及板栗、柚子、山梨等瓜果。月餅、田螺都表示團圓,這天外出做工的人都要回家過節。以往還有放孔明燈作娛樂的傳統。
九月九重陽節 也叫鬼節,客家人祖上的二次葬都在這天進行。這天吃的小吃是九重皮。
十一月冬至 客家地區有句話叫做「冬(冬至)大過年(春節)」,意思是比春節還要隆重,因為秋收冬藏,農事已畢,一年耕稼,豐碩喜人。這天吃的小吃是蘿卜糍,由於這時天氣寒冷乾燥,所以客家人都在這一時節臘豬肉、腌鹹菜等,准備過春節,這天臘的豬肉可保存較長時間。
春節(過年) 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不出遠門,忙著准備過年的食品、迎接遠歸的親人。過年吃糯米做的油果、大籠糍,還有紅燒肉、釀豆腐等客家菜。特別是大年三十除夕,客家人不管多遠都要趕回家吃「團圓飯」,與親人團聚。

【東江魚丸】
另外,還可以用大蝦、鴨腎、本港(惠陽澳頭港口出產的魷魚,當地人簡稱本港,質量最好)、火腿等料切碎與魚膠撈勻,搓成魚丸,叫「百花魚丸」。

【東坡肉】
東坡肉:又叫「扣肉」。相傳蘇東坡貶謫惠州時,十分喜歡用五花豬肉配上香料做成「扣肉」,吃起來余香滿口又不膩人,是上乘下酒菜。此後,客家人就稱「扣肉」為「東坡肉」。

【全豬套餐】
主要有選用豬最「精華」的八個部位的肉堡成全豬湯,蒸豬紅、豬雜,紅燒肉等,配吃一些青菜和家腌酸菜。這種吃法類似往時,客家人一年到頭在春節釘殺豬時方有的口福。

【全牛套餐】
以牛肚崗、牛柏葉、牛心頂為主,做成不同風味小吃,可佐酒可宵夜。其特點是牛柏葉不去掉黑膜,既爽口清脆,又可健胃。

【豆腐套餐】
客家人釀豆腐源於中原時包餃子的習慣,因遷徙到嶺南無麥可包餃子,想出了釀豆腐的吃法。客家人吃豆腐各種煮法都有,所謂豆腐套餐包括了餐前吃用的豆腐花,當主菜的煎釀豆腐、豆腐煲、豆腐丸、糯米釀豆腐、炸豆腐皮等,還有當小吃的豆腐乳等等。

【新港湖鮮】
萬綠湖野生的桂花魚、鱔魚和石鯰魚仔,肉堅滑、味清甜,不帶泥腥,或蒸或燉或煎都很可口。在萬綠湖旅遊碼頭新港鎮的飲食店裡幾乎都能品嘗到這些風味各異的湖鮮。

【五指毛桃湯】
客家傳統靚湯中最常見者。五指毛桃是東江流域山中野生的特產,是一種葉似五指的樹根。取豬排骨或雞塊與五指毛桃根一起熬成湯,有誘人的椰奶香味,並且有平肝明目、滋陰降火之功效。

【豆腐乾】
豆腐乾是客家著名的「八大幹」之一。其大小約二寸半見方,薄如紙,呈金黃色,透明,嚼起來略帶鹹味,便於攜帶、保存,一般可保存兩至三個月。這便是客家人為適應遷徙生活而製造出來的一種特殊食品。

【豆腐丸】
豆腐丸是這道菜的總稱,它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水煮豆腐丸,將豆腐搗碎後,拌入地瓜粉及肉丁、筍丁、香菇丁,伴以佐料,待湯水煮沸後,用湯匙一個一個舀入鍋內,待豆腐丸浮上水面,便可食用,此菜常作家餚;第二類是清蒸豆腐丸。將豆腐搗碎後,調入肉丁、地瓜粉及其它佐料和捏成丸,放入蒸籠蒸熟,伴入調料食用,味道鮮美,並能充飢;第三類是年節佳餚,最著名的可算是寧化的「松丸子」。寧化人在正月初一和立春時辰必吃「松丸子」,取其「松」之意,即吃了「松丸子」人可一年輕輕鬆鬆,所以,它是客家人年節中常用的菜餚。「松丸子」主料豆腐,配以炒熟的花生米、蔥頭、地瓜粉、香菇丁、荸薺丁等等,捏成圓球狀,投入油鍋中炸至黃色,撈起瀝干備用。待春節期間,有客來訪時,作為整個酒席的最後一道菜,獻給親友,祝願他們在新一年裡事事如意,輕輕鬆鬆。

【白露雞】
選用肥豬鬃腦肉和大雞腿肉,用刀切碎搗爛,再用適量的雞蛋青和精麵粉、食鹽調和後,鋪在盆內,放到鍋里蒸熟,如認為油膩過甚,可將浮在面上有餘的油質,移作他用,再蒸片刻,取起食之,質松滑、味香甜,入口消溶,津津有味。此菜四季適用,非普通的筵席上所有。

【布袋鴨】
此菜四季適用,在豐盛的筵席上才有。

【全香菇】
此菜四季適用,為葷素筵席上的佳品。

【伊府麵】
此菜四季適用,但亦非豐盛席上所常有。蓋恐做得不精,有損其名。客家傳統名菜,馳名遐邇,眾口皆碑,顯示出客家人的匠心獨具。這些具有客家風味的傳統名菜,往往使得久居他鄉的客屬遊子們難以忘懷,引起對故鄉的無限情思。

【白汁鮑脯】
鮮鮑魚兩面切成塊,用高級清湯和高味品烹調10分鍾,以濕淀勾芡,澆上熟雞油起鍋,盛於圓盤中央,圍上插有火腿條的鸚嘴狀菜苞托。口感鮮嫩醇香。

【雞汁魚唇】
魚唇是海鮮中之上品,亦稱魚頭,是鯊魚中犁頭鯊的頭的干製品。先水發魚唇,經氽水、套湯多次去腥後,佐以老雞汁烹制而成。此菜品質柔糯,汁濃味醇,營養豐富,為宴席大菜。

【桔絡魚腦】
亦稱魚腦明骨,用鯊魚軟骨製成,此菜晶瑩透明,質感柔滑,是海味中的上等菜餚。桔絡魚腦是用魚腦與蜜桔合烹成羹,具有黃白相映、爽滑香甜、微酸適口之特色,是甌菜中的主要甜食之一。

【龍魚】
選用新鮮黑魚烹制,呈蟠龍狀,色、香、味、形堪稱一絕。在1990年首屆全國青工烹調大賽上被譽為:「銀龍卧雪」、「金龍騰飛」、「盤龍點晴」、「龍口含珠」,是把民族傳統、飲食文化、大眾心理溶於一爐的傑作。

【鳳尾魚卷】
將魚免魚肉切成片,放入蔥白末及其他佐料,敷上蝦茸,橫入上一隻帶尾大蝦仁,蝦尾外露向前卷攏,然後拍上麵粉,掛上雞蛋液,沾勻麵包屑。用旺火將炒鈉中熟豬油燒至五成熟,投入魚卷炸半分鍾,改用小火炸三分鍾,再改為旺火炸一分鍾,撈起將蝦的尾部向外碼在盤中,配以番茄醬。

【鳳尾敲蝦】
大河蝦去頭留尾剝殼,剔除沙線,洗凈瀝干,蘸上干澱粉,用小木槌輕敲成扇形片,入鍋用旺火沸水氽熟,撈起入清水中過涼,再入炒鍋清湯中煮,配以雞脯兩片、火腿處、番茄片、青菜及調味品。這是溫州傳統湯菜,蝦肉透明,蝦尾鮮紅,鮮美爽滑,清香可口。

【沙鍋魚唇】
魚唇是犁頭鯊之頭的干製品,經水浸發去腥後,用干貝、母雞、火腿等多種增鮮原料配佐,採用沙鍋小火燉制,原鍋上席。主品柔糯,汁濃味醇,營養豐富。

【桃花蝦扇】
是一隻以明蝦為主料的雙拼熱菜。一味是以蝦頭熬成蝦腦油炒制蝦球,艷如桃花;另一味以蝦肉製成扇形蝦菜,用鍋貼法烹制而成。一菜兩味,色味兼美,用番茄醬佐食。

【鴿蛋魚腦】
水發魚腦切塊入碗,加高能清湯和姜酒等調料,用旺火籠蒸後取出,盛於荷葉碗中。另用10把調羹,抹上凍雞油,磕入鴿蛋,綴上香菜葉和火腿末,用小火蒸熟後脫離調羹,置於魚腦周圍。然後將燒沸並加調料的高級清湯倒入碗中即成。

【薯絲煲】
選用本地特產紅薯絲配以多種佐料精製,薯絲爽口,滑而不澀,美味香濃。

【客家釀三寶】
釀苦瓜、釀辣椒和釀茄子集於一盤,色澤各異,形態美觀,味道獨特。

【娘酒醉河蝦】
娘酒香醇,河蝦肉爽,鮮甜可口,營養豐富,原是客家婦女坐月子的主要補品,擺上筵席,別有一番風味。

【上湯桂花魚】
選用萬綠湖特產桂花魚精心製作,刀工精細,魚色乳白,口感鮮美,清甜嫩滑。

【清煲草魚】
選用本地優質水源飼養的草魚,配以多種佐料烹煲,肉質滑嫩,魚味鮮美。

【咸香鴨】
選用本地特產土鴨精心製作,色澤金黃,香味濃郁,是一味獨特的下酒好菜。

【水晶雞】
客家菜中的創新產品,雞色黃潤光亮,原汁原味,肉嫩味鮮,湯汁香濃。

【紅燒豬肉】
色澤金黃,風味獨特,爽口軟滑,肥而不膩。

【東江釀豆腐】
沿用客家人傳統製作技巧,豆腐滑嫩,餡料味美,原煲上席,滾熱燙口,香味四溢。

【東江鹽焗雞】
色澤金黃,皮脆肉嫩,骨酥味香,並具補益功效,是客家菜系中的傳統名菜。據傳是一位賢慧的客家婦女為了讓久病的丈夫開胃口而特意精心製作,丈夫吃後很快康復,這種烹調法也流傳下來了。

㈣ 河源市紫金縣最出名的客家菜是什麼菜

在河源市的紫金、和平、源城等客家地區,當地的客家人在每年入秋之後都有吃「全牛火鍋」和「全牛宴」的風俗習慣。 尤其是進入寒露季節之後,以燜、燉、炒、煮、鹵、蒸等烹飪方式為主的「全牛宴」客家菜,備受當地客家人和外地食客的青睞與喜愛。



一、十全大補燉牛鞭:祛除臊味是關鍵

寒露起,吃鞭味。在河源客家地區,當地客家人喜歡「吃形補形」,每逢入秋到冬季,當地客家人都有吃牛鞭、羊鞭、豬鞭等動物鞭類進行進補身子的生活習慣。據河源市紫金縣城客家名廚、紫金縣百年老店「悅明全牛食府」廚師鍾利明介紹,通過各種烹飪方式做出來的牛鞭系列客家菜,相當的爽口好吃,且有健脾開胃、補血養肝、補腎壯陽之功效。

不管哪一種做法,祛除牛鞭的臊味是關鍵。 鍾利明稱,在河源客家地區,以牛鞭與十全大補葯材一起燉燜的做法居多。十全大補燉牛鞭在當地屬私房菜,其湯味醇濃,清甜鮮香,營養豐富,滋補性強,既有葯之溫補,又有菜之鮮,深得廣大食客的喜愛和青睞。



二、鹵味牛蹄與牛頭肉:

26種味料浸泡秘制而成

鹵味牛蹄與鹵味牛頭肉,是當地客家鄉民經過數百年傳承下來的一道美味客家菜餚。 這道菜餚的最重要做法取自於鹵味材料,屬於當地的秘制原料。

鍾利明稱,先是將當地出產的八角、茴香、草果、丁香等26種中草葯進行浸泡和熬煮,特製成一種鹵汁香料,然後將牛蹄、牛頭肉等投入秘制的鹵水汁中浸泡2至3個小時,待牛蹄、牛頭肉完全入味後,拿出切塊並放入砂鍋與花生油、生薑、紅辣椒、芫荽、蒜頭、鹵水汁等配料,用慢火再燜燉十數分鍾後即可起鍋上桌。

經過燜燉後的鹵味牛蹄、鹵味牛頭肉,其軟滑爽口,不失嚼勁。




三、天光牛肉丸:

帶著余溫製成的美味小吃

天光牛肉丸是紫金縣有名的一種 美食 小吃,也是當地一種地道的客家菜。

天光牛肉丸是指在天未亮前,將剛剛宰殺、牛身上尚有體溫的新鮮牛肉,用當地特製的肉丸錘刀手工擂打成肉漿,然後加入澱粉、胡椒、食鹽等配料進行攪拌,用手擠壓成丸,放入溫水中定型, 之後再將牛肉丸在鐵鍋中煮到一定火候撈起,配以姜蔥、醬油等調料,即成「天光牛肉丸」。

天光牛肉丸在鍋中即滾即撈,趁熱即吃,鮮甜可口,具有香、嫩、彈、爽、脆的特點。

我想應該是 釀豆腐

豆腐源於古代中原人包餃子的習慣,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漢人。東江釀豆腐是廣東名菜但並沒有具體的出處地方。東江釀豆腐是嶺南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的產物,而蘊涵其中的更雋永的味道則是:客家人行走天下,哪裡有客家人,哪裡就有釀豆腐,哪裡也就有了濃濃的思鄉情。

在廣東河源的紫金縣,東和梅州五華是相連,北與龍川縣相接,紫金縣的河源客家牛肉丸最出名,另外牛肉 美食 的製作很特別,別有風味,另外讓豆腐(梅州叫釀豆腐)很有特色,紫金讓豆腐以蒸為主,比梅州煎的更有香味,

河源市紫金縣最出名的客家菜是什麼菜?最好最出名的菜在酒家,河源市紫金縣最出名的客家菜推薦如下:

1、鄧氏亮堂肉丸店

推薦菜:資金肉丸、牛肉丸、八刀湯等。

地址:長安大道東62號。

營業時間:全天營業。

2、肥仔客家餐廳

推薦菜:清燉雞、豉汁蒸滑哥、客家燜豬肉、客家臘味蒸飯、客家釀三寶等。

地址:九和鎮157縣道幸福村御臨門溫泉度假村北側100米。

營業時間::9:00-22:00。

3、九和鴻禧飯店

推薦菜:尖椒炒黃鱔、客家釀酒、荷葉水魚蒸雞等。

地址:御臨門溫泉度假村側面。

營業時間:9:00-14:00,17:00-21:00。

4、明彩酒樓

推薦菜:金針菇炒魷魚絲、蒜香排骨、魚香茄子煲等。

地址:泰安路25號。

營業時間:全天營業。

5、農家小院土菜館

推薦菜:農家蒸米粉、姜蔥炒牛肉、水綠菜炒牛肉、秘制金牌爽皮雞等。

地址:臨江鎮梧峰村盧屋村民小組1號。

營業時間:11:00-21:00。

6、福滿樓酒家

推薦菜:香菇炆雞煲、番茄瘦肉炒蛋、子姜炒牛肉等。

地址:新紫路443號。

營業時間:8:00-0:00。

7、品香樓

推薦菜:蒜茸炒時蔬、煎釀豆腐、土窯雞等。

地址:九和鎮157縣道老人活動中心東側80米。

營業時間:9:00-14:00,16:00-21:00。

8、芫芬鄉村農庄

推薦菜:山坑螺焗雞、荷葉蒸水魚、姜絲炒蜂蛹等。

地址:157縣道西50米芫芬村。

營業時間:9:00-21:00。

9、洪福來客家餐館

推薦菜:炒姜豬手、招牌燉全雞等。

地址:臨江鎮臨江工業園三路一棟。

營業時間:9:00-14:00,15:00-21:00。

河源市連平縣去過一次,感覺是一個小縣城。完了幾天,廣東省最大最優質仿野生的鐵皮石斛種植基地去參觀過。

客家菜是體現客家飲食文化的一系列地方菜餚的統稱。 客家菜流派紛呈,就地域來分,又有梅州流派、東江流派(惠州、河源、紫金等地)、閩西流派(長汀、龍岩)、贛南流派(贛州地區)。 客家人喜歡吃素、吃野、吃粗、吃雜,客家飲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突出主料、 味厚濃香、注重 養生 、原汁原味。

河源市紫金縣最出名的客家菜當屬:

客家牛肉丸 :外脆里嫩 彈牙爽口。 客家牛肉丸是河源市有口皆碑的一道傳統客家名菜,其中以紫金牛肉丸最為出名。傳統的客家牛肉丸以其個頭大、口感勁、味道鮮而聞名,客家牛肉丸外脆里嫩,吃起來彈牙爽口。 紫金牛肉丸也被人稱為「天光牛肉丸」,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因為商家都是在天亮前購進剛宰殺的新鮮牛肉,這個時候的牛肉肉質最鮮美;另有一種說法是,當地人特別好吃牛肉,每晚要吃掉20頭牛,一直從晚上吃到「天光」(天亮),所以便有了這個「天光牛肉丸」的美名。

廣東紫金水墩出名的白斬香蔥雞,臭風香鹹菜,香甜老酒,眾所皆知,馳名省港澳南洋新加波的美味佳餚,有機會涯丟人一齊去品嘗天光牛肉,肉丸!紫金山人打開山門歡迎世界各界友人的到來!謝謝

我認為比較有代表性在這里推薦三種菜,一, 手撕鹽焗雞,原金山酒家,二,八刀湯,附城飯店,三,牛肉丸,玉亮飯店。這三個菜上了舌尖上中國欄目組。

都說了客家菜?又是什麼菜?

考查名菜一般在喜宴上去看。紫金地處粵東,是純客家縣,屬客家菜系,味道偏咸、偏香,一般宴席是九大碗或十大碗,當然現在的宴客菜已經改變了很多。我還是說說早期的比較普遍的菜色吧。客家人宴客,有所謂無雞不成宴的說法,所以頭道菜一定是白切雞,原來的都是家庭散養雞,很香很滑很好吃,現在再也難找到這樣雞質的雞了,所以現在的雞肉也不再好吃了。紫金宴席上,一定要上炆豬肉,上好的叫五層樓(就是用五花腩加工的),做炆豬肉一般要隔天加工,皮酥肉嫩,加上香芋夾心,很好吃。宴席一般還有鴨糯飯,把老番鴨炆熟去骨,加在炆的糯飯上,很香,飲酒的人先吃幾口叫打酒底。另外早年宴席還有釀豆腐,不過現在一般都沒這道菜。客家宴席上一般還有鹹菜雜,用上好客家鹹菜加上雞雜豬雜,還有一定要有海帶,有"帶子帶女"的寓意。此外,菜色還有馬牙、粉絲煲等等。

㈤ 廣東客家特色小吃你都吃過哪些呢

客家美食還是比較多的,客家人基本集中在江西、福建和廣州,所以到這三個地方才能吃到正宗的客家美食,有幸去過幾次,對客家美食真的是念念不忘,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印象中的幾道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客家美食。

1、釀豆腐

客家釀豆腐也稱為肉末釀豆腐、東江釀豆腐,是客家名菜之一,據說與北方的餃子有關。通常將油炸豆腐或白豆腐切成小塊,在每小塊豆腐中央挖一個小洞,用香菇、碎肉、蔥蒜等佐料填補進去,然後用砂鍋小火長時間煮,食時再配味精、胡椒等調料即可。

6、牛肉兜湯

兜湯,傳統小吃,屬於客家菜。兜湯名字來由,有兩種:1、做兜湯的時候,所有食材都是放在一個漏罩里兜著,燙熟後再放入碗里,所以有兜著做的意思,因此叫"兜湯";2、客家語中,"端"(本意是端在手上)發成"兜"(dou),端著吃的湯。為什麼端著吃,因為這類湯的最早是穿大街走小巷的商販製作的(在古代所有商販都是挑著擔滿街走),後由於美味可口,因此客家人習慣性把這類做法的湯取名叫兜湯。

㈥ 梅州作為客家古城,有什麼傳統客家美食

來到梅州,品嘗鹽焗系列的食品是必不可少的。各種鹽焗食品,雞爪、鴨爪,鹽焗雞,雞腿,雞翅,還有其他鹽焗食品,任君選擇!大部分的鹽焗食品,都可以裝入包裝袋帶走,也是來梅旅行的手信之一。

沒有吃過腌面,都不算來過梅州。腌面是梅州一大特色,許多梅州人的一天,是從一份腌粉面加三及第湯開始的。腌面,做法非常簡單,鹼面入鍋煮熟後撈起,加入豬油、炸至金黃的蒜蓉、少許醬油,撒上蔥花。

(梅州金山牛雜)

梅州還有許多具有客家特色的美食,比如開鍋肉丸、釀豆腐等等。有些獨具特色的美食則因為有季節性,所有有些朋友來到梅州未能嘗到。比如,艾葉以及狗爪豆在梅州也是非常吸引人的美食,但是要當季新鮮產出的艾葉以及狗爪豆,才最好吃!

㈦ 廣州有哪些特色的客家美食

1.擂咸茶:擂咸茶味道獨特,微苦咸中淡清香,會搭配蘿卜干、豆角、黃豆、麥菜、爆米花等小菜,把小菜按個人喜好加入飯中,最後淋上擂茶便可開吃啦。綠油油的油茶顏色好像日本的抹茶,但聞起來有種很特別的葯草香氣。
人均:48元
2.客親腌面:腌面對於梅州人來說,等同於廣州人對等同於雲吞面那麼重要。拿竹筷拌起來,就可以聞到獨特的花生加上溫熱豬油的香氣,一個人可以吸2碗。手撕雞腌面,手撕雞肉腌制的的味道調得好好吃,雞肉和豬油的香氣在一起特別搭。腌粉類似河源米粉,米香味十足,拌點店裡自製的辣椒醬味道更好。三及第湯,枸杞葉不少,湯裡面有豬肉,豬小腸,豬潤都挺嫩,符合及第湯一清二白的要求。
人均:22元
3.龍窩小鎮:適合三五知己小聚的一家小餐館,主打招牌欖角蒸排骨、子姜炒黃牛肉、城南紫蘇炒花甲、紫金醬蒸魚嘴等家常菜。生熟地燉龍骨湯,口感層次明顯,軟糯甜香,入口肥而不膩,散發原汁原味的土豬香,土豬肉伴著清湯,一比一口有味。觀景位還可以看到廣州塔小蠻腰,逼格滿滿。
人均:55元
4.恆信客家王:蛋餃湯客家人餐桌上的家常菜,過年必吃的金元寶。蛋液煎成蛋皮,放入肉餡包好,煎好的蛋餃放鍋內最後再加高湯煮熟。客家釀豆腐、艾葉煮春、手撕雞、菜乾扣肉、山水腐竹、鄉下土豬湯、客家艾糍等經典的客家菜,人均適中蠻適合一家人聚餐的,隨意點沒有踩雷的。
人均:68元
5.雁南飛茶藝館:是廣州市內比較少數的高端客家菜的代表了,一道道用砂鍋一類的器皿煲、燉、蒸,鮮、甜、爽滑又不油膩。南瓜燜芋頭煲,南瓜和芋頭煮得軟糯可口,再加入濃稠椰漿燜蒸,口感更加香滑濃郁,特別的是淡淡的椰漿不會掩蓋南瓜本身的甜味。鹽焗雞保留最原始的客家做法,口感偏淡極大程度地保留了雞肉的鮮味。細嚼之後連骨頭都入味,加上一點鹽的更添鮮香。
人均:119元
6.客語:嫩滑豬紅居然口感做到像豆腐一樣,還有同樣火候剛剛熟的豬雜,艾糍建議熱著吃口感更加軟糯可口,裡面是黑芝麻花生餡,一口一個剛剛好,外表很香的艾葉味道清清淡淡,值得一試。
人均:61元
7.客家人廖昆玉酒樓(龍口店):龍口西食街上的一家很地道的客家菜館,菜式有新意,味道很正宗,很梅州,推薦釀豆腐,非常的滑嫩,還有土豬湯,用豬雜加豬肉豬骨一起煲,非常原汁原味,鮮美可口。
人均:56元
8.廣客農家菜:缽仔燜蛋,選用鄉下的土雞蛋,先煎再燜,好吃到讓人難以相信。只是太費功夫,每當客人點這道菜時,店家只能暗自叫苦。黃鱔炒蕎菜苗,真正的野生黃鱔、真正的鄉下蕎菜苗,加上土雞蛋皮,土得有味、土得沒人願意復制。土到沒有朋友。
人均:50元
9.名商食府:選材新鮮,烹飪時力求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仿若可以吃到兒時童年的美味記憶。且價格親民,出品多數在20至60元之間,好吃又劃算。推薦土豬肉湯、車田豆腐釀草魚、香煎五花肉、包菜乾炒五花肉、客家土法燜蛋等。

人均:50元
10.廖昆玉客家大院(雲城店):在客家大院吃正宗興寧客家菜。有土豬肉湯、梅菜扣肉(配生菜和薯片)、客家窯雞、三丸煲、釀豆腐、芋荷炒爽肚、蘿卜丸轉煲、虎老豆、春煮艾,還有新鮮上市的仙人(米反)。
人均:57元
11.客家人家:罕見又正宗客家菜館。客家臘味拼盤,野生石橄欖燉龍骨湯,糟汁煎焗野生小黃魚,脆皮蘿卜丸,客家平遠黃粄,高湯煮艾葉煎蛋,吉慶葛片豬肚窩,客家腌面。
人均:48元
12.御信客家王:洛溪店,客家風味十足。推薦古法鹽焗雞,土豬炆豆角乾和老鼠粄,吃出客家菜咸香風味。
人均:50元

㈧ 朋友說過幾天一起去客家玩,有沒有哪些必吃的客家美食

客家首府,大美汀州。位於福建省西部的長汀縣,屬龍岩市管轄,自古為閩、粵、贛三省邊陲要沖,被譽為「福建省西大門」。



一份泡雞雜,10元,相當有料。

㈨ 惠州的地道客家美食有什麼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氣候與地理不同,就有不同的大自然饋贈。許多家常菜也會針對當地的氣候以及自然的饋贈做出各種各樣美味佳餚。

我們惠州的客家人經過不斷的探討摸索再結合當地的自然饋贈,逐漸形成具有惠州客家人特色的菜餚。

惠州自古以來不像江南那樣繁榮富庶,歷朝歷代之中惠州也不是建都之地。所以惠州的客家菜一般都是以家常菜為主。以下的幾種菜,就是我們惠州客家人吃的最多的幾種菜餚。

第一,東江釀豆腐。

第二,黃燜豬肉。

第三,梅菜蒸肉餅。

第四,梅菜扣肉。

第五,東江鹽焗雞。

第六,咸魚蒸豬肉。

第七,魚香茄子煲。

第八,白切雞。

以上的八種菜,確確實實是我們惠州客家人平時吃得最多的客家菜餚,惠州的客家人紮根在惠州這方土地這么多年,所烹飪出來的菜餚肯定是不止以上八種,而以上的幾種菜餚確確實實是最有代表性的客家菜餚。

歡迎各位來到我們文明城市、宜居城市--惠州,品嘗我們價格不貴,但好吃有特色的各種各樣的 美食 與小吃。

這個城市就是惠州

葯膳清燉雞,很多客家酒樓都能吃到、冬日非常滋補

雙月灣的海鮮,價格比巽寮灣實惠,食材也新鮮。
酸菜五花肉,作為客家菜的金牌配角,客家酸菜,不管是炒豬大腸還是炒五花肉,味道都很贊。
煎焗河魚仔,野生的小魚仔經過油炸,在放鍋里,配上豆豉辣醬,蒜米一起煎焗,味道別提有多贊。
釀苦瓜,客家名菜,跟釀豆腐齊名,是客家人的看家菜,幾乎所有家庭主婦都會做。

惠州 美食 太多,黃酒雞,黃酒豬腿,窯雞,椒鹽鴨嘴魚,清蒸昂泡魚,白切三棟雞,鹽焗雞……數不勝數。

作為一個行走的吃貨,廣東菜真的是我的最愛了,不僅模樣精緻,味道也很是考究。大菜我就不多說了,我說說客家的小吃把,如果有機會去到惠州一定要嘗嘗。

1、阿嫲叫:其實是蝦米蘿卜絲炸制而成的以中地道惠州客家小吃。也是客家人從小吃到大的味道。

2、醸春:其實就是醸蛋,把豬肉塞到蛋黃內,在煮熟就可以吃了。

3、玫瑰露焗乳鴿

4、橫瀝湯粉:清爽的湯底搭配上燉的軟爛入味的豬腳,吃完那叫一個爽。

5、多祝涼粉

6、蘿卜飯、艾飯:這是老客家傳統的點心了,現在好像都不常見了。如果碰到嘗嘗也是好的

作為一個不是在吃,就是在尋找 美食 路上的人,我覺得沒有什麼比吃到 美食 更重要了。如果大家有推薦的客家菜可以留言給我。

1.紅土窯雞

在博羅及惠東這邊,這里的窯雞非常出名,雞不會選的太個,一般為3-5斤的小雞,將雞肉釀制2-3三個小時,配件有紅棗,香料,酒,花生等,放在雞的內部,將用錫紙包裝雞肉埋在土裡,用燒熱的紅土煮熟,出爐後,超級的可口美味。

2.老火靚湯

廣東人最喜歡煲湯,客家人對煲湯也有一定的講究,老火靚湯的材料通常會很多,通常有花生,玉米,胡蘿卜,排骨,紅棗等配料組成,使用土煲慢火熬制3-4小時,這時湯已經很入味,對身體非常的補,也非常的好吃。

3.客家手撕雞

惠州本地的客家雞通過慢火燉制兩個小時以後,通過手撕成一條條類似米粉的型狀,吃的時候,通過醬上特製的醬料,吃起來,非常的

美味。

4.梅菜扣肉

惠州飲食名片-梅菜扣肉,肉通常選用三分之二的肥肉,三分之一的瘦肉,加上惠州的土特產梅菜進行燉制,兩總味道混合在一起,感覺非常的特色美味。

5.清蒸水蛋

客家菜講究的是清淡,將雞蛋打碎後,使用攪拌器不斷的攪拌直到蛋黃與蛋清混為一體後,放入盤子,加上配料蔥花,蝦仁,清蒸30分鍾後可出鍋,非常的清甜美味。

惠州稱為"鵝城"我覺得最有代表本地客家 美食 的一道菜是"客家碌鵝".這里的鵝都是本地出產的.勤勞.槿惠的客家人用農家糧食養出來的鵝肉.堅韌.甘香.令人回味無窮,所謂香味一絕解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