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海特產有哪些小食品 上海特產介紹
1、上海鍋貼是上海傳統小吃,鍋貼是一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製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豬肉餡為常品,根據季節配以不同鮮蔬菜。鍋貼的形狀各地不同,一般是餃子形狀。
2、金澤狀元糕為青浦著名傳統糕類特產之一。1861-1879年(清同治年間),糕以狀元命名有兩種說法:一以狀元糕為饋贈佳品,科舉時考生都帶糕應試,取吉利之意;一說江南地方農歷正月十五舊稱上元節,有賽花燈之舉,人們以火炙糕作夜宵,稱「上元糕」。
3、上海生煎饅頭是流行於上海、浙江,江蘇及廣東的一種特色傳統小吃,簡稱為生煎。生煎饅頭,則是把肉餡的小饅頭放在大的平底鍋里煎,把饅頭封口的一面煎成黃黃脆脆的底。
4、上海高橋松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點,屬於滬菜系。產自中國上海高橋鎮。用精白粉、熟豬油、綿白糖、赤豆、桂花為原料,精細加工而成,滋味甜肥,松酥爽口,為高橋四大名點(松餅,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因其入口酥鬆而得名。又因酥皮層次分明,每層薄如紙,別稱千層餅。
5、城隍廟五香豆是上海的傳統小吃,產地中國上海城隍廟,用料講究,火候適當。所用原料是專門選自浙江省餘姚縣出產的蠶豆。「不嘗老城隍廟五香豆,不算到過大上海!」這是凡到城隍廟中外遊客眾口一致的評語。城隍廟五香豆皮薄肉鬆,鹽霜均勻,咬嚼柔糯。吃到嘴裡香噴噴、甜滋滋,別有風味。
『貳』 上海著名小吃
上海十大名小吃:1、蟹殼黃
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蟹殼黃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製成扁圓形小餅,外沾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烘烤而成。此餅味美咸甜適口,皮酥香脆。有人寫詩贊它「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蟹殼黃的餡心有咸、甜兩種。鹹味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品種。該品以上海石門一路威海衛路口的吳宛餅家製作的為最佳。
上海十大名小吃:2、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上海有兩家著名的排骨年糕━━「小常州」和「鮮得來」。「小常州」排骨年糕選用常州、無錫等地的豬脊骨肉,用醬油腌漬後,再放入用醬油、油、糖、蔥薑末、酒等混合的油鍋中氽,氽至色呈紫紅、肉質鮮嫩、味道濃香時取出。與此同時,將松江大米煮熟後,放在石臼里用榔頭反復捶打,待捶打至米已無整粒後取出,每500克切20根,每根里裹一小塊已經氽過的排骨,再入醬汁油鍋中煮氽,吃時,灑上五香粉,則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鮮得來」的排骨年糕是將麵粉、菱粉、五香粉、雞蛋放在一起攪成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氽熟。這種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與此同時,將松江大米與紅醬油、排骨一起加上甜面醬,澆上辣椒醬即可。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上海市的曙光飲食店的「小常州」排骨年糕、「鮮得來」點心店作的排骨年糕最具特色。
上海十大名小吃:3、雞肉生煎饅頭
雞肉生煎饅頭是上海的特色風味小吃。這種小吃是以發酵後的精白麵粉作皮,用熟雞脯肉丁、豬夾心肉末和肉皮凍加香油等多種調料作成餡心。包捏好的饅頭尖上還要蘸上蔥花和芝麻,表層刷上素油,放入油鍋中煎熟。該品形態飽滿,上半部有黃澄澄的芝麻和碧綠的蔥花,松軟適口。下半部則酥脆可口,餡重汁多,越吃約香。此小吃以上海市王家沙點心店製作的最佳。
上海十大名小吃:4、糟田螺
上海市的糟田螺是著名的特色風味小吃。這種小吃是用個大肥美、肉頭厚實的安徽屯溪產的龍眼田螺為原料,進店後先用清水養兩天,使其吐凈泥沙,然後再放入鍋內,加上茴香、桂皮等煮較長時間。最後將燒好的田螺放上陳年香糟,糟制而成。這種糟田螺呈褐灰色,肉質鮮嫩,汁鹵醇厚,入口鮮美,十分受人歡迎。此美食是上海五味齋點心店和鮮得來點心店的著名特色風味小吃。
上海十大名小吃:5、小紹興雞粥
小紹興雞粥店經營的雞粥是地道的上海風味小吃。該店由一紹興人創辦於1947年,由於創辦人和主要操作師傅均系紹興人,在這兒便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紹興人天地,故人們給它取名為「小紹興雞粥店」。小紹興雞粥就是用雞湯原汁燒煮成的梗米粥,配以雞肉和各種作料的一種小吃。吃雞粥時,將煮熟的雞切成3厘米長0.6厘米寬的塊,裝盤,雞粥盛入碗內,加上蔥、薑末和雞油,一同上桌。此時,雞粥黃中帶綠,雞肉色白光亮,令人賞心悅目,食慾大增。品嘗時,雞粥粘韌滑溜,鮮香入味,雞肉細嫩爽口,營養豐富,越吃越香。此美食在上海市小紹興雞粥店裡有經營。
上海十大名小吃:6、南翔小籠饅頭
南翔小籠饅頭又叫南翔小籠包,是上海郊區南翔鎮的傳統名小吃,已有100多年歷史。該品素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歡迎的風味小吃之一。南翔小籠饅頭的餡心是用夾心腿肉作成肉醬,不加蔥蒜,僅撒少許薑末和肉皮凍、鹽、醬油、糖和水調制而成。饅頭的皮是用不發酵的精麵粉作成的,50克麵粉可包8個,100克一籠屜。蒸熟後的小籠饅頭,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呈半透明壯,晶瑩透黃,一咬一包湯,滿口生津,滋味鮮美。如果吃時佐以姜絲、香醋、配上一碗蛋絲湯,其味更佳。南翔小籠饅頭的餡心還可以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初夏加蝦仁,秋季加蟹肉、蟹黃、蟹油。豫園商場內的南翔饅頭,是豫園商場有名的風味小吃之一。
上海十大名小吃:7、開洋蔥油拌面
開洋蔥油麵是上海市的著名小吃。開洋蔥油麵製法很講究,它首先將蔥白切成寸段,放溫油鍋中炸制(用這種方法熬制好的蔥油色澤深紅帶黃、蔥香濃郁、聞之即可增食慾)。然後將蔥油配上已經用素油炒、酒糖浸過的開洋,即成開洋蔥油。將面條煮熟,瀝去湯汁,拌上開洋蔥油,即成開洋蔥油麵。這種面條觀之色澤鮮艷,食之潤滑爽口,蝦味鮮香,蔥香撲鼻,營養豐富,十分受人歡迎。開洋蔥油麵是上海市湖濱點心店的特色小吃,也是城隍廟的著名小吃之一。
上海十大名小吃:8、素菜包
素菜包是上海市春風松月樓素菜館的特色小吃。該店已有70多年歷史,它是融京、蘇、揚幫風味於一體的,又有上海本地風味的素菜館。該店的素什錦、炒冬菇、羅漢齋、口蘑鍋巴湯、炒蟹粉、麵筋面等菜餚在上海頗負盛名,尤其是該店製作的素菜包更是名聞遐邇,十分受人歡迎。素菜包是用精白麵粉作皮,餡心則是用青菜、麵筋、冬菇、冬筍、五香豆腐干剁碎後配以香油、糖等調味品製成。將包好的素菜包上籠蒸熟後,皮白松軟,餡心則綠中生翠,鮮艷悅目,一開籠就滿室生香,食之味美爽口,多吃不膩,百吃不厭。此小吃在上海市豫園商場內的春風松月樓素菜館里可以品嘗到。
上海十大名小吃:9、油氽饅頭
油氽饅頭是上海的百年老店棗沈大成點心店製作的特色風味小吃。該店的油氽饅頭博採眾家之長:饅頭皮的製法取於南翔小籠饅頭,用不發酵的精細粉擀成,餡心取法於淮揚細點的湯包,將肉餡加骨頭湯打勻,調以蔥、姜、蒜等製成的佐料;氽炸時又採用近似氽炸酥餅的技巧棗經過這樣精心加工製作出來的饅頭,形狀小巧玲瓏,皮呈金黃,色澤美觀,入口鬆脆,肉餡鮮嫩,一咬湯汁四溢,肥而不膩。吃後齒頰留香,滿口生津,若趁熱食用,更會餘味無窮。
上海十大名小吃:10、擂沙圓
擂沙圓是上海喬家柵點心店的風味名點之一,已有7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清代末年,上海三牌樓一帶有一姓雷的老太太,她為了使湯團便於存放和攜帶,首創了在煮熟的湯團表面滾白粉的辦法,後人為了紀念她,就把這種湯團取名擂沙圓。喬家柵點心鋪經營的擂沙圓是將崇明縣大紅袍赤豆煮熟後磨成沙,曬干後即成紫紅色的粉,然後,把包有鮮肉或豆沙、芝麻等各式餡心的糯米湯團煮熟,瀝干水分,滾上一層豆沙粉。這種湯團,有色有香、熱吃有濃郁的赤豆香味,而且軟糯爽口,攜帶方便,一直深受遊客的歡迎。
『叄』 上海有哪些特色小吃
上海有哪些特色小吃?下面這些都是很有特色的上海小吃,哪些你吃過呢?!
1
鮮奶小方
鮮奶小方超多人愛,一定要吃紅寶石的!口味香醇、濃郁,一個下去,超滿足,再搭配一杯解膩的咖啡,百吃不厭!鮮奶小方可能成了一種美食神話了吧,上海這么多蛋糕店,烘焙店,再牛,也改變不了小方在許多人心中第一的地位!
2
小紹興白斬雞
白斬雞似乎是上海人的至愛,上海灘上經營白斬雞的店家之多品名之繁就是明證。說起白斬雞,要數小紹興」,這已成為了許多上海人的口頭禪。 由於「小紹興」精選上海浦東一帶所產著名的「三黃雞」,質量好、味道鮮美,而贏得了廣大顧客的喜愛。「小紹興」也成了上海久負盛名的名店。
3
小紹興雞粥
小紹興雞粥是上海地區漢族傳統小吃,由三黃雞、上白粳米輔以各種佐料製成。本粥雞肉白嫩滑韌鮮美,粥中帶綠,顏色鮮亮,營養豐富,是一道滋補佳品。
4
大閘蟹
吃大閘蟹絕對是上海人的享受啊!俗語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九月要食雌蟹,這時雌蟹黃滿肉厚;十月要吃雄蟹,這時雄蟹蟹臍呈尖形,膏足肉堅。
5
老大房鮮肉月餅
誰說月餅只能在中秋吃,老大房的鮮肉月餅每天都有排隊!外地人說,只有吃了上海的鮮肉月餅,才能感受到上海的味道。一口咬下去,酥皮脆而粉,肉鮮多汁,真是「打個耳光也不肯放」。那滲透著兒時暖暖的回憶,至今想起來還是綿香纏繞。
6
鮮得來排骨年糕
經濟實惠、獨具風味,「鮮得來」的排骨年糕是將麵粉、菱粉、五香粉、雞蛋放在一起攪成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氽熟。這種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與此同時,將松江大米與紅醬油、排骨一起加上甜面醬,澆上辣椒醬即可。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
7
德興館燜蹄面
上海非常出名的百年老店,創建於一八七八年光緒年間。他家的燜蹄面也深受上海人喜愛,蹄髈酥、湯汁鮮,面條也勁道。
8
七寶白切羊肉
七寶老街白切羊肉出了名,所以基本上家家熟食店都賣白切羊肉。很多人到七寶去就是為了嘗一嘗那邊的白切羊肉的。白切羊肉和一般熟食店裡買的不一樣,熟食店裡買的是冷凍的羊肉,但是白切羊肉就不一樣了。白切羊肉貴在兩個字——新鮮。
9
爆魚
爆魚又稱熏魚,是上海寧非常喜愛的特色魚製品哦!它的製作工藝和配料簡便,色、香、味俱美,宜於直接食用,當然,我們也會把它當做面的配菜吃~
10
春卷
很久很久以前,春卷可只有在年節那幾個月才吃得到。小菜場有人現做春卷皮子:矮凳煤爐,抓一團面在鐵板上饒一圈,一張薄薄的春卷皮子就做好了,而那團面,卻無絲毫粘連,牢牢的還在小販手中握著,煞是有趣。
11
咖喱牛肉湯
牛肉酥嫩,湯清味鮮!採用熬煮氽燉燴燜法製作,在食攤及生煎饅頭店均有,以大壺春、蘿春閣和天樂園製作的最為著名,湯濃味鮮,牛肉酥爛,頗具風味哦!
12
薺菜肉絲炒年糕
看看這白白凈凈的年糕,碧綠青翠的薺菜,粉白的肉絲點綴其間,是不是覺得有一種小家碧玉的感覺?嘗一口,這個味道,嘖嘖年糕軟糯不粘牙,肉絲Q彈鮮美,薺菜清爽甜香,簡簡單單到不行的組合,卻會有令人amazing的口感!
13
兩面黃
此面有硬「兩面黃」和軟「兩面黃」之分,硬「兩面黃」是生面油炸,軟「兩面黃」是下的硬面濾干再炸,要兩面都炸成金黃色,香味飄出,然後撈出放在盤子上,再將澆頭連鹵澆在面上,讓面條吸足鹵汁,味道又香又可口。
14
爛糊面
爛糊面是上海人的叫法,就是把面煮得爛爛的,帶有一定的糊狀,但卻又要爛而不黏,糊而不焦,簡單卻非常「吃功夫」。考究點的爛糊面,裡面有青菜,肉絲、蝦仁,鴨肫干碎粒,茭白碎粒等不少輔料,味道極其鮮美,有「鮮的眉毛掉下來」之稱。
15
冷麵
面在上海夏日裡已經盛行多年,父母輩的兒時就已經享譽上海灘,大大小小的飲食店一到夏日最火爆的就是各色冷麵,三絲澆頭的是最傳統的,歷史悠久,現又多了好些品種,鱔絲的、菌菇的、牛肉絲的等等,味道都各具特色。
16
蟹殼黃
上海久負盛名的特色點心,創始於20世紀20年代初期,它採用油酥面加酵面制坯,做成扁圓形餅,餅面粘上一層芝麻,貼在爐壁上經烘製而成。餡料有咸有甜,咸 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因餅形似蟹殼,熟後色澤如蟹殼背一樣深紅,所以稱為"蟹殼黃"。
17
老虎腳爪
因正面突起六個尖狀物,顏色呈焦黃,由於是手工製作不用模具,六個角時常分得很開,形狀類似老虎的爪子老虎腳爪表面脆而不硬,稍顯堅實是其特色,還有略一點點鹼香味,用老面發酵的傳統方法製作,據說可以幫助消化。以前胃病患者胃痛起來,都要買老虎腳爪吃。
18
鴿蛋圓子
鴿蛋圓子是上海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屬於滬菜菜系以糯米和白芝麻為製作主料,鴿蛋圓子的烹飪技巧以煮菜為主,口味屬於甜味。鴿蛋圓子的特色:糯米滑潤,冷而不硬,糯而不粘,香甜清涼。形似鴿蛋,小巧玲瓏,入口香甜清涼。
19
楓涇丁蹄
上海楓涇丁蹄具有冷吃「香」,蒸熟後吃「糯」的獨特味道。湯鹵醇厚,濃油赤醬,糖重色艷,鹹淡適口。選料注重活、生、寸、鮮;調味擅長咸、甜、糟、酸。
20
響油鱔糊
以新鮮鱔魚作為原料,把鱔魚切成段兒後,放入佐料,爆炒。顏色偏深紅,油潤而不膩,新鮮可口。響油鱔糊因鱔糊上桌後盤中油還在辟叭作響而得名。特點在於鱔肉鮮美、香味濃郁、開胃健身。
21
油麵筋塞肉
就是把肉餡塞進油麵筋.肉餡要肥瘦適中,細斬粗切。香菇和冬筍(或荸薺)也切成極細的碎丁,伴以薑蓉,蔥碎,生抽,料酒,鹽,糖調味,做成餡料。春天的時候,加了薺菜,那就更好吃了。很小的時候我一頓就能吃下3個油麵筋塞肉,再用香濃的醬汁就著白飯,我可以吃上兩大腕。
22
四喜烤麩
烤麩,是一種面製品。用帶皮的麥子磨成麥麩麵粉,再在水中搓揉篩洗而分離出來的麵筋,經過發酵蒸熟而成的。上海的特色烤麩色醬紅,香濃醇,咸中帶甜。
23
豆腐花
最早由小食攤創制,清代盛行於無錫,20世紀20年代初期盛行於上海,深受人們喜愛。後來曾一度失傳,近幾年來又重新面市,而且用料考究,質量頗佳。豆腐花的特色:色澤潔白,滑嫩爽口,鮮咸微甜,微辣適口。
24
鹹肉菜飯
鹹肉菜飯是省心省力的家常飯,做起來簡單,吃起來噴香。菜在飯里雖燜得黃爛,但吸足了味道,自有一種爐火炊熟的熱香。
25
酒釀圓子
上海飯店裡的酒釀圓子從來沒有規范,每一家飯店做出來的都不一樣,有的放蛋花,有的放桂花,有的放橘皮,還有的放水果;大部分圓子是白色的,也有彩色的;有的`圓子是圓的,有的圓子是不規則的,有的圓子里還包一點芝麻……但大都很好吃哦!
26
菜肉大餛飩
對上海人來說包餛飩的過程也是重享受。媽媽做的大餛飩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美味。皮一定要用雞蛋皮,具有煮不爛的特點。整隻的大蝦配上冬筍,薺菜和青菜以一定比例搭配加上上等的豬肉,湯底則選用豬骨熬上3個小時直至骨頭酥爛。
27
三鮮小餛飩
上海的三鮮餛飩也有別於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製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里,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咸香爽滑。
28
周庄元蹄
採用乳豬之腿肘經褪毛、刷油、入味、過油、燉燒而成,肥而不膩,入口齒頰留香,回味無窮。筷子觸皮即破,外肥內瘦,皮脂毫無肥膩之感,入口即化;瘦肉滑而不柴,遇齒則爛;肥瘦同吃,別有滋味。
29
紅燒肉
濃油赤醬最地道!是有回憶的上海的老味道。肉皮和肥肉部分是絕對的主角,一定要軟軟的、爛爛的、滑滑的,放到嘴裡只輕輕一抿就能化開。瘦肉部分作為配角一定要瘦而不柴,不能塞牙。嘗一口,肥而不膩、酥而不碎、甜而不粘、濃而不咸。
30
水晶蝦仁
曾被評為「上海第一名菜」。清炒蝦仁不加任何配料,滿滿一盤蝦仁,鮮明透亮,而且軟中帶脆,奇香四溢,晶瑩剔透,賽如明珠。
31
田螺塞肉
田螺塞肉是上海的傳統名菜哦!田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雖然是家常菜,但是要想把它做好可是有難度的。
32
鍋貼
鍋貼不同於餃子,堅持生胚下鍋,不光用油,還要用水,所以鍋貼吃到嘴裡皮子有股僵感。在上海,要吃到口味正宗的鍋貼一定得拜訪那些藏匿於街角、弄堂口的點心鋪,他們通常很專心,只販賣一兩種食物。
33
包腳布
所謂「包腳布」,就是雞蛋餅夾油條,裡面再加甜面醬抑或辣椒醬、適量的榨菜、香菜,包起來象舊時的鉛筆盒一樣,是上海街頭的經典小吃。
34
糍飯
上海四大金剛之一。用粢飯包熱油條捏緊,或可加其他配料,如:榨菜等,熱吃甚美,且經濟實惠。用糯米蒸製成飯,裹油條包捏而成。特點軟、韌、脆,邊吃邊捏,別具風味。
35
咸豆漿
上海四大金剛之一。咸漿里有油條片、榨菜末、蝦皮、蔥花——過去還有紫菜,加一小匙兌了一點醋的鮮醬油。豆漿煮得燙嘴,加上高沖而下的姿勢,碗里的咸漿就會起花。喝起來不光味道鮮美,而且賞心悅目。
36
大餅油條
上海四大金剛之一和之二。一根油條一折為二,放在大餅中央;再把大餅對疊,油條就成了餡。父輩們總說,以前如果每天早上都是一副大餅油條,再加一碗淡漿或者是甜漿,那就「小資」得一塌糊塗啦!
37
上海生煎包
也叫生煎饅頭,上海生煎包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皮酥、汁濃、肉香、精巧。輕咬一口,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肯散去。
38
南翔小籠
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美著稱,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啦!對於小籠而言,自然新鮮的汁水是其精髓。吃小籠可先在底邊上咬破一小口,吮吸兩口汁水,然後將小籠入口咀嚼品味。有口訣這樣唱到:「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吸湯。」
39
油氽饅頭
油氽饅頭是上海市百年老店棗沈大成點心店製作的漢族傳統小吃。饅頭形狀小巧玲瓏,皮呈金黃,色澤美觀,入口鬆脆,肉餡鮮嫩,一咬湯汁四溢,肥而不膩。吃後齒頰留香,滿口生津,若趁熱食用,更會餘味無窮。
40
油墩子
油墩子是江浙滬地區的街頭小吃,又叫油端子或油墩兒。油墩子分為兩種,素材餡又稱蘿卜絲餅,甜味的用豆沙餡。葷菜餡是用肉餡。由於屬油炸食品,外表呈黃褐色,吃起來香脆有味。
41
開洋蔥油麵
上海著名的特色小吃。清末由上海城隍廟食攤點心師陳友志首創。此小吃採用開洋(即較大的蝦米)與蔥油加調味製成的拌面,蔥香撲鼻,口味鮮美。
42
糍飯糕
記得以前,走到上海的哪條弄堂門口,都會遇見賣糍飯糕的攤子。捧著燙口的糍飯糕,從一條一條的弄堂里穿進走出……咬一口,外層是很厚實的香脆,內層是雪白燙口的軟糯糍飯。
43
高橋松餅
高橋松餅上海高橋鎮四大漢族傳統名點,起源於1900年光緒年間,歷史悠久,加工工藝考究。
44
進京乳腐
進京乳腐也稱為南橋進京乳腐,是上海市特產之一,以黃豆、糯米為原料,做成豆腐後使其發酵而成。主要分為紅乳腐、白乳腐和花色乳腐三種。進京乳腐以鼎豐乳腐為代表,興盛於清末同治年間。2007年,鼎豐乳腐釀造工藝被列入首批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5
素菜包
它是以香菇、豆製品等素蔬為原料,用植物油製成餡料,採用發酵麵皮包制而成,故名"素菜包"。此包首創於上海功德林菜館,如今已成為上海素菜館和中式點心店聞名的夏季時令名吃。
46
麻球
上海最著名的大眾化傳統名點。最早始於清代,近100年來,在上海極為盛行。如今用料、製法都有所變化,形狀也有大小不同。色澤金黃,皮薄香脆,甜糯適口。
47
南匯水蜜桃
南匯水蜜桃,具有果形圓整,個體大,色澤美觀,皮薄肉厚,果肉致蜜,纖維少,香味濃,汁多味甜。炎夏酷暑,咬一口南匯水蜜桃,沁人心脾,潤入肺腑。
48
羅宋湯
上至飯店,下至食堂,上海人家家會燒的湯。羅宋湯的主角是番茄,捲心菜和洋山芋。海派羅宋湯的另外一大改造,是加入紅腸,紅腸燒的羅宋湯。
49
城隍廟五香豆
「不嘗老城隍廟五香豆,不算到過大上海!」這是凡到城隍廟中外遊客眾口一致的評語。城隍廟五香豆皮薄肉鬆,鹽霜均勻,咬嚼柔糯。吃到嘴裡香噴噴、甜滋滋,別有風味。
50
八寶辣醬
由「炒辣醬」改良而來的,很多不吃辣的小夥伴都愛這個!「炒辣醬」是個普通家常菜,色深味濃,很適宜下飯。在炒好的辣醬上澆上一個蝦仁「帽子」,又對炒辣醬 的原料進行了調整充實,用蝦仁、雞肉、鴨肫、豬腿肉、肚子、開洋、香菇、筍片等八樣主要原料烹制,故稱它為「八寶辣醬」。
51
崇明糕
崇明糕是上海人必吃的食品之一,崇明糕不僅好吃,還代表著團圓、美滿、幸福和甜蜜。崇明糕有硬糕和松糕兩種,松糕一般吃冷的,硬糕一般都是熱過了以後再吃,有時候是蒸熱,有時候是放些酒釀做成酒釀糕絲湯,很好吃。
52
油豆腐粉絲湯
油豆腐粉絲湯是很有特色的上海特色小吃。創始於20世紀20年代初期,最早由小吃食攤經營者,價廉物美,頗受廣大消費者喜愛。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看它的燒制過程卻算是一種享受:鍋內湯汁翻滾,煮著鐵絲網勺里的線粉,聞一聞,香氣四溢。
53
水撲蛋
上海人的水撲蛋做法很簡單,一過水就好,考究點的做法可以加入牛奶,或是桂圓。有時候,美味就是這么簡單。
54
澆頭面
澆頭面上海人都很愛,就是澆上菜的面,它的精彩之處就在於上面的澆頭。辣肉、大腸……都是上海人非常愛的澆頭!
55
八寶辣醬
八寶辣醬是上海名菜,用蝦仁、雞肉、鴨肫、豬腿肉、肚子、開洋、香菇、筍片等八樣主要原料烹制,所以稱它為「八寶辣醬」。味道辣鮮而略甜,十分入味。
56
糟缽頭
糟缽頭是一道上海傳統名菜,相傳這個菜是上海嘉定一個農家婦女所創。用的是豬舌頭,豬肺,豬肚,豬大腸,豬腳爪等平時不登大雅之堂的下腳料,這菜吃起來,糟香撲鼻。
57
草頭圈子
草頭圈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上海菜。此菜色澤深紅間綠,圈子酥爛軟熟,肥而不膩,上海人都知道圈子就豬大腸,豬大腸有潤燥、補虛、止渴止血之功效。
58
上海紅燒獅子頭
這道菜上海人也非常愛,做的濃油赤醬,肉香緊實,配上鮮香的蔥花還有嫩嫩的上海青菜,非常好吃,充滿了童年的味道!
59
炸豬排
炸豬排是很有特色的上海特色小吃,炸豬排以豬肉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以炸為主,口味屬於家常味,配上辣醬油,簡直嗲死了!
『肆』 上海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上海的特色美食有:
一、白斬雞
白斬雞是上海地區傳統名菜。「說起白斬雞,要數小紹興」,這已成為了許多上海人的口頭禪。由於「小紹興」是精選上海浦東一帶所產著名的「三黃雞」,質量好、味道鮮美,而贏得了廣大顧客的喜愛。白切雞形狀美觀,皮黃肉白,肥嫩鮮美,滋味異常鮮美,十分可口。
『伍』 上海小吃排名前十
小吃,這個一讓人聽起來就能想到幾十種流口水的經典小吃,在我國的每個省內估計都會有最少幾十種小吃在夜市內盛行,那今天我們就說一說我們魔都上海十大小吃排名。
1.阿大蔥油餅
這個上過BBC的網紅蔥油餅,那可是相當的有牌面了。據說曾經有一位買到最後一爐蔥油餅的顧客竟然苦苦等了7個小時。可見這個蔥油餅受人喜愛的程度有多高。而且阿大蔥油餅的製作一直都是老手藝製作蔥油餅,味道鮮香純正。
2.老靈額大腸面
在魔都火了35年的大腸面,還是黃浦四大面館之一。他們家的大腸經過特殊處理後,口感酥糯軟香,嚼勁十足。面條是用的上海粗面,放久了會吸湯汁,但是不會粘糊,就連大場面的面湯都自帶一股清香甘甜,面的口感也很好。價格也是很良心的15塊錢一碗。
3.梨膏糖
梨膏糖是上海最著名的特產之一,還是上海特別有名的代表小吃,梨膏糖是用純白糖做的,裡面還會加入川貝,杏仁等,不僅口感非常細膩清甜,外形也是十分的美觀,喜歡甜食朋友的福音。
4.排骨年糕
在上海,一款幾乎人人都耳熟能詳的一道美食。這個美食大約已經有了50多年的歷史。排骨的鮮美加上年糕的軟糯。吃上一口那大大的滿足感。而且這道美食營養也是非常豐富的。
5.大壺春生煎
老上海人大部分都知道大壺春生煎,據說在《上海通志》上記載大壺春建於1932年,那可謂是上海的生煎老字型大小了。他們家以鮮肉生煎最為著名。生煎採用的全發酵面,餡內不放肉皮凍,汁水少。大壺春的生煎定位於「無湯生煎」
6.蟹殼黃
蟹殼黃屬於上海的本幫菜,也是有名的特色小吃之一。形狀和蟹殼很像顏色也是金黃的。所以叫蟹黃殼。蟹黃殼外面會撒一層芝麻,是在爐壁上烤制而成的。吃起來非常可口,而且酥脆鮮香。
7.南翔小籠包
南翔的小籠包也算是上海的代表小吃之一了。南翔小籠包製作方法精細,而且蒸包子的籠屜是用的特製的小竹籠,形狀小巧,皮特別薄幾乎透明,味道鮮美誘人。喜歡包子的朋友一定要去試一試。
8.哈靈面館
雖然店鋪超級小,但是生意是異常的火爆,每天都是長長的隊,大約要排40分鍾左右,他們家的招牌是牛蛙面和牛蛙飯。
9.咔不離炸雞
這是一家簡餐店,在美食街。他們家以炸雞著稱,很多炸雞控都表示他們家的炸雞屬於上海比較好吃的炸雞了,他們家的炸雞外酥里嫩,還保留了汁水。
10.薄荷膏
薄荷糕是一種有著上海鮮明特點的小吃,製作主要的原材料是薄荷,夏天的時候是非常受人歡迎的。
以上就是上海的十大排名小吃,寫的我是口水直流,上海的小吃遠不止這些,還有好多老字型大小的小吃,以及新晉小吃,大家有機會去上海的話一定要嘗嘗。
『陸』 上海有什麼好吃的
1:生煎,有不少人說上海的生煎不好吃,死面,皮厚,齁甜。其實,也許你吃過的是「假生煎」。正宗的上海生煎饅頭,有著雪白松軟的麵皮,堅實飽滿的餡料,香氣馥郁的湯汁,焦香酥脆的底板。只需一口,就能讓你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魅力與包容。
2:小籠包,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吃口便會愛上它!特別是剛出爐的小籠,一個個雪白晶瑩,小巧玲瓏,形似寶塔,輕輕咬一口,湯汁在舌尖縈繞,令人回味無窮。記住,吃小籠要遵循四大口訣,以免燙傷。「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吸湯」。
3:蔥油餅,對於上海人來說,蔥油餅絕對有著特殊的記憶,會勾起很多人的美好回憶。剛出鍋的蔥油餅,圓圓的,金黃略帶點瓷器底圈那種火石紅的顏色。正宗的上海蔥油餅,撒滿綠色的蔥花,還夾雜著如同水晶的豬油,蔥香味馥郁,輕輕咬一口,首先是滿嘴的酥脆,其次是濃郁的蔥香,只需一次你就會愛上它,且無法自拔。
4:蟹殼黃,這是上海本地的一種特色小吃,因為形狀和蟹殼很像,所以被叫作蟹殼黃。正宗的蟹殼黃,是用油酥加面坯,製作成一個個圓形的小餅,然後上面再沾上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烤制而成的。烤好後形似蟹殼而得名。剛出鍋的蟹殼黃,酥,軟,松,香,是茶客們的最愛。外地人到了上海,一定要去嘗嘗,真的很不錯。
5:海棠糕,海棠糕創制於清代,因為糕點形似海棠花而得名。傳統的海棠糕,就是將調好的麵糊放到特製的模具中烤制,外層是麵粉皮,裡面是豆沙餡,香甜可口。不過,現在在上海很難知道正宗的海棠糕了。一些外地人或者是稍微年輕一點的本地人,恐怕都不知道海棠糕是何物。
6:梅花糕,據說梅花糕起源於清朝,到清朝時發展為最具江南特色的小吃。乾隆皇帝下江南之時,見其形似梅花,色澤誘人,入口甜而不膩,勝過宮內的一眾糕點,便賜名為梅花糕。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的梅花糕在傳統的基礎上做了改良,口味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如果遇到了可以嘗一下。
7:陽春面,陽春面是上海人發明的,原名叫作「清湯光面」。面清水光沒有澆頭,唯一的調味料就是醬油,當然放點豬油也是非常不錯的。據說,當時乾隆下江南在街頭吃了一碗無名的面,趁著興趣正旺,說眼下正是陽春三月,便賜名為「陽春面」。國內不少地方都能做陽春面,做法都差不多,但上海正宗的陽春面,要比任何地方的都要好吃。有時間一定要試試!
8:蔥油麵,蔥油拌面雖然做法簡單,但卻是一代上海人的回憶。作為最傳統的上海小吃,用蔥油拌面形容上海人的樂惠,是最妥帖不過的了。不但討了便宜,而且還能填飽肚子,更有濃郁的蔥香味。不管是北京的炸醬面,還是陝西的油潑面,再或者重慶小面,四川擔擔面……在地道的上海人眼中,都不如一碗蔥油拌面。在魔都朝六晚九的生活里,唯有一碗熱氣騰騰的蔥油麵,才能治癒你躁動不安的腸胃。
9:擂沙圓,北有驢打滾,南有擂沙圓。擂沙圓作為上海最傳統的小吃,可與北京的驢打滾齊名。據說擂沙圓起源於清朝末年,上海城內有一位開湯圓店的雷姓老太太,為了便於顧客把煮熟的湯圓帶回家,便把煮好的湯圓放在赤豆粉中攪拌,使其粘勻豆粉,不管熱吃還是涼吃都可以,故得名「雷沙圓」。生活在上海這樣的繁華都市,如果有幸遇到了地道的擂沙圓,一定要駐足嘗嘗。這才是地道的老上海味兒。
10:小紹興雞粥,作為最地道的上海小吃,創辦於1947年,因為創辦人和主要的操作師傅都是紹興人,所以就取名「小紹興雞粥店」。小紹興雞粥在當地人眼中,是非常受歡迎的。煮好的雞粥黃中帶綠,雞肉色白光亮,令人賞心悅目,口感鮮香入味,雞肉細嫩爽口,越吃越香。
『柒』 清淡、鮮美、可口的上海小吃有哪些呢
引言:美食帶給人的感覺總是溫暖的。不僅可以填飽肚子,而且還使心情變得非常愉悅。在我國南北方的差異較大,很多時候南方的小吃和北方的小吃不一樣,南方的小吃一般清淡,鮮美可口,那麼在上海這樣的小吃也有很多,例如蟹殼黃、棗泥、酥餅等等,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總而言之,上海的小吃非常的多,而且它也代表了南方人的一種口味,如果去上海旅遊的話,一定不要錯過這些美食。
『捌』 上海特色美食小吃有哪些
上海特色美食小吃有:
1、生煎包
生煎包是上海的一種特色傳統小吃,簡稱為生煎,距今有上百年歷史了。上海人習慣稱「包子」為「饅頭」,因此在上海生煎包又稱生煎饅頭。上海生煎包外皮底部煎得金黃,上半部撒上芝麻、香蔥。成品面白,軟而松,肉餡鮮嫩,中有鹵汁,咬一口滿嘴湯汁,帶有芝麻及蔥香味,非常好吃。
『玖』 上海特色美食都有哪些
到了上海一定要吃的美食
1、生煎包
海納百川,上海是個多元化的國際化都市,一直吸引著無數探索者的奔赴。很多人留下不單單是因為城市的魅力,最關鍵的還有那些隱藏在上海大街小巷之中的精緻美食。
『拾』 上海有什麼特色小吃
1.
小籠包,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美著稱。起始於清代同治,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對於小籠而言,自然新鮮的汁水是其精髓。有口訣這樣唱到:「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吸湯。
2.
生煎包,上海生煎包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其特點為:皮酥、汁濃、肉香、精巧。輕咬一口,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肯散去。由於上海人習慣稱「包子」為「饅...
3.
大餅,記憶中是長長的,撒滿了芝麻,裡面咬起來感覺有些層次,非常管飽。聽說源自蘇北,要用老酵面將面團捂上十幾小時左右才揉面團,工藝十分考究。
4.
油條,油條乃上海早點的百搭,不僅單獨吃,和大餅吃也是絕配,還可以和粢飯團、豆漿、豆花、泡飯相配合,蘸醬油蘸白糖都很有滋味。正宗的上海油條肯定不會加明礬,小蘇打也只會加少量,看起來癟癟的,但味道還是...
5.
糍飯糕,粢飯是金黃色的長方形炸米糕,正宗的我好像N年沒有看到過了。記憶中是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