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四川九大碗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四川九大碗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0-10 22:22:49

A. 傳統宴席中的九大碗,都指的是哪幾種美食

為什麼要叫八大碗呢?首先這個叫法很吉利,數字很好。其次八大碗是指的八種扣碗菜,一般都是農村結婚和小孩待客(小孩出生後)的時候才會有的。我這邊吃大桌的時候是先端上6農村辦酒席的底線是不能讓吃酒席的賓客說閑話,這是因為某些人會以辦酒席的名義賺錢,大部分都怕自家的酒席規格辦低了在事後會遭到村民們的議論,認為自己為了賺錢而辦酒席。每年過年前後,就要參加很多農村酒席。今年過年前後參加了七八場農村酒席,都是「四盤五碗」一共九個菜。前兩年有些人喜歡上12盤或者16盤菜,這兩年開始又回歸和傳承了傳統.


八碗四盤的四盤,其實要先上桌面。上菜的順序,是先端上四個菜盤,再往上端八碗。四盤一般是四個青菜,這只相當於西餐的開胃菜。開始往上端八個碗了,第一,准備工作:九大碗的大廚,可能是自家人,也可能親戚老表,現在一般都是請專業流水線團隊。好大廚一般都俏得很,要提前預約,然後再找幾個紅案、白案來打下手.


B. 九大碗有哪些菜

九大碗的菜有: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魚、蒸渾雞、蒸渾鴨、蒸肘子、夾沙肉、咸燒白,同時,「斗」在四川方言里,意指大的容器,用九斗碗來稱此場面,也是贊其菜多量足的意思。
成都平原農村的地區風俗,凡是哪家結婚、生子、建房等等,都要請親朋好來相聚,大吃一番,俗稱吃九斗碗。這一名詞的起源,是因為成都地區在民國時期流行用大碗來喝酒。稱之為「九斗碗」,是因為一般每席有九碗菜。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民間視「九」為吉數,有「九九長壽」、「九子登科」、「天長地久(九)」等說法。這樣的宴席,「九大碗」是起碼的標准。當然,也有貧窮人家放七碗或有錢人家放十一碗的。

C. 大石九大碗介紹

摘要 「九大碗」,也有人叫做「九斗碗」,流於四川各地。

D. 四川九大碗有哪些菜

四川九大碗主要有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魚、蒸渾雞、蒸渾鴨、蒸肘子、夾沙肉、咸燒白這九道菜。四川九大碗又叫壩壩宴、流水席、九個碗、九斗碗,是四川地區傳統特色菜餚之一,其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個大菜而得名。

四川九大碗有哪些菜

成都平原農村的地區風俗,凡是哪家結婚、生子、建房等等,都要辦宴席,請親朋好來相聚,大吃一番,俗稱吃九斗碗。這一名詞的起源,是因為成都地區在民國時期流行用大碗來喝酒。稱之為「九斗碗」,是因為一般每席有九碗菜。還有一個原因,是民間視「九」為吉數,有「九九長壽」「九子登科」「天長地久」等說法。

「斗」在四川方言里,意指大的容器,用九斗碗來稱此場面,也是贊其菜多量足的意思。這樣的宴席,「九大碗」是起碼的標准。當然,也有貧窮人家放七碗或有錢人家放十一碗的。現今,眉山地區的「九大碗」多是20碗左右。

「九斗碗」是客家人傳統敬歸客佳餚,因其多擺席於農家院壩頭,又稱「壩壩宴」。壩壩宴最能體現出成都人的吃相。但要吃出味道,吃出氛圍,在形式和內容上肯定都是大有考究的。在形式上,食客要多多益善,吃飯如同打一場殲滅戰,聲勢要大大的,兵員要旺旺的,動作要猛猛的。

E. 九大碗有哪些菜

九大碗一般指九斗碗

九斗碗,也被人們習慣稱作壩壩宴、流水席、九大碗、九個碗等,是四川地區傳統特色菜餚之一,其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分別為: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魚、蒸渾雞、蒸渾鴨、蒸肘子、夾沙肉、咸燒白。

同時,「斗」在四川方言里,意指大的容器,用九斗碗來稱此場面,也是贊其菜多量足的意思。

四川民間宴客之「九大碗」的結構,大體是:以蒸頭碗(一般有攢絲頭碗、酥肉丸子頭碗、雜抖頭碗)、肉扣(燒白)、雜扣(粉蒸肉)為主菜;另配豬之肚雜及上述四菜之邊角余料,拌以筍、芋、苕或海帶、粉條等燒、炒、熘、煸而為五碗,即湊成「九大碗」。若全為豬肉加羊肉(舊時牛肉不上席)而無雞、鴨則又稱「大水席」。農家貧困者常減去最後上席的紅燒肉而以頭蹄下水(肚雜)為主,則又叫「水八碗」。富有者,為顯闊綽,常在頭碗內加主料而分別被稱為「蹄筋席」、「竹蓀席」、「海參席」、「魚翅席」等等,以示檔次增高。也有的在最後上席的一菜上做文章,加以菇子蒸雞、膀、海菜稱「菇子席」,燒砂火鍋叫「火鍋席」,而最高檔的則從昭通等地請來名廚辦「燒烤席」。到了九十年代,「九大碗」不僅大換「包裝」,由豬肉為主推廣到以雞、鴨、魚、海菜為普遍,同時菜式也由九個發展到9的幾倍。舊式「九大碗」僅殘存於部分農村。

F. 九大碗是哪九個菜

蒸甲魚、粉蒸牛肉、蒸渾雞、夾沙肉、軟炸蒸肉、清蒸排骨、蒸渾鴨、蒸肘子、咸燒白。

斗在四川方言里,意指大的容器,用九斗碗來稱此場面,也是贊其菜多量足的意思。

九大碗的內容,一般就是農家將現成的雞、鴨、魚、肉、蛋,加上時令蔬菜,做成四川的家常菜餚。

九大碗是四川地區傳統特色菜餚之一,也被人們習慣稱作壩壩宴、流水席、九斗碗等,其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

成都平原農村的地區風俗,凡是哪家結婚、生子、建房等等,都要請親朋好來相聚,大吃一番,俗稱吃九斗碗。

這一名詞的起源,是因為成都地區在民國時期流行用大碗來喝酒,稱之為九斗碗,是因為一般每席有九碗菜。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民間視九為吉數,有九九長壽、九子登科、天長地久(九)等說法,這樣的宴席,九大碗是起碼的標准,當然,也有貧窮人家放七碗或有錢人家放十一碗的。

G. 什麼是四川九大碗

九斗碗 ,也被人們習慣稱作壩壩宴、流水席、九大碗、九個碗等,是四川地區傳統特色菜餚之一,其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

分別為: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魚、蒸渾雞、蒸渾鴨、蒸肘子、夾沙肉、咸燒白。同時,「斗」在四川方言里,意指大的容器,用九斗碗來稱此場面,也是贊其菜多量足的意思。

至今成都還流傳著這樣一首《九碗歌》:「主人請我吃餉午,九碗擺的勝姑蘇。頭碗魚肝炒魚肚,二碗仔雞燉貝母。三碗豬油燜豆腐,四碗鯉魚燕窩焯。五碗金鉤勾點醋,六碗金錢吊葫蘆。七碗墩子有塊數。」


(7)四川九大碗哪裡好吃擴展閱讀:

每逢新春佳節或有紅白喜事,在川西農村常常可以看到這么一幅景象:數十上百人聚在一處,在一陣鞭炮響後,於漫天青煙中按男女的區別,輩分的高低,分散坐於一張張八仙桌旁,伸箸暢食,舉杯暢飲。

隨地而挖的土灶上疊著高高的蒸籠,熱氣騰藤,簡易的案板上堆滿菜餚、餐具。腰拴一截油跡斑斑圍裙的廚師飛快的揮舞手中的鍋鏟或菜刀,一碗碗菜流水一樣的端上桌子,這就是川西壩子農村吃「九斗碗」的熱鬧場面。

「斗」在四川方言里,意指大的容器,用九斗碗來稱此場面,也是贊其菜多量足的意思。因為這種筵席的內容蒸菜及腌臘較多(都是肉類),行話叫做「三蒸九扣」(鍋蒸、籠蒸、碗蒸)。

H. 四川九大碗有哪些菜

四川九大碗有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魚、夾沙肉、咸燒白、蒸肘子、蒸渾雞、蒸渾鴨,這九道菜。九大碗一般是以農家現成的雞鴨魚肉蛋等,配上時令蔬菜,烹飪而成的四川家常菜餚。
四川九大碗有哪些菜

軟炸蒸肉是一道以豬五花肉、鮮豌豆、蔥花、麵包、雞蛋為主材料製作的一道菜餚,其香酥味鮮,可甜可咸,別具一般風味。
夾沙肉屬於川味傳統甜菜,選肉豬五花肉和豆沙為主材料製作,成菜白里透紅,鮮香甜糯,而且肥而不膩。
咸燒白是一道四川的傳統特殊名菜,主要以五花肉為製作主料,通過蒸制而成,此菜餚素以質嫩條細,咸鮮回甜,味道醇香而聞名於世。

I. 四川九大碗有哪些菜

四川九大碗有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魚、夾沙肉、咸燒白、蒸肘子、蒸渾雞、蒸渾鴨,這九道菜。九大碗一般是以農家現成的雞鴨魚肉蛋等,配上時令蔬菜,烹飪而成的四川家常菜餚。

四川九大碗有哪些菜

軟炸蒸肉是一道以豬五花肉、鮮豌豆、蔥花、麵包、雞蛋為主材料製作的一道菜餚,其香酥味鮮,可甜可咸,別具一般風味。

夾沙肉屬於川味傳統甜菜,選肉豬五花肉和豆沙為主材料製作,成菜白里透紅,鮮香甜糯,而且肥而不膩。

咸燒白是一道四川的傳統特殊名菜,主要以五花肉為製作主料,通過蒸制而成,此菜餚素以質嫩條細,咸鮮回甜,味道醇香而聞名於世。

J. 農村辦酒席上「九大碗」分別是什麼上菜又有什麼講究

我是農村的,平時村裡面有個紅白喜事不少給人家幫忙,多少了解點。不過我這邊不是九大碗而是八大碗,我來說說我這邊的八大碗吧。

為什麼要叫八大碗呢?首先這個叫法很吉利,數字很好。其次八大碗是指的八種扣碗菜,一般都是農村結婚和小孩待客(小孩出生後)的時候才會有的。我這邊吃大桌的時候是先端上6個冷盤(一般是三個素菜,三個肉冷盤),等客人吃的差不多了,再端上4個熱菜,緊接著就開始上八大碗了。

八大碗一般也會分兩大類:一類是丸子,另外一類是大魚大肉。一般前幾道是各種丸子扣碗(肉丸子、排骨丸子、魚塊丸子、素丸子等),然後再端上蒸全魚、蒸全雞、蒸肘子、蒸全鴨。主要的配料有:大小茴香、辣椒、姜、蒜、蔥、麻椒、胡椒、澱粉、雞蛋、鹽等。

這樣一個桌子上有十八道菜,基本上就可以滿足七八個人的食用了。最後會在端上一個湯,一般都是雞蛋蛋花湯俗稱滾蛋湯。只要湯一端上去就意味著沒菜了,吃飽喝足了就可以回家了。
問:農村酒席上的「九大碗」分別有哪些?上菜時又有哪些講究?
刺楸在村裡經常吃酒席,對農村酒席上的九大碗了如指掌。

農村辦酒席的底線是不能讓吃酒席的賓客說閑話,這是因為某些人會以辦酒席的名義賺錢,大部分都怕自家的酒席規格辦低了在事後會遭到村民們的議論,認為自己為了賺錢而辦酒席。

所以為了避嫌,農村就有默契地形成了一定的標准,九大碗、八大碗就應運而生了。在刺楸老家,九大碗又被村民習慣性地稱為「九斗碗」。「九」與「酒」同音,剛好暗合了酒席的意思。

一、稱為「香碗」的九大碗有哪些菜餚?
在吃川菜的刺楸老家,不管是紅白喜事還是普通諸如清明會之類的酒席,賓客的喜好都不盡相同,為了滿足大家的口味,席上主要有四類菜,即涼拌菜、炒菜、蒸菜和湯,而其中的蒸菜是大頭,九大碗幾乎都是蒸菜。

由於蒸菜吃起來帶有花椒、八角和山柰等香料獨特的混合香味,故而吃酒席、吃九大碗又稱為「吃香碗」。

1、冷盤。 冷盤分為涼拌菜和鹵菜,涼拌菜有魚腥草、三絲、沖菜,而鹵菜以香鹵豬耳朵、豬香嘴、豬尾巴、豬腦殼等為主。

2、炒菜。 炒菜和蒸菜要穿插著上桌,主要有回鍋肉、肉片、瘦肉絲、包菜、油菜薹等。

3、蒸菜。 雖然蒸菜不是第一道菜,但九大碗中的第一道菜也被稱為「頭碗」,不同酒席上的頭碗會有所不同,但以清蒸酥肉丸子居多。除了頭碗,還有糯米飯、喜紗肉、扣肉、粑粑肉、坨子肉、東坡肉、粉蒸肉。

這些菜放蒸籠里時基本上都要用碗扣上,以防止串味兒和水汽進入而影響味道。

4、清湯。 酒席上的葷菜多,吃多了容易遭燜,所以就准備了青葉菜之類的清湯。清湯最後上,由於某些賓客吃得及,所以一盆湯很多時候都沒怎麼動過。

二、九大碗並非就是九個菜
有些地方的酒席是八大碗,而不管是八大碗還是九大碗,即便在最低標準的酒席上,也不會只有這么八九個菜,刺楸吃過的很多農村酒席都辦得較豐盛,每桌也有十好幾個甚至二十多個菜。

而有人為了賺錢,會在面子上做足九大碗或八大碗,而在菜的種類、分量上就會做文章。比如有人准備辦30桌酒席,其中一道菜為鴨肉,按理說至少要准備15隻三四斤重的鴨子才夠,但只買10隻鴨子,如此一來就省了5隻鴨子。

九大碗只是一個地方特色,在全國來講微不足道!

「十里不同鄉,百里不同俗」每個農村都有獨特的風俗習慣,農村酒席的文化也不一樣。在當地農村,酒席是「四盤五碗」,一共九個菜。不過現在有些人會是12盤或者16盤菜,但在當地農村大部分人還是按當地農村宴席風俗,上「四盤五碗」。說說我們當地農村酒席的風俗習慣。
一般都是「四盤五碗」一共九個熱菜,不上冷盤。
每年過年前後,就要參加很多農村酒席。今年過年前後參加了七八場農村酒席,都是「四盤五碗」一共九個菜。前兩年有些人喜歡上12盤或者16盤菜,這兩年開始又回歸和傳承了傳統的農村酒席風俗。 「四盤五碗」一般都是在農村家庭辦酒席,有些在酒店辦酒席菜的數量就不一樣了,一般是12道菜甚至更多。 在家裡辦酒席,大部分是四盤五碗。今年春節前後參加的農村酒席都是「四盤五碗」,總共九個熱菜。 「四盤五碗」是用四個盤子,五個大碗裝熱菜。當地農村酒席上必不可少的菜有紅燒肉、魚、湯,這三個菜都是用大碗裝,其他的菜沒有講究,可以用大碗裝也可以用盤子裝。
當地農村酒席,上紅燒肉時還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當地農村,在婚宴時,開席前要母舅老表安排座位,有席次的講究。他們入席後,才能開席,開席前要放鞭炮慶祝。當地農村酒席一般是先上四盤菜,第五個菜是紅燒肉,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紅燒肉一定要用大碗裝,而且上紅燒肉時會放鞭炮慶祝。一般最後上的兩道菜是魚和湯,湯一般是最後上。親朋好友都吃完飯了,還要放鞭炮,寓意是下席。當地農村酒席的習俗,開席、上紅燒肉、下席都會放鞭炮。酒席上一般是「四盤五碗」,四盤熱菜,五大碗熱菜,當地農村忌諱在婚宴等喜事上八碗菜。八碗菜一般是白事,除了白事,其他喜事和招待客人都是九個菜。這是當地農村酒席的習俗,和其他地方的酒席有些差別。
結語:每個地方都有當地的風俗習慣。在當地農村,婚宴、喬遷之喜、滿月酒等農村酒席一般是「四盤五碗」,忌諱上「八大碗」,八碗菜只有在白事的酒席才能出現。「八大碗」在當地農村也叫「打八仙桌」,是白事特有的習俗。
當地農村的酒席是不是和很多地方的習俗不一樣呢?你當地農村的酒席一般是幾個菜呢?有什麼講究呢?

在我老家四川農村辦酒席,還是沿襲的比較傳統的菜餚,九大碗。逢年過節或是家有紅白喜事,都會准備上九大碗。這些菜都是傳統的民間菜餚。原先,九大碗其實是指的九大蒸菜,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魚、蒸kun雞、蒸kun鴨、蒸肘子、夾沙肉、咸燒白。其實現在吃九大碗都不止九個菜了,加上冷盤一般24個菜左右。九大碗現在只是辦壩壩席的一種稱呼。

在農村做壩壩宴要提前准備,會動員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來幫忙。單靠一家人可忙不開,村子裡面的鄉親也都會趕過來幫忙。人多力量大,壩壩宴就是集體的活動,大家各有分工,復雜的宴席也變的簡單了。

農村參加宴席的人多,各種材料也要充分的准備。一群人有說有笑的聊著家常,就把活給幹完了。宴席上的菜品並不固定,都是各種時令蔬菜。村子都有自己的菜園子,把自己的菜摘來吃,剩下的不夠在去集市上買。這樣也節約了宴席的成本,吃自己種的蔬菜也最放心,都是綠色無公害。

農村的宴席就是肉多,這邊豬已經清理干凈了。村子裡面養的土豬,平常都是割草,從來不喂飼料。土豬基本上都要喂一年半載,就是自己吃,不為了賣錢。雖然看著沒有外面的肥,但這味道絕對沒辦法比。

農村都是散養的土雞,不用喂太多料自己就會找食吃,土雞的味道好,這樣的雞肉做宴席大家都喜歡吃。現在土雞的養殖成本越來越高,正宗的土雞也變的很少,也只夠滿足自家的需求。想要吃到正宗的土雞,還是要到農村尋找。

農村做飯都喜歡土灶大鍋,這樣做的飯最香。簡單的土灶壘起來,支專門用來蒸菜的大鐵鍋,就等材料准備好,就開著做飯了。村子裡面的廚子沒有都靠的是祖傳的手藝,平常一樣種地。人們都尊稱這樣的廚子為師傅,大師傅手藝好,做這么多人的飯一點都不亂。

農村的宴席特別的實在,看著雖然不太精緻,但分量十足都用盆裝,絕對讓每個人都吃飽。吃不完的飯菜,大家可以打包帶回家,這樣也避免了浪費,透著農村的淳樸。

農村壩壩宴都是熟識的鄉親,人們邊吃邊說笑人情味十足。壩壩宴上的飯菜最香,盡管現在日子好了什麼都不缺,但農村的宴席永遠吃不膩。

這個9大碗要根據很多地方的風俗不一樣!所謂"九大碗",是九樣裝在大碗里的菜。大碗,更准確的名字是"斗碗",容量很大的碗。固定的每桌八個人,九碗菜。九大碗的第一碗,特別稱為"頭菜",一定是蒸肉丸。四川人把肉丸叫做"圓子",頭菜中的肉丸不是球形,而是橢球形。一碗裡面有8個,正好每人一個——如果主人家不差錢,就放16個,稱為"雙圓子",這筵席也就會被當作"高端大氣上檔次"了。九大碗中的其他菜,常規的還有腌菜扣肉、粉蒸肉、燉肉塊、酥肉等等。腌菜是農民腌制曬乾的青菜,復水之後用於扣肉,稱為"燒白"。不過這個名字對於修房建屋來說顯然不吉利,所以在"立房子酒"中是萬萬不能用的。而粉蒸肉,也因為其俗稱(在普通話里沒有的一個字)需要避諱而不能在喪事中出現。而這兩碗,都跟"圓子"一樣是定量的,每人一片。而燉肉塊叫做"墩子",基本上是完全的肥肉塊,而酥肉外面裹了雞蛋澱粉,看不清裡面是肥是瘦,就只能通過筷子夾時的軟硬去猜測。有了這幾樣,在加上幾樣別的菜,湊夠九碗就可以了。有的時候,甚至直接上兩碗"墩子"和酥肉。因為墩子和酥肉往往比較肥,剩得比較多,可以重復使用,也就能為主人家節省一些食材。

九大碗是一種傳統,是在肉類稀少的年代農民慶祝喜事招待親朋的方式。這種方式不僅僅是吃一頓肉那麼簡單,更是農村社交聚會的一種形式。它的實現,也是以鄉親互助,最節省成本的方式來完成。

我們這管結婚叫吃八碗。但其實席間不止八碗。記得小時候吃八碗一般還真是八碗:有方子肉。就是那種腰條連肥帶廋的方形塊,老香了。地瓜粉加廋肉丁丸子。油炸土豆湯,穌肉湯,寬粉,酸菜粉,蘑菇雞塊,雞蛋湯。但一還有四涼四炒。總共16個菜。

吃席時一般都是先上四個冷盤。然後上四個碗菜。因為這些快,早就備上了。這之後一般是大件。肉拉,丸子。魚啦。好面的來盤大蝦。之後是炒菜。最後是雞蛋湯和酸菜粉。如果是新娘親戚的桌一般還有四個加菜。都是硬菜。這時新娘家要賞廚房師傅。

十里不同俗。我們這里農村吃酒席,一般都會說去吃八碗四盤。

農村的酒席很講究招式,什麼樣的親戚朋友伺候什麼樣的檯面。

下面我給大家說說這八碗四盤流水席都是一些什麼菜餚。

八碗四盤的四盤,其實要先上桌面。上菜的順序,是先端上四個菜盤,再往上端八碗。四盤一般是四個青菜,這只相當於西餐的開胃菜。開始往上端八個碗了,席面才算正式開始,所以叫八碗四盤,八碗放在前頭。

八碗四盤的八碗,講的是雞,魚,肘,肉,燉貨丸子。雞是八碗第一個,最鄭重,一般都是整雞。魚,也要是整條魚。一般的講究是前整後零,雞,魚,肘,肉這四樣完整得好,燉貨湊碗,後面的幾個碗可以不講究。最後一個肯定是湯水丸子,這也是慣例,最後預示團團圓圓。

八碗四盤只是最普通的流水席,重要的檯面這樣的席招肯定是不行的。更好的席招以後有機會我再說,敬請關注。

九大碗的叫法在各個地方是不一樣的。

「九大碗」這一名詞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一種就是民間視「九」為吉數。有「九九長壽」、「九子登科」等說法,所以一般的宴席,「九大碗」是起碼的標准。小時候,九大碗總是和好吃、好喝、好耍聯系在一起,家長都會很忙,所以沒人管你作業,你可以伙到小夥伴隨便耍,還可以趁機多抓幾把花生、瓜子放包包頭,慢慢吃。

第一,准備工作:九大碗的大廚,可能是自家人,也可能親戚老表,現在一般都是請專業流水線團隊。好大廚一般都俏得很,要提前預約,然後再找幾個紅案、白案來打下手,基本團隊就齊了。辦酒碗的當天,很早就要把蒸籠架起,搭好爐子,因為要做的菜量大,所以會有很多這種長方形的案板,放各式的菜品。負責洗菜、端菜、洗碗的除了自家人,其他都是來幫忙的鄰居,所以辦酒碗的時候看人手夠不夠也是評判主人家人緣好不好的一個標准。

第二,上菜。1、涼 菜 :涼拌菜是九大碗的第一個菜,頭菜味重,就是為了開胃。

一般就是萵筍、黃瓜等打底的涼拌雞塊、花生米、涼拌耳子,鹵雞、鹵鴨、香腸、臘肉等。下酒的也有,開胃的,解膩的都考慮到了。

2、燒 菜 :燒菜一般都是先准備好的,因為是流水席,開席後上菜的速度很快,所以很多東西都要提前准備好,燒菜一般都是用時令的蔬菜配上肉,傳統的燒菜主要有:燒牛肉,燒肚條,燒三鮮,味道就是家常味,吃起來很下飯。

3、香 碗:香碗里的菜很多,用蛋卷裹上丸子肉蒸好後切成薄片,放上炸好的酥肉,然後下面就放豌豆尖等時令蔬菜,再冒上鮮湯,撒些蔥花,香味撲鼻,這道菜工藝算復雜的,所以一般只有在吃九大碗的時候才能吃到。

4、燒 白:燒白是必不可少的酒席菜,選用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搭配自己腌制芽菜打底,吃起來鮮香甜糯,咸鮮味濃,肥而不膩。

5、夾 沙 肉:夾沙肉也叫甜燒白,也是以豬五花肉為主,會把豆沙夾入肉片,下面配糯米飯,表面還會灑白糖。這道菜在以前是最搶手的,但是現在有些會嫌肉太肥,不那麼喜歡。

6、糖 醋 魚:魚是老百姓飯桌上必備的 美食 ,而且要一整條魚,意味著年年有餘,吃的方式也多,紅燒魚、酸菜魚、清蒸魚等等。九大碗上的糖醋魚,皮酥肉嫰,醬汁酸甜可口,淋在魚肉上咸甜搭配,味道清爽。

7、肘 子 肉:有的壩壩宴會端上一整個肘子,有的就是這樣把骨頭去掉,將肉切成小方塊,每一坨都是上面一截瘦肉,中間連著雪白的肥肉,最末端棕褐色的皮浸滿醬汁,看起來是滿滿的膠原蛋白,吃起來也是入口即化。

8、酒 米 飯:糯米飯中間是五花肉包湯圓芯子捲成卷,加紅糖一起蒸,吃起來糯香潤滑,有的還會放上紅薯,老人和小孩都很喜歡,甜上加甜的一道菜,意味甜甜蜜蜜,喜上加喜。

9、全 雞 湯 :全雞湯是壩壩宴的一大特色,燉一整隻雞,湯鮮味美,原汁原味,雞肉吃起來肉質滑嫩有彈性,用濃郁的雞湯泡飯,滿足感十分!這些菜餚承載著成都最傳統的記憶,也許朴實、簡單,但是卻讓人念念不忘,話說每個地方傳統九大碗的菜品也可能不一樣呢,那讓你最想念的味道是什麼呢?你當地有哪些 美食 ?

應該每個地方的九大碗都不一樣吧。以前我家這邊但凡擺酒,都會有固定的幾個菜品「白切雞、鴨、扣肉、門墩肉(方正的大肥肉)、魚、鹵味拼盤、炒三絲、湯和青菜」,特實在的菜。

但是隨著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菜品也有所變化,除了雞鴨魚和扣肉是固定搭配外,其他的菜品都有所變化,家主條件好的話,還能吃上海鮮。

小時候,村裡的酒席都是由村裡的一些「大廚」配合完成,其實我覺得那樣挺好的,雖然累,但大家在一起為同一個目的努力,說說笑笑,增進感情,做出的菜也很合大家口味。

現在出現一些專門給村裡做酒席的隊伍,遊走在各個村落代加工酒席。由家主買菜,她們收100元/桌的手工費(包含了做酒席用的鍋碗瓢盆,以及所有的手工活)。

雖然沒有那麼累,但明顯感覺人情味也弱了許多,因為不是本地人,做出的菜,口味也有些偏差。加上大家的參與度沒那麼強了,能聚到一起的機會本不多,現在吃飯前大家都各自窩家,到吃飯點才聚到一塊,話沒說兩句,吃了兩下匆匆打包走人,感覺吃飯已經成為一種形式化的東西。

所以如果可以,我還是希望回到以前大家一起做「九大碗」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