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賓川天子節好吃的地方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賓川天子節好吃的地方

發布時間: 2022-10-10 17:36:10

1. 張家界天子山農家客棧「山水居」在哪裡

山水居客棧簡介

張家界-山水居客棧,是由陳家兄弟陳克法(張家界法哥)為方便自助游的客人,在天子山丁香榕重新裝修的一農家旅館,於2011年4月6日正是開業,內設:夫妻間、雙標間、三人間等,可同時容納多人入住和開餐(在烏龍寨有分店,大哥開的,丁香榕也有分店姐夫和弟弟開的))。
房間設施齊全:獨立衛生間,熱水淋浴,衛星電視(可收50多個台)。

山水居---所在地:

位於張家界景區內天子山自然保護區,海拔1200米的山頂上,也是天子山、索溪峪,袁家界及張家界森林公園四大景區的中心,不管您是從天子山門票站,袁家界天下第一橋停車場還是賀龍公園停車場到山水居都可以坐景區內免費提供的環保車。

入住山水居的最大優勢:

一、不需要二次進山,住景區內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二、地理位置在景區的核心部份,並且景區內提供的環保車免費又方便。隨招隨停,向四周出遊非常的方便,地處大觀台附近,距天子山賀龍公園只有15分鍾車程,距楊家界景區烏龍寨10分鍾車程,距袁家界天下第一橋15分鍾車程。可以定點向四周出遊。
三、行李放在定點的地方可以輕松遊玩,免除扛行李的勞累。
四、定點的地方消費非常合理。30元/人晚。在大廳還有電腦,可供遊人上網聊天,查找資料,轉照片。
五、條件在整個景區內來講是上等的,於2011年4月剛剛營業,獨立衛生間,衛星彩電,木地板、熱水淋浴等一應俱全,並且考慮到景區內其他農家旅館電視信號不好,只能收到二三個電視頻道,而山水居每個房間均配備衛星接收器,可以收到五十多個電視台。
六、大觀台是整個景區內唯一可以觀日出的地方;而山水居的位置就在天子山丁香榕,步行大觀台觀景台只有十五分鍾路程。

如何到達山水居

1、森林公園門票站進山:

可以從市汽車站坐(張家界市—森林公園)專線車10元/人,40分鍾到達森林公園門口,購票入景區後可先游黃石寨(上下山一個來回四個半小時,坐索道往返二個小時),再走金鞭溪,全長7點5公里,遊玩時間2個半小時左右,可選擇從金鞭溪的中段千里相會處爬亂串坡1個小時到袁家界,也可選擇從終點水繞四門坐百龍天梯56元到袁家界),可以盡情的欣賞袁家界後花園、迷魂台、天下第一橋美景,游完後在天下第一橋停車場坐景區內免費環保車十五分鍾到丁香榕路口下車,山水居離丁香榕路口步行只有十分鍾的距離。

2、武陵源門票站進山:

可以從市汽車站坐(張家界市—武陵源)的專線車11元/人,50分鍾到達武陵源汽車站,再打TEXT 4元到門票站,購票入景區後坐景區內提供的免費環保車到天子山索道或百龍天梯下車,在百龍天梯下車的朋友可以花56元坐天梯上到袁家界,遊玩後花園、迷魂台、阿凡達電影拍攝點(乾坤柱)、神龜問天、百元大鈔、天下第一橋、百丈絕壁等景點去袁家界停車場坐環保車到丁香榕路口下車;在天子山索道下車的朋友可以花52元坐索道上去到天子山,游賀龍公園、神堂灣、點將台、仙女獻花、御筆峰、西海峰林等景點,然後從賀龍公園停車場坐景區免費環保車15分鍾可到丁香榕下車,山水居離您下車的地方只有10分鍾的距離。

3、天子山門票站進山(快速、汽車直接到達):

可以從市汽車站坐(張家界市—天子山)的專線車,20分鍾一班,一個半小時到天子山,購票後直接可坐景區免費環保車15分鍾到三岔路(丁香榕路口)下車,步行10分鍾到山水居。
除此之外:如果您需要的話,山水居中還有一批您在旅行中最好的伴侶——自助導游群:
都是網路上近幾年來一直受到好評的自助導游,現以陳家兄弟陳克法(張家界法哥)為核心,另有陳克銀、陳克齊、陳克勝、陳晨陽、陳姣鳳、陳自安、陳新春、陳自生、黎丹、伍靈霞、鍾以波、鍾海英等10多個導游,他們可以根據你們的時間而幫你們設計一條好的行程線路。

2. 24節氣對應的食物

24節氣對應的食物:立春吃春卷,雨水吃龍須餅,驚蟄吃驢打滾,春分吃春菜,清明吃青團,穀雨採茶食香椿,立夏吃鴨蛋,小滿吃苦菜,芒種吃梅子,夏至吃面,小暑食新米,大暑吃仙草,立秋啃西瓜,處暑吃鴨子,白露飲米酒,秋分吃芋餅,寒露吃芝麻,霜降吃柿子,立冬喝雞湯,小雪吃臘肉,大雪喝粥,冬至吃餃子,小寒喝臘八粥,大寒吃年糕。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時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在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自此,非物質文化遺產里又多了一個「中國符號」。

現在大家由於工作的繁忙而記不清二十四節氣,但節氣美食卻一直是我們餐桌上的寵兒,也許,用食物才能尋回那日漸稀薄的時節味道吧。

立夏是我們夏天的第1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那麼在這個節氣我們盡量要減少進食一些油膩辛辣的食物,這樣可以防止滋膩脾胃,我們平時也要多注意吃一些蔬菜水果或者粗糧的,比如我們可以吃一些蘋果,香蕉,牛奶,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幫助我們人體補充營養,又可以起到一種強心養陽的效果!

小滿是我們夏天的第2個節氣,小滿節氣一般是一些疾病的高發期,尤其是皮膚病,首先我們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有一種未病先防的養生意識,我們飲食上盡量要以清淡為主,要多吃一些素食,比如說我們可以吃一些吃小豆,薏苡仁,綠豆,蓮藕,胡蘿卜,山葯等食物,這樣對我們的人體健康是有很大好處的!

芒種是夏天的第3個節氣,一般這個時候雨量都比較充沛,而且氣溫也在逐漸升高,而一些天氣自然災害也會經常見到,我們有一句老話叫做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所以我們在芒種時節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比較懶散,頭腦比較不清楚,所以我們在此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豆類,比如說菠蘿,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等。

天氣炎熱的時候,人們出汗比較多,會非常容易丟失鉀,我們也要在此時適當的補充一些假,這樣才有助於我們體內的鉀平衡。

3. 白族人有什麼節日

1、火把節

農歷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舉行。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2、白族繞三靈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白族繞三靈是大理白族的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一種富有生活氣息的白族群眾性歌舞。白族繞三靈起源於唐南詔時期,清代白族學者楊瓊《滇中瑣記》也有所記載。繞三靈屬農閑季節白族民間的自娛性迎神賽會,流傳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蒼山洱海周邊地區的白族村寨,是當地白族人民農忙前游春歌舞盛大集會。

3、本主節

本主節是大理白族的一個宗教節日。本主是大理地區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大理白族本主意即「本境福主」,是一個村或幾個村的保護神。大理白族信奉的本主名目繁雜,有傳說中的神,也有歷代的統治者,還有忠臣、孝子、烈女節婦及少量的自然神等。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去拜神靈,希望可以保佑他們各村白族信奉的本主有神、烈女貞婦,孝子忠臣等。

4、蝴蝶會

民間稱為「蝴蝶會」,白族民間娛樂風俗。流行於雲南大理地區。每年農歷四月十五日前後,是蒼山去弄峰下蝴蝶泉邊彩蝶最多的時節,大如手掌,小似錢幣,五彩繽紛,美麗異常。附近群眾紛紛前去觀賞彩蝶,舉行野餐,談演洞經古樂,祈禱風調雨順,年輕人藉此談情說愛,尋找意中人。

5、海西海歌會

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五是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一年一度的傳統海西海歌會,歌會的舉辦地點位於洱源縣牛街龍門舍壩子天然的高山水庫——海西海。

4. 白族的傳統節日介紹

白族的傳統節日介紹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慶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火把節、三月街(民族節)、清明節、中元節、冬至是白族傳統的節日。除此之外,白族也和漢族一樣,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初十過春節,初一有搶新水的習俗,誰第一個接到新年的第一湯泉水,那麼來年裡肯定會很吉祥。在初一到初五不準動除了廚具以外的金屬器具、不準潑水及掃地。初二祭天地,初三祭山川、草原。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飯前祭祖時,忌諱外人在場。大年三十,要把借給別人的東西要回來,否則來年找錢不順,糧食不豐。因而借了別人家的東西,必須在大年三十之前還給別人。大年初七為女人節,婦女不做飯,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勞動,而是盡情地玩耍;大年初九為那男人節,男人休息。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祭祖節。元江縣的白族每年的三月會或天子廟會期間,禁止殺生。雲龍縣的白族,七月半這一天不準人們到處亂走。

火把節搶升斗

歷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為一種習俗保留下來,表現為: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一個本主廟,廟內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進入白族的本主廟,必須虔誠、肅穆,禁止大聲喧嘩,禁止觸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種神靈。怒江州一帶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須以牛、豬等做犧牲,進行祭天活動。活動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頂上的一棵大樹下進行,全寨人參加。這棵大樹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蘭坪縣白族則於每年農歷九十月間舉行原始的祭祀活動。祭祀儀式在村旁一棵大樹下舉行,以黃牛做犧牲,稱“登天牛”,這棵大樹稱“天牛樹”。“登天牛”和“天牛樹”神聖不可侵犯,禁止砍伐,禁止在樹下大小便。

三月街

三月街賽龍舟

雲南大理白族三月街,也叫大理三月會,是白族盛大的節日和街期。會期是每年夏歷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三月街既是滇西最大規模的物資交流盛會,也是滇西風格獨具的民族體育和文化娛樂盛會。

唐代,南詔國都城羊 苴 咩城(今大理古城)不僅是雲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且是南詔國與東南亞儲古國進行文化交流、貿易通商的重要門戶。當時佛教已傳入南詔,南詔白族先民對觀音菩薩極為崇拜,“年年三月十五日,眾皆聚集,以蔬食祭之,名曰祭觀音處,後人於此交易,傳為祭觀音街”。這是最早的三月街。之後,三月街逐漸由宗教廟會演變為民間物資交流會。明代白族史學家李元陽的《雲南通志》中記載:“觀音市,三月十五日在蒼山下貿易各省之貨。自唐永徽間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變。”清代,三月街達至空前的規模和盛況。

1991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把三月街定為“三月街民族節”。節日期間,中外客商雲集,集貿市場活躍。由12個縣市代表隊參加的大型文藝表演,演出霸王鞭、八角鼓、雙飛燕、龍燈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此外,還有賽馬、洞經音樂演奏、龍舟賽等文體活動。

火把節

火把節在白族語中叫福旺午,於每年夏歷六月二十五舉行,是白族的傳統節日,節日當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過拜火把、點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動,預祝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節日前夕,全村同豎一根高約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樹做桿,上捆麥稈、松枝,頂端安一面旗。旗桿用竹竿串聯三個紙篾紮成的升斗,意為連升三級。每個升斗四周插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人壽年豐、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之類字畫的小紙旗;升斗下面掛著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燈具以及五彩旗。

火把節的中午,人們帶上小火把、紙錢、香燭、供品,到祖墳前掃墓、祭奠。小火把點燃後,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桿後方能回家。墓地如離家甚遠,則在家裡祭祀。

太陽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飯,扶老攜幼出門觀賞火把和跑馬。跑馬的有大人、有小孩。繞火把跑三圈後,才能向遠處馳騁。不跑馬的,就挨家挨戶欣賞各家門前的火把,看誰家火把精緻美觀。在全村的大火把點然之前,年輕的媳婦們打著傘,背上新生嬰兒在火把下轉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夜幕降臨時,村中老人領頭獻祭品,向大火把叩頭。幾個勇敢矯健的小夥子,一個接一個地攀上高豎的大火把,將小火把逐人上傳將大火把點燃。剎時,烈焰騰空,鼓樂大作,鞭炮齊鳴,響切雲霄,場面壯觀。當火把上懸掛升斗的竹桿被燒斷時,人們爭相搶奪凌空飛下的升斗。搶到者被視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賀,被簇擁著回家,由主人用煙、酒、茶款待簇擁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搶得升斗的人備辦。

火把節

火把節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個火把。見人就從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發出耀眼的火光,發出“轟”的一響,火苗燎向對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認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氣,.故競相燎耍,喜氣洋洋。燎耍過後,青年要成群結隊,舉著小火把到田間地頭,向火把撒松香粉,給穀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蟲保豐收。

火把節的尾聲還要跳火把。午夜前後,把狂歡時燃燒著的火柴棍堆成一堆堆的篝火。男女青年一個接一個地從篝火來回跨越兩三次,祈求火神“禳災祛邪”。要看誰跳跨得高、跳得遠,直到興盡為止。

繞三靈

每年農歷四月下旬,白族人民都要舉行為期三四天的“繞三靈”。節日期間,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身穿民族盛裝,彈奏著樂器,邊唱邊舞,齊聚“神都”聖源寺,進行朝拜儀式,並開展各種文藝活動。相傳,南詔大將,大理國段氏祖先段宗膀,是白族中最高的神中之神。他所居住的寺廟稱“神都”,建於上陽溪聖源寺。

戀愛

白族地區節日多、廟會多、歌會多。從春節到正月十八,幾乎天天有節日,夜夜耍龍燈。從正月到開秧門的`幾個月內,月月有廟會,各村各寨都要迎送本主(即本村或本地崇拜的神主),過本主節,非常熱鬧。此外還有三月街、蝴蝶會、繞三靈、火把節、石寶山歌會、茈碧湖歌會、海西海歌會等等。這些節日、廟會和歌會為青年男女的交往和戀愛提供了極好的機會。白族姑娘和小夥子們充分利用這些機會,物色對象,對唱山歌,或者與情人幽會,借三弦和山歌傳情達意,談情說愛。

在這些節日、廟會和歌會中,白族青年男女尤其喜歡參加石寶山歌會。每逢農歷七月,數以千萬計的青年男女都要成群結隊地去參加為期7-9天的石寶山歌會。只見山上山下、樹林崖邊、廟宇里外,以處是參加歌會的姑娘和小夥子。姑娘穿上節日盛裝,精心打扮,小夥子精神抖擻,人人背龍頭三弦。只聽三弦聲聲,歌聲陣陣,此起彼伏,晝夜不絕,場面十分壯觀。姑娘和小夥子可以用歌唱對與對方相識,可以用歌唱向對方試探,也可以用歌唱詢問對方個人和家庭的情況,然後再用歌聲充分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這樣一來一往、一問一答的男女對歌,有時可達數小時乃至十多個小時,甚至幾天幾夜。通過對歌、姑娘和小夥子相識了,相戀了,甚至當場互贈了定情物,盟定了終身。

劍川石寶山歌會

劍川石寶山位於劍川縣城西南約25公里的老君山系。這里峰巒疊嶂,林木蔥籠,既是被稱為“南天瑰寶”的南詔大理石窟所在地,又是一年一度的白族萬人歌會的活動場所。

石寶山歌會是白族地區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會期於農歷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一日舉行,以川流不息的數萬人上山,隨心所欲地唱曲對歌而著稱於世,代代相襲,被譽為“白族歌城”。歌會流行的劍川白族調被收入國際著名民歌歌目。

歌會期間,來自劍川、洱源、大理、麗江、蘭坪等縣市的白族群眾從四面八方匯集到此,一邊游覽山林古剎,一邊亮開嗓子,無拘無束地唱曲對歌。方園十多里的山間小道上,遊人如織,如怨如訴的三弦聲,悠揚婉轉的調子聲此起彼伏,此呼彼應,夜以繼日地飄盪在山間林莽。

彈弦唱曲本來就是白族青年以歌為媒,尋求知心伴侶的巧妙方式,歌會自然便成了他們最為公開的社交場合。通過對歌互相了解,比試才能,傾訴心曲,因而每段歌詞都是那麼質朴純真,耐人尋味。每當出現一對精彩的對唱,圍觀者立刻雲集四周,人們都從中獲得至善至美的藝術享受,也有不少青年男女正是通過唱曲對歌結成百年之好。

自然,上山對歌的也不止青年人,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上得山來便要盡情舒展歌喉。老年人認為在歌會上唱白族調可以得到幸福吉祥,亦或平日在家已向神靈許下願心,為保清吉平安,一定要上石寶山唱上百十個調子,於是唱調子成了他們還願之舉。中年人則多數借歌會抒發情懷,表現自己的心智和才能。歌會流行的曲調以大理州中部方言區流行的劍川調為主,以龍頭三弦或吹樹葉伴奏,唱詞均為白族詩歌“三七一五”的傳統格式,格律嚴謹,不能跑韻跑調。

優秀的歌手在熟悉掌握傳統民歌的的基礎上,面對當時情景加上即興創作,往往妙語連珠,動人心扉。一旦棋逢對手便對答如流,連日連夜唱下去而不分勝負。因此,石寶山歌會既是白族人民抒發情懷,贊美生活的盛大聚會,也是進行民歌藝術交流,傳承民間藝術的橋梁。

石寶山歌會以被稱為“雲南懸空寺”的寶相寺區為主會場,這里怪石嶙峋,山泉錚琮,迂迴曲折的石階路通向一座座構建於危崖絕壁的寶剎。山腳則有對歌台、小廣場。歌會期間便成為專為歌會服務的集市,攤販雲集,各色小商品琳琅滿目,尤以各種風味小吃和地方特產最盛,為人們的休閑娛樂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也烘托著濃濃的節日氣氛。

入夜,街場變成了篝火晚會的會場,青年男女耍起石寶山特有的“香龍”,跳起霸王鞭舞,來自各地區的遊客也紛紛爭相獻藝,歡歌笑語,匯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關於歌會的由來,流傳著不少神奇美麗的傳說,相傳石寶山形如石鍾的巨石原先是一口金鍾。每當金鍾敲響,山下的沙溪壩子便風調雨順。後來,有一條九頭惡龍口噴烈焰,把金鍾化為石鍾,並隨時興妖作法,常給壩子帶來旱災蟲災。沙溪有一對名叫阿石波和阿桂妞的情侶得到本主神靈點化,得知用歌聲可以破除惡龍妖法,便邀約了十姊十妹天天上山對歌,終於擊敗了惡龍。阿石波和阿桂妞也在與惡龍搏鬥中喪生。為了紀念這對情侶,人們便年年上山對歌,成了代代相傳的歌會。

朝雞節,每年農歷一月初一至十五在賓川雞足山舉行;

耍海會,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舉行;

石寶山歌會,農歷七月末的在石寶山石鍾寺舉行三天;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舉行。

葛根會,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內舉行。


;

5. 春節要吃什麼

春節是全球華人古老而隆重的傳統節日。小時候最盼望的日子就是過年,除了有新衣服外,還有豐盛的美食。雖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物質條件的提高,大魚大肉不再是過年的主角,但那些具有年味的春節傳統食品仍然是年夜飯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春節吃什麼,各地春節傳統食品有哪些吧。

春節吃什麼傳統美食?

1、臘味

臘肉、臘腸、臘魚是南方一些地區家家戶戶必備的春節美食。麻辣的川味臘腸、微甜的廣式香腸、色彩紅亮的湘西臘肉、金華火腿都是很受歡迎的民間傳統美食。

糍粑

15、糍粑

湘西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說法。每逢臘月末,土家人家家戶戶都要打糍粑,糍粑在晾曬時每個上面都會點上一點圖案然紅色燃料,看起來更喜慶,年味也更濃。做好的糍粑晾乾後便收藏起來,春節拿出來送禮或煎成兩面金黃食用。

6. 大理主要的民俗節日有哪些

1、繞三靈

繞三靈在每年的夏歷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二十三日過節時,人們聚集到蒼山五台峰下的聖源寺,祈禱賽歌;二十四日,人流經過喜洲鎮,向南洱海邊村莊進發,當晚便在當地村莊的本主廟歡慶賽歌;二十五日,人群沿洱海至大理崇聖寺東面的馬久邑本主廟,在此祈禱歡慶之後歸家。

2、三月街

月街,即大理三月街,又名觀音市,也叫大理三月會,今天又叫三月街民族節,是白族盛大的節日和街期。到了當代,大理白族自治州每年都會慶祝這個節日,全州放假五天,此時各方賓客接踵而至,人山人海,更有各國物品在此交易,也有藏葯一條街,跑馬會等特色。

3、花朝節

大理山下的白族人民於農歷二月十四舉行春會,屆時家家戶戶門前以盆栽花卉搭成花山,形成花山櫛比的一條條花街,蔚為壯觀。古城及城郊的居民和農民身著盛裝走出家門,到大理古城各條街道逛花街,賞花景。

4、石寶山對歌會

對歌會是在每年的農歷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白族老人認為當天在石寶山上舒展歌喉能夠得到吉祥與安康,因此,節日當天,周邊白族群眾多會由四面八方匯聚於大理劍川的石寶山,唱調對歌,觀光游覽。

5、耍海會

耍海會又叫「撈屍會」,是由兩個民間傳說故事而來:鄧川、喜洲一帶始於農歷七月二十三日,相傳耍海會是為了紀念在大理南詔時代投入漫盞殉節的柏潔夫人;大理、下關一帶始於農歷八月初八,相傳耍海會是為了打撈南詔時期陳蟒救民葬身海底的民族蔓雛殷赤誠。

(6)賓川天子節好吃的地方擴展閱讀

大理白族民居房屋由大量石料建成,牆基、門頭、窗頭、橫梁皆用石頭砌成,屋頂以板瓦為溝,筒瓦為頂。民居內部庭院多有講究,往往依據住家的富裕程度而有所不同白族民居中的照壁也顯現了民居的特色。照壁是裝飾性的建築,象徵了吉祥、福祿與安康。

扎染為白族的傳統工藝,歷史相當悠久。用蠟刀將蠟塗於土布之上,旋即用棉布在土布的不同部分捆紮,隨後入染料浸染。晾乾之後,去掉捆紮的棉布,土布之上就會留有圖案各異的扎痕。

由於棉布捆紮部位不同會造成不同的圖案,因此扎染手法多樣,變幻無窮。由扎染土布製作的產品非常豐富,如:桌巾、門簾、服裝、民族包、帽子等等。

7. 中秋節快樂,大家吃什麼好吃

中秋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