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蘭州什麼小吃最好吃
烤羊肉串,麻辣燙,涼皮,最好的是牛大碗「牛肉面」,手抓羊肉
② 求西安出發西寧自助旅遊線路....及酒店景點
第一天:西安―咸陽―永壽―平涼―靜寧下午1:20由西安東郊出發,上繞城高速,因有1KM左右在修路,耽誤些時間;1:45分咸陽下,交費15元;2:15咸—乾一級路雙照收費站10元;2:30到禮泉;2:45到乾縣收費10元,這一段路不錯是一級路。3:19到永壽交費5元;4:15到彬縣,交費5元,這一段極不好,大車多,並有一段修路是單向放行,5:00到冉店,交費5元;5:45王家溝收費8元;6:15白水收費8元;此段為一級公路,路況不錯。6:44到平涼東收費5元;7:28到平涼西,交費5元,此處交費小票留存,回程時可不交費;7:50到蒿店交費10元,進入寧夏境內,翻交盤山,山路路況不錯;8:20六盤山遂道收費10元;9:20到達靜寧,住靜寧電力招待所。套間100元。第二天:靜寧―會寧―蘭州―西寧7:30從靜寧出發,滿街飄浮著靜寧燒雞的香味,燒雞只賣整隻,因三人無法吃完一隻,只好放棄,以自備小干糧為早餐,節省時間繼續出發。8:40會寧收費站收費8元;9:30由十八里鋪上 讒柳高速10:30到達蘭州;12:10到海石灣交費69元;12:15到西寧收費47元;1:45到達西寧市區。因今年青藏鐵路的開通,更加帶動了西寧的旅遊,房間入住率很高,我們找的大凡是24小時熱水,二星級的賓館三人間,房價在200元左右。(我們住的是七一路上的豪龍賓館,衛生不錯)下午游覽塔爾寺(必去景點)門票:80元/人,導游費50元。(省錢看密笈)晚上在西寧市東大街的莫家街瑪莉亞餐廳吃飯,特色有瑪莉亞裡脊砂鍋,很實在,還有甜醅、酸奶(很好吃)、大串烤肉,實在是撐死人了,量太大,肉太多,浪費很大。第三天:西寧―湟源―原子城―金銀灘―鳥島―151基地(青海湖公園)西寧西寧經過在當地的詢問,得知現在青海湖邊的油菜花已基本開敗,因此決定環湖一周,先由北岸開始(基於北岸緯度高,也許油菜花晚些敗的想法)經金銀灘草原、王洛賓廣場、原子城、鳥島到151基地。早上8:20出發,8:55多巴收費15元;1:30到鳥島,鸕鶿島門票58元/人(含觀光車費,必去景點),美的很,還有百十隻鳥在休息、飛翔,水的顏色由淺籃到深籃非常美,清澈。2:50離開,5:20到151。其間到草原上藏民的帳篷內吃自製的氂牛酸奶,很香、很濃,比西寧市內的貴一些,但真的很好吃,看了藏民養的藏敖、其中一隻玉石藏敖很威風、很少見。5:20到151基地(即青海湖公園),住觀海苑200元/標准間,賓館老闆很神密的告訴我們,早上6:30以前進園可以……第四天:青海湖公園―日月山―西寧5:30起床,晨曦中的青海湖很靜,天地透著一種神秘的蘭色,有些涼意,我們內穿長袖襯衣,外加一件防風防雨的外套,下穿厚一些的牛仔褲,只可惜雲太厚,等到大約7:30才看到從雲層中鑽出的太陽,也讓我們高興歡呼了一陳。二郎劍景區一定要去,有免費的游覽車前往,在那裡可以看到更廣闊的青海湖,及一些藏傳佛教祭海祭神的建築,也許我們去的比較早,非常清靜,要以盡情的奔跑並欣賞眼前的美景,任意擺各種pose拍PP。11:00離開美麗的青海湖前往日月山,我認為這里可去可不去。晚宿西寧華僑大廈,200元/標准間。下午轉西寧市區、休息,晚上可去莫家街購旅遊紀念品。第五天:清真寺―互助土族自治―蘭州先去西寧市東關我國最大的清真寺參觀。11:00前往互助土族風情園,車程大約一小時,最想提的是這里的飯菜不錯,不僅有特點,而且可口好吃,還可以讓土族表演者演唱民歌。下午上西蘭高速到蘭州,住軍區招待所,150元/標准間第六天:蘭州休閑一日游從蘭州市區出發,前往劉家峽水庫,大約60KM。劉家峽水庫主要景點是炳靈湖上一座唐代的炳靈寺佛像及石窟。這里要提醒各旅友們,這里管理比較混亂,到處是拉客乘船的,說法不一,價目混亂,大家一定要多個心眼,多問幾家,了解好價位、船的狀況(有封閉的、有開放的),可根據天氣情況選擇,千萬不能聽一面之詞,這里算不上美,只是山的形狀有些特點。下午回市區,嘗了蘭州特色,據當地人介紹下西蘭高速口有一家手抓羊排味道非常好,我們吃的是馬大鬍子羊羔肉,羊頭很好吃,紅燒羊羔肉也不錯,羊排是實在吃不動了,所以不能妄加評論。中山橋附近的蘭州的羊皮伐子一定要坐坐,河濱路夏天確實是夏涼的好地方。第七天:蘭州――平涼――咸陽――西安一大早,經過一番周折,終於找到了蘭州市據說是最好的蘭州拉麵館,馬子祿拉麵,在永昌路——一個很不起眼的名為「上水巷」的巷子里,卻實生意火爆,味道嗎,你吃了就知道了。9:00加油返程。晚8:00到家。共計過橋費:493元 住宿:1000元 吃飯:460元 加油:773元,152升,里程2700KM,百公里5.6 門票:316元加其它: 共計:3300元,人均1100元
③ 古時候汴京(東京) 上京 會寧 興慶 南京分別指哪裡
汴京就是今南京以南的地區 上京在古代有二個地方 第一個是沈陽,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上京(即進沈陽稱帝)國號大金,其子 愛新覺羅.皇太極於1644年入關定都北京,改國號為清,第二個就是今北京~北京在古時有很多中稱呼(上京 東京 大都 京都 薊城 燕都 京師 北平 順天府 涿郡)會寧就是今甘肅省會寧縣 南京就是今天的南京市
④ 甘肅省會寧縣西南方向是哪裡
定西的寧遠鎮
⑤ 會寧王大鬍子山莊羊羔頭一隻多少錢
會寧王大鬍子山莊羊羔頭一隻大慨在七百元左在,具體要根據羊羔的肥廋,大小來決定!
⑥ 會寧方倉醫院在哪裡
通過查詢相關資料顯示:會寧方倉醫院在西城產業園區。據了解郝明一行先後來到會寧縣高速路口、定會交界等疫情卡口以及會寧幹部學院和會寧縣人民醫院集中隔離點、西城產業園區會寧方艙醫院建設規劃現場指導疫情防控。
⑦ 到會寧怎麼走
看你要從哪裡到會寧,多數情況是坐火車到寧夏,然後坐汽車到會寧縣
甘肅省會寧縣位於甘肅中部。北與白銀市平川區、靖遠縣接壤,南與定西市通渭縣毗鄰,西連定西市安定區、蘭州市榆中縣,東靠平涼市靜寧縣和寧夏固原市西吉縣、中衛市海原縣。
⑧ 甘肅會寧有打井的嗎,多少錢一米
甘肅會寧有打井的,一般在200塊錢一米左右。
⑨ 古代上京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宋朝時遼國的上京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東南郊,林東鎮東南;宋朝時遼國的南京在北京市西南。在北京西南部。城牆五個首都中最大的城市。南京市,又稱內城、皇城,位於西南角,與大城市共用西門、南門。
遼上京遺址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漢城2部分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總面積約5平方千米 。皇城為宮殿衙署所在,為皇親國戚達官貴族住地;漢城是漢及其他少數民族集居區,作坊遍布 。遼上京在遼國軍事、政治和經濟上佔有重要地位。
史載,上京為遼太祖創業之地,負山抱海,天險足以為固,水草便畜牧。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在龍化州(今敖漢旗東部)稱帝建遼,918年命禮部尚書康默記充當版築使建都城,僅百日便初具規模,名曰皇都。
(9)會寧哪裡的羊頭好吃擴展閱讀
遼上京作為遼之都城歷經204年。1120年金兵攻佔上京。金時將上京改為北京臨潢路,至元代上京逐漸廢棄。皇城內現存石刻觀音、龜形碑座各一具,附屬建築有南北二塔。現皇城內仍遺存皇城殘牆、雕花柱礎、石刻觀音像及大量珍貴的地下文物等。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曾在此挖掘,不知是否挖走了好東西。1962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工作隊進行了全面勘探和試掘。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而在2015年,上京的宮城位置也已經被初步確認。2014年,考古工作隊已對遼上京遺址宮城北牆、南牆、西牆上的6處城牆遺址以及西門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清理面積1000平方米。
⑩ 會寧有地方特色小吃嗎
甘肅會寧小吃 碗拔子---用小米麵、玉米面、穀子面等做的類似窩頭的食品,因為做是將和好並經發酵的面放在碗里顛成扁圓狀,所以叫碗拔子。(一般做時好像都和洋芋一起蒸的,鍋底放洋芋周邊放碗拔子,蒸焦了的那個黃瓜瓜更好吃)白饃饃---只要用白面(好的小麥面)做成的饅頭、餅的統稱。花捲---製作同饃饃或饅頭原料相同,不同的只是蒸的時候給面裡面放油擰出花蒸熟即可.油饃饃----用白面(有時也用蕎面或者在白面里加少量的雜面)烙成的餅,在烙的過程中放入食品油。甜饃饃----用糜面或可以加少量的小麥面經發酵之後將面和成稀糊狀,然後倒在鍋里的凈巴子上蒸熟的食品.也稱(倒鍋子)碗砣子(瓦砣子)---用雜面經發酵後將面和成稀糊狀,然後分別倒在碗內蒸熟的食品。油餅子---用白面或是其他面發好後,放好鹼趕成圓餅,中間鑽個眼放油鍋里炸熟的食品.散散子---不用發面就可以做得好吃的,和面時裡面多放些雞蛋更好吃噢!炸法和油餅差不多烤鍋子---.用發酵好的白面,放在爐子上的烤鍋子裡面烤制而成的饃饃,一般比鍋里烙的饃饃勻稱也厚.饃饃成凹凸行,烤鍋子成平面行.憲蹄----小麥面做的大的饅頭,必須是圓的與普通饅頭的區別就是普通饅頭可以是切的而憲蹄必須是圓的.馬蹄子---用發酵好的白面蒸的花饃饃,一般都是誰家有小孩子滿月.村子裡的人都蒸馬蹄子去給看滿月.干饃饃---將饅頭切成片,在鍋里用慢火烘乾,有時也用強太陽曬,這樣一來不易發霉。會寧的學子們的常備食品啊。草面(熟面)---不是飯館里那種炒麵,是將小麥或者油麥等炒熟後再磨成的面,上等的炒麵在製作時加入白糖等。棋花子(會寧南部叫疙瘩)---可以用白面、蕎面、白面和豆面(油察面)擀成一大片,然後切成細長的菱形狀的麵食。長面(長飯、臊面)---用上好的白面擀成並切成約2-5毫米寬且很長的面條,有時用壓面機壓切而成,吃時可做好鹵子湯(形式多樣)。涼面----用上好的白面擀成並切成約2-5毫米寬且很長的面條,有時用壓面機壓切而成,煮熟之後撈出來過水也可不過加入油鹽涼好了,放在案板上和盤子里什麼時候吃的時候挑起來吃就可以了.夏天多都加漿水吃.冉窩子---不用湯的長面面條,特色在於吃時把下熟的面條撈出後直接用豬肉臊子及調料拌好。那個香呀就不用形容了.蕎面節節---用蕎麥面擀制並切成的寬約5MM、長約10-15CM的面條。米和和---在很稀的小米稀飯中下入擀制並切成菱形狀的面條,調入大肉臊子及調料而成.扁豆飯---把扁豆下入水中煮熟,然後下入擀制並切成菱形狀的面條,調入大肉臊子及調料而成.削片子----一般都是用雜糧做的,記得最長吃的都是蕎面做的把面和的比較硬的那樣,之後拿刀削成薄厚大小不一的面片煮熟.吃著硬硬的很有口感 .饃饃雜-----一般都是好的饃饃幹了或者是饃饃要不好的時候,把饃饃給捏碎了放油和蔥花給炒了,尤其炒干點更好吃.!瓊饃饃----一般都是雜面做的,把水燒開了放入一定比例的雜面蒸到一定的時間,就是感覺差不多了揭鍋使勁翻攪翻攪.就可以了.洋芋蓋被兒----把切好的洋芋菜炒半數加入各種調料在加入需要量的水,在把擀好的面切好了蓋在洋芋菜上,等熟了翻好攪勻就可以吃了,很想念的地方美食噢!盼湯----就是用白面和成好多的歲歲子,放入燒開的開水中煮熟就好了.小時候上學早晨最長吃的就是這個了.葛兒----北京叫菜盒子,就是把炒好的菜餡放入擀好的麵皮中,之後給粘好了放入鍋里放上油給烙熟了即可.現在最想吃的就是已經很不多見的叫「麻副葛兒」了.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了.漿水---用野菜或者白菜、芹菜等發酵製成的湯水,裡面放些顏歲(香菜)味道更好的,有解暑、清熱之功效,有酸味。想想饞的都流口水.酸飯(漿水面)---包括各種上述各種面條等食品,吃時在湯內加入適量的將水的飯的統稱。散飯---用小黃米蒸成略稀的米飯,然後在裡面攪拌入麵粉(各種面均可)當然小時候喜歡吃白面做的.攪團---用蕎麥面和小麥面製成,做法是燒開適量水後,火力不減,一邊往開水中均勻地撒面,一邊用擀麵杖攪動,當面在鍋里形成面團時即可,再加以湯鹵食之,其湯鹵可以是將水,也可是肉菜做成的湯鹵.面片子---手擀麵切成類似正方形後煮熟並調以各類菜肉及調料的湯面,也有揪制的面片(揪片子等其它名).點心---用上等白面、白糖、豬油等壓製成的塊狀品,形狀由殼而定。血面---用雞血或豬血和的白面,一般都是機器壓的.一片白面的一片血面的壓好之後把兩片子面粘在一起壓一邊,就成了一面白的一面紅的,然後切成好了即可自稱血面.跌疙瘩---用雜糧面和好用筷子跌製成的麵疙瘩,再將湯調制後做成的食品.煮(燒)洋芋---把洋芋煮\蒸\燒熟後直接食用.還有一種吃法就是把煮熟的洋芋撥皮之後搗歲加入油和鹽拌勻吃也算美味.最豪華的當數:席,席有講就,各有名稱,如九魁、十全、十三花,每種名稱的席應有必須有的菜,且在桌上的擺放也有講究,什麼菜應該在什麼位置相對固定。席一般是在紅白事、春節期間製作食用肉丸子---用被鉸碎的大肉加入各種調料蔥等(有時加入土豆粉),粘成雞蛋大的圓球狀,外表粘有少許大米粒,然後蒸熟,有時用顏色點綴.卷聯子---成份與肉丸子一樣,不同之處在於卷聯子是把調制好的肉餡等均勻地鋪於薄雞蛋餅上,然後卷制而成,蒸熟後同樣塗以顏色,食用時將其切成片騰熱.血腸子---用剁的豬肉加蔥也有加洋芋的拌成餡.然後灌入豬大腸裡面.之後放在鍋里放凈巴子上蒸,蒸的時候要來回的給拿針軋眼放氣,不放氣就蒸漲破了,哈哈破了就不好吃了.蒸熟切成片攢蒜吃那個味就不用多說了吧!在說我怕淌汗水…扁食---也叫餃子現在老家包的扁食在城裡已經很少見了,想想還是家裡做的洋芋菜的和蘿卜的最好吃.甜醅子---將油麥洗干凈後煮熟,然後加入發酵酒麴,在較溫暖處半密封狀態放置發酵,發酵好後有醇香的甜味並伴有些許酒味,香甜可口.涼粉---用蕎麥珍做成,較為復雜,有解暑之感,調入漿水或醋,(老家一般都用漿水吃)加入韭菜鹹菜.饞死大家,哈哈,其實我更饞啊腌蔬菜----就是冬天用大白菜腌的蔬菜,有的地方也叫酸菜,不過不同於夏天的那個酸菜,最簡單的吃的就是撈出來切了就可以吃,也可拿一大朵整的吃好過癮,還有一個好吃的辦法就是用腌的豬肉片子把菜炒了肉也不油了菜味道更好了,下著吃散飯那個香啊都不用說了.漿水---用野菜或者白菜、芹菜等發酵製成的湯水,裡面放些香菜味道更好的我新發明的哈哈,有解暑、清熱之功效,有酸味。想想饞的都流口水.釀皮子---把白面和好,用水洗裡面的面精洗好之後放蒸釀皮子的凈巴子上蒸了.然後冷卻.吃的時候切好就可以了.辣子醬---具體不是很清楚,反正放入面加辣椒在鍋里熬,之後加入黃豆熬很長時間顏色紅紅的那種可好吃了,題軟軟---(所謂的地耳吧)山上和崖邊地一種野生食品,尤其下雪之後揀的時候更為多其實也不是多隻是泡漲了顯得多.用肉和了拌成餡蒸包子和包扁食真是美事中的美事.米面蛋蛋---(好像也有叫糜麵疙瘩的)用黃米面做的湯面,小時候吃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