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臨滄哪裡的小吃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臨滄哪裡的小吃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0-09 03:23:49

⑴ 永德縣美食

永德縣美食有永德芒果、永德核桃、罵榴拌豆芽、永德豌豆涼粉、涼皮等。
1、永德芒果:芒果水果之王,亞熱帶的木本水果,永德縣則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主產區之一。豐富的熱區資源給芒果生長帶來了有利條件。永德建有雲南省最大的芒果生產基地,因其擁有4.3萬畝的芒果面積而被譽為芒果之鄉。
2、永德核桃:永德核桃是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的特產。永德縣是核桃大縣,核桃種植面積已突破百萬畝大關,成為名副其實的「核桃之鄉」。永德核桃栽培歷史悠久,九五期間,在以工代賑、綠色工程等項目支撐下,開始小規模發展,期間完成核桃種植約2.5萬畝。
3、罵榴拌豆芽:把豆芽淘洗干凈,用白開水煮熟,等到涼啦以後加上罵榴,和作料攪拌即可。罵榴拌豆芽是當地的特色小吃。去到永德一定要去嘗嘗。
4、永德豌豆涼粉:製作方法是以豌豆粉為原料合水調成漿加以過濾,放入鍋,邊攪拌邊煮,熟後入盆放置冷卻待用。食用時將涼粉劃成細條或方砣狀,加入酸醋、麻油、蒜汁、芫荽、辣椒等佐料。
5、涼皮:起源於陝西關中地區的漢族傳統美食,是擀麵皮、麵皮、米皮、釀皮的統稱。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綠色無公害食品。因原料、製作方法、地域不同,有熱米(面)皮、擀麵皮、烙麵皮、釀皮等。口味有麻辣,酸甜,香辣等各種口味。

⑵ 臨滄特產有些什麼 臨滄特產有哪些東西

1、永德芒果。芒果水果之王,適性於亞熱帶的木本水果,永德縣則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主產區之一,豐富的熱區資源,給芒果生長帶來了有利條件。永德縣芒果栽培歷史悠久,早在三百多年前有了人工栽培。

2、鳳慶滇紅茶。鳳慶是滇紅茶的誕生地,滇紅工夫茶於1939年在雲南鳳慶首先試製成功。鳳慶是大葉茶發源地,適合生產紅茶和普洱茶。從上世紀40年代起當地生產的「滇紅」就出口英美等國,產品包括滇紅功夫茶、滇紅碎茶等,曾先後榮獲國家質量銀質獎、中國名茶、國家外事禮茶等榮譽稱號,1986年集團生產的滇紅茶被當作國禮贈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3、博尚菜籽油。博尚菜籽油油菜是臨翔的一個傳統產業,博尚山多川少,大部分油菜基地位於山地,具備土層深厚,光照充足,雨水適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的獨特氣候條件,非常有利於菜籽正常生長。

4、雲縣白花木瓜。雲縣白花木瓜是雲南省臨滄市雲縣的特產。雲縣特定的氣候條件下生長的白花木瓜形成了繁殖力強、適應性廣、掛果早、果實大、香味濃郁、產量高、果肉肥厚、細膩、無渣等特點,其營養成分優於其他品種木瓜,是獨具歷史淵源和發展歷史的特色農產品。

5、旺子米線

地處滇西橫斷山脈中部瀾滄江畔的彩雲之鄉雲縣,具有優越地自然條件和獨特地區位優勢。勤勞、善良地雲縣人有喜好吃米線的習慣,其傳統小吃「旺子米線」,是雲縣眾多小吃中最具特色的一種。

6、鳳慶臘肉。在鳳慶成為別具一格的地方風味食品。臘肉是很多地方都有的美味,而其中最具獨特風味的是鳳慶臘肉。鳳慶臘肉味道濃香爽口,尤其是豬腿肉,比外地其它的煙熏肉要好吃得多,可以說是臨滄市鳳慶縣的特產之一。

7、粑粑卷。粑粑卷粑粑卷是鳳慶著名的風味小吃之一。製作原料主要有豌豆粉、「鍋粑」、餌塊,其中以豌豆粉為主,配以辣椒、草果、茴香等佐料,摻水攪拌成糊狀,當地人稱為「豌豆粉」或「稀豆粉」。

8、涌寶冬蘿卜。涌寶冬蘿卜在雲縣說起蘿卜,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涌寶冬蘿卜,它既是蔬菜,又是水果,有水果蘿卜的俗稱。涌寶的冬蘿卜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化肥和農葯,是物美價廉的純天然綠色食品。最大的優點是「個大、皮薄、白嫩、甜脆、多水」,常吃有:行氣、消谷、和中、去痰、利大小便等功效,此外,生食可止渴寬中,煮食可化痰消導。

9、滇紅。雲南紅茶又稱滇紅,以滋味濃銳、香氣馥郁為特色,暢銷中外。主要產於臨滄、保山、西雙版納等地、州。雲南紅茶有滇紅功夫茶和紅碎茶。滇紅功夫茶的特點是:芽葉肥壯,金毫顯露,色澤烏潤,湯色紅艷,香氣馥郁,滋味醇濃,條索均勻,外形美觀。滇紅碎茶是1964年按照國際品質規格的要求生產的碎型紅茶,如在其中加上牛奶和糖料,乃是上等的營養飲品,目前暢銷歐美、日本、中東等地。

10、臨翔茶葉。臨翔茶葉茶屬雙子葉植物,約30屬,50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14屬,397種,主產長江以南各地,葉互生,單葉,革質,無托葉;花常兩性,稀單性,單生或數朵聚生,腋生或頂生;萼片5-7,覆瓦狀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數,覆瓦狀排列;雄蕊極多數,稀少數,分離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顆;果為一蒴果,或不開裂而核果狀。我們一般所說的茶葉就是指用茶樹的葉子加工而成,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的一種飲品。

⑶ 舌尖上的雲南 之臨滄美食小吃


臨滄,古稱緬寧,是雲南省管轄的一個地級市。以瀕臨瀾滄江而得名。位於中國西南,瀾滄江畔,雲南省的西南部。

臨滄民族眾多,其中佤族佔全國佤族總人口的三分之二。此外還生活著著佤、傣、拉枯、布朗、德昂、彝、景頗等23個少數民族。

臨滄是中國佤文化的薈萃之地,是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世界種茶的原生地之一,全國著名的「核桃之鄉」,也是昆明通往緬甸仰光的陸上捷徑,因此又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西南絲茶古道」。

臨滄稱為「百淮」(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先民)的族群已向商王獻珠寶、短狗等特產。武王十三年春,睽參與伐封,會於孟津。

秦、西漢,今臨滄地市屬哀牢國地,出現永康岩畫。

臨滄市轄區臨翔區、鳳慶縣、雲縣、永德縣、鎮康縣和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8個縣(區),89個鄉鎮,898個村民委員會(含居委會),27個社區。總面積2.45萬平方千米。


(圖:臨滄的地理位置)

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10),滇置益州郡,轄二十四縣,雲縣屬益州郡轄。

由於築通「五尺道」,雲南開始了和內地的聯系。鐵器和其他物資從四川進入雲南,促進了雲南邊疆 社會 經濟的發展。

西漢時期,益州郡的設置,使滇東北和滇池地區的人們在農業方面學會牛耕、灌溉;在工業方面學會銅、錫、銀的開發和加工等先進的生產技術。雖然僅是運用手工方式進行生產,但卻開闊了邊疆人民的視野,提高了產品的產量,使滇中、滇西、滇東北的一些壩區逐步向奴隸制生產方式過渡。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南中後,便在雲南勸課農桑,大興屯田,發展生產,使今曲靖地區成為當時雲南的經濟文化發展中心。下面就由我為大家挨個盤點臨滄那些好吃的:


1


傣族撒撇,頗受當地各族群眾喜愛,就連北京、上海、廣東及港澳遊客吃了後都感覺獨特良好,再到德宏後,有的人還點名要這道菜。牛撤撇的製作是用凈瘦黃牛肉一公斤剁成肉醬,在開水裡氽熟,再把剛殺的牛苦腸兌水煮漲,用紗布過濾後備用,然後把新鮮韭菜和茴香切細後擠去水分,再配以香柳、鹽巴、辣椒面、味精等調料把牛肉醬、苦水在一起拌勻,即可食用。撒撇的吃法是用米線或牛肚絲、牛肉片在撒撇里蘸一下就吃。


2


登上高高的景頗山寨,走進一片綠色的世界,那誘人慾滴的墨綠,定能使你敞開擁抱自然的胸懷。「綠」,是景頗山寨永恆的主題。它不僅存在於雲霧繚繞,令人無限遐思的遠山竹樓,就連招待你的餐桌上也會發現一個個綠色的世界。這就是景頗族聞名遐爾的綠葉宴。綠葉宴從景頗族古老傳統的飲食習慣中誕生的,桌上除了綠色還是綠色,就連餐桌,也全為綠葉鋪就,那一張張寬大的綠葉,就是一個個特別的「菜盤」,「盤」中盛滿了景頗人獨特的山珍野味,也盛滿了一個古老民族質朴的深情。


3


利用竹筒烹飪, 歷史 久遠。最遠的文字記載見於《齊民要術·炙法第八十》"筒炙"的菜,用肉餡敷在竹筒上用明火烘烤而成。清代朱彝尊《食憲鴻秘》的"蟹丸",則是將蟹丸入竹筒煮熟而成。時至當代,雲南和各少數民族仍保留竹筒烹飪的傳統餚饌,這與"滿山的翠竹根連根",竹子取之不竭有關,又因竹筒菜清香秀氣,故沿襲不衰。


4


綠葉包蒸的工藝據說是由古時一位位封建領主做飯的老廚師挖空心思想出來的。老廚師原先伺候原先伺候的老召勐(地方之王),只喜歡吃又香又脆的食物。因此,他烹飪的菜餚豆是烤雞、烤鴨、烤肉、烤魚,煎炸昆蟲和乾巴之類。老召勐病逝以後,多病的王子繼承了王位。這位年輕的召勐雖然對香脆菜餚並不反感,但他吃了這些食物以後,常常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咳嗽不止。因此,管家要老廚師給新召勐製作一種既鮮香又不燥熱的菜餚食用。老廚師苦思冥想了幾個晝夜,才想出了烤後再蒸這種烹飪辦法。接著,他又將大蔥、芫荽、姜、蒜、荊芥、苤菜等佐料加豬油炒熟後,填在烤好的雞、鴨腹內;然後,用芭蕉葉將雞、鴨包好,放在木甑里蒸制去燥;蒸熟後端給新召勐品嘗。老廚師特別地把蒸好的全雞擺成跪卧之勢,稱為「蓋不喝考」(雄雞下跪);又將蒸好的全鴨擺在存有湯汁的綠葉盤內,叫做「別萊暖波」(鴨遊河塘)。年輕的召勐見到這兩道菜,立刻產生新奇的感覺。當老廚師把兩道菜的名字告訴他時,他的臉上浮起了笑容。他舉著筷子問:「它們是祖上流傳下來的嗎?」廚師恭恭敬敬的回答:「稟告召勐,是小人想出來的,名字叫錯了請您別見怪。」召勐嘗了一點雞肉、鴨肉,覺得既有烤品的香脆,又有綠葉的清香,味道好極了!他又吃了些填在雞腹、鴨腹內的佐料,味道清香而又微微帶辣,十分可口。召勐笑容滿面地對管家說:「這菜的名字叫得好,味道也好。」並賞給了老廚師不少銀子。



5 紅茶燒肉



紅茶燒肉是一道香而不膩的美味菜餚,用紅茶燒出的肉不僅有著茶葉的清香,而且肥而不膩,非常可口。

紅茶燒肉一:五花肉半斤,紅茶5g,糖、鹽各適量。將紅茶用100ml的開水泡10分鍾。濾去茶葉。肉切成小塊。鍋里放少許的油,放入肉翻炒片刻,加入茶水,加鹽(不要用醬油),加少量的糖(可去除茶的苦澀味)。將肉用小火煮20分鍾就可以裝盤了。


6 佤族雞肉爛飯


佤族雞肉爛飯是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的特色 美食 。雞肉爛飯是取鮮嫩烏骨子雞切隨和新穀米一起放入鍋中煮,然後再放入茴香葉、青辣椒、辣料、阿佤芫荽、蔥、蒜、香子、薄荷等佐料稍煮即可。其色澤鮮艷,味道糯滑鮮香,獨具特色。

凡到過佤族地區或曾在佤族地方生活過的人,對「模尼亞布繞」——雞肉爛飯並不陌生,它是佤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佤族人民人人喜愛的食品,也是佤族人民迎賓待客的美味佳餚。「摸尼亞布繞」有它產生和發展的 歷史 條件和 社會 基礎。

建國前的阿佤山,生產力水平低下,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式,生活條件很差。為了生存,人們以各種植物為主,摻以少量的糧食,熬成稀粥輪著吃,佤族的爛飯便在這樣貧困的 社會 環境中產生和發展。團結和睦、直爽好客歷來是佤族人民的良好道德風尚。誰家蓋了新房或撒了谷種,或逢紅白喜事,全村都來幫忙。這時,主人根據自己的條件,或殺豬宰牛,煮成雞肉爛飯或豬肉爛飯、牛肉爛飯,並用自己釀成的水酒,熱情招待客人。

雞肉爛飯品種繁多,有大米爛飯、包穀米爛飯等。隨著 社會 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雞肉爛飯在廣大佤族群眾中盛行不衰。只要機會和條件允許,隨時均可享用。諸如逢年過節、撒谷種、栽秧、收莊稼、討媳婦、辦喪事、接送親戚好友、蓋新房等等,它都是缺少不了的佳餚。


7石板蕎粑粑


石板蕎粑粑:選用臨滄苦蕎面,用石板烤制而成。找一塊很平整的石塊,把石塊在火塘上烤燙,用老鼠核桃樹皮燒成灰兌上水,過濾後倒入蕎面中攪拌,然後攤在石板上翻烤,即成苦蕎粑粑。


苦蕎粑粑不僅好吃,還有葯用的功效,可以治胃熱引起的頭昏頭痛、腸胃不適、消化不良等疾病。


8 雲縣樹頭菜


雲縣樹頭菜是雲南省臨滄市雲縣涌寶鎮的特產。雲縣涌寶鎮的樹頭菜歷來為人稱道,因為是在冷涼山區生長的緣故,所以味道與眾不同,清涼爽口,苦味濃郁,具有很好的清火功效。

「樹頭菜」是雲縣涌寶特色產品之一,全鎮現有種植面積1100畝,分布在木瓜河村、石龍村、茶山村、棠梨樹村,勝利村為主產區。

樹頭菜屬珍稀野生蔬菜,據雲南省產品監督檢驗所檢測《雲質食檢字97001號》樹頭菜含有的膽鹼是印磷脂和鞘磷脂的重要組成部份,對人體細胞的生命活動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是功能性食品的重要活性物質。其嫩芽可以食用,根、莖可以入葯,營養豐富,葯用價值高,味道鮮美獨特,適口性好,是純天然食品。


9 鳳慶核桃


鳳慶核桃栽種 歷史 悠久,據專家考證,距今約有3000多年。鳳慶核桃由於大多種植生長在山區和高山峽谷的自然生態環境中,無污染,且果大、殼薄、仁白、味香、含油量高。是傳統的出口創匯商品,有「中國核桃之鄉」之稱。

被國家宣布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的雲南省鳳慶縣其實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山區、半山區。1976年鳳慶縣被定為全省發展泡核桃基地縣,2004年12月被國家林業局命為「中國核桃之鄉」。群眾一直沿襲著種值核桃的傳統,泡核桃林成了全縣主要的特色經濟林。鳳慶核桃因果大、殼薄、肉厚、味香的優良品質受到人們的青睞。


10 鳳慶臘肉


用酒、鹽和各種香料腌制一個星期左右並掛乾的豬肉,炒、煮、蒸皆可,十分美味,尤其是豬腿肉,比外地的煙熏肉要好吃得多。在鳳慶成為別具一格的地方風味食品。


11 永德豌豆涼粉


製作方法是以豌豆粉為原料合水調成漿加以過濾,放入鍋,邊攪拌邊煮,熟後入盆放置冷卻待用。食用時將涼粉劃成細條或方砣狀,加入酸醋、麻油、蒜汁、芫荽、辣椒等佐料。在永德,城鎮鄉村小店,交通要道多有擺攤設點出售服務,行路人或趕集人往往以之為理想的晌午餐。


12 佤族水酒



佤族水酒採用一般的釀酒方法進行釀制的,發酵了的小紅米或小麥等,裝入一個高 80 公分 左右的竹筒內,然後倒入清水,再插入一根細竹管或膠管,用口吸飲浸泡的液汁,這種液汁即是佤族水酒。

佤族水酒為低濃度的釀酒,有清涼解渴,消化助食,供給熱量,促進血液循環,使人興奮的作用。難怪喝過佤族水酒的人說,長期喝水酒能使人發胖。


13

耿馬香蕉


耿馬香蕉是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的特產。香蕉具有清熱解毒、滑腸通便、生津、活血等功效。同時,香蕉是高鉀的食品,可平衡鈉的不良作用,對維持心腦血管的正常功能、醒腦十分有利。

地處西南邊陲的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光熱資源豐富,特別適宜香蕉等熱區作物種植,為加快現代農業進程,大力推進 科技 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優質香蕉。

耿馬孟定鎮香蕉種植面積大,產品遠銷全國各地,近年素有香蕉小王國之美譽,由於農戶接觸種植就走上標准化路線,加上獨特的地熱資源優勢,孟定香蕉平均畝產可達3噸以上,而香蕉目前全國平均畝產1.56噸、雲南平均畝產僅1.26噸。目前,孟定鎮香蕉種植面積已達8萬多畝,畝產值達1萬元以上,產值超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5000多元。並建成年加工2000噸的香蕉純粉加工廠,香蕉遠銷四川、重慶、山東、北京等地,香蕉產業已經發展成為孟定農民增收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14 竹蓀湯爆肚


1.竹有用清水漲發,洗凈,順長剖開,用平刀法切大片。再用二湯余透,撈出瀝去水分,放入湯碗中。豬肚頭用水洗凈,剔去外皮和油筋,從裡面一側剞成蓑衣形花刀,刀深為厚度的2/3.再切為3.5厘米長,l厘米寬的塊。香菜、蔥、姜洗凈,切成末。2.炒鍋上旺火,注入清水1000毫升,沸後下肚頭氽至半熟,用漏勺撈出,放入竹蓀碗內,同時下蔥、薑末。3.炒鍋上火,注入雞清湯,加鹽、味精、胡椒粉調好味,沸後去浮沫,迅速倒入竹蘇碗中,撤上香菜未,淋上芝麻油即成。


15 傣族烤崩


「烤崩」(油炸米花糖):雙江傣族在每年的潑水節前都要製作「烤崩」。具體做法是:將上好的糯米用冷水浸泡,淘洗干凈後用蒸籠蒸熟,做成餅狀,晾曬到三成干,然後放入紅糖水中浸濕,又把它曬干,這樣重復兩三次後,將浸過糖水的干糯米餅放在香油鍋里炸脆,即成成品。傣族製作的烤崩香、脆、甜,顏色金黃,油而不膩,是款待賓客的美味佳餚。


16冰島茶



最貴重的雲南普洱茶之一,它是典型的勐庫大葉喬木樹,長大葉、墨綠色,葉質肥厚柔軟、茶香濃烈,非常獨特,它是勐庫茶的極品、也是雲南普洱茶的極品。絕對是值得高端珍藏的極品。目前,雙江縣「勐庫」牌茶葉已獲中國馳名商標,「勐康」牌茶葉獲雲南省著名商標,茶葉產業已成為雙江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17 滄源牛乾巴


滄源牛乾巴選用佤山半野生壯態下放養的黃牛精肉,經當地民族民間傳統工藝加工而成,營養價值高,色香味獨特,香酥可口。


18 蔗糖


臨滄是雲南最大的蔗糖生產基地。有280多年的種糖製糖 歷史 。全區甘蔗產量達300多萬噸,有機製糖廠15座,日處理甘蔗能力3萬噸,年產糖30多萬噸。


19 "滇紅"茶


臨滄市是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是世界種茶的原生地之一,有500餘年的種茶制茶 歷史 。193年,"滇紅"在鳳慶試製成功,成為中國的出口名茶,年出口量均佔全省茶葉出口量的40%以上,創匯佔全省茶葉出口量的50%以上,雲南鳳慶滇紅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雲南目前最大的茶葉生產企業。全區茶葉面積達65萬畝,年產量達2萬多噸,面積和產量均為雲南第一。


20 雲縣白花木瓜


雲縣白花木瓜是雲南省臨滄市雲縣的特產。雲縣特定的氣候條件下生長的白花木瓜形成了繁殖力強、適應性廣、掛果早、果實大、香味濃郁、產量高、果肉肥厚、細膩、無渣等特點,其營養成分優於其他品種木瓜,是獨具 歷史 淵源和發展 歷史 的特色農產品。雲縣白花木瓜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雲縣地處雲南省西南部,瀾滄江西岸,臨滄市的東北部,位於北緯23°56′—24°46′,東經99°43′—100°33′之間,屬於低緯度地區,海拔760—2834米。雲縣由於地形復雜,高差懸殊,形成了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分明特點。雲縣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雲縣白花木瓜的生長,是中國白花木瓜生長的最佳適宜區和原產地,在雲縣特定的氣候條件下生長的白花木瓜形成了繁殖力強、適應性廣、掛果早、果實大、香味濃郁、產量高、果肉肥厚、細膩、無渣等特點,其營養成分優於其他品種木瓜,是獨具 歷史 淵源和發展 歷史 的特色農產品。縣內十二個鄉鎮均有雲縣白花木瓜分布。

白花木瓜泡酒具有‚保肝護肝、舒筋活絡、抗衰養顏‛ 三大功能。雲南有動植物王國的美譽,白花木瓜生長在滇西南1800米至2300米之間的高海拔地區,生長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的工業污染,是一種自然生長的生態林果。


21 鎮康咖啡


⑷ 雲南臨滄有什麼好吃的地方美食

臨滄是中國佤文化的薈萃之地,是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世界種茶的原生地之一,全國著名的"核桃之鄉",也是昆明通往緬甸仰光的陸上捷徑,因此又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西南絲茶古道",也是雲葯通小編「海多多」的故鄉,那麼去臨滄旅遊,有什麼必吃小吃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1、卷粉

簡介

腸粉起源於廣東的漢族特色小吃,早在清代末期,廣州街頭上就已經聽到賣腸粉的叫賣聲。那時候,腸粉分咸、甜兩種,咸腸粉的餡料主要有豬肉、牛肉、蝦仁、豬肝等,而甜腸粉的餡料則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腸粉又叫布拉蒸腸粉,是一種米製品,亦稱拉粉、卷粉、豬腸粉(因腸粉形似豬腸),廣式腸粉應該跟北方的涼皮類似。

做法

原料:豬血1000克。輔料:豬小腸300克。調料:鹽30克、花椒6克、胡椒20克、香菜20克、味精5克。

做法:1、把生豬血放入盆內,凝成塊的要劃碎;2、白肉湯燒熱,加入精鹽、花椒、味精、胡椒面,攪拌均勻晾涼;

3、過籮後倒在豬血盆內,並加香菜末攪拌均勻;4、灌入洗凈的腸子內,用線繩把口捆好;5、把准備好的腸子在清水鍋內燒煮開,開鍋後用慢火煮15分鍾取出,用冷水泡涼,把線繩解去即成。

6、酸扒菜

簡介

酸扒菜是雲南鎮康地地道道的風味菜,從縣城到農村,鎮康人都有做酸扒菜的歷史,酸扒菜是鎮康人的拿手菜,是鎮康人的招牌菜之一。酸扒菜還有葯作功效,特別對感冒有一定療效。做一道酸扒菜並不難,但吃起要香味俱全就很不容易。不同的人用同樣的材料和同一個人用不同的材料,做出的酸扒菜味道也有差別。衡量酸扒菜做得如何,關鍵是吃起來要:酸到位、辣到位、香到位。總的感覺是酸香酸香的。

做法

做酸扒菜必須有酸筍子。其它調料要有精鹽、辣子、蕪荽、花椒油、味精、醬油等。選擇主料也十分講究,並不是什麼原料都可以做酸扒菜的。做酸扒菜最主要的原料是豆包、青菜、南瓜尖、洋芋等。它們既可單獨烀,也可以有選擇性的混合烀。例如選擇飽熟的豆包,在清水裡泡洗凈後,放入鍋內放上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燒至沸騰,後用文火慢慢的燉著,直至豆包扒了再放酸筍子,最後放其它原料和作料調料。也可選擇肉類做酸扒菜,如酸豬蹄、酸辣魚、酸辣雞等。還可以把肉類和蔬菜類混合烀酸扒菜。

7、紅燒雞樅

簡介

紅燒雞樅是昆明特有的一道名菜。雞樅是雲南特產的名貴野生食用菌,味道鮮、甜、嫩、香,簡直可以和雞肉相媲美,還能養胃、提神。

做法

食材:雞翅、蔥姜、八角、米酒、生抽、老抽、冰糖、鹽、味精

1、雞翅每個上面斜切三刀,方便入味。焯水撈出控干備用。2、用油把雞翅煎兩面微黃,燒雞樅是昆明特有的一道名菜。雞樅是雲南特產的名貴野生食用菌,味道鮮、甜、嫩、香,簡直可以和雞肉相媲美,還能養胃、提神。3、油全部倒出去,鍋里沾的一點油,放入蔥姜八角,小火干煸一下,出香味。4、倒入生抽老抽一比一,沿著鍋邊澆,可以祛除醬油的醬味。放入米酒,冰糖5、:大火煮開後,放入雞翅,湯汁要和雞翅齊平,不夠的加米酒。6、全程大火燒,不時的翻動一下雞翅。直到湯汁濃郁。放點味精提味即可出鍋。

8、涼米線

簡介

雲南的米線分干漿(細)和酸漿(粗,滑),干漿米線一般做成過橋米線,而酸漿米線做豆花和涼拌才好。

做法

取新鮮米線,拌入芝麻醬、芝麻泥、香椿水、鹽水、蒜汁、辣椒油、酸醋,再放韭菜、香菜、剁腌菜等,即可食用。其味清涼酸辣,香郁鮮美,為夏、秋兩季美食。其又有特殊作法者,或配以鱔魚,稱「鱔魚涼米線」;或配以特製酸湯,稱「酸湯涼米線」,最普遍的吃法就是配上雞絲、雜醬等。

9、竹蓀湯爆肚

簡介

竹蓀湯爆肚是雲貴高原著名的湯菜。在湯爆肚的基礎上。加入竹蓀,以提高菜餚檔次和增加營養價值。湯清味鮮,肚頭脆嫩,竹蓀爽脆。竹蓀具有人參的補益功用,入菜可葷可素。令人驚奇的是,用竹蓀做的菜,放幾天不會餿壞。雲南鎮雄縣的苗胞還用它和糯米一同泡水喝,用以醫治身體虛弱、跌打損傷和咳嗽氣喘等病,對肥胖症更有明顯的減肥效果。

做法

原料:豬肚頭700克、蔥10克、干竹蓀20克、姜10克、香菜20克、味精3克、胡椒3克、芝麻油5克、精鹽15克、雞清湯1000毫升

製作方法:1.竹有用清水漲發,洗凈,順長剖開,用平刀法切大片。再用二湯余透,撈出瀝去水分,放入湯碗中。豬肚頭用水洗凈,剔去外皮和油筋,從裡面一側剞成蓑衣形花刀,刀深為厚度的 2/3.再切為 3.5厘米長,l厘米寬的塊。香菜、蔥、姜洗凈,切成末。2.炒鍋上旺火,注入清水 1000毫升,沸後下肚頭氽至半熟,用漏勺撈出,放入竹蓀碗內,同時下蔥、薑末。3.炒鍋上火,注入雞清湯,加鹽、味精、胡椒粉調好味,沸後去浮沫,迅速倒入竹蘇碗中,撤上香菜未,淋上芝麻油即成。

⑸ 臨滄是著名的「滇紅」之鄉,除了茶葉外,臨滄有哪些地方美食不容錯過

臨滄的「滄」是指瀾滄江,因在瀾滄江江畔而得名,是雲南著名的「滇紅」之鄉,這里有著23個少數民族,全國三分之二的佤族在此聚居,因此也可以說臨滄是佤族的發源地。臨滄有著優美的自然風景,也有著數不清的地方美食,每年吸引著外來遊客來此參觀,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臨滄不容錯過的幾道地方美食。

1、粑粑卷

粑粑卷是臨滄著名的風味小吃,起源於臨滄鳳慶縣,一直流傳至今。製作粑粑卷需要的主要配料有大米粑粑、鍋巴、稀豆粉和各種調料,稀豆粉和鍋巴都是用豌豆粉做成的。用鍋巴墊底,把剛剛烤好的餌塊鋪在上面,放入芝麻、蒜油等,再把稀豆粉和甜面醬均勻地抹在餌塊上,最後配上牛肉串,用鍋巴捲起來,這就是臨滄粑粑卷最正宗的吃法。

以上6道臨滄美食你都吃過嗎?味道都很不錯的,很有少數民族的特色,到臨滄的朋友一定要嘗嘗,相信你也會喜歡上這種味道的。當然,臨滄的美食還有不少,比如酸扒菜、包燒鮮魚等味道也很不錯,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⑹ 臨滄有什麼小吃

臨滄的特色小吃有旺子米線、鳳慶臘肉、粑粑卷、布朗族包燒鮮魚、土雞米線、鳳慶山胡椒醬等。

臨滄古稱緬寧是雲南省管轄的一個地級市,以瀕臨瀾滄江而得名。位於中國西南,瀾滄江畔,雲南省的西南部。臨滄民族眾多,其中佤族佔全國佤族總人口的三分之二。

⑺ 臨翔區美食

臨翔區美食有雞樅菌、布朗族包燒鮮魚、布朗族卵石鮮魚湯、臨翔澳洲堅果、涼米線等。
1、雞樅菌:雞樅菌,在自然界是和白蟻共生的菌類,白蟻構築蟻巢的同時培養了雞?菌菌絲體,形成一個共同的生態系統,這種菌本來是在我國雲南貴州等南方省市的森林中才有。
2、布朗族包燒鮮魚:布朗族包燒鮮魚融合了各種佐料的辛香及芭蕉葉、竹子的清香,而魚本身的味道沒有被遮掩,烤香中蘊含的清香,魚肉新鮮、外焦里嫩。
3、布朗族卵石鮮魚湯:卵石鮮魚湯是古布朗族智慧的結晶,悠悠流傳至今,是布朗族的特色萊餚。
4、臨翔澳洲堅果:臨翔澳洲堅果是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的特產,2003年,臨翔區引入澳洲堅果苗在這里種植50餘畝,該區以建設「森林臨翔」為抓手,通過「公司十基地十農戶」的模式精心打造堅果產業。
5、涼米線:米線分干漿(細)和酸漿(粗、滑),干漿米線一般做成過橋米線,而酸漿米線做豆花和涼拌。

⑻ 雲縣美食

雲縣美食有土雞米線、樹頭菜、涌寶冬蘿卜、白花木瓜、旺子米線、傣味牛撒撇、老棚香蕉、火腿木瓜雞、蕨菜等。
1、土雞米線:土雞米線,營養豐富,老少皆宜,在當地是十分有名的美食。
2、樹頭菜:雲縣樹頭菜是雲南省臨滄市雲縣涌寶鎮的特產。
3、涌寶冬蘿卜:涌寶的冬蘿卜在種植中不使用化肥和農葯,是純天然綠色食品。
4、白花木瓜:雲縣白花木瓜是雲南省臨滄市雲縣的特產。白花木瓜特點有繁殖力強、適應性廣、掛果早、果實大等。
5、旺子米線:旺子米線屬雲縣風味小吃,是將新鮮豬血(雲縣人俗稱「血」為「旺子」)放入適量食鹽至泡沫翻滾加入3倍清水,靜置半小時。
6、傣味牛撒撇:牛撒撇之所以特殊,在於它所用的獨特佐料——牛胃裡已和胃液混合在一起,但還沒被消化吸收的東西。
7、老棚香蕉:雲縣曉街鄉老棚村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土壤條件,使所產出的香蕉具有香味濃、口感好、品質優的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8、火腿木瓜雞:火腿木瓜雞,以雲縣、臨滄交界地羊頭岩一帶最有名。
9、蕨菜:蕨菜,又名叫作龍爪菜和如意菜,屬鳳尾蕨科,喜生於淺山區地塊,多分布於稀疏針闊混交林。

⑼ 耿馬美食

耿馬美食有佤族雞肉爛飯、耿馬毫崩、耿馬香蕉、紅燒雞樅、餃子等。
1、佤族雞肉爛飯:佤族雞肉爛飯是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的特色美食。雞肉爛飯是取鮮嫩烏骨子雞切隨和新穀米一起放入鍋中煮,然後再放入茴香葉、青辣椒、辣料、阿佤芫荽、蔥、蒜、香子、薄荷等佐料稍煮即可。
2、紅燒雞樅:紅燒雞樅是昆明特有的一道名菜,雞樅是雲南特產的名貴野生食用菌,味道鮮、甜、嫩、香,可以和雞肉相媲美。
3、耿馬香蕉:耿馬香蕉是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的特產,含有眾多營養成分,食用可為人體補充一些營養。
4、耿馬毫崩:耿馬毫崩是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的特色小吃。「毫崩」就是油炸米花糖。傣族製作的毫崩香、脆、甜,顏色金黃,油而不膩,既是茶餘飯後的食品,又是款待賓客的美味佳餚,還是教徒們的拜佛貢品。
5、餃子:餃子源於中國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漢族傳統麵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由東漢南陽涅陽(今河南南陽鄧州)人張仲景發明,最初作為葯用。

⑽ 滄源美食

滄源美食有紅茶燒肉、清燉牛肉、石板蕎粑粑、佤族酸肉、稀豆粉米線、滇紅老茶湯等。
1、紅茶燒肉:紅茶燒肉,臨滄滄源的一道特色美食,融合了茶之清香和肉之美味,肥而不膩,香濃可口,是獨具風味之佳餚。
2、清燉牛肉:精選滄源小黑牛肉,配上本地香料經過長時間的煨制而成,軟而不爛。牛肉塊放涼水鍋里用中火燒沸片刻,煮出血水後倒出洗凈,取用大砂鍋放入牛肉塊,加滿水,下蔥節薑片、紹酒燒沸,撇去浮沫,改用微火保持沸而不騰,燉3小時至酥,撈去蔥姜,加入胡蘿卜,燉至酥爛,撒上胡椒粉、芹菜末即可。
3、石板蕎粑粑:選用臨滄苦蕎面,用石板烤制而成。找一塊很平整的石塊,把石塊在火塘上烤燙,用老鼠核桃樹皮燒成灰兌上水,過濾後倒入蕎面中攪拌,然後攤在石板上翻烤,即成苦蕎粑粑。
4、佤族酸肉:佤族酸肉是滄源佤族自治縣小吃。將牛肉用淘米水泡洗,再用清水洗凈,切片,入缸,加花椒葉、鹽、米飯拌勻,裝入陶罐,壓實,上蓋。用草木灰與泥巴和泥,密封罐口,腌漬1個月以上即成酸肉。
5、稀豆粉米線:稀豆粉米線是臨滄特色風味小吃之一。製作以豌豆粉、米線為原料,配以佐料而成。將豌豆粉調成漿過濾後煮成稀粥燉好備用,在燙好的米線上蓋以稀豆粉,拌上芝麻、生薑、油辣椒、花椒油、蒜泥、青蒜葉、味精、醬油等,食之味香可口。
6、滇紅老茶湯:滇紅製作系採用優良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先經萎凋、揉捻或揉切、發酵、乾燥等工序製成成品茶。再加工製成滇紅工夫茶,又經揉切製成滇紅碎茶,均以手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