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離肥西縣近的好吃的地方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離肥西縣近的好吃的地方

發布時間: 2022-10-08 21:35:46

Ⅰ 合肥有什麼好玩好吃的呀

合肥小吃富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它與廬州菜一樣,在安徽烹飪技藝的寶庫中佔有相當的地位。廬州小吃品種風味及食俗與南北不同,有句順口溜「大麻餅、玉帶糕,寸金、白切、加烘糕、小刀面、餛飩餃、旱餃、油香小籠包,龍燈節子包油條」。前兩句說的是廬州糕點,後兩句指的就是廬州小吃。這些小吃不象北方那樣帶有「沖」勁,也不象南方那樣偏甜,均甜咸適中,講究鮮香。合肥主要土特產品有:四大名點(麻餅、烘糕、寸金、白切)、撮

Ⅱ 合肥有什麼特色小吃好吃呢

合肥十大特色小吃——四大名點
即麻餅、烘糕、寸金、白切,是合肥傳統特產。
麻餅形如月餅,表面金黃,香氣襲人。烘糕用的是比較厚一點的方片糕,經過烘烤,外面焦黃,入口鬆脆綿甜。而寸金糖是類似於小棒子一般的小吃,其特點在於入口香脆,裡面的面糖極其甜蜜;寸金還含有「珍惜時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意義。白切是用糖稀與白芝麻混合,攪拌均勻了,入鍋烘炒到將要熟透,出鍋用快刀切割成很薄的兩寸見方的薄片。白切入口甜香,又有芝麻的香味。
盡管如今四大名點已不太適宜年輕人的口味,但不少合肥家庭里還是少不了這一待客之禮。在各大超市都有賣,價格便宜,盒裝散裝均有,可即時品嘗,亦可做手信帶回家。

Ⅲ 肥西縣上派鎮哪幾個飯店菜實惠味道好

飛龍,錢江國際酒店,程堂飯店等

Ⅳ 想問肥西三河古鎮怎麼樣

三河古鎮,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具有2500多年歷史,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條河流貫其間而得名,是一座典型的水鄉古鎮,其景觀情調不遜於蘇南的周庄。
一三河古鎮有什麼好玩的?
三河鎮以水鄉古鎮為特色,薈萃了豐富的人文觀景,形成了江淮地區獨有的「八古」景觀,即古河、古橋、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樓和古戰場。
三河古鎮地處合肥市肥西境內,位於巢湖之濱,距合肥市區45公里,面積4.71平方公里,人口3萬多人,古鎮上連片的古民居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是皖中地區少見的晚清建築群。
三河古鎮是安徽省著名的魚米之鄉,也是各種貨物的集散地,有「裝不完的三河」、「皖中商品走廊」等美譽,歷史上曾有「小南京」或「小上海」之稱。
歷史上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商家雲集之地。它南與廬江縣接壤,西與舒城縣相鄰,有「一步跨三縣,三縣聞雞鳴」之稱,是安徽省十六個著名大鎮之一。
古鎮西有西街,東有東街,中有中街,南有南街。其中南街街道最多,除了南大街外,上有上橫街,下有下橫街,還有仁里街、菜市街、米市街和新街。細細算來,共有10條街,26個巷子。
白色的馬頭牆,小青瓦敷蓋的雙坡屋頂。梁檁椽柱雕花彩繪,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額,懸掛於門楣上的八角玲瓏的掛燈,深幽的一人巷長滿的青苔,無不透溢濃郁的古風神韻。身臨其境,不禁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古街從古碼頭起,沿小南河,向南綿亘2公里。路面全用青色的大塊條石鋪砌而成,首尾相連,線條方正明晰,經歷千百年風吹雨打,人行車壓,石面十分光滑,街寬至三米,兩側店房鱗次櫛比,多為清明時期建築。
三河上,也有許多橋,每一座都有特別的名字,從南向北數,便有國公橋、二龍橋、鵲渚廊橋、三縣橋、望月橋、對越橋、仙歸橋、天然橋、濟公橋,分連西街、東街和南街。南街還有麻石橋、油坊橋、木鵝橋、無蚊橋等。
二三河古鎮景區遊玩線路推薦
三河古鎮景區新推出的旅遊線路,在原先「仙歸橋→古西街→董寅初紀念館→劉同興隆庄→合眾巷→雙子樹→對樾橋→大夫第→國粹樓→古南街→楊振寧舊居→萬年台」游線的基礎上延伸,它以遊客接待中心為起點,經古西街,參觀董寅初紀念館從董寅初後門出進入劉同興隆庄後門參觀劉同興隆庄景點,在到達萬年台後沿小南河順流而下回到遊客接待中心。
三三河古鎮有什麼好吃的?
三河乃廬南水鄉古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傳統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特色美食取南北菜系之長, 集徽、川、淮揚菜之大成,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菜餚風味。色香、味醇、價實,為南來北往旅客之青睞。既有高檔佳餚,也有普通土菜。
古鎮特色名菜有三河蝦糊、酥鴨元寶、八寶酥鴨、酥鴨元寶、八寶酥雞、白米蝦、豆腐面魚湯、銀魚炒蛋等名吃,還有集「麻辣酸甜咸」五味於一身的五味菜乾和米飯、油炸燒賣等;
古鎮特色小吃三河小米餃、油炸粑粑及燒賣、三河馬蹄酥、籠貨等;
三河古鎮土特產有牛皮糖、酥糖、麥芽糖、茶干、米酒等。
三河古名「鵲渚」,也是聞名遐邇的釀酒之鄉。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在此全殲湘軍李續賓部,取得輝煌的「三河大捷」,流下「鵲渚十里聞酒香,三河美酒醉英王」的美談。
客人食之,滿嘴油津,滿口流香,令人回味悠長,不管你是文人雅士或是村野大眾,到此都能一飽口福。
四三河古鎮民宿客棧哪家好?
節假日到三河古鎮,不僅可賞水鄉古鎮風情、品嘗地道的農家土菜,還可在看盡夜晚的景色中放鬆心情,摘蓮子,嘗水鄉菜;
尋一條心儀的酒吧街,找一家舒適的民宿,享受下詩意的棲居,「慢」游三河古鎮,深度體驗古鎮風情。
合肥三河古鎮住宿既有賓館、旅店,也可借宿農家,設施條件都可以,整潔舒適,價格一般在100到200元不等。
五三河古鎮遊玩攻略信息:
更多關於肥西三河古鎮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8a0561615731964.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Ⅳ 肥西官亭哪裡油條好吃

廬員外豆漿油條。
肥西官亭的廬員外豆漿油條好吃,這家的店鋪味道正宗,油條比較酥脆勁道,吃多了不膩,還是很不錯的。
肥西縣,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合肥市西南部,縣境西北高,東南低,呈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總面積1695點41平方千米。

Ⅵ 合肥周邊哪有好吃好玩的,麻煩推薦一下

合肥是三國故地,包公故里,淮右襟喉,江南唇齒,這里美麗的風光和人文底蘊交織成熠熠生輝的徽山皖水。合肥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呢,三河古鎮、安徽省博物館、紫蓬山徽園、明教寺
徽園
徽園采安徽民俗之靈氣,積安徽人文之精華,塑安徽風物之神形。黃山之奇,九華之韻,天柱之秀,琅琊之意,萬象皆備於一園。天之道,地之靈,人之傑,民之魂躍然其間。行則觀其深,停則賞其神,徘徊究其,歸則品其味。
徽園素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徽文化博大精深,儒道釋三家並存,老莊智思陶冶情性,建安文學惠澤子孫,桐城派幾百年風騷獨領。
門票 20元
開放時間 夏季8:00-17:50,冬季8:30-17:00
交通 公交20路、126路、149路、150路、602路至徽園站。
明教寺
明教寺坐落於逍遙津公園旁,原名鐵佛寺,據傳是曹操點將台。該寺始建於南朝梁時,至隋末,寺院荒廢。後在廢墟中掘得鐵佛一尊,時廬州刺史上奏朝廷重建,定名為「明教院」。明代改稱「明教寺」。後迭經興廢。
明教寺歷史悠久,建築雄偉。據清嘉慶《縣傳城郭圖》載:「合肥城郭有寺院四十餘所,明教寺規模宏偉,為眾寺之冠。」現存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地藏殿、客堂、寮房等。
三河古鎮
三河鎮,地處合肥、六安二市交界處,與舒城、廬江相鄰。此地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古名鵲渚、鵲尾(渚)、鵲岸等,後因泥沙淤積,漸成陸地。
三河鎮是典型的水鄉古鎮,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條河流貫其間而得名,「外環兩岸,中峙三洲,而三水貫其間,以橋梁相溝通」。鎮上房屋多為明清建築,街心鋪青石板,古樸雅緻。
三河鎮以水鄉古鎮為特色,薈萃了豐富的人文觀景,形成了江淮地區獨有的「八古」景觀,即古河、古橋、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樓和古戰場。
門票
八景票 70元
四景票 35元
交通
1、從合肥的南門換乘中心坐小巴去三河,路程在1小時左右。基本全天都有車。很多去那個方面其他地方的車也會途徑三河。
2、從南門換乘中心或東流路上乘坐合肥-廬江的大巴,是那種合肥現代的大客車,乘坐舒適(乘坐1路車可以到達南門換乘中心)
3、從南七里站或華聯超市那乘坐合肥-三河的中巴。
安徽省博物館
安徽省博物館位於省會合肥市安慶路中段,是安徽省唯一集自然、歷史、社教為一體的省級綜合類博物館。
博物館推出了《徽州古建築陳列》、《館藏青銅器精品展》、《潘玉良作品展》、《安徽古生物陳列》、《元瓷之珍》五個基本陳列。
門票 免費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00起停止入場);星期一(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閉館
交通 乘2、234、300、901、903路公交至博物館站;乘13、112、114、123、126、132、136、162、166、168、232、801、706路至城隍廟站,向南至安慶路再向西8米;乘1、3、9、13、17、110、112、115、116、122、124、126、132、133、162、701路公交至三孝口站,向北100米
合肥野生動物園
合肥野生動物園位於合肥市西郊風景秀麗的大蜀山西南麓,距市中心15km,現展出的動物有100多種2000餘只。
園內山勢蜿蜒起伏,曲徑通幽;草木茂盛,綠樹參天;空氣清新,水質潔凈。東以環山路為界,西與蜀山森林公園接壤。園區內林木森森,溪流潺潺,身臨其境,給人一種充滿山林韻味、原野情趣之感。市區到該園交通十分便捷,市內有多路公交到達。
門票 35元
交通 公交801路至野生動物園站。
紫蓬山
紫蓬山位於肥西縣紫蓬鎮南,距離合肥市區約18公里。又名李陵山。當年李典鎮守廬州,建廟於山巔,以祀其七世之祖李陵,山因之而得名。
紫蓬山層巒疊嶂,連綿不絕,山環水繞,森林茂密,具有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尤以怪石、奇樹、碧水、珍禽為四大特色,構成了廬陽一幅得天獨厚的立體風景畫卷。
山上有西廬寺、白雲寺、五百羅漢雕塑、周瑜讀書處、洗硯池、李典墓、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故居等眾多名勝古跡。
門票 免費
交通 合肥旅遊西站有專線客車直達(10分鍾一班)

Ⅶ 搜索安徽合肥肥西上派有哪些飯店名氣好一點的

摘要 您好,我正在幫您查詢相關的信息,馬上回復您

Ⅷ 合肥十大美食排行榜是怎樣的

合肥十大美食排行榜是:三河米餃、廬州烤鴨、肥西老母雞湯、周貴妃涼皮、泥鰍掛面、蝦糊、麻辣小龍蝦、吳山貢鵝、陳三光芙蓉蛋卷、李鴻章大雜燴。

1、李鴻章大雜燴

李鴻章大雜燴是合肥名菜。相傳李廚師即命廚師加菜,但正菜已上完,廚師只好將所剩海鮮等余料混合下鍋,燒好上桌,外賓嘗後贊不絕口。

4、吳山貢鵝

吳山貢鵝是安徽合肥的傳統名菜,色澤清爽, 香氣濃郁, 味美醇厚,回味無窮。此菜源於唐朝乾符年間。是一道非常有歷史的名菜。吳山貢鵝貢鵝肉質較普通鵝細嫩,味美,燒、煮、燉、烤、腌食皆宜。

Ⅸ 三河古鎮小吃

  1. 三河小炒

    更可謂遐邇聞名的地方風味。每一家飯庄的三河小炒都有不同的配料和特色,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必須有七種材料,分別呈不同顏色。因此,三河小炒也稱為七彩小炒。

  2. 汪丫魚燒豆腐

    是徽菜中的一道名菜,雖不是三河所獨有,卻是百味園的招牌菜,以三河的水豆腐做主料,味道與眾不同。汪丫魚是長江水域特有的淡水魚,無鱗,生有獨特魚刺,廣東人也叫它黃骨魚。百味園燒汪丫魚,用的佐料全部是粉質,因此菜品上桌後,只見豆腐和魚,不見任何配料。魚湯油重色紅,味微辣略酸,魚和豆腐鮮嫩滑溜,入口便下肚,讓人贊不絕口。

  3. 三河的米粉排骨

    也很出名,是取上好的排骨切成一寸見方,裹以三河特有的米粉面,在太陽下暴曬風干,吃時上籠蒸制。由於排骨只能曬上一天,必須要有好陽光照射,其肉質的原味才不盡失,這道菜並不是時時可見。而我們來得湊巧,飽了口福。當主人家端上桌時,一陣香氣四溢,讓人不覺食慾大增。撿一塊入口,只覺肉質有韌性,味微咸,而米粉香甜,別是一番滋味。

  4. 毛圓湯。

    只見綠葉漂浮,豆腐細嫩,肉圓散漫,非常清爽。入口時稍覺淡,問主人家,才知道這是一道醒酒湯。三河菜屬徽菜,味偏咸,而這最後一道湯便是什麼調料也不放,只取材質本身的純味。對我們這般只為嘗菜之人,似無太大作用。但對於那些舉杯交斛之人,便是正好的味道。聽到如此解說,不禁莞爾一笑,有此心為客人,又豈愁不高朋滿座?

Ⅹ 合肥有什麼好玩和好吃的地方

一日游: 逍遙古津→教弩梵鍾(明教寺)→包河秀色→包公祠→蜀山春曉

合肥科教一日游:中國科技大學、科學島、合肥科技館、合肥氣象科技園、安徽省科技館、安徽名人館、合肥野生動物園、徽園等。

合肥名勝古跡一日游:包公祠、清風閣、包公墓園、明教寺�教弩台 、李鴻章故居、李鴻章享堂、逍遙津、瑤崗、劉銘傳故居等。

合肥城市生態一日游:生態公園、南淝河上游景區、苗圃、合肥林業高科技示範園、大房郢水庫、植物園、野生動物園等。

水鄉古鎮三河一日游:楊振寧舊居、孫仲德紀念館、劉同興隆庄、民俗館、小南河遊船、英王府、萬年台、鵲渚廊橋、三縣橋、古街、一人巷、慶禪寺等。

紫蓬山生態環保一日游:西廬寺、仙人洞、和尚井、野柿園、李典墓、佛園、龍頸古榆等。

岱山湖純情山水一日游:情人谷、天鵝島、跑馬場、軍體樂園、垂釣中心、觀光游湖等。

景點:
包河秀色
在城東南的舊城牆外側,因北宋清官包公及其後裔居住之地而得名,風景區內還建有包公祠和包公墓,更使這一名勝古跡流芳百世,萬民敬仰。
明嘉靖年間,在包公幼年讀書的河心香花墩上修建了包公祠,正殿端坐八尺高的包公塑像,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侍立兩旁,並置有龍頭、虎頭、狗頭三鍘;兩邊廂房陳列著包公墓出土文物,包括《家訓》及包氏家譜等展品。祠東六角亭有井一口,傳說貪官污吏喝了井水頭痛難忍,故名「廉泉」。包河東南佔地3公頃的松柏叢中,是包公及其夫人、子孫的墓園。
為紀念包公千年誕辰,在包河公園原有的基礎上重新規劃建設了包公文化園,除包公祠、包公墓外,還新建了青天閣、包公紀念館、功德廣場、水面噴泉等。整個風景區庄嚴肅穆,環境優美;湖面波光漣漪,遊艇盪漾;兩岸垂柳婆娑,嘉木蔥蘢,是人們拜謁先賢、觀賞游覽的好去處。
交 通 公交6、11、28、47、106、109、134路可達。

包公祠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肅祠」,坐落在合肥環城南路東段風景優美的包河公園香花墩小洲上,是包河公園的主體古建築群。現有的祠堂建築是清光緒年間所建的,庄嚴古撲。包公祠是紀念宋龍圖閣直學士、禮部侍郎、開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祠為白牆青瓦構築的封閉式三合院組成。主建築是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嚴不阿,表現了「鐵面無私」的黑臉包公的凜然正氣。享堂西面配以曲榭長廊;東面有一六角龍井亭聳立,內有古井,號「廉泉」。亭欄畫棟頂端雕有浮龍,晴天白日,龍影映人井底,隨著井水晃動,如龍飛舞,俗稱「龍井」。清末舉人李國葦根據傳說寫了《井享記》,發出「抑或孝肅祠旁之井為廉泉,不廉者飲此頭痛歟,是未可知也」 的議論,世人改稱「廉泉」。其祠四面環水,正門朝南,西廊陳列包氏支譜、遺物、包公家訓和包公墨跡,以及有關史冊資料。祠四周即包河,相傳生紅花藕,斷之無絲,「包老直道無私、竟及於物」,因此傳為佳話。與包孝肅祠緊連的是包河南畔林區的包公墓。
交 通 6路、11路、28路、47路、110路均可到達。
門 票 25元

包公墓
全稱包孝肅公墓園,位於合肥市內包河南畔林區,與包公祠緊緊相連。整座墓園面積1200平方米。墓園內遷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孫的遺骨。包公曾言: 「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也。」故有「不肖子孫,不得入墓」的傳說。墓園由主墓區、附墓區和管理區組成。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內安放有包拯墓誌銘和2.4米長的金絲楠木棺,棺內安放包拯遺骨。北側是附墓區,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整個墓園莊重肅穆,寓包拯稟性峭直、剛毅之意。
交 通 6路、11路、28路、47路、110路均可到達
門 票 20元

教弩梵鍾(明教寺)
梁武帝時又在台上建有鐵佛寺。唐大歷年間又重修擴建,定名明教院,至明代改為明教寺。後毀於戰火。現在的明教寺,聳立台上,雄偉壯觀,乃清光緒十一年太平天國遺老袁宏謨雲游募化,按原樣重建而得。明教寺現為全國重點寺廟,由佛殿、藏經閣、西廂園三部分組成。殿分正殿和後殿,有佛像三十多尊。大雄寶殿飛檐翹角,風鈴叮鐺,殿脊高聳一巨大錫葫蘆,銀光閃耀,直刺雲天,顯示了我國佛教寺宇威嚴莊重的建築特色。寺內鍾鼓齊鳴,梵音繚繞,充滿了神奇的宗教色彩。
交 通 公交1、2、3、46、101、102、106、115、118、119、128、132、134、136、168路可達。
門 票 10元

逍遙古津
位於老城區東北角,古為肥水上的津渡,與教弩台僅一步之遙,以三國時期的古戰場而載入典籍。
公元215年,孫權率十萬大軍攻打合肥,而合肥守將張遼只有七千人。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多謀善戰的張遼,採取以攻為守的戰略,趁吳方立足未穩之際,於當天夜晚,親率勇士八百,突入吳營,打得吳軍丟盔棄甲,膽戰心驚。而後回城固守,孫權屢攻不下,只得撤軍。途中,又遭張遼的伏擊。孫權措手不及,狼狽逃竄,在部將的掩護下,縱馬躍過西津橋(後稱飛騎橋),奪路而逃。從此逍遙津因此戰役而名聲大振。
如今,這里已辟為公園。園內不僅完整地保存一座曹魏大將張遼的衣冠冢,還有一尊橫刀躍馬的張遼塑像;東吳孫權敗陣的飛騎橋也在園內恢復重建,更豐富了逍遙津的內涵意境。
交 通 公交2、102、118、132路可達。
門 票 5元

李鴻章故居
李鴻章的故居位於合肥市淮河路的中段,這里已成為了合肥市的商業步行街。李家的祖先由江西遷來合肥的肥東,自李鴻章這一代起開始發跡。李鴻章兄弟六人,他排行第二,其餘五人也身居高位,在當時非常地顯赫。他們聚族而居,深宅大院可以覆蓋淮河路中段的半條街,時稱「李府半條街」。
而如今,李宅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顯赫,1997年前,合肥僅存了2處李氏家宅。一處為李鴻章故居,另一處為李鴻章侄孫李國蔬(李鶴章孫)的住宅,皆為典型的江南清朝民居建築。1999年秋,李鴻章故居修竣,共五進,佔地2500平方米,有專室介紹李鴻章的生平,以較為翔實的資料、實物、圖片、模型,客觀反映了中國近代史上頗具爭議的人物的風雲變幻的一生。
門 票 15元
* 真正的故居在肥東的長樂鄉金安村後面的一個村子,那裡有 他們家的祠堂和後人,還有族譜等。從合肥乘車的話可以從客運站坐到長樂或者湖濱的車,(可以在合肥隨便問一個人到客運站怎麼走)。告訴司機你到金安下車。是個村子的路口,司機會提醒你的。下車後向村子裡走,如果不確定的話就問村民到臨河集怎麼走,步行時間越30分鍾可以到達。那裡是個古村落,大青石條鋪就的路面上有歷史的車轍留下的痕跡。一路上可以看到農田,河流,小橋,還可以帶上釣具去小河垂釣。是個好地方。門票是免費的,你可以問那裡的村民,他們會帶你去李家祠堂。

三河鎮
位於合肥市肥西縣,距離合肥市區30多公里,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條河流貫穿其間而得名,踞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小鎮已具雛形。歷史上此地曾發生過吳楚之戰,1858年,太平軍也在此發生過激戰,由此留下眾多歷史遺跡,如城牆、天王府四合院等。
三河鎮也是一個典型的水鄉古鎮,其景觀情調不亞於蘇南周庄。同時,薈粹了豐富的人文景觀,形成了江淮地區獨有的「八古」景觀,即古河、古橋、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樓和古戰場。
三河鎮的飲食文化發達,當地不論男女都能做幾個拿手好菜。於是三河鎮的土菜聲名遠播,在合肥市出現了很多冠以「三河」之名的飯店。然而要品嘗三河的美食,還是要去三河鎮。在那裡隨意找家稍有規模的飯店就可品嘗到正宗的土菜了,且回味無窮。

岱山湖
地屬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5.7攝氏度,冬暖夏涼,空氣污染指數常年為20左右,達到優良標准。四面青山環繞,山水交融,水隨山轉,別有洞天,平均水深20米,最深處46米。湖底為砂質,水清見底,四面山坡緩緩鋪入水中,坡度小於15度,形成幾處天然的沙灘,丘頂多呈渾圓狀態,一座山丘發育有多種岩石層,既有火成岩,也有水成岩,還有變質岩,大部分山丘的主體岩性多為花崗岩、片麻岩等。水面有寬有窄,湖邊有灣有港,自成體系,具有開展各類水上項目的理想環境,湖邊山區森林覆蓋率90%以上,有400多種植物,如馬尾松、洋槐、元竹等。
岱山湖以其獨特的湖光山色聞名遐爾,「山不高而層巒疊嶂,水不大而氣象萬千」,勾畫處了岱山湖的景色特徵。湖中一孤島,名曰天鵝島,面積約170畝,島上植被繁茂,花草香溢四方,島上有一天池,大旱不涸,淫雨不溢,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碧水晶瑩,共長天一色。
有詩人雲:「平湖天上落岱山,流水稻花拂雲煙。」岱山湖湖中小島千姿百態,別有情趣。湖東北有翡翠島,上有一塘碧水,四周鬱郁蔥蔥。天鵝島宛如一隻展翅俯身在湖面引水的天鵝,呼之欲出,頗具神韻。出翡翠島過狹窄水道,眼前豁然開朗,撲面一島,彷彿一隻奮力擊水前行的巨大烏龜,憨態可鞠,名曰「龜行島」。

蜀山
坐落在合肥西郊9公里處,海拔284米。這里滿山遍野都是鬱郁蔥蔥的蒼松翠柏和引人入勝的奇花異草。乘觀光索道上到山頂的觀光旋轉餐廳,廬州美景盡收眼底。
在蜀山周圍先後建成了2萬余畝水面的蜀山湖(董鋪水庫),佔地400畝的烈士陵園,面積70公頃植物園和度假村,八十餘公頃的苗木花卉基地以及合肥野生動物園,長達370米的「安徽第一畫廊」——蜀山畫廊,及十二生肖園、匹特搏彩彈射擊娛樂中心和以植物造景的櫻花園、月季園、楓樹林等。
交通:18、21、29、34路到蜀山森林公園、觀光索道和野生動物園,108、114路到蜀山湖和植物園。

徽園
位於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安路以西,繁華大道以北,東面毗鄰明珠廣場、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西傍大學城,和少兒活動中心隔街相望。徽園佔地二十公頃,園區整體規劃以安徽行政區劃為基本框架,長江、淮河環繞其間,東部皖北園區採用皇家園林建築風格,西部皖南園區以徽派建築水口園林為主要思路。
徽園大門的五根花冠狀圓柱,象徵著建國五十周年,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取得豐碩成果,那五個大理石球,便是碩果累累之意。與大門相連的橋稱之世紀橋,造型像電話的聽筒,似乎讓人們傾聽著中國歷史的聲音,同時也預示著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通信極為發達,以世紀橋為分界點,東面的水域稱為淮河,西面的水域便是長江。世紀橋通往的廣場便是世紀廣場,廣場為橢圓形,面積一萬平方米,每逢節假日,這里都有大型的文藝演出,白色帳篷下的階梯是世紀廣場的看台,供遊客休息、觀看演出。
各地在相應的區位上均建有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標志性建築,既相對獨立成園,又與相鄰園和整個園區相得益彰。既有「黃山秀色、巢湖帆影、祗園風韻、九華佛光、李白吟月」等優美的人造景觀,又有展示安徽社會經濟發展巨大成就的各類現代化展館。徽園是了解安徽的窗口,也是理想的觀光、娛樂、休閑場所。

四頂山
在肥東縣南。山臨巢湖,四峰兀起,故名。海拔174米。又傳說古仙魏伯陽鑄鼎煉丹於此,故又稱為四鼎山,古有「廬陽一郡勝境」之說。唐代有人建寺,後方自勉建朝霞書院於此,皆毀。四頂山有「四頂朝霞」景觀。傳說魏伯陽煉丹聚集的仙氣不散,形同朝霞。山上有洞穴奇石、「煉丹池」。池在西峰上,南北長約20米,東西寬15米,深 l米多,山泉終年不竭,清澈見底。「仙人洞」長3米,寬1.4米,高2米,可容數人。「伯陽井」又名「蜀井」,也在西峰,深不見底,水清味甘。另有「鸚鵡觀天」石、「老蚌含珠」石、「棋盤」石、「都御史座」石、「釣魚台」、「天將守門」等自然景觀。

巢湖
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處於安徽省江淮丘陵的中部,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它東西綿延一百八十里,環湖四百餘里,占巢湖市,廬江,肥東,肥西和合肥四縣一市境地。四面環山,波光帆影,景色嫵媚。明代文人葉善守在《登牛山望焦湖》一詩中寫道:「風定湖水平,風生湖水活。波浪 撼天高,趁風峭帆出。遠疑天上來,還向天際沒。日暮凈如濯。」 流入巢湖的河汊溝渠縱橫交錯,其源遠至英,霍二山,水面面積達一百二十萬畝,水產資源豐富,尤以產銀魚、蝦米、螃蟹著稱。
巢湖風景優美。宋人劉某游巢湖詩雲:「天與水相通,舟行去不窮。何人能縮地,有術可分風? 宿露含深墨,朝曦浴嫩紅。四山千里遠,晴晦已難同。」巢湖的美,不僅在湖,也在於山。群峰羅列,參差相映,座座峰巒,姿態萬千。有「崎嶇萬山下,萬山高且崖」的萬家山,有「回首望諸峰,短雲飛片片」的大秀山,有「仰視天開闊,俯尋路一線」的芙蓉嶺。離城東北十餘里 的亞父山(既旗山),是楚霸王項羽謀事范增的故鄉,有亞父祠,亞父井,亞父冢等遺跡。東南的濡須山(今東關)和七寶山(既西關),形勢險要,向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吳楚之爭,三國時魏吳之爭,都在此時進行過激戰。宋代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曾對巢山景色嘆到:「何曾蓄筆硯 ,景物自成詩。」這山水之勝,林壑之美,詩人們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