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武鄉好吃的地方都有哪些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武鄉好吃的地方都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10-08 09:02:33

Ⅰ 武鄉哪裡有舒適的包吃住農家樂餐廳吃飯

武鄉舒適的包吃住農家樂餐廳吃飯的地方是:武鄉太行龍湖舒雅農家院,位於武鄉下關村,臨近太行龍湖景區。周邊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地理位置優越。是集住宿、用餐、會議、旅遊、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型農家樂。

Ⅱ 長治美食有哪些

1、武鄉棗糕

武鄉棗糕是山西省武鄉當地一種獨有的漢族小吃,清到民國時期,曾蜚聲於並州、平遙、太谷、潞安等地。棗糕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具有質軟、色黃、味甜之特點。

Ⅲ 山西武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什麼好吃的小吃

這些也是因為只能打100個子所以分2次發了 上黨門、城隍廟、二賢庄、仙堂山、北魏石刻;八路軍總部舊址、黃崖洞保衛戰舊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仙堂山

Ⅳ 武鄉縣美食

武鄉縣美食有武鄉炒指、武鄉和子飯、武鄉擦面、武鄉棗糕、乾麵餅子、灌腸。
1、武鄉炒指:武鄉炒指是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的特產。把面和好後,擀成厚厚的餅,切成手指大小的面條塊兒,然後用干土磨成粉,用鐵鍋將干土滾沸後再來炒這個面條,吃起來香脆可口。是一種麵食製品,因其外形象人的手指而得名。炒指是長治地區的特產,襄垣、平順都有,最著名的要數武鄉。
2、武鄉和子飯:和子飯也叫和則飯,源於後趙皇帝石勒時期,是武鄉民間晚餐常見的一種飯食。主料有小米或少量的玉米茬,配料按季節選用豆類(大白豆、大綠豆、黃豆),蔬菜類(紅薯、土豆、南瓜、北瓜、鮮豆角、紅蘿卜、白蘿卜、芹菜、甜菜、干豆角、南瓜條)、野菜類(苦苦菜、玉谷菜)。品種可多可少,數量根據喜好,各取所需,適量為宜。調料多用蔥花、蒜片、精鹽、食油、醋烹入鍋。
3、武鄉擦面:擦面也叫擦蝌蚪,是武鄉民間一種普通飯食,製作簡單,操作方便,適合集體大灶多食用。
4、武鄉棗糕:武鄉棗糕是山西省武鄉當地一種獨有的地方小吃,清到民國時期,曾蜚聲於並州、平遙、太谷、潞安等地。棗糕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具有質軟、色黃、味甜之特點。用黃米面、玉面和大紅棗和面,使用傳統工藝方法蒸制而成。
5、乾麵餅子:武鄉乾麵餅的原料配比,類似山東的戧面饅頭,都是發面後再揣入乾麵粉,兼顧發面的喧騰和死面的勁道,增加麥香,是民間巧做麵食的典型範例,雖然最後一道工序一蒸一烙,各具特色。乾麵餅作為武鄉人的日常主食,吃法多種多樣。可以夾肉吃,可以掰開就羊湯吃,可以當饅頭就菜吃,可以切碎了炒著吃……
6、灌腸:盛行於山西,為民間著名小吃。可以下酒,也可以作為零食,或者直接當作一頓飯也可以。山西灌腸製作方法神秘,多為家庭代傳,原料以當地特產蕎麥為主,素食,口感勁道細膩,爽滑利口,久吃不膩,調制簡單,隨吃隨切,是堪與全國知名的陝西涼皮媲美的小吃。

Ⅳ 武鄉有什麼特色小吃

棗糕
棗糕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是武鄉經濟實惠的一種民間小吃,很受人們喜愛。是民間婚喪嫁娶、生日、滿月、暖房、祝壽等事主食,也多見於集市、飯攤。具有色澤金黃,綿軟甘甜之特點。
一、原料配備:軟米面、大紅棗
二、製作方法
1、將軟米或少量小米混在一起,用清水淘洗干凈,濕度為能用兩手指捏開成麵粉為止,磨成麵粉,粗蘿篩下。或用純軟米面,或用軟米面加少量玉米面也可。
2、將軟米面或混合軟米面放入木器具里,用溫開水將面攪拌成圪搭碎狀粒備用。
3、將大紅棗用清水沖洗干凈,上鍋煮軟,撈出。
4、將蒸鍋置於旺火上,加適量凈水,沸後套上專用蒸米的瓦甑鋪上沙布,蒸米器具與鍋接融邊緣用米面和稀成面泥抹縫,以免透氣。
5、取軟米麵粉粒撒入甑內一層(約6厘米厚),待蒸氣騰升後,再撒一層軟米麵粉粒,如此約16厘米厚時,排放一層紅棗。反復數次,直至甑滿為止。如若某部分蒸氣未上來,可用筷子插入讓蒸氣騰升摻透。
6、蒸熟後,倒在案板上,用濕布蓋住,雙手蘸冷水拍壓成饃狀,掀掉濕布,上一層食油,不易冷卻,然後再蓋住,吃時,用刀切成薄片即可。
和子飯
「和子飯」也叫「和則飯」。是武鄉民間晚餐常見的一種飯食。主料有小米或少量的玉面圪糝。配料按季節選用豆類(大白豆、大綠豆、黃豆),蔬菜類(紅薯、土豆、南瓜、北瓜、鮮豆角、紅羅卜、白蘿卜、芹菜、甜菜、干豆角、南瓜條)、野菜類(苦苦菜、玉谷菜)。品種可多可少,數量根據喜愛,各取所需,適量為宜。調料多用蔥花、蒜片、精鹽、食油、醋烹熗入鍋。
具體做法:鍋里盛清水置旺火上燒開,先放入豆類、小米、略煮一陣,再加入易煮的蔬菜,熬熟後,投入香柱細的白面條和三和面條,沸熟後,放鹽,定好口味起鍋。另用飯勺將食油在火上加熱,將蔥花或蒜片炸出香味,點醋成汁,烹入「和子飯」內攪勻即成。食時,香味四溢,味美可口,然後再配小菜,如小蔥,水蘿卜更佳。
擦面
「擦面」也叫擦圪蚪。是武鄉民間一種普通飯食。製作簡單,操作方便,適合集體大灶多食用。做擦面:1、需備有「擦床」灶具,擦床架呈現長方形,大的約三尺左右,小的也有一尺半,中間床架上多用硬鐵皮做擦孔,扁圓形向上隆起,孔如月牙,多似魚鱗,排列較有序。2、面和好後不需要揉搓和用力揣壓,質地軟綿為好,也稱活面,可直接擦入開水鍋內。3、原料常見有三種:一是純白麵粉,二是白面中摻入玉米面或高梁面,三是白面、豆面、高梁面和在一起稱「雜面」。
製作方法:
1、將面用水(冬熱、春、夏、秋溫)和拌成質軟的呆面,或撕成塊狀。
2、將擦床橫搭於鍋上,左手按住擦床,右手握一塊面團放在擦床中布滿擦孔的地方,用手向前方一下一下擦入開水鍋里,擦一塊,用筷子在鍋里攪一攪,以免積成圪搭狀,直至擦完。
3、擦完後,用土豆,紅、白蘿卜塊擦一次擦孔,將遺留在孔內的面擦出。蓋鍋,煮熟撈出,吃時配上澆菜,口味甚佳。
抿面
抿面俗稱「抿圪蚪」。是武鄉民間一種麵食吃法。其製法與「擦面」相似,所不同的是操作工具有所區別。「擦面」的擦床呈月牙形向上隆起,而「抿床」是用帶有布滿小圓孔的鐵皮釘在木架上,大小抿架與大小擦床架尺寸相同,大鍋用大抿床,一般為小抿床。「抿具」是鐵制而成或木製的狀如小鋤,上有柄把。
抿面時,用筷子或面鏟將調好的面塊放在抿床上,手握抿具,手掌心用力,將抿具放在面塊上,用力向著抿孔向下抿壓,抿下的面呈圓形條狀,約一寸多長,或不用抿具,農家人口少者,直接用手掌抿壓也可,形如圪蚪而得名。
特點:面質有筋,口感滑而軟硬適宜,利水,易於消化,老少皆宜,別有地方風味。食時,澆菜食用更佳。
小米燜飯
小米的原糧為「穀子」。武鄉盛產的穀子名揚四方。小米顆粒晶瑩,色質金黃,近幾年來,武鄉大力推廣種植晉谷21號,所以小米稱「汾洲香」,日漸成為太行名米,重點開發。
「小米燜飯」因米質不同而不同。製作小米燜飯,首先將小米揀凈雜物,用清水淘洗干凈。倒入開水鍋內,水淹小米二指,用鐵匙攪一次,以免拈鍋,然後,掌握火候,先急火煮,後用弱火燜至小米開花即成。也有做小米燜飯時,少加點鹼面,使燜成的米飯有筋,更加爽口,軟綿。食時,舀上一碗「小米燜飯」,放上一些紅、白蘿卜絲菜更佳。
特點:色澤金黃,軟綿香甜。
煎餅
「煎餅」是武鄉民間一種風味小吃,多見於集市個體飯攤與農家。製作簡便,易於攜帶,老少皆宜,特別是老年人更喜愛吃,軟綿入口,冷熱均可。隨著原料的不同,製作出的品種也不同,大致分為白面煎餅、高粱面煎餅、米面煎餅與雜面煎餅幾種。
製作方法:
1、白面、高梁面、雜面做原料,將麵粉倒入盆內,用清水攪拌成糊狀,然後加配料,放入精鹽、食油、蔥花或者小蒜等備用。
2、米面煎餅(即玉米面、小米麵粉混合):先將玉茭開水浸泡5分鍾撈出控凈水,到碾子上碾成碎粉過籮篩下細麵粉,小米麵也同樣方法碾成麵粉混在一塊。將米麵粉倒入盆內,用米湯水把麵粉攪成糊狀,放溫暖處發酵半天,同時將發酵的米麵粉放點鹼液攪勻無酸味。
3、將小鐵鏊放在火上,臨時製作小刷一個,待鏊燒熱後,用小刷蘸油,將鏊面從頂刷到周圍,然後將攪成的糊狀(也叫面茬)用手勺舀一勺左右,從鏊頂澆下,直到鏊周圍全澆上為止,蓋上蓋剪2分鍾左右,即成。再用手鏟將煎餅挑出鏊外,放在器具上,即可食用。食時,蘸上醋,漿水更佳,也可切條,餾在燒菜(主料)上面,當餾面吃。
特點:色澤鮮艷,軟綿可口,邊做邊吃,別有一番風味。
灌腸
「灌腸」是武鄉人的夏令小吃,它用蕎面製成,營養豐富,有清熱解毒之功能。《本草綱目》載:「降氣寬腸,除積滯,消熱腫風痛,除白濁白帶,脾積泄瀉。」因此,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食品之一。集市、飯攤屢見不鮮,生日滿月,嫁娶等事,吃盤菜用之。
製作方法:
1、將蕎面放入盆內,把精鹽用水化開,兌入蕎面里,攪拌成糊狀,舀入碗內,籠蒸30分鍾後,取出晾涼,扣出。
2、食用時,用小刀切成寬片,放入盤,入碗內,澆上醋、蒜汁,韭花、香油調好口味即可食用,也可切成方片,用食鹽、香油、醋烹炒食用,叫炒灌腸。
捻圪搭
「捻圪搭」是武鄉民間一種百姓喜愛的風味小吃。常見有蕎麥或白面製作,吃著有筋骨,很實惠,多見於農家和飯店、飯攤。現用於機械製作的,稱「毛耳朵」,薄厚均勻,且有條紋。
製作方法:將蕎面或白面倒入盆內,用開水將麵粉攪拌,揣成柔和的面團,然後放在案板上,用一塊揪一塊,搓成手指粗細的細長條,再切或揪成若干小塊,然後用大拇指接住小塊向前推,小面塊立刻捲起半圓形或圓形,手熟者左右大拇指可同時並捻,增加效率。然後下到開水鍋內,煮5-10分鍾即可用灶籬撈入碗內,再澆以炒好的菜食用,別有一番風味。
莜麵烤銠銠
「莜麵」的原糧「莜麥」,也稱「燕麥」、「玉麥」,這種作物已經有2500多年的種植歷史。莜麵不僅有耐飢抗寒,保腎、保肝、造血及增加免疫之作用。而且還有壯體、健腦、目清美容之功能。可提高智力、降低膽固醇,對治療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效果。莜麵是營養豐富的食物,也有降血防癌的葯效。「莜麵」可製作十幾種花色品種供食用。「莜麵烤銠銠」是十幾個品種中的一種,是武鄉東部高寒地區百姓主要家常麵食。
「烤銠銠」的製作方法:將莜麵倒入盆內,用開水和面,揉制光滑,搓成長條,揪成小劑,將小劑在案扳上搓成狀如人舌的薄皮,再用右手將麵皮搭起,捲成中間空的小卷,或者將莜麵薄皮搭在左手拇指下方,用右手托慢慢將麵皮推向左邊,成棱條狀的長卷,然後輕輕捲起,豎立在蒸籠里,急火蒸10分鍾左右即熟。食時,將烤銠銠盛在碗里,倒入蒜汁或醋即可食用。
特點:吃著有筋骨,耐飢抗寒,富有營養。
谷壘
「谷壘」也是武鄉民間一種特有的風味小吃。多見於農家,一般為早餐?熏屬蒸制餐食。常用土豆絲、紅薯絲、紅白蘿卜絲、鮮豆角絲作原料。過去人們還曾用豆皮、槐花、榆錢錢、地骨皮作原料食用過。
製作方法:若用土豆、紅薯、紅白蘿卜、鮮豆角做原料,要用擦床擦成絲條,洗凈後,放入盆里,撒入適量的白面、高梁面、玉米面和雜麵粉,再加入精鹽、食油,蕪荽或蔥花及調料,面與原料拌成散狀或輕輕握成塊狀,放在蒸具上,蒸約15至20分鍾後取出,根據喜愛,加醋蒜汁調食。
乾麵餅子
「乾麵餅子」是武鄉人最普通的食品,無論城裡、鄉下、飯店、飯攤,每每常見。這種食品,既攜帶方便,又易放置。清代順治年間就聞名遐邇。
一、原料配備:麵粉、鹼面、食油、精鹽、花椒面。
二、製作方法:
1、將麵粉放入盆(缸)內,兌入清水(春熱、夏涼、秋溫、冬開),鹼面用開水溶化倒入面盆里,揉和成面團後,再用乾麵粉摻入面團里,揉和光滑。
2、把食油、精鹽、花椒面放入一小盤或小碗內攪拌均勻調成稀狀作內餡。
3、將面團從盆內取出放置案板上,切一長條,揪成大小均勻的小面劑,壓扁。揪一塊小面球蘸上調味餡,包入壓扁的面片內,擀成圓餅形狀,放到鏊上,兩面烙成淡黃色花紋後,放到鐺里烤了一面再烤一面,直到烤熟鼓起,即取出。
特點:色澤鮮亮,外脆里香。

Ⅵ 武鄉有什麼好吃的

必須有啊,黃醬面,燴面,炒灌腸,餄烙面,棗糕,混沌。

Ⅶ 長治有哪些旅遊必嘗的美食呢

酥火燒、山楂餅。酥火燒,長治當地特產,外酥內脆,味道很好;山楂餅,也是著名小吃,用山楂做成,很開胃。

Ⅷ 山西長治特色美食有哪些

1、武鄉棗糕

武鄉棗糕是山西省武鄉當地一種獨有的漢族小吃,清到民國時期,曾蜚聲於並州、平遙、太谷、潞安等地。棗糕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具有質軟、色黃、味甜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