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婺源縣城哪裡好吃又好玩步行街怎麼樣從北站到步行街遠嗎怎麼去
婺源的小吃是有名,有清明果,灰汁果,汽糕,辣椒果,茄子果,酒糟魚。
婺源的步行街就在縣政府的邊上,環境很好,商店較多,當然比不上大城市啰。
從北站坐公交車到婺源東門橋頭下車,直接走就是了。
到了婺源游縣城就要游博物館。這是全國縣級第一館,只要身份證就可以了。
『貳』 婺源美食攻略 婺源有什麼好吃的
1. 糊豆腐 2.粉蒸肉 3.沱川蒸豆腐 4.荷包紅鯉魚 婺源的地理位置處於三省交界處,所以口味都互相有所影響,婺源的菜都非常講究精緻,細膩,反正說不清,那就是好吃,就比如粉蒸肉,這是一個影響很多地區的一道菜,粉蒸肉是大家都熟知的,但是每個地方的口味還是有一點差異,建議大家來嘗嘗。
婺源地處贛、浙、皖三省交界處,古屬徽州府,其菜品一方面繼承了「徽菜」重火、重油、重色的特點,另一方面因其依山傍水的地形特徵,又創造出糊菜和粉蒸菜等特色菜餚。每一道糊菜不但注重「色、香、味、形」,還注重「(口)感、(滋)養、(招)牌、(烹)器」四個字的精烹細選。糊(hu去音)豆腐可謂婺源菜的代表。
1. 糊豆腐
來婺源當然必吃本地最有特色糊豆腐啦——這是婺源最出名的糊菜。飯店老闆首推的菜品,就連我這個婺源人去餐館也必點這道菜。一個簡單的糊豆腐就有豆腐、肉蓉、豬油渣、筍干、菊花菜、蝦皮、香菇、姜、蔥等十幾種配料。味道是比較清淡的。
在糊豆腐里加上肉鬆,攪拌在一起吃,味道簡直不要太妙。除了糊豆腐、糊南瓜、糊菊花菜也不失為好的選擇。
2.粉蒸肉
作為一個無肉不歡的美食博主,品嘗肉的美味當然義不容辭。這種做法的肉不膩不柴,口感非常嫩。
一般粉蒸肉下會墊著乾菜、蔬菜一起蒸。乾菜蒸肉,肉吸收了乾菜特有的香氣,兩種菜的組合,一次可以吃到兩種美味。超級合算!
3.沱川蒸豆腐
這種豆腐和平常菜市場的豆腐口感不同,嗯..具體什麼味道嘗過就知道啦。就是很好吃,沒有普通豆腐顆粒感那麼重。在婺源有「無葷不可蒸,無素不能糊」之說,除了粉蒸肉之外,還有粉蒸魚、粉蒸甲魚、粉蒸冬筍、沱川粉蒸豆腐等也十分值得嘗試。
4.荷包紅鯉魚
紅鯉魚也是婺源的一大特色,說起婺源肯定會想到紅鯉魚。這種魚不但具有觀賞性,而且還可以下飯。
做法:荷包紅鯉魚頭小尾短,背寬腹大,通體紅艷,在洗凈瀝干之後將魚置於青花盆內,撒上精鹽,澆上老水酒或酒糟(老水酒和酒槽是秘密武器,使得魚肉的味道更加鮮美醇厚),抹勻魚身。等腌漬幾分鍾後,把蔥白、姜絲、水發香菇、咸豬油或腌制的火腿片置於魚周身,急火燉上十分鍾後用文火慢燜五六分鍾,即可出鍋食用。
以上是對婺源的美食分享,婺源還是有很多好吃的,對上面有所動心的小夥伴可以嘗試一下,來婺源還可以感受一下這里的美景,希望大家玩的愉快。
『叄』 婺源豆腐包子的做法 我暗戀的男生是婺源人 他總說想吃家鄉的豆腐包子 我很想做給他吃 但是又不知道怎
1、豆腐切成小指甲蓋大小的小粒2、帶皮肥肉也切成與豆腐粒大小一致的小粒。當然如果是喜歡吃肉皮的人也可以單獨再買一些肉皮切成同等大小的小粒。3、 將切好的肥肉與肉皮下鍋煸炒,將肥油煎出,然後將煸好的肉皮和肉粒乘出待用。注意:別煸炒的太幹了,包子里還是有點肥肉好吃哦!4、將切好的豆腐粒里的水控出後,倒入剛才煸肉煎出的油中翻炒,待豆腐炒至微黃,水份炒干後乘出待用。5、瘦肉剁成餡,韭菜切碎,加上剛才煸好的豆腐粒,肉皮,肥肉粒,以及蔥、姜、冬菜和所有的調料和成包子餡。6、 和面。包包子7、水開後上鍋蒸15分鍾,關火後再溫幾分鍾就 OK啦!
『肆』 哪個地方的小籠包最好吃
上海南翔小籠包已經有100多年歷史,因其形態小巧,皮薄呈半透明狀,以特製的小竹籠蒸熟,故稱「小籠包」。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深受國內外顧客喜愛的風味小吃。嵊州小籠包,也就是杭州小籠包,全國有名,味道一絕,皮薄餡足,回味無窮,小籠包邊蒸邊吃味道最美,配上白粥鹹菜是早餐一絕,小籠包分生粉小籠,不發酵,皮比較硬湯水足,要乘熱吃,第一家是在鄭州,在鄭大一附院西邊的一個店裡,位置在稍偏辟的一個小街道上,第二家在廈門湖濱南汽車站邊上,上次去看已經搬走了。
取意「源於無錫、盛於無錫」的熙盛源,雖非百年老店,但因其獨到的傳統口味,常年占據著無錫食客的口碑榜單。要說小籠饅頭(小籠饅頭才是無錫小籠包的正確叫法)正不正宗,先不說味道怎麼樣,單看外形,正宗的無錫小籠饅頭應該是臍眼收口,就是說在小籠饅頭的正中央應該有一個凹陷的窩窩。
『伍』 婺源有什麼好吃的 十大特色美食小吃推薦
婺源特色小吃有子糕、氣糕、油煎燈、韭菜豆腐包、燙粉、徽州燒餅
婺源五大特產紅(荷包紅鯉魚)、綠(婺源綠茶,「中國十大名茶屯綠的主要產區」)、黑(歙硯)、白(江灣雪梨)、黃(徽州皇菊)
更多婺源包車&油菜花楓葉情報#旅遊攻略可以查看我的資料
『陸』 江西婺源有什麼特產
荷包紅鯉魚 產於婺源民間,色澤金紅,頭小尾短,背高體寬,腹厚肥大,狀似荷包,故稱荷包紅鯉魚,是中國著名優良魚種。據《徽州府志》載已有三百多年的養殖歷史。傳說明萬曆年間,婺源籍戶部尚書余樊學告老還鄉,將皇帝御賜的紅鯉魚帶回放養,後逐步繁殖,流傳民間。荷包紅鯉魚不僅肉質肥美,營養豐富,且具葯用價值。清《醫林篡要探源》稱其「安妊孕,好顏色,止咳逆,療腳氣,消水腫,治黃疸……」,具有和脾、滋肝、補心的功能。婺源縣於1958年成立了荷包紅鯉魚研究所,搜集種魚17條,經20多年的系統選育、7代提純復壯,培養出「荷源鯉」、「芙蓉鯉」等優良品種。1980年通過鑒定,成為中國第一個人工選育淡水養殖的優良魚種,並按照無公害模式進行養殖。現每年能育出魚苗20多萬尾,已推廣到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同時遠銷香港等地,深受歡迎。
簡稱「婺綠」,婺源縣地處贛東北山區,為懷玉山脈和黃山山脈環抱,地勢高峻,峰巒聳立,山青水秀,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終年雲霧繚繞,最適宜栽培茶樹。這里「綠 叢遍山野,戶戶有香茶」,是中國著名的綠茶產區。 婺源綠茶歷史悠久,唐代著名茶葉專家陸羽在《茶經》中就有「歙州茶生於婺源山 谷」的記載。《宋史---食貨》婺源的謝源茶列為全國六種名茶「絕品」之一。明清時代,曾列為向朝廷進獻的「貢茶」。明朝時,婺源縣每年進貢的茶葉2500公斤左右。 「婺源綠茶」從十八世紀開始就已進入國際場,乾隆年間,外銷到英國;咸豐年間, 婺源「俞德昌」、「俞德和」、「胡德馨」、「金隆泰」四家茶號,共制綠茶數千箱運往香港銷售,獲利極豐。「俞德盛」茶號所制「新六香」綠茶還遠銷西歐。光緒年間,茶商俞傑然建「祥馨實業花園」,種植珠蘭,茉莉數千盆,為窨制花茶用。 婺源茶葉,品種繁多。
江西婺源綠茶歷史上就遠銷歐美,建國後,又一直作為中國綠茶的「面子茶」出口海外。上世紀90年代初,綠茶外銷萎縮,婺綠-退出國際市場。但近年「大鄣山茶」卻迅速崛起,這是因為它充分利用了當地的生態資源優勢,及時了解和迎合了當前國際國內發展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消費潮流。同樣是婺源的茶業,其興衰折射出人們觀念的嬗變和生產方式的改革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其啟示是深刻的。 江西婺源縣是中國綠茶產地金三角上的明珠,而「大鄣山茶」則是婺源綠茶中的一顆明珠。 大鄣山坐落在婺源縣北部,海拔1630米,縱橫2100平方公里。這里,峰巒疊嶂,終年雲遮霧罩,生態環境天然純凈。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壤,造就了優秀的「婺綠」———大鄣山茶。1996年,經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三年環境跟蹤檢測,「大鄣山茶」獲得了A-綠色食品證書。之後,它直奔歐盟市場。短短幾年的發展。
婺源茗眉茶,屬綠茶類珍品之一。因其條索纖細如士女之秀眉而得名。產於江西省婺源縣。婺眉的採摘標准為一芽一葉初展,要求大小一致,嫩度一致。其外形彎曲似眉,翠綠緊結,銀毫披露,外形雖花色各異,但內質為清湯綠葉,香郁味鮮醇,濃而不苦,回味甘甜。滋味鮮爽甘醇為其特點。婺源茗眉產於江西省婺源縣。鄣公山、溪頭、江灣、大畈、沱川、古坦、段莘、秋口等地為茗眉茶的天然產地。其地處贛東北山區,為懷玉山脈和黃山余脈所環抱,地勢高峻,峰巒聳立,年均氣溫16.7℃,晝夜溫差10℃以上,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83%,無霜期達250天,全年霧日60天以上。土質多為紅、黃壤,腐殖層深厚。山崖幽谷間,常為雲霧籠罩,茶樹多受輻射光照射,萌芽期早,葉質肥厚柔嫩,營養成分豐富。該茶由於生長在得天獨厚的良好環境之中,本身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和芳香物質,尤其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咖啡。
婺源制墨,最早始於南唐,因婺源舊屬安徽新安郡、徽州,故婺源墨又稱「新安墨」、「徽墨」。徽墨的製作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其品種繁多,有淡煙、油煙、松煙、全煙、凈煙、減膠、加相等,規格分為高、中、低三檔,高檔徽墨有超鼎漆煙、桐油煙、特級松煙等。徽墨的特點是色澤黑潤、入紙不暈、舔筆不膠、經久不褪、磬香濃郁、防腐防蛀,是歷代書畫家的必備用品。 《新安志》載:「新安墨以黃山名,數十年來造者乃在婺源黃岡山。戴彥衡、吳滋為最。彥衡自紹興八年以薦作『復古殿』等墨。其初降『雙角龍』樣。是米待制元暉(書畫家米友仁)所畫。......」 朝廷「以滋所造甚佳,例外支,設錢兩萬」。一時婺墨昌隆。據《清代名墨談叢》所載:百名制墨名手,其中婺源就有十位之多。當時婺源虹關村詹姓族人,在外地經營墨鋪的有八十多家,屬「徽墨」中的一大派別。
婺源汽糕是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的特產。婺源縣汽糕表面鮮香油亮,光亮透亮,中間布滿了蜂窩狀的氣孔。加上濃香的佐料,品嘗過後,淡淡的一絲醇香留存於舌尖,令人回味無窮。婺源的汽糕可謂別具特色。汽糕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是秈米。早米太硬,而且沒有黏性;而晚米又太糍,也是不適合做汽糕的。秈米則不同,黏性較小,米粒細長而稍扁平,組織細密,一般是透明或半透明,腹白較小,硬質粒多,油性較大,質量較好,適合於米漿的研磨和各種糕點小吃的製作。 先把秈米用井水或山泉水放在米桶中浸泡過夜。第二天,米粒發脹,就可以磨漿了。農村裡都是用石磨來磨漿的,在推動石磨的同時,往下料口添加米料,切忌不要添加太快、太多了。一般添加一勺轉動兩圈比較均勻。一旦添加過快,磨出來的米漿就很粗糙,影響口感。隨著石磨的轉動,乳白黏稠的米漿從石磨中慢慢滲出,流到木桶里。
『柒』 哪裡的包子好吃
天津狗不理,四川小籠包,武漢包子。杭州包子。
『捌』 包子是一種南北皆宜的美食,你知道哪裡的包子最好吃嗎
包子是一種南北皆宜的美食,你知道哪裡的包子最好吃嗎?
如果有一種食物是中國各地人都愛吃、老少都能吃的,可能就是包子。中國人的包子,早在唐宋年間就流傳下來了,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就連一些老外,對於中國的包子也是愛慕不已。
3、廣東叉燒包:廣東人都特別喜歡吃叉燒肉。因為味道偏甜,而且十分軟糯,所以這種包子吃起來特別香。如果在廣州、深圳等沿海城市打工的朋友們,有機會一定要吃吃正宗的廣東叉燒包,真的是非常美味呢!
4、上海生煎包:將包子的底部煎得金黃酥脆,然後撒上一些芝麻,香蔥,只要咬上一口就滿嘴湯汁,令人回味悠長。生煎包的種類也非常多,其肉心有豬肉的,牛肉的,雞肉的,鴨肉的海鮮、蝦仁,總之口味特別多,想吃的人也可以去試試看!
每個地方包子的做法都不一樣,出去旅遊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在當地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