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詔安什麼最好吃
今天帶大家來品嘗一下幾種在詔安特有的美食小吃。
貓仔粥
把糯米飯、切成丁的濕香菇、蝦米、切成丁的雞內臟、炒香去外衣的花生仁、切碎的生蒜,一起下油鍋爆香,調入味精,胡椒粉、魚露,即成紅桃粿餡。
每一種美食都是別有一番風味,也有一段屬於它自己的小故事。小詔安的美食雖然沒有山珍海味那麼高端上檔次,但是基本都是傳統手工製作,真材實料,給人吃的實在、樸素,放心,給人一縷淡淡的鄉愁情。
㈡ 福建有什麼必須品嘗的美食和值得一去的地方
序言:福建省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在這個城市裡不僅有一些美食,並且有一些非常值得大家去的地方,比如說廈門的鼓浪嶼。福建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有一些特色的小吃,比如說花生湯、魚膠等。大家在去福建遊玩的時候,千萬不要錯過這些美食。
福建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城市,大家可以去福建的廈門或者是莆田市遊玩。這兩個市都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並且有一些非常好玩的景點。那麼大家再去遊玩的時候,一定要去當地的一些特色小吃,體會一下當地的特色美食,千萬不要錯過,不要只玩兒不吃東西,這樣一定是一個非常遺憾的旅行體驗。
㈢ 漳州詔安貓仔粥
據說清朝年間,詔安城內有一大富戶,名叫陳秀才,四代同堂,祖母治家,全家老少20口的飲食由長孫陳友德妻楊氏操辦。楊氏遵守「三從四德」和大戶人家規矩,終日勞碌,三餐侍候家中長輩和男人吃飽飯後,才食剩飯剩萊。陳友德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便心生一計。他經常偷藏一些鮮魚、鮮蝦、鮮肉,待大家吃完飯,再把這些鮮料摻入剩飯,泡湯煮成稀粥給楊氏吃。一日,陳友德在拌飯和鮮料時,不巧被祖母發覺。他急中生智,謊稱攪貓仔粥喂貓,應付祖母盤問,隱瞞了真相。
不久,陳秀才分家。陳友德自立門戶以後,楊氏身體需要補養,就提起了可口的貓仔粥,陳友德欣然應允。每次煮粥,他都親自到市場用心選購鮮料,取鯛魚三四塊,蝦肉乾三四枚,雞脯肉三四條,目魚三四片,精豬肉少量,冬菜少許,用醬油精心調配後,倒入大滾的一小鍋骨頭湯里;然後,把事先准備好的白米飯倒入調勻,撒上蕪(yan)荽(sui),趁熱端給楊氏吃。楊氏感激丈夫厚愛,常在鄰居面前誇陳友德煮貓仔粥手藝高明,於是這正宗貓仔粥便傳開了。
貓仔粥歷經廚師研製、推廣,便成了詔安獨具風味的名優小吃。現在的貓仔粥不但保持了原有的風味,而且有所創新,集湯清色潤、粥米韌嫩、輔料脆軟於一體,氣味香甜、爽口好吃。貓仔粥煮法不斷推陳出新,現今採用單鍋一碗一碗地煮,快工猛火。原來用小風爐燃木炭,現在使用液化氣灶,火力更猛,效果更佳。煮時,先在小鍋里裝上一瓢清水,投入一勺蒸米飯,置於開足火力的氣灶上。緊接著,把鮮美適量的蝦仁、目魚、魷魚、肉片、雞胗(zhen)、雞脯(fu)、魚片一並置於小盤里,添上一點醬油、精鹽、味精、胡椒粉,用洗凈的右手五指撮調,狀如貓仔抓食。鍋里水大開後,,放入輔料煮熟,再撒上炸蒜泥、蕪荽即成。一大碗熱氣騰騰、香味四溢的貓仔粥,令人胃口大開。經營貓仔粥的小攤都是入夜擺在大街小巷中,點上一盞燈,賣到凌晨2時或3時,小攤宛如一隻守夜的貓仔。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口袋裡充實,喜吃貓仔粥這民間美食者眾多。於是貓仔粥走出縣門,南下廣東,北上漳州,生意走俏。現在詔安不但有煮貓仔粥的老手,而且新藝師輩出。許多祖籍閩南的僑胞、台胞、港澳同胞返回桑梓,多愛吃本縣貓仔粥,為的是品嘗貓仔粥特有風味,同時感受濃濃鄉情。摘自《福建省小學六年級鄉土教材》
附說:
據不完全統計,貓仔粥的傳說與記載有好幾種,我們以福建省小學六年級鄉土教材為範本,力求達到規范性。當然,民間傳說畢竟是傳說,如何科學考證有待未來。比如就有學者撰文提出貓仔粥可追溯到元末年間,朱元璋路過詔安時,因戰亂無處飽食,明朝將領烏二就用貓仔粥款待這位後來成為明太祖的朱元璋。朱元璋吃後大贊美食,並即興喊出「天下第一粥」的欽定金言玉語!
貓仔粥
㈣ 漳州哪裡在賣貓仔粥
我那天在世紀廣場那看到了一間,我一直也很想去吃!就在台灣手抓餅隔壁,文昌門對面的,剛要進世紀廣場那條路右邊的第一間台灣手抓餅,再進去那間就是貓仔粥!!!!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㈤ 詔安什麼最好吃
詔安牛肉,蠻好吃哦,在新翼超市對面的巷子里
NO.1 貓仔粥
貓仔粥是詔安一帶有名風味小吃。它並不是貓肉煮成的粥,而是一種既為粥品、又是菜餚的傳統名吃。主選料是上乘純白糯米,再輔鮮蝦、魷魚干、肉片、魚片、香菇、炸蒜丁、胡椒粉、豬骨湯等二三十種配料。貓仔粥通常是現煮現吃。客人在小桌邊坐定,攤主在小鍋上放上燒沸豬骨湯,再放上預先蒸熟的白米飯,配上魷魚干、蝦仁、香菇、肉片等生料,一陣猛火過後,調上胡椒粉、香菜,就煮成香噴噴的貓仔粥。食之,米粒韌嫩,湯清味美,越吃越愛吃。
NO.2 麥熟(薄餅)
用我們當地的話,就叫「麥熟」了,其實就是春卷,當然不像有的地方用炸的。薄餅是用麥面烙制的薄餅做皮,選豌豆、豆芽、蝦仁、豆乾、冬瓜干、肉丁、海蠣等為主料,各種葷素菜料理酌量搭配煎炒燜熟後,自己隨意搭配即可。當然要保持盛菜的鍋里有一定的湯汁和熱度,這樣才夠味哦。
NO.3 菜頭果、發果、甜果、清明果(烏果仔)………
其實這些所謂的「果」都要在特定的日子才做的。
估計沒見過實物的人很難想像「果」究竟是什麼東西。其實我也說不來,要親自品嘗才知其味哦…
NO.4 番薯糖、花生蘇(貢) 、隔壁響
這也挺有特色的,好像是屬於貢糖類…也就是說,在進奉神佛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拿這來當貢品…當然也是不容錯過的小東西呀~~
第三個名字有點意思,就是形容其脆,咬下去,連隔壁人家都聽得到。哈~~!
NO.5 棗糕
相信很多外出求學或是謀生的人,在帶家鄉特產的時候會捎上一些棗糕。
至於棗糕的原料是什麼,不是太清楚,我覺得應該會是金橘子之類的……
很可惜,沒有人意識到商機…或許只要稍加宣傳,做好包裝,當然加工的正規化等等都可能將其推出市場。
NO.6 七樣菜
說實話,我覺得我們這吃七樣菜的似乎很少…怎麼就覺得只有我們家有這習慣的樣子。不過正月初七吃七樣菜的風俗還是存在的,可能只是偏潮汕一帶的民俗。
正月初七,要煮上一道「七樣菜」,「 七樣菜」顧名思義就是用七種蔬菜放在一快一起烹調,取個好意頭,謂之能明目,而且一整年財運亨通。
呵呵,這也很符合現在素食主義的精神哦…
NO.7 蚝仔煎
哈這個不得不說……
蚝仔煎也就是海蠣煎,不知道你們有沒看過電視劇《轉角遇到愛》裡面男主角可就是煎「 蚝仔煎」的高手哦。
靠海吃海…這么多的海蠣可不能浪費,所以一向好吃的閩南人就別出心裁,將雞蛋、薯粉、蚝仔等混在一起,造出了佳餚…
在陽光路口右側有一家,味道不錯!老闆是個很和藹的青年人;在懷恩公園門口也有一家,規模稍大但是衛生稍遜前者。
NO.8 沙鍋粥
在流行貓仔粥之後,開始流行沙鍋粥。以方便定人定量和有營養著稱,故名思義,就是將米倒進沙鍋中直至煮熟,配料方面可以有鷓鴣啊,鱔魚啊,等等,所以湯非常鮮,非常有營養的,本人以為在舊郵電對面的巷子左側一家是最美味的!!
另外在五一新村和物資宿舍也有2家,但是味道不夠,還是力頂9號市場這家!
NO.9 和合包
一般詔安人辦婚宴,最後一道菜都是這個,巴掌大的皮包住「冬瓜幫」,象徵「和」與「合」,很簡便的菜,吃不完還可以打包帶走。雖然簡單,可是就是好吃!!!
㈥ 各位誰知道詔安好吃的是什麼
NO.1 貓仔粥
是詔安一帶有名風味小吃。它並不是貓肉煮成的粥,而是一種既為粥品、又是菜餚的傳統名吃。主選料是上乘純白糯米,再輔鮮蝦、魷魚干、肉片、魚片、香菇、炸蒜丁、胡椒粉、豬骨湯等二三十種配料。貓仔粥通常是現煮現吃。客人在小桌邊坐定,攤主在小鍋上放上燒沸豬骨湯,再放上預先蒸熟的白米飯,配上魷魚干、蝦仁、香菇、肉片等生料,一陣猛火過後,調上胡椒粉、香菜,就煮成香噴噴的貓仔粥。食之,米粒韌嫩,湯清味美,越吃越愛吃。
不過身為詔安人,據說正宗貓仔粥當屬9戶路口那家,,…恩
NO.2 麥熟(薄餅)
用我們當地的話,就叫「麥熟」了,其實就是春卷,當然不像有的地方用炸的。薄餅是用麥面烙制的薄餅做皮,選豌豆、豆芽、蝦仁、豆乾、冬瓜干、肉丁、海蠣等為主料,各種葷素菜料理酌量搭配煎炒燜熟後,自己隨意搭配即可。當然要保持盛菜的鍋里有一定的湯汁和熱度,這樣才夠味哦。
農歷四月就開始可以吃麥熟啦~~
NO.3 菜頭果、發果、甜果、清明果(烏果仔)………
這夏至,主要是: 1.涼粉果,以番薯粉和清水,白糖製成,蒸熟後,待冷,橫切成塊,或分開單層捲成圓筒切段.即可食用. 2.九層果,分淡甜二種,淡的食用時可蘸甜辣醬或是甜酸醬.甜的主要成份是薯粉與凈紅糖. 3.冷鹼果,端午節前後較多,蘸白糖食用. 4.無米果,顧名思義,主料不用大米,薯粉為外層,甜的,綠豆泥或花生醬為餡,鹹的現在較多了,餡為各種菜...其實這些所謂的「果」都要在特定的日子才做的。
估計沒見過實物的人很難想像「果」究竟是什麼東西。其實我也說不來,要親自品嘗才知其味哦…
最愛「甜果」,恩…
NO.4 番薯糖、花生蘇(貢) 、隔壁響
這也挺有特色的,好像是屬於貢糖類…也就是說,在進奉神佛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拿這來當貢品…當然也是不容錯過的小東西呀~~
第三個名字有點意思,就是形容其脆,咬下去,連隔壁人家都聽得到。哈~~!
NO.5 棗糕
相信很多外出求學或是謀生的人,在帶家鄉特產的時候會捎上一些棗糕。
至於棗糕的原料是什麼,不是太清楚,我覺得應該會是金橘子之類的……
很可惜,沒有人意識到商機…或許只要稍加宣傳,做好包裝,當然加工的正規化等等都可能將其推出市場。
NO.6 七樣菜
說實話,我覺得我們這吃七樣菜的似乎很少…怎麼就覺得只有我們家有這習慣的樣子。不過正月初七吃七樣菜的風俗還是存在的,可能只是偏潮汕一帶的民俗。
正月初七,要煮上一道「七樣菜」,「 七樣菜」顧名思義就是用七種蔬菜放在一快一起烹調,取個好意頭,謂之能明目,而且一整年財運亨通。 有拜"天公"就有的吃,我家母沒拜,於是好象沒吃過,好象有香菇、金針、菠菜、粉絲、黑木耳,白菜
呵呵,這也很符合現在素食主義的精神哦…
NO.7 蚝仔煎
哈這個不得不說……
蚝仔煎也就是海蠣煎,不知道你們有沒看過電視劇《轉角遇到愛》裡面男主角可就是煎「 蚝仔煎」的高手哦。
靠海吃海…這么多的海蠣可不能浪費,所以一向好吃的閩南人就別出心裁,將雞蛋、薯粉、蚝仔等混在一起,造出了佳餚…
在陽光路口右側有一家,味道不錯!老闆是個很和藹的青年人;在懷恩公園門口也有一家,規模稍大但是衛生稍遜前者。
NO.8 沙鍋粥
在流行貓仔粥之後,開始流行沙鍋粥。以方便定人定量和有營養著稱,故名思義,就是將米倒進沙鍋中直至煮熟,配料方面可以有鷓鴣啊,鱔魚啊,等等,所以湯非常鮮,非常有營養的,本人以為在舊郵電對面的巷子左側一家是最美味的!!
另外在五一新村和物資宿舍也有2家,但是味道不夠,還是力頂9號市場這家!
㈦ 詔安哪裡的貓仔粥好吃
好多人都比較喜歡臭頭貓仔粥,個人也覺得比較正宗,在香港城鋪面,不過貓仔粥是詔安名小吃,做法比較簡單。基本上很多路邊攤都有!
㈧ 貓仔粥是哪裡的美食怎麼做!
貓仔粥是福建詔安特有的一種漢族傳統名吃,名蜚中外。它以米飯、海鮮、家禽肉等為原料,經獨到的烹飪技巧,聚於一。粥清見底,蝦紅、魷白、魚血、雞黃、肉赤,色澤相映,數葷一素,清鮮醇美,風味獨特。
貓仔粥製作方法:
原料
純白糯米......... 500克香菇............. 25克
鮮蝦............. 400克精鹽............ .10克
草魚肉........... 400克味精.............. 5克
蝦仁干............ 50克炸蒜丁.......... .10克
魷魚干............ 50克胡椒粉............ 5克
雞脯肉........... 100克芫荽............ .適量
豬瘦肉.......... .150克豬骨湯......... 4000克
製法
1、糯米用清水淘凈,浸泡A小時後,濾去分水,倒在鋪有紗布的蒸籠里,攤開。蒸至米心剛透,倒入笊籬里,澆淋冷開水,把米飯置涼後,顆顆米粒如同雪白的珍珠。分成十份。
2、蝦剪去須爪,抽去背筋,剔去泥腸,挑去腦中砂污,用清水洗凈。草魚肉、瘦肉分別切成小薄片,又鳥脯肉切成絲。香菇浸透洗凈切成條狀,魷魚干剪成絲浸透,蝦仁干浸透。分成十份的菜料。
3、小鍋置旺火上,倒入豬骨湯400克燒沸,放入一份飯粒、一份菜料、精鹽1克。用旺火煮熟,立即倒入海碗,放味精,撒上蒜丁、胡椒粉、芫荽即成一碗香噴噴、熱騰騰、香氣撲鼻、鮮美可口的貓仔粥。
㈨ 詔安縣美食
詔安縣美食有油墩子、詔安賊婆面、詔安蚵仔煎、詔安和合包、詔安麥熟、詔安貓仔粥等。
1、油墩子:餡兒主要是白蘿卜絲,炸到金黃色,外焦里嫩的,澆上事先調好的蒜蓉醬油水即可。
2、詔安賊婆面:傳統小吃,歷史悠久,早已成為詔安飲食文化的代表。賊婆面就是清湯面。是以其創始人來命名的。
3、詔安蚵仔煎:詔安本港珠蚝洗凈,盛筲箕里滴干水,加調味撈勻。薯粉加水二湯匙開勻,加入蚝仔撈勻。下油六湯匙,倒下蚝仔,撥開薄薄一片,煎至兩面皆熟成一片時,撒少許蔥,下半份蛋,煎至黃色,反轉面,撒少許蔥,倒蛋,又煎至黃色上碟,撒少許胡椒粉即成。
4、詔安和合包:也稱荷合包,是詔安傳統名點,油而不膩,麻香桔甘、瓜甜糖沙,確是另一番食趣,相傳於今,是喜慶宴席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5、詔安麥熟:類似春卷,薄餅是用麥面烙制的薄餅做皮,選豌豆、豆芽、蝦仁、豆腐干、冬瓜干、肉丁、雞蛋、海蠣等為主料,各種葷素菜料理酌量搭配煎炒燜熟後,自己隨意搭配即可。
6、詔安貓仔粥:貓仔粥是詔安獨特的一種小吃,名蜚中外。它以米飯、海鮮、家禽肉等為原料,經獨到的烹飪技巧,聚於一粥,蝦紅、魷白、魚雪、雞黃、肉赤,色澤相映,數葷一素,清鮮醇美,風味獨特。
㈩ 詔安什麼最好吃
詔安牛肉,蠻好吃哦,在新翼超市對面的巷子里
NO.1 貓仔粥
貓仔粥是詔安一帶有名風味小吃。它並不是貓肉煮成的粥,而是一種既為粥品、又是菜餚的傳統名吃。主選料是上乘純白糯米,再輔鮮蝦、魷魚干、肉片、魚片、香菇、炸蒜丁、胡椒粉、豬骨湯等二三十種配料。貓仔粥通常是現煮現吃。客人在小桌邊坐定,攤主在小鍋上放上燒沸豬骨湯,再放上預先蒸熟的白米飯,配上魷魚干、蝦仁、香菇、肉片等生料,一陣猛火過後,調上胡椒粉、香菜,就煮成香噴噴的貓仔粥。食之,米粒韌嫩,湯清味美,越吃越愛吃。
NO.2 麥熟(薄餅)
用我們當地的話,就叫「麥熟」了,其實就是春卷,當然不像有的地方用炸的。薄餅是用麥面烙制的薄餅做皮,選豌豆、豆芽、蝦仁、豆乾、冬瓜干、肉丁、海蠣等為主料,各種葷素菜料理酌量搭配煎炒燜熟後,自己隨意搭配即可。當然要保持盛菜的鍋里有一定的湯汁和熱度,這樣才夠味哦。
NO.3 菜頭果、發果、甜果、清明果(烏果仔)………
其實這些所謂的「果」都要在特定的日子才做的。
估計沒見過實物的人很難想像「果」究竟是什麼東西。其實我也說不來,要親自品嘗才知其味哦…
NO.4 番薯糖、花生蘇(貢) 、隔壁響
這也挺有特色的,好像是屬於貢糖類…也就是說,在進奉神佛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拿這來當貢品…當然也是不容錯過的小東西呀~~
第三個名字有點意思,就是形容其脆,咬下去,連隔壁人家都聽得到。哈~~!
NO.5 棗糕
相信很多外出求學或是謀生的人,在帶家鄉特產的時候會捎上一些棗糕。
至於棗糕的原料是什麼,不是太清楚,我覺得應該會是金橘子之類的……
很可惜,沒有人意識到商機…或許只要稍加宣傳,做好包裝,當然加工的正規化等等都可能將其推出市場。
NO.6 七樣菜
說實話,我覺得我們這吃七樣菜的似乎很少…怎麼就覺得只有我們家有這習慣的樣子。不過正月初七吃七樣菜的風俗還是存在的,可能只是偏潮汕一帶的民俗。
正月初七,要煮上一道「七樣菜」,「 七樣菜」顧名思義就是用七種蔬菜放在一快一起烹調,取個好意頭,謂之能明目,而且一整年財運亨通。
呵呵,這也很符合現在素食主義的精神哦…
NO.7 蚝仔煎
哈這個不得不說……
蚝仔煎也就是海蠣煎,不知道你們有沒看過電視劇《轉角遇到愛》裡面男主角可就是煎「 蚝仔煎」的高手哦。
靠海吃海…這么多的海蠣可不能浪費,所以一向好吃的閩南人就別出心裁,將雞蛋、薯粉、蚝仔等混在一起,造出了佳餚…
在陽光路口右側有一家,味道不錯!老闆是個很和藹的青年人;在懷恩公園門口也有一家,規模稍大但是衛生稍遜前者。
NO.8 沙鍋粥
在流行貓仔粥之後,開始流行沙鍋粥。以方便定人定量和有營養著稱,故名思義,就是將米倒進沙鍋中直至煮熟,配料方面可以有鷓鴣啊,鱔魚啊,等等,所以湯非常鮮,非常有營養的,本人以為在舊郵電對面的巷子左側一家是最美味的!!
另外在五一新村和物資宿舍也有2家,但是味道不夠,還是力頂9號市場這家!
NO.9 和合包
一般詔安人辦婚宴,最後一道菜都是這個,巴掌大的皮包住「冬瓜幫」,象徵「和」與「合」,很簡便的菜,吃不完還可以打包帶走。雖然簡單,可是就是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