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有哪些地道的美食
老上海有許多傳統小吃讓人吃過一次就難以忘懷,今天778古鎮農家土菜館就為你數出二十種,快來看看你有哪些沒吃過呢?
1白斬雞
南翔小籠包,漢族小吃,是上海嘉定南翔鎮的傳統名小吃,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小籠包的皮是用不發酵的精麵粉做成的。蒸熟後的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皮呈透明,晶瑩透黃,一咬一包湯,滿口生津,滋味鮮美。如果吃時佐以姜絲、香醋,配上一碗蛋絲湯,其味更佳。南翔小籠包素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歡迎的風味小吃之一。
9薺菜肉絲炒年糕
在流行韓國炒年糕的現在,薺菜肉絲炒年糕可是滿滿的懷舊味道。白凈如玉的年糕,碧綠青翠的薺菜,看上去就軟糯爽口。簡單的搭配造就神奇的口感,老上海的智慧不容小覷。
10兩面黃
「兩面黃」是江浙特色的傳統麵食,在上海也流傳已久。一度被稱為「面條中的皇帝」,價格不菲。解放後就很少供應,消失已有二三十年,近年來在蘇州老字型大小餐飲界再次興起。此面有硬「兩面黃」和軟「兩面黃」之分,硬「兩面黃」是生面油炸,軟「兩面黃」是下的硬面濾干再炸,要兩面都炸成金黃色,香味飄出,然後撈出放在盤子上,再將澆頭連鹵澆在面上,讓面條吸足鹵汁,味道又香又可口。
11爛糊面
上海爛糊面是上海人的叫法,通俗一點說--就是把面煮得爛爛的,帶有一定的糊狀,但卻又要爛而不黏,糊而不焦,簡單卻非常「吃功夫」。考究點的爛糊面,裡面有青菜,肉絲、蝦仁,鴨肫干碎粒,茭白碎粒等不少輔料,味道鮮美,鮮的落眉毛。
12蟹殼黃
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蟹殼黃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製成扁圓形小餅,外沾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烘烤而成。此餅味美咸甜適口,皮酥香脆。有人寫詩贊它「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蟹殼黃的餡心有咸、甜兩種。鹹味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品種。
13老虎腳爪
老虎腳爪是一種起源於江蘇鹽城,流行於江蘇、上海一帶的漢族傳統小吃,江蘇淮揚地區稱之為金剛臍、金剛麒;鎮江等地亦稱京江臍。因正面突起六個尖狀物,顏色呈焦黃,由於是手工製作不用模具,六個角時常分得很開,形狀類似老虎的爪子,傳入蘇州、上海等地後,故有了老虎爪子之名。
14四喜烤麩
四喜烤麩是一道上海的漢族名菜,屬於蘇菜。色醬紅,香濃醇,咸中帶甜。烤麩是一種面製品,蛋白質含量豐富,屬於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熱量食物。所以這道老上海菜不僅味美,而且健康哦!
15鹹肉菜飯
鹹肉菜飯在上海也是歷史悠久的家常菜了。看似做起來十分簡單,但味道確實沒得說。飯粒中充滿了鮮肉的鮮味,口感飽滿,十分經典。
16酒釀小圓子
小巧玲瓏、清涼甜糯、潔白晶瑩、色彩豐富、水磨糯米,細滑軟糯,酒釀小圓子在上海也是很普及的一種美食。雖然每家店的做法都有些許不同,但都很好吃哦!
17咸豆漿
豆漿是昔日上海人的早餐「四大金剛」之一。無論是大餅、油條和粢飯,還是生煎、小籠和鍋貼,一定要配著熱氣騰騰的豆漿吃才吃得舒服,吃得完美。煮著豆漿的大鍋前,只見師傅左手拿著一個藍邊碗,加入一湯匙兌了香醋的鮮醬油,右手拿把銅勺從鍋里提起一勺滾燙的豆漿,高高舉起沖進碗里,不多不少正好一大碗。只見碗里的豆漿立即呈現出絮狀來,灑上紫菜碎、榨菜末、蝦皮、油條段、蔥花,最後淋上幾滴香油或辣油,一碗賞心悅目營養美味的咸豆漿就端上桌來了。
18生煎
生煎又稱生煎饅頭,上海市傳統的漢族風味小吃,表皮鬆軟,底板香脆,餡鮮多汁。發面和好,包餡成形,放平底鍋中。煎時放少許水,小火燜熟,至底部成金黃色時.撤上蔥花、芝麻,再燜一會兒裝盆。出鍋時誘人的香味真是讓人食指大動。
19爆魚
爆魚又稱熏魚,是人們非常喜愛的特色魚製品。它的製作工藝和配料簡便,色、香、味俱美,宜於直接食用。宴席上常作冷盤、拼盤,也可作炒菜燒菜或湯類的配料。上海過年前家家戶戶都要准備很多熟菜,或自己動手做,或外面買回來,少不了的要有一大盤爆魚。
20草頭圈子
草頭圈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菜,屬於滬菜系。此菜色澤深紅間綠,圈子酥爛軟熟,肥而不膩。在上海海派菜單里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美食,這道菜上海人現在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要在以前只能在草頭上市時才能吃上這道菜,草頭是句上海土閑話,實際上它的學名叫作苜蓿。
❷ 白斬雞最正宗的地方是哪裡
上海以前是三黃雞,振鼎雞火了到處都是?鼎?雞,現在連鎖就剩振鼎雞,小紹興,泰煌雞
白斬雞是廣東的特色菜品,地道的白斬雞要做到「嫩、脆、滑、彈」,其實也不用糾結哪的地方正宗,只要做的好吃就可以了。比目魚來介紹一下具體做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三黃雞,姜,蔥,香菜,料酒,胡椒粉,糖,鹽,雞精,生抽,醋,香油,冰水。
1、把雞清洗干凈。鍋中接足量的水,要能沒過雞,多點也沒關系,放入蔥和料酒,開火加熱。
2、水稍微煮沸後轉中火,抓著雞腿浸入水中5秒後提起5秒再放入水中,重復三次。
3、三次過後將雞拿出放入冰水冰一會。
4、冰好的雞再放入鍋中中火煮10分鍾,關火讓雞在水中浸泡30分鍾。
5、姜削皮切片後用刀背砸碎,擠掉多餘的汁;蔥和香菜切末。在蔥、姜、香菜中加入胡椒粉、雞精、糖、鹽,攪拌均勻,潑上熱油,加入生抽、醋、香油,蘸汁就做好了。
6、用筷子插入雞腿肉多的位置,能輕松插入不出血即可將雞撈出,再放入冰水冰鎮至完全冷卻。
7、取出雞晾乾表面水分,刷上一層香油防止風干,然後將雞切塊擺盤搭配蘸料就可以上桌了。
1、選用新鮮的雞做出口感更好。
2、冰水必不可少,浸兩次冰水,第一次防止雞皮煮的時候損壞;第二次可以讓肉更有彈性,切的時候肉不會散。
3、煮雞的時候不用放香料,會影響雞本身的味道。
大家好,我是琦哥說 美食 ,我的回答是:
白斬雞又叫白切雞,起源於粵菜,粵菜廚師界有句行話叫「無雞不成席」,粵菜中有鹽焗雞、文昌雞、脆皮雞、太爺雞、柱候雞、玉樹雞、豆醬雞等, 但是從受歡迎的程度來說,人們常吃不膩的首先要推白斬雞。
清代的袁枚稱白斬雞為白片雞,並稱「太羹元酒之味」,說 白斬雞的鮮美來自原味 。
白斬雞這道菜品最重選料,廣州的白斬雞非清遠縣產的肥嫩雞不可。這種雞頭小,頸短,腳矮,胸闊,身橫;尾部肥大,胸尾油脂多;肉質潔白,骨頭小而軟,是極其難得的優質品種。
世界著名雜志《法國烹飪》的主編薩維林說得好,「雞對廚師來說,正如油畫家的油布。」他認為中國南方的白斬雞、豉油雞之所以可口,除了烹飪技術高明之外,關鍵在於雞的肉質鮮美。數百年來,白斬雞之所以能久盛不衰,奧秘正在於此。
原料首選清遠縣的肥雞
配料有生薑、大蔥、精鹽、色拉油
步驟一 :將生薑切末、大蔥只取蔥白切絲,用精鹽拌勻,分兩小盤裝好。鍋內燒油,燒至4成熱,澆在蔥姜上備用。剩五分之一油備用。
步驟二 :雞肉洗凈處理好,放入微開的水中浸泡,火力保持微開即可。浸泡20分鍾至熟透,浸泡期間,翻兩次面,每次翻面的時候將雞腹腔的水倒出,以保持雞肉內外的水溫一致。
步驟三 :撈出雞放入冷水中過涼,清理掉表皮的絨毛,用干凈毛巾擦乾表皮的水分,抹上剩餘的熟油。
步驟四 :上案板剁成塊,碼成雞形,食用的時候蘸蔥姜碟食用,最為正宗。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讓題主滿意。
哪裡最正宗?不知道!只知道雞要靚,火候恰到好處。沒點沙姜的白切雞是沒有靈魂的白切雞。
白斬雞又叫白切雞,是一道中華民族特色菜餚,起源於廣東,在南方菜系中普遍存在,以粵菜的白斬雞最知名。形狀美觀,皮黃肉白,肥嫩鮮美,滋味異常鮮美,十分可口。
肉色潔白皮帶黃油,具有蔥油香味,蔥段打花鑲邊,食時佐以醬油或特製普寧豆醬,保持了雞肉的鮮美、原汁原味,食之別有風味。
白斬雞是冷盤。白斬雞,始於清代的民間酒店,因烹雞時不加調味白煮而成,食用時隨吃隨斬,故稱「白斬雞」又叫「白切雞」。又因其用料,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出品的三黃雞(腳黃、皮黃、嘴黃),故又稱三黃油雞。後來廣東各飯店和熟食店都經營「白斬雞」,不僅用料精細,而且還用熬熟的「蝦子醬油」同雞一起上桌蘸食。此菜色澤金黃,皮脆肉嫩,滋味異常鮮美,久吃不厭。
清人袁枚《隨園食單》稱之為白片雞。他說:「雞功最巨,諸菜賴之, 故令羽族之首,而以他禽附之,作羽族單。」單上列雞菜數十款,用於蒸、炮、煨、鹵、糟的都有,列以首位就是白片雞,說它有"太羹元酒之味"。如今,粵菜廚壇中,雞的菜式有200餘款之多,而最為人常食不厭的卻屬白斬雞,原汁原味,皮爽肉滑,大筵小席皆宜,逢年過節必備,深受食家及普通百姓青睞。
清代上海在五口通商開埠以後,廣東人蜂擁至上海,從事與貿易相關的工作。居滬粵人,短時間內就猛增至四五十萬;配套的粵菜館成行成市地開辦起來,白斬雞也傳到了上海。小紹興白斬雞在上海是家喻戶曉的品牌佳餚。
回答你的問題,我笑了!
關於 白斬雞的話,白斬雞肯定是白斬雞,地方正不正宗就不一定了?
我是廣西的,從小就吃白斬雞長大,我覺得我家裡的白斬雞是最正宗的!
可是很多人翻閱過資料,都說廣東是最正宗的!浙江是最正宗的!
其實白斬雞在家都能做,無論在哪個城市哪個地方都能做,主要是調味,蘸料!
這個是我家今天殺的自己喂養的閹雞(就是 被摘去掉公雞蛋的公雞),這種最適合做白斬雞!
這種雞不像公雞肉老硬,也不像母雞的軟綿綿。
這種閹雞肉脆、皮Q彈還香!!
當然啦 嫩公雞,母雞,三黃雞這些都可以做白斬雞的。喜歡的就是最好的!!
這張是我們家店裡的招牌菜之一。
**殺好的雞,肚裡放幾片生薑,幾根小蔥,中火煮20~25分鍾就好了,也可以用筷子插入雞大腿,不冒血水就可以了撈起來了。
不燙手就可以斬吃啦
蘸料:主要是生抽,花生油,蒜米,沙薑末,香菜和小米辣。
還有各種各樣的蘸料,都是依個人喜好調制!
吃菜吃肉我們都以用最簡單調料為主,這樣更 健康 !
所以我認為在家做的白斬雞最正宗!!
你覺得呢?
以上都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哦
大家好,我是君哥說 美食 ,我的回答是:
白切雞也叫白斬雞,最早起源於粵菜,而廣東最正宗的白切雞,要屬廣州白切雞。
在廣東,「無雞不成宴」,有句話說「沒有一隻雞,可以活著走出廣東」。可見廣東人酷愛吃雞。「雞有雞味」,是廣東人對一隻好吃的白切雞的最高贊譽。
白切雞做法簡單,就是白水煮雞,但它對於火候和食材要求非常嚴格!唯有一隻上好的走地雞,才能在一個清水煮雞,不加任何調料的方式下,吃到不腥不騷、滑嫩鮮甜的白切雞!
今天分享正宗的廣州白切雞做法,牢記以下幾步,在家也能做出一盤不腥不騷、滑嫩鮮甜,雞皮完整不破,斬開後雞骨帶血的美味白切雞。
【所需食材】:1隻清遠走地雞、大蔥、香蔥、生薑、沙姜、冰塊。
【做法步驟】
第一步 :先把走地雞宰殺處理干凈,鍋中燒開足夠的水,倒入幾片黃姜和2根打結的香蔥,水燒開後,提著雞脖子,讓整個雞身在沸水中焯燙8秒,接著把雞提起來,離開水面,倒出雞肚子里的熱水。然後再次把雞放入 沸水中焯燙8秒,這樣重復3次。這一步是白切雞鮮美好吃的關鍵。
如果只是直接把雞放進水裡煮,雞肉很容易就會煮老, 進行「三提三進」這一步,可以節省煮制時間,同時這樣煮出來的雞肉非常的鮮嫩。
第二步 :把雞整個放進鍋里,水沒過雞身,開大火煮3分鍾,然關掉。 蓋上鍋蓋,利用鍋內余溫,將雞浸熟,浸泡20分鍾。中途記得翻一次雞身,讓白切雞能夠均勻受熱、熟透。
第三步 : 浸熟後,把雞撈出來,立刻放到提前准備好的冰水中冷卻浸泡10秒, 然後把雞撈出來,晾乾切塊擺盤。冰水冷卻讓雞皮更爽。
第四步 :用適量的香蔥末、生薑末、沙薑末,小勺鹽焗粉和小半勺食鹽,淋上熱花生油,做成蘸料。
老廣常說: 「當你吃了一輩子雞後你會發現,白切雞才是人生至味!」
人生至味是清歡,希望大家都能吃到正宗的至味白切雞。
你們是否嘗過化州香油白切雞?
應該是廣東吧!福建新東方烹飪學校有白斬雞的教學哦!
以前廣州有幾家湛江沙姜白切雞,覺得真是美味無敵,後來找機會和朋友一起去了湛江和清平,吃了正宗的本地新鮮白切雞,才感覺湛江白切雞最好吃。浙江其實也有很多白切雞,但味道有點偏甜。
❸ 白切雞怎麼做最好吃
你好,首先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白切雞是兩廣非常著名的家常菜,除廣東外,在廣西全境各地都非常流行,更是憨豆最喜歡的菜之一:
白切雞三要素
一是選雞,二是煮雞的火候和手法,三是蘸醬。
如果沒有一隻新鮮的雞,就別嘗試了,只要是冷凍過的,再好的雞也做不出皮脆肉嫩。
准備一個深鍋,保證雞下鍋後幾乎能全浸泡在水裡。
先煮一鍋開水,很開的時候放雞下鍋大火沸騰五分鍾,如果下鍋後水就不沸騰了,也要煮沸再滾個五分鍾。這個過程火越大約好。
然後,湯里放鹽,關火。讓雞在大鍋沸水裡浸泡個四十分鍾~~
一定要蓋上蓋子,注意讓鍋保溫,因為水溫下降太快會浸不熟雞的。
浸多久也不是固定要四十分鍾,也看個人對白切雞的接受程度。我比較喜歡吃爛一點的雞肉:
過了四十分鍾,拿一支筷子,對著雞大腿肉最厚的地方戳去,已經能輕松戳穿雞肉,說明已經熟透了。
拿出來後,馬上放涼水裡降溫,這樣雞皮會脆脆的,口感非常好!
浸個五到十分鍾就ok了~雞涼下來了就好斬件。注意熱的時候不要馬上斬件哦,要不斬出的雞塊切口會不光滑。
皮脆肉嫩的白切雞就這么做好啦~~雞味蹦到舌尖上,一口一口簡直停不下來。如果不喜歡原味,可以自己調好蘸料蘸著吃!
粵式白切雞的做法,是有關熱菜家常菜譜大全的相關信息,主要闡述白切雞是粵菜雞餚中最普通的一種,屬浸雞類,以其製作簡易,剛熟不爛,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為特點,以廣州荔灣區清平路清平飯店所制為佳,故又名曰「清平雞」。
想做好吃的白切雞不妨試試這樣做,味道很好的,皮脆肉嫩,下面就來介紹具體的製作方法;
三黃雞、冰塊、姜、八角、蔥、料酒
1;提前把冰水準備好
2;先把三黃雞洗凈屁股切掉,不用切,整隻就可以
4;姜切片,蔥切段備用
5;鍋里倒入足夠的水,加入小半碗料酒!
6;姜、蔥、八角全部放裡面,水燒開
7;在准備一盆涼水
8;水開後把雞放入鍋中燙一下拿起來
9;雞燙後馬上放入冷水裡泡兩分鍾,讓雞全涼,讓雞皮收緊
10;剛剛煮過雞的水別倒,再次燒開放入雞,水開放雞,水必須沒過雞,煮10分鍾
11;關火再燜30分鍾
12;切點蔥花蒜末,放一小碗加醬油、少許芝麻油、味精、和少許白糖調成料汁
13;雞好了以後放入冰水中冰二十分鍾,這時的雞皮收緊更滑
14;美味即成
白切雞大家都喜歡吃,因為白切雞的做法是非常簡單又方便的,做白切雞根本都不用什麼秘制秘方的,白切雞的做法很簡單,一鍋開水放點鹽,一個雞弄乾凈,等水煮開了直接放下去,一個香噴噴的白切雞就可以出品了。
白切雞的做法這么簡單,但是可能也會有人不會做的,這也是很正常,因為吃貨只管吃就對了。但是正宗有名的白切雞大家知道是在哪個地方出的嗎?目前最出名的白切雞地方只有廣東的兩個市,一個是湛江市,一個是清遠市。
湛江白切雞和清遠白切雞相信生活在廣東的吃貨們應該都聽過了,但是如果說最有名的白切雞是來自湛江的話,相信清遠的老奶奶也會站出來拍板的,因為清遠的白切雞也是很出名的。
白切雞爭霸霸主只能是一個,但是吃貨們有沒有吃過這兩個地方地道的白切雞呢?湛江不管是白切雞還是生蚝,在廣東的飲食界來說都是比較出名的,但是如果只說湛江的白切雞是最有名的,清遠的老奶奶一定會站出來拍板的。各位吃貨們可以說說你們認為哪個地方的白切雞是最有名最好吃的嗎?
這一秒和下一秒總是不一樣——白切雞
白切雞屬冷盤,是粵菜、上海本幫菜中最普通的一種,在南方菜系中都可見到它的影子。
白切雞,始於清代的民間酒店,因烹雞時不加調味白煮而成,食用時隨吃隨斬,故稱白斬雞,又叫白切雞。
清人袁枚《隨園食單》稱之為白片雞。他說:雞功最巨,諸菜賴之, 故令羽族之首,而以他禽附之,作羽族單。
白切雞雖說其製作簡單,剛熟不爛,但是對於剛熟不爛的掌控,也就一個火候的把握,或許這一秒和下一秒總是不一樣了。
煮好的雞要冷水冷卻,猶如金屬淬火一樣,這樣既保持的雞的原汁原味,又能使雞皮爽口,肉質嫩滑,食時佐以蘸料,如芥末醬料、姜蒜蔥味、沙姜蒜味料、蒜泥香菜料等,蘸料的吃法是極簡單的,又是多層次的,在多元多味的層面上,又可吃到食物的原味,個人感覺蘸料只要按自己口味配就好了,食之別有風味。
菜譜
材料:三黃雞1隻
調料:姜1塊,大蔥 1段,小香蔥1棵,蒜3瓣,花椒3克,鹽2克,蚝油10 ml,生抽 15ml,醋10 ml,紹興黃酒 30ml,香油 少許
做法:1. 三黃雞處理干凈,去掉大塊雞油,剁掉雞腳。
2. 蔥、姜、蒜切片。
3.鍋中放入蔥、姜、蒜、花椒、黃酒,大火燒開,拎著雞頸部把雞身浸入開水中燙10秒,然後拎起來,有條件的最好用風扇把雞皮吹乾。
4. 待鍋中的水再次沸騰,再把雞放進去燙10秒。待鍋中的水再次沸騰,再把雞放進去燙10秒,如此燙三次。
5. 第四次直接把雞放入開水。
6. 加蓋熄火,悶30分鍾。
7. 撈出來馬上放入冰水中,降至常溫後取出晾乾,在雞皮上抹勻 薄薄一層香油。
8. 小碟中調入鹽、蚝油、生抽 、醋、香油 、小香蔥末,調成料汁,與雞塊一起上桌即可。
廚房小語:蘸料可分為:姜蒜蔥味料沙姜蒜味料蒜泥香菜料等,最好是依自己的口味調制。
責編:劉偉
白切雞是廣東菜系的一道佳餚,在廣州的餐館中隨處可見白切雞,逢年過節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個菜。
吃了很多白切雞,味道都不太一樣,因為做白切雞真的有很多學問,不一樣的手法做出來的都會略有差別。
簡而言之,白切雞的做法如下:
雞處理干凈,冷水下鍋,水沒過雞,放料酒,薑片、蔥結;
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繼續煮2分鍾,關火不要開蓋子,讓雞在湯中繼續浸泡半小時,讓鍋中的余溫把雞泡熟。自然冷卻後撈出,在雞表面均勻的刷上麻油,切塊上桌。
但是要做好白切雞,講究有很多,3個要點必須掌握:
雞好、火候、醬料
雞只先從雞只說起,做白切雞首選應該是 嫩三黃雞 ,土雞雖好,但不適合做白切雞,更適合燉湯。
挑選嫩三黃雞時一定要挑好的走地雞,而且喂養時間不長,雞只不太大,老了就不好吃了。但是呢,純走地雞肉又太硬,最好是抓起來關著飼料喂養一周,把肉身養得柔軟一些。
所以挑選時,可以多問問賣家雞的飼養情況。
烹飪技巧
接下來就是烹飪技巧了。火候十分難控制,每隻雞大小肉身厚度不同,燙雞的角度火候純粹靠師傅經驗積累。家裡沒法完全控制,整雞下沸水自己多把握一下火候吧。也可以用雞湯來煮雞,這樣更鮮美。
煮雞的整個過程不要開蓋子,後面半個小時的浸泡很重要,其實雞就是在這個浸的過程中由生變熟的。
重要的是,煮好之後,要整隻扔進冰塊水裡面,這樣才能皮脆肉爽有滋味,一直熱著肉質都流失了。
蘸料
蘸料則是進一步增加雞肉的鮮美帶出雞的味道,可以做經典的薑末蔥油、冰糖甘草煮過的甜醬油、刺激的沙姜油等等,味道不太刺激又能帶出雞肉的味道。
一次吃不完的雞,記得要泡在雞湯中,吃的時候再從湯汁中取出切件。這樣才能保持雞肉中的水分不流失,才會有嫩的口感。
相信很多人跟我家一樣,狂熱的喜歡著白切雞,喜好它的肉質滑而嫩,鮮而香。
真正好吃的白切雞骨髓是紅的,包著骨頭的那層肉是嫩的。本來不斷做欠好白切雞,嘗試了很屢次,終究能用最簡單的方法做出骨髓紅,肉質嫩的白切雞了。
好東西要跟各人分享,把我們家的獨門秘籍拿出來,期望大家都能在家親自做出好吃的白切雞。
白切雞:
【材料】:
三黃雞一隻(分量在兩斤到兩斤半之間,不要超越兩斤半),薑片、蔥結、料酒。
【做法】:
1. 雞處置潔凈,冷水下鍋,水沒過雞,放料酒,薑片、蔥結。
2. 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持續煮2分鍾,關火不要開蓋子,讓雞在湯中持續浸泡半小時,讓鍋中的余溫把雞泡熟(假如想要雞皮有脆的口感,那末多個步調,雞浸泡二三十分鍾後,把雞撈出泡冰水)。天然冷卻後撈出,在雞外表平均的刷上麻油,切塊上桌。
【蘸料】:
生抽、白糖、香麻油(稍多一點),少量雞精拌勻即可。喜歡吃蒜的可以放點蒜末。
【提醒】:
1. 做白切雞首選應該是嫩三黃雞,土雞雖好,但不合適做白切雞,更合適燉湯。
2. 記得,煮雞的全部進程不要開蓋子,前面半個小時的浸泡很主要,實在雞就是在這個浸的進程中由生變熟的。假如想要雞皮有脆的口感,那末泡個二三十分鍾後,把雞撈出泡冰水。
3. 一次吃不完的雞,記得要泡在雞湯中,吃的時分再從湯汁中掏出切件。如許才幹堅持雞肉中的水份不流失,才會有嫩的口感。
白切雞做的好吃是從殺雞開始的。白切雞以其皮爽肉滑、保持雞肉原汁原味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做白切雞的師傅都知道,白切雞要做的好,要掌握三要點:
1)食材要選得好:廣東地區一般選清遠雞、杏花雞、湛江雞、懷鄉雞等。海南文昌雞。江南地區選上海的三黃雞、及本地土雞走地雞『等。
2)雞要殺得好:雞殺得好不好大有講究。殺得不好肉柴、燙制後口感不好。
3)工藝道地,工序不能少:從殺雞、燙雞、煮雞、浸雞、切雞、蘸料。層層把關才能做出令人滿意的白切雞。
製法道地層層把關:
1)選擇毛雞重量在2斤左右(去腳後光雞在1斤半左右)。太大的雞短時間煮燙不易熟。
2)殺雞速度要塊,讓雞盡量減少掙扎。殺雞速度慢雞掙扎時間長,會影響烹制後的口感,雞肉會柴。放血要快,放干凈,血放的慢雞血放不幹凈,烹制後會有淡淡的腥味。
3)雞身開膛口子要小,口子太大焯燙烹煮時容易雞肉鮮味流失。
4)鍋內放拍裂的生薑塊水燒開,拎住雞脖子在水中上下提放燙雞,待水溫下降後拎出雞,把水再燒開。再燙雞,如此重復7次至8次,行話叫"七氽八氽"。目的使雞表面蛋白蛋凝因,鎖住裡面的營養水,保持雞肉的鮮嫩滑爽。
5)鍋內水溫度控制在似開非開的樣子放入料酒、蔥結、放入雞,鍋內翻小泡但不滾,行話叫"蟹眼水"就象螃蟹在吐泡泡的樣子,鍋蓋半開半掩。根據雞的大小,煮二十分鍾左右,雞從水中浮起筷子扎入無血水即可。
6)雞從鍋內撈出,浸入0至5度雞湯內(廣東也用雞湯白鹵水,如清平雞),到雞身冷卻即可撈出。為防止雞肉水份蒸發,在雞皮上抹上無氣味的、薄薄的精製油鎖往水份。
7)切雞盡量不要與雞肉纖維成90度方向切,雞肉容易散開影響口感。正確切法是刀與雞肉纖維成45度角切。
8)味碟上海地區習慣用生抽、鮮醬油、少量糖、鹽、薑末、少量蔥油。廣東海南習慣用姜蔥油碟或自製蘸雞豉油膏。
到這里皮爽肉滑的白切雞就大功告成,可以開吃了。
一碟正宗的白切雞是怎麼做出來的?原來方法與技巧如此簡單.....
到了廣東必吃的 美食 就是廣東白切雞了,這是具有地特色的一道 美食 ,它的主要原料就是三黃歡雞。今天我們就教給大家如何在家製作這個廣東白切雞的製作方法,還有怎麼做的一些小竅門,個人總結的。
廣東白切雞的做法教程:
1. 雞購買後清洗干凈,去雞爪,買的時候注意選擇750克左右的,這樣容易成熟,肉質也非常細嫩。在清理雞的內臟時,注意將雞肺徹底清洗干凈。
2. 煮鍋放到火上,加入清水,大火燒開,用手提起雞頭,將雞身放入水中浸燙,3秒鍾後提起,將雞翅和雞腿用手整理一下,再次放入水中浸燙,如此反復浸燙三次,使雞的腹腔內外溫度保持一致,注意每次浸燙的時間不要太長。
3. 之後用煮雞的水,將整隻雞放入鍋中浸泡,蓋上鍋蓋,注意水一定要沒過整個雞身,浸泡20——30分鍾撈出。也可以用蝦眼水小火煮15分鍾。之後去除雞的頭頸。
4. 將煮熟的雞立刻放入冷水中浸泡,如果想效果更好可以用冰水來浸泡雞身,10分鍾後涼透撈出(注意一定要涼透,可以多浸泡一會兒)。之後將雞身控干,可以用毛巾將雞的全身表皮上的水分擦拭乾凈。
5. 姜去皮,用刀剁成碎末,最好能用攪打器攪打一下,這樣薑蓉會更加細膩,加入精鹽裝入小碗中備用。如果喜歡也可以自製醬油調料或者紅油調料。
6. 把雞切成大小均勻的切件,如果想讓雞的品相更好一點,也可以撈出控干後,在雞身外面塗抹一層芝麻油,這樣整隻雞看上去更加潤澤、顏色也更黃嫩。
廣東白切雞成品圖:
廣東白切雞的做法小技巧:
1.白斬雞最好不要用一隻雞腿了事,盡量用整雞或半隻雞,除非你是一個人吃飯,因為雞腿的肉太多,且骨頭木啥嚼頭,斬件後的屍首也不夠骨致(清秀奇俊如雞翅般靚麗卻不松垮)。
2.鍋里坐水煮雞時,不要擱任何調料,白斬雞要的是原汁原味的雞肉蘸醬吃的,亦不可貪快而斬件後再煮,雞塊煮出來的肉不是白色的,而是灰色的,並且隆重縮水。綜上兩點都是我第一次做白切雞的失敗經驗!
3.我看有的朋友是把蘸料放進了菜盤里,這樣雖吃起來方便,卻失去了正宗與正宗其涵義和價值,形式美有時候比小媽還美,因為菜與醬的分離不僅在色相上形成了各自為營而顯潔凈有致,更在風味上保持了它的新鮮感,如否,試問要不要在壽司身上抹完芥末醬油再出售呢?!
4.煮完雞的湯自然就叫雞湯了,你再用心去喝,那就叫心靈雞湯了吧!這個湯可不能浪費,哪怕用來做洗腳水也不賴的嘛!這個時候你就可以下調料了,想吃清醇的就擱點香蔥香菇,想吃…自個兒想吧!
這個廣東白切雞的製作方法中蝦眼水是指大火燒開鍋中的水後,火轉得非常小,鍋中的水只冒出非常小的泡泡來。泡泡的大小像蝦的眼睛一樣,這種水來煮雞會有慢慢浸泡的細膩感覺。這種做法還可以用來製作海南雞飯等。
...我是廣東這邊的,經常吃白切雞。但是這個雞要自家養的才好吃,在市場買活雞回來養三到八個月就可以了。殺了洗干凈,先放水帶雞下鍋用文火煲到水滾,就把火調到最小的火心燉二十分鍾左右,燉的過程要隔幾分鍾翻一下雞,這時候用牙簽插一下雞大腿,沒有出血就可以撈上來攤涼切好。
...下面就做醬,把辣姜,蒜弄成蓉,放點香菜,醬油,花生油就可以了。我們這邊吃的是雞的鮮味,不會放味精什麼的,但有些人喜歡吃沙姜,就弄個沙薑蓉點也好吃。
❹ 上海有哪些好吃又不貴的餐廳有推薦的嗎
上海好吃又不貴的餐廳,推薦有:
浦東文峰商場的新白鹿餐廳生意好到爆棚,價格實惠是王道,點了這么多才160塊。白切雞比我預期的要好吃,非常嫩,清蒸鱸魚夠新鮮,蒸的有點老了,鮑魚粉絲亮點是可以一個兩個點,適合肚子不大卻又想吃很多東西的人。雞絲冷麵不是外面那種酸甜口的,也說不上來是什麼口味。第一口吃上去有點淡吉刮搭,吃到後面有一些回味了,還是蠻好吃的。
不得不再次感嘆,上海的餐飲,競爭激烈,導致活下來的餐廳,菜品好吃,服務好,價格還低,真好。
❺ 上海最好吃的白切雞,上海哪裡白切雞最好
上海「小紹興」的白斬雞是眾多外地遊客來上海吃過後念念不忘的美味。經過六十多年的創業歷史,小紹興已經從當年一個小小的雞粥攤子發展成為了飲食集團。
雖說做法相同的白斬雞雖說滿大街都能吃到,但是說到起源最早味道最正宗的還是要來這里。這里和南翔的饅頭店一樣,成為外來旅遊者的上海美食地標之一。
❻ 上海哪家的白斬雞最好吃
雲南路上的小紹興總店,是上海最有名的
另外,振鼎雞也不錯噢,門店很多,雲南路上也有。樓主可以去大眾點評網搜一搜噢
❼ 上海哪裡的白切雞好吃
用料
主料
烹飪技巧
1、如果不急著吃,可以在斬好件之後,再次放入冰箱冷藏20分鍾,待雞冷卻了,風味更佳哦;
2、白切雞看似簡單,其實做起來還是需要技巧的,煮的時候,火不能太大,水不能沸騰,入冰水是浸泡的時候不能過久,這一切都掌握好了,就可以做出皮光肉滑,汁多肉嫩的白切雞哦。
❽ 白切雞是哪個地方的美食
廣東白苑雞叫白苑雞,我不知道其他雞是什麼。我只知道我自己的雞很好吃。一隻去勢的雞重約十斤,一隻雞重約五斤。烹調方法如下:雞暖將水下雞煮沸,抓雞頭三下,再放入水中十分鍾。有人把切好的白雞叫做切碎的雞。事實上,白雞在廣東和上海很常見,白雞是粵菜中最有名的,在粵菜中有很多關於雞的美食。白切雞是最常見的,但它是最受歡迎的食客。在鍋里加入沒有雞身的水。把水燒開。加入雞肉、姜、蔥和料酒。當水再次沸騰時,轉中低熱,脫去泡沫。根據雞肉的大小在12分鍾內煮6個小時。把火關了之後,確保雞肉能煮大約一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