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票熏肉大餅哪家好吃
推薦李連貴熏肉大餅,特別有名,歷史悠久,味道特別不錯,餅酥脆可口,熏肉也是很有嚼頭,極其鮮美。下面就給你介紹幾種家庭熏肉大餅做法吧:
方法①:
原料:麵粉500克,豬湯油125克,鹽8克,冷水250——275克,豬肉(五花肉)1250克,花椒、大料、肉寇、白芷、草果、丁香、紫寇等適量、蔥、姜適量。
製作方法:
1、將麵粉用水調成較軟的面團,靜置一段時間。
2、將豬湯油中、加入100克麵粉和鹽,調成軟酥。
3、將醒好的面團下成100克的劑子,用小平仗稍擀,再用兩手抻一下,成一長35厘米、寬約5厘米的長方形,將軟酥抹在長條上,從一端向另一端迭起,成長方形,將兩邊用手壓一下後用擀麵杖擀長、窩起,成一正方形,待用。
4、用擀麵杖將生坯擀成橢圓、略成方型的餅坯,厚度約為半厘米。
5、放在餅鍋中,用180℃—200℃的溫度兩面刷油烙約4—5分鍾,表面起雲盤花時即熟。
6、用刀從中間一切兩半,將層次打開,將醬好熏熟的熏肉,切成薄片或碎指甲片,蔥切成絲、香菜切成段,再將甜面醬抹在餅內,加入蔥絲、香菜末、肉片或肉末,即可食用。
特點:外酥、里軟、肉香、蔥辣、醬、菜芳香。
附:1、將豬肉放在鍋中加入清水,以末過豬肉為宜,將香料、蔥、姜用料寶或紗布包好,投入到鍋中,用大火燒開,小火煮約2.5—3小時至肉酥爛撈出晾涼待用。
2、將熏鍋中加入白糖、茶葉,放入鋁屜,上面放上豬肉,至於火上、用大火燒至冒煙後,將毛巾將邊沿封嚴後,熄火,靜置5—10分鍾,即可。
方法②:
大餅用料: 精粉500g 煮肉湯油110g 精鹽 花椒面
【熏肉】做法
1.仔細地將豬五花肉清洗干凈,切成兩大塊兒。放入清水中,上鍋同煮。大蔥切成厚度為兩厘米的片,也放進鍋里,煮出味道。此時,不要加鍋蓋,一邊煮沸、一邊讓肉煮開後的肉腥味兒從沸水表面散去。
2.待豬肉一面變色後,用筷子將肉塊翻轉過來,煮另一面。鍋里的水完全沸騰後,豬肉表面的血沫也會越來越多。不要關火,讓水繼續沸騰,用勺子一點點地將血沫撇干凈。
3.在水裡放入少許的花椒、大料、辣椒、甘草、草果,蓋上鍋蓋,轉成中小火,繼續煮25分鍾。打開鍋蓋,用筷子能扎動豬肉就可以關火了。取出放涼,盡量地拭去表面的水分和油脂。
4.在一個耐熱的錫紙制容器里放入熏肉的材料,麵粉、白糖、香料、茶葉。用勺子將這些材料混合均勻。
5.熏肉的容器里放上一個架子,上面排放好煮完放涼的五花肉。然後小心的用錫紙將整個熏肉的碗包起來,不漏一點空隙。包緊。放進烤箱,230度,75分鍾。
6.烤完後,小心地揭開包著容器的錫紙,注意不要燙手,也不要被裡邊的煙熏到眼睛。熏好的肉色澤紅潤而剔透。
【大餅】做法
7.在一個干凈的容器中放入包酥用的麵粉100克,用大勺子盛進剛才煮肉的肉湯50克,攪拌均勻,成團,即成包酥。
8.另找一個大的容器,放入面團用的麵粉300克,分三次加入溫水150克和鹽2克,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團。在容器表面蓋上一層保鮮膜,放在一邊醒發15分鍾。醒發好的面團更加光滑、柔和。
9.將面團和包酥分別均勻地分割成5份,擺放在大的容器里。一個面團搭配一個包酥。首先用手將面團按壓成一個圓片,然後在上面放一個包酥,用手收口,包起來,成為一個圓的面團,放在案板上,用手按壓成圓片。
10.用擀麵杖從面團的中心分別向四個方向擀開,使面團形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
11.沿著長方形面團的兩個短邊向中心折疊,如圖所示,面團已經變成了小巧的、三層的長方形。
12.再次將長方形擀開,成步驟10中面團的大小,如此重復兩次。
13.最後將長方形的面團沿著長邊捲成細條,再捲成如圖的圓形面團。
14.將面團擀成大餅,放在鍋里炸,正宗的熏肉大餅是在油鍋里炸出來的。
15.待大餅一面炸好後,翻轉炸另一面,炸至兩面金黃色即可。
希望可以幫到你!希望採納!
Ⅱ 臘肉是什麼地方的特色,怎麼做,北方有嗎
臘肉是四川、湖南、江西、貴州、陝西、湖北等中西部地區的特產,臘肉是指肉經腌制後再經過烘烤(或日光下曝曬)的過程所成的加工品.臘肉蒸、煮後可直接食用,或和其他干鮮蔬菜同炒;西餐中一般用作多種菜餚的配料.先將瘦肉切成長條或薄片,每條(塊)重約50—250克,然後將其浸入開水鍋內,立即撈出置一干凈能漏水的容器內,瀝干水分。同時,將配料混合在另一容器內煮沸放涼。把瀝干水的瘦肉條(塊)故入已放涼的配料液中,浸漬腌制2小時,中間翻缸一次。
烘製:
將腌漬好的肉條撈出,放入50℃的烘房內烘製2—3天,待瘦肉表面有干硬的感覺,切面呈淺紅色即為成品。
1、食材:熏肉400g,大白菜適量。
2、切塊熏肉。
3、鍋里放水煮開,放熏肉煮幾分鍾,肉表面上熏灰就會分離出來。
4、洗幾頁大白菜鋪在碟子底。
5、煮好的熏肉和剛才黑乎乎的大不一樣。
6、切薄片。
7、碼放在鋪好菜葉的碟子上。
8、放入鍋里蒸10分鍾。
9、香溢撲鼻,就完成了。
Ⅳ 江西都有哪些美食呀
江西菜的特色是重油重色重味,特別注重食材本身的味道,像九江、南昌、景德鎮等地的菜餚都很有特色,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幾種江西的美食,看看你家鄉的菜在沒在裡面呢?
艾米果,採用艾葉製成,很清香。
南昌炒粉
瓦罐湯
藜蒿炒臘肉,看似普通的一道菜,但味道著實不普通,這道美食已上榜「十大贛菜」之一。
石魚炒蛋,贛菜中的傳統名菜了,我個人特別喜歡吃
清燉武山雞,武山雞的味道很滋補呢
泥鰍鑽豆腐,也稱「漢宮藏嬌」,這道菜在很多地方都能吃到。
黃元米餜,很多年前那也是貢品的存在,好好享用吧。
塔前糊湯,也是傳承多年的小吃了,在樂平幾乎作為各種大宴小席的必點湯。
白糖糕,江西傳統甜點之一,已有百年歷史了
腌菜炒鹼水粑,景德鎮的小夥伴都知道這款美食吧。
辣子炒薰肉,江西人也是非常能吃辣的,尤其是這道辣子炒熏肉,辣的尤其爽快。
八戒戲鳳,名字聽著挺好聽,食材為土雞和土豬肉。
桃酥,很多地方都有桃酥可吃,唯有景德鎮的被譽為「中國桃酥王」,想必必有其緣由。
都昌米餃,逢年過節必備。
仙女之吻
上清豆腐,這菜在龍虎山可是相當的出名了。
天師八卦宴,擺盤、菜品搭配尤其講究。
萍鄉麻辣,一種小吃,大街小巷都能瞧見。
九江桂花茶餅,非常著名的糕點了。
燈盞餜,說是因為外形像燈盞而得名,我倒是沒看出來怎麼像燈盞了,味道還可以。
酒糟魚,一款客家小吃。
豆參煮魚頭,很普通的家常菜,但味道不一般。
吉安薄酥餅,據說製作工藝頗為復雜,但味道著實不錯。
擂茶
東鄉泡粉,一款非常適合當早餐的美食
慈化雞
筍干(筍衣)
蓮花血鴨
上饒雞腿
萬載剁肉
贛州肉丸
竹篙薯
豐城凍米糖
水北腌粉
田螺醬
弋陽年糕
江西的美食實在是太多了,根本就盤點不完,歡迎大家來補充一下你家鄉的美食,你們邊說我邊加,咱們統計出一個史上最全的江西美食可好?
Ⅳ 中國哪裡的臘肉最好吃
溜溜達達看世界,不慌不忙走天涯。今天溜達君跟大家聊聊中國南方必備的年貨之一——臘肉,我國的臘肉製作主要在南方,大體可分為三個派系,即廣式臘肉、四川臘肉以及湖南臘肉,你最愛哪一種?
Ⅵ 熏肉只有棗強肖家鎮的好吃。
有機會一定要去嘗一嘗肖家鎮的了,請問肖家鎮的是怎樣做的呢?
Ⅶ 柴溝堡熏肉要怎麼做好吃柴溝堡熏肉要哪些材料如何做柴溝堡熏肉
柴溝堡熏肉詳細製作步驟
1.備料:選用膘肥約3厘米的二級豬肉50千克,切成16至17厘米見方的大塊,厚度一般在1.6厘米左右。
2.裝鍋:煮肉時先放脊肉,其他帶皮肉塊分層碼在上面。另外加入大蔥1千克、大蒜250克、鹽適量。最後加水沒住肉塊,慢火煮開後,再放甜面醬,黑面醬、醬豆腐、醬油和醋。
3.煮制:開鍋後肉塊上下翻個,繼續以慢火燜煮沸,每30分鍾翻1次鍋,煮2
至4小時,因為是慢火煮肉,油層嚴嚴的覆蓋在肉湯上,鍋內佐料味能全部入肉,因而肉味香美,這是製作柴溝堡熏肉的關鍵。
4.加料:煮肉湯可連用7次,每次應追加適量涼水、食鹽、大蔥、大蒜、姜等。其他甜面醬等調味料加量要根據肉湯成色,靈活掌握。
5.熏制:要瀝盡油湯,碼放在鐵血箅上,鐵箅睛的鐵鍋內入柏木鋸末150至200克,蓋鍋蓋,用慢火加熱15分鍾,即可出鍋。
Ⅷ 石家莊柴溝堡熏肉哪家最好吃
柴溝堡熏肉味道都差不多,就是有的家做的肉的軟爛程度不一樣。
知道在青園街東風路口有一家,號稱是柴溝堡熏肉總店,還可以。
Ⅸ 柴溝堡熏肉
溝堡鎮熏肉始創於19世紀初,迄今有200多年歷史,被載入《全國食品大字典》。清乾隆年間,為柴溝堡人趙福全首創。後經郭璽總結前人創作熏肉經驗,創出一套獨特的製作工藝。他熏制的熟肉皮爛肉嫩,表裡一致,肥不膩口,瘦不塞齒,味道香醇,鮮嫩適載:「柴溝堡熏肉特佳,名馳省外,以之分贈親友,無不交口稱贊。」
相傳庚子年間,八國聯軍侵犯北京時,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西逃路經懷安進膳,在滿桌珍饈佳餚中,慈禧和光緒惟對柴溝堡熏肉青睞有加,頗為贊賞,點之為「清廷貢品」。
「柴溝堡熏肉」成為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的瑰寶,有它的獨到之處。正宗的「柴溝堡熏肉」精選肥瘦適中的剔骨豬肉,經燜、煮、煨、燉、熏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用柏木技藝青純獨到,製作的繁復精細,使熏制出的成品肉皮焦紅而柔韌,嚼之微「筋」有齒勁,肉鬆嫩而脂少,食之爽淡而不覺膩,柏香馥郁,熏味饞人,久存不腐,蚊蠅不戀,而且具有開胃、祛寒、消食等作用,堪稱烹調一絕、肉食奇葩。現郭璽熏肉在京西甚至在全國都有名氣,它不但是百姓日常膳食的佳品,也成為人們饋贈賓朋的首選禮品。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已從單一豬肉消費轉變為多元的肉類消費,再加上我國南方人對熏製品認識的不足和口味不同,對熏肉製品的銷量造成一定的影響。
懷安柴溝堡熏肉的歷史有多久?秘方都有什麼?郭璽是如何成名的?
懷安柴溝堡熏肉具有皮爛肉嫩,表裡一致,色澤鮮艷,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的特色;不僅風味獨特、營養豐富,且有開胃、去寒、消食等作用。在夏季蚊蠅不爬,三伏天貯放一周,色味不變,肉質不腐。
柴溝堡熏肉這一美味早已名聲在外,《懷安縣志》曾有這樣的記載:柴溝堡熏肉特佳,名馳外省,以之分贈親友,無不交口稱贊之。我們前幾年為了拍攝《口味》紀錄片,曾詳細的了解了熏肉的發展過程,並對郭璽熏肉的製作過程進行了拍攝。
柴溝堡熏肉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柴溝堡熏肉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了。
據張衛所寫《塞外古鎮熏肉香》一文所記,熏肉最早出現在清朝乾隆年間。當時柴溝堡有一位名叫趙福山的廚師,一天在做紅燒肉時,因多喝了幾盅酒,不慎把湯汁燒幹了,柏木鍋蓋也被熾烤得冒了煙。趙福山醒酒後,連忙把肉拿出來,覺得扔掉有點可惜。他就品嘗了一小塊,覺得別有風味。覺得這樣吃更好,便靈機一動,用盤子把肉托到筵席上,笑嘻嘻地說:「俺今天做了一個熏肉,大家嘗嘗,看味道咋樣?」人們吃後覺得味美可口,一個個嘖嘴叫好。第二天,主人叫趙福山又做了一次熏肉,味道更香。人們紛紛購買贈親送友。後來外地人也前來購買。趙福山便辭去了廚師職務,籌資開設熏肉鋪子。後來,這熏肉技術就在柴溝堡流傳開來。
另據孫義在《熏肉飄香話郭璽》一文介紹,在清朝道光22年(1842年)時,中英鴉片戰爭的葯火硝煙剛剛消散熄滅,柴溝堡頗有名氣的「義盛源」肉鋪在因故停業的五年後「東山再起」,又開張營業。它祖傳腐制,別有風味,絕招熏烤,更具特色。肉食香郁味醇,鮮嫩可口,品評屢列名優。它是柴溝堡首屈一指的上乘肉店,生意興隆,財源茂盛,獨占肉行之「鰲頭」前後達七十年之久。
義盛源肉鋪復業開張後,為重振祖業,永享名牌,精琢技藝,微調熏肉秘方,比原來味道更好,在柴溝堡眾多肉鋪中「義」字型大小熏肉以質取勝,名列榜首。由於熏肉的生意好,其他熏肉店也不甘落後,清光緒22年(1896年)柴溝堡又出現了「璽」字型大小熏肉,「璽」字型大小熏肉是柴溝堡著名廚師郭璽創制,郭璽熏肉由於技藝之「純青」獨到,製作工序繁復精細,肉經燜、煮、煨、嫩和妙手烹調,的確高人一籌,與眾不同。終於,「義」字型大小熏肉被新創問世的「璽」字型大小熏肉所取代。 於是久負盛名的「義盛源」便由此而丟失優勢,「屈尊」居下。隨之營業也逐漸不佳,每況愈下,最終在清光緒34年(1908年)被迫關門歇業。
柴溝堡熏肉繼「義盛源」之後,「璽」字型大小熏肉「崛起」,柴溝堡熏肉就以獨特的「璽香璽味」,奪魁取勝,稱雄肉壇,並超越前先,至此柴溝堡熏肉成為懷安特產。
柴溝堡熏肉馳名省內外,與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有關系。清朝庚子年間,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挾持著光緒皇帝倉惶出逃,路經宣化來到了懷安城。老佛爺和皇上蒙難駕到,嚇壞了縣太爺一班人。晚餐時,飯桌上擺滿了珍饈佳餚:紅燒鯉魚、烤鴨、糖醋肉片、醬爆肉丁,還有一盤柴溝堡熏肉。這位在皇宮里每天四餐,餐餐有四十多種葷素菜的老佛爺,對其他菜不屑一顧,卻對熏肉發生了興趣,筷子頭在熏肉盤和她嘴巴間穿梭般地忙碌著。就連一向愁眉不展的光緒,眉宇間也有了一絲笑容,說:「想不到這個塞外小縣有此精美的佳餚。」第二天繼續西逃時,老佛爺還帶走了一大包熏肉。
柴溝堡熏肉製作的秘方和加工的程序
在柴溝堡這個古老的小鎮上出現了一家又一家的熏肉鋪子。在眾多的熏肉鋪子中,最有名氣的就是郭璽熏肉,前段時間去柴溝堡也有人推薦馮枝熏肉。
郭惠明是郭璽的第四代後人。郭惠明夫婦的熏肉店是柴溝堡最大的熏肉店,老郭的妻子已經將郭璽熏肉的精髓徹底掌握,每天她負責熏肉店的熏肉製作和銷售。郭惠明夫婦的熏肉店最忙的時候要從早上6點開始煮肉,每天要煮十幾鍋。遇到逢年過節的時候,他們的熏肉奇貨可居,想買肉要排隊,到中午的時候就沒有了。
郭璽熏肉之所以好吃,郭惠明總結為三點:第一個是調料的配法,第二點是火候的掌握,第三點是操作要到位。
郭璽熏肉的第一道工序是選料。選料從生豬時就開始選,要求生長在八個月以上的豬,也叫隔年豬,這個豬生長期長肉質好,而且是耐煮吃火。
製作熏肉要選用帶皮的二等豬肉,肥瘦相間的豬肉,切成五寸見方的大塊,厚度寸半為宜。
郭璽熏肉雖叫熏肉,但其實是以煮為主。將切好的肉碼入鍋中,添水加料,大火煮開。加調料是很關鍵的,郭璽熏肉用的是自家配方,至於這些配方的具體內容,外人很難知道。
但據張衛的文章透露,柴溝堡食品公司的老技工曾介紹了熏肉的配方。這個配方是這樣的:以百斤鮮豬肉用作料計算,花椒四兩,大料二兩,桂皮半兩,丁香五錢,裝入白布袋;茴香一兩五,砂仁、肉叩各五錢,另裝一布袋。醬油六斤。而加工程序是,先將切好的肉塊碼入鍋內,先放脊肉,再將肥、瘦肉分別碼在上面,即可放水加作料,然後將鍋蓋嚴,用旺火燒開,切勿跑氣,大約半小時左右再放入甜面醬和醬豆腐。然後將鍋燜好,以使肉皮一齊爛,調料入味。需半小時翻一次鍋,煮兩個半小時即可。出鍋後即可用熏鍋熏。熏肉,以用柏木煙熏為最佳。熏時先將肉放在鐵箅子上,肉要碼平整。柏木要削成末屑,易於燃燒冒煙,鍋要蓋嚴實。頭鍋需四、五分鍾,二鍋可減至二、三分鍾,即可出鍋。
而郭惠民說郭璽熏肉,下鍋煮熟過程大約是用兩個半小時,這兩個半小時里頭 要做到大火消鍋,中火和停火,進行燜,這四步缺一不可,而且必須得操作到位。 如果要是掌握不好,如果煮的過火了,回出現皮肉分離,肉就爛了,那個出來以後又不好看又不好吃。
「在煮的過程中要做到三翻五扣,整個要翻三次,往下按五次。在這個蒸煮過程中,用兩個半小時過程中,要做到肉前邊的翻到後邊來,左邊的翻到右邊去, 上邊的翻到下邊來,要使肉在這個鍋中的位置整個要發生一次變化,如果重疊, 重疊的地方就煮不進去,如果火候掌握不好,肉裡面的油脂滲不出,調料進不去,再個是皮里膠著呢,滲不出來,只有這個火候掌握好了,操作到位了,這個肉才能煮出來以後,肉香而且皮呢,皮也松嫩,做到也就是肥而不膩,瘦不塞牙。」
肉煮好了以後就可以熏了,郭惠明沿用從祖上流傳下來的柏木熏肉技藝。熏肉時,需要將鋸末狀的柏木碎屑充分燃燒。煙的大小更要精準控制,燃燒充分後,要滅火,只用煙熏。肉放在鐵箅子里熏的時間其實很短,夏天五六分鍾,冬天三四分鍾即可。
郭惠民說:「熏制的過程中,不能火大了也不能火小了,要適中,適中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在這個柏木末里邊冒出白煙來,立即封火,封火以後,大約是燜5到10分鍾。冬天的時候可以時間少一點,像夏天必須得燜好,只有燜到,那些蒼蠅不往上面爬,能夠延長保存期。」
郭璽熏肉獨家秘絕,連傳三代,後人才交給旁人。後來隨著技術的推廣,作坊增加,統稱之為「柴溝堡熏肉」。柴溝堡熏肉自清乾隆年間問世,至今仍為宴席肉食之奇葩,饋贈親友之上品而名揚塞外,還被作為全國特色名食,載入《中國食品大辭典》。
剛出鍋的熏肉,紅紫紫、顫巍巍、亮光光的肉皮上冒著晶瑩的小油泡,色、香、 味、俱佳,吃起來香醇可口,回味無窮。
在懷安縣一帶,人們逢年過節,常會買上幾斤柴溝堡熏肉。外地來的客人,也總帶上幾塊熏肉,嘗嘗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