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青海省門源縣有哪些好吃好玩的地方
在門源縣珠固鄉有家民宿,叫做門源漫時光鄉村生活體驗館,是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看農家風光為主的新生民宿,可以滿足你住宿、吃飯、體驗、觀光、娛樂、休閑、度假等旅遊活動。它有特色木屋、農家土屋和星空帳篷,居住環境安靜休閑、干凈舒適,可以體驗農舍,感受農民氣息,也可以帳篷露營體驗,仰望星空。它的飯菜充滿農家氣息,食材來源於田間地頭、山間樹林,真正做到了純天然、無污染。在它那
兒你可以參與農活體驗,尋找苦中的樂趣,去感受農民伯伯的艱辛。它那裡有良好的農村自然風光和民宿風情,可以感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習俗,看夕陽西下、炊煙繚繞的生活場景,也可以飯後漫步,行走於田間地頭,觀賞獨特的田園風光,還可以體驗挖野菜、采蘑菇、拔菜、做飯等農村習俗。
『貳』 青海門源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1、可以詢問當地的朋友。
2、可以詢問當地居住的人。
3、可以跟團,有導游帶著。
4、但建議自己去遊玩會自由一點。
『叄』 青海人愛吃的10大「另類美食」是什麼
青海是多民族聚集之地,因此菜餚、小吃面點品種多樣,風味各不相同。青海菜特點是醇香、軟酥、脆嫩、酸辣,兼有北方菜的清醇,川菜的麻、辣,南菜的味鮮、香甜。少數民族的菜具有一種粗獷的美,主料以牛羊肉為多。下面就來看看青海人愛吃的10大“另類美食”,外地食客只能望而卻步,無從下嘴!
1、酥油糌粑藏族酥酪糕(醍)是青海的特色小吃之一。藏族酥酪糕是藏族地區著名特產糕點,在藏族同胞稱之為"醍"的點心,系採用營養價值極高的乳酪品製成,是家裡專為節日款待嘉賓用的奶味甜點,外地食客要是到了藏民家第一次吃還是有些不適應其味道,需要多吃就此就好了。
『肆』 門源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門源百里油菜花海推薦理由:7月的油菜花搭配西北的遼闊及原生態,猶如一片金黃色的海洋。
2、崗什卡雪峰景區
推薦理由:門源境內群山之首,其「龍嶺夕照」是門源古八景之一
3、達坂山
推薦理由:門源油菜花三個最佳觀賞地點之一,擁有亞洲海拔最高的隧道
4、崗什卡雪山
5、油菜花觀花台
推薦理由:觀賞油菜花的最重要的地點,油菜花田比較集中
6、仙米國家森林公園
推薦理由:動植物種類豐富,遊人甚少,露營野餐的好地方
7、青石嘴鎮
推薦理由:圓山觀花台所在地,鎮上有不少飯店和賓館可供選擇
8、花海鴛鴦
推薦理由:門源古八景之一,春夏季節時有近百隻藏鴛鴦隨波上下嬉戲
9、照壁山觀景台
推薦理由:坡地景觀,油菜花田和青稞田錯落分布,可以俯瞰百里花海的中央—浩門鎮
10、門源仙米林場
推薦理由:青海省面積最大的林區,植物的王國,動物的樂園
還有200條相關問答,更多門源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伍』 西寧有哪些地方特色小吃
何家油炸糕
西寧城中區水井巷
人均 4
推薦理由:幾十年的老店了,從剛開始的幾毛錢到現在一塊 多還是兩塊一個,口味沒變,每次去都有很多人排隊,遊客 是看了推薦區嘗個鮮,大多老顧客去是為了找回憶,就是那 個味。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青海吃貨,青海 美食 的地位在我們心中是無可替代的。青海最著名的 美食 街無非是莫家街、水井巷,其實小圈圈想告訴大家還有一個地方的 美食 會讓你欲罷不能——興海路。
拜家釀皮
作為一條老街,怎麼會少了西寧的特色小吃——拜家釀皮。老字型大小總有著自己獨特的味道,吃起來辛辣、爽口,口感柔韌細膩,不僅釀皮筋道而且料汁回味悠長。無論春夏秋冬他們家總是有人在排隊,可見吃貨們的眼睛是雪亮的。
木橋牛肉面
木橋牛肉麵也算是青海名小吃了,店內掛滿了大大小小的獎牌。牛肉麵就是清湯牛肉拉麵,大片的牛肉,再澆上一勺辣子,面條勁道,辣而不燥。干拉麵就是干拌牛肉拉麵,油辣子包裹了每一根面條,色澤紅亮,面條可以選擇粗細圓扁,店內自取的茶水就是拉麵的湯頭,很是鮮美,干拉必備。
楊家葫蘆頭
葫蘆頭因豬大腸油脂較厚,形狀似葫蘆,因此而得名。楊家葫蘆頭的基本原料是豬大腸和豬肚,潔白晶亮、軟綿滑韌,肉嫩湯鮮,肥而不膩,醇香撲鼻。吃的時候盡量不要放油潑辣子,這樣更能凸顯出原湯的味道。湯頭濃香醇厚,再配上勁道的饃,太贊了!
天全唐王米粉
米粉界的大師!天全唐王米粉是一對四川的老夫妻經營的小店,店面不起眼但人氣超高,米粉種類多,推薦紅油牛肉米粉,炸乾的牛肉粒配上紅油米粉簡直絕了!肥腸米粉也很不錯,量足,還是川味。店內不僅有紅棗茶,還有好喝的免費豆漿哦~
馬一刀烤肉 美食 城
要說來了西寧是到了牛羊肉的天堂!馬一刀烤肉 美食 城可就是吃貨的天堂!這里的羊肉不怎麼膻,而且肉質非常緊致,口感很好,肥瘦相當。幾串烤羊肉下肚,再配上一碗孬茶,去去油膩,一碗下肚,滿滿的飽腹感連帶著心也暖和了起來呢!肉質好,味道好,料又足,一到 旅遊 旺季路邊都坐不下,人氣火爆,要想去品嘗可要早點哦!
湟源裡脊
尕奔香酸辣裡脊屬於「青海老八盤」里的熱菜。它之所以好吃,是因為材料來源於「本土」,擁有正宗的味道,才會受到大家的青睞。黃金的外表,鮮嫩的肉里,濃郁的湯汁,每一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才能做出飄香十里的美味佳餚。
老馬家吃肉退骨牛肉麵
老馬家吃肉退骨的名氣可不小,最有特色的應該是吃飯沒有筷子!只有刀子!退骨牛肉,上桌前稱斤,骨頭很好剔,吃完後骨頭稱斤,還是很劃算的,肉質鮮嫩,價格合理。別的不說,那不限量的牛肉湯非常鮮美,配個餅就能讓你吃到飽。
刀削麵
刀削麵,雖然不是本地的特色 美食 ,不過小愛還是想為吃貨們推薦。不因為特色只因為好吃!做刀削麵是個技術活,削薄了容易軟掉,削厚了又影響口感,還要注意長短要一致,薄厚要均勻,這樣才可以做出勁道美味的佳餚。
馬萬羊腸面
馬萬羊腸面大家可以看到他的門頭上寫著始於2000年,純純的老字型大小面館。羊腸面主要分為肉腸和素麵,肉腸之中是羊的內臟等經過調味製作而成的。羊腸面湯色淡黃,腸段潔凈,肥腸粉白,面條金黃蔥末浮上,蘿卜丁沉在碗中,腸段細脆餡軟,面條悠長爽口。如果不喜歡吃腸可以只要素麵哦~
許記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雖然是西安的特色,但西寧的街頭似乎也是大大小小的很多店,興海路的這家泡饃店雖然是老字型大小但店面很乾凈,它料重味醇,肉料湯濃,鏌筋光滑,食後餘味無窮。很多當地人選擇當早餐,上班前來一碗,一天都是暖暖的!
甜醅酸奶
飯後覺得太油膩了,不妨嘗嘗西寧的特色「甜點」。甜醅在興海路路邊有賣,能碰到算你運氣很好了,碰不到也沒關系,可以去品嘗正宗的手工酸奶,酸奶的店面在街邊很容易找到。
來源西寧吃貨范
在青藏高原當兵服役14年 ,青海西寧各種各樣的小吃幾十種,讓我最難以忘懷的舌尖上的 美食 是以下三種。
青海屬於以畜牧業為主的民族 ,草原牧區 家家有上百頭牛和羊 。青海的羊最重要的特點是長期在草原上吃草長大,不像其他地區的羊長期圈養長大 。
用長期在草原上吃草長大的羊做出來的手抓羊肉最主要的特點是肥而不膩,沒有膻味兒。
把做出來的手抓羊肉配上青海的特色調料椒鹽,再配上大蒜,人們常說,吃肉不吃蒜,營養減一半,那味道真是美 。
夏季到西寧 旅遊 的中外遊客,手抓羊肉是遊客餐桌上必備的特色小吃。
北方人以麵食為主 ,青海西寧的特色小吃當然離不開面 ,西寧人民街有幾家面片飯館非常受市民的歡迎 。
記得在西寧學習期間 ,我和同事們經常去人民街那幾家面館,就是為了吃西寧的特色小吃面片。
西寧人民街炒麵片最重的特點,我感覺是做的非常勁道 ,炒麵片油而不膩,嚼在嘴裡 ,口感非常不錯 ,很符合北方人吃面片的味道 。
記得那幾家飯館星期六,星期天要吃面片,還得去排隊 。吃面片的人絡繹不絕 。
青海西寧的釀皮和陝西西安的涼皮是兩種完全不同風味的涼皮,這兩種涼皮都非常好吃,口感各不一樣 。
雖然離開西寧已經快十多年了,但西寧特色小吃釀皮的卻永遠留在了我的胃裡邊 。
西寧的親朋好友每次來西安遊玩時,都知道我們最愛吃回民街的釀皮,所以他們來西安時,我和家人總能吃到我們最愛吃的西寧特色小吃釀皮 。
西寧共和路曉泉雜碎店,營業時間5:00到賣完(8-9點鍾),優質牛雜碎30一碗,一定要加牛腸,一定要加牛腸,一定要加牛腸!!提示~是蒼蠅館,邊上泉兒頭裝修漂亮,但沒有這家好吃,這家店是本地人去的。我今天7:30到店就剩下不到3份牛腸了,想吃香的,一定起早。
你是打算來西寧吃還是買回家吃?兩者有很大的區別,單純說羊肉,青海的羊要青海的水,青海的鹽煮最好,所以在青海吃青海羊肉最好吃,如果您要買回家,推薦青海老酸奶,門源奶皮,方便攜帶,開袋即食!
陝西名吃馬秀梅擀麵皮人民街
1、釀皮(氣象巷有一家店:小吳釀皮)
2、梗皮(水井巷有很多,目前正在整修,可以去莫家街)
3、甜醅(莫家街)
4、手抓羊肉(鹽湖巷的馬相卿不錯)
5、炕鍋羊肉(鹽湖巷的馬相卿不錯)
6、烤羊肉串(鹽湖巷的馬相卿不錯)
7、羊腸面(尕晉娃、何記都很好吃)
8、手工面片(很多羊肉店都有)
9、家常拉麵
10、麥仁粥(很多羊肉店都有)
11、手工酸奶(馬路上就有很多人抬著買的,大街小小很多)
很多人來西寧都要吃這些,本地人也是經常吃,一定要選好的店去吃~
『陸』 如果我來你的城市旅行,有哪些美食是不可錯過的
你好,我是一個來自於山東菏澤定陶的小姑娘。如果你有機會來我們古定陶遊玩的話,我作為東道主有下面幾種美食是你不可錯過的。
01 燜子湯
以前我以為燜子湯這個東西全國都有,後來上大學離開菏澤才發現原來這是我們定陶特有的一道美食。它的主要原料是紅薯,外觀看上去晶瑩剔透。燜子湯在我們定陶的小菜館都可以找到,也是我們定陶大席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萬分推薦!
你們的家鄉都有哪些好吃的特色美食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哦!
『柒』 門源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7 月是門源油菜花開放的季節,這個時間段去門源彷彿置身天堂。 60 萬畝的油菜花田比起江南地區更具視力沖擊感,加上遠處的祁連雪山,黃與綠的渲染絕對能震撼你的心靈。
門源在哪裡? 門源縣位於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是西北地區的主要油料產區。門源油菜花以它的大面積而聞名,並且身處西北的地理位置而絕非江南地區,更讓人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如果你錯過了江南四五月份的油菜花,那麼西北的七月門源油菜花還可以讓你大飽眼福。
達坂山 是門源油菜花的觀景地之一,它有亞洲海拔最高的隧道,在這里可以看到遠處若隱若現的 崗什卡雪峰 ,以及門源的百里花海, 而且 一路上的景色, 真是 看都看不夠的感覺! 達坂山主要有有三個通道,景色各異。當地人稱之為上大坂、中達坂、下達坂。上大坂由黑泉水庫經達坂山隧道至青石嘴,沿途可觀看察汗河國家森林公園、黑泉水庫、過海拔 3795 米的達坂山隧道、遠眺門源花海;中達坂由鷂子溝景區至門源東川鎮,沿途可游覽鷂子溝景區,由於中達坂為沙石路面,北坡落石較多,故車輛很少由此翻越達坂山,而這恰恰保護了這里的生態原貌;下達坂由互助縣柏木峽經十二盤到達景色優美的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
圓山觀花台是門源看油菜花比較集中的觀景台,可以眺望整個門源。愛好攝影的人有時可以在此待上一天,從早上的破曉日出到日落的晚霞輝映,偶爾看到牧人在遠處放牧,點點羊群散落其中,美不勝收。
青石嘴鎮 是 門源回族自治縣 的一個小鎮,是有一萬多人口的小鎮,鎮上多以牧業為生,民風純朴。小鎮不大, 出鎮上去買東西步行差不多半個鍾頭 。但是鎮上多以回族為主,清真餐館極多,趕上旅遊旺季,價格偏高。切記 回民家不可以抽煙喝酒不可以說豬肉 更不能吃豬肉。 青石嘴, 這里小而美麗, 在這里 你會恨不得 拿著相機把所有的景色都拍下來,因為這些景色是變幻莫測的,山那邊下雨的話你會發現那裡變成一片雪山, 運氣好還會看到 彩虹, 而且據當地人說雙彩虹也是經常出現的, 青石嘴這片土地真的很美,這里的日出日落都讓 人 著迷 ……
崗什卡雪峰位於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境內,海拔 5254.5 米,是祁連山脈東段的最高峰 。山頂積雪常年不化, 7 月份來既能看到鬱郁蔥蔥的山嶺和銀色的雪峰還能看到門源的油菜花。 當地的氣候也是瞬息萬變,時而藍天白雲,銀光熠熠,時而狂飈大作,天昏地喑,因此當地人稱其如玉龍遨遊,而 「 龍嶺夕照 」 也成為舊時門源八景之一。
? ?
??
專題來源:西北旅遊
『捌』 門源美食
門源美食有門源青稞、門源奶皮、清蒸牛蹄筋、包子、餃子等。
1、門源青稞:門源青稞是青海海北門源回族自治縣的特產,栽培歷史悠久,分布地區遼闊,但從中國范圍來說青稞的種植則集中分布於青藏高原的青海、西藏兩省區及甘肅、四川僅靠青藏高原的邊遠地區。
2、門源奶皮:奶皮是門源地區獨特的回族名間奶製品,是牛奶煮沸後揚動起泡,再靜止一段時間後由懸起的脂肪沫等凝結而成的物質,是牛奶的精華部分。
3、清蒸牛蹄筋:清蒸牛蹄筋是青海回族人民筵席中常見的地方特色菜餚之一,在清真飯館里被列為地方風味菜。此菜淡嫩不膩,質地猶如海參,頗有高原鄉土味,在內地很難吃到它。
4、包子:包子是一種飽腹感很強的主食,並且還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它是由面和餡包起來的,或者是由素餡做成的,做好的包子皮薄餡多,松軟好吃。
5、餃子:餃子源於中國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漢族傳統麵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由東漢南陽涅陽(今河南南陽鄧州)人張仲景發明,最初作為葯用。
『玖』 請問海北必吃美食都有哪些
海北必吃美食 在青海的藏族自治區有一個海北市,這里旅遊景點有很多有的是古老的文化景點,保留著很多古建築的文化遺址。還有就是新開發景區百里油菜花海洋,這一片油菜花是中國北方地區目前最大的油菜畫基地,每天慕名而來的遊客有很多。還有一處叫做仙米國家級森林動物園,還有一個著名的黑河大峽谷。這么多景區每年都會迎來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這些有來到這里欣賞完美景後都會在品嘗一下當地的美食。
海北街頭小吃 在海北的門源有很多的街頭特色小吃,比較著名的就是名叫羊羔蓋被的一道風味美食。主要是選用了藏羊的羔羊,羔羊一定要選在出生一個月至三個月的小奶羊,這樣的小羊的肉不僅肉質軟嫩而且新鮮好吃。將宰殺好的小羊清理好之後切成小段,然後在鍋里放上油加熱把羊肉塊放進鍋里爆炒至發白以後添加清水開始燉煮。等羊肉熟了以後再用蔥花餅或是面餅包裹在羊肉上小。
海北有什麼好吃的 北海還有一種美食就是清蒸牛蹄筋,這是海北有名的回族菜系之一。這道菜在全國的清真小店都可以品嘗的到,但是想要吃到地道的的清蒸牛蹄筋的話就必須到海北才可以吃得到。這道菜的主要的特點就是清淡而不是很油膩,其實牛蹄筋的的口感有點像海參,但是營養成份還是不同的。
更多關於海北必吃美食都有哪些?,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fb00031615731857.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拾』 青海的特色小吃
青海的特色小吃大全
青海地處我國青藏高原上,菜餚口味,多以鮮辣見長,口味比較重.下面我給大家介紹青海特色小吃大全,歡迎閱讀!
青海特色小吃大全
1、尕面片:又稱軟面片、面片。青海家常麵食。將調和稍軟的面揉好成圓條狀,壓扁,切成手指大小的面劑劑,抹清油擺放盤里;再用濕毛巾或塑料覆蓋約十幾分鍾;然後將面劑劑捏扁,抻長,揪斷成1.5厘米見方的小面片,投入沸水煮熟而成。纖小玲瓏,既薄又小的指甲皮兒面片數最講究。有隻下一點青菜、熗點蔥花的素麵片;有先爆炒牛肉羊肉,再揪面片的牛羊肉面片;有先煮牛羊肉,後揪面片的肉湯面片;有出鍋不帶湯,將面片倒進用肉、粉絲、辣椒、蒜苗等做就的混菜鍋內混炒的炒麵片;有出鍋帶少量湯,用炸醬拌吃的燴面片;還有既沒菜又沒肉和油的清湯面片。
2、狗澆尿:又稱狗澆尿油餅。本地較流行的一種麵食。用青油煎的薄餅。有隻另一點酵子的「半死面」和不加酵子的「死面」兩種。將小麥面和好揉勻,擀開,撒上香豆粉,澆少許青油抹勻,捲成長卷。再順面卷方向擰成螺絲狀,切成小段,逐個壓平擀薄。在燒熱的烙饃鍋中倒上約半兩青油,將餅放進,沿鍋邊澆上一圈青油,並不停轉動薄餅,使其火色均勻。待餅上了火色,立即翻過來,再沿鍋邊燒一圈青油,並不斷轉動餅子,煎熟即可食用。50年代以前,當進居民廚房灶台上多使用陶制的小油壺盛放青油,烙餅時,用小油壺沿鍋邊澆油的動作,猶如狗在牆根撒尿的姿勢,故稱「狗澆尿」。
3、酸奶:這里所說的酸奶,不是我們常喝的那種工廠加工出來的,而是當地回族人民自己加工自製的酸奶,是盛在小碗中,並在碗口蓋上一塊小玻璃,然後回族人民自己擺在街頭上賣的那種。他們用小碗裝熟牛奶製作酸奶,並特意在碗口滴上幾滴菜油,表層奶皮金黃,油漬點點,潔白如脂,芳香撲鼻,鮮嫩質細,清涼微酸,加一勺白糖,酸中帶甜,更是涼爽可口。這種自製酸奶味道絕對正宗、口味絕對賽過其它所以品牌的酸奶。酸奶是一種理想的保健飲料,營養勝於牛奶。它能助消化、增食慾,還有抑菌、收斂、鎮靜和催眠的功能,對輕微腹瀉的慢性病人有治療作用。醫學家還發現它能降低膽固醇濃度、預防動脈硬化和腫瘤,避免過早衰老。
4、沙罐奶茶:用沙罐燉的奶茶。東部農業區各族群眾習慣用青海省大通縣或甘肅窯街燒制的一種不施釉彩、內外粗糙不平的粗陶罐(當地俗稱「沙罐」)「燉茶」。先將茯茶加食鹽燉好,再「調」上牛奶燉熟即成。用沙罐煮茶,一般叫「燉茶」、「煨茶」或「熬茶」。
5、寸寸:青海家常湯面。用小麥面調成較硬的面團,揉勻擀薄,切成韭葉寬、約2寸長的短面條,下鍋煮熟即可。湯面中配有肉丁和蔬菜的稱肉寸寸;配有蘿卜、洋芋和蔬菜並熗有蔥花的稱素寸寸。
6、長面:地方風味麵食。用擀麵杖將揉好的面團在案板上擀成薄約2-3毫米的大園片後再切成細長面條,邊切邊整為小把,置於器物中。可以下涼面、稍子面。隨著面條加工機器的普及,此種加工辦法已經很少見到。
7、炒麵片:青海風味麵食。在面片下鍋的同時,用炒鍋炒好肉丁或肉片及辣子、筍片、菜瓜等蔬菜或粉條,木耳、待面片開鍋,即用漏勺撈起面片,放到炒好的菜中翻炒,略炒片刻,即可出鍋食用。
8、蹬渣皮:煮麵食。做法基本同軟面片。面片一般要揪斷成小片入鍋,此則是將拉得既薄又長的面整條入鍋,製作比較省事,常調有肉菜等。風味同面片相近。
9、翻跟頭:民俗食品。兩頭翻出中間切縫的油炸麵食。將發面擀薄,切成約1寸寬、3寸長的面條;從中間切一道縫不出兩頭,再將兩頭從中縫翻出,投入沸油炸5分鍾左右即成。干黃薄脆,適口易存,一般逢年過節時製做。
10、干拌:青海特色麵食。不帶湯,拌操子或炸醬同吃煮麵食。做法同拉麵。
11、鍋盔:青海特色麵食。兩面都上了火色的厚烙餅。將發酵好的面團揉勻,做成比烙饃的'鍋底略小的圓餅,厚約3-4厘米,放進燒熱的鍋里,並用筷子在上面戳幾個小眼,使餅受熱後空氣從中逸出。蓋上鍋蓋,用文火烤烙。待挨鍋底的一面烙成桔黃色時翻過繼續烙,約40分鍾即可烙成外皮脆酥、裡面松軟的鍋盔。一般用做飯的鐵鍋。可用小麥面、青稞面、豌豆、包穀面。也可做好卷了香豆粉、紅曲粉的,還可在面中摻進青油烙成油鍋盔。
12、鍋塌:青海家常麵食。在鍋中燜成的底部似烙餅、上部似蒸饃的麵食品。將發酵好的面團揉勻,摶成一個個小饅頭,或把面攤薄,澆上青油,撒上香豆粉或紅曲粉等,做成一個個小花捲。放進在鍋底擦了青油的熱鍋,倒入少許水,用鍋蓋蓋嚴。然後間歇地用文火燒,以燜為主,以烙為輔,約一小時即熟。貼在鍋底的一面烙成黃黃的硬底,上面則似蒸饃,膨鬆酥軟。過去多用青稞面,現在也用小麥面、豌豆面或包穀面。可做成單個的,也可在鍋中把好幾個貼到一起,做成一個大鍋塌。
13、攪團:青海特色飯食。將豆面或青稞面等雜面徐徐撒入沸水,並不斷用擀杖攪動,文火燜燒約20分鍾。吃時配油熗腌菜、辣子、醋、韭辣、炒菜等。酸辣為主。
14、韭合兒:韭菜為主料作餡的餅。餡一般另雞蛋、肉末等。有圓形半圓形兩種。常用油烙煎而成。
15、手工拉麵:又稱拉條、扯麵。青海特色麵食。手拉的長面條。和面時放進稍許鹼,邊揉邊蘸入適量的水;面劑劑搓得較細,一般都要抹上清油放在盤里,並用塑料或濕毛巾蓋住醒面約15-30分鍾;然後拉抻均勻,入沸水煮熟。也有不用清油而撒乾麵拉抻的,方法是隨拉隨撒,隨粘麵粉。前者叫油拉,後者叫干拉。回族的技巧尤為高超,一條面坯在麵粉中拌來拉去,纏來繞去,手輕力勻,不斷一根,入鍋一把,剛好一碗。有圓形扁形之分,扁如韭葉,圓似垂線,入鍋不斷,入碗滑光,入口柔軟。食用時可拌臊子、炸醬、或調以炒菜、油熗腌菜、辣子、蒜苗等。色味俱全,既是家常飯,又可招待親朋。
16、涼粉:青海風味食品。用豌豆粉熬成稠糊,冷卻後凝成塊狀,切成條,用醋、油熗辣子、蒜泥、芥末、鹽等佐料拌著吃;也可以和蔥花用油炒熱,再佐以醋、辣子、鹽等調料拌著吃。最有名的是在西寧北大街設攤經營的殷姓老人,人稱「殷涼粉」。去世後其配方秘法沒有傳人。
17、涼面:青海夏季家常麵食。將長面條煮熟拌以植物油,吃時調用鹽、醋、油熗辣子、蒜泥、芥末等佐料,並涼拌有韭菜、黃瓜絲、青筍絲等。主要在氣溫較高的夏季吃。西寧街頭多為回族經營。切有經特殊加工的羊腸或肉,稱為羊腸涼面。也可在涼面中放上熟蘿卜丁用熱湯反復沖幾次,變成熱涼面;用熱湯中的過程俗稱"冒",冒過的熱涼面別有滋味。
18、爐饃饃:專用鏊烘烤的麵食。調面時,拌入適量清油,也有不拌油,將面坯揉成長條形,切成節,再團作橢圓形;上面用刀切上花紋,或用木梳壓上花紋,放入有底有蓋直徑約7寸、稱為鏊的烤具中,上下加火燜烤製成。
19、麻花:四、五條面擰成一束的油炸麵食。做法基本同饊子,但合面比饊子稍硬、入油鍋時的面也比饊子稍粗;麻花出鍋後可趁熱撒上糖。色澤黃亮,酥鬆香甜,易消化,善保存。是饋贈親友、招待賓客的佳品。
20、麻麥:青海風味小吃。用旺火將小麥炒至脆黃,加入適量麻籽,混炒一、兩分鍾即可出鍋。是一種有益消化,增進食慾,質脆味香,人人喜歡的小食品。
21、麥茶:地方特色飲料。用炒熟的小麥粒壓碾成麥碴後熬成的農家飲料。茶湯黑褐色,類似咖啡茶的清香味。多流行於青海東部農業區,主要由於過去茯茶價格昂貴,農民就地取材,用當地出產的小麥炒熟壓碎,即可熬成。用麥茶和牛奶也可煮成奶茶。
22、麥索兒:青海民俗小吃。將顆粒飽滿、尚青未乾的小麥或青稞,取穗拌鹽水,入鍋燜熟,搓皮簸凈,或在案板上研搓為細條,或用小石磨、水磨磨為長條狀。可拌蒜末、撥熟油食用,別有風味。還可做稀飯饊飯配料。不研碎整粒而吃,稱焜麥子或焜青稞。
23、釀皮:青海地方吃食。用小麥面加工的大眾食品。在小麥面中摻和適量鹼面(最好用土法製造的稱為「蓬灰」的鹼),用溫水調成硬性面團;幾經揉搓,等面團揉勻光滑,再放進盆中用涼水連續揉洗,洗去澱粉,直到面團洗成蜂窩狀的軟膠狀時為止。這膠狀體蒸熟後就稱為「麵筋」。洗出的澱粉水待沉澱後,倒出浮水,將沉澱麵糊舀在鋪有蒸布的籠中,蒸熟成3分厚的圓餅,即為「釀皮」。另一種作法是把麵糊舀入特製的鐵盤中(俗稱「煸鍋」),用水浴煮熟,從盤中剝離出來。前者為蒸法,後者為餾法。蒸的色褐沉著,渾厚肥大;餾的色黃發亮,薄細柔嫩。西寧較出名的有劉釀皮、尕余兒釀皮。
24、破布衫:青海風味麵食。擀好面後,不用刀切,而用手揪成碎片下鍋煮熟。一般用青稞面等雜面製做。
25、棋花兒面:青海家常湯面。因面葉兒呈菱形,兩頭尖尖,形如麻雀舌頭,故名。用小麥面和成較硬的面團,揉勻擀薄,切成約1厘米寬的長菱形面葉,下鍋都煮熟好可。在湯面中配以白蘿卡、芹菜、韭菜等蔬菜的稱素麵棋兒;配以肉丁和蔬菜的為肉面棋兒。西寧漢族辦喪事時,家屬和幫助操辦喪事的內賓,晚飯都吃肉面棋兒,不能做其他飯食。
26、哨子面:青海家常麵食。將牛、羊、豬肉丁或肉末在鍋中煸炒,加鹽、味精、花椒粉等調料及白蘿卜丁和水燒沸;再加進黃花、木耳,打上雞蛋花,用水澱粉略加芡汁,即成為臊子。將手工擀的或機壓的韭葉寬的長面條煮熟,撈在碗中,澆上臊子,再佐以醋、油熗辣子和涼拌的紅蘿卜絲、青筍絲、辣椒絲或酸菜等就飯。西寧習俗,招待客人,過生日,嬰兒滿月,過百日(本地稱百歲)時要吃哨子面,取長福長壽、常來常往的意思。
27、油花兒:青稞面做的卷型花捲。一般卷有清油、香豆、胡麻籽等。原先用青稞做,現在一般用白面做。
28、油香:回、撒拉族群眾地油餅的俗稱。油香與普通油餅幾乎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油香中間不是圓孔,而是用切刀尖劃的兩道短縫。回族的三大節日,即開齋節(爾的節)和古爾邦節(大爾的節),家家戶戶都要炸油香;聖紀節各清真寺炸油香,散發給所屬教民。家中歿了人,在送悼亡人後也要炸油香,請來阿訇、親戚鄰居和送埋體的人吃油香,臨走時還要給每人送一個大油香。
29、磚包城:青海風味麵食。外層為白面,內層為雜面的花捲。將充分發酵的麥面、青稞面分層卷進清油或胡麻油,撒上香豆粉、紅花等食用色素,疊卷一體再切成節,蒸熟即成。也有不卷油不抹色素的。同土築磚砌的城牆,謂之磚包城。
30、灶卷:彩面層疊的橢圓形大花捲。將發面團或壓或擀薄,分層加清油,抹紅曲、姜黃、香豆,捲起成長條形,切成橢圓形上籠蒸熟。主要為農歷臘月二十三日祭灶之用。
31、油潑酸菜:青海西寧、大通、門源等地俗吃。把腌熟的酸菜切碎,澆上剛燒熟的青油即成。也稱「熗酸菜」。
32、油菜麥桿煙熏臘豬肉:當地農民每年冬天殺豬後,為了能長期保存,將豬肉吊在廚房裡,在日常做飯的油菜麥桿煙熏中自然風干,至次年三、四月份以後再吃,那味兒可以與四川有名的熏臘肉媲美,但也略有不同,因為這是自然熏乾的,肉皮在柴火中稍烤一下,刮其焦面,放在青稞面系列的麵食中,肉面呈透明狀,形似冰糖,其味別具一格,讓人回味無窮。 此味只能在中國門源享受。
33、面腸:風味食品。將豌豆麵粉和蔥花、鹽、花椒粉、姜粉等調料和勻調成糊狀,灌入洗凈的牛、羊、豬腸子,煮熟即可食用。
34、牛肉乾:五香牛肉乾是青海解放後的新產品。行銷國內外市場,頗得消費者的好評。牛肉乾不僅是招待貴賓的上品,而且也是饋贈親 朋好友的禮物。它既便於攜帶,又宜於長期存放,可供家宴或旅遊途中食用。五香牛肉乾的主要原料,是青海高原特產的新鮮耗牛肉。製法是將鮮肉剔除筋皮,以凈肉加白水煮熟後,再切成長一厘米、寬一厘米、厚半厘米的小塊,加入花椒粉、咖喱粉、味精、料酒、糖、鹽等佐料干炒,最後再烘乾、裝袋。由於製作方法考究,成品色鮮,營養豐富,既保持了耗牛肉的風味,又有香氣濃郁,滋味鮮美,久吃不膩等特點。近年來,來青海的客人和旅遊者,爭購青海牛肉乾,當做一種有青海鄉土特色的食品,使青海牛肉乾更加名聲大震。
35、烤羊肉:將羊肉切成小片,串穿於鐵扦上,放特製的長方形烤爐焙烤。然後在羊肉上抹上醬油、精鹽、姜粉、辣面、椒粉等佐料,並翻動鐵扦。其肉嫩味香,營養豐富。現在烤羊肉已經發展到烤蹄筋、烤腰子等,格爾木的烤羊肉是其他地方沒法比的。
36、羊雜碎:指煮熟的牛、羊的頭、心、肝、肺、腸、胃、蹄等切片,舀原湯汁,加調料,即成。雜碎柔、嫩、爛、脆,湯香味濃。青海最有名氣的「羊雜碎」要數里離市區25華里處的大通後子河雜碎館。
37、爆燜羊羔肉:高原一絕。吃羊羔肉一般是有漸近線的,只有春秋產羔時期才能品嘗到。做法:將出生15天左右的羊羔宰殺剝皮、洗凈切成3~6厘米的方塊,入油鍋爆炒,待皮肉淡黃時加入面醬、辣面、姜粉、椒粉、精鹽等,再反復炒至肉塊呈紅色時,加適量涼水,封鍋慢煨,水干肉爛即成。其肉細嫩,辣酥爽口,色澤暗紅,芳香柔軟。
38、饊子:饊子是一種油炸麵食。青海回族和撒拉族群眾,在每年歡度傳統的「古爾邦節」、「爾德節」、「聖紀節」,以及婚喪大事中,都把饊子作為待客的主要麵食品。饊子是用頭羅白面為原料,稍加鹽和調料,搓成細條,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
39、甜醅:將莜麥或青稞(去外皮)簸凈,清水洗去雜質,入鍋煮熟(表層開口),瀝出涼冷,加入甜醅曲和勻,裝進壇中密封,保持恆溫(15℃上下),經3~5天發酵,開壇食用,醇香、清涼、甘甜,夏能清心提神,冬則壯身暖胃。
40、干板魚:青海有句順口溜:「貴德的梨兒享堂的瓜,湟源的干板魚天下誇。」這話一點兒不假。青海省盛產湟魚,因其體肥肉嫩味鮮而遠近馳名。將湟魚剖去內臟,洗凈雜質,按大小擺列在滾燙的石板上或沙灘上曬干,即為干板魚。干板魚經水泡軟後,肉質柔韌,可烹制出風味別具的佳餚。市面上出售的干板蒸魚是把泡透的干板魚,用蔥末、食鹽、蒜泥、胡椒、辣椒、花椒等佐料粉末加入麵粉,調為糊狀,塗抹在洗凈的干板魚上蒸熟。由於干魚軟化,佐料也就滲入肉中,待蒸氣彌漫、香味撲鼻時取出,連魚肉帶面塊一起食用,辛辣鮮美,芳香可口。
41、羊腸面:羊腸面是西寧地區常見的一種風味小吃。它以羊腸為主料, 並伴以熱湯切面共食。做法是將羊的大小腸管洗凈,腸壁油不剔剝,裝入蔥、姜、花椒、精鹽等為佐料的糊狀豆麵粉,扎口煮熟,並在煮羊腸的湯內投入已煮熟的蘿卜小丁、蔥蒜丁混合的梢子湯。食時,先喝一口熱羊腸湯,而後切豆面腸為寸段一小碗, 再吃一碗梢子湯澆的面條。羊腸面湯色淡黃,腸段潔凈,肥腸粉白,面條金黃蔥末浮上,蘿卜丁沉在碗中,腸段細脆餡軟,面條悠長爽口,夏天吃涼 冬日可吃熱,實屬實惠之小吃。
42、焜鍋饃:焜鍋饃饃是在金屬的焜鍋模具中烤制而成,故群眾習稱「焜鍋」,是青海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地區人們的麵食品。焜鍋是在普通發面里卷進菜油,抹上紅曲、姜黃、香豆粉等民間食用色素,再層層疊疊地捲成紅、黃、綠各色交織的面團(藏、回族同胞在和面時,有時摻進雞蛋和牛奶),揉成和焜鍋形狀大小相同的圓柱狀,放入焜鍋內,埋在用麥草為燃料的灶膛或炕洞內的火灰里。焜鍋壁較厚,傳熱緩慢,麥草燃料火力均勻,熱度適中,半個小時後即可出鍋。烙出的焜鍋饃饃,外脆內軟,綻開如花,色彩鮮麗,異香撲鼻。它的特點是省時,省事,製作單間,鬆脆好吃,攜帶方便,經久耐貯。
43、門源名吃奶皮:是門源地區獨特的回族名間奶製品,是牛奶煮沸後揚動起泡,再靜止一段時間後由懸起的脂肪沫等凝結而成的物質,是牛奶的精華部分。門源奶皮精選青藏高原純天然、無污染的優質牧草和雪山泉水養育的氂牛、犏牛的新鮮奶汁為原料,在繼承回族民間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按照現代營養需要精製而成。富含優質蛋白,脂肪以及鈣、鐵、鋅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門源奶皮白中透黃,油花點點,一張奶皮如同一輪皓月掛空;如同一幅女人的笑臉;如同超薄型白面大鍋盔。奶皮上面蜂窩滿布,沙孔密集,就像一片蓬鬆的海綿,其味不油不膩,鮮嫩香脆。其狀似餅非餅、似糕非糕、似酥非酥、似柔非柔。美味可口,讓人食之不厭,留戀永久。
44、門源名吃搓魚兒:系青海門源地方回族小吃,用青稞面做原料,和面後將面用雙手搓成一根根一尺多長的細長面條,邊搓邊整理為小把,置於器物上,然後炒一鍋洋芋做稍子,加上其它佐料下面吃,其味清馨可口、堪稱一絕。
45、涼拌鹿角菜:鹿角菜科,褐藻門藻類多細胞體植物,卵式生殖,主要生長在潮帶岩石上。屬青海特產 ,可以涼拌,也屬青海一特色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