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增城特產主要有那一些嗎
增城的特產是絲苗米、水南白蔗、新塘欖雕、正果臘味、小樓冬瓜、黃塘頭菜、西山烏欖、遲菜心、增城黑糯米、仙村馬蹄、石硤龍眼。1、增城絲苗米素有「中國米中之王」之稱,與增城掛綠荔枝齊名。以其米粒潔白晶瑩,油質豐富,成飯香氣濃郁、柔軟、可口而馳名嶺南,飲譽海內外。清朝嘉慶庚午年(公元1810年)出版的《增城縣志》記載:「增城市最佳稻米是絲苗米。」可見其歷史悠久,早負盛名。增城絲苗米以前是朝廷的貢品,現已為廣大市民的飯桌上必不可少的米飯了。
白水丹邱出靚米
西距增城市城區16公里的朱村白水山是增城絲苗的原產地,清代增城縣八景之一,名曰 「白水丹邱」。據《增城縣農業志》1911年清宣統版記載:「……近年早熟有楝赤,有上造絲苗,白谷仔頗佳;晚熟有泉水占絲苗最佳。」
民間流傳朱村白水山的絲苗米是明代僧人育成的,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法號棲雲大師的高僧,四海雲游,尋找傳經修善的好歸宿,他踏著雨後泥濘走近古增城八景之一的「白水丹邱」——白水山,只見此處山林茂盛,雨量充沛,一練瀑布從山頂飛瀉而下,蔚為壯觀,且山不高而秀雅,溪不深而清澈,鳥語花香,流水潺潺。棲雲見果然好景緻,決定在這里定居下來,修寺化緣耕田地,並把雲游各處收集的優質稻穀品種雜種於此,逐漸形成一種優質的稻種,因其米粒苗條,米泛絲光,僧人及鄉鄰稱作「絲苗米」。增城是丘陵地帶,北回歸線由境內通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攝氏二十一點六度,田園土壤沙質地多,水質酸鹼性度中性偏鹼。尤其是丹邱白水寨附近,灌溉用水乃白水山岩之湧泉,含多種稻類生長所需微量礦物質,結出的穗粒飽滿,米質靚,相反如果生長在肥沃的土壤里,產出的絲苗米反而變差,這又是絲苗靚米多出增城的緣故。
米中碧玉勝千米
增城絲苗米以傳統矮腳絲苗著稱。其特點是米粒晶瑩潔白,油質豐富,成飯香氣濃郁、柔軟,口感獨有風味,深受人們的喜愛。上世紀五十年代,增城絲苗米種植面積較廣,不少農家以絲苗作公糧交給國家。後因種植絲苗產量低,加上價格偏低,從六十年代起,絲苗種植面積逐年減少,至七十年代初,全增城不足500畝。進入八十年代,增城種植絲苗稻才開始復甦,特別是一九八五年,增城被原國家農牧漁業部定為優質米生產基地後,全市種植絲苗面積從原來2萬畝增至4.5萬畝,出現了千畝連片絲苗田「十里稻田,十里飄香」的誘人景象。近年來,增城絲苗米種植有了很大的發展,絲苗米佔全市水稻種植面積的98%以上。參加增城絲苗改良育種的代表人物有宋東海、李晉雲、湯達安、張紹春等。
增城絲苗稻種與其他水稻品種相比較,主要特徵是:禾苗莖葉幼細,抗旱力較強,稈較高,尤其適宜種植於山區沙質淺腳田或有山泉灌溉的梯田;谷殼金黃色,有的品種為黃褐色,谷身較修長,穀粒末端呈關刀尾狀,米粒晶瑩,泛絲光,無腹白,米行細長苗條,油分及蛋白質含量豐富;米粒爽脆、潤滑、松軟,飯味芳香而特別可口,正宗增城絲苗米飯,加入上湯水攪動後,飯團散開,湯仍然清澈見底不混濁。 揚名國際享盛譽
1992年6月,在香港舉行的國際食品博覽會上,增城「泰稷」牌絲苗米作為中國的大米食品參展,與來自世界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3000多家食品產品競高低,結果經國際食品委員會專家評鑒,一舉摘取了國際金獎,成為中國在國際食品博覽會上第一個獲得金獎的大米品種,此項殊榮載入了《世界食品大全》。此後,增城絲苗米多次在國內、國際食品展覽會、博覽會上獲獎,飲譽海內外!泰稷、市優質米基地公司還被廣州市命名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力帶動增城絲苗米產業發展。增城絲苗米除供應國內及港澳等地市場外,還出口至東南亞和歐洲、美洲等地,在國內、國際大米市場佔有重要地位。
現在,不僅增城人出門做客或探親戚朋友時以絲苗米作為鄉土特產饋贈親友,連不少外地人來增城,也會帶幾包絲苗米回去,作為珍品送給親朋好友。當然,在增城廣大市民中,豐盛的餐桌上一定也少不了香噴噴的絲苗米飯。 2、水南白蔗盛產於增城市新塘鎮水南村。該村地處珠江三角洲平原,水土肥美,適宜種植甘蔗。白蔗紮根深至3米開外,莖稈長5-6米,且冬至過後其生勢仍然壯旺。該產品的特點是:蔗汁多而清甜,皮薄肉脆,擲地即折,有「玻璃白蔗」之稱。 3、新塘欖雕源遠流長,是南國藝苑的一朵奇葩。新塘湛菊生(1802-1876年)是歷代欖雕藝人中的佼佼者。其傳人「仿古赤壁船」,「狀元遊街」,「福祿壽星」等產品,在國內外有較高的聲譽,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各地。 4、正果臘味出名,每年入冬,該鎮就有許多個體臘味廠加工臘味。正果臘味不僅在當地暢銷,而且聞名廣州、東莞等珠三角地區。正果人手工加工臘味的方法很獨特,腌制很精細,做出來的臘味不僅色澤好,而且味道特別。
近年來,正果鎮引導農民立足山區,整合利用資源,開發旅遊、農副產品加工業,僅臘味一項,全鎮就有4間專業加工廠,年產量達40多噸,產值200多萬元。 5、小樓盛產冬瓜,有「冬瓜鎮」之稱,所產的黑皮冬瓜個頭很大,肉厚清甜,做成冬瓜宴,菜式層出不窮。高明的廚師還會根據季節變化用冬瓜配以鮮魚、鮮肉、時菜,烹制數十美食,有冬瓜燜鴨、豬骨柴魚冬瓜湯、瑤柱冬瓜腩、冬瓜盅等。 6、正果鎮黃塘頭菜已有百年的歷史,黃塘頭菜屬「江南頭菜」的名貴品種,黃塘村位於東江支流增江河畔,土質疏鬆肥沃,水源豐富,光照充足,環境潔凈清新,頭菜種植均施農家基肥,因而個體適中、飽滿結實、肉質鮮嫩,採用傳統方式製作後,色澤金黃、香氣濃郁、爽甜可口、風味獨特,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食,深受珠三角和港澳台胞的贊譽、喜愛。 7、烏欖,是增城市名優土特產,其中荔城街西山村所產的品質特佳,歷來聞名中外。西山烏欖因果身尾部有點偏左,故又名「左尾」。它與其他品種烏欖相比,具有皮薄、肉厚(佔全果60%以上)、肉紋幼嫩、油質適中、味道芳香等特點。它全身是寶:欖肉制欖角、榨油;欖仁可作菜餚,又是點心的上好配料;欖核是著名工藝品欖雕的原料,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用西山烏欖製成的油欖豉是一種地道的鄉土美食,享有「山蚝豉」之美稱。此外,西山烏欖出仁率高,每擔欖仁比一般品種多出半公斤多,為取欖仁的最好品種。西山烏欖始種於明朝萬曆年間,在荔城普遍種植。近年每逢收獲季節,個體商販設點收購,經過加工後出口及轉銷外地,產量供不應求。 8、增城遲菜心是遠近馳名的優質蔬菜品種。遲菜心每年立冬前才種植,用農家肥栽培,大約要經過90天~120天左右才能收割,因為比一般的菜心上市都遲,所以稱為遲菜心。遲菜心深受歡迎的原因在於其莖肥葉厚,每根大者400餘克,一般的也200餘克。霜凍季節,品質更為上乘。煮之快熟,嚼之爽脆,嘗之甜美,吃起來無渣,非一般菜心可及。將遲菜心曬至金黃色,還可以作湯料,用來煲瘦肉湯,有清熱祛濕、清肝明目的功效。
此品種在相鄰市、縣皆有,唯增城水土培育的特異,尤以增城市北部山區種植的最佳。遲菜心上市時節,酒家食肆必備此菜,港澳台同胞回鄉亦以有遲菜心佐餐為樂。 9、增城黑糯米是一種名貴水稻,俗稱黑米、葯米。據《廣州農業特產志》記載:因廣州黑糯米產地在增城,故名增城黑糯米。增城黑糯米的栽培歷史悠久,據清嘉慶《增城縣志》記載:「增城多產糯,有黃糯、白糯、焦糯(即黑糯)、對糯,又有香糯,尤以焦糯和香糯最佳。」現產於新塘、仙村、三江、石難、荔城等地。黑糯米之所以名貴就是因為它具有特殊的葯用價值和養血健脾之功效,用黑米釀酒其色味香醇,最宜產婦、年老體弱者飲用,故此而得名,是綠色環保食物的首選。 10、增城市仙村鎮所產馬蹄(即荸薺),以個大蒂小、肉厚皮薄、爽脆清甜、無渣多汁著稱。無論生吃、熟食都有清潤生津、消暑化痰的功效,是盛夏清涼解暑的佳品,遠銷國內外。 11、「石硤」是龍眼中的上品。增城石硤龍眼主要分布在荔城、新塘、三江、石灘等地。特點是高產優質,果實肉厚爽甜、核小、糖分高,鮮食味道甜美,有豐富的營養。曬干後的龍眼肉(桂圓),有鎮靜、滋補功能,是中葯滋補葯材。其中以增城夏街村境內的的石硤龍眼最佳。每年果熟時,多出口港澳和歐美市場。
㈡ 究竟哪裡的荔枝是正宗的有人說福建,有人說廣東
這個問題正好問對了,當你問到每個荔枝產地的人他們都會說他們哪裡的荔枝最好吃,我覺得每一個地方產的荔枝都有一個特色的品種吧!
因為每個地方的土質都會有些不一樣,那荔枝好不好吃?不但要說這個品種還要講究你是怎麼護理是怎麼施肥都有關聯的,打個比方哦,紅泥土的荔枝如果是施有機肥的那荔枝肯定比較鮮甜,肥沃的黑土種出來的荔枝沒那麼甜,還有一個就是打農葯比較多的荔枝口感和味道也會有所影響的。
再一個就是品種了,比如有的人喜歡吃海南妃子笑,廣東的禾荔,廣西的桂味,所以不管是哪個地方產的?他們那裡至少都有一個品種是好吃的。
嶺南隹果荔枝產自嶺南比較正宗
荔枝,產於中國南方,是中國嶺南佳果,屬於亞熱帶果樹。很多北方人知道荔枝可能就是來自於杜牧的《過華清宮》里的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主要產於兩廣和福建南部,當然在西南部也有栽培。荔枝和菠蘿、香蕉、龍眼號稱「南國四大果品」。
對於問題中所問及, 哪裡的荔枝是正宗的? 我認為荔枝沒有所謂的廣東的正宗還是福建的正宗,每個地方的土壤、氣候和光照都不盡相同,所以長期栽培都會形成當地特色產品。那麼,今天就來說說 廣東和福建都有哪些地方的荔枝成為了本地的特產,又具有什麼特點吧!
福建荔枝,種植 歷史 開始於唐朝,到了宋朝,達到鼎盛。福建荔枝中,最為出名的就是莆田荔枝。
聽說在莆田城內的宋氏宗祠庭院里的「宋家香」,距今已有近千年 歷史 ,仍然年年開花結果。莆田種植的品種為陳紫,每年的7月中旬採收,現在正是採摘的時節。目前莆田的荔枝面積達到7000多畝,其土壤多是沉積土和紅土,土質疏散易排水。莆田的荔枝果色鮮紅、汁多肉爽、香氣濃郁,非常好吃。在2014年,國家對莆田荔枝實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廣東荔枝,廣東省荔枝的種植面積佔全國的57%,素有「中國荔枝第一產區」的美譽,主要以桂味和糯米糍為最佳, 舊以「筆村糯米糍、蘿崗桂味、增城掛綠」,號稱「荔枝三傑」。其中增城的掛綠最為寶貴,曾為皇家貢品。
廣東都有哪些地方的荔枝形成了當地的特色呢?
深圳南山區的特產,南山荔枝被譽為「中華之珍品」,主要品種有糯米糍、妃子笑、桂味,南山荔枝栽培 歷史 悠久,早在1700多年前,南山就有荔枝栽培,南山荔枝如今種植面積達到2.6萬畝,2006年被國家批准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全國著名的荔枝之鄉,其中掛綠是增城的特優產品,外殼紅中有綠,四分微綠六分紅,果肉清甜有微香,21世紀初曾出現單顆天價拍賣的情況,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增城掛綠有文獻正式記載都已有400多年,其中在增城荔枝鎮掛綠園有一顆掛綠樹已經有400多年的 歷史 了,是掛綠品種的「老祖宗」。2012年被批准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廣東省從化市特產,已有近400年的栽培 歷史 ,種植面積達到近萬畝,2009年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廣東省惠來縣特產,「中國荔枝之鄉」,惠來荔枝具有「嶺南四大佳果」的美譽,種植面積達到1.4萬公頃(20多萬畝),主要品種有「烏葉」、「懷枝」、「糯米糍」。如今在惠來縣內尚存一棵荔枝樹,樹齡有800多年了,2007年被批准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以上就是關於福建和廣東種植荔枝比較出名的地方,都有不同的地方品種,所以不能說哪裡的正宗,只有好吃才是王道。最後,提醒大家,吃荔枝易上火,不要多吃哦,尤其是小朋友。
正宗荔枝是越南的,越南是荔枝原產地,最大的荔枝有比鴨蛋大,而且味道芬芳甜美,越南人遷移到兩廣的白話佬祖地梧州,成為白話佬始祖,把荔枝也傳遞來,中國最正宗的荔枝是廣西靈山,不僅種類多,而且果大甜蜜
正宗荔枝應該數廣東增城,增城盛產茘枝,荔枝為增城特產,增城掛綠被評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增城茘枝皮薄,顏色紅潤,肉質豐厚,汁多清甜。增城荔枝為朝廷貢品,嶺南至湖南的西京古道就是進貢荔枝的古通道,西京古道有多個驛站,是為進貢荔枝的官員而修建。蘇東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描述的嶺南佳果就出自增城,增城荔枝 歷史 悠久,增城北部的正果蘭溪有原始的野生荔枝林,這也充分證明荔枝在增城的種植 歷史 。增城的桂味、糯米糍、水晶球、仙進奉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品種,加以保護。
廣東荔枝除了增城外,高州荔枝也 歷史 悠久,品質上乘,「一騎紅塵妃子笑」描述的就是高州荔枝進貢朝廷的景象,從唐朝開始,高州荔枝成為貢品,高州有一個荔枝園叫貢園,專門進貢荔枝的地方,今年一棵荔枝樹更是拍出天價。高州有2000多年的種植荔枝 歷史 ,保留有1500多年的荔枝樹,這也足以證明廣東荔枝的 歷史 和地位,高州荔枝的妃子笑、白糖罌、桂味、三月紅等名種深受歡迎,核小肉厚,飽滿多汁,含糖分高,清甜。
廣東的亞熱帶氣候為荔枝種植提供優越氣候條件,也使荔枝成為廣東的特產之一。
荔枝最正宗是莆田
雲南的是正宗的,雲南許多地方的荔枝為原生品種,比如紅河州的元陽,還有大理賓川華僑農場,那裡的華僑來自越南,緬甸,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華僑們引入了這些國家的優良品種,又加以改良,重新培植後就成了可以那麼說稱為很經典的樹種了,許多的都是無核的,小核的,據說,賓川好吃的荔技可以論粒賣呢。另外,海南,廣東的荔枝也是比較正宗。
烈日炎炎,驕陽似火,最愜意的事情莫過於手捧幾顆丹紅荔枝,細細品嘗其清甜果肉,頓覺口齒生香,令人回味無窮。終於明白蘇軾為何發出「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的感慨。
荔枝營養豐富,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A、B、C等,並含葉酸、精氨酸、色氨酸等各種營養素,對人體 健康 十分有益。荔枝具有健脾生津,理氣止痛之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病後津液不足,胃寒疼痛,疝氣疼痛等症。現代研究發現,荔枝有營養腦細胞的作用,可改善失眠、健忘、多夢等症,並能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延緩衰老。然而,過量食用荔枝或某些特殊體質的人食用荔枝,均可能發生意外。
名氣最大的幾種荔枝是哪些?
妃子笑
相信大家都對杜牧的這首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有著深刻的印象。的確,妃子笑的品質非常的優良,屬於優質荔枝,通常是在5-6月期間成熟。這種荔枝長得比較大個,肉也很豐厚,果核也不大。
南山荔枝
南山荔枝產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早在唐宋時期,便是進獻的「貢品」。主要種植品種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等。南山荔枝具有肉軟滑細嫩、多汁、味濃甜等特點。南山荔枝以其品質優良、風味獨特而飲譽海內外,成為「南山農產品三寶」之首。
桂味荔枝
桂味一般是在每年的6月下旬成熟並陸續上市。桂味的個頭不算大,屬於中等的個子。桂味中有一個品種叫做「鴨頭綠」,是桂味中的佳品,通常都是一些老樹結出來的。桂味的肉質較爽脆,因為帶有規劃的味道,所以吃的時候人會感覺特別的清甜,果核也是比較小的。
靈山香荔
靈山香荔原產地廣西靈山縣。其果卵圓頭形,略扁,果中等大,果肉白蠟色,肉質爽脆,味清甜,微香,肉厚核小品質優,分別獲第一,農業博覽會銀獎,第二屆金獎,第三屆名牌產品,獲2003、2006年廣西名牌產品稱號。果實7月中旬成熟。香荔品質上乘,豐產但不穩產。
合江荔枝
荔枝自古被視為果中珍品,產於嶺南及蜀地。尤以蜀南瀘州合江荔枝最佳。唐代詩人杜牧的詩作《過華清宮》中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便是描寫古代將合江荔枝裝入楠竹筒中,八百里加急運往長安的盛況,經考證,當年這博貴妃一笑的荔枝就是來自——四川合江。
無核荔枝
無核荔枝無核率超高,達99.99%,果實全部都是並蒂果,每對並蒂果平均重80—100克,果皮呈玫瑰紅色,果肉晶瑩似凝脂、品質更脆、爽、醇、香,無核無火全無渣,果肉含天然卵磷酯和果汁含有機硒。無核荔枝是海南一大特產水果,在海南外幾乎見不到這種荔枝,也只能靠著快遞送到家門了。無核荔枝屬中晚熟品種,6月中下旬-7月初成熟。
食用禁忌
⒈不宜空腹食用;
⒉不宜大量進食荔枝;
⒊糖尿病人慎吃;
⒋盡量不要吃水泡的荔枝。
正唔正宗唔知道,只知道有個名人叫蘇東坡有個全國都聽過嘅話: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呵呵!
㈢ 增城有哪些好吃的
大家都知道廣東素以美食聞名,作為廣東省內的美食生產地——增城也是各大美食愛好者的探索地,那麼增城又有哪些好吃的呢?以下是去增城的特色美食。
增城東瓜
具有代表性的增城河鮮有豉汁炒黃沙蜆、白灼河蝦、清蒸堅魚、豉汁蒸律追等,種類繁多,比廣州市的河鮮品類還多。增城河蝦只有小拇指頭大小,但當你將其放入口中,你會覺得它清甜無比。增城裡的堅魚爽脆鮮美,這些都是河鮮中的極品,喜歡河鮮的饕餮們可不能錯過了!
㈣ 正果鎮的旅遊特色
歷史上畲族人民輾轉遷徙,物質生活尤為簡朴。他們「結廬山谷,誅茅為瓦,編竹為籬,伐荻為戶牖」,聚族而居。一般住茅草房和木結構瓦房。隨著畲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改變,修小樓房的人越來越多。火籠、火塘是畲族人民家庭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由於山區氣候寒冷,嚴冬臘月,一家人都圍坐在火塘邊烤火取暖。畲族山區,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種植較少,雜糧較多。他們普遍以地瓜米摻上稻米為主食,純米飯只是宴請貴賓時才用,喜食蝦皮、海帶、豆腐等。尤喜飲「米酒」和「麥酒」。畲族的傳統服飾,斑斕絢麗,豐富多彩。畲族服裝崇尚青藍色,衣料多為自織的麻布。解放後畲族男子服裝與漢族無異,而閩東、浙南的部分畲族婦女,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衣領、袖口和右襟多鑲花邊,有穿短褲裹綁腿的習慣。
尤其是婦女的發式與漢族不同。少女喜用紅色絨線與頭發纏在一起,編成一條長辮子,盤在頭上。已婚婦女一般都頭戴鳳冠,即用一根細小精製的竹管,外包紅布帕,下懸一條一尺長、一寸寬的紅綾。老、中、青不同年齡的婦女,發間還分別環束黑色、藍色或紅色絨線。冠上飾有一塊圓銀牌,牌上懸著三塊小銀牌;垂在額前,畲族稱它為龍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鳳冠(傳說中,高辛帝把自己的三公主許配給斬犬戎番王頭有功的盤瓠。冠上還插一根銀簪,再佩戴上銀項圈、銀鏈、銀手鐲和耳環,顯得格外艷麗奪目。解放前,畲族婚姻家庭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仍保留著古樸的婚俗。一般同姓不婚,本民族內部的盤、藍、雷、鍾四姓中自相婚配。本來,氏族外婚制是畲族傳統婚俗。但由於歷代統治者的民族壓近和歧視政策,畲、漢兩族之間嚴禁通婚,曾是畲族內部的一條族規。解放後,隨著民族平等團結政策的執行,畲、漢兩族之間的通婚日益增多。古代,畲族青年男女有自由戀愛的傳統,對歌成婚是畲族先民的習俗。但隨著封建地主經濟的發展,受到漢族婚姻觀念的影響,到解。放前畲族婚姻的封建買賣包辦現象十分嚴重。解放後被革除,畲族青年男女基本上都是自由戀愛,婚姻自主。喪葬形式是土葬,保留有拾骨重葬習俗。 蒙花布村坐落於正果圩鎮北部,面積1.5平方公里,舊時又叫黃沙壩。1732年,蒙花布人先祖在正果圩居住,由於害怕後人在人口聚集的地方學賭博,籠草,開滿一片片白茫茫的芒草花,像是一片白花巨布,取名為蒙花布。當時沿村長達2公里的大沙灘(至今依然存在),呈黃色狀而得名黃沙壩村。蒙花布村,歷史276年,純姓高人近千人。大部分人由於工作等原因,將戶口遷出,現剩下農業戶口300多人。在蒙花布村,先祖欲高門弟須行善·要子兒孫讀書的傳統至今流傳經用。蒙花布村內沒有任何工業企業,綠化覆蓋率達90%,具有優良的自然生態條件;盛產黃皮、青欖、芒果、烏欖、荔枝、龍眼等水果,具有較好的果園觀光資源;水資源豐富,村四周增江河水環繞,有沙質細滑均勻長達2公里的沙灘。於各個不同季節品嘗當地農家美食——增城燒雞、山水豆腐、遲菜心、增江河鮮。
㈤ 增城這邊正果有什麼好玩的嗎
有個湖心島,也可以騎單車,燒烤之類的,生態建設不錯
㈥ 廣東省增城市正果鎮的蒸腸粉的粉漿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正果腸粉好吃,大部分人是自行用米磨打成漿,加上山泉水會更好。
當然也有人為了省時直接去買包米粉了沖水成漿。
㈦ 廣州增城永寧吃竹筒雞的一個山莊叫什麼
正果鎮。
正果鎮里有一家很出名的店叫「豐依竹食」,他們的招牌就是竹筒農家三寶,其中就有竹筒飯。
正果鎮位於位於增城市東北16千米,東北與龍門縣交界,西接小樓、派潭鎮,南鄰增江街道,東南依博羅縣羅浮山麓,一直以來都是廣州市增城區的美食名片。
㈧ 增城正果肉丸做法
肉丸,就是有肉的丸子,通常由薄皮包裹肉質餡料通過蒸煮烹制而成,通過薄皮包裹,更好鎖住肉質營養和美味,讓肉質更加鮮嫩可口。肉丸在全國各地均有,而且做法不一。
㈨ 增城區正果鎮30年老字型大小煲仔飯在那裡
看從那裡去,現在那條增江橋拆了,大概在22-28公里左右吧
㈩ 增城吃飯休閑好去處推薦
增城有什麼好吃的?這么多美食就怕你吃撐了。吃撐了也不怕?到增城的旅遊景點走走。這么爽的休閑時刻,怎麼能錯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增城拍拖好去處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增城吃飯好去處
秋澤料理
最近紅到爆的創意日式料理店,環境和出品真的沒得說!
不過飯市太多人排隊,想要靜靜地拍拖談心真的要開個小包房才便於抱得美人歸~記得有間房可以直接看到外面的鯊魚缸。型到沒朋友啊!
推薦:
活魚刺身
各類創意壽司卷
火炙蟹棒壽司
地址:荔城東匯城麥當勞旁
電話:020-22656688
人均:80元
海平線西餐酒廊
海平線西餐酒廊創立於2008年,與北京奧運會同時開幕。海平線以大航海時代為主題,裝修別樹一格,是增城首家主題餐廳。秉著“水手精神”,致力打造集休閑,娛樂,飲食,音樂為一體的餐飲 文化 。
推薦:安格斯牛排、乳鴿
地址:增城市百花路8號1鋪
電話:82653680
人均:80元
華領會新概念餐廳
一間以原創概念設計的西餐廳,主營果木牛扒、義大利披薩、粵菜、進口紅酒、咖啡、果汁等菜式,由鋼琴區、網路書吧、紅酒窖、遊艇區、漂流瓶等主題板塊組成。環境超贊,特別輪船造型的用餐環境很別致。
推薦:
1.果木特厚安格斯帶骨豬扒
2.鮮三文魚扒伴檸檬牛油汁果木烤安格斯帶肉眼
地址:增城市增城大道2號金河灣商鋪2棟2層
電話:020-26233888
人均:70元
太陽島咖啡廳
這是開了十三年的老餐廳了,環境出品,出品絕對有保證。設計有不同類型的座位,既有搖椅也有傳統的圍桌,還有分吸煙與非吸煙區。喜歡吃扒的朋友經常會來這里,基本天天滿座。吃完飯後坐著搖椅悠悠聊天慢慢等消化,感覺這才是生活。
推薦:各類牛扒
地址:增城區 增城市光明西路錦城花園1樓(增城公園正門對面)
電話:020-82644388
人均:70元
朗豪坊概念餐飲
這是一個開業十二年的餐廳,中西合璧的風格,休閑偏靜,特別多情侶喜歡來這里吃飯聊天。既然是中西合璧,除了西餐外中餐也是不錯的,特別是辣菜做得比較好。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燉湯,料足新鮮,三四個人都夠喝,基本來這里吃飯都會點。
推薦:
台山牛肉飯
和平豬肚
五葉神湯
地址:崗前西路18號
電話:82630733
人均:50元
愛啡西餐
很多朋友都說這里服務好,菜式也很有特色,更有人給出了“增城很少餐廳有這樣的水平”的評價。“咖啡紅酒輕音樂,陪你輕松休閑每一刻”這句話就可以概括出餐廳的氛圍。
這里還可以包場做生日派對或各種活動,所以這里平時是比較熱鬧的。
推薦:
1.海膽醬烤蝦
2.德國豬腳
3.咖啡蟹
地址:增城觀園東路南二巷12號(車友會旁)
電話:020-82655580
人均:60元
小廚餐廳
一間田園風格的餐廳,中西餐都有做,不過扒類做得較為好吃,正因如此這里的扒都可以讓客人“生買”,就是餐廳幫腌制好,客人喜歡的話可以直接買回家烹飪。這樣買的話會相對便宜一點,喜歡自己動手的朋友不妨試試。
推薦:
1.安格斯小扒
2.美國西冷扒
3.魚頭煲
地址:荔鄉路35號寶樂迪對面
電話:020-32855211
人均消費:50元
紅人館主題音樂餐廳
紅人館開業七年,因為老闆喜歡紅色,而且覺得做餐飲必須以人為中心,所以就有了紅人館這個名字。老闆是搞了二十年音樂後才轉做飲食的,“注入音樂的美食”一直是餐廳遵循的理念。
整個店都給人以一種溫暖、熱情的感覺,坐在裡面被暖色調包圍著很舒服。開業初始只做牛排,後來為了適應增城的市場,逐漸有了現在的各類飲品與中餐。
推薦:
紅人館特色牛扒
蒜香炒蝦
金桔檸檬(咸或酸都有)
地址:增城蓮花路14號
電話:020-82713288
人均:48元
momo tea西餐廳
本著時尚、潮流、創新的經營理念,成為增城飲品界的標桿。它以小資的西式美食及新健康飲品為主打,結合寬敞時尚的環境,用“樓上廚房,樓下餐廳”的理念,實現廚房與餐廳零接觸,既為顧客提供一個健康高雅的用餐環境,也是休閑聚餐的好地方。
推薦:
1.鮮橙爽綠
2.鮮茄焗豬扒飯
3.照燒鰻魚雞扒飯
地址:東匯城4樓4002鋪
電話:020-32823826
人均:40元
柯派西餐廳
以咖啡、西餐為主題,提供優雅的環境和WIFI,因為在掛廣中心,交通便利,適合學生黨情侶拍拖小聚。出品賣相很吸引人,但吃起來感覺比較清淡,不過服務態度很好。
推薦:
1.豬頸扒
2.鵝肝醬牛扒
地址:西園路31號首層102鋪(掛綠廣場左側)
增城休閑好去處
增城何仙姑家廟(小樓)
新高埔村是增城目前保存較為原始、整體風貌較完整、規模較大的廣府民居古建築群。該村佔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座西向東,依山環水,是極為罕見的有護村濠涌(引後山不遠處水庫水)、碉樓的古村落。
增城綠道
以“幸福市民、快樂遊客、致富農民”為宗旨,“藤結瓜”,將綠道與沿線新農村旅遊、扶貧結合,利用山水田園和優美生態資源,因形就勢,建設了200公里自駕車游、335公里自行車休閑健身游、50公里增江畫廊水上游綠道網。
1978創意園
增城終於有一個逼格的創意園了,結合攝影藝術、文化創意、當地民俗對原來的舊廠房進行利用開發,改造成一個以集攝影藝術、創意辦公、旅遊、美食、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型文化產業園。
增城正果湖心島景區(正果)
該景區將以“水的世界、花的海洋、鳥的天堂”為建設理念,著力打造湖心島濕地公園,開發湖心島旅遊風景遊船項目,把湖心島景區建成集觀光、休閑、旅遊、娛樂、度假、會議、商務於一身的大型生態旅遊區。
增城海蝕洞(新塘)
增城市新塘鎮群星村西側,有一個海蝕洞,舊名石巷。這是目前發現的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海蝕洞遺址,也是廣東地區發現的最深的海蝕洞。
鶴之洲濕地公園(荔城)
面綠草如茵堤岸邊,一泓光影斑駁的淺水中,一片枯而不倒的荔枝林,以其粗大的軀乾和蒼勁的枝椏展示著生命不死的奇特與天地間超然的藝術造型之美,令人流連忘返擊掌叫絕。
增城白水寨(派潭)
白水寨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廣州市增城區北部山區的派潭鎮,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瑰麗“翡翠”,景區里山高林密,空氣清新,充沛的降雨量造就了中國大陸落差最大的瀑布白水仙瀑。
二龍國際生態園(小樓)
廣州二龍山花園位於廣州市增城區小樓鎮鄧山村,面積達7000多畝,包括薰衣草森林世界、水上歡樂世界、健康休養中心、二龍山居、野生動物園、啤酒街、開心農場等7大功能區。
增城客家圍壟屋(福和)
光布村客家圍壟屋位於福和鎮坳頭崗埔村,建於清康熙二十二年。這是增城獨一無二的小圍壟屋。整體平面呈半月形。
猜你喜歡:
1. 增城自駕游好去處
2. 廣州增城周末旅遊好去處
3. 增城中秋遊玩好去處
4. 增城拍拖好去處
5. 增城中秋親子賞月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