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化州夜市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化州夜市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9-23 00:14:40

A. 茂名小吃一條街在哪裡

小食街位於人民南路與站北三路交界處(即興和廣場前的十字路口旁),由之前的市場升級改造而成,白天這里是菜市場,夜晚這里是茂名人的美食夜市。

1、這里的白天和夜晚截然不同,天黑以後,菜市場像變了一副模樣,成為布滿琳琅滿目小商品和小吃的美食街,或許你只見過市場白天的生活,卻沒見過夜晚的繁華,夜幕降臨,這個宵夜地攤逐漸熱鬧起來,人頭攢動,熱火朝天,處處都充滿了生活氣息的夜市,走進裡面,各式各樣的小吃散發出不同的香味。

2、在這里你還可以品嘗到中國式比薩,燒餅與手抓餅結合起來,餅皮黃金焦脆,頗有厚度包著肉絲香腸沙拉醬等等配料,嘗起來香脆可口,韌性十足,街邊消失的關東煮,在這里依舊可以找的到,真是一個特別暖心的存在。

3、傳統的手工涼粉,那份淳樸的味道依舊還有,這是一個有章魚的章魚小丸子,外脆柔軟,爽口的海苔覆蓋章魚鮮味,薑蓉香氣撲鼻而來,地道的薑蓉燒蚝,傳統口味,吃完以後老闆會問你夠不夠過癮,眼前各式各樣的玩具吸引了一大幫小朋友。

4、除了地攤,這里還設立了商鋪的小食街。想要吃到正宗的牛雜,不必再驅車專門跑到化州,因為在這里就有新鮮牛雜供你選擇,6元就可以嘗到的新鮮炸雞,漢堡與奶茶,吸引了不少家長小孩的目光各種海鮮小吃,燒烤,麻辣燙,街頭牛排等等應有盡有。

5、一位熱心的老闆給小編品嘗了他家的韓式炒年糕,Q彈軟糯的炒年糕,裹著濃濃的醬汁,味道真不賴,人們在攤位前品嘗著各種美食,感受著茂名濃濃的市井氣息,約上三五知己好友,圍桌而坐,聊聊工作,聊聊生活,這一刻將得以釋懷。

B. 化州市區有沒有小吃很集中的美食街

有呀!在上街洞那裡,一條街都是買那些牛腩\酸辣湯\糖水\水果\什麼的,晚上那裡超級多年青人光顧的,河西那邊的舊燈光球場也有一條類似的街,但沒有這么大和多人

C. 化州有什麼好玩好吃的

化州鼓樓 化州鼓樓
鼓樓,又名譙樓,鼓樓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化形態,值得大家細加考究。在化州縣政府大院前。是歷代州府、縣府的正大門,現為縣府、縣委的正大門。過去的樓上中廳置鍾鼓圖書為娛樂之所,故名。建於明嘉靖廿七年(1548年)。清康熙二年(1663年)全面整飾,擴建門面;乾隆十二年(1747年)再修建,民國廿六年(1937年)再修整。1986年春集資重修後,樓高13.1米,長11.4米,寬16.3米。佔地186平方米。改磚木結構為磚石混凝土結構。保持紅牆綠瓦,重檐翹角的古建築特點,上層四面回廓刻雲狀石欄,樓頂二龍戲珠。樓高門寬,正門前置石獅於左右。是縣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石龍勝跡——羅州城及石龍郡城遺址
位於化州鎮東北隅的舊城嶺。羅州城始建於南朝梁(503~557年),為土築,南宋以後毀。解放初城址尚清晰,牆基凸出地面一至數尺不等。城為方形,面積10萬平方米。石龍古城,坐北向南,其板築夯土,城基大都猶存。經實測,石龍古城,東起濱江佬村,西至桄榔山,南過黑泥城,水靠大德嶺。今絲綢廠的前門外,便是當日古城的高門樓。古城東西寬330米,南北大300米,周長1260米,總面積11.4萬平方米,公元570年,陳朝調馮寶任石龍太守,冊封冼夫人為石龍夫人,其地點就在這里。冼太夫人和馮寶一家人在這里生活的時間很長,當時的石龍古城,景色秀麗,市井繁華,弦歌聞於百里外。今天,石公嶺古碼頭,榕樹灣古流口和古道、跑馬場、停馬場遺跡還依稀可見。宋紹興三年(1133)郡守李丹於河西築城(即今之化州城),比之羅州古城大約要晚500至600年。當年城址從河東遷於河西,「飛梁就樹」的傳說一直流傳下來。梁、陳兩朝為羅州及石龍郡、高興郡的治所。陳封馮仆為石龍太守,冊封冼英為石龍郡太夫人,即駐此。
州署前(今市公安局大樓前),《太平寰宇記》說在「州南三里石龍崗上」,即指此(北宋以前州城在舊城嶺,故石龍崗在州南三里)。石龍勝跡不知幾許年代就已存在,南朝梁置石龍縣、石龍郡取名由此。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辯州改稱化州,亦取「龍能變化之義」,故名化州。古石龍崗上有石器出地面,形似龍首,有石潛江中,稱龍尾。龍首有石竅通江底,氣激則鳴,聲似鵝鳴而更洪亮。有時噴沙,晶瑩潔白。古人不明這種現象發生的科學道理,覺得怪異。有人說石龍是靈物.嗚則吉祥。明景泰七年(1456年)石龍鳴三日,楊一清誕主於州署,後來成為正德、嘉靖兩朝名臣,位至宰相。崇楨間州守趙仕錦在此開石龍井,復建亭立碑。有人說鳴則不祥,引來災異,故用鐵鑊、石塊堵塞石竅,建鼓樓以鎮之。明末瓦礫泥土逐漸堆積。入清以後,井平穴廢。但石龍則仍存在,被埋在地下,深約3米。 古八景 寶山積翠、立石中流、鑒水飛帆、驪珠波光、千秋夜月、龍崗盤石、鳳井鳴泉、登高野色為古八景。八景有的因景物變遷。已非昔日景點;有的則因建設被毀,不復存在。
尖崗嶺
古稱為「化州之鎮山。」地處廣東化州市中部的麗崗鎮。因其方圓數百里之中屬一峰獨秀,秀麗卓立,故又稱麗山。主峰海拔186米,方圓4.8平方公里。登高遠望,西北群山連綿,像大海碧波起伏;東南平原無垠,村落與田疇交錯。麗山有一奇,每當天寒霜凍,此山左右無霜,農作物不枯萎。
尖崗嶺以石景稱奇,石室位於山頂之東南側,深12米,寬15米,可容數十人席坐,為遊客憩息之所;石井位於山頂西面,井探45厘米,長50厘米,寬33厘米,井壁及井底均為花崗岩石,此井終年不枯,水清如鏡;石洞位於南側山坳,洞深不可測,當地群眾稱為「仙人洞」;石溪在仙人洞下,長20米,只聞水聲,不見流水,稱為「石底流泉」。此外,還有石台、石塔、石林、石床、石碟、石硯等,酷似物狀,重陽節麗山嶺上登山觀光人,人山人海,景觀迷人。山上還有玉皇宮、羅辨仙廟、載弄之璋、望月墳、蝴蝶谷、仙人台、仙人洞、羅仙翁、玄帝廟等景點。
中火嶂
位於廣東省化州城西10公里的石灣區境內,連綿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48米,山石壯觀,景色幽野,風光殊絕,如天上人間,被譽為粵西形勝,南國名山。 中火嶂巍峨險峻,登山張望,東方白練飛舞,南面水天一色,西側煙波萬頃,北地群山起伏。這幅天然畫卷,以其非凡的魅力和動人的神韻,震撼著遊人的心靈。怒放的桃金娘是中火嶂的一大奇觀。深春之時,登山而望,滿山的桃金娘樹鬱郁蔥蔥,枝上鮮花奼紫嫣紅,重重疊疊,置身其中,於萬花簇擁間恍如進入桃源仙境。由於毗鄰南海,山高林密,山間常見雲海,雲海形成之際,狂雲怒飛,鋪天蓋地,滿目青山瞬間為雲霧吞沒。
中火嶂的水色亦美。仙人潭風光旖旎,景色優美,兩岸青山連綿,田園泛綠,村舍井然,秋高氣爽時潭水清澈,雲影徘徊,一派鄉野風情。龍潭西側,有古榕三株,江中綠水悠悠,波光返照,樹下江風徐來,於此小憩,樂趣無窮。
中火嶂在我國歷史、軍事、文化上有著顯赫的地位。南朝宋代,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巾幗英雄的冼英曾在這里行兵布陣,對抗分裂勢力,有力的促進了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宋代文人蘇轍、范祖禹,明末才子陳鑒、民國李宗仁等都曾經登臨此地,留下壯麗詩篇。
琉璃泉
在化州市新安鎮,有一口古老的水井,名叫「琉璃泉」。古往今來,泉水流不斷,觀泉的遊客也不斷。據《化州縣志》記載:琉璃泉坐落棧道旁,是路邊過關的旅客飲馬憩息的好地方。明崇禎年間,鄉民壁土建庵於此,取名「琉璃庵」,文人墨客常會聚這里賦詩品茗。一郡城清宮遭難出逃到此,化法名善果,隱於庵中,削發當了和尚,收小和尚五名作伴。他率眾在崖下挖鑿了「琉璃井」,摘葉作茗侍待行人。古人曾為此泉寫下了「茗飲一盞賽新羅」的詩句。自此,「來試名泉一勺甘」者蜂至。 琉璃泉水清如琉璃,它久旱不渴,比常水重5%,且久存不腐,即使沒有煮過,飲食也甘。用琉璃泉水泡本地出產的榕樹茶,茶色黃亮,香氣清幽,滋味醇厚,如飴似酒。附近一山村,老百姓常飲此泉,長壽者甚多。
寶山公園
位於今化州城區中心的寶山上,古為八景之一的「寶山積翠」。1964年辟為烈士陵園,1984年改建為寶山公園。面積約25000平方米。公園正門在東面的陵園路口,有石階登山頂。山頂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山四周有景仰、橘香、積翠。龍吟等亭;環山路兩條,旁設石台、石凳,供遊人憩息。廣植花草樹木,濃蔭夾道。登山可覽城區全景,是城區游覽的好去處。
清風樓
位於舊市府大院後背最高點的古城牆上。始建於唐代,數易樓址及樓名。唐名觀風台,宋名清風樓,元名觀風樓,明復稱清風樓,清同治年間重建,改名魁星樓,後通稱清風樓。1992年重建,一座兩層,高1l米。登樓眺望,古時能飽覽「楓林樹色依天外,茅屋雞聲隔水東」的荒郊景色,而今則是「三江六岸橋相接,車似流水人如龍」的繁華景象了。
化州孔廟 化州孔廟
化州孔廟,又叫文廟、學宮,位於化州市的寶山南側,面向南蘭,宏偉壯麗,是當代有名的古建築。孔廟原為化州古鎮的文教中心,它包括崇聖祠、明倫堂、鄉賢祠、名宦祠、和石龍書院等建築群體。這些建築群體分布於寶山之南,重樓疊閣,十分壯麗。它與海南的文昌孔廟並雄於南粵。
化州孔廟歷經宋、元、明、清數朝,宋代嘉定2年(1209年),州守范良輔遷舊學府於州治南闕,這為孔廟的雛體。元、明二朝遷移重修,到清朝乾隆13年(1748年)復遷舊址,嘉慶5年秋至次年,最後確定孔廟規模和布局。孔廟前面有開闊的廣場,廟東為青雲路,直上是一座三間的明倫堂,明倫堂之左為學正署,再拾級而上是尊經閣,此閣3間,上下2層,原為教諭講課之堂。樓內藏有國學《十三經》、《廿一史》、《史鑒綱目》等。孔廟東西兩門各有中左右三門。進門「照壁」入目,照壁上有「天下文杷」柏木牌場一座,拾級上為「大城門」,門左側名宦祠,右側為鄉賢祠,下級為丹墀,丹墀左右為東西二廡,外有走廊直通正殿。正殿是大成殿,雕梁畫棟,盤龍飛鳳,十分瑰麗,頂層上閣由玲瓏剔透的木楔子疊承,飛檐翹起,殿蓋琉璃筒瓦,殿上二龍珠的陶瓷浮雕栩栩如生。大殿西有甬道通聯始建於崇禎年間的石龍書院,有長廊環回。自科舉廢止後,祀孔之風漸淡,孔廟漸改為學校,解放後為化州第一中學校址。現在主要建築「大成殿」「尊經閣」尚存。
南安冼太廟
位於長岐鎮南安圩,佔地面積234平方米高5.6米。明弘治元年(1488年)始建,重修於清末。博金疇山崗遣址 位於東山區博金村南。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錛,石網墜和石環,陶片有素麵夾砂紅陶、黑陶和印紋硬陶等.為新石器時代古人生活遺址。 江口嶺遺址 位於那務鎮京堂小學北面,出土器物有提梁壺,兩耳、四耳罐等陶器,鐵劍,石臼、石棒及夾砂陶、印紋硬陶碎片等。為秦漢時代人類生活遺址。 獨木舟工場遺址 位於長岐鎮石寧村西側鑒江河邊。先後出土一批東漢至魏晉間製造的獨木舟及半成品、原材料等。此處為古獨木舟工場。
冼太夫人廟遺址
在州署(今舊市委、市府)前面右側。始建於宋代,一座兩進。1953年建縣委辦公樓時拆毀。
范公墓址
位於城西二里石牛嶺南麓(今人民醫院留醫部後背)。北宋名臣、著名史學家范祖禹,元符元年(1098年)被貶至化州,未幾卒,葬於此。墓前建有玉光亭一座。1958年因建體育場被毀,至今尚未修復。
文筆塔——建於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在州治西南四里的羊屎嶺,塔高五層。塔身雖不算高,但由於它屹立於山巔,因此像一支指向蒼天的巨筆,幾十里外也能見到其風貌。鄉人附會說,正因為有了此文筆塔,州地才能代代出文人。往昔,騷人墨客常常結隊塔畔遊玩、謁拜。解放初該塔被廢。
文光寶塔
位於南津之東的千秋嶺上,為清道光年間州牧張邦泰墓建。塔高七層,層層八面,面面有門。塔心室上下由木梯連接,四面迴廊,可順層攀登,登上塔頂可眺望州城全貌。「鑒水飛帆」、「驪珠波光」等化州八景可盡收眼內。該塔毀於「文革」,州人為之惋惜。
珠光寶塔
在州北的北津渡口,塔高九層,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仲春。該塔碑文為禮部尚書王弘海所撰。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又經州人集資重修。該塔高聳秀麗,八面銀花,任憑風雨侵蝕也不銹變。清江白塔,與文光寶塔遙遙相對,實在令人神馳。此塔廢於清末。
天木塔
在州南三十里楊梅的火石嶺上,建築年代無從考究。此塔高五層,八面呈樓閣形,其外觀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從底層到頂層,均用密集的木斗拱承托,結構精巧,獨具一格。因該塔是層水結構建築,又偏於一隅,早年已廢。
江湖塔
屹立於江湖墟邊。

  • 化州特有腌漬菜

  • D. 化州最出名的美食

    化州的美食很多比如說: 化州香油雞、隔水蒸雞、 扣肉、 牛腩、 牛腩粉、 牛雜水、 糖水、 簸箕吹、粉皮卷、水約, 芋嚇送白粥, 白切雞, 狗肉 等,最出名的要算是化州香油雞; 廣東化州香油雞,屬粵菜系廣東白切雞一支,名聲由來已久,雞肉皮脆肉嫩,入口香滑,油而不膩,配上秘方特製的香油,齒過留香,過齒不忘,由此名傳千里。化州香油雞的製作很講究原材料和製作工序,首先雞必須是精選農村山地圈養的走地閹雞,因為走地及吃山中野食長大,所以肉質口感非常好。然後是嚴謹的製作工序,化州香油雞有隔水清蒸和熱湯澆制兩種做法,隔水清蒸做法口感爽滑而有彈性,味道濃厚,原汁原味;熱水澆制則口感爽滑而嫩香,散發清香。隔水清蒸/熱水澆制都很講技術,時間/火候不夠或稍過,雞的味道和口感就會大打折扣。還有,化州香油雞的最大特色,就是秘方配製的香油,香而不燥,齒過留香。 原料: 山地圈養走地閹雞一隻 香油材料: 蒜蓉10克、陳皮1克、八角2克、川芎1克、白芷1克、桂皮1克、丁香0.5克、芫茜頭10克、沙姜10克、生抽適量、鹽適量、麻油2克、花生油適量。 這種化州地方秘制香油很特別,在化州地方上各家基本配料大同小異,但各家又各有不同的秘方配料,因此不同化州人家配製出來的化州香油的味道總有其特別香味元素。 製作流程: ①雞的製作:將雞褪毛去內臟洗干凈後,置於鍋中隔水清蒸或水中澆制至熟(要掌握好火候)後,晾十分鍾。要注意的是,要掌握好火候,水中預先加一些鹽,其作用是使雞表皮蛋白質迅速凝固形成一層保護膜,既防止鮮味外溢,又阻止外面熱量侵入過猛。烹時,每浸五分鍾要提出一次,倒出雞腔內之水,再放入鍋中,如是兩次,以九成熟為最佳。即以器物扎腿,不冒血即為熟,又要近骨處見血,倘若一點血色也沒有,這白切雞就算失敗,老牌食客會說,鮮味都讓你煮死了。火候一到,雞即起水,然後在雞全身薄掃一遍花生油,既增美感,又保鮮嫩。在熟案上斬成雞塊,拼成雞形,即可上桌。 ②香油製作:下約1/3碗的花生油至鍋中文火加熱,等花生油加熱到一定程度(起泡)時,將蒜蓉、陳皮、八角、川芎、白芷、桂皮、丁香、芫茜頭、沙姜等配料下到熱油中煎制,等溫到濃郁香味後,即把適量生抽和麻油下到熱油中,滾煮約一分鍾即可。待香油晾至常溫,即可澆於油雞之上。(講起沙姜化州南盛沙姜最特產,外省要吃到這種姜就難了) ③香油雞成形澆上特色的化州香油,在配以芫茜點綴裝飾/配合食用,一道回味無窮的化州香油雞即大功告成。 【化州香油】 化州美食的絕妙之處是其獨特的化州香油,它與一般使用的熟油不同,並且每家每戶秘制的方法都不同,這種香油沒有那經過油炸的濃濁,卻獨有一種特別的清香,以此化州香油烹調的食物味道特有風味。化州香油被配以很多化州地方食品之中,如化州拌粉,取特別製作的細窄河粉,以化州香油、芝麻等拌成,香而不膩,十分滋味,地方特色濃厚。

    E. 化州市美食

    1、簸箕炊:因其採用竹篾編制而成的簸箕為盛具而著稱,入口細膩富有彈性、軟滑而不黏牙,再加上秘制的醬料,香濃而又不膩。
    2、香油雞:化州香油雞是廣東省傳統的地方名菜,屬粵菜系廣東名菜白切雞,名聲由來已久,雞肉皮脆肉嫩,入口香滑,油而不膩,配上秘方特製的香油,齒過留香,過齒不忘,由此名傳千里。
    3、拖羅餅:拖羅餅是廣東化州的一種著名的傳統風味小吃,主要材料有椰絲、白伍仁等,輔料有糖,口味偏甜。拖羅餅色澤金黃,形似明月,皮脆酥香,餡軟甜香,肉香醇濃,爽口不膩,味美無比,吃後齒頰留香,百吃不厭,令人叫絕。
    4、煎堆:化州煎堆皮薄脆香,愛若菠蘿蜜,碌碌金銀滿屋,一些地方也叫叮堆,有俗語說冷手執個熱煎堆即是碰彩撿了個大便宜的意思。
    5、撈粉:化州的粉皮不像廣州那樣切的整整齊齊,而是一張張雪白四方的「皮」擱在一起,再配上生抽、蔥粒、芫茜梗粒,經典傳統的醬料大功告成,迅猛,瘋狂,攪拌均勻的蘸上醬料,很咸香。

    F. 化州美食都有哪些去哪吃比較好

    駐馬店廣東化州阿華美食正宗廣東菜好吃當然受歡迎1991年華仔在化州經營美食餐飲。1998年創建人華仔來到了駐馬店,成立了廣東化州阿華美食有限公司,經過近二十多年的發展,打造出有自己特色的廣東地方風味菜——粵菜餐飲連鎖品牌,他先後在遂平、汝南、上蔡、西平、確山等地都設有連鎖加盟店。

    公司秉承「以誠為本、以信為先,創造和留住每一位顧客」的企業宗旨,是同行業中的優秀餐飲企業。數十年如一日的品質保障,成就了公司餐飲的優質品牌形象,先後榮獲各類菜系獎等殊榮。

    公司堅持以「服務加盟、實現雙贏」為特許連鎖經營理念,堅持不斷完善特許經營體系;堅持以「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創新是企業的發展靈魂」的發展理念,鎖定顧客至上的原則,積極開發新菜品,開拓新市場,樹立新的品牌形象,努力為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而努力地耕耘,不冒進、不落伍,穩扎穩打,始終是公司不變的堅持。

    公司在駐馬店及周邊地區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贏得了可喜的市場效益,已成為餐飲行業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童叟皆宜的知名品牌。

    公司宗旨:把客人當親人,視客人為家人,客人永遠是對的

    經營理念:以誠為本、以信為先,創造和留住每一位顧客

    經營目標:成為餐飲界受歡迎的企業

    G. 廣州有哪些吃夜宵的好去處有哪些美食可以選擇

    上下九步行街、寶業路美食街、貝崗夜市、廣州龍洞夜市等都是廣州吃夜宵的好去處,有沙河粉、、腸粉、及第粥、蝦膠、雞仔餅等多種美食可以選擇。

    廣州很多地方可以吃到美味的夜宵,上下九步行街俗稱西關是一個繁華的商業街,這個地方是廣州夜市最熱鬧的地方,不單是人們購物的好去處,更是人們品嘗美食的好地方,這個地方的夜宵多種多樣,能滿足不同食客對美食的需求。

    2、蝦餃也是廣州值得選擇的一種地方美食,他做好以後,晶瑩剔透,特別漂亮,裡面的餡有肉有蝦,吃在嘴裡滋味特別好。除了蝦餃以外,廣州的及第粥也是值得人們品嘗的特色美食,它是以豬肝豬瘦肉以及豬粉腸等多種食材為主要原料搭配白粥一起製成的,客人點餐時商家會把滾燙的白粥舀到小鍋中放入豬心,豬肝和豬粉腸滾熟以後,放上花生米和切碎的油條。再給客人食用。

    H. 請問化州有什麼小吃

    化州市是廣東省茂名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化州市資源豐富,除了有名的紅楊桃和無核黃皮果、化州雞還有很多名小吃。
    簸箕炊:傳統的粵西特色小吃,在茂名、高州、化州、湛江一帶非常盛行。簸箕炊(化州又稱格籺),因其採用竹篾編制而成的簸箕為盛具而著稱,其後放磨成槳的米粉於簸箕當中,待一層熟透後再逐漸添加,一般都有三層以上。待米粉全熟後,用小刀將其剮成格狀,以方便食客食用,最後在其表面放上香油、芝麻與蒜蓉漿(即蒜雞油)然後蘸著吃,入口細膩富有彈性,不過因蒜蓉有餘味,所以也有不好此道者,故可單純放花生油所煮成的香油,其風味依舊。

    化州拖羅餅:化州拖羅餅以其考究的製作技藝和獨特的口感風味而飲譽粵西。2012年化州拖羅餅被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化州歷史悠久,古謂石龍,又稱羅州,因特產貢品橘紅而被譽為橘洲。化州地處粵西南,美麗的鑒江、羅江貫穿其中,交錯流暢。羅江乃母親河。羅江水,滋養著化州160多萬兒女;羅江水,孕育了化州拖羅餅文化。化州拖羅餅,早已成為最具地方特色風味的代表性食品。

    笪橋黃瓜干:化州笪橋黃瓜干(巴瓜)扁薄、色黃白、味甘、淡甜爽脆,風味獨特,是人們夏天最佳的菜品,茶樓酒家的美食。在整個粵西甚至於全省,當提及黃瓜干,人們很自然就會想到化州市笪橋鎮.。
    化州九六香油雞 :但凡茂名人,都喜歡吃雞,而說到吃雞,茂名的美食家可謂頭頭是道,大酒店的雞不如大排檔的好吃,大排檔的雞好吃不過化州九六雞。九六雞的特點是雞肉皮脆肉嫩,入口香滑,油而不膩,過齒不忘。九六雞的製作很講究原材料和製作工序,首先雞必須是精選農村閹雞,然後是嚴謹的製作工序,製作白切雞有一道工序是要浸水,這個很講技術,時間不夠或稍過,雞的味道就會大打折扣,還有就是配雞的香油,其調配手法有別於其它香油雞,也是十分特別的,香而不燥,吃後不上火也是九六雞的特色之一。在粵西乃至廣東省很多人都贊不絕口。

    化州白切雞:化州白切雞之所以遠近聞名,確實有它的獨特之處:首先是選料上乘。必須選純正本地項雞,而且以1.5公斤左右的為佳。其次,煲雞時,待水開了以後,必須慢火煲,而且要不斷地翻動,以煲到八成熟為宜,太生不行,熟過頭也不行,要恰到好處。再次是煎油,這是最重要的一環。據說,煎油時都是用瓦煲煎的,除用純正花生油外,主要配料有八角、白芷、沙姜、蒜子和蔥頭等等。酒家師傅放出的油黃澄澄、香噴噴,令人垂涎

    化州隔水蒸雞: 隔水蒸雞,同樣是茂名的一道名菜,化州人早期引以為榮的蔥油雞、白切雞在鹽焗雞的沖擊下,失去了一定的魅力。於是飯店經營者們想起當地民間有隔水蒸雞的製法,製作其實很簡單,挖空雞內臟後,塞進香菇蝦米之類,整雞裝在盤里,然後把它放進裝有一定量開水的鍋里,用火加熱慢蒸,利用沸水蒸汽把雞蒸熟,這樣的雞既香滑鮮美又性情溫和,讓吃怕了煎炸食物的人們胃口大開。眾多雞的菜式中,廣州市最喜愛吃原汁原味的原味雞。

    化州橘紅:化州橘紅有理氣化痰止咳、治寒胃病、消化不良等。( 茂名)化州橘紅是化州一個中葯材,其性喜濕熱,其果實泡水有止咳去痰的作用,在多種的止咳化痰的中成葯中均含有其成分,其經常出口國外,在以前是作為皇宮貢品是葯材,現在則為大眾所用。

    I. 化州市區有什麼經營化州當地小吃的老字型大小餐館

    藝村對面有一家香油雞飯店,特別好吃,華仔的那家!還有燈光球場的牛腩和水果,晚上十點半以後民主路十字路口那個老頭子的粥特別的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