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濰坊雞鴨和樂哪裡正宗好吃還實惠
就知道東方? 南宮? 死貴爛貴 想多花錢吃不飽的 建議去!
難道都不知道 平壽湖對面的 翠竹園小區的 雞鴨和樂? 味道不比任何一家差,估計是因為家庭作坊不像外面門頭的費用多吧,大碗才10塊!!絕對實惠!但是 只有 周一到周五 營業,每天就賣那麼多····限量的···· 建議要吃早去,晚了要麼沒了,要麼排隊老長了···
向陽路 東大街 翠竹園小區21號樓 雞鴨和樂
『貳』 濰坊有什麼名吃
濰坊小吃主要有臨朐全羊宴、杠子頭火燒、景芝金絲面、諸城辣絲子、朝天鍋、雞鴨和樂、城隍廟火燒、景芝三頁餅、綠豆糕、箱中藏寶、芝畔燒肉、小炒肉、馬宋餅等。
1、濰坊朝天鍋
此宴用雞肉、驢肉煨湯,以煮全豬為主,有豬頭、肝、肺、心、肚、腸,再配以甜面醬、醋、醬袖、疙瘩鹹菜條、胡椒粉、蔥,姜、八角、桂皮、鹽、香菜、香油、青蘿條等十幾種調料和冷盤。
『叄』 請問大家濰坊有那些比較有特色的飯店謝謝!!
朝天鍋
在濰坊市和平路與東風街難,世紀泰華後面,有一個路北,有一個朝天鍋的店
源於清代乾隆年間的民間早市。當時濰縣趕集的農民吃不上熱飯,便有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鐵鍋,為路人煮萊熱飯,固捐無蓋,人們便稱之為「朝天鍋」。鍋內煮著豬下貨、肉丸子、豆腐乾等.湯沸肉爛,顧客圍鍋而坐,由掌鍋師傅舀上熱湯,加點香菜和醬油等,井備有薄面餅,隨意自用。然後,根據顧客要求,把腸、肚等切碎,放在餅上,捏上細鹽,捲成火筒狀,送到顧客
手中。因其經濟實惠,肉湯隨喝隨舀,深受群眾歡迎.濰坊朝天鍋經不斷改進於19967年分別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隨著商業的發展,朝天鍋已遍布全市,如今已發展成「朝天宴」。此宴用雞肉、驢肉煨湯,以煮全豬為主,有豬頭、肝、肺、心、肚、腸,再配以甜面醬、醋、醬袖、疙瘩鹹菜條、胡椒粉、蔥,姜、八角、桂皮、鹽、香菜、香油、青蘿條等十幾種調料和冷盤。食客們坐在一張特製的餐桌周圍,桌中央有一口直徑50厘米,深65厘米的大鍋,鍋口與桌面齊平,鍋底有特製燃料。圓桌有一缺口,服務員在缺口處,根據客人的要求
將鍋內的肉舀出,切好,供客人慢慢品嘗。「朝天鍋」肥而不膩,營養豐富,味美可口,湯清淡而不渾濁,加以薄餅配用,其味無窮。
雞鴨和樂
東風街與和平路路口 亞星橋向北,第一個路口向西,泛海大酒店後面,有個很不錯的店
濰坊傳統名吃,據說起源於山西,陝西,後經北京傳至濰坊.由歷史上的「河漏」演變而來.「河漏」是用蕎麥面在密鑿細孔的河漏床上壓出的面條,本是農家日常食品,稱作「餄餎」.濰坊人對「餄餎」作了改進,用小麥代替蕎麥面,並配以雞鴨肉、「憨肉」和小調料的鹵子,用其諧音取名「和樂」,因鹵子以雞鴨為主,遂名「雞鴨和樂」。經民間食品藝人不斷加工發展至今,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麵食。它以製作考究,佐料齊全、味美湯鮮而聞名齊魯大地,又以味美價廉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1997年雞鴨和樂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分別評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製作方法分兩步,一是做和樂條,用95%的麵粉和5%的澱粉加7o%的水,調和成硬軟適度的面團,面團放入「和樂床」內用手擠壓,由床孔槽擠出的面條落入沸水鍋內,即成和樂條。二是做鹵子,將宰殺洗凈並加工好的雞、鴨放鍋內,加適量的蔥、姜、八角、花椒、熟醬油,煮熟後加鹽調味,然後將雞鴨肉切成小方塊,雞佔90%,鴨佔10%,用以作配料,取10%的精肉,加2%的雞蛋和3%的澱粉,加蔥、姜、醬油和適量的食鹽,剁細、拌勻,放鍋內蒸熟,涼透後切成小方塊,謂之「憨肉」以做配料。吃雞鴨和樂時,將和樂條盛入碗內,加上雞鴨肉塊、「憨肉」,另外再配放雞蛋皮、香菜梗、甜蒜、辣椒油、味精、胡蘿卜末、咸香椿末等。其特點:和樂條筋道、滑溜、清爽,和樂鹵湯清味醇、調料考究,顏色鮮美,營養豐富。
馬宋餅 (不熟悉)
昌樂名吃,出自昌樂縣馬宋鎮馬宋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經數世不衰,久食不膩。1997年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分別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和
面、醒面、擀烙是製作馬宋餅的3道主要工序。用比例適中的溫食鹽水,將優等麵粉攪拌成團,反復揉搓,待質地光亮後,以包袱覆之。面團似流非流時,移於面案,撕為小塊。將小面團壓平後,
再三層合一,中間面團兩面塗花生油,隨即擀壓,使之薄如銅錢,形似圓盤,攤至火候適中的鐵鏊上,顏色白中帶黃時,取下涼透即成,馬宋餅的特點是烙花細碎,熟而不糊,色澤艷麗,柔軟芳
香,油豐而不膩,微咸而透清香,開人胃口,百食不厭。
臨朐全羊宴 (新華路與勝利街路口向北,路西的,一個大院裡面的臨朐全羊,最正宗)
臨朐名吃,起源於清代,是在宮廷全羊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臨朐城有一家菜庄,名「德順樓」,烹調羊肉馳名齊魯。當時曾有「青州游,莫過德順樓」之說。經歷代廚師發掘創新,無論菜品特點,還是烹調技藝,都已使全羊宴有了自己的風格。1997年被山東省貿易廳評為「山東名小吃」。「全羊宴」是把羊的軀體和內臟的不同部位,用不同的烹調方法,做出色、形、味、香各異的各種菜餚,並冠之以吉祥而如意的名稱,雖系全羊,卻無羊名。如龍門角、采靈芝、雙鳳翠等,一隻羊可做菜80多種。在製作上,刀工精細,調味考究,炸溜、爆、燒、燉、燜、煨、炒,醇而不膩,具有軟爛、清淡、口味適中、脆嫩爽鮮等特點。選用羊身各個部分合做而成的「全羊湯」,酸辣麻香,清素不膻。用眼、耳、舌、心等做成的明開夜合、迎風扇、迎香草、五福玲瓏、八仙過海等菜餚,質脆而嫩,味美形奇,各具特色。上菜程序上先涼後熱,先羊頭後羊蹄,中間上素菜。
芝灃燒肉
安丘名吃,產於安丘臨浯鎮芝泮村。其主料是豬頭和豬腸、肚、蹄、心、肝、肺等。採用明朝宮廷膳食秘方,添加20多種中葯,經洗、揉、煮、熏、烤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1997年被山東省貿易廳評定為「山東名小吃」。製作時,先用細鹽輕搓幾遍,然後放入原湯鍋中,煮兩小時左右,煮時放入用紗袋包好的豆蔻、砂仁、肉桂、八角、茴香等佐料。煮熟的肉撈出,放在鍋內箅子上,加糖熏烤即成。芝泮肉已發展到燒豬肉、牛肉、驢肉、雞肉、兔肉、香腸等十幾個品種。特點肥而不膩,有燒烤香味。
燒烤扒
「後宮眾粉黛,養顏有秘方。御宴多名菜,唯攝燒烤扒。」據載,宋朝大學士蘇東坡從汴京貶至密州時,宋神宗趙頊因賞識其詩文,便派了一名御廚隨從,名為照顧生活,實為早得其詞,「燒烤扒」御宴秘方便從此傳至諸城。1997年被山東省貿易廳評為「山東名小吃」。傳統的燒烤扒是將干凈的豬蹄、耳、舌、肚、大腸、雞爪、雞腿、雞翅等加鹽、大料、香辛料煮熟,然後在一隻干凈的鐵鍋底加適量白糖,熬成糖稀,鍋上加鐵箅子,將熟豬蹄等置於箅子上,蓋蓋,繼續加溫,翻動燒烤物數次,熏至暗紅色即成。
紅扒肘子
紅扒肘子為濰坊地區歷史名菜,因其軟、爛、肥而不膩,且營養豐富備受人們青睞。1997年被山東省貿易廳評為「山東名小吃」。主料:帶皮、帶骨、豬肘一個。製作方法1.將肘子刮洗干凈,放凈水中浸泡三四個小時後撈出,瀝干水分。2.將肘子、蔥、姜、桂皮』、料酒、醬、食鹽一並放入老湯中,用文火煮之,滋味入里,肉爛熟為止。特點是爛而不散,肥而不膩。
『肆』 濰坊那些好吃的地方,能推薦一下
濰坊好吃的地方(終極版)
1、東風東街跟新華路口沃爾瑪超市三樓的「香鍋年代」特色:香鍋雞、香辣蝦、香鍋玉兔、飛紅銀魚、絕代雙椒雞、毛哥老鴨湯、竹蓀雪耳老雞湯樣樣都讓你吃到上癮。尤其是香鍋雞去晚了就沒得吃了!4個人點一鍋吃光光了不夠還可以再加上湯涮一下,湯都是免費的,美其名曰:一菜兩吃,先吃後涮!
2、行政街中段路南「清真餐館」特色:牛舌頭、羊排骨湯、拌牛肚、五香牛肉都不錯!價格實惠、地道!尤其是牛舌百吃不厭,同樣是牛舌這道菜,這家的味道別人做不出來,每天限量,去晚了沒有!
3、北門大街小學對面的'鍾意餐館'各種炒菜非常地道,而且價格適中,三五人小聚或八九人湊撮都可.
4、望留的全豬不錯,有機會各位去嘗嘗
5、新華路'金火爐唰烤城'的羊蠍子不錯!!炸雞脖子 炒腐竹 大頭丸子飩酥肉 鳳尾魚炒菜……
6、一定不忘科技大廈曹家巷子往北一百米左右(曹家巷子居委會東臨)的那家季家老店 價格實惠干凈衛生停車方便 4人以下就餐最合適
7、四平路佳樂家對面 差不多 香格拉米線「牛肉炒米線」味道也很不錯哦!電子街里有家的「朴家冷麵」,他家的「石鍋拌飯」很不錯!
8、東方路和福壽街交叉路口北50米路西的巴蜀小吃城不錯,四川特色小吃很多,價格不貴!適合中午吃快餐!
9、四平路電子街天橋下面有一個東北燒烤烤的羊寶不錯,還有做的炒麵超級棒!第一次跟朋友去吃沒想到在這種不出名的小店能出這么好吃的炒麵來!!!
10、健康街社會主義新農村裝修比較有特色!
11、寒亭的過大年水餃店,羊肉丸子、雞、魚三大鍋不錯!
12、坊子有個心連心小店,野鴨、野雞、魚等都很有味!
13、寒亭運河西街西首路南,木頭全驢店,正宗實惠
14、聖榮大酒店對面的針巷子走到頭有個「食為天」,蒸餃粉8錯的說!價格:30個十二元。
15、東風西街苗圃三路有個家庭餐館不錯!濰縣菜很地道!!就是上菜慢點!
16、濰城潘里309國道路北的小飯店特色:羊肉包子!!各種炒菜也不錯!
17、晨明蛤蜊店,利群西面路南,蛤蜊、海虹等
18、甲魚老店,萬家福超市對面往南50米,以甲魚為主打菜
19、開發區佳樂家旁邊的一家叫「怡海園」的酒店吃的壽光菜還不錯來~有滋有味~~
20、福壽街和四平路姚樹人麻辣魚的魚和全雞不錯!!!
21、新華路寶通街路口東100米左右小路口向南到頭 桃花狗肉館(好像是這個名字,向來對酒店名字不感冒,一般記不住)那個狗肉真是……沒的說了,那個哈喇子啊……
22、勝記魚館 特色:全魚。口味:麻辣咸香地址:北海路汽車東站對面價格實惠、小菜也不錯!勝記魚館沒有千島湖全魚好吃,虞河路過健康街再往南,第一個向西的路口拐彎即到,口味跟勝記類似!
23、寶通街路南.新一中西邊紅葉飯館做的全魚不錯.還有東方路和建康街交叉口東南角的樂興魚村是一回事.餘味無窮
24、文化路和櫻前街往南路西有家紅燜羊肉,很出味!!!
25、其實象鳶飛、富華、海王府、東方、富麗華之類的大店也有很多東西非常好,只不過陽春白雪了一些,這里就不多說了合適的就是最好的,大家都有車,沒事兒的時候旮旮旯旯的轉轉,肯定會有不少收獲,有時候進村吃東西的時候總有點兒打槍的不要的感覺,哈哈哈哈
26、卧龍街十三中門西,酒店名字忘記拉,反正是西面第一家,濰坊菜愣地道
27、<濰坊人家>坐落於鳶飛一樓,爐包不錯!!
28、原銀座北邊小過道里新開了一家志科快餐,驢肉火燒加全驢湯,雖然不如我們木頭人做的地道但是近便,火燒很酥
29、坊央路有個木柴全羊不錯!搬到東方路南段了
30、推薦一個城裡吃全羊最好的地方(個人認為比坊央路上的木柴全羊好吃),向陽路郭宅街西邊路南,臨朐人開的,只有四/五個桌,中午要吃十一點就得去佔座,便宜,五六個人撐死才100多點
31、店名:阿瓦山寨 特色:魚頭,咸香麻辣,佐以魚頭面,就更是回味好幾天
32、沿月河路一路向北...在快到福壽街的時候在路東邊有一家叫 川渝小吃的館子,雞不錯,還實惠!!!
33、店名:蜀山趙記涮肚 特色:涮肚,味道香辣,百吃不厭,吃了還想吃
34、愛國路與勝利街路口東50米路南,親情媽媽菜 菜做的不錯還超便宜。除了茶葉難喝沒別毛病
35、在寒亭有個手抓烤羊肉.半個羊烤出來,特香.其他就是大眾菜,我去過多次.地點:原來寒亭看守所東面的路,再向南一百米路東.裡面有魚池,可釣魚
36、三中東鄰的天天假日,適合10人以上的聚會,標准不貴,菜的質量不錯!
37、東風西街與月河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寶強餃子館' 便宜實惠,各種菜也很有特點.
38、愛國路中段,路東邊的'王記和樂店'每天吃和樂的人人滿為患!
39、北門大街(金融大廈北面):濰坊人家.適合少數人進餐,尤其是情侶!環境不錯,菜品地道!價格不貴!
40、虞河路與東風街路口往北有個「重慶火鍋」要吃就吃「外紅里白」 那辣椒叫個香啊!
41、泰華地下超市的泰華酒店燒烤不錯的,據說是師傅是安丘的,但是烤出來的卻是地道的諸城燒烤的味道,真香!
42、健康街有個做花蛤的很好吃的,順牧校南門往東100米路北!味道很不錯的
43、東方路如意酒樓北路西有個飯店叫老富祥的爐包不錯,他自己做的熏雞味道好極了。
44、寶通街和北海路西南角的「西河西狗肉館」吃了還想吃!!!
45、金馬路和勝利街路東喬家大院的野豬肉不錯!!
!
46、濰縣中路和健康街西北交的田園魚村現在搞活動可以去嘗嘗!!!
『伍』 濰坊哪個餄餎面最好吃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各家有各家的特點,只要你吃著順口就是最好的!!
『陸』 濰坊市餄餎面(牛羊高湯)在哪
餄餎面的湯及餄餎面的做法如下:
准備材料:餄餎600克、雞蛋1個、胡蘿卜1根、木耳適量、嫩豆腐100克、蒜苗2根、岐山哨子肉適量、醋、鹽、辣椒面、薑末適量、菜油少許
製作步驟:
1、餄餎600克,三人份。
2、岐山肉哨子。(自己製作或在專賣店買)。
蕎麥面蕎麥餄絡是一種健康食品,常吃對糖尿病患者有好處,市場潛力較大,至於是否好吃,味道怎麼樣?那要看你怎麼調了?你可以做實驗,怎麼調味道好吃你就怎麼調,研製試驗幾回就明白啦。這是正當生意,可以做。只要講究誠信和質量,一定能夠取得好的經濟效益。
『柒』 濰坊市有哪些名吃
濰坊正宗十大名吃:濰坊朝天鍋、密州鳳翅、濰坊肉火燒、雞鴨和樂、諸城密州烤鴨、清爽腌蘿卜、杠子頭、臨朐羊湯、馬宋餅、高密爐包。
3、雞鴨和樂
濰坊傳統名吃,取其諧音改為「和樂」,意為和諧歡樂,幸福美滿。1997年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分別評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濰坊人對原料作了改進,用小麥代替蕎麥面,並配以雞鴨肉、「憨肉」和小調料的鹵子,因鹵子以雞鴨為主,遂名「雞鴨和樂」。
『捌』 濰坊哪裡的和樂最好吃
青州和樂在青州汽車站往西不遠 打聽一下就可以了 據說姜春雲去吃過 你打聽的時候就這么問就好了 那個小店很普通也不幹凈 就是小店 但是確實是好吃.去年曾專門去吃過.比濰坊市裡的好吃多了. 呵呵.有青州的朋友可以說一下 濰坊傳統名吃,據說起源於山西、陝西,後經北京傳至濰坊,由歷史上的「河漏」演變而來。「河漏」是用蕎麥面在密鑿細孔的河漏床上壓出的面條,本是農家日常食品。濰坊人對此作了改進,用小麥代替蕎麥面,並配以雞鴨肉、「憨肉」和小調料的鹵子,用期諧音取名「和樂」,因鹵子以雞鴨為主,遂名「雞鴨和樂」。經民間食品藝人不斷加工發展至今,成為人勻喜聞樂見的麵食。它以製作考究,佐料齊全、味美湯鮮而聞名齊魯大地,又以味美價廉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1997年雞鴨和樂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分別評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
『玖』 濰坊有名的小吃是什麼
杠子頭
濰坊有名的硬麵食品。和硬面,用棗木杠子壓。中間薄,有孔,邊厚。古時,用麻繩串成串,掛在鞍邊、車旁,食之方便。涼吃越嚼越香;熱吃,用菜、肉去燴,柔韌不散,非常有味。
臨朐全羊宴
已有200年的歷史。用當地山羊,做成鍋燒羊肉、宮爆羊肉、溜羊茸、醬羊排、燒羊頭、扒羊蹄、燜羊腿、燴天花、鹵羊肝、炒腰花等。重頭菜要數"全羊湯",酸、辣、麻、香,清素不膻。上菜的順序為:先上糖、鹽、醬、醋、大蔥、胡椒面,再依次上冷盤、拼盤、熱菜。
景芝金絲面
雞蛋和面,擀成龍須面條,煮熟後澆海米、香菜高湯。色澤金黃,刀工精細,滑爽不粘,鮮香清口。
諸城辣絲子
製法:
(1)將鮮嫩辣疙瘩洗凈去皮,切成寬厚各2毫米的細絲,並按25:1的比例拌上精鹽。
(2)用蘿卜片覆蓋洗凈消毒的瓷壇容器的底部及四壁,再把辣絲子裝入壓實、淋入1:1的醋,兌涼開水至淹沒,並放入適量香油,按口味開壇取食。吃時也可用白糖拌和。
特點:酸、甜、辣、香,清淡爽口,提神通氣,增進食慾,下酒佐餐。
朝天鍋
所屬區縣: 山東省-濰坊市 類型:小吃
清朝初年,有一屠戶在濰縣城白浪河灘大集上支起一口大鍋,把屠宰下來的豬心、肺、腸、肚等洗凈放到大鍋里煮爛,讓趕集的人們圍鍋而坐,用荷葉餅卷肉吃,喝湯不收錢,人們因為鍋子是露天的,就給這種實惠又好吃的吃法取了個簡單響亮的名字做「朝天鍋」。
把一精緻圓桶鍋置於特製的餐桌中央,可加溫,將精選的豬下貨用老湯分別煮爛放到圓桶鍋內,用豬骨、老雞燉的湯繼續加溫,另備熟雞蛋、大頭丸子、驢肉等,並提供六個餐前開胃小菜和蔥末、香菜末、蘿卜條、鹹菜條、蒜泥、芝麻鹽等各式調料,由廚師根據客人要求將原料切碎用荷葉餅卷好給客人食用,客人可根據自己的口味調湯。
雞鴨和樂
傳說老濰縣城內有一經商人家,依靠主人的精旺及全家人的齊心協力,十幾年後,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可是,幾個兒子結婚後,兒子在媳婦們慫恿下,妯娌之間、兄弟之間常常為爭奪財物鬧得不可開交,甚至相互打架。無奈之下,主人打算將家產分給兒子們各自經營,在全家共吃最後一頓團圓飯時,他拿出精心准備的麵食給大家吃。大家不知何物。主人告訴他們:這是和樂,希望你們兄弟、妯娌之間,互幫互助,合家歡樂,兒子兒媳們感到非常慚愧,此後,和好如初。經過歷代人的努力終於發展成為現在的雞鴨和樂。其製作方法為:把麵粉和澱粉和成的面用和樂床子壓入老田雞、鴨共煮的湯內,熟後撈出,再配入原湯、雞鴨肉、旱肉、甜蒜、咸香椿、咸韭菜、辣椒油等即可。特點是:和樂條柔韌有勁,肉香、湯醇,別有風味。
濰城的火燒
品種很多。單是面火燒就有若干種,如砍火燒、簸箕火燒、梭火燒等。較為出名有特色的有杠子頭火燒、脂烙酥火燒。杠子頭火燒,因做火燒的面很硬,手揉不動,需用木杠翻壓,故名。其形圓、個頭大,每個約250克,邊厚里薄,中間隆起。其特點是面硬、烤烙熟透而無糊斑,吃起來脆口,越嚼越香。因面硬用火烤而成,含水分很少,既可現吃,又便於攜帶,適合旅途食用。脂烙酥火燒,系有特製的脂烙酥而得名。脂烙酥用上好的豬油,拌以適量蒸好的麵粉,化油時加適量花椒、桂皮,油化後剔出已炸酥的花椒、桂皮,再和面成焰。火燒皮用香油和面,包制好入爐,用文火烘烤而成。其特點是皮酥,瓤有異香而不膩。
綠豆糕
產於安丘市景芝鎮,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其特點是工藝獨到,風味奇特,呈淡黃色,結構松軟,富有彈性,味道甜美,入口即化,還能消暑解毒,清肺利痰。分單料、全料兩種。單料用綠豆和白糖製成。將綠豆煮熟晾乾,去皮、磨細,加白糖調勻,用細篩篩在特製的方形蒸籠內,用銅鏟壓勻,割為適宜的長方形,蒸熟即成,全料綠豆糕,另加青紅絲、玫瑰醬、核桃仁、桔餅等佐料,多味並重,年長及喜清淡者食用,倍感新鮮爽口。
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 類型:特產
安丘景芝鎮的一種特殊面餅。300年前隨著景芝酒的興盛,客商日多,為調眾口,擀餅工藝漸進,逐漸形成了三頁擀在一起,每頁薄如紙,軟如綢,焦柔相濟,清香可口,一抖即成三頁的三頁餅。以麵粉、食油、食鹽為原料,先將白面用溫鹽水和成油條面狀,再折團擀餅,每張三個面劑兒,擀至碗口大時,三頁摞在一起,三層之間塗以食油,擀薄後置鏊上文火烙,邊烙邊翻轉,隨時清除鏊上糊渣,烙至兩面微黃,不帶糊花,晾透疊起,數日不爆,柔軟如初。
箱中藏寶
此菜是在淄博豆腐箱的基礎上的一個創新菜,相傳淄博豆腐箱始於漢淮南王劉安時期,歷史悠久,內裝餡心,色澤鮮艷,味道清香可口。原料:豆腐750克、雞肉300克、蝦仁50克、干欠50、鮑魚5個、菜心10克、鹽5克、香醋20克、味精3克、薑末5克、濕澱粉10克、麻油50克、花生油1000克、青豆5克、香菇5克、火腿末5克。做法:1、豆腐切成長5厘米,寬、厚各25厘米的塊(16塊)放盤內。2、鍋內加油燒熱放入豆腐塊炸至外皮呈金黃色時撈出,貼長邊從上留0.2厘米的片,留下一面相連,用小刀挖去中間的豆腐,逐塊挖完。中間填上調好的餡,入籠蒸透取出,整齊擺放盤內,用青豆、香菇末、火腿末製成汁後澆到上面即可。
芝畔燒肉
安丘市芝畔村素以製作燒肉馳名,相傳始於明代。其主料是豬頭和豬腸、肚等內臟及蹄等。製作時,先用細鹽輕搓幾遍,然後放入原湯鍋中煮兩小時左右。煮時放入用紗袋裝好的豆蓉、砂仁、肉桂、八角、茴香等佐料。煮熟的肉撈出,放在鍋內,不加水,用急火將鍋繞紅,再將紅糖、谷糠撒在鍋底,用鍋內升騰的青煙將肉熏成橙黃色即成。其特點是:肥而不膩,油而清爽,食時有一股淡淡的、獨特的燎煙香味。
馬宋餅
昌樂名吃,出自昌樂縣馬宋鎮馬宋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經數世不衰,久食不膩。1997年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分別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和面、醒面、擀烙是製作馬宋餅的3道主要工序。用比例適中的溫食鹽水,將優等麵粉攪拌成團,反復揉搓,待質地光亮後以包袱覆之。面團似流非流時,移於面案,撕為小塊。將小面團壓平後,再三層合一,中間面團兩面塗花生油,隨即擀壓,使之薄如銅錢,形似圓盤,攤至火候適中的鐵鏊上,顏色白中帶黃時,取下涼透即成。馬宋餅的特點是烙花細碎,熟而不糊,色澤艷麗,柔軟芳香,油豐而不膩,微咸而透清香,開人胃口,百食不厭。
小炒肉
以瘦肉、香菜為主,爆炒,香脆可口。
『拾』 濰坊有什麼好吃的,濰坊特色美食小吃推薦
諸城辣絲子
諸城辣絲子是諸城市的一道漢族傳統名吃,屬於家常菜,主要原料為辣疙瘩(芥菜疙瘩)、蘿卜片、花生米等。具有酸、辣、甜、香,清淡爽口,提神通氣,增進食慾,是下酒佐餐的好味料。
昌樂高崖炸雞
沒有廚藝的千百種佐料,卻以清香取勝,色、香、味俱佳
濰坊肉火燒
每天排隊有木有,配上濰坊豆腐腦,地位無可替代有木有!
肉丸子面
自古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說起肉丸子面條,濰坊人會立馬挺起胸脯,立馬會眉飛色舞,立馬會津津樂道。這一民間小吃已經遠遠超出了食品的范疇,它已經成為本土文化特色的一種載體,成為老人過生日,小孩過白日的主食大餐。
濰坊燒餅
濰坊燒餅是山東濰坊漢族傳統小吃。濰餅的燒餅烤成分兩層,面層布滿芝麻,鼓起,脆而香。底層平而脆,撂放片刻便變軟,「燒餅卷油條」即是變軟後的吃法。濰城燒餅品種很多,如酥燒餅、小片燒餅、羊肉燒餅、花椒肉燒餅、脂烙酥燒餅等,風味各異。
濰縣蘿卜
煙台蘋果萊陽梨不如濰坊的蘿卜皮,不解釋
芥末雞
細嫩醇香,咸鮮香辣,清爽通竅。
昌樂鄌郚鎮西瓜
200多年前就開始小面積種植,1971年「出口」香港,1972年起一直被認定為**特需瓜生產基地。個大(平均6.3公斤以上)、皮薄、味甜、汁多、口感好、無公害、健身養神、上市早、易運輸、耐儲存......
雞鴨和樂
和樂原名河漏,又名餄餎,源於山西陝西一帶,是用蕎麥面在鑿有細孔的和樂機器里壓出的圓柱形面條。相傳清代濰縣籍(今濰坊)京官將其帶回家鄉並作改進,雞鴨老湯作鹵,配以雞肉、鴨肉、憨肉(肉丸子)、蛋皮以及各種蔬菜菜碼,更名為「雞鴨和樂」,寓意和和樂樂,幸福美滿。
壽光虎頭雞
虎頭雞是山東壽光的一道漢族特色名菜,燉熟後雞酥肉爛、醇香可口,雞湯更是鮮美,為招待貴賓、喜慶宴席之必備美味。源於清朝,在壽光以有幾百年的歷史。壽光人民有一個風俗,來了貴賓及喜慶宴席時,上菜都是按照「一雞、二魚、三冷盤」的順序。這雞就是虎頭雞,由此看出「虎頭雞」這道菜在壽光筵席上的份量!
筢菇
筢菇是發源於山東壽光地區的一種漢族傳統名餚,主要材料為蘿卜,綠豆,青菜葉子等,製作流程較為復雜,口味清香獨特。以傳統石磨手工製作的筢菇口味最佳,而機器自動化生產改良的筢菇口味則稍遜。
五香炸肉
濰坊人好吃炸貨,歷史悠久,隨便走在那條大街小巷,都能聽到吱吱啦啦的聲音,那種濃郁的油香肉香,立刻就把您的食慾勾引出來,口水緊咽。
景芝金絲面
金絲面是山東安丘漢族傳統名吃,始於景芝,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與三頁餅堪稱景芝白案佳品的孿生姊妹,為販酒客商常用食品。金絲面色黃絲細,猶如金絲,軟硬適度,清香可口。
杠子頭火燒
因做火燒的面很硬,手揉不動,需用木杠翻壓,故名。其形圓、個頭大,每個約250克,邊厚里薄,中間隆起。其特點是面硬、烤烙熟透而無糊斑,吃起來脆口,越嚼越香。收藏期長於其他麵食。
朝天鍋馬宋餅
昌樂名吃,出自昌樂縣馬宋鎮馬宋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經數世不衰,久食不膩。1997年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分別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
高密爐包
民間傳統名吃高密爐包歷史悠久,風靡城鄉。始於清代年間,在民國時期有著獨特意義的形勢盛行,用來走親訪友的禮物送給朋友,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位於縣城南河灣的林三爐包,更是名冠城鄉。其特點是包子又白又大,皮面暄軟,內陷飽滿,味道鮮美,掛漿講究,火候獨到,嘎渣焦脆,油香四溢。高密爐包用料講究,以鮮豬肉、鮮韭菜、鮮白菜和上好的精麵粉為主料,以海米、木耳及各種調料為輔料,精心加工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