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醬豆子怎麼做老式做法 自製醬豆
1、食材准備:黃豆 500克,水 適量,小麥麵粉 少量,鹽 適量。
2、黃豆挑揀掉壞掉的,清水搓洗干凈,用冷水泡至粒粒飽滿,泡了一夜。
3、煮熟豆子(有條件最好蒸熟)要熟透,手輕輕一捏就碎,但豆子是完整的。
4、瀝干水份(煮豆子的水不要)要瀝的干一點,干到手抓一把不會有水黏在手上,我用風扇吹乾的。
5、撒上麵粉攪拌,讓每一顆豆子都均勻的包裹上麵粉,就可以了,不用多。
6、均勻的平鋪在簸箕里(沒有簸箕用洗菜的籃子也可以)厚度3-5厘米。
7、用棉布上下包裹起來,豆子不要暴露在外面,用夾子一圈夾緊,放在陰暗有點潮濕的地方,底部架空。
8、等待發霉大概要5天左右的時間,期間用手試布表面升溫,說明在發酵了,不要打開看,豆子暴露在外面會著涼,且接觸外面的空氣會長出不好的黑菌。
9、放入無油無生水的容器,加入冷的鹽開水,鹽的用量比炒菜的要多一些。注意曬過的豆曲和鹽開水都要等放涼了再操作,不然會酸掉。
10、太陽下暴曬,每天等放涼了再攪拌,熱的攪拌會變酸。曬至少半個月,變糊糊狀態就曬好了。曬好後表面倒上香油,密封冰箱保存。
B. 醬塊子如何存放才好
醬塊子用紙包上放在不通風又溫暖的地方(18~20度最好)進行發酵。
東北大醬的做法:
1.將黃豆挑出去碎豆和癟豆,不用洗直接放入炒鍋中,不要放油干鍋炒,一次炒不完可以分幾次炒完;
2.中火不停地翻炒直到豆子炒到微微有點糊的顏色,吃一顆感覺很香就可以了;
3. 因為炒之前清洗不容易晾乾也不容易炒制,所以炒好後,要用涼水洗兩遍撈出;
4.將洗好的豆子放入鍋中倒入豆子3倍量的清水大火燒開;
5.蓋上蓋子小火要煮大約1個小時,煮到豆子用手指就能碾碎的狀態就可以了,注意不要干鍋要經常的攪動一下,如果水煮的幹了,可以再往裡面加熱水,不要加涼水
6.將煮好的豆子撈出來趁熱用絞肉機絞碎或者用擀麵杖擀碎,喜歡大醬裡面有豆瓣的,可以就用擀麵杖不要擀得過碎就可以;鍋里煮豆子的湯汁先不要倒掉
7.取一個小盆或者一個盒子,取一些豆碎放入裡面壓緊壓平,然後倒扣出來就成了板磚一樣的塊狀,稱為醬塊子(圓形的橢圓形的都可以),一般是一斤做一塊,不要做得太小那樣裡面發酵出的油少不香;豆碎如果太干不愛成型可以放一些剛才鍋里煮豆子的湯,千萬不要弄稀了做不成醬塊子;
8.將做好的醬塊子晾涼,再晾一天或者一夜,表面乾爽,然後用紙包上放在不通風又溫暖的地方(18~20度最好)進行發酵,期間不用管它了;期間醬塊子上會長白毛,這是因為發酵的原因,如果沒長那就是醬塊子沒發酵,是做不成大醬的
9.每年下醬(東北人的叫法,就是開始做成液體狀的醬了),只能是農歷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這三天,具體為什麼不知道,只知道這是老規矩,做醬的前兩天,將醬塊子拿出來去掉包著的紙,然後用刷子在流水下將醬塊子刷干凈
10.將刷干凈的醬塊子弄成小碎塊,可以掰或用刀切或用擀麵杖砸都可以,然後晾到蓋簾上晾去表面的水汽
11.將20斤清水放入1.5斤鹽燒開攪勻關火晾涼倒入壇子或者缸中,將弄成小塊的醬塊子也放進去,攪勻,用透氣的紗布蓋上放到通風的地方就可以,一個月以後才能吃;
12.在這期間一定要每天都用圖上的那個醬杵子(木頭的自製的)自下往上的搗1遍或幾遍,剛開始會有小塊,慢慢地就全部化掉了,一個月以後醬做好了,剛做好的醬是稀糊狀的,無論是生醬蘸青菜還是炸醬濃度剛好,越往後隨著水分的慢慢蒸發,大醬會越變越濃稠,吃到最後炸醬就需要先用水稀釋了;
C. 怎樣下醬豆最好吃
大醬怎麼下好吃呢?烀醬豆之前,要把挑好的黃豆用清水浸泡,使它脹開,這樣豆子易爛。烀醬豆時要放上適量的水,燒開鍋後用文火慢慢地煨。烀好的醬豆黃中透紅,帶有黏性。然後把烀好的醬豆做成一塊塊四方形的坨,俗稱醬塊子,用紙包好,密封實了,放到乾燥處發酵。
第二,大醬又名黃醬,是以黃豆、麵粉為主要原料,經蒸煮、制曲、發酵等工藝釀造而成的咸鮮口味的調味品。是北方餐桌必備調味品之一。大豆加工製成大醬,加工過程中由於酶的作用,促使豆中更多的磷、鈣、鐵等物質被釋放出來,提高了人對豆中礦物質的吸收率。
大醬怎麼下好吃呢?先將黃豆清洗干凈,去除里邊劣質的豆子,浸泡一夜,泡過之後的豆子,全身都會脹大,豆皮也會撐破,然後將豆皮挑出來,繼續把豆子清洗干凈,放在鍋中煮熟,煮的時候,鍋里不要添太多的水。中間要注意鍋中水量是否足夠,以免糊底。鍋中的豆子有一股糊香,趕緊加水,豆子煮好之後顏色越紅做出來的大醬越香。煮至里邊的豆子能用手輕輕碾碎,放在案板上,蘸著一些干玉米面,摔打成長方形的塊狀,然後用干凈的紙包嚴實,外面纏上線防止裂開。然後放在屋內乾燥的地方,讓其自然發酵,溫度不能太高,大約18-20度之間最好,太涼或者太熱都不會發酵,過1到2個月以後,想吃的話就可以把醬塊取出來。
D. 家鄉農民,醬豆的做法
首先就是挑選原料了。挑選顆粒飽滿,無蟲害的黃豆。然後放在清水裡浸泡一個晚上。待除去雜物就放在鍋裡面用大火蒸煮,完事以後。把湯水空去,把煮好的豆子放在一個大瓷盆里。用細紗布遮住,放在屋子裡的陰涼處,讓其自然發酵。等上十幾天以後,豆子會長出了一層像浸過牛奶似的白茫茫的粘膜,我們鄉下話叫(白毛)。發酵的好壞情況一般是根據有經驗的人判斷的。這以後就會把配料鹽、辣椒、姜絲、花椒、茴香等佐料放入盆內,再加入適量的白酒和西瓜能更好的出味,裝進容器里蒙上紗布進行後期發酵(太陽暴曬幾天)。這個過程要密封嚴實。不然的話就會出現腐敗現象的,導致醬豆子生蛆。容器的外面一般用塑料包住。這個過程要持續一段時間,等發酵結束就可以吃了。吃法一般分為兩種
直接使用。取出一些醬豆子,可以直接拌飯吃。我們家多吃饅頭,因此就可以把醬豆子夾在饅頭里一起吃。味道很美味,醬香,醇香,豆香等各種香味都有。
2.用蔥花炒炒吃。這種吃法,吃起來更好吃。在鍋里,放入少許油,蔥花後炒炒。我們在冬天裡一般選擇這種吃法,把炒好的醬豆子放在油餅或饅頭上,很是美味。
E. 醬豆子怎麼做好吃,油燜醬豆子的家常做法
食材
主料
醬豆子
150g
輔料
油
30g
紅油豆瓣醬
30g
生薑
15g
白糖
20g
大蔥
30g
步驟
1.醬豆上籠屜蒸軟,如果和我一樣喜歡偷懶的話,這步可略掉。
2.大蔥切段,生薑洗凈切片。市面上生薑有兩種,一種個頭較大,這種姜肉質顏色淡黃,味道辣而不香;另一種是小姜,我們叫它「笨姜」,個頭有拇指粗細,切開後肉質色澤金黃,口感香而辣。
3.炒鍋里倒入油,既然是油燜,那麼油的用量是不能少的。油熱後放入薑片與蔥段爆香。
4.挖入紅油豆瓣醬,小火炒出紅油。
5.倒入醬豆子,小火炒勻使之裹滿醬汁。
6.倒入清水(如果醬豆子上籠屜蒸過的話,放不放水均可),調入白糖。
7.小火燜炒至醬汁濃稠醬豆綿軟,開大火收汁。
F. 如何腌制醬豆子,既有醬味,有好吃,詳細點
首先是要挑選很飽滿的大豆作原材料,把選好的豆子用水泡過之後,放在鍋里煮熟,空去湯水,盛在干凈的陶盆里,用細紗布遮住,放在熱熱的炕頭上用被子或棉衣捂起來,十幾天之後,黃豆的外表長出了一層像浸過牛奶似的白茫茫的粘膜(就是你說的長毛),配上鹽、辣椒、姜絲、花椒、茴香等佐料,加入適量的白酒和西瓜能更好的出味,再裝進容器里蒙上紗布進行後期發酵(太陽暴曬幾天)。幾天之後「發」過來就可以吃了。吃之前最好再熟一下。 第一步
是煮豆把精選黃豆在涼水中洗凈後,直接放在鍋里添入自來水,沒至黃豆上約二指深。然後開始像燜米飯一樣煮豆,把豆煮到吃起來稍微有點面。豆撈出後放在篩子上控一夜,涼透。
黃豆涼好後開始拌面,在黃豆外均勻裹上一層薄面,互相不粘連。如果豆太干拌不上面,把留用的煮豆水淋在黃豆上少許,達到使其能裹面的程度。
---------------------------------
第二步
是捂豆在木板或一些透氣性好的材料(忌用玻璃板或塑料)上鋪三四層報紙,報紙上再鋪一層干凈的白紙或牛皮紙。把拌好面的黃豆均勻鋪在白紙上,約一指厚。在攤好的黃豆上再鋪上一層透氣性好的紙。捂豆的房間門窗不要頻繁開啟,盡量保持一個悶熱、潮濕的環境,春天溫度低時可蓋上紙並在紙上蓋一層毛巾被,利於豆子發酵。
黃豆捂到第3天時,如果黃豆發烏,說明捂得恰到好處,如果發黏則說明濕度大,可把蓋在上面的紙揭下。3天後,黃豆長出白毛,再等一兩天,白毛變綠毛,把長滿綠毛的豆放在篩子里,放太陽下將其曬干,約需兩天。整個捂豆曬豆過程,最長不會超過7天。
--------------------------------------
第三步
是曬醬曬醬之前先拌醬,這一點非常關鍵。拌醬前一定要聽天氣預報,如果一周內沒有連陰雨天氣,方可拌醬。拌醬當天需天氣晴好。拌醬前把豆中夾裹的成團綠毛或黑毛撿出扔掉。
一斤黃豆配三四兩鹽、四五斤西瓜瓤。先用水把花椒、大料等洗凈,撈出後加入鹽放在一碗開水中浸泡,等水冷卻後倒入准備好的大盆中,再倒入曬好的豆,攪拌後浸泡兩個小時,再放入西瓜瓤攪拌。
把攪拌均勻的醬豆盆口處蒙上一層棉質紗布,紗布上面可撒一些花椒,防止招蒼蠅。
把蒙好紗布的醬豆盆放在太陽下暴曬,早上搬出時攪拌一次,晚上再搬回室內,防止雨淋。曬半個月,聞到醬香味後可炒制食用。
G. 干醬豆子要怎麼做好吃
主料
黃豆5000G
調料
食鹽500G、百里香100G、花椒100G
醬豆步驟1
挑選上粒大飽滿的黃豆洗凈泡脹,用柴火煮制至變軟
步驟2
黃豆用手指能捏碎時撈起瀝干水份備用
步驟3
取來簸箕(用竹子編制而成,有很強的透氣性),上面鋪上香椿葉和核桃葉
步驟5
將煮好的黃豆放均勻的鋪在上面至放涼
步驟6
將煮好的黃豆放均勻的鋪在上面至放涼
步驟7
經過兩三天的發酵,拿起黃豆能拔起長長的絲(這會兒就是所謂的納豆了)
步驟8
絲拔的越多越長,說明發酵的越好
步驟9
拌上食鹽,份量要相對多一點,再加入大蒜、生薑、山胡椒、陳皮、花椒面、辣椒面等調料拌勻
步驟10
攪拌好的納豆
步驟11
將拌好的納豆裝入壇中
步驟12
用干凈的塑料袋將壇口密封緊
步驟13
用繩系好,讓空氣不能進入
步驟14
蓋上蓋子
步驟15
外面再接著套袋,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空氣進入,然後放在太陽下曬上十天半個月的,(這樣是為了讓它發酵的效果更好一點),然後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儲藏,什麼時候需要就可以取出同辣椒面一起攪拌
步驟16
這就是拌好辣椒面的醬豆,辣椒面在這個製作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調料,必須讓每顆豆豉充分包裹,然後入在簸箕里放在太陽下晾曬至五分乾的時候就可以裝盒或裝壇儲存了,吃上一年半載都不帶壞的
H. 醬豆子怎麼做好吃
醬豆子,在陝西紫陽縣較為流行,河南周口、山東聊城、菏澤一帶的農村也有製作,每年黃豆收獲的季節過後,有著勤勞和智慧的人們都會製作這種豆子。
中文名
醬豆子
材料
豆子
流行地
河南
口味
鮮香
做法
醬豆子
將干黃豆去皮,砸碎成二分之一狀或碎米狀,用水略煮,晾半干,加上各種香料,比如大回,小回,八角等待,用竹編制的羅框,裡面鋪上稻草,稻草上門鋪上一層八角樹葉,然後倒入上半乾的黃豆粒,上門再鋪上八角樹葉,加上稻草,一定要裝的嚴實,然後將它放入灶屋(廚房)的樓上,離灶頂遠一點,能受得到煙霧為益,因為農村是用柴火做飯的,每當做飯時,柴火的煙霧會往上熏,待到兩周左右,這時,豆子已經基本發酵生香了,再將它拿出曬干,密封乾燥保存,日後可以享用,與肥瘦相間的豬肉燜炒,香氣撲鼻,頓時讓你胃口大開!
聊城做法
醬豆子
將干黃豆淘洗干凈,於鍋中煮熟,晾涼至半干,加適量麵粉混勻。將略乾的拌面豆子均勻鋪到牛皮紙上,上覆多層牛皮紙。置於30-35℃適宜環境中發酵兩周,此時豆子表面生有大量黃色黴菌。將生有黴菌的豆子置於日光下暴曬至乾燥,出去表面黴菌。
另將西瓜皮、冬瓜、菜瓜、鮮辣椒等清洗干凈切成大小適當的塊,加入花椒、茴香、肉桂、八角等香料面,食鹽,紅糖,白酒,生薑絲。將蔬菜與佐料混合均勻備用。
將混合好的蔬菜與乾燥的豆子混合均勻,置於泡菜壇或普通陶瓷缸中繼續發酵。經約1-2月發酵後,即成。
成品蒸或炒後食用,或與雞蛋混炒味道更佳。
醬豆子
I. 怎樣曬醬豆好吃
第一步:煮豆。
把精選的黃豆放在涼水中洗凈後直接放在鍋里。加入自來水,沒至黃豆上約二指深,然後像燜米飯一樣煮黃豆,把黃豆煮到吃起來稍微有點兒面。黃豆撈出後放在篩子上控一夜,使其涼透。
黃豆晾好後開始拌面。在黃豆外均勻裹上一層薄面,互相不粘連。如果黃豆太干拌不上面,把留用的煮豆水淋在黃豆上少許,達到使其能裹面的程度。
第二步:捂豆。
在木板或一些透氣性好的材料(忌用玻璃板或塑料布)上鋪三四層報紙,報紙上再鋪一層干凈的白紙或牛皮紙。把拌好面的黃豆均勻地攤在白紙上,約一指厚。在攤好的黃豆上鋪一層透氣性好的紙。捂豆的房間門窗不要頻繁開啟,盡量保持一個悶熱、潮濕的環境。溫度低時可蓋上紙並在紙上蓋一層毛巾,以利於豆子發酵。
黃豆捂到第三天如果發烏,說明捂得恰到好處;如果發黏則說明濕度大,可把蓋在上面的紙揭下。3天後,黃豆長出白毛,再等一兩天,白毛變成綠毛。把長滿綠毛的豆裝在篩子里,放在太陽下將其曬干,約需兩天。整個捂豆、曬豆過程,最長不會超過7天。
第三步:曬醬。
曬醬之前先拌醬,這一點非常關鍵。拌醬前一定要聽天氣預報,如果一周內沒有連陰雨天氣,方可拌醬。拌醬當天需天氣晴好。拌醬前把豆中夾裹的成團綠毛或黑毛挑出扔掉。
500克黃豆約配200克鹽、兩公斤西瓜瓤。先用水把大料洗凈,撈出後加入鹽,放在一碗開水中浸泡,等水冷卻後倒入准備好的大盆中,再倒入曬好的豆,攪拌後浸泡兩個小時,放入西瓜瓤攪拌。把攪拌均勻的醬豆蒙上一層棉質紗布,紗布上面可撒一些花椒,防止招蒼蠅。
把蒙好紗布的醬豆放在太陽下暴曬,早上搬出時攪拌一次,晚上搬回室內,防止雨淋。曬半個月,聞到醬香味後可炒制食用。
做黃豆醬最關鍵的就是曬霉豆時一定不要其淋雨,乃是大忌,淋雨後就不能用了,之前的一切都化為虛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