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原什錦南糖的歷史
三原縣什錦南糖,該品聚南北風味、五花十色為一體,是本縣創制的傳統名貴糕點。
該品在清代形成,吸取外地和兄弟民族糖果製作技術,將南北精品薈萃於一爐。每盒多為十種花色,取名什錦南糖。人們以順口溜形式概括其內容為:「牛皮、虎皮、夾沙糕,寸金、麻片、雪核桃;卷心、荸薺、桂花糖,還有酥糖用紙包」。
該品以南茂號的製作精細,風味獨特而享有盛譽。近年來曾試用鐵制方盒和塑料彩盒盛裝,銷售很受歡迎。該品不易長存,夏季不生產。
㈡ 求一中式糕點名稱,小時候吃過,忘記叫什麼名字,點心外面裹著一層糖,裡面是樓空的,像大的漿米條。吃時
花,又稱「燎花」,「蓼花糖」是陝西咸陽市三原縣著名特產,漢族傳統小吃之一,始於明代,已有四百多年的加工歷史。具有松、香、酥、脆、清甜的獨特風味。蓼花外形呈圓鼓槌狀,個大體輕,金黃色的表皮上均勻地沾滿一層白芝麻;咬開後,裡面是雪白細膩的蜂窩狀糖心。
㈢ 高分求!臨時准備去西安耍,請列舉特色正宗的小吃店及位置!
雜羔湯----(建設西路旅館村內)
烤肉----里木烤肉(麻家十子西50米)
肉夾饃----秦豫肉夾饃(柏樹林南口)
孜然炒肉夾饃----(灑金橋十子東南角)
臘牛肉夾饃---- 北梢門紅碼頭老旦隔壁「李老四夾饃」,他家的雜肝湯也不錯
水盆大肉----老宋家(柏樹林十子西南角)
葫蘆頭----鐵蛋葫蘆頭(柏樹林十子西北角)
蒸碗----(建西街東口向西100米路南)
煎餅----頂頂香煎餅屋(龍首村十子向南50米路西)
醬大骨頭---骨頭庄(吉祥村十子向東100米路北)
麻辣粉----牽人(粉巷) 火鍋----竹園 (和平路)
蒜蘸面----綠螞蟻對面 牛肉麵----馬虎面(西七路)
臘汁肉揪面片----建設西路西頭路南第一家
羊肉面----建設西路西頭路南「陝北老二面庄」 高新的老王面 小雁塔門口的羊肉面 建國路的梆梆面 尚勤路的歧山面 長樂路的牛肉拉麵 高新路北段「一諾面庄」的秦香面
麻辣魚----建國路中段路西「安平麻辣魚」
麻辣燙-----七星椒(周家圍牆)
火鍋-----小天鵝(南二環)
牛肉麵----一分利(鼓樓)
沙鍋----穆薩 (大皮院 )
烤肉----(橋子口往西400米)
炒海瓜子————胖嫂(東新街夜市,最近檢查12點以後出攤)
米線----玄風橋「紅油米線」 馬廠子的
〔大盤雞〕興慶路東隆的樓下
〔今日平價酒樓〕的炒菜不錯,
西大街橋梓口車站路南小巷裡有一家〔鹵汁涼粉〕
大雁塔正面的路東有一家〔肉夾饃〕和〔丸子湯〕 長樂西路輕工東半公里〔秦百年〕
火鍋--要吃蹄花的 交大北沙坡里有一個,〔九龍海天大酒樓〕(剛開的分店在緯十街西北角),夜市上有一個〔重慶嫩江魚〕,小巷裡有一家四種麻辣 南二環「川渝人家」的菜也不錯。粉帶(2塊)。
黃甫庄口有一家〔鹵汁雞〕(5角)
西五路西段路南第一個小巷進去有一個〔塘壩魚大排檔〕(20元) 建設路東口路南(三二三醫院東鄰)〔塘壩魚〕
東門里南〔渭南時晨包子〕
南稍門永寧村裡有一家〔烤羊肉〕,現割現秤現穿現賣現烤現吃
北郊自強路有一家烤羊排 原東郊三廠旁邊有一家「囊坑肉」,也屬羊排一種(此店已搬家,待我偵察後再通 知)
東新街————牛肉丸子燴菜,好吃量也足,只出夜市,隔個幾天就要去吃一回, 味道地道
北郊龍首南路里「東利沙鍋 」 而且最好吃的是最便宜的三鮮沙鍋
柳巷口的牛肉麵,最近已經般到端履門 勞動南路啊,老機場裡面有一家跳水魚,非常好吃的
西北大學北門,西側的紅燜王(紅燜羊肉非常棒)
北廣濟街的泡饃是老米家。
東郊韓森寨經二路北口李老四牛肉夾饃,
南郊吉祥村十字社科院對面老蒲城風味小吃,裡面的八寶辣子和老豆腐很好。
小肥羊的火鍋羊肉鮮美(最近聽說他們為了保鮮在肉里放了對人體有害的防腐劑) 可以緩緩再吃
海底撈服務態度一流
老成都 喜歡吃辣的朋友可以常去坐坐 東來順也不錯 文豪雜糧食府去一次,感受感受看看就行了,自己吃飯千萬不要去
西廂子廟街有一個「大清花」餃子館,餃子不錯,菜也不錯,滿族人開的,老闆很會做生意,去吃過幾次,真的很不錯。
最便宜、好吃的海鮮在邊家村十子南100米---大通漁港涼皮
---分米皮和麵皮,我上高中的時候瘋狂迷戀擀麵皮。
涼粉---有涼拌的和炒的,是不同的東西
泡饃---我經常在我樓下吃水盆羊肉水盆大肉---互助路,坐401可到。老宋家(柏樹林十子西南角),不知道怎麼樣,有人去吃過,說不錯。
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
雜羔湯蜂蜜涼粽子
甑糕---西安長大的是不是都有用它作早飯的經歷啊,不過我小時候很不喜歡吃。鏡糕
糊辣湯---常見的有西安的肉丸糊辣湯和來自河南的糊辣湯,不一樣的哦。一般吃的時候西安的配托托饃,河南的配蔥油餅。
烤肉----我就不說了,對文藝路的一家印象很好
豆腐腦---有一段時間,在交大也常吃的
肉夾饃----樊記是老字型大小
孜然炒肉夾饃---老道,記得八十年代的土門夜市吧,那時候一個籽然炒肉夾饃可是很貴的,兩塊五啊。
金線油塔---三原小吃。
biangbiang面---在建國路上柳巷面---在端履門
臘牛羊肉---歷史上最有名的是輦止坡的老童家,不過這家我小的時候已經不行了,現在房子拆 遷,很難講怎麼樣了。我們一般在麻家什子買,不過我搞不清楚哪一家好。
臊子肉夾饃臊子面葫蘆頭----南院門春發生是老字型大小
蒸碗----有夜市的地方基本都有,我覺得油膩膩的,不知道哪家的好
粉蒸肉---灑金橋的煎餅----頂頂香煎餅屋
醬大骨頭---骨頭庄(吉祥村十子向東100米路北)
麻辣粉----牽人(粉巷)的生意很火爆,不過個人認為不如德福巷口的一家好
火鍋----竹園去了N回,還有去過N+1回的,我就不說了
蒜蘸面鍋貼---西羊市的,好像叫「第一家鍋貼」,我每次必要一碗酸辣肚絲湯。這家的生意似乎老是不死不活的,經常還關門歇歇業。馬虎面(西七路)---詳細情況請向馬糞咨詢
臘汁肉揪面片----建設西路西頭路南第一家
羊肉面----建設西路西頭路南「陝北老二面庄」 小雁塔門口的羊肉面
麻辣魚----建國路中段路西「安平麻辣魚」
麻辣燙-----七星椒(周家圍牆)
砂鍋---三鮮的,麻辣的,排骨的,雞塊的,...
包子---東新街鄭家包子
蒸餃---雞市拐的鐵家蒸餃,也有灌湯包子,味道還可以
灌湯包子---賈三的名氣最大,我感覺一般般。
大盤雞---沙灣。九龍的炒菜一定要寫上
烤鴨---西安烤鴨店,321的人都記得解放路的吧。東大街的總店。
鹵汁涼粉---西羊市東口。我估計很多人不知道這種東西。把和吃水盆差不多的餅掰成塊,上面放上涼粉,加上作料,澆上鹵汁。
粉帶塘壩魚---建設路口路南(三二三醫院東鄰)
烤羊排生汆丸子---西一路東口路南
元宵雞蛋醪糟---有么有小時候喝醪糟喝醉的?
餃子宴---高檔貨色,各色餃子,一樣一個,花色及其繁多,是西安特有的。不過我沒吃過,誰請我去吧!順便說一句,德發長的普通水餃很不怎麼樣,建議去解放路餃子館。
過橋米線---雲南過橋米線,在解放路和咸寧路上有店
主要小吃街在回民街。都是賣小吃的。不過建議去副街吃,主街太貴。在那能吃到泡饃,小炒,灌湯包。烤麵筋。烤羊肉。柿餅,蜂蜜棕。都是很正宗的。
晚上去個大排檔,西安燒烤也很有特色。
還有老碗魚。 火鍋就吃海底撈吧。
㈣ 西安有哪些值得去吃的老字型大小美食店
西安吃貨一枚,久居城南,分享一下,有名氣沒去過的不提。
漢城南路與昆明路什字黃家泡饃,饃要自己掰,做好不好看,但味道好,肉爛湯香,雖是簡單四個字,做到卻不易。
韋曲老街道茂海蔥花大餅,先烙後烤重油,每天需要排隊,開了二十幾年,典型的蒼蠅館子,沒環境沒服務,有的只是味道,位於韋曲老街道與文化街丁字口。三原老黃家,總店在三原,總是人滿為患,西安也有分店,可導航搜,有名的泡泡油糕,各種小吃做的十分精緻,永興坊里也有分布。
泥波南院門葫蘆頭,位於西灃路郭杜什字,子承父業,對葫蘆頭泡饃理解深厚,店內炒肉片煮饃一絕,業界無出其右。韋曲北街皇城軒葫蘆頭,用料十分講究,也可去嘗嘗。皮薄餃子,老闆是女強人,小小的餃子做成知名品牌,牛肉韭黃餃子十分特色。
肉夾饃有名的秦豫,王魁都不錯,不算隱藏深,但絕對美味。西安 美食 遍地,僅列幾家,拋磚引玉,歡迎補充。
西安是一個很有內涵的城市,來這里尋訪 歷史 悠久的文化古城,體會它在歲月的流逝中的變遷,西安城也為廣大熱愛 美食 的朋友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來西安必嘗的當地 美食 ,愛 美食 的吃貨們絕對不能錯過。
西安「輦止坡」老童家臘牛羊肉就是一家名揚四海的百年老店,已有300多年的 歷史 。據說是清代初年,由西安童氏所創制,慈溪太後路過問到香氣大為稱贊,便由兵部尚書趙福橋的老師刑維庭親筆所提。輦止坡臘牛羊肉無論是從選料、輔料、工藝、火候都很精細講究,他們代代相傳這門手藝,並且不斷的改進,所以鹵煮出的肉,色澤紅潤,質地酥爛,味美香醇,既易消化,又富營養,適合各個年齡的人。
臘牛羊肉也有很多吃法,每一種吃法都讓你的味蕾有一番不同的體驗。將色澤紅潤的臘牛羊肉切片,沾點醬一起吃,質地酥爛、鮮美不咸、馨香溢口,既有醬香味又保留肉質本身的香氣,美味又營養。
爆炒的臘牛羊肉,酥嫩柔韌,椒香四溢,不僅僅擁有食材本身的香氣,還別有一番滋味。色澤紅潤臘牛羊肉,撒上的蔥末,看著就叫人垂涎三尺,吃起來鹹淡剛好,肉質扎實,卻又鮮嫩無比,回味無窮。也不加任何佐料搭配,肉質緊實,入口酥爛,主要是能吃出食材本身的香氣。
想知道西安還有哪些值得去吃的老字型大小餐廳么?歡迎關注Feekr旅行公眾號獲取更多西安旅行攻略哦!
西安可以說是舌尖上的天堂 。我重點說說西安人經常吃的這幾家老字型大小 美食 店 。
老孫家的羊肉泡饃我吃過幾次,以前是在東大街,吃過幾次,味道還可以 。
外地人來西安不能不吃羊肉泡饃,吃羊肉泡饃首當其沖就是老孫家的羊肉泡饃,肥而不膩 。
西安的肉夾饃和米皮比較好吃,有名的有秦鎮米皮、肉夾饃或者是魏家、老潼關肉夾饃、 涼皮。
要一個肉夾饃,一碗米皮,再來一瓶冰峰,這就是西安的三件套 。
陝北橫山的鐵鍋燉羊肉在西安還是比有名。記得以前的西安市應該是在紅纓路上吃過幾次,那味道確實不錯。
陝北橫山的鐵鍋燉羊肉在西安應該有好幾家連鎖店。西安人一說吃羊肉面片,首選是陝北橫山的鐵鍋燉羊肉 。
回民街 牛肉並不是說劉紀孝的肉本地人吃的不多,劉紀孝臘牛羊肉是老字型大小招牌,排隊的人多。劉紀孝臘牛羊肉是西安市一家適宜商務宴請、休閑小憩、隨便吃吃、情侶約會、家庭聚會、朋友聚餐的熟食店。
西安市西大街回民街劉紀孝的辣牛肉 ,那味道簡直就是一個字,好 。逢年過節,回民街為了買劉自孝的辣牛肉老百姓排成了一條長隊 。
真可謂是好酒不怕巷子深。
我就簡單地介紹這幾種 美食 ,西安的 美食 還有很多很多 ,歡迎大家進行補充和介紹 。
西安飯庄,老孫家,同盛祥,鼎興春,義祥樓,黎明,清雅齋,東亞飯店,西安烤鴨店,樊家臘汁肉,中華甜食店,五一飯店,春發生葫蘆頭,德發長飯店,德懋恭,老童家,西安臘味店,大華飯店,素味香,野味香,大麻子餛飩,代代紅川菜,白雲章餃子館,解放路餃子館,鼓樓鍋貼館…………誰來補充。
我覺得南郊已經發覺完了 北郊 西郊東郊經常有些神級小店,就是那種外地人特別認可的家鄉 美食 。鳳一瀘州豆花 紡織城景家涼皮 西郊車輛廠各種小吃
西安的話 美食 街還是挺多的,像比較有名的回民街和西安的 美食 街好吃的 美食 真的是挺多的,西安的肉夾饃絕對是算得上西北地區的一個名吃了,許多去西安 旅遊 的人都會嘗嘗當地的臘汁肉夾饃,不知道你們都吃過正宗的肉夾饃嗎?
還有西安的羊肉泡饃,選用的都是羊骨頭熬制好的羊湯,做出來的羊肉泡饃相當的好吃,而且味道特別的不錯,除了羊湯泡饃以外,還有西安的岐山臊子面、扯麵、油潑面、還有比較有名的biangbiang面,不過聽西安人說只有臊子面能上的了檯面。
當然這只是西安眾多好吃 美食 中的一部分,像還有當地的秦鎮米皮、楊凌蘸水面、乾州豆腐腦、肉丸糊辣湯、孜然烤饃、羊血冒活絡、攪團、泡泡油糕、洋芋擦擦、西安的燴菜、餄烙面、水盆羊肉、炒蝦尾等都是西安的特色 美食 ,有機會一定要嘗嘗。
說起西安 美食 老店,做為一吃貨經和本地老西安交流,訪問,其實在很早以前並沒有這么多飯店,這在全國大概都是一樣的,改革開放之前,飯店是不多的,但可以說都是當地的百年老店了,今天說說西安西門一帶的老店,帶你回到兒時的年代。
橋梓口苗老二油潑面。 苗老二家中排行老二即叫苗老二,這是一家扯麵油潑面館,從解放前到公私合營,生意一直是門庭若市,車水馬龍,生意十分火爆。以富強粉和面,扯麵,當時配以包菜,配以特製辣面,熱油澆上還直冒火苗,這就是一絕,調上醬油,香醋,不過後來三年自然災害弄的不油潑了。聽聞顧客自帶食油還弄的吃面人不愉快。傳說,苗老二的油潑面,吃了還想把碗舔。
大麻子餛飩
相傳張記人臉上有麻子,開始是走街串巷,後定在橋梓口東北角。餛飩很有特色,百年老湯,碗內餛飩個大餡多,配以雞絲,香菜等十分爽口,標配小籠包子,那時是收糧票的,每天去吃必須排隊才行。
天錫樓, 這是一家清真餐廳,主營牛羊肉泡饃,那時的回民街基本沒有賣什麼吃的,這也是一家公私合營飯店,還賣一些清真其它小吃,人們為了吃泡饃那是要趕早的,糧票是必不可少的。
同福樓,
這是一家炒菜館,能在這里吃上一頓那是非常不容易的,當時工資低微,能吃一桌炒菜那真是下了狠心的,其實也就十元十幾元一桌,但月工資才三十幾元。說起來好多年輕人感覺不到,家裡老人講起來他們也是似信非信的。
還有一家甜食店的,名叫老關家甜食店。每天早上供應油條油糕,中午以甜食居多,吃的比起其它幾個店人稍少一點,畢竟那個年代是無肉不歡,人們出去下館子是奔著解饞的。
西門里還有一家影院,名字叫群眾電影院。
百年老店隨著西大街的改造已盪然無存,好在有了回坊小吃一條街。過去的美好變成了無盡的回憶,常想想過去其實也是挺好的。
1、劉紀孝臘牛羊肉 2、甄糕 3、邢老三胡辣湯 4、樊記臘汁肉夾饃 5、馬二優質酸湯餃子
西安的老字型大小店都已經成了遊客專賣店了,專賣遊客本地人去的不會很多
泡饃老孫家本地人基本沒人去吃都是遊客去吃,貴不說還不好吃。肉夾饃樊記肉夾饃,早就歸了大華管,老湯在83年時候壞過,現在的湯也就30多年,名氣大味道真一般,還不如王魁好吃。
德懋恭倒是一直不錯喜歡吃的人可以買點嘗一嘗。建議來西安 旅遊 的憋去找什麼老字型大小,就隨便找一家本地人經常去的店都比老字型大小好。
西安作為一個古城,當然少不了他的老字型大小。西安作為一個 美食 之都,當然也少不了他的 美食 。當古城與 美食 融為一體的時候,就有了老字型大小 美食 ,下面是我了解的西安古城的十大百年老字型大小 美食 ,看看你都吃過沒有。
老童家臘羊肉是在清代初年,由西安童氏所創制,距今已有300多年。相傳1900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逃難至西安,品嘗了老曹家臘羊肉後大加贊賞。並由兵部尚書趙福橋之師邢庭維手書「輦止坡」三字,製成匾額懸掛門口,從此老童家臘羊肉聞名遐邇,近百年來長盛不衰。其色澤紅潤,肉質酥鬆,膘肉分明,味美香醇,既易消化,又富營養。
被譽為「陝西名片」的德懋恭食品商店,創建於1872年,是西安市僅有保持傳統工藝製作糕點的百年老店,因選料上乘,製作考究,口味純正,清香宜人的水晶餅及系列產品被譽為「秦氏糕點之首」。
陝西西安回民街劉紀孝臘牛羊肉店,始於1859年。至今約150餘年 歷史 ,三代祖傳,現為第三代傳人。不管是西安本地人,還是中外各地遊客,到西安沒有不去品嘗劉紀孝臘牛羊肉的!不管您什麼時候去,總是在排隊,一年365天,沒有說哪一天不排隊的。尤其在過年前段時間,您要是想買上一點肉,那是難上加難啊,最少您要排幾個小時的隊呢!
西安老孫家飯庄始創於1898年(清光緒年間),以經營具有濃郁西部特色的牛羊肉泡饃、清真大菜和西部民族風味小吃而馳名海內外。1993年認證為「中華老字型大小」,1997年評為「國家特級飯庄」,2002年譽為「中華餐飲名店」,2004年被授予「中國5A級綠色飯店」。其牛羊肉泡饃選料考究,吃法豐富,湯濃肉爛,香氣四溢。
賈三灌湯包子是西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一種地方小吃,是名頭最大、字型大小最為響亮的西安小吃之一。賈三灌湯包子由回民賈三(原名賈志亮)始創,建立在祖父輩、父輩經營「清真包子」的經驗基礎之上,賈三灌湯包子以其玲瓏剔透、鮮香肉嫩、皮薄筋軟、湯醇汁濃、油而不膩,成為了西安古城清真飲食一絕。
清末,薛昌利祖父薛守信於宣統二年(公元 1910 年)偶生想法,根據 歷史 傳說及資料記載用大米面試蒸涼皮,誠邀街坊鄰居前來品嘗,大家嘗後覺得味美可口,大加贊揚。於是薛守信老人每天挑擔沿街叫買,生意紅火……薛昌利麵皮色澤白潤,口感筋道細膩,辣油噴香撲鼻,是陝西涼皮的代表。
賈永信清真名食臘牛羊肉,選配料獨到,按照傳統的四季八節二十四節氣,不同季節不同配料進行腌制,用世傳的秘方配料大火煮小火燜,達到十小時以上,才能做出正宗味。賈永信的肉製品,選用秦川黃牛及秦隴大尾綿羊為肉源,獨特的加工工藝配以上等調料,承諾無色素,防腐劑及化學添加劑,工藝考究,做工精細,色、香、味、形俱佳,其色澤紅潤,瘦而不柴,肉質疏鬆,鮮香可口,堪稱「 美食 一絕」。
同盛祥飯庄始建於1920年,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中華餐飲名店、國家特級飯庄、5A級中國綠色飯店,陝西省、西安市對外接待的窗口單位。其名吃「牛羊肉泡饃」獲得多項殊榮:1983被搬上國宴;1989年,被授予飲食業全國地方名特食品最高獎 「金鼎獎」;1997年,和羊肉餅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名小吃」稱號;2008年其製作技藝被收錄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發生飯店始建於1920年,是以經營地方風味小吃「葫蘆頭泡饃」聞名的老字型大小飯店。傳說一位文人在品嘗了該店用料考究、味香不絕的葫蘆頭泡饃後,興致頓生,遂取杜甫《春夜喜雨》詩中「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的名句,為該店題寫了店名「春發生」,從此,店裡的生意開始興旺發達。賈平凹曾說他有段時間差點磨矮了春發生的門檻。
樊家臘汁肉始創於清末光緒年間(1904年),距今已有百年 歷史 。自創始人樊炳仁先生偶得慈禧御膳房秘方開始,樊家三代對臘汁肉的祖傳秘方和製作工藝不斷改進,使其形成了獨特的風味,在臘汁肉的發源地西安成為一枝獨秀。獲得了「陝西省中華老字型大小」、「陝西省商業名牌商品」等榮譽稱號。其肉夾饃選料精、調料全、火功到,製作成的樊記臘汁肉顏色紅潤、軟爛酥香、久存不變,因而深受大家喜歡,一直享有「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渣滿含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余香久不散」的美譽。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希望能幫助到你,謝謝!
㈤ 陝西特產糕點怎麼樣好吃嗎
陝北紅棗、商洛核桃、中華獼猴桃、臨潼火晶柿子 、臨潼石榴、陝南綠茶、洋縣黑米、米脂小米
德懋恭水晶餅、老孫家牛羊肉泡饃、涼皮、肉夾饃、石子饃、鍋盔、瓊鍋糖、西鳳酒、秦嶺野生地耳、陝北土豆粉、陝北蕎麥面、油潑辣子、賈永信臘牛羊肉、陝西十大怪、岐山肉哨子、綠豆糕、龍須酥、商南板粟、黃桂柿子餅、八千里豆腐乾、蕎面餄餎、三原蓼花糖、甑 糕、鳳縣大紅袍花椒、洛川蘋果、三原熏雞、純天然柿子醋、陝北雜糧、皇瑰稠酒、紅星軟香酥
㈥ 西安市有什麼可以吃的零食糕點類的土特產
老孫家牛羊肉泡饃(方便包裝)、臘牛羊肉(真空包裝)、十大怪(板栗酥、綠豆酥、紅棗糕、小米酥、核桃酥、野酸棗、桃酥脆、黑米酥、瓊鍋糖、石榴糕)、德懋恭水晶餅、軍軍綠豆糕、豌豆糕、龍須酥、瓊鍋糖、酸梅粉、花生酥、花饃、三原蓼花糖、臨潼石榴、臨潼火晶柿子、大紅棗、中華獼猴桃、陝西板栗、商洛核桃、西鳳酒、西安黃桂稠酒、秦椒、陝西黨參、陝西青茶、天麻。
㈦ 圓柱形,胖胖的,外面是一層白砂糖,裡面是空心的,白色的點心,叫什麼名字啊
我們這里叫 姥姥輕 學名叫:統小吃
蓼花,又稱「燎花」,「蓼花糖」是陝西咸陽市三原縣著名特產,漢族傳統小吃之一,始於明代,已有四百多年的加工歷史。具有松、香、酥、脆、清甜的獨特風味。蓼花外形呈圓鼓槌狀,個大體輕,金黃色的表皮上均勻地沾滿一層白芝麻;咬開後,裡面是雪白細膩的蜂窩狀糖心。
㈧ 過年回家想帶點西安的好吃的特產,誰能給我介紹下呢,還有具體賣的位置…
1.特產:
老孫家牛羊肉泡饃(方便包裝)、老童家臘羊肉(真空包裝)、德懋恭水晶餅、軍軍綠豆糕、瓊鍋糖、酸梅粉、花生酥、秦椒、花饃、三原蓼花糖、臨潼石榴、臨潼火晶柿子、大紅棗、中華獼猴桃、陝西板栗、商洛核桃、西鳳酒、西安黃桂稠酒、秦椒、陝西黨參、陝西青茶、天麻。
2.特色糕點:水晶餅、貴妃餅、胡麻餅、鮮花餅、秦八件(每盒八件,餅面分別用模具刻有福、祿、壽、禧、金魚、麥穗、石榴、撥鼓等圖案。禧字為紅色,壽字為黃色,祿字為綠色,福字及金魚、麥穗石榴、撥鼓均為不染色的白面。以四種不同的顏色象徵一年四季吉祥如意。以玫瑰、桔香味突出,重吃也重看)、三原蓼花糖、蜜食果、龍鳳宴點、小桃酥、馬蹄酥、琵琶酥、寸金、一窩酥。
3.工藝品:
仿秦兵馬俑、仿秦銅車馬、仿唐三彩、戶縣農民畫、剪紙、西安碑石拓片、彩繪泥塑、柳編、木版年畫、秦腔臉譜、青瓷器、唐壁畫摹本、刺綉、皮影、陶哨、藤編、冬青木烙花筷、草編、西安藍田玉。
㈨ 外面一層芝麻,裡面是虛的,酥脆的,這個點心的名字叫什麼
我們這里叫 姥姥輕 學名叫:統小吃 蓼花,又稱「燎花」,「蓼花糖」是陝西咸陽市三原縣著名特產,漢族傳統小吃之一,始於明代,已有四百多年的加工歷史。具有松、香、酥、脆、清甜的獨特風味。蓼花外形呈圓鼓槌狀,個大體輕,金黃色的表皮上均勻地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