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烤茶罐可以做哪些好吃的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烤茶罐可以做哪些好吃的

發布時間: 2022-09-13 23:06:13

① 普洱美食有哪些

普洱美食有雞豆腐、雞肉爛飯、三尖角粑粑、普洱茶、檸檬八寶飯等。

1、雞豆腐

相傳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它的原料主要是雞肉和雞蛋,其狀如新鮮豬腦髓,味道鮮而微甜。在婚宴喜事酒席上,都有這一道新鮮美味的菜。

2、雞肉爛飯

佤家人的雞肉爛飯,不同於普通的米飯,它即可以當飯又可以當菜。雞肉爛飯當菜,一般情況下,是作為一道菜來食用的,拉祜族也視雞肉爛飯為上等佳看,在祭祀活動或招待貴客時特煮雞肉爛飯,和佤族一樣,忌用白毛雞煮雞肉爛飯。

3、三尖角粑粑

三尖角粑粑是雲南普洱地區家喻戶曉的傳統美食,也是普洱民間人家待客的佳品。三尖角粑粑的特點是形狀如同菱角,皮薄餡多,鮮美香甜,口感柔和,糯而不膩,口味多樣。是老少皆宜不可多得的大眾美食之一。

4、普洱茶

普洱茶採摘自雲南省普洱茶區的普洱茶樹上,中國最老的普洱茶樹已經有2800年的歷史。普洱茶是經過人工發酵加工的緊壓茶。

屬於黑茶,普洱茶含有較多的營養價值和葯用成分,經過發酵的普洱茶,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益菌群作用。陳放越久的普洱茶營養價值越高,在陳放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營養成分。

5、檸檬八寶飯

檸檬八寶飯是雲南省普洱市的特色美食。而八寶飯,大多作為喜慶筵席上的點心,主要特點就是色彩富麗,甜糯油潤。

② 巍山小吃

介紹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肉餌絲,一根面,巍山蜜餞,青豆小糕……令到過巍山古城的人津津樂道。巍山美食歷史悠久,地方味道濃厚,做工講究,甜咸分明,質地純正。如果您到了巍山不僅可以游覽古城、巍寶山,探尋紅河源、鳥道雄關,而且可以一飽口福。

巍山是南詔國的發祥地,是古茶馬古道的交通要沖,自唐以來商賈雲集,文化交匯。為飲食文化的交融、薈萃提供了相應的氛圍。這里山青水秀,四季如春,物產豐富,蔬菜茂盛,果實碩甘,野生食用菌類眾多,為烹調美味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巍山都有哪些好吃的。

肉餌絲

肉餌絲是巍山的一道獨具特色的小吃,早已久負盛名,小小一碗餌絲能以色、香、味而博得數百年的贊譽可謂實在不簡單,原因主要是巍山 肉餌絲做工精細,選料考究。

那 肉餌絲,一眼望去黃白分明、紅黃相映,湯白純厚稠滑。 肉肥而不膩,細嫩香甜,入口即化,餌絲則白而細膩。 肉餌絲,關鍵自然在 肉,餌絲也得選用本地產的上好的餌絲,要用巍山有名的「黃皮谷」米,當天早上加工製成。這樣的餌絲色澤潔白,口感細軟甜潤,而且不脆不粘。

肉餌絲關鍵是「 肉」的製作。肉的選料很重要,選用本地新宰殺上市的豬後腿、豬肘子和豬肚皮上的三鮮肉,放在炭火上慢慢燒烤。烤至肉皮已焦黃而肉卻不糊不爛,又將其浸入淘米水中浸泡兩三個小時,再用溫水刮洗干凈,放入特製大土鍋內,注入冷水,加上適量巍山本地閹雞肉和火腿,用大火將水煮沸,打去浮沫,並加入薑片、草果、火腿等香料和配料,鍋口加蓋,蓋沿還用棉紙、紗布等密封嚴實,以微火煨燉。要燉足10多個小時,頭天開始燉到次日。揭開鍋蓋就香氣撲鼻,湯色白而稠,卻不膩口,肉已自然離骨又不失形。燙餌絲的湯要滾漲,將燙好的餌絲盛於碗內,又把土鍋內燉了一夜的「肉湯」舀入,並以勺分離「 肉」覆蓋於餌絲上,再加入鹽、味精、辣椒面、胡椒粉、蔥花、花椒油、蒜汁、泡菜絲或腌菜等各種調料,一碗色、香、味俱佳的「 肉餌絲」就成了。

相傳,當年皮邏閣曾用它招待大唐使節,從此名聲大振,成為南詔故地飲食文化的一大品牌,目前仍是古城裡最具特色的名小吃,古城的大街小巷,都可尋到大大小小的

肉餌絲店,家家都地道,雖為同源,可細細品來又各有特點。

一根面

巍山一根面,又稱扯扯麵、長壽面,是傳統的巍山民間小吃。

過去一根面只有在過年、過節、過壽、辦喜事時才吃,如今生活好啦,人們的飲食從吃飽喝足上升到了品嘗。說道品嘗學問可就大了,巍山一根面不僅可以讓你一飽口福,還可以讓你一飽眼福。

一根面的做工可講究了。首先是和面,麵粉要用上好的,用60度的鹽水來和面,和面要力度適中並多搓揉,揉至面團軟硬恰好,拉扯有絲時最佳。面和好後,要把大大的一團搓揉成細細的一根,把勻凈的面環繞在一個大盤子里,期間還要不停的在面上擦上香油,防止面與面之間粘連。

其次是「醒面」,所謂「醒面」就是在已經環繞在大盤子里的一根面蓋上潮濕的紗布「醒」三小時。「醒面」的這段時間里就准備面湯、佐料和「帽子」。「帽子」一般是用當地的特產荷包豆、山筍、菌子與火腿絲和紅辣椒炒匯在一起。

最後就是扯麵。站在水已經煮沸的鍋邊,拉起盤內醒好的面頭,用均勻的速度和適中的力量將面扯成絲狀的面條放入鍋中,煮3分鍾左右的時間,把面撈入碗中,舀入准備好的面湯,加上「帽子」,一碗又細又滑,色、香、味俱全的一根面就擺在了你的面前。

青豆小糕

在巍山的小吃里有一種集色、香、味、形為一體的「精品小吃」,那就是蓬鬆綿滑的青豆小糕。

青豆小糕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只有結青蠶豆的這一季才能吃到。青豆小糕一眼看去呈鮮艷的綠色,它是把優質大米磨成米面,再與優質青蠶豆磨成的青豆面混和搓揉,經蒸熟成糕,既精緻、又好吃。

青豆小糕的做法很獨特。用一口大鑼鍋,在鑼鍋蓋上挖幾個拳頭大的洞眼,又備有相應數量的木製的小圓甑。小圓甑也很特別,上園下尖,中間的鐵皮隔板上有透氣的小孔。小圓甑恰好卡置在鍋蓋洞眼上,鑼鍋內盛滿水,置在爐火上。水煮沸後,在小米甑內裝入已混和好的米面和青豆面,兩個小甑一起蒸。只需兩三分鍾,憑著蒸氣的熱力,就蒸熟兩甑糕。這時在其中一甑糕面上抹上芝麻、紅糖,再把另一甑糕翻扣在上面,又蒸約一分鍾,從甑內取出糕置於盤子上,一盒拳頭大小的青豆小糕就算完工了。「一合糕」,意為兩塊合攏,在兩塊小糕中間夾有紅糖、芝麻,一眼看去呈自然的碧綠。吃在嘴裡有香、甜、粘、糯的感覺。青豆小糕有減肥、養顏的功效,是老少皆宜的食品。

巍山蜜餞

巍山蜜餞蜜香甜潤,是巍山最有名的地方特產之一,巍山蜜餞有名與它的三大特點密切相關。

第一個特點是歷史悠久。蜜餞原本是巍寶山道人精製的養生佳品,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巍寶山的熊道人將蜜餞的製作工藝傳給了與他交情盛好的友人。從此,巍山民間開始了蜜餞製作。

第二個特點是做工精製。蜜餞的製作原料採用具有葯用功能的瓜、果、花、根為原料,配以本地上好的蜂蜜,採用祖傳工藝經灰、漂、煮、曬精製而成。經過歷代的摸索和創新,發展至今已有冬瓜、沙參、橄欖、槐果、桔餅、姜花、木瓜、無花果、香櫞等30多個品種。巍山蜜餞把形、色、香、味完美結合,看著色澤柔和、晶瑩剔透;聞著蜜香四溢,甜潤饞人;吃著舒心潤肺,回味無窮。

第三個特點是有葯用功能。蜜餞口感好,而且營養豐富,是典型的綠色環保食品,並具有一定的葯用功能。如:冬瓜蜜餞潤肺化痰、清熱消腫;沙參蜜餞補中益氣,橄欖清熱生津、潤喉止渴;槐果清熱潤腸、涼血止血;天冬滋陰清熱、止渴生津;桔餅理氣化痰、止咳開胃;木瓜舒筋活絡、和胃化溫等等。

巍山蜜餞因浸透蜂蜜,可保存1年以上,易存放、易攜帶,是居家旅遊、饋贈親友的佳品。目前,巍山有一定規模的蜜餞廠有「饒氏」、「厚生號」兩家。

巍山鹹菜

巍山鹹菜家家做、人人吃,以其脆、嫩、鮮而遠近馳名。過去鹹菜只是在蔬菜不足時吃,如今生活好了,巍山鹹菜經過開發、創新成為享有盛譽的特色食品之一,可上高級宴席,登大雅之堂。

巍山鹹菜品種花樣繁多,將各種蔬菜、豆類,經過清洗、腌制、發酵、脫水等系列工序,加工製做成能較長時期保存的腌製品,有麥蘭腌菜、卜醬豆、皮蘿卜、腌豆腐、豆瓣醬、卜蒜台、醬黃瓜、糟辣子、泡萵筍等等,其中,要以麥蘭腌菜和卜醬豆為最。麥蘭腌菜必須選用冬春季節才有的山地野生的麥蘭為主料,配上胡蘿卜絲揉制而成,純屬無污染的綠色環保食品,味道酸中帶甜,脆嫩潤口,天然的麥蘭清香撲鼻,令人食慾大開。卜醬豆採用山地黑豆,經過淘洗、蒸煮、發酵,加拌佐料密封於陶罐中製成,是無工業污染的黑五類食品之一。卜醬豆純黑透亮、味道鮮美、咸里回甜,生、炸、炒、蒸均可。

巍山鹹菜選料認真、做工精細、儲藏期長,現已成為巍山的特色食品之一。

彝族飲食

巍山縣地處無量山和哀牢山腹地,山區和半山區佔全縣總面積的93.7%。彝族主要聚居在山區,由於地勢高峻、氣候嚴寒,山多地少,因此,主食以蕎麥、麥子、玉米為主。彝族婦女把蕎麥、麥子、玉米磨成粉後,多做成粑粑、饅頭、包子、花捲吃。彝寨特有的山地豬,每年冬臘月彝家人都要放血宰殺,方法是澆水火烤去毛,將肉切成塊狀後下鍋,剛一煮熟就撈起來拌以佐料,如鹽、姜、辣椒,味鮮肉嫩,獨具風味。有的腌製成臘肉火腿,製成灌腸,豬油煉成化油做炒菜的油。油類還有菜籽油、核桃油等。蔬菜除青白菜外,主要是瓜類和豆類,以及菌類。

彝族人很會釀酒,一般以高粱、玉米、蕎子等雜糧釀制而成,以不同的製作方法或飲用方式而稱之為泡水酒、包穀酒、水酒等。彝族男子習慣喝烤茶,每戶彝族人家都有火塘、小茶罐,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圍做在火塘邊,用小茶罐烤茶喝茶。

回族飲食

巍山回族主要居住在永建和大倉,主食以大米和小麥為主。小麥磨成麵粉後,多做成粑粑、饅頭或油香吃。肉類以阿訇宰的牛、羊和雞、鴨、鵝為主,不吃異教人宰的或自死的家禽。回族群眾心靈手巧,善於烹制各種佳餚,他們製作的鹵腐、豆豉、豆瓣醬等鹹菜美味十足;乳餅、乳扇等各種乳製品營養豐富、攜帶輕便、造型美觀;回族蜜餞則以做工獨特、選料講究、味純香甜而受到青睞;巍山回族牛乾巴工藝精湛,肉色鮮艷,味道香美。回族喜歡喝茶,凡吃飯的時候,都要泡上一壺清茶,一邊吃飯一邊喝茶。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種特色的回族食品:

油香、樹皮、饊子:是回族人民喜愛的油炸食品,是每年開齋節不可缺的食品,開齋節前幾天,回族婦女就相約聚在一起,用麥面做原料,放上一定量的土鹼,放上適量的糖,把它揉勻、揉透,再把它做成各種形狀的麵皮,放到油中炸,炸到表皮發黃時就可以出鍋了,此時的油香表皮微脆,里邊酥軟,口感甚好。樹皮則是用油香面在一根圓滑的棍子上捏,然後用刀子直劃開,往兩邊一掰,就如一塊開裂的老樹皮,顧名思義為「樹皮」;饊子則是用趕面棍趕成一定形狀,再用刀子一絲絲劃開,做成一定的花狀,樹皮和饊子也都是加工好後放到油中炸,待炸到表皮焦黃,並且有一定的硬度時,就可以出鍋,此時的樹皮和饊子內外酥脆,通體焦黃,讓人既飽了口福,又飽了眼福,從中獲得特殊的享受。

牛乾巴:是巍山回民極喜歡吃的一種特色菜,巍山牛乾巴要選用精心喂養的菜牛,把牛肉一塊塊按牛肉形狀割開,用鹽、花椒撒到鮮肉上,使勁揉搓,再將揉搓好的肉裝到腌肉瓶中,蓋上蓋,腌上半個月後拿出來曬干,吃時用刀切成片,放到油中煎一下,就可裝盤,這盤菜肉色純正,味道香美,回民們幾乎每頓都吃。如今巍山縣清真肉食品加工廠和縣牛肉加工廠生產的各類牛乾巴已遠銷各地。

回族鹹菜:回族製作的鹵腐、豆豉、豆瓣醬等鹹菜美味十足,最有名的要算回族鹵腐。選料時,先准備上好的霉豆腐,拌上鹽、草果、花椒、辣椒等佐料攪拌均勻,然後放入特製的大罐子中腌制幾個月就可以食用了。此時,紅紅的辣椒面點綴著色澤金黃的鹵腐,口感軟糯麻辣,使人食慾大增。

近年來,永建回族人民逐漸注重挖掘傳統的民族食品,回輝登村民創辦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阿米清真食品廠」,發掘了穆斯林傳統飲食文化,目前所開發的以鹵腐、豆豉、豆瓣醬為主十多個鹹菜品種堅持清真,以綠色為宗旨,不含酒、色素和防腐劑,經過長期保存而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在市場上十分暢銷。

③ 誰知道罐罐茶的做法

罐罐茶是陝西漢中市略陽縣的傳統茶點,有水泡茶、油炒茶、面罐茶等種類,後者最具特色。 人們用小罐盛水,放入茶葉,置火上煮熬,邊煮邊放入麵糊,再加上清油,調以茴香、藿香、生薑、食鹽、核桃、肉丁、雞蛋花等調味品及佐料,清早或有客人來時,人們就煮茶以當早點而食用,提神暖胃,爽口宜人。此種茶食本為氐羌人生活習俗,流傳至今長盛不衰。 罐罐茶分三種:罐罐麵茶,罐罐油茶,罐罐清茶。罐罐麵茶是最普通的一種。罐罐麵茶也分各種不同的檔次:除開給你們的一碗麵茶,要看添加的「調料」貴賤多少來論高低。可以添加鮮肉丁、臘肉丁、雞絲、炒雞蛋、燒香菇、花生米、核桃仁、炒豆腐丁,還有麻花、油炸鍋巴等等,講究的,還搞了許多野味,如野豬、野雞、狗熊、麂子肉等,都切成絲;所有這些統稱「調料」。有幾種「調料」叫做「幾層樓」,一般是「兩層樓」、「三層樓」,高級的有「五層樓」、「六層樓」,甚至「八層樓」、「十層樓」。給你們的才只「三層樓」。我們山裡人雖窮,可先前養了豬,幾乎都是自己吃了,一時吃不完,腌起來,掛起來,慢慢吃。窮的人家,吃不到多少肉,也要喝罐罐茶,一般的就搞點核桃仁、豆腐丁、土豆丁,再下點黃豆,加點鹽。最不行的,沒有麥面,用玉米面、一點鹽、一枝藿香葉子、一把揉碎的核桃末子。因為大多人家都養一兩口豬,大多用豬油炒。當然還得有點粗茶葉。喝罐罐茶,的確成了這兒山裡人的一種習慣,有人喝了一輩子的罐罐茶,一天都離不開。 據說古時這里曾是羌族聚集之地,羌人當時以游牧為生,多食牛羊肉,茶葉是生活必需品。傳說三國時諸葛亮為爭取羌人,曾在縣西設茶店,繼而再向西到峽口驛設煎茶鋪,在山樑設煎茶嶺。罐罐茶大概是這種飲茶習慣的延續與完善。由於略陽後來為漢族居住地,當是漢族與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一種結合。

④ 罐罐茶烤的是什麼茶

甘肅罐罐茶一般烤的是青茶,罐罐茶通常用茶葉,罐罐茶不是茶的類型,而是使用罐頭沖泡茶而得名。罐罐茶是甘肅山區(天水市的海南,通榆,惠寧,定西,蘭州,甘肅和巫山)的一部分,也是陝西某些地區的傳統茶點。展現當地農民風味和風俗獨特。主要工具是罐子,以前的罐子是小土罐,現在已經演變成小鐵罐。

⑤ 彝族人喝茶前會放在小罐子中烤箱,「烤茶」有何獨到之處

白族烤茶所用的茶葉,多為下關沱茶。下關向為制茶中心,這里出產的散茶,遠銷西藏、四川等地。因路途遙遠,常遭風雨,損失甚大。後來將散茶壓成碗形茶塊,不但耐儲易運,還不失茶味。茶葉運至地處長江、沱江匯合口的四川滬州時,茶商為廣銷此茶,便宣傳道:「沱江水,下關茶,香高味醇品質佳」。因為沱江水質比較硬泡別的茶都不好喝,而唯獨泡下關的團茶味道最好!久而久之,四川人便將下關出品的茶葉稱為下關沱茶。於是,這種茶味醇厚,湯色澄黃,香氣馥郁,解渴提神,又有消食行氣、散煙醒酒之效的下關淪茶,便聲名遠揚了。

白族烤茶所用的茶葉,多為下關沱茶。下關向為制茶中心,這里出產的散茶,遠銷西藏、四川等地。因路途遙遠,常遭風雨,損失甚大。後來將散茶壓成碗形茶塊,不但耐儲易運,還不失茶味。茶葉運至地處長江、沱江匯合口的四川滬州時,茶商為廣銷此茶,便宣傳道:「沱江水,下關茶,香高味醇品質佳」。因為沱江水質比較硬泡別的茶都不好喝,而唯獨泡下關的團茶味道最好!久而久之,四川人便將下關出品的茶葉稱為下關沱茶。於是,這種茶味醇厚,湯色澄黃,香氣馥郁,解渴提神,又有消食行氣、散煙醒酒之效的下關淪茶,便聲名遠揚了。

⑥ 茶水除了能解渴,還可以用來做哪些美味的食品呢

國內名廚開發了許多款茶葉菜餚,多以名茶如龍井、雀舌、碧螺春等配菜,用來調色、增香。

/ 鐵觀音燉排骨 /

嫩碧螺春與太湖銀魚為原料炒制的「碧螺炒銀魚」;鐵觀音茶與排骨同煮的「鐵觀音燉排骨」;龍井茶與蝦仁同炒的「龍井蝦仁」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菜。

茶饌美食在我國茶學史上可謂「茶食同源」、源遠流長。而接下來的日子裡,一定還會有更多與茶相融的美味端上餐桌。

⑦ 烤茶喝是種什麼體驗 哪些茶更適合烤著喝呢

烤茶是白族的一種傳統茶葉,是將茶葉使用明火烤制而成,具有清心明目、利尿的作用,通過烤制,可以去除生茶的寒性,在大理地區較為流行。在烤茶時,應選擇陶土罐和較老的茶葉,期間進行抖茶、翻茶,烤到一定程度時再加水。

⑧ 罐罐茶一般煮的是什麼茶

罐罐茶一般煮的是茶葉加上烤好的棗和破殼的桂圓。罐罐里倒上水在爐子上燒,同時在爐邊烤上棗,等到罐罐里的水開了以後,將茶葉和烤好的棗,以及涅破殼的桂圓放到罐罐里。

罐罐茶並不是茶的種類,而是因使用罐罐煮茶而得名。等茶葉被燒開的水溢出好幾次,也就是棗和桂圓以及茶葉的味道入到水裡後,找個杯子(愛喝糖的人可以在杯子里放上冰糖),將燒開的水倒進杯子,然後再給罐罐里加水,邊燒邊喝,最好是爐邊烤上饃,邊喝邊吃,很是一種享受。

(8)烤茶罐可以做哪些好吃的擴展閱讀:

罐罐茶是甘肅部分山區、陝西部分地區的特色傳統茶點飲食,當地農家古今相沿的一種獨特的品茗風俗習慣。特別是逢年過節,家家都有罐罐茶具,藉以聚親會友,他們把品飲罐罐茶看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罐罐茶的典故:

據說古時略陽是羌族聚集之地,羌人當時以游牧為生,多食牛羊肉,茶葉是生活必須品。傳說三國時諸葛亮為爭取羌人,曾在縣西設茶店,繼而再向西到峽口驛設煎茶鋪,在山樑設煎茶嶺。

罐罐茶大概是這種飲茶習慣的延續與完善。由於略陽後來為漢族居住地,變成了漢族與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一種結合。

⑨ 罐罐茶的製作步驟

第一步是烤棗,棗皮糊了,散發出清香,然後就可以放在罐罐里了,據說這樣棗味才更入茶香;
第二步是把裝好原料的罐罐放在電爐上,一般茶葉是最後放入的,只要茶一入,水就會沸騰的;
第三步是把喝茶的小茶杯准備好,看著罐罐內沸騰的水面,等著飄香;慢慢煮,靜靜呷,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品味到原料的純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