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桐城有哪些小吃
主要的小吃有:山粉圓子燒肉,魚頭火鍋,撮肉火鍋,大關水碗,桐城絲棗,桐城小花茶,豐糕。
1、山粉圓子燒肉是安徽安慶傳統的地方名菜,口感粘而不稠、油而不膩、香脆可口,山粉即山芋(紅薯)粉,是將山芋碾碎、洗槳、涼干後得到的白色澱粉。
2、桐城小花茶是安徽桐城的歷史名茶,徽茶名品,除了具備花茶的各種特徵,獨具「蘭韻」,如蘭花一樣的美好香氛。因茶葉尖頭細小,故為小花茶。品名茶區多高山深谷,山巒疊嶂,雲遮霧繞,故茶葉嫩而多汁。尤其是春天漫山遍開幽蘭,茶葉受蘭香熏陶,天然含有蘭花香氣,且因茶葉峰尖葉小。
3、桐城市坐落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長江北岸,大別山東麓,東鄰廬江、樅陽兩縣,西連潛山縣,北接舒城縣,南抵懷寧縣和安慶市。總面積1472平方千米,總人口75萬人。市政府駐文昌街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呈階梯分布。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國家商品糧基地。
『貳』 推薦一下桐城市區哪些地方的小吃好吃
北街有個餛飩,還有老車站的和尚炒飯,廣場的巷道里有家包子。。。早上吃的!中午去皖中路得大關水碗(這個大家都覺得好吃!!!),石河高中下面的孔城飯店,還有老車站的好日子...晚上去開發區的天宏還有金滿樓,惠園。老車站的榮記的老鱉燒的不錯(叫「榮記」的飯店,土菜確實好吃,就是價格貴。)!還有老車站到楊橋中間的「會友酒樓」燒的特色鵝是一絕,而且是原創師傅親手做的,味道絕好!!!一定要吃啊!小廣場有個文香閣,味道很不錯,特別是目魚崽鍋子,越吃越想吃。茅草菇子、鹽騰、鹽鴨、韓魚、臘肉、炸(第三聲)肉,火烘肉、豆腐果子、魚凍子(最好是野魚的)、腌白菜、腌干豆子,是最地道的桐城美食,以上的菜最好要辣,最好放洋大椒殼子。
『叄』 桐城市區有什麼好吃的
泡泡魚,市醫院斜對面有家泥鰍館,師范學校邊上有家的野味不錯 ,半夜太陽城後面的大排檔,這些都是好吃不貴的。大飯店就什麼惠園啊 金滿樓啊 古井啊 國際大酒店啊 神馬的!
『肆』 安徽省桐城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安徽省桐城有六大最好玩的地方。
1、桐城黃梅酒業文博園
安徽黃梅酒業集團近千萬元打造的國家級4A旅遊景區——安徽黃梅酒業文博園。充分展示了安徽黃梅酒業集團與生俱來的優勢和全國任何一家白酒企業所不可比擬的特點:就是桐城派文化和黃梅戲文化的豐富內涵。它們與中國酒文化相互交融,成就了黃梅酒業獨特和獨占性的企業文化和產品的內在魅力。
步入黃梅酒業,人們在濃濃的徽派建築氛圍中,品嘗黃梅酒、欣賞「桐城派」、觀看「黃梅戲」,自然景觀與人文文化相互輝映,展現了黃梅酒業集團企業文化底蘊和產品品質內涵,讓人流連忘返。「為社會釀造價值,為員工釀造幸福」是企業永恆不變的宗旨,「弘揚黃梅戲文化,成就安徽地產名酒」是全體員工的共同願景!
以中國酒文化、黃梅戲文化等傳統文化為企業的「文化基石」和品牌核心,堅持千年徽酒古法釀造技藝和嚴格的品質保證,黃梅酒將伴著黃梅戲飄香萬里,步入中國白酒先進行列。
2、嬉子湖
嬉子湖生態旅遊區位於桐城市東南部,安徽省優秀旅遊鄉鎮嬉子湖鎮境內,三面環水、水陸交通發達,距市區25公里,瀕臨江城名府安慶,距省城合肥僅1.5小時車程;水路泊樅川而通長江,可上溯湖廣、下達蘇杭。佔地面積71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30平方公里,水面積41平方公里,是集生態農業觀光、科普文化體驗、漁業休閑、戶外拓展、鄉村度假、會議商務、特色餐飲於一體的多功能國家AAAA級風景區。
嬉子湖景區現有嬉子湖度假村、嬉子湖養生酒店、生態濕地、垂釣中心、戶外拓展、古漕運八大碼頭、嬉子仙島、十二生肖園、天文科普及4D動感影院、水上樂園、游樂園、歡樂園、空中單車、農副產品及瓜果採摘、遊客接待中心、方以智廣場、生態停車場等景點及旅遊配套設施。
推出了春天濕地觀光、夏天休閑垂釣、秋天瓜果採摘、冬天賞雪觀鳥的四季旅遊項目。嬉子湖良好的生態、優美的環境使之成為鳥類的天堂,沿湖濕地連綿,珍稀飛禽隨季遷徙棲息。
3、活海歡樂水世界
活海歡樂水世界位於「七省通衢」、「中國文都」、「黃梅戲之鄉」的安徽省桐城市西郊,隸屬於桐城仙龍湖旅遊度假區,是安徽永先集團繼安慶巨石山之後,投入巨資傾力打造的又一經典之作。位於安徽省中部、合肥經濟圈核心城市之一——文都桐城的活海,是國家4A級景區,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水上游樂目的地之一,亞洲首家也是最具特色的魔幻水樂園。活海於2012年6月16日首次開園。
開園以來,平日,日均接待遊客2000-3000人次。周末、節假,日日均接待遊客過萬人次,開園數月接待遊客近30萬人次。因受天氣因素影響,2012年度活海歡樂水世界勝利閉園,閉園期間積極施工,增加了更多的游樂項目,2013年5月18日,活海再次盛裝起航,以嶄新的面貌及最新的游樂項目迎接廣大遊客朋友。
中國活海歡樂水世界一期已建成四大主題游樂區域,游樂區域包括熱情水迪吧、瘋狂活海、瘋狂滑梯區、活海探秘區等,其中精心設置了120餘個水上體驗項目。
4、桐城文廟
文廟,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桐城市老城區的廣場北端。此廟系悠久豐厚的桐城文化的標志,飲譽海內外的「桐城派」的象徵,古代寺廟建築的經典,江淮之際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1985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桐城,系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春秋為桐子國,唐至德初建縣制。古縣文化名於宋,崛起於明,鼎盛於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稱天下。
遠古祖先曾在這里留下各種歷史見證的,歷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豐富的遺存。古建築更加燦燦明珠,烘初這座古城的風采。在眾多的古建築中,桐城文廟超群絕倫,光彩奪目。桐城文廟始建於元延佑初年,元末毀於兵亂。明洪武初拓展重建今址,明清兩代修葺凡十九次,為元明清以來桐城孔的禮制性建築群。
「文革」開始,1966年8月其門樓遭毀,1985年開始「整舊如舊」,進行了第二十次修葺,並立碑銘文以紀。 桐城文廟為明清以來當地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群,雄居縣城中心,面臨廣場。
5、姚元之舊館
姚元之舊館,坐落桐城市北街小學內。姚元之(1776~1852),字伯昂,號薦青,桐城人,嘉慶進士,畫家,官至左都御史。
其舊館現存三組建築:前樓、東西廂房、後樓。前後樓之間,東西廂房,中成院落,稱為「前院」。後樓後,有長方形院落,稱為「後院」。整個建築長45.75米,寬20.48米,總面積為936.96平方米。前樓面積為132.34平方米,系前後廊式建築,木構架保護完好。
樓分五開間:明間長6.7米,寬4.25米,面積為28.48平方米,兩側次間,均長6.7米,寬3.9米,面積為26.13平方米,兩外側為稍間,均長6.7米,寬3.85米,面積為25.08平方米,前後走廊均長19.75米,寬1.7米。磚鋪廊面,石砌廊邊,前後廊各有八根木柱,檐柱下漢白玉柱礎,礎上為鼓形,下為六邊形, 雕刻四時花卉圖案。金柱柱礎,上圓下方,不施雕飾。
6、披雪瀑
披雪瀑,古名「披雪洞」,又名「響雪泉」,位於桐城市城西北4公里之碧峰山下,地屬碧峰街道辦事處石板村。瀑流飛瀉直下,如雪簾高懸,故名。披雪瀑長900米,全瀑分三段:前為「迭瀑」,長約50米,瀑流滾迭,濺珠飛玉,稱之為「前瀑」;中為「溪谷」,稱「披龍」,長約800米,雪浪翻滾,奔騰直前;後為「懸瀑」,高約50米,瀑流長懸,雪崩雷鳴,稱之為「後瀑」。
後瀑左崖有一洞,名「披雪洞」,吳用珍有詩描寫瀑景雲:「巨靈怒試劈山手,鐵壁雙開萬仞陡。中有銀河一線通,鎮日常作蛟龍吼。」披雪瀑風景秀麗,《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記其勝:「碧峰山,峰巒分列,一洞逶迤。沿澗而人,四方稍覺豁如,倚南一山,壁立千仞,怪石嶙峋,下有四洞,方至洞口,見瀑水懸崖如練。
至前仰視,如白鷺之攢集,如風雨之颼颶,即『披雪洞』也。兩旁皆巨石,水嚙者利若刃,水鑿者深若井,水拭者凈若幾」、「飛瀑異石,綠蔭清潭,堪稱負郭勝境。
7、三道岩
三道岩風景區位於桐城市陶沖鎮境內,面積約10平方公里, 景區內峰巒疊嶂,飛瀑流泉,丹霞炫彩,煙嵐騰霄,似一幅天然山水畫卷。分下岩、中岩、上岩三層。下岩一簾瀑布從空投下,飛珠瀉玉,其聲數百米可聞;中岩怪石嶙峋,飛泉噴射,化出一道長虹;上岩從岩頭跌落,形成數迭瀑布,似雪簾披垂,灑珠如玉。岩上,春朝秋暮,雲霧繚繞,陽光衍射,形成五彩絢爛的光環,謂之「神光」。瀑布壯觀,風物秀美,令人樂而忘返。這里曾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渡江戰役等「紅色之旅」紀念地,花果園紀念碑和彭年水庫見證了這段歷史。享有盛名的王屋寺及塔墓群、江皋墓、獅形山遺址等是三道岩景區獨特的人文資源。三道岩的第一站是江皋墓,傳為新近發現之古跡。江皋墓在江大路旁山中,步行不遠即可找到,封土、墓碑均完好,張廷玉銘文也清晰可辨。中書「皇清誥授通奉大夫分守福建興泉道布政使司參政加二級磊齋江公墓」,右書「年家眷侄張廷玉題」等字,左為子孫曾孫名。
8、啖椒堂及左公祠
「啖椒堂」乃左光斗故居,坐落桐城市北大街。左光斗(1575----1625),字遺直,號浮丘,桐城人,明萬曆進士。官至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施惠政,政聲著,是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恩師。巡京都,查吏部賣官售爵,搜出假印七十,查出偽官一百餘,不趨權貴,嫉惡如仇,故名其故居,曰「啖椒」。其故居分三進,前進是門樓,中進面積110.21平方米,明間為堂屋,即「啖椒堂」,長10.3米,寬4.1米,面積42.22平方米,兩側次間,為左右「上房」,均長10.3米,寬3.3米,面積33.99平方米;後進住宅四間,面積122.76平方米,每間長9.1米,寬3.4米,面積30.94平方米。「啖椒堂」西,建「左忠毅公祠」,簡稱「左公祠」。左光斗清直敢言,遭王當禍,入獄。崇禎初,治王當罪,褒左氏,謚「忠毅」,里人建祠以祀之。祠分三進,前進門樓,中進和後進木構架建築,青磚牆壁,小瓦屋蓋。
9、姚瑩故居
姚瑩故居坐落於桐城市區寺巷內。故居舊時面積廣闊,有廳、堂、軒、樓及院落。院落中植有竹、石榴、紅綠梅、紅白月季等花卉,太湖石點綴其間。前軒有聯曰:「門臨青竹邀君子,窗有紅梅見故人」。故居東抵大寧寺、南至善慶庵、西齊寺巷、北抵北大街。現僅存四合院式核心建築。該建築坐北朝南,前後二進,東西廂房,中間夾一院落,四周環廊,前後左右對稱排列,布局規整。故居結構為木構架抬梁建築。撐拱承檐,槅扇門窗,雕花裝飾。兩坡屋面、青灰小瓦,磚鋪迴廊。具有桐城典型民居風格。姚瑩(1785—1853),字石甫,一字明叔,晚號展和、幸翁。師事叔祖姚鼐,少有匡世之志。嘉慶十三年(1808)中進士。道光二十年(1840),英軍侵華,進犯台灣。姚瑩奉特旨任台灣道,加按察使銜,與總兵達洪阿協力防守,三挫英軍。毀英船,俘英軍百數十人,繳獲炮械無數,收復失地。清廷聞捷,傳旨獎賞,詔賜姚瑩為雲騎都尉,進階二品。
10、吳樾故居
吳樾故居,坐落於桐城市區西後街中段西側延陵巷內,坐北向南,原佔地面積較寬,分前廳、後廳、廂房、後院等。因年深日久,陸續改建,舊貌稍有改變。今存其幼年書房、卧室等五間平房,面闊19米,進深三間,長5.2米,面積為187平方米。系磚木抬梁結構,兩坡瓦頂,前設檐廊,撐拱承檐。每室前後開窗,上為開啟式豎窗,下為固定式橫窗,寬敞明亮。今西頭一間木窗,仍為原物。室內西山牆掛有吳樾殉難照片。吳樾(1878--1905)字夢霞,一作孟俠,桐城人。自幼治學嚴謹,勤奮自勵。光緒二十六年(1900),人保定高等學堂,廣結愛國志士,投身民主革命。光緒二十九年(1903),任教於兩江公學,協辦《直隸白話報》。光緒三十一年(1905),由保定入北京車站,炸清政府出國考察-五大臣,自身殉難,年僅二十八歲。時哀世凱督保定,吳樾殉難後,為避牽連,將吳越改名「吳樾」,沿用至今。
申明: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內容源於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開心娛樂,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
『伍』 桐城有什麼好吃的嗎
街有個餛飩,還有老車站的和尚炒飯,廣場的巷道里有家包子。。。早上吃的!中午去皖中路得大關水碗(這個大家都覺得好吃!!!),石河高中下面的孔城飯店,還有老車站的好日子...晚上去開發區的天宏還有金滿樓,惠園。老車站的榮記的老鱉燒的不錯(叫「榮記」的飯店,土菜確實好吃,就是價格貴。)!還有老車站到楊橋中間的「會友酒樓」燒的特色鵝是一絕,而且是原創師傅親手做的,味道絕好!!!一定要吃啊!小廣場有個文香閣,味道很不錯,特別是目魚崽鍋子,越吃越想吃。茅草菇子、鹽騰、鹽鴨、韓魚、臘肉、炸(第三聲)肉,火烘肉、豆腐果子、魚凍子(最好是野魚的)、腌白菜、腌干豆子,是最地道的桐城美食,以上的菜最好要辣,最好放洋大椒殼子。
『陸』 桐城有哪些名菜
桐城水碗
桐城水碗又名桐城水席,安徽桐城名牌美食。「水碗」系湯菜類食物,盤、碟都無法盛裝 ,須採用粗瓷藍花大碗盛裝。「水碗」最早可追溯到明朝。相傳,明朝宰相何如寵,屢立功績,皇帝便問他:想要什麼賞賜?何如寵答:給我家鄉桐城修一道灌溉農田的水渠吧?皇帝先略有遲疑,但念其功績最終還是允許了。
次年,皇帝下江南路過桐城,看見清亮亮的流水嘩啦啦地流進乾涸的農田,心裡很是自豪。當地百姓得知皇帝到此,更是感恩不盡。心想,皇帝來了總得表示表示吧,但鄉下地方也沒有什麼好東西,於是就將瘦肉、豬肝用山芋粉攥攥下鍋里汆汆和雞蛋、菌菇等多種食材燴在一起後,盛入藍花大碗中。皇帝一嘗,鮮嫩柔滑、油而不膩,遂龍顏大悅問:此為何菜?百姓一拍腦袋答:此乃「水碗」。故此得名:「桐城水碗」。
經後世不斷創新改良,成為一道做工考究、花樣豐富、老少咸宜當地風味名菜,名揚省內外。
『柒』 桐城好吃的飯店排名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5
『捌』 安徽省桐城市有那些名勝古跡
桐城文廟 六尺巷,還有孔城鎮的一個麻石街,都是明清的建築
『玖』 桐城烏石路菜市場搬遷到哪裡
沒有搬遷,只是進行了改造。
桐城路菜市場,地處桐城路與蕪湖路交口西南角,與合肥人熟知的HongKong街遙相呼應,僅一條馬路之隔。
做出的改造比如對菜市場兩側道路的點面進行整體加高圍擋,解決亂堆放和違規擺攤設點等不規范經營行為,菜市場出入口禁止機動車亂停亂放等。
『拾』 桐城有哪些出名的地方小吃
大關水碗 榮休院後面一條街 有啤酒鴨 雞鍋子 孔城有牛頭 桐中旁邊 泥鰍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