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廣州清平雞肉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廣州清平雞肉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7-20 10:03:17

⑴ 廣西白切雞和廣州白切雞哪個正宗好吃

廣西白切雞最正宗,因為廣東的大部分活禽和豬羊以前都是廣西供應,白切雞其實發源於廣西,就像是內蒙古烤全羊那樣,新疆人也模仿他們。白切雞一定使用三黃雞,三黃雞發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而廣東沒有三黃雞,就像荔枝龍眼那樣,到了廣西柳州以上地方和廣東韶關一帶,荔枝龍眼沒有一個可以生存。三黃雞也是,出了廣西全境和廣東湛江(法國叫做廣州灣),廣東肇慶(廣西人那邊叫做梧州東部,廣州話粵語發源於廣西梧州)基本三黃雞不再存在,如中山市區的石岐雜,是一種大種雞和那種大白雞差不多,做不了白切雞,所以,廣西白切雞最正宗。

白切雞一般要三黃土雞,也就是閹雞,一年左右,五六斤連毛就可以了,大了點也行,最好不能超過8斤。然後宰殺,必須放干全身血液,另外,除毛,除去內臟和喉管。全雞浸入熱水中(不需要其他所謂的骨湯,那些是改進胡亂加入的),一般是浸入十來分鍾(主要是看成熟度,一般是全身變成金黃色淡黃色就行了),浸入熱水幾分鍾然後拉出來,等到著冷了再浸入熱湯中,然後浸入5-7次。不能超過一個小時,然後放點花生油抹上全身,掛著自然冷卻。然後再放入冰水中(一般冷卻後一個小時就可以了)
然後是汁水,我們這邊直接用蒜蓉磨成乾粉然後是熟油一點鹽就可以作為蘸汁。放些香菜在三黃雞肉上即可。(斬掉腳和頭也可以,反正要點刀工)

⑵ 廣州哪裡的白斬雞比較好吃

在廣東有一句老話,叫做「無雞不成宴」可見在老廣人心目中,雞所佔有的地位是多麼重要。

4.同記雞粥粉麵店

還有這家三十年的老店,在巷子里,店面雖其貌不揚。

但來這里必點白切雞,蘸上醬油初嘗一塊,金黃的雞皮爽而不肥膩,雞的肉質鮮嫩,配蔥油更能吃出雞的鮮味,而黃芥末醬的搭配讓人驚喜,先是微酸後回甘,既能帶出雞味又醒胃。

⑶ 沒有一隻雞可以活著走出廣州,廣州有哪些關於雞的美食

廣州人吃飯有句話叫「無雞不成宴」,老廣的餐桌從來不能缺了一隻雞。廣州人吃雞有很多品種,比如白切雞、鹽焗雞、隔水蒸雞、豉油雞、清燉雞、姜蔥雞、燒雞、還有打雞煲等等種類繁多,數不勝數。

⑷ 廣州最好吃的鹽焗雞在哪裡

鹽焗雞是道著名的客家菜,所以最好吃的鹽焗雞自然是要到客家人聚集多的地方,梅州就是其中之一,梅州也被成為世界客都,離廣州非常近。

鹽焗雞是一道製作時間比較比較久,但是製作比較簡單的菜餚,風味獨特,顏色誘人。適合多數人品嘗,製作的話比較簡單,選擇2-3斤的雞宰好洗干凈,適當的晾乾水分(無需加任何作料)准備6-7斤粗海鹽,用油紙包裹住雞,此時需要包裹3-4層,鍋中加入一半粗海鹽,放入幾個八角桂葉加熱至燙手撈出,把另外一半鹽放進鍋中, 雞放表面,鋪上剛才加熱的鹽,蓋上蓋子大火加熱至有聲轉小火慢慢加熱1小時左右就可以出鍋了,美味的鹽焗雞就做好了。

1、經典鹽焗雞品雞坊(星光店)

粵菜 |人均 ¥69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新港中路354號珠影星光城1層107B鋪

2、勝記馳名手撕鹽焗雞

熟食 |人均 ¥28

廣州越秀區東華西路1號之二(喜爾賓酒店對面)

3、客家鹽焗雞

客家菜

倉邊路25—1號106

4、嘉興州鹽焗雞翅

美食

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景泰中街景泰商業步行街自編E07號

5、客家鹽焗雞

客家菜

芳村大道中1號自編B11

6、鼎記鹽焗雞

粵菜

白雲區同和雲祥路238號(小城花園公交站旁)

7、眾福小廚東江鹽焗雞專門店(景星店)

粵菜 |人均 ¥40

廣州市天河區林和西路89號景星酒店附樓一樓(近火車東站)

8海南鹽焗雞 外粵菜 |人均¥34

⑸ 什麼雞最好吃

這個是根據個人口味來定的。

烏雞

烏雞又稱武山雞、竹絲雞、烏骨雞(Gallus domesticus),是一種雜食家養鳥。它源自於中國的江西省的泰和縣武山。在那兒,它已被飼養超過2,000年的歷史。它們不僅喙、眼、腳是烏黑的,而且皮膚、肌肉、骨頭和大部分內臟也都是烏黑的。從營養價值上看,烏雞的營養遠遠高於普通雞,吃起來的口感也非常細嫩。至於葯用和食療作用,更是普通雞所不能相比的,被人們稱作「名貴食療珍禽」。美國把它喚為光滑的矮腳雞,烏雞長得矮,有小小的頭及短短的頸項。經過進化及繁殖分布,現在,在很多國家都有它的行蹤。它們不僅喙、眼、腳是烏黑的,而且皮膚、肌肉、骨頭和大部分內臟也都是烏黑的。由於飼養的環境不同,烏雞的特徵也有所不同,有白羽黑骨,黑羽黑骨,黑骨黑肉,白肉黑骨等等。烏雞羽毛的顏色也隨著飼養方式變得更多種。除了原本的白色,現在則有黑、藍、暗黃色、灰以及棕色。從營養價值上看,烏雞的營養遠遠高於普通雞。泰和是中國烏雞之鄉,其正宗產地在泰和縣武山汪陂塗村。靈秀的山水,哺育了泰和烏雞這一家禽珍品。泰和烏雞體型嬌小玲瓏,外觀有十大特徵,即叢冠、纓頭、綠耳、胡須、絲毛、烏皮、烏骨、烏肉、毛腳、五抓。它集葯用、滋補、觀賞於一體。為歷代皇宮貢品。經檢測含有19種氨基酸,27種微量元素,具有保健、美容、防癌三大功效。全縣烏雞年飼養量穩定在2000萬羽。

蘆花雞

蘆花雞是優質雞,原產山東汶上縣,體型橢圓而大,單冠。在我國的斑紋洛克稱為蘆花雞,羽毛黑白相間,公雞斑紋白色寬於黑色,母雞斑紋寬狹一致公雞體重約4.5公斤,母雞3.5公斤。生長快,肉質好,易肥育。產蛋較多,年產蛋180~200個,蛋重50~60克、殼紅褚色

特性一:生長期為4-6個月,雄雞體重為2.5kg左右,雌雞體重為2kg左右。

特性二:生長階段的飼養劃分,化分為幾個階段:

(1)育雛飼養階段,從出殼到前二十天,該二十天內飼養飼料均為膨化飼料,無膨化飼料之地最好將飼料燙熟,涼干投喂,以減少腸道疾病。

(2)初育成飼養階段,從育雛飼養階段完成到後二十天內,該二十天里飼養階段內可添加20%的青飼料(即白菜、南瓜、胡蘿卜、芹菜、西葫蘆等、人可食用的蔬菜均可作為該雞食用的青飼料,和玉米面等雜糧粉碎拌合投喂),各種蔬菜含大量的維生素及各種營養成份,使蘆花雞美味可食性大大增加,又可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

(3)育成期飼養階段,從初育成飼養階段後三個月內,該生成期各種青飼料的添加量可達到45%左右。注意拌料的濕度要掌握好,抓在手裡不散不滴水即可。產蛋期青飼料減至35%左右較為科學。

特性三:蘆花雞食物鏈非常廣,山間的野草鮮花、樹葉草根、草籽樹果、飛蛾昆蟲、蠅蛆、蚯蚓、昆蟲等等均可成為該雞的食物鏈。

特性四:蘆花雞從小活動量大、攀登能力強、飛行距離長。因此,該雞的抗病能力強,體態健美、肌肉發達,該品種雞肉質緊湊、細膩而筋道。

特性五:蘆花雞認巢性非常強,不管白天游食多遠,夕陽西下時,均回巢上架歇息。因此,很適合不同地方區域(平原、丘陵、草原、山地等)的散放飼養。

柴雞

柴雞肉質堅韌,腿纖細,似乾柴,又常棲息於柴禾之上,故名柴雞柴雞具有耐粗飼、適應性、覓食性、遺傳性能穩定、就巢性強和抗病力強等特性。公雞6月齡平均體重為2公斤,母雞為1.5公斤;性成熟為6.5個月,8月齡開產;600日齡產蛋量180~210個(7~9公斤),平均蛋重40--42克,蛋殼顏色多為白色、淺褐色;其蛋黃比例大且顏色發黃,蛋清黏稠,色澤鮮艷。

貴妃雞

貴妃雞又名貴婦雞,原產英國皇室,其頭戴鳳冠,身披黑白花羽,天生麗質,被英國皇室定名為「貴妃雞」,專供宮廷玩賞和御用,並禁止民間飼養。其集觀賞、美食、滋補於一身,野味濃,營養豐富,其肉質細嫩,油而不膩,美味可口,富含人體所需的17種氨基酸,10多種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被稱為抗癌之王的硒和鋅的含量是普通禽類的3—5倍,是當代最為理想的食療珍禽,被譽為「益智肉」、「美容肉」、「益壽肉」。各地口服液廠利用它的提取液製成高品質的保健品,能立即見效,作用持久,極為暢銷,如今深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

雞肉看起來雖然沒有多少肉,而且沒多大價值,但是在軟骨或骨頭中,可攝取動物膠的結合組織,是含有大量的成膠原及彈性蛋白的,對於血管、皮膚及內臟頗具效果。翅膀內所含大量的維生素A,遠超過青椒。烹調翅膀肉時,應以慢火燒煮,才能發出香濃的味道,而成膠原等有效的成分,也必須以長時間燒煮才可溶化。其表面所產生疙瘩般的小顆粒,有許多人因而不敢吃。單撥去皮後小孩也比較喜歡吃。雞翅含有多量可強健血管及皮膚的成膠原及彈性蛋白等,對於血管、皮膚及內臟頗具效果。翅膀內所含大量的維生素A,遠超過青椒。對視力、生長、上皮組織及骨骼的發育、精子的生成和胎兒的生長發育都是必需的。雞翅有溫中益氣、補精添髓、強腰健胃等功效。尤其適合老年人和兒童、感冒發熱、內火偏旺、痰濕偏重之人;患有熱毒癤腫、高血壓、血脂偏高、膽囊炎、膽石症患者忌食。

三黃雞

身羽毛黃色密布,公雞頸羽呈金黃色,主翼羽紅夾雜黑色,尾羽為黑色,母雞主翼羽半黃半黑,尾羽為黑色,頸羽夾雜斑點狀黑灰色羽毛。喙為黃色,單冠,公雞冠較高,冠齒5~7個。冠與肉垂呈鮮紅色,眼瞼薄,虹彩呈桔黃色,耳色淡黃。脛、爪呈黃色,無羽毛。體型緊湊,體態勻稱,小巧玲瓏,背平直,翅緊貼,尾羽高翹,狀如「元寶」。頭大小適中。

成年體重(22周齡):公雞:1600~1800g,母雞:1250~1400g;開產日齡:130~150日齡。開產體重:1150~1200g。蛋重:42~46g。500日齡產蛋數:180~200枚。公母配比:1:12~15。受精率為88%~91%;受精蛋孵化率為90%~93%。屠宰率為88.5%;全凈膛率為65%,腿肌率為25.0%,胸肌率18.8%。而現在所稱的三黃雞,不是特指某一個品種,而是指黃羽優質肉雞的統稱。這類雞包括很多品種,分布也很廣,廣東主要有三黃胡須雞、清遠麻雞、杏花雞、中山沙欄雞、陽山雞、文昌雞、懷鄉雞。上海的浦東雞、浙江的肖山雞、北京油雞、福建莆田雞、山東壽光雞等。這些三黃雞深受國內市場和港、澳、台以及東南亞地區的消費者歡迎。然而從羽色來看是不一致的,有淡黃、金黃、紅黃、棕黃、褐黃、以及麻黃、麻褐色等;腳色、喙色和皮膚顏色也不相同;體型外貌和生產性能均有差異。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市場的增加,對肉雞需要量增大,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養雞科技人員根據現代遺傳育種原理和技術,積極開展了培育和繁育三黃雞。自從廣東從香港引進石岐雜雞之後,使肉雞業生產迅速發展,三黃雞數量增加,目前廣東省三黃雞按其生產性能和體型大小,大致可分為以下四類:

(1)廣東地方良種場,俗稱土種雞。

(2)石岐雜、粵黃雞為代表的優質型「仿土」黃雞。

(3)以石岐雜雞為基礎經改良,其生長速度較快,俗稱「中快型」三黃雞。

(4)以粵黃「882」為代表的體型大、生長速度快、含有一定肉用仔雞品種血緣的「快大型」三黃雞。這些三黃雞不但保持傳統三黃雞的優質風味,而且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產肉和產蛋量均提高了。

清遠麻雞

原產於廣東省清遠縣(現清遠市)。因母雞背側羽毛有細小黑色斑點,故稱麻雞。它以體型小、皮下和肌間脂肪發達、皮薄骨軟而著名,素為我國活雞出口的小型肉用名產雞之一。體型特徵可概括為「一楔」、「二細」、三麻身」。「一楔」指母雞體型象楔形,前軀緊湊,後軀圓大,「二細」指頭細、腳細;「三麻身」指母雞背羽面主要有麻黃、麻棕、麻褐三種顏色。公雞頸部長短適中,頭頸、背部的羽金黃色,胸羽、腹羽、尾羽及主翼羽黑色,肩羽、蓑羽棗紅色。母雞頸長短適中,頭部和頸前三分之一的羽毛呈深黃色。背部羽毛分黃、棕、褐三色,有黑色斑點,形成麻黃、麻棕、麻褐三種。單冠直立。脛趾短細、呈黃色。成年體重公雞為2180克,母雞為1750克。屠宰測定:6月齡母雞半凈膛為85%,全凈膛為75.5%,閹公雞半凈膛為83.7%,全凈膛為76.7%。年產蛋為70~80枚,平均蛋重為46.6克,蛋形指數1.31,殼色淺褐色。

杏花雞

又稱「米仔雞」產地(或分布):產於廣東封開縣。主要特性:屬小型肉用雞種。其體型特徵可概括為「兩細」(頭細、腳細),「三黃」、「三短」(頸短、體軀短、腳短)。雛雞以「三黃」為主,全身絨羽淡黃色。公雞頭大,冠大直立,冠、耳葉及肉垂鮮紅色。虹彩橙黃色。羽毛黃色略帶金紅色,主冀羽和尾羽有黑色。腳黃色。母雞頭小,喙短而黃。單冠,冠、耳葉及肉垂紅色。虹彩橙黃色。體羽黃色或淺黃色,頸基部羽多有黑斑點(稱"芝麻點"),形似項鏈。主、副翼羽的內側多呈黑色,尾羽多數有幾根黑羽。成年體重公雞為1950克,母雞為1590克。112日齡屠宰測定:公雞半凈膛為79%,全凈膛為74.7%,母雞半凈膛為76.0%,全凈膛為70.0%。150日齡30%開產,年平均產蛋為95枚,蛋重45克左右,蛋殼褐色。三大特點:兩細、三黃、兩短,即:頭細、骨細;嘴黃、毛黃、腳黃;身短、頸短。杏花雞肌肉豐滿,脂肪分布均勻,無論是白切或清蒸,都一樣嫩滑鮮甜,尤以白切最佳,因為杏花白切雞,是將雞宰好洗干凈後,置於攝氏90度微沸的開水中浸熟的,所以皮呈金黃色,油光閃亮,吃起來有清、鮮、甜、爽、骨香之感。市面價約20多元一斤。

⑹ 哪種雞最好吃

哪種雞最好吃雞的種類繁多,品種達到幾百種,我們平時常見、常吃的有:蘆花、三黃、山雞,土雞蛋雞、烏雞等。那麼什麼品種的雞最好吃?下面小編就介紹幾種常見品種的雞,看看哪種雞最有營養。
烏雞

烏雞又稱武山雞、竹絲雞、烏骨雞(Gallus domesticus),是一種雜食家養鳥。它源自於中國的江西省的泰和縣武山。在那兒,它已被飼養超過2,000年的歷史。它們不僅喙、眼、腳是烏黑的,而且皮膚、肌肉、骨頭和大部分內臟也都是烏黑的。從營養價值上看,烏雞的營養遠遠高於普通雞,吃起來的口感也非常細嫩。至於葯用和食療作用,更是普通雞所不能相比的,被人們稱作「名貴食療珍禽」。美國把它喚為光滑的矮腳雞,烏雞長得矮,有小小的頭及短短的頸項。經過進化及繁殖分布,現在,在很多國家都有它的行蹤。它們不僅喙、眼、腳是烏黑的,而且皮膚、肌肉、骨頭和大部分內臟也都是烏黑的。由於飼養的環境不同,烏雞的特徵也有所不同,有白羽黑骨,黑羽黑骨,黑骨黑肉,白肉黑骨等等。烏雞羽毛的顏色也隨著飼養方式變得更多種。除了原本的白色,現在則有黑、藍、暗黃色、灰以及棕色。從營養價值上看,烏雞的營養遠遠高於普通雞。泰和是中國烏雞之鄉,其正宗產地在泰和縣武山汪陂塗村。靈秀的山水,哺育了泰和烏雞這一家禽珍品。泰和烏雞體型嬌小玲瓏,外觀有十大特徵,即叢冠、纓頭、綠耳、胡須、絲毛、烏皮、烏骨、烏肉、毛腳、五抓。它集葯用、滋補、觀賞於一體。為歷代皇宮貢品。經檢測含有19種氨基酸,27種微量元素,具有保健、美容、防癌三大功效。全縣烏雞年飼養量穩定在2000萬羽。【烏雞的做法大全>>】
蘆花雞

蘆花雞是優質雞,原產山東汶上縣,體型橢圓而大,單冠。在我國的斑紋洛克稱為蘆花雞,羽毛黑白相間,公雞斑紋白色寬於黑色,母雞斑紋寬狹一致公雞體重約4.5公斤,母雞3.5公斤。生長快,肉質好,易肥育。產蛋較多,年產蛋180~200個,蛋重50~60克、殼紅褚色。
特性一:生長期為4-6個月,雄雞體重為2.5kg左右,雌雞體重為2kg左右。
特性二:生長階段的飼養劃分,化分為幾個階段:
(1)育雛飼養階段,從出殼到前二十天,該二十天內飼養飼料均為膨化飼料,無膨化飼料之地最好將飼料燙熟,涼干投喂,以減少腸道疾病。
(2)初育成飼養階段,從育雛飼養階段完成到後二十天內,該二十天里飼養階段內可添加20%的青飼料(即白菜、南瓜、胡蘿卜、芹菜

⑺ 白斬雞和鹽焗雞哪個好吃

白切雞是粵菜雞餚中最普通的一種,屬浸雞類,以其製作簡易,剛熟不爛,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為特點,以廣州荔灣區清平路清平飯店所制為佳,故又名曰「清平雞」。
白切雞皮爽肉滑,清淡鮮美。著名的泮溪酒家白切雞,曾獲商業部優質產品金鼎獎。湛江白切雞更是馳名粵港澳。此外,清平雞也是白切雞的一種。

白切雞又名"白斬雞"。清代人袁枚《隨園食單》稱之為白片雞。他說:"雞功最巨,諸菜賴之, 故令羽族之首,而以他禽附之,作羽族單。"單上列雞菜數十款,用於蒸、炮、煨、鹵、糟的都有,列以首位就是白片雞,說它有"太羹元酒之味"。如今,粵菜廚壇中,雞的菜式有200餘款之多,而最為人常食不厭的正是白切雞,原質原味,皮爽肉滑,大筵小席皆宜,深受食家青睞。
聲名遠播的湛江白切雞湛江白切雞
廣東不少地方有吃白切雞的習慣,但湛江人尤其喜愛白切雞,它是湛江人節日加菜、宴客的第一菜。本地人做白切雞一重選雞,二重煮雞,三重配味。所選雞均為本地細骨農家雞,絕無用飼料雞和大骨雞;煮雞要求慢火煮浸,熟至八九成即可;配料用沙姜、蒜茸。本地之白切雞均肉嫩骨香,十分可口。市上及酒店出售之白切雞每公斤價在30~50元。
做法一:
1、將雞在滾開湯鍋內浸燙熟(不宜過熟,一般15分鍾左右即可),取出晾涼後切成塊(晾涼再切雞肉不會散),裝在盤中;
註:為了使雞皮爽滑生雞要在熱水中燙一下,緊接著用冷水沖涼。 在煮雞的過程中要幾次控凈雞肚子里的水,為的是使雞肉受熱均勻。 浸雞時要提出水面兩次,即每隔5分鍾一次,提出後立即倒出雞腔內的水,復放鍋中,以保持腔內外溫度一致,使之均勻致熟。然後用鐵鉤鉤起,立即放入冷開水浸沒,使之迅速冷卻,從而皮爽肉滑,並洗去絨毛黃衣。(如有條件最好用冰凍了的開水,提前將冷卻的開水放冰箱裡面凍起來,溫度越低越好,只要不結冰就行)
2、蔥,姜切成末;分別裝在小碗中,碗內在加少許的鹽(姜蔥是同放一起調味的,出來只有一個味碟,另外還有姜蔥里加少許香菜也可,口味更好)
3、炒勺內倒入油,在旺火上燒開,澆在蔥末和薑末上。作成兩個粘料。
4、切好的雞和粘料一切上桌。
做法二:
1. 嫩子雞宰殺煺毛,去內臟,洗凈,備用;
2. 姜去皮拍剁成泥;
3. 蔥去根須,洗凈,取蔥白切成絲;
4. 將姜、蔥、精鹽拌勻,分盛二小碟;
5. 用中火燒熱炒鍋,下油燒至微沸後,取出50克,分別淋在二小碟中,剩下10 克盛起待用;
6. 將宰凈的雞,放入微沸的沸水鍋浸沒,浸時用鐵鉤(夾)將雞每5 分鍾提出一次,倒出腔內水,以保持雞腔內外溫度一致;
7. 約浸15 分鍾雞便熟,用鐵鉤勾起,迅速將雞放入冷開水中浸沒冷卻;
8. 然後倒去冷開水,將雞晾乾表皮,在雞皮上塗上剩下的10 克熟花生油;
9. 全雞切成小塊,盛入碟中即成。
1. 浸雞的具體時間要視雞只的大小,肥瘦來決定,一般在18分鍾~25分鍾。水夠多的情況下,時間可減少。水淺的話時間要適量增多。
2. 制白切雞的關鍵在以微沸水浸至僅熟,用「蝦眼水」。再用冷開水過冷而成。雞的熟與否可以摸捏雞的腿部,以大腳筋緊縮,雞腿肉緊實,雞胸肉緊實為熟。成品應「肉熟骨不熟」,「肉不帶血,骨中帶血」為佳。
鹽水雞 不是普通飯館所做的「鹵牲口」,也不是保定府出名的「鹵煮雞」,是家庭中自飽或款客的妙品。鹽水雞的做法很簡單,最要緊的是不用筍雞,也不用多年老雞,要用當年的大雞(試其老嫩的方法是按其胸骨,應手摺斷的最嫩,應手彎軟的也在當年,如為隔年老雞,就非普通人指力所能屈動的了)活雞現宰,煺凈雞毛,洗凈內膛,一劈兩半放進鍋內(最好用南京砂鍋或大同府砂鈷)。放水須浸過雞肉,多放一點食鹽,加入料酒微火慢煨,靠到湯剩下一鍋底時放進花椒,等最後出鍋時,湯已沒有多少。冷吃可以滲酒,熱吃可以下飯,較市頭出賣的高出百倍,緣故是原湯完全浸入雞肉,和既煮雞又要湯的不同,但千萬不可使雞肉過爛,否則也會失去美味。
鹽水雞
【主 料】:雞1隻(重約1000克)。
【輔 料】:精鹽100克。
1)將雞洗去血水、漂凈,雞身體內外抹上精鹽,用凈白布包住,放入冰箱冷藏5小時取出,除去白布,抹乾鹽水;
2)把雞放入蒸籠,肚向下,蒸25分鍾左右至熟,晾涼後斬件裝盤即可。
久負盛名的客家菜餚,自古至今均深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皮軟肉嫩,香濃美味,並有溫補功能。
雞 1隻 (約3斤) 粗鹽 3斤 紗紙 1張 鍚紙 1張
大茴香 少許
麻油 少許 甘草 少許
蔥姜 各5克(一錢)
精鹽 10克(二錢) 味精 5克(一錢)
白糖 10克(二錢) 玫瑰酒 10克(二錢)
做法一
1. 雞洗凈抹乾,吊起風干至越干越好。
2. 將兩只雞腳從尾部插入肚內,用紗紙包好,以牙簽穿過雞頸及雞尾固定位置,以防紗紙散開。
3. 錫紙裁至較所用的煲為大,鋪於底部。
4. 鑊燒熱,放入粗鹽至黃色。將約1/3粗鹽平均鋪於煲底,放入煲雞只,將餘下的粗鹽鋪面。蓋煲以慢火焗6分鍾,將雞雙反轉,再焗6分鍾,最後熄焗12分鍾即成。
心得:
1. 用瓦煲效果比較好,因焗的過程會令雞只的皮變脆,而且可以不用錫紙鋪底。
2. 如雞的重量在2斤左右,焗10分鍾已足夠。鹽的分量亦應與雞只相等。
正宗鹽焗雞製法較為費時費事。下面亦介紹改良焗製法:
先將宰好的雞用細鹽塗抹雞體內外,然後將雞用明火隔水蒸熟,再將雞斬件。
另用豬油或花生油,調味粉拌和原蒸雞的汁煮滾成稠汁,盛大碗內,將斬好雞塊逐件沾香料油汁,砌放盤內。
做法二
將雞拔凈絨毛,斬去雞爪,開膛,取出內臟,洗凈。將大茴香、甘草、蔥、姜、鹽、糖、味精、玫瑰酒、麻油調和,抹在雞身上,剩下的蔥、姜等香料塞在雞腹內,放在深碗內,上籠用大火蒸熟(約需半小時)
取出雞,起下雞肉,剝下雞皮,斬下雞頭、翅膀、雞骨。再將雞骨斬塊放在盤內,雞肉切條話放在雞骨上,雞皮切成方塊排在雞肉上,再裝上雞頭、翅膀,恢復原雞形狀,最後將蒸雞的原汁燒熱,澆在雞面上即成。[1]
做法三
材料:三黃雞(1隻)、沙姜(1小塊)、香菜(2棵)
調料:米酒(1/2杯)、粗海鹽(3包,共3斤)
工具:廚房紙(4張)、深底瓦煲(1隻)

1、沙姜洗凈颳去外皮,剁成細末;香菜去頭,洗凈瀝干水待用。
2、三黃雞洗凈去內臟,斬去頭、脖子和雞腳,用廚房紙吸干水分。
3、用米酒和沙薑末塗抹雞身,腌制5分鍾,將剩下的米酒倒入雞腹里。
4、用廚房紙將三黃雞包住,一定要包得嚴實。
5、先在瓦煲底部灑入1.5袋粗海鹽,放入包好的雞,再倒入1.5袋粗海鹽蓋住雞身。
6、 蓋上瓦煲的蓋子,鋪上一塊濕方巾,開小火煮60分鍾左右。
7、煮至濕方巾變干,說明雞已熟,揭蓋舀出雞身上的粗海鹽。
8、取出煮熟的雞,撕去廚房紙,將雞置入碟中,放上香菜做點綴,即可上桌。
貼士:
1、做鹽焗雞用的瓦煲,應選較深一點的,以便能裝下海鹽;由於瓦煲使用一次就丟棄,因此不宜選購太貴的。
2、做完鹽焗雞後,只要將鍋底變黑色的海鹽颳去,白色的海鹽還可以留著下次使用。
3、三黃雞,又名湛江雞,雞肉質嫩滑,皮脆骨軟,脂肪豐滿和味道鮮美。也可以選購清遠雞來入菜,但不宜選購飼料雞,否則吃起來雞味不濃。
4、瓦煲底部的海鹽,要高於兩節食指,鋪的海鹽太淺的話,會將雞身上的廚房紙燒焦,雞皮會發黑難吃。
5、包雞用的紙,可以用草紙、牛皮紙或專用鹽焗紙,如果購買不到,也可以用廚房紙代替。
6、給瓦煲蓋鋪上濕方巾,待方巾變得干身,就說明鍋內的雞已熟。
鹽焗雞「三法」說
廣州的鹽焗雞好吃,人人都知道,但鹽焗雞的「三法」恐怕就不那麼清楚了。所以「三法」者,是一種鹽焗雞中的三種製法和吃法,即鹽焗法、水焗法和氣焗法三種。不同的製法都各有不同特色,但仍保持其鹽焗雞的基本風味,只是能更使不同口味食客的各適其適罷了。
鹽焗法
即把配好調味料的光雞用紙包好,放入炒制好的砂鍋鹽堆里焗制數小時而成,皮爽肉滑,骨香味濃。
水焗法
據說有一故事:
據說,在解放前的40年代,有一來自東江的興寧縣人,在廣州中山四鹿城隍廟附近開了一間名叫寧昌的小飯店(解放後與其他飯店合營,並改名為東江飯店),專門製作出售鹽焗雞,頗受食客歡迎。一次,有警察頭目向該店預訂了當晚吃的鹽焗雞,卻又遲遲不來進食,該店已多次因此吃過虧。到當晚10時過後,老闆為了不至賠本,便把已制好的鹽焗雞賣給另一顧客。正要收市時,那個警察頭目卻來吃雞了,按照傳統的製法已來不及,如果無雞上席,定會鬧起大事來。廚師們靈機一動,便想出了一種快捷的新製法———把光雞放在熱湯里浸熟後,撕離骨、肉、皮,用麻油、精鹽等味料拌和,再砌成雞形上碟,即「水焗法」。結果,雖香味稍遜於傳統鹽焗法,但不僅可以應付過去,且以肉滑皮爽取勝,受到了贊揚,從此便新增了此種水浸鹽焗雞的品種並沿襲至今。
氣焗法
(將姜味、精鹽、麻油等配料調好,塗在雞胸腔內外,隔水蒸熟,肉香且滑,但不夠爽口),則據說是後來為了適應一些比較喜歡吃到既能保持傳統鹽焗骨香味濃又能肉滑可口特色的顧客需要而創新的。
最早的鹽焗雞是300多年前惠州東江海邊鹽場的鹽工們為了方便貯存食物,偶爾發明的。後來,惠州的廚師又將鹽腌改為用炒熟的鹽把雞燜熟,成菜香膿、鮮美、嫩滑,故稱鹽焗雞。後來,鹽焗雞經過不斷的加工、改進,又產生了許多新品種。
在繼承傳統鹽焗雞製作工藝的基礎上,去掉了用鹽焗制的過程,將各種分散的製作工藝和多種中草葯、四大自製配方等像用鋦子連接分散的金屬、陶瓷一樣,有機的連接、融合到一起,保留了雞肉豐富的營養價值,外表澄黃油亮,雞香清醇,而且香而不膩,爽滑鮮嫩,老少皆宜。經常食用有涼血潤燥,滋腎通便、溫脾暖胃的功效。由於這些工藝和配料的完美結合,鹽鋦雞不僅口味獨特,而且營養豐富,令人贊口不絕,入齒難忘。
鹽焗雞是中國各大菜系最具特色的烹調技藝,它的形成與客家人的遷徙生活密切相關。在南遷過程中,客家人搬遷到一個地方,經常受異族侵擾,難以安居,被迫又搬遷到另一個地方。在居住過程中,每家每戶均飼養家禽、家畜。在「逃亡」、遷徙過程中,活禽不便攜帶,便將其宰殺,放入鹽包中,以便貯存、攜帶。到搬遷地後,這些貯存、攜帶的原料可以緩解原料的匱乏,又可滋補身體。鹽焗雞就是客家人在遷徙過程中運用智慧製作,並聞名於世的菜餚。起初,客家人將宰凈後的原只雞先用鹽堆腌制、封存,要食用時,直接蒸熟即可,即現在的「客家咸雞」。
據傳,有一位客家婦女兒女成群,其中一位小孩體弱多病,因當時缺乏各種營養食品,就將用鹽腌制後的雞,用紙包好放入炒熱的鹽中用砂煲煨熟,小孩食用後,身體逐漸恢復,強壯起來,並參加科舉考試,中了狀元。後來這種菜餚家喻戶曉,成為每位客家婦女都能烹制的拿手菜餚。為方便烹調,適應大量生產,經客家廚師不斷改良創新,創制出另一種風味的東江鹽焗雞。鹽焗法成為客家菜的特色烹調法,製作出獨具風味特色的「鹽焗系列食品」,如鹽焗鳳(鴨)爪、鹽焗狗肉(腳)、鹽焗豬肚、鹽焗水魚等。

⑻ 清遠雞為什麼那麼出名哪家更正宗

清遠雞的歷史可追溯到1000年前的宋代,我們都知道雞是廣東人逢年過節宴席上必備的菜品,無雞不成宴就是這個道理,加上清遠雞比普通雞肉質更嫩滑,且骨軟肉鮮,回味甘甜,是上等的營養補品,所以自宋代到現在,吃雞就吃清遠雞的文化也就代代相傳。
作為廣東人愛吃的清遠雞,天農食品集團的「鳳中皇」清遠雞有「清遠雞之王」之稱,是清遠雞的著名商標,因為它源自純正野雞純種基因,飼料營養來自專業博士團隊的自研配方,採取優質的穀物精製食糧,長天齡慢養140天以上,是正宗的散養土雞,而且該飼養區域,也已經受國家地理保護,可以說擁有權威認證,目前在盛大的宴席上都可以看見「鳳中皇」清遠雞的身影,網路也有很多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