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海口哪裡清補涼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海口哪裡清補涼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6-25 15:57:49

A. 海口有哪些值得一去的美食街你知道嗎

對於一個吃貨來說,不管知道什麼地方旅遊,都會第一時間去找當地的美食城去探訪當地的名小吃。海南的海口就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旅遊城市,而且海口有非常多的美食街,讓人流連忘返,小吃的樣式也是各種各樣。小編個人覺得海口比較值得一去的美食街有東南亞風情美食街,金棕櫚小吃街,福地美食街,泰龍城美食街。

三、泰龍城美食街

泰龍城美食街在海口也是非常出名的,自己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和大同路以及解放路相鄰,旁邊又有東方廣場和友誼廣場,簡直就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人流量非常密集,屬於黃金地段。大多數人來到海口是首先去這里的,這裡面的烤田雞,還有甘梅地瓜條都是非常可口的,裡面還包括各種海南的特色小吃和內地小食以及台灣小吃,對於吃貨來說,也是一個美食寶地。

B. 在海口哪裡可以吃到最好清補涼

問題:去海南旅遊,回答: 夏日來到海南旅遊,怎麼能不去嘗嘗清補涼呢?清補涼已經成為海南的一道很美的風景線。每當夜幕降臨時,炙熱的太陽移到地平線以下,涼爽的海風陣陣襲來,海口的氣溫也下降到令人舒適的時候了。此時,與朋友一起,在海口的街頭巷尾,就著一碗消暑解熱的清補涼,大家侃天說地,別提有多暢快。那麼在海口哪裡能吃到最好吃的清補涼呢?且聽小編一一道來。 1、新華南路電器街 這家清補涼攤點在海口久負盛名,只要天氣允許,必定每晚人頭攢動,食客雲集。這里都是採用新鮮椰子作原料,現取椰子汁和椰奶,再經過獨特的調制手法,去掉了椰子原有的那股生澀味道,品嘗起來就是甘醇芳香。難怪來這里吃清補涼的食客無分男女老少、富貴貧窮。 詳細地址:位於海口老城區新華南路和文明西路交匯處,東湖北岸的電器街旁。市內乘4路、5路及36路公交,在新華南路、市商務局等站下車可到,或者從東湖旁邊的東湖站和省電台等站,穿過人民公園,順便游覽一番,再到那裡喝一碗清補涼小憩。 2、海甸三西路海大南門附近 這里清補涼攤位很多,規模大,配料豐富多樣,種類也較齊全,選擇性強。此外,口感也相當好,而且服務周到,性子急的食客不必為一碗清補涼遲遲不上而煩惱。 詳細地址:位於與人民大道交匯的海甸三西路旁,海大南門附近,市內乘7路公交到海大南門站可到。 3、萬綠園公園 這里的清補涼味道濃郁,入口之後椰子的濃香直沁牙縫、舌根,滿嘴香味讓人無處可避,回味悠遠。據一家攤位老闆介紹,這里基本上採用老椰子,品嘗起來夠甜、夠香、夠濃,那味道猶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而且萬綠園里椰樹環繞,景緻優美,涼爽幽靜,在這里享用一碗濃郁的椰香清補涼,真是再美不過的事,再配上周到熱情的服務,對於外地遊客來說,吃清補涼,萬綠園是首選。 詳細地址:市內乘坐3路、9路、18路、31路、42路和49路公交車直達萬綠園站可到。 4、國興大道 國興大道這邊的清補涼,主要分布在海經院附近,和省圖書館對面那一塊。清新的香味,甘甜的味道,沐浴者陣陣清風,望著霓虹燈影下美麗的城市,愜意無比。另外這里不僅有全海南最大的圖書館,博物館還有以大潤發為中心的商業街,讓你在品味清補涼的時候,也可以享受到來自文化的魅力和購物的樂趣。 詳細地址:海口市國興大道省圖書館附近。公交線路:27路,29路,39路,43路,51路省圖書館站下車均可到達。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推薦的在海口吃清補涼的好去出了。是夏天清熱補濕的最佳飲品,有以健脾去濕為主,亦有以潤肺為主。海南清補涼不但可以降火而且甘甜爽口,根據海南的氣候、生活習慣,採用的是消暑降溫的原料。還等什麼,趕緊去嘗嘗吧!

C. 海口有什麼好吃的有什麼美食

海口好吃的美食有海南粉,瓊州椰子蠱,海南清補涼,海南齋菜煲等等。

海南粉,也叫海口腌粉,是海南省海口市的特色小吃之一。海南粉是以米粉為主要原料,加入油炸花生米、豆芽、牛肉絲、炸魷魚絲、筍絲、炒芝麻、酸菜、蔥花、香菜、老抽、蒜泥、花生油等輔料拌制而成。拌勻後,食之醇香可口,餘味無窮。

瓊州椰子盅,是海南省海口市的傳統特色美食,以鮮椰子為盅,配以多種輔料,精燉乳鴿而成。瓊州椰子盅主要製作食材有椰子、乳鴿、豬瘦肉、火腿、冬菇、加飯酒、精鹽、生薑、味精、椰汁等。烹制好的椰子盅入口潤滑,味道鮮美,吃起來鴿肉鮮嫩,椰香撲鼻。

海南清補涼,是海南省海口市的經典特色小吃之一。傳統的海南清補涼是以紅豆、綠豆、薏米、花生、空心粉等做成。現如今,因為食材品種的多樣性,開始加入椰肉、紅棗、涼粉、西瓜粒、菠蘿粒、鵪鶉蛋、椰奶、芋頭、糖水、椰子汁等多種配料。吃起來甜而不膩,爽滑潤喉,冰涼可口,深受人們的喜愛。

海南齋菜煲,是海南省海口地區的傳統特色美食。齋菜原為道家、佛家烹飪的以瓜果蔬菜及豆製品為主的素食菜餚,故又稱寺院菜、素菜。海南齋菜煲是以海口民間傳統製法為基礎,略作改進配製而成。主要製作原料有雲耳、冬菇、豆芽、腐竹、發菜、粉絲、水芹、甜菜、黃花菜、豆腐干、蕎頭、花生米、麻油、醬油、味精、花生油等。

D. 海口拿里清補涼最正宗

海口的鄧記清補涼還不錯哦,瓊海的清補涼也很好吃呢。

E. 文昌雞、椰子飯、清補涼……什麼才是真正的海南味道

1.城市的性格,味覺的記憶
海南島民的口味,就像養育了他們的大海一樣包容。但對外地來客來說,想要吃一口最正宗的海南風味,尋找正宗的瓊菜館可能是最慢的一種方法。
吃海鮮是遊客來海南必打卡的一個步驟,海島的每個城市都有一條著名的海鮮街。但海鮮大排檔的霓虹燈熄滅以後,也許你會驚奇地發現大排檔背後的招牌可能是「重慶食府」或者「川湘味道」。街上的東北菜館和川菜館比瓊菜館要多得多,多到在地的海南人都會戲稱三亞是「黑龍江省三亞市」。
想要吃到真正的海南味道,你需要和島民一樣,晚上八九點鍾穿著拖鞋,騎著小電驢出門晃晃。這時候夜市就慢慢地開始開張了。
南洋風格的騎樓老街里,大紅燈籠高高掛,在人潮擁擠中捧上一碗炒海螺,猛嗦一口海的味道。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泰龍城裡,排隊最長的永遠是綠豆餅和鹵雞爪。避開人潮再往裡走走,才能吃到清涼解暑的雞屎藤粑仔。放下美食後,向巷子里那尊金色的四面佛雙手合十,也許這就是對美食的熱愛與敬意。
南門小吃街,清補涼攤位一個挨著一個,「海大第一家」、「海口第一家」、「海南第一家」,從起名的氣勢上就不想輸給任何人,味道自然也不會差,每家清補涼都有自己拿得出手的制勝一招。
初嘗海南菜,吃慣了重口味的北方人大多會一臉懵地懷疑自己的味覺。就像海南四大名菜中最有名的文昌雞,除了蘸料以外,雞肉本身是沒有味道的,還帶著沒有煮透的一種半生不熟的陌生口感。
這樣的海南菜到底能用什麼詞概括呢?
曾經,我以為是海南菜的代名詞是——淡而無味。但在海南生活數年以後我才知道,海南的味道不是平淡,而是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饋贈給這座海島的自然味道。 最能代表海南的味道,應該是甜和香吧。
2.甜蜜蜜,冰鎮的甜蜜蜜
海南一年十二個月有十一個半月是酷暑,動一動就汗如雨下。每次熱到茶飯不思的時候就會祈禱:要是能不吃飯只靠吸仙氣就能續命該多好啊。
拯救酷暑的,除了終極大殺器冰鎮西瓜之外,我想只有海南特產的各種冰鎮甜湯了吧。
(1)清補涼丨海口「夜市一霸」
說清補涼是海南最有代表性的小吃,真的一點都不為過。但初次來海南的人聽到這個名字都會奇怪地問一句:啊?什麼清涼?清什麼涼?補什麼玩意兒?
清補涼這個叫法在廣東、廣西、香港、澳門都有,有些地方清補涼的做法是煲老火湯,而海南清補涼則屬於甜品。
海南清補涼以紅豆、綠豆、薏仁、龜苓膏、紅棗、西瓜、菠蘿等雜糧和水果作為底料,點睛之筆是一定要來一顆鵪鶉蛋,再加入糖水、椰奶或者冰沙,最後撒上一把花生碎、葡萄乾或者椰子絲。
在海大南門小吃街,每家清補涼店主都愛說自己才是「第一家」,但其實不論誰是「第一家」,每個吃貨心裡都有自己最愛的一家。
離開海島的時間久了,早已不記得哪一家清補涼里的鵪鶉蛋最新鮮、哪一家老闆放的西瓜丁比較多、哪一家的椰奶最濃郁。但我總記得那時候那些下課後在南門吹牛的時光,點一碗冰沙清補涼,只要沒吃完底料就找老闆「無限續冰」,即使要一直焦慮地抖腿趕蚊子,也願意在攤前坐上一晚。
每個離開海島的遊子,最懷念的是清補涼,也是那段回不去的抖腿時光。
(2)甜薯奶丨吃到就是賺到
甜薯奶這個名字對外地人來說聽起來有點陌生,但是它絕對算是長期霸佔海南小吃榜前幾名的頂級選手。
記得從前在海口生活的時候,晚上總喜歡去找賣甜品的老奶奶喝一碗糖水,用甜味消除一天的疲憊,然而每次奶奶都會告訴我:甜薯奶賣光了,地瓜粉也很甜的,來一碗?
這句話聽了好多年,但每次下課都趕不上最後一碗甜薯奶,到頭來也沒吃上幾口。可見甜薯奶在海南有多受歡迎。
甜薯奶很神奇,別看名字裡面有個「奶」字,它裡面只有甜薯沒有奶,奶白色其實來自於米。將甜薯糊和米漿攪拌均勻後下鍋,煮出一鍋白玉般的胖丸子,最後再加上古早味紅糖和辛辣的生薑,品嘗甜辣混合的奇妙口感。
賣甜薯奶的小販們真正地活出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上磨粉漿,下午售賣,一天就賣那麼些,絕不會多做。
島民偏愛甜薯奶這一口甜,為了喝上一碗能從海口各地專門尋去西廟之類的老街。但若沒趕上最後一碗心裡倒也淡然,吃的就是隨心所欲,大不了改日再來。
(3)雞屎藤粑仔丨海南「土參」
看到「屎」這個字,一般人都會望而卻步。敢把自己名字叫「屎」的食物,一定是好吃到不怕遭人嫌。這道甜點,真的就叫「屎」,還是殺傷力超群的「雞屎」。
雞屎藤,是海南人的「土參」,它清熱解毒的功效,對生活在「水深火熱」的海南人民來說是最好的良葯。
在海南許多地方,產後的婦女會吃雞屎藤來滋補身體、清除暑氣。
瓊海美食的豐富程度絕對不輸海口,它擁有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的加積鴨,有椰絲白粿卷,有塔洋白粑炒。但雞屎藤粑仔依然是瓊海人夜宵的主角。每年七月初一到中元節前後,瓊海人都會特意去多吃點雞屎藤粑仔,既是消暑,也求解厄運。
3.海南飯,吃一口自然的清香
一碗普通的米飯有幾種吃法?海南人的答案可能是——無數種。
海南擁有著最獨特的物產資源。在海口隨處可見的椰子,僅僅過了瓊州海峽到廣東,就只見椰子樹沒有椰子水了。還有那滿大街的菠蘿、芒果、木瓜、榴槤……當真是其他地方羨慕都羨慕不來的豐饒。
豐富的物產又給了海南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加入一點海南人的巧思後,米飯,就不再是填飽肚子的一碗大白米,一口吃下去,唇齒間都會彌漫著屬於熱帶的迷人風情。
(1)椰子船丨至上的飽足
椰子是海南的代名詞。海南被稱為「椰島」,海口外號叫「椰城」,又有「海南椰子半文昌」的說法。整個海南,大大小小的道路上都種著椰子,隨處彌漫著椰香。愛吃天然味道的海南人,當然也不會浪費椰林的饋贈。
把浸泡好的糯米填入椰盅,再灌入白糖、鮮椰汁、鮮奶,最後用椰蓋封口小火慢燉,就成了一盅晶瑩透明、狀如珍珠的椰子船。
糯米和椰子都屬於味甘性溫的滋補佳品,椰子船的甜不僅來自味覺的滿足,還有通體被滋潤的飽足。
(2)菠蘿飯丨最市井的「黑暗料理」
都說大學食堂是第九大菜系,食堂師傅特別愛用水果炒一切,創造了諸如桃子燒豆腐、草莓炒肉段、西瓜炒蘋果之類的奇葩菜。菠蘿炒飯憑著「黑暗料理」的外表在武漢大學成了一道網紅菜,想吃上一口幾乎只能靠命運的安排。
但在盛產菠蘿的海口,菠蘿炒飯是街頭巷尾都有的市井小吃,想把水果的甜和水產的鮮一口吃下,來海南才是你最好的選擇。
肉丁、青豆和蝦仁的豐富營養,配上酸酸甜甜的菠蘿丁開胃下飯,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挑食了呢。
(3)竹筒飯丨鎖住山林的香
許多樹林茂密的山區都流行吃竹筒飯,竹筒既是鍋也是碗,應該能稱得上是物質匱乏時期最簡單易行、最滿足人心的食物了。
台灣阿里山地區的竹筒飯會用高麗菜或者山酥封口後炭烤,廣西竹筒飯會用竹葉塞好竹筒口,而四川人則愛用茶葉鎖住清香。
在三亞,體驗黎族風情必不可少的就是吃上一口竹筒飯。
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海南黎族的竹筒飯會用香蕉葉封口,還會加入像山鷓鴣肉、山雞肉、山豬肉之類的野味,讓米飯中混入竹子和野味的清香。
(4)笠飯丨把吉祥編進飯里
笠飯是文昌的特產。就像北方人包粽子一樣,文昌人用露兜樹葉(也有說是椰子樹葉)編成方形或者鴨子形的「飯筒」,再將與鹽巴、大蒜攪拌過的糙米灌進「露兜飯筒」煮熟,糙米就同時擁有了蒜和露兜樹葉的香氣。
在海南,笠飯代表了親人之間的情誼,互送笠飯就是互送吉祥。 過去吃笠飯有講究,吃笠飯的時候忌諱切開或者剪開,只能用手慢慢解開,寓意把困住自己的事情一一解除。
普通的紅包里塞錢,這文昌的「綠色紅包」里,塞的是對親人的祝福與思念,用手搓揉進一粒粒米里、編織進每一個飽滿的笠里。也許解開笠飯的過程,也是體會親人心意的過程吧。
離開海島多年,關於舊日時光的記憶早已模糊得像是罩上了一層霧氣。但唇齒間留下海島的味道卻始終難以抹去:海風的咸腥,清補涼的甜蜜,椰子飯的清香…… 海南味道的「清」和「甜」,這不止是海南的口味,而是海南人的性格融入到了美食中,形成專屬於海南的味覺記憶。
海南的市井氣始終是不變的,總是那麼平淡,卻有一股深深的感染力。
在海南,不論上身穿什麼,只要不是正式場合,島民的腳上總是愛穿著拖鞋,隨意的混搭是海南街頭真正的時尚。沒事做的時候,去老爸茶館里點一壺茶,侃天侃地,指點江山,揮斥方穹。島民生活得淡定,台風來了就蹲在家裡鬥地主,台風走了就像沒事一樣上街買菜,大風的存在彷彿只是為島民做了個發型。
海南的味道,就像這座海島的生活一樣,看似平平無奇卻總能嘗到一絲甜意。不論多少年過去,離開海島的遊子都不會忘懷。

F. 海口美食一條街在哪裡

1、海南大學南門小吃街

「海大南門小吃街」由50多個移動攤位組成,白天不營業,到了傍晚紛紛把餐車推過來,在200米長的自行車道上沿街排開,擺上小桌子、小凳子,等待以海大學生和附近居民為主的「夜宵團」的光臨。這里不僅匯聚了各式各樣的海南吃,還有四川麻辣湯、重慶小面、陝西肉夾饃、新疆烤肉等全國各地的知名小吃。

地址:美蘭區海甸三西路海南大學南門附近。

海南美食:

1、清補涼:作為風靡海南島的特色美食,清補涼深受當地人們的喜愛。傳統的清補涼主要是以紅豆、綠豆、空心粉、薏米和花生做成,現因食物的多樣性,同時又為了照顧多數人的口感,清補涼的食材又加入了椰肉、西瓜和芋頭等,口味細膩豐富,爽滑潤喉,冰涼可口。

2、椰子飯:海南椰子飯又被當地人稱為「椰子船」,主要是由海南的優質糯米、天然椰肉和營養椰汁製作而成,是瓊海和文昌一帶的著名小吃。椰子水浸泡蒸出的糯米飯與椰肉緊緊黏在一起,吃起來甜而不膩,軟糯清香,滿口都是椰汁的香味。

3、抱羅粉:抱羅粉起源於海南省文昌市的抱羅鎮,據傳在明代時期就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食了。抱羅粉的美味在於它的湯頭,用豬骨和牛骨再加上些許香料熬制而成的湯頭,色澤濃郁,香氣撲鼻,同時米粉也是與眾不同,真正的抱羅粉呈半透明狀,柔軟卻有嚼勁,再配上瘦肉絲、酸菜骨、粉腸、竹筍和花生仁等,令人食慾大增。

4、海南粉:海南粉是海南省最具特色的小吃,其主要材料是大米和番薯粉製成的米粉,再加上黑豆芽、牛肉絲、油炸花生米、脆炸面片、竹筍等和各種調料拌制而成,吃起來味覺豐富,柔潤爽滑,喜歡吃辣的小夥伴加上一點辣椒,更是別具一番風味,讓人回味無窮。

G. 海口哪裡有正宗的椰奶清補涼

海甸三西路海南大學南門對面,小吃一條街,我覺得是海口做得最好的。
因為本人在附近上學的原因,吃了幾年,現在從海口回到三亞,一上海口一定到海大南門吃清補涼。
特點:味道香濃,很正
創新:椰奶已經過時了,現在把冰塊磨碎,在加入椰奶及各種配料,使椰奶與冰砂充分溶合,味道更佳啊,真是太好吃了。

注:聽朋友說現在桂林洋大學城那邊弄得比海大南門還好吃,只是路途遙遠,不太方便,還是到海南大學南門吃比較爽啊。

H. 海口有哪些好吃又便宜的飯店

1、海墾路奇味燒臘
2、新華南老牌的清補涼、豬雜粉條湯
3、市政府對面的鴿子粥
4、義龍路的牛腩飯、豬腳飯
5、國科園對面的螃蟹粥
6、海秀路呂記海鮮消夜
7、義龍路(外語中專對面)順德菜館小菜
8、濱海新村粵式明火粥、明火粉條湯
9、博愛路的廣東燉盅滋補又好吃
10、瓊苑賓館對面的小菜,粉條也做得不錯。還有椰子水喝!
11、玉沙村的小菜、小吃,百貨大樓和廣場的豬血,田螺也不錯,品種多,又實惠!
12、國興大道的烤雞、鴨、鵝,最有意思的是烤白鱔,配果醬的哦!
13、這里特別介紹南大橋下面的戀戀今生的早點實惠,好吃,好看,好香,才9塊錢一份!夠爽!
14、瓊山中學對面的小吃鋪吃清補涼,雖然不是特別甜,椰子肉也不是很嫩,不過還是清清涼涼的,水分也很多,值得一試。
15、解放影院對面的煎餃、烙餅很好吃。
16、海甸島海口市人民醫院附近有一家店的烤蔥兒餅 冷盤 稀飯 還有特色菜都很不錯喲,環境很好!而且特實惠!大排擋消費,酒店式的環境!
17、南沙路中興樓。特色菜是北京烤鴨。
18、府城一橫路口、5毛錢一大碗海南白粥、5毛錢一份小菜,吃完一塊錢夜宵後往前走二十米、一塊錢一個冰凍大椰子。
19、十三小的魚褒,要嘛就是南大立交橋下的逢祥美食城啊!它那裡的夜宵一流的,它就像早餐那樣有那些茶點,尤其是那鳳爪特別好吃。雖然消費有點高,但是物有所值啦!
20、龍舌坡(龍峰小學路口斜對面)的魚煲也不錯又便宜,小煲才12元。
21、秀英炮台的湘潭魚也不錯,好大的一盆中午好多人開車來吃,都沒地停車了。
22、在大英路火鍋一條街的一條小巷裡,忘記叫什麼路了,那裡的魚煲很出名喔,很正點!
23、府城省委黨校門口的富樂雞飯店,很好吃!南航西海靈制葯廠處的吧麗雞飯店的抱羅粉也出名喔!
24、江德福德粵式晚茶,很多小點心、甜品、小吃。環境幽雅,干凈衛生,帶家人、父母去消夜最好的選擇!
25、沿江三東路的中國電信前的小曹燒烤也很正點!
26、明珠廣場右側的避風格里的田螺雞很不錯,有空去嘗嘗。國貿十字路口晚上有人賣臭豆腐、一塊錢三塊、味道不錯!
27、海甸島TT吧前的燒烤也不錯呀,尤其是香辣小龍蝦!
28、海墾路,門診部對面,晚8:00~4:00正宗的~抱羅粉~海南粉~各式各樣的粥類~大大的~香香的一碗~僅僅¥3元,另外還有~蛋黃粽~各種甜品。
29、泰龍橋斜對面的粵菜館的剁椒魚頭不錯喔!
30、大同里的劉五火鍋正宗!和平影院對面的海南粉。
31、五指山路《天長地久》的三杯雞飯也不錯,很香。

I. 海口有什麼美食

說起海口小吃,很多人的印象就是種類多,味道好,尤其是海口的海鮮,可以說是一絕了,海口特色小吃遍布大街小巷,今天為大家介紹海口十大特色小吃排行榜,最有名的海口小吃都在這里啦。

TOP1清補涼



清補涼大家應該都知道吧,這是很常見的海口小吃,在海南,清補涼是很多人都愛吃的一道祛濕清熱的佳品。清補涼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材料多,至少有十幾二十種,比較常見的食材有:綠豆、紅豆、薏米、西米、百合、紅棗菠蘿、龍眼等等,有的還有黃芪、蓮子藍棗、無花果等等,不同的地方,製作的清補涼不一樣。

TOP2椰子飯



「椰子飯」也被叫做椰子船,是海南地區很有名的一道小吃,椰子飯屬於海南菜的一種。椰子飯是用糯米和椰肉、椰汁、雞肉製作而成,是傳統的農家小吃,擁有著悠久的歷史,不少人來這里都會吃。椰子營養豐富,椰肉和糯米結合,米飯晶瑩透亮,椰肉清香可口,軟硬相間,清甜爽口。

TOP3海南煎粽



只要是去海南,這道海南煎棕是一定要吃的,海南煎粽是海南有名的一道小吃,色澤金黃,香酥可口。海南煎棕採用的是糯米為主要原料,加入了練字、冬菇、干蝦米、乾杯、叉燒等等配料,加入味精、白糖、鹽等調味,然後上鍋蒸,蒸熟之後,把糯米團放進油鍋裡面煎,不斷的翻轉,避免油溫高煎糊。

TOP4海南粉



海南粉是海南特色小吃之一,海南粉擁有很悠久的歷史,在海口市相當的普遍,街邊很多的餐廳都有這道小吃,海南粉製作並不難,但是味道豐富濃香,粉條柔潤爽滑,吃起來香而不膩。海南粉屬於海派菜的一種。海南粉加入海鮮湯裡面,鮮香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

TOP5椰子糕



椰子糕是海南一種特色糕點,不少人都喜歡吃,製作椰子糕的原料包括葡萄糖漿、白砂糖、鮮椰子汁,椰子糕吃起來有年糕的松軟和Q彈,甜而不膩,外觀看起來色澤白亮,光滑潔凈,看起來很有食慾。椰子糕的餡料是一大特色,有椰絲花生餡和椰絲芝麻餡,椰香味道很濃,帶著軟糯的口感。

TOP6椰絲糯米粑



椰絲糯米粑是海南非常普遍的一種風味小吃,椰絲糯米粑用糯米製作而成,加入了新鮮的椰肉絲、芝麻和碾碎的炒花生等等,最後用菠蘿葉包起來,放進蒸籠裡面蒸熟了就可以吃了,糯米粑吃起來口感比較香糯,黏而不膩,清甜爽口,比較符合大眾的口味,成為了知名的海南小吃。

TOP7海南碳烤生蚝



到了海口,不吃海鮮就太遺憾了,為你推薦的是碳烤生蚝,這道小吃在吃燒烤的地方都會有,不同的地方,吃法和做法有一些區別,好吃的碳烤生蚝肉質粉軟加上姜、蒜、醬料調味料之後,烤出來的生蚝更加的焦香,最好蘸上一些芥茉一起吃,味道會更加的濃醇、正宗。生蚝最重要的就是原汁原味,調味越少越好哦!

TOP8海南雞飯



「海南雞飯」是在全世界都很有名的一道菜餚,基本上是海南美食的代表了,本地人喜歡吃,外地人也來吃。海南雞採用的海南著名的文昌雞,雞肉和米飯的味道進行了融合,海南雞飯製作的時候,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傳統的海南雞飯最古老的吃法是把飯捏成「飯團」配上「白切雞」。

TOP9錦山煎堆



煎堆在海南也被叫做"珍袋",在海南,很多地方都會做煎堆,海口也不例外,煎堆是一款製作簡單,口味豐富的小吃,它的餡料很多樣,有實心煎堆,也有夾心的煎堆,還有沒有餡料的煎堆,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選擇,煎堆的特點就是外皮酥脆,餡料甜香,十多種料,葷素搭配,甜淡都有。

TOP10老爸茶



老爸茶是海口市茶文化的代表,在海口,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大爺大媽聚在一起飲茶,一壺茶,其實老爸茶就是我們常喝的綠茶、紅茶或是菊花茶、茉莉花茶等等,一般海口人飲茶都去茶藝館。一邊喝茶,一邊吃小吃,小吃一般有蕃薯湯、綠豆漿、清補涼、鵪鶉蛋煮白木耳、木薯煎米果、「煎堆」等等。

以上就是海口十大特色小吃排行榜,都是海口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味,好吃而且風味獨特。來海南旅遊,除了看海南迷人的風光,這些好吃的美味也不要錯過了。

J. 在海口,哪兒的清補涼好喝

海口的清補涼,好吃又實惠 綠豆、桂圓肉、西瓜丁、葡萄乾、蓮子、菠蘿丁、涼粉、通心粉、薏米、湯圓、鵪鶉蛋、百合、銀耳、椰奶、椰肉、冰塊等等,當你在一個小碗里品嘗到這么多東西時,只要是在海口住過一段時間的人,就不會覺得驚訝,這就是海南無人不知的風味小吃——清補涼!花樣不一樣 每當夜幕降臨時,炙熱的太陽移到地平線以下,涼爽的海風陣陣襲來,海口的氣溫也下降到令人舒適的時候了。此時,與朋友一起,在海口的街頭巷尾,就著一碗消暑解熱的清補涼,大家侃天說地,別提有多暢快。清補涼配料多達二十多種,任憑食客的喜好挑選,五花八門的配料澆上椰子汁或椰奶,再擱一點冰塊,那滋味,芳香四溢、冰爽可口。同時清補涼還能健脾益氣、清熱潤肺、老少皆宜,是海南消暑下火的首選。 如今常見的清補涼主要有椰奶、椰子水或糖水清補涼,椰奶的芳香四溢,椰子水的清甜可口,糖水的傳統古樸,這些種類,滿足不同的喜好。在海口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有賣清補涼的小攤點,攤位雖然不大,也沒有傾力打造的品牌,但就是那小小的一碗清補涼,絕對不容小視,每晚奔著那擺滿各種配料的小櫥窗而去的食客絡繹不絕。路邊的食客 無數的攤點中,哪裡的清補涼風味獨特,享譽海口,讓人喝了之後便久久回味,總念叨著什麼時候再喝一次呢? 一、新華南路電器街 這家清補涼攤點在海口久負盛名,只要天氣允許,必定每晚人頭攢動,食客雲集。一碗清補涼上桌,看似普普通通,實則不然,舀一勺入口,椰香涌動,沁人心脾,讓人急不可耐地想舀第二勺,又擔心喝得太快沒仔細咂摸出個中滋味。老闆說,這里都是採用新鮮椰子作原料,現取椰子汁和椰奶,再經過獨特的調制手法,去掉了椰子原有的那股生澀味道,品嘗起來就是甘醇芳香。難怪來這里吃清補涼的食客無分男女老少、富貴貧窮。 只是這里的清補涼看上去實在不打眼,又沒有椰樹婆娑的身姿作陪襯,而且環境嘈雜,對於偏愛幽靜,喜歡慢慢品嘗的食客來說,有點不適合。 詳細地址:位於海口老城區新華南路和文明西路交匯處,東湖北岸的電器街旁。市內乘4路、5路及36路公交,在新華南路、市商務局等站下車可到,或者從東湖旁邊的東湖站和省電台等站,穿過人民公園,順便游覽一番,再到那裡喝一碗清補涼小憩。 美味指數★★★★★環境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