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東陽有哪些好吃的東西
江南水鄉:「萬盛興酒樓」農家菜,八仙桌、太師椅,樓外的紅燈籠,窗外的水陸戲台,簡直就是在畫里吃飯。一色的農家菜,原汁原味。酒是主人自釀的「石洞酒」,盛菜用粗瓷花碗,印花小碟和土陶罐,「掌櫃」、「小二」,一色的古裝打扮。 廣州街·香港街:漁娘村以「鮮魚」為主打,以「魚宴」為主。 屏岩洞府:神仙居「高山神仙雞」和「何首烏酒」 街頭巷尾明星菜:明星們穿著便裝,拍戲間隙常常出來大飽口福,遊客常常能一不留神與明星坐在同一個小飯館里。橫店萬盛街「胖仔火鍋店」重慶風味的奇奇火鍋,「老北京餐館」的正宗涮羊肉,「大西北食府」的西北風味大盤雞,「金華煲庄」的「胴骨煲」,萬盛街中餐館的南馬肉餅配上「大盧餛飩」、金華酥餅、東陽拉麵、熏肉大餅都深受明星們的親睞
B. 東陽美食,東陽特色小吃有哪些近期要去東陽!
1 :東陽手工面:東陽手工面是東陽人民古老智慧的結晶,是東陽人民招待外來客人的最常見小吃之一,以新安街68號的春花東陽手工面館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在其店裡可以品嘗到東陽藕餅,東陽魚凍,東陽肉皮凍等一系列小吃
2 : 上盧餛飩:以上盧菜場的為佳。
3 : 南馬肉餅:南馬鎮上車站旁的肉餅小攤味道超好
4 : 六石的麥角:在六石鎮上
5 : 土雞煲:很多飯店都有,不過要吃真宗的還是要去農家用黑陶罐放入大鐵鍋下墊三片瓦上扣鐵鍋干燒法做的最為經典,代表性的振興路的瓦岡雞土菜館
6 : 黃鱔臘肉煲:這個在端午的時候最好吃。最經典的是我媽媽做的
7 : 東陽烤豆腐:這個不用多說了。
C. 東陽哪裡有經濟實惠便宜 好吃點的餐館 最好離好了多近點的 具體要多少錢兩個人吃的話 望各位前輩說說清楚
中山路那有家小龍蝦店還蠻好吃的,價格也實惠,五六個人200來塊的樣子。他家的干鍋包菜,炒粉干,脆皮豆腐,油燜雞爪都很好吃,老闆人也很實在呢。那裡有兩家的,店名都一樣,不過我去的是那家看起來小一點的。 名字好像叫盱吁小龍蝦的。對面是燒烤店,不過價格我覺得挺貴的。 班門弄斧啦~
D. 東陽有什麼好吃的
我最喜歡吃的就說梅乾菜扣肉,我讀書的時候每個星期都帶的,我再是聽我同學說千祥羊肉也不錯的但是那個我還沒吃過嘿嘿!在么就是我每天早上都吃的南馬肉餅,但是這個你要到西街那裡有個店去買他那裡的好吃,其他地方的不好吃還貴!
在還有上盧餛飩, 六石的麥角,黃鱔臘肉煲:,東陽烤豆腐,黃田畈牛肉等等我也就知道這些了!抱歉了
E. 浙江東陽有什麼好吃的
保質期長一點的:
香榧(專賣店很多)
金華火腿(專賣店很多、超市)
索粉(菜市場)
金華酥餅(街頭很多
索粉
索粉的最佳烹飪方法是炒,炒索粉也是東陽人招待親戚朋友的一道特色點心。炒制前,先用熱水浸泡索粉,然後把水瀝干凈,放入熱鍋內快速翻炒,並加入各色調料,等索粉色呈金黃時放入青蔥,裝盤後就可以上桌了。2007年全國村官論壇在南馬鎮花園村召開,當時招待來客的菜單中,就有炒索粉,不少貴賓品嘗後連聲稱贊。
東陽索粉據傳起於明朝,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現在的主要產地分布於西山腳、夏溪灘、任湖田、東山頭等地。據1932年《東陽縣志》記載,索粉「以夏溪灘、林口、東山頭為最,日產五十擔左右」、「銷鄰縣及杭、滬、合縣內,每年約銀元六十餘萬元」。可見當時東陽索粉生產規模之大、銷路之廣。以前,加工索粉是一項辛苦活,工序很多,加工前還要先看天氣。等索粉加工好了,要挑到各地叫賣,有的甚至要趕到義烏、金華等地,經常去回「兩頭烏」,故有「三更起,半夜忙,三年只眠兩年床」的民謠。
饅頭焐肉
東陽民間宴席,一開筵就是饅頭焐肉,寓意是恭喜大家事業興旺發達。這道菜其實是從孔子祭祖的菜式衍化而來。孔子祭祖始用饅頭、方肉。東陽沿用這道菜式,暗合東陽「教育之鄉」的人文內涵。解放前基本上只盛行在南鄉畫水一帶,而且只局限於喜慶宴席。隨著生話水平的提高和饅頭焐肉美名的傳播,饅頭焐肉這道美食現在已成風靡全國之勢,不僅從民間農家推向了高檔酒店,而且也從喜慶宴席推向了包括喪葬在內的所有宴席。沒有了饅頭焐肉,任你這次宴席上山珍海味再多,也會使舉辦宴席的東家在親友面前失去面子。
傳統的手工製作饅頭,要經過制曲、做酒、和面、揉面、製作、預熱、蒸煮、出籠等多道工序。
單說這制曲,要採用野生蓼草洗凈裝壇發酵後的蓼汁拌以麥皮,外用荷葉包裹晾乾,製成饅頭曲,只有用這樣的饅頭曲發酵作成的饅頭口感才會純真。然後跟做農家酒一樣用糯米飯與一定比例的蓼曲混和做成饅頭酒。作成的饅頭酒並不甘甜,而有微澀。
和面是用一個大麵缸,起碼倒入幾十斤麵粉。傳統饅頭還分頭面二面。頭面要和得干一些,經過充分的揉面才能用。揉面這個活最費力,年青人在大冷天都揉得汗流浹背。因為要把未充分和勻的面揉成一塊細膩、柔軟的面團,(整塊面團用手提著,露出部分要像水一樣流出才算大功告成)不花上一番功夫行嗎?
而做饅頭的難度最大。把頭面和二面迭在一起的面團經過雙手的揉搓,慢慢的把份量比頭面還多的二面融入頭面里邊,頭面也漸漸的變成饅頭皮包在外面。但如果手藝不到家,饅頭就會露餡。
做好的饅頭放在蒸籠里要經過預熱。饅頭能否發育完好就全看這道工序了。溫度過高過低都會使饅頭變成硬硬的麵疙瘩或小蘑菇。饅頭出籠也很講究,需要一個身手和眼法很快的人手拿一根竹簽,冒著燎人的熱氣飛快的在每個饅頭上扎一下,這樣有些吸氣的饅頭就會重新鼓起來。扎了也不鼓的饅頭他會用手抓起來使勁摔一下,饅頭也會起死回生,讓面餅變成白胖胖的饅頭。
出籠饅頭外形為半圓狀,柔軟而帶韌性,用手一抓,整個饅頭縮於手心,放開則復原如初。蓋上大紅喜字或福字或壽字,然後分攤開來,等涼了以後就可以堆放收藏了。
俗話說:出籠饅頭陳年酒。所以饅頭剛出籠時趁熱吃,味道特別好。現在有些酒宴上來得及的都直接叫饅頭店送剛出籠的饅頭就是這個道理。
至於焐肉,以前是用新鮮豬肉切成半斤左右頭尖尾寬條型的三角形狀的大塊肉,現在改成一兩左右小方塊的了,先放在鍋里用文火慢慢的煮透了,土話就是慢慢的焐的意思,焐肉也從此而名。用筷子一紮一個洞時,這樣再撈出來,伴以紅糖焦、料酒、薑末、香料等各種佐料進行紅燒。裝盤時再撒上蔥花,有的還放上一些綠筍點綴一下,這樣色香味齊全的焐肉就做好了。
索麵
東陽特產索麵又叫長壽面,主產於東陽市巍山鎮曙光村等,歷時幾百年的傳統產品,東穗牌索麵是東陽市農民俱樂部巍山分部的榮譽產品。 屬於傳統的優質農產品,是老年人、產婦調養和人們居家調節口味的理想食品。[1]. 「索麵」是東陽農村特有的名優「面產品」之一。它養胃,營養成分易消化吸收,是產婦坐月子首選的主食。隨著交通業的便利發達,越來越多的「索麵」變成一種響當當的綠色食品流向社會,家喻戶曉。
索麵加工的整個過程:「拌面——拉麵——曬面——收面」。 拌面:要放點鹽,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拉麵:這可是個技術活,手必須好象有輕功,手用力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否則要拉斷或粗細不勻;曬面:曬得時間也要適當,曬得太干,面就很容易斷;收面:也必須輕手輕腳,還要把它盤得美觀、整齊。
糖餳
「七月半,糖餳頓」,說的是農歷七月十五這天,大家不生火做飯,都以糖餳為主食。現在則立夏一過,糖餳就開始上市。
傳統製作工序一般分為六道,首先是將主料大米浸水泡透,用石磨磨碎磨細裝桶,加上適當的紅糖、茴香、薄荷、
F. 浙江東陽有什麼好吃的啊
霉乾菜(也叫博士菜)扣肉,南馬肉餅(建議去南馬那邊吃正宗的),上盧餛飩(還是建議吃正宗的)。金華酥餅(個人比較喜歡墨香和黃家春蓮這兩個牌子),香榧,其他吃的可以去高張路那邊看看。
G. 東陽哪裡的飯店既好吃又便宜
我推薦環城北路和藝海路交叉口的盧宅人家,不錯的,價格實惠,關鍵是味道不錯,還有興平路上的雞毛換糖,也很不錯
H. 東陽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饅頭焐肉
在東陽,饅頭焐肉為隆重宴席必用之食。饅頭是圓形,底平,面圓凸。凡喜事還要在圓凸面印上「喜喜」「壽」紅字。每人一隻。熓肉用熟肉切成三角塊狀,每塊三兩至半斤,越大越體面,回鍋燒至酥嫩。每人兩塊。吃法:往往用饅頭墊夾熓肉吃。
紅色楊梅餜
辦喜宴,除了熓頭熄肉以外,紅色楊梅餜也是必不可少的:楊梅餜是以紅白糖、芝麻等為餡的糯米團子,外面粘上染紅的糯米,上籠蒸透。其表面鮮紅如楊梅,其內里藏氣,其壁粘柔,其餡香甜。宴後,楊梅餜還用以饋贈親戚、本家和鄰里。
味道點評:東陽特色,這兩樣是東陽地區在大喜事的時候才會有的嘞,喜慶食品哦,一般吃吃飯是很少上桌的,當然有的酒店也有縮小版給食客們嘗嘗鮮。
饅頭焐肉(酒席頭菜):你吃過焐肉後,你才明白啥叫大口吃肉,農家豬肉切成拳頭大的的肉塊,加上筍,焐燉上一天,咬一口肥而不膩,滿口留香!再加個饅頭,絕配!
特色楊梅(酒席尾菜):大紅的顏色,一看就喜慶,裡麵包滿芝麻豆沙紅糖混合的餡料,香,甜,糯!
擇子豆腐
取擇子磨成細粉浸於水中沉澱過濾數次,去澀味。調漿後倒人沸水鍋中,調成糊狀,盛出涼透成咖啡色嫩糕。吃時劃成菱形小塊,加食糖、米醋、冷開水,清涼可口,驅暑化濕。擇子豆腐加點糖和醋,味道好極了。
味道點評:吃的是家長的味道,清涼、吃進嘴裡滑滑的,很好吃。 自己家裡做做方便,夏季的街上也有現成的賣 。我喜歡自己到菜場去買,每次回去,總要去買個好幾次。
麻糍
俗語:「冬至吃麻糍。」製法:糯米蒸熟春爛成面團。一種做法,撒米粉在面團上並將其壓扁至1公分厚,切成方塊,在兩片之間夾以紅糖即可。還有一種製法,把春爛的糯米團趁熱摘成小團,浸糖水、或粘以炒芝麻和白糖。
味道點評:俗語:「冬至吃麻糍。」製法:糯米蒸熟春爛成面團。一種做法,撒米粉在面團上並將其壓扁至 1公分厚,切成方塊,在兩片之間夾以紅糖即可。還有一種製法,把春爛的糯米團趁熱摘成小團,浸糖水、或粘以炒芝麻和白糖。
糯米腸
農家大多用作過年時的食品。製法:將豬腸洗凈,把糯米和清水灌人腸中,用文火煮熟後即可食用。若將其切片烤制或油炸,香味俱佳。
味道點評:過年才有的吃哦,祭祖也要用的嘞,切片用油煎成兩面金黃,又香又脆,好吃!現在很多飯店裡還在煎的時候打個蛋一起剪哦,那就更香了!
童膘雞蛋
用鮮雞蛋數十隻,洗凈外殼,放人鐵鍋中.再取童尿(即男性兒童小便)若干,倒人鍋中,將蛋淹沒。鐵鍋一般置於一庭院用磚塊臨時架起的野灶,燒柴加熱待尿沸
良久,待雞蛋殼裂開,即成。民間以為這種煮蛋大補元氣,每年春天都要煮食,食量為一歲一隻。但只供大人吃,兒童不宜。
味道點評:聞著臭,吃著香!有人上癮有人惡心。
糖餳
糖餳是我市的傳統小吃。在民間有句俗語「七月半,糖餳頓」,說的是農歷七月十五這天,大家不生火做飯,都以糖餳為主食。現在則立夏一過,糖餳就開始上市。
味道點評:小時候總記得偷偷拿家裡的稻穀去叫賣的人手中換糖餳,這就是屬於東陽地區特有的童年記憶。
糖餳帶著清香,清甜,夏天吃清熱解暑。
麥角
一般都用蘿卜絲作餡,麥角的大小一般都和家裡大碗尺寸相當,做法也簡單,一塊麵皮加上餡料,把麵皮合上,拿一個大碗在外圍轉圈切掉,剛好轉成半個碗的形狀,然後放鍋里烤熟就可以了。
味道點評:東陽特色早餐、下午茶!
東陽沃面
各個東陽菜館都有的一道菜
東陽土雞煲
鮮雞去羽毛、肚雜。置於瓦缽或砂鍋中,加醬油、黃酒、生薑若干,坐瓦缽於鐵鍋中,缽底墊碎瓦二三片,上覆鐵鍋密封,蒸二三十分鍾,香氣外溢即可。
味道點評:東陽土雞煲是一道營養價值很高的菜餚。味道鮮美,雞肉酥而爛。這個在杭州也很容易吃到了,只要找家東陽餐館就行了。重點在東陽土雞,經過煒燉後,上面泛滿土雞才有的黃黃的油,香味不是一般的飼料雞能比的。
索粉索麵
又稱米粉絲、米線、粉干。製法:用大米經過水浸、磨漿、蒸餜、搗春、榨絲、晾曬等工序而成。成品乳白晶瑩、細若蔥根,燒制方使,柔韌可口。
味道點評:索粉:系選用高直鏈澱粉稻米作原料,採用傳統加工工藝精製而成的東陽特產。具有燒煮不糊,食用方便,風味獨特,價廉物美的優點,適宜用燒煮、炒粉、拌粉等方法製成多種風味小吃。
索麵(索麵) 一種用手工拉成晾乾的素麵,鮮軟可口。索麵又細又勻、顏色白凈。另外口感也非常好,是一般面條不可比美的。
千祥羊肉
千祥羊肉指用本地放養的山羊作為原料,一般取七、八公斤的幼山羊宰殺,開蓋加香料煮熟,涼後切片蘸東陽土醬油吃。過去一般在農歷8月中秋至來年「五一」節期間上市供應,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水平提高,千祥已全年有羊肉供應。主要餐家是「榮德羊味館」,有一個著名的羊系列,可稱是名副其實的全羊宴。
「千祥羊肉」 為千祥的特色產品,具有鮮、香、白、美等特點,肉質比普通羊肉結實,吃起來沒有普通羊肉的膻味,脂肪少、瘦肉多、肉質鮮嫩多汁,食用時一般不會塞牙縫。以肉質細嫩、口感獨特享譽東陽內外,古有「吃了肉兒,白了胎兒」的美譽,深受顧客青睞。
東陽千祥一帶形成獨特的羊肉製作工藝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其工藝家族代代相傳,至今仍是各商家的商業機密,外人無法知曉。近些年千祥羊肉更是聲名遠播。如今,東陽市內舉辦宴席,千祥羊肉已成不可獲缺的一道名菜。金華、蘭溪、永康、磐安、義烏,甚至杭州、上海的食客都紛紛慕名而來品嘗千祥羊肉。客人在羊味館里吃飽喝足後,一般還都會帶上幾斤羊肉甚至整隻羊回家。經營戶平日里每天可以賣二三十隻羊,節日時成為饋贈佳品,每天能賣出二三百隻羊,價格也從平時的每公斤46元漲到每公斤70元。
味道點評:千祥是東陽市的一個鎮。千祥羊肉指用當地放養的山羊作為原料,一般取七八公斤的幼山羊宰殺,開蓋加香料煮熟,爾後切片蘸東陽土醬油吃。肉質比普通羊肉結實,吃起來沒有普通羊肉的膻味。由於肉質細嫩,食用時一般不會塞牙縫。
有了千祥羊肉後,東陽人家家裡的羊肉永遠只有白切。
豬頭肉
味道點評:每戶農家過年的時候都要燒一整個豬頭,祭祖要用的哦,
豬頭先燒一個白天,在燜一個晚上到天亮,第二天早上肉就糯了,不用任何配料,切片就吃。
玉米餅(六穀餅)
味道點評:傳統做法的玉米餅,在平鍋里烤出來,有一點點脆,很香,吃的時候油炸一下。
蛋花酒
味道點評:很補的,東陽地區女人做月子時都用這個補哦,一般飯店冬天都可以這么做,暖胃暖身活血。
玉米羹(六穀羹)
味道點評:用玉米粉熬制,多吃粗糧,有益健康!
上盧餛飩加白切羊肉
味道點評:肉大皮薄好吃。
東陽火腿
味道點評:金華火腿最好的火腿出自哪裡? 東陽!千萬不要被金華人騙了,你要是到東陽來品嘗一下正宗的東陽火腿就知道那些所謂金華火腿有多麼難吃了,我們這邊火腿可是正宗農家豬做的,絕對不添加任何防腐劑,豬也是農戶一年養到頭的豬、
烤豆腐
點評:特色小吃,現在早已聲名遠揚海外,東陽烤豆付是餐館必點的一道菜。
以前烤豆腐多用於祭祀儀典,因「烤」 與「靠」諧音,贈以鄰里,以示互相依靠。現在已經成為一種風味獨特的美食小吃。
蘸點辣椒醬或者醋,很美味的,東陽餐館特色菜。
梅乾菜扣肉
味道點評:東陽以前很苦,但是有讀書做官的風尚。
梅乾菜是東陽特產,就是曬乾的鹹菜。
梅乾菜炒肉:東陽人吃的最多的一個菜。
上盧餛飩:以上盧菜場的為佳。
南馬肉餅:南馬鎮上車站旁的肉餅小攤味道超好。
六石的麥角:在六石鎮上。
土雞煲:很多飯店都有,不過要吃真宗的還是要去農家用黑陶罐放入大鐵鍋下墊三片瓦上扣鐵鍋干燒法做的最為經典。
黃鱔臘肉煲:這個在端午的時候最好吃。
東陽烤豆腐,大蒜炒熏豆乾。
手工面:這個要去自己的外婆家或爬到東峴峰頂上去吃。
東陽沃面:以前開在振興路15號的味道很好。
東陽拉麵:以西街的宵東面館和振興路的老東門面館為代表。
炒粉干:更加不要多說了,特別是臘肉炒的。
千祥羊肉:小山羊製作。味道超鮮 。
六石和懷魯的紅羊肉:表皮在製作的過程中用羊血擦遍,所以整體呈現紅色,味道也是一絕。
素麵:清水煮透,然後就用醬油和蔥花調味,以前是送禮的好東西。
黃田畈牛肉:比那些張飛牛肉好吃幾倍。
金華火腿:金華火腿出東陽,東陽火腿出上蔣。
童尿蛋:東陽人一定都吃過吧。男生們還記得嗎?小時候一泡可以得一塊糖。
切切糖:現在叫凍米糖,小時候最好的零食了。不過味道還是以前的真啊!
糖餳:小時候在夏天的時候就有人做起來用米換,東陽有著七月半糖餳麻糍當一頓的說法。
藕餅:蓮藕切成絲加生粉做成餅狀,然後上油鍋煎出來的。
山粉羹:豆腐切小塊,加雪菜肉末等用番薯粉熬出來的羹。小時候也是主食之一。
榛子豆腐:夏天最好的冷飲。
豬腳燉黃豆:讀書的時候是改善伙食的最好的菜了。蒸飯的時候一起蒸,取飯的時候整個食堂都是香味了。
糖梗:現在都是吃甘蔗了,不過最懷念的還是自己家裡種的這個糖根了。有紅皮和青皮之分。
番薯片:製作工藝不詳,比現在的薯片更健康,小時候的好零食。
I. 東陽市區有什麼好玩的好吃的地方 橫店的不要 就要東陽市區的 兩個人
西山公園(裡面有好玩的),振興路夜市(可以買衣服,也有吃的),江北夜景(市鎮府對面),東陽影城,金天地影城,加貝超市,好樂多超市,太平洋超市。好吃的有南馬肉餅,金華酥餅,千祥羊肉。好詳細的求給分啊
J. 東陽有哪些出名的地方小吃
上面不夠詳細,我補充一下。小吃有上盧餛飩,南馬肉餅,千祥羊肉,東陽粉干,東陽沃面,東陽土雞,糖烊,還有農家小吃:童尿蛋
,霉干萊(家喻戶曉,還有別稱「博士菜」),糯米腸
,饅頭熓肉,楊梅餜,擇子豆腐
,麻糍
,索粉,烤豆腐
,蒸雞,腌豬肉
,麥角
,東陽火腿..................太多了,就說這么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