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寶雞吃飯
你問的確實很多,呵呵,只好分類回答
夜市:老火車站,也就是華通旁邊,主要是各種麵食、小炒、烤肉,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王鵬拉麵,很好吃,一般下午六點多才開門。
馬營市場,在馬營建行往東一百米不到的樣子,有條小巷,走進去50米,就看到了,裡面很大,有很多火鍋,比如古家銅火鍋、片片魚、龍嫂麻辣燙,還有很多烤肉。
渭河公園旁邊的夜市,裡面也挺大的,不過是室外的,天氣涼一點的話,有點冷。
寶橋烤肉,也屬於夜市,紙包魚、烤菜等等,都很好吃。
川菜:瀘州川菜,白雲賓館下面有一家,還有就是經二路,天下匯對面,人民商場的後面有一家,便宜的話,就是新世紀後面的,川霸王,很實惠,就是環境欠佳。
農家樂:最近的就是北坡了,半山腰的北坡公園有,山頂上也有,主要吃土雞和農家菜,要不然就去秦嶺裡面的,夏天去很好玩,還可以游泳。遠一點的就是岐山的農家樂。
餃子:漢中路上,天下匯對面的華沙酒樓,華沙的餃子在寶雞也是很有名的,店面不明顯,但是很有意思,仿古建築的!
豆花:基本上都差不多,早上比較容易找,市場裡面的豆師傅之類的都還不錯。有興趣也可以嘗嘗小六湯包的木桶豆花,好吃!
包子:向陽的比較有名,但是也是一般,基本上寶雞的包子都不是很好吃。
❷ 寶雞特色美食有什麼
1、岐山哨子面
岐山臊子面,在陝西以其經濟可回而深受顧客的青睞,在關中農村為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的待客主食。它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從湯的味道上講是酸、辣、香;二是從加工的面條上講是薄、筋光;三是從食用的整體上講是煎、稀、旺。臊子的製作過程:岐山臊子面始於周代,製作時以大肉「臊子」加黃花、木耳、豆腐、海帶及鮮味的底菜、漂菜烹湯澆面而成。
由於其製法獨特,味道鮮美,飲譽並在關中大地和甘肅隴東地區流傳。在西安、寶雞無論是夜市小吃,還是門麵店堂,隨處可見岐山臊子面的招牌,可見其影響。
❸ 寶雞有什麼好吃的
1,岐山臊子面 相信這個大名大家早已聽過,很多人還品嘗過,不過呢,西安這邊我覺得沒有完全正宗的,就目前而言感覺比較正宗的就是永明和永豐,基本上85%正宗.因為那是岐山人開的店,但是呢原料不是原產地的,所有就打了點折扣.這兩家店在市區各地都有分店,比較方便,大家可以去品嘗一下,就餐環境還不錯.
2,臊子肉夾饃 這個也很好吃,味道和口感不同於一般的臘汁肉夾饃,西安很少有賣的地方,不過那兩家永明和永豐都有賣的,臊子的味道嘛,我覺得8成左右正宗.
3,岐山擀麵皮 這是寶雞小吃里最有名氣的,走遍了全國,到處都有,北京那也有,不過在北京你吃了覺對感覺不出那是擀麵皮,因為那已經不是擀麵皮了.西安這里擀麵皮很多地方賣,但是呢,多數不是擀麵皮,大多把蒸麵皮拿來當擀麵皮賣,我在西安幾年還沒有發現哪有真正意義上的擀麵皮,大家想吃的話還是回岐山縣,讓你吃個夠.
4,扶風烙麵皮 這是麵皮家族中僅僅次於擀麵皮的,也很好吃,吃起來很勁道,西安有賣,但是沒有擀麵皮那麼流行,畢竟老人吃起來不方便,牙不好:)有人問想吃正宗的怎麼辦?呵呵`~我也不知道,西安基本上沒有啊!還是建議你去寶雞吃吧.
5,豆花泡饃 鳳翔縣的小吃,在西府是很有名的,外地人初去看見了覺得那樣的東西怎麼下咽呢?因為看起來碗里白花花的,可是吃了一次後就放不下了,呵呵 ~~好吃啊!我高中那幾年就是每天早上吃這個過來的,過年回去同學聚會時又吃了一次,那個爽啊~~~~這個東西只有在鳳翔有,連寶雞市區都很少賣的,所以在西安就不要指望在哪能發現有賣的了,想吃嗎?去鳳翔吧~
6,臘驢肉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中國最好的驢肉產自寶雞鳳翔,當年慈禧從北京逃到西安時就點了要吃一吃鳳翔臘驢肉.現在這個東西已經商業化生產.大家想賣回去的話可以去幾個大超市看看:)
7,扶風鹿羔饃 鹿羔饃是寶雞扶風縣獨具特色的風味食品.據考證:鹿羔饃入市至少有 1500多年歷史.鹿羔饃形園,中間部位有小旋渦,內印有紅色鹿羔圖案,全饃直徑約十厘米,厚約寸許,重約二市兩.饃味酥鬆干甜,經久耐存,一般可放30至40天.不過在西安確實還沒有發現到這么好吃的東西:)
8,隴縣馬蹄酥 隴縣馬蹄酥,又名蜜餡兒,圓形似馬蹄而得名,是隴縣民間走親訪友的名貴糕點. 主要原料及製作方法:精粉,熟大油,白蜂蜜,白糖等.用精粉加水利和少量大油搓成皮面,並用精粉和適量大油搓成酥面,用皮麵包酥面捲成面卷,並再加工成馬蹄形狀,放入大油鍋烹炸而成.馬蹄酥層簿如紙,色,香,味,型具佳,以配料精良,製作細致,層多松軟,油而不膩,香甜味厚,入口即酥,營養豐富,且能存放而著稱四方.
9,岐山文王鍋盔 岐山文王鍋盔歷史悠久,相傳當年周文王從岐山周原發兵罰紂就是吃這個上路的.它的製作工藝精細,素以"干,酥,白,香"著稱西府. 不過我發現西安這里都是一般的鍋盔,文王鍋盔基本沒有:(
10,寶雞豆腐包子 寶雞豆腐包子源於清朝,曾被評為優質食品,並被評為陝西名小吃,它的製作的主要原料:精粉,蒸過的豆腐,韭菜等.特點:形如宮燈,折如花辯,皮綿麵筋,餡嫩味鮮.食用時,如將調好的汁子(醋,油辣子,醬油等作配料)灌入包子內,其味更美.
11,金線油塔 金線油塔是寶雞的陝西名小吃,因外形縷縷金絲盤繞,層層塔樓相疊而得名.該小吃首創於唐代.選用麵粉,豬板油等原料,將烙制改為蒸制而成.其特點是:松軟綿潤,層多絲細,油而不膩,狀如金線.不過西安市場很少有賣的.
12,柿麵糊塌 柿麵糊塌是寶雞的一大特產,以關中地區特產軟柿子作主料,與麵粉合烹而成的一種風味小吃.其主要風味特點為外皮酥脆,內瓤綿軟,香甜適口.西安好象沒有賣的,怎麼還是沒有啊,都這么多好吃的沒有賣的地方了……
13,寶雞茶酥 寶雞茶酥製作以白精粉,豬板油,菜籽油,調料為原料,合面以油為主,用平熬鍋上烤下烙油煎而成,主要在於掌握火侯.做成的茶酥,色澤金黃.外皮酥脆,內層松軟,油而不膩,入口酥脆味道美,層層落花放異音. 西安這里還是沒有啊,怎麼辦?
14,岐山掛面 岐山掛面,工藝獨特,面條細白,耐煮味香,食用方便,是岐山地方名吃之一.光緒時期,岐山掛面名聲大振,陝西官吏把它當作地方名產向清皇室進貢.民國時期,岐山掛面的信譽與質量達到鼎盛時期, 1931年岐山"順天成"掛面飄洋過海,參加了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萬國博覽會".這個東西在全國各大超市有銷售.
❹ 陝西寶雞有哪些美食
如果想在中國找出一個美食大省,那一定非陝西省莫屬。陝西省內的城市有很多,每一個城市都有其代表菜品,美食不只西安才有。而在陝西寶雞,你能吃到各種各樣美輪美奐的麵食。這些麵食有哪些呢?
臊子面
臊子面是陝西省的著名麵食,而在陝西省內,寶雞市岐山縣的臊子面名列前茅 在全國范圍內也十分聞名。正宗的臊子面講究配色,雞蛋的黃、木耳的黑、蒜苗的綠、豆腐的白和蘿卜的紅一起構成了色彩繽紛的臊子面。
臊子面要想做好吃,臊子湯的品質是絕對不能差的,其幾種配菜也絲毫不可含糊。豆腐要煎成金黃色,雞蛋要煎成雞蛋皮,最主要的肉臊子要選用新鮮的豬肉,三肥七瘦,用恰好不過的火候和溫度炒成肉臊子。如此一碗面條,吃一頓也是幸事。
擀麵皮
在關中地區,擀麵皮是一道名小吃,而關中最好吃的擀麵皮,就要屬陝西省的寶雞市,那裡的擀麵皮稱得上是品質優良。尤其是寶雞岐山縣的擀麵皮,稱得上是中國擀麵皮之首,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麵粉經過種種復雜的步驟,洗出麵筋,再運用某種工序將面蒸熟,放涼後即是麵皮。當然了,單純的麵皮也許沒有什麼吃頭,擀麵皮需要花椒、辣子、八角、鹽、糖等調味料來調味。潑入熱油,一股香噴噴的油辣子的香氣就迸發了出來。
攪團
陝西是個麵食大省,除了面條、泡饃、燒餅這些傳統麵食 還有一種美食也是陝西的特色,那就是攪團。所謂攪團,就是用面攪好的面團,攪團的種類有洋芋面、蕎麥面和玉米面等,都是陝西寶雞常見的種類。
臘驢肉用到的驢肉首先要經過精挑細選,選用肥瘦相間的驢肉,加入桂皮、陳皮、白芷等調料的腌制。味道鮮香味美。臘驢肉除了直接吃,還可以用來做菜、燉湯等。最好吃的吃法就是,夾在火燒里吃,那樣是最美味的。
❺ 兩歲寶雞肉咋做好吃
番茄雞丸
材料:雞小胸 200g、雞蛋1隻、松仁20g、蔥姜碎 各5g、水澱粉 30ml、番茄醬 15g、白砂糖 5g、鹽 1g、油10ml、西蘭花 3小朵(裝飾用)。
做法:
1、將雞小胸剁成細茸,盛入碗中,加入蛋液、鹽、蔥姜碎和15ml水澱粉,混合攪拌均勻,備用。
2、煮鍋中加入水燒開,轉成小火,用勺子將雞茸一勺一勺慢慢放入開水中(盡量做得圓一些),待雞肉成型並煮熟後,即成雞肉丸。西蘭花用開水燙一下,備用。
3、中火加熱炒鍋中的油,放入松仁翻炒一下,隨後放入番茄醬,再放入白砂糖一同攪勻,投入准備好的雞丸和西蘭花,一起翻炒均勻,加入餘下的15ml水澱粉,燒開即可。
可樂雞翅
材料:雞翅,料酒,醬油,胡椒粉。
做法:
1、雞翅洗凈,其中一面劃兩刀;
2、加兩勺料酒 一勺醬油、少許胡椒粉拌勻,腌制兩小時以上;
3、鍋中放兩勺油,將雞翅放入,蓋上鍋蓋;
4、小火煎至兩面金黃;
5、下姜絲和蔥白,轉中火翻炒一分鍾;
6、倒入可樂和兩勺老抽,燒開後轉小火燉煮二十五分鍾;
7、轉大火收汁。
❻ 有關寶雞市的美食
寶雞美食第一碗,老少皆宜臊子面;
酸辣薄筋嚼口美,油光五彩都叫諂。
寶雞美食第二碗,岐山麵皮理當先;
洗粉過羅出美味,酸醋油辣提味蒜。
寶雞美食第三碗,醒軟拉細棒棒面;
巧手婆娘個個會,好吃全在啪啪拌。
寶雞美食第四碗,粗糧細作數攪團;
七十二攪黃金羹,熱蘸涼魚鱉叫喚。
寶雞美食第五碗,豆花泡饃最保健;
白湯雪花紅油轉,不覺吃了九十年。
寶雞美食第六碗,蕎面涼粉吃兮諂;
切塊擄條酸辣好,酷暑大夏降燥煩。
寶雞美食第七碗,羊肉泡饃味道典;
肉爛湯濃骨頭酥,數九一碗脫毛衫。
寶雞美食第八碗,碓窩砸的洋芋粘;
酸醋辣子油潑蒜,吃的妹子亂跳團。
寶雞美食第九篇,文王鍋盔一摟圓;
皮酥里筋香四舍,三天五晝味如先。
寶雞美食第十篇,油麵茶酥黃金煎;
外脆里酥百葉層,油了辣婆壽老漢
擀麵皮 煲仔飯 豬扒飯等等 我就吃過這幾個!位於金陵橋西邊上!消費 25 30 40 50元。。。(一人份)不等
黑胡椒牛排菲力牛排
還有寶雞有個火鍋城,問個寶雞人都知道。。。。還有羊肉泡
現在小吃好的都分布的太散了,旅遊的人就去令氏家外家吧,正宗還干凈衛生,那裡代表性的特色小時應有盡有
在火炬路,從火車站打的也 就是7塊左右,那地方屬於國家高新開發區,你旅遊住那裡也比較方便。
❼ 寶雞特色美食地點有哪些
一、高新四路 新派餐飲的據點
1、高新大道與和諧路的十字路口周圍,是一個典型的現代都市美食街區。依託人人樂超市和高新天下匯,許多風格明快的飯店聚集在一起,大多以各地鐵板、火鍋、湯鍋類美食為主。店面裝修精巧,餐廳桌子不大,最適合三五朋友小聚。
2、在這附近分布的幾十家精品餐飲店,有重慶風味的雞公煲、辣鴨頭、燜鍋,也有廣東的茶餐廳,還有歐陸情調的咖啡館,更有不少結合現代人口味改進的鍋盔牙子、涮牛肚等快捷簡餐,都是年輕人喜歡的風格,總體感覺輕松浪漫,也是炎炎夏日裡談情說愛品美食的好去處。每當月色朦朧,這里霓虹閃爍,俊男靚女出雙入對,構成一幅美麗的都市夜景圖。
3、天下匯的餐飲樓層也是聚集了五湖四海的美食,韓式烤肉、日式鐵板燒、泰國咖喱飯、法國西餐廳等,逛累了吃點,吃完了接著逛,這種在一線大城市流行的休閑購物餐飲一體的商超,在寶雞也開始大行其道。
二、第五大道 從四川吃到東北
1、第五大道從剛剛開通的時候,就因為豐富的餐飲一炮而紅,成為寶雞人晚上聚餐最愛去的一個街區。這個街區以川味火鍋和東北菜最為著名。因為這里的火爆,許多餐飲門店也陸續在第五大道周邊開業,形成了一個核心帶動的美食街區。
2、第五大道路南一溜十幾家餐館,從老鴨火鍋到各種魚火鍋,從清淡滋補到辣味十足,體現了寶雞人兼收並蓄的口味風格。從這條街上走過,燉鴨子的醇厚和椒麻刺激攪在一起,混合成獨特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這里的東北菜也是聞名已久,燉大骨頭、小雞燉蘑菇、酸菜燉白肉等一氣亂燉,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東北菜的原汁原味。
3、寶雞的不少企業都是上世紀 60年代從東北遷來的,這些老東北和他們的後代,在遠離家鄉的關中腹地,一樣能夠品嘗到家鄉的味道。這些高大的漢子們圍坐一桌,就著小燒大快朵頤,最後總少不了一盤大餡餃子。地道的東北人,「好吃不過餃子。」
三、英達路 川粵淮揚聚集地
1、英達路的飯店大多精美華麗,就像這些店裡的菜品一樣。中國傳統的四大菜系「川魯粵淮揚」,在這個街區里都能找到。而且,一些因為各地口味的差異催生的新菜系,在英達路也不少見。
2、粵菜和淮揚菜在寶雞流傳的時間並不長,鍾愛面條的寶雞人對咸鮮、微甜的南方菜系並不感冒。曾經在寶雞經營過的一兩家淮揚粵菜館,生意一般。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除了本地的麵食之外,川菜湘菜曾經一統寶雞餐飲的天下。但現在不同了,一方面寶雞的外來人口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不太出門的寶雞人也開始闖盪天下,南方的餐飲不但開始登陸寶雞,也因為其新鮮健康的食材、精細考究的烹飪方式,成為寶雞人喜愛的美食,逐漸形成了英達路這個集合五湖四海美食的特色街區。
四、新福路 經濟實惠花樣多
1、新福路是市區一條新路,沿街的商鋪住宅風格統一,玻璃窗和陽台小巧精緻,這里更像一個外國的小鎮。隨著住戶迅速增加,新福路兩邊的餐飲門店一家挨著一家,大多是經濟實惠的小炒、小火鍋。雖說都是小店,但川辣十足的口味卻讓這里成了老饕們聚集的一個新去處。夏天的傍晚,燒烤成了這里的主打。說起寶雞的燒烤,也算有一段歷史。
2、在 20多年前新疆的烤羊肉來到寶雞之後,血脈里有著古代北方民族基因的寶雞人一下子就愛上了這種美食。新疆烤羊肉在寶雞經歷了風味的轉變,粗獷豪放的孜然味道漸漸消減,增加了本地人最喜愛的辣味。而且,在烤肉的基礎上,發展出獨具寶雞特色的烤魚、烤菜,一時名噪西北。
現在的燒烤基本上不用炭烤,都改成了干凈的環保烤爐。雖然口味上有一點不足,缺少了肉塊表面被大火燎出的一些焦香,但寶雞人對此的熱情絲毫不減。吃烤肉、喝啤酒,是寶雞現代美食傑出的代表。每到夏夜,一個個燒烤廣場,成了寶雞美食文化的特色據點。
五、植物園 清真美食真地道
1、隨著植物園周邊城市建設,這個美麗的風景區門前形成了獨特的美食街區。因為這里在寶天公路的旁邊,甘肅特色的手抓羊肉早早地就吸引了一批食客。現在,這里形成了以西安坊上和平涼羊肉兩大特色為主的清真美食區,陝西的泡饃和甘肅的手抓肉讓無肉不歡的老饕們大快朵頤。
2、在不少泡饃館里,還原了西安羊肉泡的地道風味,水圍城、單走、牛肉小炒,配上爽口的泡菜、糖蒜,天熱的時候咥上一大碗,遍體生津、暖胃健脾。在植物園稍遠一些的高家村,有一家最典型的寶雞羊肉店,粉湯和肉的組合,搭配焦脆的燒餅,實際上是寶雞人最傳統的吃羊肉的習慣。
六、西府天地 農家小吃變花樣
1、西府天地是寶雞晚上最火的農家樂,在勝利塬頂上,夏天涼快得很,來這兒吃,吃得就是個舒服。
2、整齊的農家小院主要是燉土雞,配上十碟八盤農家小菜。但大多數食客喜歡的還是土雞蛋、蔥油餅、玉米糝兒、綠豆湯。這個街區很大,下班開車上來,人離鬧市不遠,心卻遠離了喧囂。隨著食客越來越多,吃食的品種也越來越豐富,除了一些主打西府農家的「大戶」之外,許多家已經不再做單純的農家樂了,各種情調的主題餐廳讓這個古老的村子頗具現代氣息。
❽ 寶雞高新家外家都有什麼特色小吃
小吃」與「地方」二字彷彿一對雙生兄弟。脫離「地方」,小吃如同無根之木;沒有「小吃」,地方似乎缺乏靈性。在大多數人眼中,談起「小吃」二字,似乎總也脫不開深巷小攤,高桌低凳的最初印象,與大雅之堂相去甚遠。
寶雞地方小吃也大抵如此,臊子面、擀麵皮、鍋盔、鍘面……只要味道正宗,都能「獨立成章」,完全可以作為養家糊口的生意,但鮮有做大產業者。
同樣以地方小吃為招牌,寶雞餐飲企業令氏家外家卻是行業中的例外。從
1995年市區火炬路上一家普通的鍘面館起步,到如今發展成為三家店面,成為寶雞小吃的領軍者之一。
大浪淘沙始見金。餐飲行業有「開飯店火不過三年,活不過五年,開到十年以上的店就可稱為老字型大小」的說法。在這種情況下,令氏家外家為何能把地方特色小吃一做就是
20年,且能夠越做越強?
憑最地道的味道
今年省運會期間,不少外地遊客拿著微信上熱傳的寶雞美食大全,慕名到令氏家外家品嘗特色小吃。一位外地遊客說:「來寶雞吃特色小吃,路上隨便向誰打聽,基本上都要推薦來令氏家外家,這里最地道,用寶雞話來說,真是嫽扎咧!」
旁觀者清,外地遊客一語道破了令氏家外家的最大特色:小吃地道。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對待食材,令氏家外家所秉承的也是同樣的態度。就拿令寶雞人走到哪裡都割捨不下的臊子面來說,民間對面、湯、臊子肉、底菜等各有講究,面要薄筋光,湯要煎稀汪,料要酸辣香。面是關中道上最好的麥子碾的;湯要用土法釀的岐山醋和辣子、鹽等作料,依據一定比例調和而成;臊子和底菜自不必說,即使是一口香的小碗,臊子肉也是實打實的瘦肉,底菜白、紅、黃、黑、綠,色彩一樣都不能少。手藝地道用料足,即使每天賣數千碗,味道都始終如一。
追求極致的地道口感,一直是令氏家外家的傳統。在
1995年,令氏家外家的前身,只是一家在市區火炬路上營業面積不超過
20平方米的鍘面館。由於鍘面湯料味道正宗,一開張便吸引來大量食客。憑借開面館積攢的第一桶金,1999年、2007年、2013年,另開了三家比較大的店面。
憑最有家的感覺
沒有人能夠形容,最讓人吃不膩、割捨不下的感覺究竟是啥感覺?其實說白了,就是家的感覺。「家外家」的寓意就是為顧客著想,讓食客找到家的感覺,吃到家的風味。
既然是在「家」吃,肯定要吃得舒坦。令氏家外家的廚師大多出身農家,他們時常坐在一起探討,尋找自己記憶中的農家特色小吃都有啥,像拌湯、豆麵糊、醋粉、蒸饃,都是寶雞當地的農家小吃,食材用得精準,烹飪方法得當,就可以吃出家的味道。這些風味,有別於大酒店高檔菜餚的千篇一律,對外地遊客更具吸引力。
有家的味道還要吃得實惠。寶雞普通老百姓,每天總離不開五穀雜糧,不咥面更覺得肚裡不欠活。在令氏家外家,人均不到
10元就能吃飽,花個三五十元就能吃小吃宴席,當然,若想「高大上」地招待貴賓,去令氏家外家周秦食府是個不錯的選擇,因此,人人都能在此找到合適的佳餚。
家的味道是要主人做飯用心。做飯不純粹是技術,心到自然味道好。在家外家,所有的小吃都實行流水化作業,每道食材的添加、作料的運用,都有一套遵循的標准和程序。廚師手藝高超,每個師傅都會有徒弟跟隨搭班兒,心口相傳,這是風味穩定不變的硬性條件,或許每個飯店都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是,令氏家外家的廚師更用心,同樣的面,機器擀的面瓷實,家裡擀麵絕對不會用到機器,家外家也一樣,用餐大廳裏手工鍘面已經成為獨特一景;同樣標準的面、醋、鹽等,同等環境下味道一致,但隨著四季的變幻,味道仍有細微變化。這些變化,只有用心的廚師才會捕捉得到,並即時調整火候等。
憑最創新的品類
在令氏家外家,很多外地顧客看到菜譜的第一眼,都有眼花繚亂的感覺,彷彿走進了西府小吃的大觀園。
以小吃為主打美食的企業,做的就是口碑和回頭客生意,能讓食客反復來店裡消費的原因,除了味道正宗和價格親民外,就是多樣性。在
2000年,鍘面館轉型為「令氏家外家」岐山面餐廳後,便第一次將岐山擀麵皮、韭菜餅、冰豆拌湯、文王鍋盔等小吃納入其中。為了尋找更多寶雞舌尖上的美味,廚師出身的老闆半年時間驅車數萬公里,足跡遍及寶雞三區九縣。在山區一戶人家做客時,老闆發現土豆泥非常美味,立即現場學習土豆泥的做法;在隴縣走訪中,他發現核桃餅口味非常獨特,就馬上在店中引進核桃餅,製作成小巧的牛舌狀;在農村,他發現一位大嫂烙的韭菜餅非常好吃,立即高薪聘請她進城專職製作韭菜餅……很快,餐廳新增了辣子盒、老鼠包子、小豆捆捆、洋芋攪團、酒麩、麥飯、棗花饃、蘿卜熬肉、臊子排骨、西府合盤等
60多種西府小吃。不少缺乏傳承人的西府小吃在令氏家外家得以安身,這里,儼然成為西府小吃的聚集地與基因庫。
令氏家外家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挖掘陝菜文化,永遠不墨守成規,西府百姓家任何所用到的食材都可以利用,任何創新的想法都可以嘗試——
磨出來的豆渣很有營養,扔掉實在可惜,和臊子肉合炒,便形成了一道富有特色的臊子炒豆渣;都說羊肉湯泡饃好吃,用鯉魚湯泡餅更鮮;豬手用麵粉一裹,炸成脆皮豬手,肥而不膩;蔥爆牛肉吃過,醋潑牛肉味道更具特色;椒鹽蘑菇常見,椒鹽菠菜也別有一番風味……烹飪,有燒炒炸燴、蒸餾煎煮等近
20種方法,以這些工序為依託,進行食材的混搭,在講究營養的基礎上,就可演變成千變萬化的「舌尖上的美味」。
將西府小吃作為禮當,藉助遊客之手帶往全國也是令氏家外家一大創新之舉。很多來到寶雞的外地人聞名前來「令氏家外家」用餐後,都喜愛購買一些本地特色小吃帶回去。令氏家外家看準這一機會,推出手工空心掛面、農家糧食醋、岐山辣椒面、土豬肉臊子及諸多本土小吃,通過遊客之手,建立起西府小吃的口碑和品牌。
如今,「令氏家外家」公司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已經形成獨具特色、成熟完善的飲食體系,僅西府小吃就達上百種之多,其中豆麵糊、韭菜餅、辣子盒、扯麵、岐山臊子面等十餘種小吃被評為「陝西名小吃」,燒酒盤子、太白積雪、黃河鯉魚泡餅、令氏臘汁肉、臊子辣白菜揪面片、岐山醋潑秦川牛肉、農家燒豆腐入選陝菜特色佳餚,特別是絕無僅有的風味小吃宴系列套餐,深受顧客青睞。
憑最執著的堅守
令氏家外家經營的
20年,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餐飲品牌,之所以成為寶雞的飲食金名片,這里有食客感情的依託、歲月的見證,也有岐山籍創業者執著的堅守和對周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眾所周知,岐山飲食文化無不標有周文化的印記。岐山自古就流傳著「文王揮劍斬蛟龍,與民同慶犒三軍」「聞香下馬臊子面,文王遺風世代傳」的美麗傳說,賦予岐山臊子面神話色彩。周文化積淀而成的禮儀道德、民俗民風和民間文化藝術,浸潤著一代又一代的岐山人。文以載道,飲食傳情。這些寶貴的歷史遺留,在令氏家外家周秦食府可以找到痕跡。在周秦食府四樓,後稷居、泰伯舍、文王宮、武王殿……每一個包間的命名,都蘊含著一段古老的傳說
,食客只要稍加留心和體味,大飽口福之餘,還能感受到心靈上的洗禮。
近些年來,雖然令氏家外家根植於本土已長成了枝繁葉茂的大樹,但並沒有在外地開枝散葉,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其實,不少蘭州、鄭州、洛陽等地的客商慕名而來,希望能夠以加盟店的形式在外地開分店。但是走出去,「地道」的標准勢必會受到極大挑戰,極可能「變味」。在沒有一套嚴格的
西府小吃標准之前,令氏家外家仍然堅守在
本土發展,只要能讓食客吃到滿意而歸,這就夠了。
❾ 寶雞市內牛羊肉泡饃,羊雜燴餅美味小店收集。
泡饃,寶平路有一家 店面不大 名字記不清楚了,反正位置偏僻,不過是老店。
快到消防廠有一家,味道一般。
群眾路秦龍加油站 老趙家
人民街 有幾家 很集中 就不一一說明了。味道都差不多。
華通商廈附近有老白家 建議吃泡饃的時候 單點孜然炒肉 不錯,最好兩人要不吃不完啊!
紅旗路與中山西路交匯處有家 吃去哪裡吃過肉 泡饃沒吃過 可以嘗試。
廣園路 有一家 李老五 小店
經一路 老買家 這家不錯 味道和價位都很合適 推薦!
老馬家搬到華山醫院對面了 不推薦 他把生意弄倒灶了。
萬利酒店對面有一家 蘭州的 沒吃過。
自來水公司 旁邊新開一家 皇家清風泡饃 ,好像是從公園路哪裡搬來的。
北環路一流都試甘肅人開的飯館 哪裡也有 泡沫 有炒麵 泡饃不推薦。
新文理對面有一家 不過看起來不怎麼好,估計主要做學生生意 不推薦。
橋南的不是很清楚。
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滿意。
❿ 寶雞隴縣縣特色小吃
1、隴縣馬蹄酥
又名蜜餡兒,圓形似馬蹄而得名,馬蹄酥的配方及製作方法是被當地一心靈手巧的邦廚,從隨行御廚那裡學來的,後傳入民間。 馬蹄酥層簿如紙,色、香、味、型具佳,以配料精良,製作細致,層多松軟,油而不膩,香甜味厚,入口即酥,營養豐富,且能存放而著稱四方。
2、隴縣羊肉泡
隴縣羊肉泡的特點是料重味重,肉爛湯濃,香氣誘人,食後餘味無窮。又有暖胃之功能。特別是冬季,常常排隊去吃。隴縣羊肉泡和西府其他地區的羊肉泡不同,饃(白面烤餅)顧客用手掰好,放在碗中,熱湯中一過,加點粉絲羊血絲,撒上蔥花,就著糖蒜,是隴縣人日常的早餐之一。
3、隴縣油旋、酥饃,狗舌頭
隴縣的油旋餅和酥饃也是當地兩大特色。油旋用發面在炭火鍋內烤制而成,卷上核桃花生仁碎粒,香而不油,脆而可口。油旋餅也就一個燒餅大小,四周厚而中間薄,四周一圈一層都是烤乾的,口味很獨特。
隴縣酥饃,皮酥餡兒香甜。穌麵包油麵加糖餡兒烤制而成。狗舌頭,是一種類似於油旋的餅,但是狗舌頭很大,很酥脆,上面有核桃渣,口味很適合青少年,和老年人吃,深的隴州人民的喜愛。
4、涼皮
紅紅的辣椒,白色的涼皮。隴縣涼皮和西府涼皮一樣,用麵粉經過泡——洗——蒸等多道工序完成,有擀麵皮和麵皮2種。
5、隴縣核桃
隴縣核桃個大、仁飽、皮薄、味香。隴縣被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