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南康區美食
南康區美食有四星望月、小炒魚、板鴨、米果、酒糟魚、三杯雞、豆巴、贛南臍橙、肉圓粿、芋包等。
1、四星望月:傳統美食,鮮香爽辣、口感豐富。
2、小炒魚:傳統美食,外滑里酥、鮮美可口。
3、板鴨:傳統美食,骨脆肉嫩、肥而不膩。
4、米果:傳統美食,口感勁道、味道香濃。
5、酒糟魚:特色美食,酒香四溢、甘甜咸香。
6、三杯雞:傳統菜餚,色澤醬紅、肉香誘人。
7、豆巴:傳統小吃,香酥可口,非常美味。
8、贛南臍橙:特產水果,含糖量高、非常甜美。
9、肉圓粿:特色美食,口感勁道、味道濃郁。
10、芋包:傳統小吃,口感軟糯、焦香可口。
② 贛州10大美食小吃是什麼
贛州,江西省省轄市,簡稱“虔”,別稱“虔城”,也稱“贛南”,位於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大門,是江西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素有千里贛江第一城、江南宋城、客家搖籃、紅色故都、世界橙鄉等美譽,擁有享譽國際的旅遊品牌:紅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搖籃、生態贛州。贛州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是一個宜居宜旅遊的生態美城。這么多的好處當然少不了美食的存在,下面就來看看贛州10大美食小吃,本地人視為美味,外地食客稱贊,人氣爆棚。
1、贛南魚餅
信豐蘿卜餃是一種獨特的傳統小吃,製作原料主要有白蘿卜、薯粉、豬肉、鮮魚等,餃皮透明滑潤,餡肉香辣味鮮,以調好的麻油、醬油、辣椒蘸食味道更香。信豐白蘿卜呈橢圓形,皮肉均為雪白,肉質細嫩,甜脆爽口,不易空心。用來炒辣椒、炒肉片、炒魚或與肉燉湯,別具風味。而經日復腌漬曬加工的香乾蘿卜,色黃,柔軟,肉脆細嫩,鹹淡適度,濃香撲鼻,風味獨特,耐儲存,便攜帶,是日常用菜和上等佐料。
10、安遠三鮮粉安遠三鮮粉以安遠著稱,安遠三鮮粉是贛南著名特色小吃,粉既粉,客語曰,"粉干",唐宋以來就這么叫著,吃著,在2010年安遠三鮮粉被評為江西最具特色,有名小吃,其歷史悠久體現客家,越來越受歡迎。三鮮粉,湯鮮味美、營養豐富、老少皆宜,是由品種繁多的米粉衍生出來的一種口味,深受廣大消費者(尤其南方消費者)的喜愛。
③ 贛州哪裡的魚好吃
贛南小炒魚味道很好,理工大學對面的餉吃川菜水煮活魚還可以
④ 贛州有什麼好吃的 十大特色美食小吃推薦
南康辣椒醬
南康辣椒醬創始於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多年的產銷歷史。最早此品為民間自製 自食,加工方法也比較簡單。後經不斷改進和提高,遂成為一種味美可口的「咸辣椒醬」,在縣內外廣為流傳。南康辣椒醬以色澤紅亮油潤,醬香濃郁,甜辣味美,營養豐富,經久耐藏而著稱。南康辣椒醬具有增食慾、助消化的功效。
酒糟魚
酒糟魚是一道贛南一帶的漢族傳統名吃,選半斤左右的鯽魚,腌制,晾到半干時,放進釀好的米酒壇子里封起來。十餘日,即可取出,或蒸或煮,與酒糟同沸之。關鍵在酒,要把酒做得老一些,有烈性。滲入魚肉,那魚肉呈棗木紅,其色澤即有一種沉醉之美,再有酒香飄來。
蕎頭炒板鴨
蕎頭是一種像蔥一樣的蔬菜,用它素炒或是炒板鴨或者煮魚都很美味,是贛南人喜歡的美食。
豆腐渣
相信吃過這個特殊贛州菜的小夥伴們絕對是地道的贛州人!但是沒吃過也不代表不是贛州人哈,自己感受下。
薄荷炒螺絲肉
薄荷炒螺螄是江西省贛州當地的一道漢族傳統名餚。螺螄500克,加入薄荷等炒制而成,味道鮮美,薄香襲人,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芋荷炒魚干(雞鴨雜)
談及贛南芋荷,過去由於客家人民勞動力較大,且食物的儲備、保鮮技術有限。於是,每到芋頭成熟時客家人便將芋荷晾乾切成段,與辣椒、大蒜放入缸中泡製。富有生活經驗的客家人知道,要想讓芋荷的味道更勝,在腌制的時候不撕去表皮便可使芋苗香味更醇。據資料顯示,贛南芋荷還於1998年被評為省名優產品。
寧都肉丸子
寧都肉丸是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的漢族名菜,屬於客家菜。寧都縣是個客家遷徙之地。為逃避中原戰亂、飽受遷徙之苦的寧都客家人,期盼著太平盛世,渴望舉家團圓,永享安樂寧和,特地製作了一道地方特色突出、且帶有濃厚喜慶色彩的風味美食,那就是圓圓的客家肉丸。寧都肉丸中的豬肉丸和魚肉丸是寧都客家過年或辦喜事必做的一道菜,意指團團圓圓、美滿幸福。
酸菜炒大腸
豬大腸,怎麼說呢?酸菜炒大腸的話,酸菜要用酒、糖炒過,去了醋精味,豬大腸要用硼砂或者小蘇打腌過,這樣才會爽脆,不然會很難嚼,然後再一起用薑汁酒糖一起炒,當然豬大腸最好的位置是腸頭,夠脆,打火鍋最好的是豬粉腸,也就是小腸。
酸酒鴨
酸酒鴨是定南傳統的漢族名餚,屬於客家菜。作為定南第一名菜,來定南不可錯過。用料非常講究,鴨是從農村買來的土鴨,肉不肥不膩。天九鎮的酸酒鴨較為正宗。酸酒鴨的製作工序並不復雜,關鍵在於鴨子的挑選與酸酒(醋加上辣椒)的成色。
贛南小炒魚
贛南小炒魚是明代凌廚子首創的地方風味菜。王守仁在贛州任巡撫時曾聘用凌廚子做菜,凌得知王愛吃魚,為顯示自己的烹飪技藝,經常變換魚的作法和口味,深得王的賞識。有一次凌炒魚放醋,別具風味,王吃後十分高興,就把凌叫來,問這道菜叫什麼名字。凌靈機一動,心想這是小酒(贛州習慣稱醋為小酒)炒魚,於是就隨口應道:「小炒魚」,這菜也就因此得名。
⑤ 南康有啥好吃的
荷包胙」享有盛名,與南安府「戴狀元」有關。相傳,乾隆時大餘人士戴衢亨高中狀元後,大擺宴席謝請四方鄉鄰。因為講究「狀元」席的排場,廚師們就用本地的荷葉把經過料理後的豬肉包成「狀元帽」的形狀,經蒸熟後,就成了一道色澤淺黃、香味純正、肥而不油、甜而不膩的菜餚。
更可取的是,「狀元席」散席後,戴狀元考慮到那些在家無法參加宴會的人(主要是婦老殘幼),就請赴宴的人用荷葉把宴席上未吃完的「荷包胙」、「頭牲」(指雞鴨肉塊)、「炸魚」等「折」回家去讓家人品嘗。此舉因而形成了風俗習慣流傳下來,至今南康等地仍有「折『荷包胙』」的做法。
「荷包胙」的製作講究色香味形。各地的做法大同小異。其主料是切成方塊的豬肉,配料是炒熟的米粉,再以糖、鹽、醬油、胡椒粉、八角、五香粉、鮮湯等做調料。製作時要注意把這些攪拌均勻,還要腌上1個小時左右,再用2至3張干荷葉包紮成下圓上尖的「狀元帽」形狀,最後上甑蒸上3小時左右即成。
南康荷包炸
贛南的荷包肉是用荷葉墊籠底,大塊肉蘸香料、米粉放在葉上蒸熟後,又用荷葉一葉包一塊肉,回籠再蒸,整籠連葉上桌。現在贛州做荷葉排骨,用香料米粉包排骨,也是一排一葉,蒸熟即上。用荷葉裹蒸的菜餚,一派清香,別有風味。
大余縣的荷包肉,又名狀元萊。據說是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大餘人戴衙亨喜中狀元,他讓來家慶賀的人吃過宴席後,每人帶一隻荷包胙回家,讓家中老人品嘗。所以一時之間,荷包胙便被稱為狀元菜。戴衙亨字荷之,號蓮士,戊戌進土,殿試一甲一名,與兄弟戴心亭、叔父戴均元和父親戴第元均顯赫於朝,合稱南安四戴。和這家人家往來,而且得到敬老的食品,自然影響廣泛。據說,以後南康、上猶、崇義縣都受其影響。
荷包肉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製作方法步驟如下: (1)、將五花豬肉切塊,放入熱鍋內,將皮烤紅; (2)、將烤紅的五花豬肉刮洗干凈,並切成2cm×2cm的方塊,放入缸中鹽腌1-2小時,然後加入調料,拌均; (3)、在雞湯中加入米粉、百合粉,拌成糊狀,並與五花豬肉混合均勻; (4)、用洗凈的荷葉將上述五花豬肉包紮,加旺火蒸煮4-5小時; (5)、將蒸熟後的荷包肉,用耐高溫蒸煮袋進行抽真空包裝; (6)、將真空包裝的荷包肉再放入殺菌鍋內120-125℃溫度下蒸煮0.5- 1小時; (7)、進行外包裝,即得成品;上述製作方法中各原料重量份比是:五花豬
⑥ 江西南康的特產
南康湯皮
湯皮是一種用米漿做成的糕,曬干後可儲藏,特好吃。湯皮有兩種,一種是湯皮絲,它一絲一絲,繞成一團;另一種是湯皮片,可用來沙炒和油炸,十分香脆。現在客家人把湯皮糕當早點賣,把蒸熟的湯皮糕切成絲,配上大蒜、辣椒、醬油、生薑、鹽等作料做成的引(…
南康酒糟魚
酒糟魚是南康特色菜之一。做酒糟魚,多選半斤左右的鯽魚,腌制,晾到半干時,放進釀好的米酒壇子里封起來。十餘日,即可取出,或蒸或煮,與酒糟同沸之。關鍵在酒,要把酒做得老一些,有烈性。滲入魚肉,那魚肉呈棗木紅,其色澤即有一種沉醉之美…
南康甘蔗
南康是江西省甘蔗的主產地,堪稱江西的「蔗糖之鄉」。南康甘蔗生產歷史悠久,全縣甘蔗種植面積7萬余畝,總產量達30多萬噸。居全省之首,蔗糖生產已成為全縣的優勢產業。栽培良種主要有贛蔗1號、贛蔗8號、贛蔗14號、納印310及贛糖1號選29等。甘蔗布局相對…
南康雪片糕
雪片糕是南康的名優特產之一,味美甘甜,清肺潤口。 以上等糯米、白砂糖、茶油為主要原料精製而成。具有質地細膩柔軟、伸縮性強,搓成細卷而不斷,陰天不潮,晴天不燥,點火能燃,色澤潔白,鮮甜可口,方便攜帶等特點。
南康腐竹
南康的特產之一,是南康人家餐桌上常見的一道菜。其特點是:色澤蛋黃、油光細嫩、透明鬆脆、熟後爽口。它是選用優質黃豆磨漿熬制而成。可燒、炒、煮、燉、素食,其味清淡可口。配以肉類製作,則為筵席佳餚。
南康蜜餞
蜜餞是南康傳統名特產品。產品分為蜜餞、果脯、涼果三大類20多個品種。含有極多精化糖、有機酸等有益人體吸收的物質,品味佳美,營養豐富,耐貯存,是饋送親朋好友、居家施行的佳品,深受國內外顧客喜愛,暢銷港、澳、東南亞及全國各地。 …
南康小炒魚
小炒魚與魚餅、魚餃合稱贛州「三魚」,是贛州人的家常菜。 小炒魚是明代凌廚子首創的地方風味菜。王守仁(王陽明)在贛州任巡撫時曾聘凌廚子做菜,凌得知王愛吃魚,為顯示自己的烹飪技藝,經常變換魚的做法和口味。有一次凌炒魚放醋,別具風味…
南康黃元米餜
黃元米餜是贛南客家人獨特的食品之一,其歷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間就被列為貢品。打黃元米餜也是贛南客家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其營造出的和睦共處、團結協作氛圍,使客家人深深留戀,即使在食品加工機器普遍採用的今天,黃元米餜仍保留著傳統的手工製作方式。 &n…
南康荷包胙
「荷包胙」享有盛名,與南安府「戴狀元」有關。相傳,乾隆時大餘人士戴衢亨高中狀元後,大擺宴席謝請四方鄉鄰。因為講究「狀元」席的排場,廚師們就用本地的荷葉把經過料理後的豬肉包成「狀元帽」的形狀,經蒸熟後,就成了一道色澤淺黃、香味純正、肥而不油、甜而不膩的菜…
南康糯米酒
贛南客家糯米酒,俗稱黃酒。黃燦燦的顏色,迷迷的馨香,甜甜的醇味,多誘人喲! 客家人家家戶戶都會做糯米酒,糯米煮熟後,拌上酒葯,裝進大缸里,蓋住缸口,發酵四五天就可以生酒。將生酒裝入酒壇,用泥巴封緊壇口,在酒壇周圍燃起炭火,文火燜三四個鍾頭,揭…
南康辣椒醬
南康辣椒醬創始於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多年的產銷歷史。最早此品為民間自製 自食,加工方法也比較簡單。後經不斷改進 和提高,遂成為一種味美可口的「咸辣 椒醬」,在縣內外廣為流傳。但由於多為家庭製作,只有少量咸辣椒醬拿到市場銷售。 到清代中…
南康花生巴
花生巴是南康的傳統食品,花生巴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佐以五香調味品、燦米粉、鮮花生仁、經加工成型後,在油鍋中煎炸而成。具有香脆可口、松酥宜人的特點。是旅遊、家食和贈送親友的佳品。
南康板鴨
南康為"南安板鴨主要產區之一.所產板鴨具有外形美觀、色澤鮮艷、肉嫩骨脆等特點。有唐江、橫市、龍回、三益、浮石、橫寨、鏡壩等8個板鴨廠。1986年唐江板鴨廠獲江西省糧油進出口公司板鴨質量第一名;1990年龍回板鴨在港澳市場板鴨評比會上獲得板鴨質…
南康甜柚
南康市是全國聞名的「中國甜柚之鄉」。所產甜柚皮薄肉嫩,清心潤肺,為歷朝貢品,素有「天然罐頭」美稱。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路過南康時,曾欣然寫下「幽人自種千頭桔,遠客來尋百結花」的詩句。 …
⑦ 南康最有名的小吃
樓主您好:
南康荷包胙
「荷包胙」享有盛名,與南安府「戴狀元」有關。相傳,乾隆時大餘人士戴衢亨高中狀元後,大擺宴席謝請四方鄉鄰。因為講究「狀元」席的排場,廚師們就用本地的荷葉把經過料理後的豬肉包成「狀元帽」的形狀,經蒸熟後,就成了一道色澤淺黃、香味純正、肥而不油、甜而不膩的菜餚。
更可取的是,「狀元席」散席後,戴狀元考慮到那些在家無法參加宴會的人(主要是婦老殘幼),就請赴宴的人用荷葉把宴席上未吃完的「荷包胙」、「頭牲」(指雞鴨肉塊)、「炸魚」等「折」回家去讓家人品嘗。此舉因而形成了風俗習慣流傳下來,至今南康等地仍有「折『荷包胙』」的做法。
「荷包胙」的製作講究色香味形。各地的做法大同小異。其主料是切成方塊的豬肉,配料是炒熟的米粉,再以糖、鹽、醬油、胡椒粉、八角、五香粉、鮮湯等做調料。製作時要注意把這些攪拌均勻,還要腌上1個小時左右,再用2至3張干荷葉包紮成下圓上尖的「狀元帽」形狀,最後上甑蒸上3小時左右即成。
南康荷包炸
贛南的荷包肉是用荷葉墊籠底,大塊肉蘸香料、米粉放在葉上蒸熟後,又用荷葉一葉包一塊肉,回籠再蒸,整籠連葉上桌。現在贛州做荷葉排骨,用香料米粉包排骨,也是一排一葉,蒸熟即上。用荷葉裹蒸的菜餚,一派清香,別有風味。
大余縣的荷包肉,又名狀元萊。據說是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大餘人戴衙亨喜中狀元,他讓來家慶賀的人吃過宴席後,每人帶一隻荷包胙回家,讓家中老人品嘗。所以一時之間,荷包胙便被稱為狀元菜。戴衙亨字荷之,號蓮士,戊戌進土,殿試一甲一名,與兄弟戴心亭、叔父戴均元和父親戴第元均顯赫於朝,合稱南安四戴。和這家人家往來,而且得到敬老的食品,自然影響廣泛。據說,以後南康、上猶、崇義縣都受其影響。
荷包肉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製作方法步驟如下: (1)、將五花豬肉切塊,放入熱鍋內,將皮烤紅; (2)、將烤紅的五花豬肉刮洗干凈,並切成2cm×2cm的方塊,放入缸中鹽腌1-2小時,然後加入調料,拌均; (3)、在雞湯中加入米粉、百合粉,拌成糊狀,並與五花豬肉混合均勻; (4)、用洗凈的荷葉將上述五花豬肉包紮,加旺火蒸煮4-5小時; (5)、將蒸熟後的荷包肉,用耐高溫蒸煮袋進行抽真空包裝; (6)、將真空包裝的荷包肉再放入殺菌鍋內120-125℃溫度下蒸煮0.5- 1小時; (7)、進行外包裝,即得成品;上述製作方法中各原料重量份比是:五花豬肉1000 米粉90-110 百合粉90-110 鹽15-20 料酒5-8 醬油10-12 味精5-6 五香粉2-4 雞精5-6 味特鮮3-4 白砂糖10-12 花生油6-8 乙基麥芽酚10-12。
「荷包胙」的製作講究色香味形。各地的做法大同小異。其主料是切成方塊的豬肉,配料是炒熟的米粉,再以糖、鹽、醬油、胡椒粉、八角、五香粉、鮮湯等做調料。製作時要注意把這些攪拌均勻,還要腌上1個小時左右,再用2至3張干荷葉包紮成下圓上尖的「狀元帽」形狀,最後上甑蒸上3小時左右即成
南康黃元米果
黃元米果是贛南客家人獨特的食品之一,其歷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間就被列為貢品。打黃元米果也是贛南客家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其營造出的和睦共處、團結協作氛圍,使客家人深深留戀,即使在食品加工機器普遍採用的今天,黃元米果仍保留著傳統的手工製作方式。
黃元米果以贛南本地產的糯性「大禾米」為原料,現多用軟性雜交米。用一種贛南山區生長的名叫「黃元柴」的小灌木燒灰淋水浸泡拌料,然後用木製大飯甑把拌料蒸熟,再把熟飯倒入石碓中,十來個男人齊心協力用黃元棍將米飯搗爛。最後,由師傅將搗爛的黃元米果揉成圓柱體,用一根細線分出一個個厚約五六厘米的黃元米果,用手整理成型,一個個圓型或橢圓型的黃橙橙、金燦燦的黃元米果就製成了。風干後的黃元米果,盛裝在大缸里,用鹼性灰水浸泡,一般能保存三四個月不變質,隨時可取出食用,十分方便。
南康酒糟魚
酒糟魚是南康特色菜之一。做酒糟魚,多選半斤左右的鯽魚,腌制,晾到半干時,放進釀好的米酒壇子里封起來。十餘日,即可取出,或蒸或煮,與酒糟同沸之。關鍵在酒,要把酒做得老一些,有烈性。滲入魚肉,那魚肉呈棗木紅,其色澤即有一種沉醉之美,再有酒香飄來,多麼令人嚮往呀?
既是酒糟魚,就不必脫酒糟,棗木紅的魚肉,有酒香、酒甜、酒酸,蒸煮之時,擱上紅泡椒,又有些許的辣,淡淡的鹹味兒。魚肉在口中,細膩滑爽,余香久久,且魚肉的本質的味道,是要過若干時間開始升華,連帶著吃那酒糟啦紅泡椒啦,食者便會有一些懸醉,感覺在滄桑的歲月里,又有了些許的離愁,因為你會感覺到這魚,它獨自離開了湖泊與江河,它沉睡在酒里,它彌漫著令人陶醉的味道。
酒糟魚是一客閑菜,你可不喝酒,也不吃飯,就著一盤酒糟魚,精雕細琢地吃,潛心著意地品,那深深江湖詢問的水聲,那世事的蒼桑、美好,便從酒糟魚的肉質里濕潤出來。
南康味味水餃
盛傳南康辣椒漿、南瓜漿美味天下,南康水餃、米果、辣椒漿、最是美味的本地食品
南康小炒魚
炒魚與魚餅、魚餃合稱贛州「三魚」,是贛州人的家常菜。
小炒魚是明代凌廚子首創的地方風味菜。王守仁(王陽明)在贛州任巡撫時曾聘凌廚子做菜,凌得知王愛吃魚,為顯示自己的烹飪技藝,經常變換魚的做法和口味。有一次凌炒魚放醋,別具風味,
王吃後十分高興,就把凌叫來,問這道菜叫什麼名字。凌靈機一動,心想這是小酒(贛州習慣稱醋為小酒)炒魚,何不稱其為小炒魚呢?於是隨口應道:「小炒魚。」這菜也就因此得名。小炒魚選用鮮草魚,去掉魚頭魚尾,批成塊狀,加以生薑、四季蔥、紅椒、小酒(醋)、醬油、水酒等作料烹飪而成。其特點色澤金黃、味鮮嫩滑、略帶醋香。不僅本地人喜愛,海外歸僑也以一嘗「小炒魚」為快。
⑧ 贛州美食小吃眾多,讓你最難忘的贛州美食是哪些
贛州美食還是比較多的,肉圓粿、酒糟魚、小炒魚、三杯雞等都味道很不錯。因為在那邊呆過一段時間,離開了已經好幾年了,所以對現在的我來說,每一道都是美食,都特別想吃。在一個地方呆過一段時間後,這段記憶就會在你的心中生根發芽,這個地方的所有信息你都會特別關注。贛州是個美麗的地方,也是我記憶深處美好的一部分,今天不談其它,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贛州的幾道經典美食。
1、三杯雞
在台灣聲名遠播的三杯雞其實源自於贛州的寧都縣,是寧都縣的一道地方名菜。之所以這道菜叫做三杯雞是因為在烹飪過程中會加入一杯醬油、一杯豬油和一杯米酒,所以才有了這么個名字。做好的三杯雞肉香味濃,甜中帶咸,咸中帶鮮,口感柔韌,配上米飯,那絕對是好吃得很!
以上8道贛州的美食你都吃過嗎?你覺得贛州的美食有哪些特點?你喜歡贛州美食嗎?你還知道哪些其它的贛州美食?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⑨ 南康有什麼好吃的
南康湯皮、南康湯皮、 南康甘蔗 、南康雪片糕 、南康腐竹、南康蜜餞 、 南康小炒魚 、南康黃元米餜 、南康荷包胙 、南康糯米酒 、南康辣椒醬 、南康花生巴 、南康板鴨 南康甜柚
⑩ 南康有什麼特產
1、南康湯皮:湯皮是一種用米漿做成的糕,曬干後可儲藏,是客家美食。
2、黃元米餜:黃元米餜是贛南客家人獨特的食品之一,其歷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間就被列為貢品。
3、酒糟魚:酒糟魚是南康特色菜之一。做酒糟魚,多選半斤左右的鯽魚,腌制,晾到半干時,放進釀好的米酒壇子里封起來。十餘日,即可取出,或蒸或煮,與酒糟同沸之。
4、花生巴:又名「豆巴」,是南康的傳統食品,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佐以五香調味品、燦米粉、鮮花生仁或大豆。經加工成型後,在油鍋中煎炸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