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鄧州特產有哪些好吃的
鄧州有窩子面,有胡辣湯,有油條,還有糖陀螺和麻圓,還有好喝的牛肉湯
② 舌尖上的鄧州市,南陽市鄧州市小吃美食介紹是什麼
1、劉集黃酒
劉集黃酒是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劉集鎮的特產。鄧州劉集黃酒釀制以優質的小米,糯米等為原料以及小麥為曲,經礦浸蒸,加油、發酵過濾,陳放等工藝釀制而成。其產品風味獨特,色味俱佳,酒香純正,在黃灑界中獨樹一幟。
③ 大家知道南陽有多少不可錯過的老字型大小美食嗎
南陽是河南省人口最多的市,南陽是個很好的地方,有許多出名的旅遊景點和一些地方獨有的老字型大小美食。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去南陽遊玩一定不能錯過的老字型大小美食。
1、方城燴面
燴面是河南省的特色美食,河南省兩個地方的燴面名氣很大。一個是鄭州燴面一個是方城燴面。方城燴面師承鄭州燴面,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圖中的燴面是南陽的方城燴面。方城燴面特別注重湯的口感,方城那邊回族人比較多,燴面湯是羊骨熬制而成的,但是因為處理的比較好,湯裡面沒有羊肉的膻味,只有羊肉的香味。方城燴面也很注重面的口感,那邊的廚師在和面的時候十分注意,最後做出來的面條光滑又筋道,十分好吃。很多地方都開有一家方城燴面,但是只有方城本地的才是最正宗的。方城燴面的店鋪裡面的辣椒油也是十分夠味的,喜歡吃辣的朋友可以挖上一勺辣椒油,放入碗里,吃起來相當的爽!
2、新野板面
圖上的這碗新野板面看似貌不驚人,和家裡做的面差不多,但是吃起來感覺是不一樣的,口感非常好。新野板面有兩絕,一是新野臊子,而是面。新野臊子在南陽地區是很出名的,新野臊子的做法有點復雜,是牛肉或者羊肉,配上八角,茴香等快20種作料一起炒成的,炒的時候還要注意火候和放料的順序以及作料的分量,新野臊子的成品是又香又辣,辣中有香,香中有辣。在面快煮好的時候,往鍋里添上一勺新野臊子,一份完整的新野板面就做成了。去南陽玩的可以去新野縣嘗一嘗新野板面,吃完覺得不錯的話還可以在新野買一些新野臊子。新野臊子的保鮮期很長,放個一年半載不成問題,喜歡的可以買幾盒回家煮麵吃。
3、南陽的羊肉湯
南陽市內有家開了挺長時間的一家特別好喝的羊肉湯,位置在紅廟路二十二中路口的羊肉湯。上圖的照片就是它家的羊肉湯,通過照片就可以看出來,湯是非常濃郁的。這家羊肉湯是南陽最正宗的一家了,冬天的時候,喝上一口濃郁的羊肉湯,配上一口鮮嫩筋道的羊肉,那體驗是非常棒的。當然,除了冬天,其他季節去喝,體驗感也特別好。如果你是在南陽室內下的車,別忘了去喝一口新鮮濃郁的羊肉湯!
4、鄧州窩子面
圖中是鄧州的窩子面,面旁邊是一碗牛肉湯。鄧州窩子面是不是看著和熱乾麵有一點像?其實鄧州窩子面是武漢熱乾麵傳到鄧州的時候,本地的人改良的結果。這並不是說熱乾麵沒有窩子面好吃了,而是窩子面更適合鄧州本地人的口味。窩子面分為乾的和濕的兩種,乾的澆上芝麻醬,而濕的裡面有青菜和牛肉湯。無論是乾的還是濕的,都非常好吃。這是當地人經常吃的早餐之一。到南陽的時候別忘了去鄧州嘗一嘗窩子面!當地有很多窩子面連鎖店,口感最好的一家要數豪門新世紀旁邊的那一家。
以上四種美味都是去南陽之後不可錯過的美食,大家去南陽遊玩的時候,一定不要忘了嘗一嘗這些美食!
④ 南陽市10大美食小吃是什麼
南陽,古稱宛,河南省轄地級市,位於豫鄂陝三省交界地帶的南陽盆地。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南陽歷史悠久。早在四五十萬年前,“南召猿人”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約在五六千年前,這里就出現了村落和房屋,產生了農業、畜牧業和制陶等手工業。飲食上南陽人多以麵食作為主食,部分地區以水稻為主。餃子的始祖“嬌耳”就發源於南陽。作為河南的人口大市,南陽的美食小吃自然品種繁多,下面就來看看南陽市10大美食小吃,本地人視為美味,外地食客稱贊,人氣爆棚。
1、新野臊子窩子面原為武漢熱乾麵,傳入河南新野後,經過改良,口味更上一層樓,加入了綠豆芽,牛肉丁,澆上牛油辣椒,香辣無比,更名為窩子面。目前,窩子面主要在湖北襄陽、河南鄧州、河南新野、南陽三角片區為主,各地的窩子面館日益紅火,是當地人早餐必選之一,更是河南鄧州著名小吃。
⑤ 《舌尖上的鄧州市》南陽市鄧州市小吃美食介紹有哪些
《舌尖上的鄧州市》南陽市鄧州市小吃美食介紹有絞股藍黃酒,鄧州糊辣湯,劉集黃酒。
劉集黃酒是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劉集鎮的特產鄧州劉集黃酒釀制以優質的小米,糯米等為原料以及小麥為曲,經礦浸蒸,加油、發酵過濾,陳放等工藝釀制而成其產品風味獨特,色味俱佳,酒香純正,在黃灑界中獨樹一幟。
《舌尖上的鄧州市》南陽市鄧州市小吃美食介紹:
鄧州胡辣湯是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的特色小吃胡辣湯又稱糊辣湯,歷史悠久,三國時期,曹操偶然品嘗到了這種又糊又辣的湯食,大加贊賞,遂親將其命名為糊辣湯鄧州特產榮冠牌紅曲絞股藍黃酒系列被世人譽為南方人參福音草的神農架野生。
絞股藍精品和紹興特製紅曲為主原料精釀而成酒體飽滿可人,口味鮮美醇厚,營養豐富齊全,常飲降血脂、降血壓、養顏減肥是一種集營養保健和飲用美酒為一體的純天然飲品鄧州美食糊辣湯配料以鮮肥羊肉、麵筋、麵糊為主。
雜以大蔥、生薑、花椒胡椒辣椒茴香金針菇等20餘種菜蔬作料其色褐,其味鮮鄧州胡辣湯配料較為簡單,主要以鮮肥羊肉、麵筋、麵糊為主,雜以大蔥、生薑、花椒、胡椒、辣椒、茴香、金針菇等二十餘種菜蔬佐料。
⑥ 鄧州有什麼好吃的..
穰城路體育場對面王記牛肉湯菜館挺干凈的,那的羊肉菜卷,鹵肉系列,還有炸金槍魚很好吃
⑦ 鄧州有什麼特色點的小吃
知道非遺
帶你了解更多非遺文化瑰寶
前往查看
「鄧州」因何得名?這個地區的民風民俗有那些?有那些特色小吃以及可供游覽的地方?
給詳細一點
十分鍾內有問必答,下載網路知道立即下載
我來解答
回答
鄧州地處豫鄂邊陲,南扼荊襄,北達京鄭,西倚秦嶺,東鄰新唐,素有「三省雄關」之稱。全市轄28個鄉鎮、辦事處,578個行政村,160萬人口,其中城鎮人口40萬人,總面積2300平方公里,耕地260萬畝。1988年撤縣建市以來,先後被國務院確定為對外開放城市、改革開放特別試點市,被省政府確定為優先發展中等城市試點市,2004年省政府批准鄧州市享有全部省轄市經濟及社會管理許可權,為經濟單列市。
鄧州旅遊獨具特色。鄧州市建置較早,屬中原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厚,考古發掘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達20處之多,有文字記載鄧州歷代為國、郡、府、州、郡、縣、市治所所在地。故地上地下文物蘊藏很豐富。現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
福勝寺塔位於鄧州市區十字街西南50米處。為七級八角仿閣樓式磚塔。平面呈八角形,塔門向南,高38.28米。塔身全部用青磚壘砌,內外壁面用白灰漿勾縫,內部用紅粘土粘合。塔身自下而上逐層遞減,外廓剛柔適度,造型優美,有明顯的宋塔特色。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修葺該塔時發現地宮。經報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於1988年7-8月進行了發掘。通過發展。在地宮 中發現金棺、銀槨及佛骨、佛牙、舌利子等28件稀世珍寶,蜚聲海內外,對研究古代的科技史、藝術史、宗教史、建築史等均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清真西寺始建於明,清道光四年重修,原有房屋28間,佔地1000多平方米,另有石碑8通,木製匾額21塊,明未遭兵焚。清道光二年(1736年)和道光四年(1825年)進行了重修。幾經滄桑,現有禮拜堂、望月樓和卷柵9間,是伊斯蘭教寺院中特有的建築,為向訇觀看月亮出沒,宣讀聖書、齋戒時使用的地方。整個建築雕龍畫棟,八角玲瓏,頗具匠心。禮拜殿、望月樓、卷柵三者以勾連搭式之法組合在一起,緊緊相連,給人以寬敞肅穆之感,現歸鄧州市伊斯蘭教協會管理。
汲灘陝山會館位於城東20公里的汲灘鎮中學校院內。是外地旅鄧商人聚會議事的地點。也用來敬神感靈,祈福禳禍,交流信息,接待商人和停放貨物的地方。明清時期,鄧州經濟活躍,在鄧州興建的會館有15處之多,在這些會館中,以汲灘的「陝山會館」最講究。會館內有大殿、拜殿、戲樓、鍾樓、鼓樓、春秋樓及石牌坊等,氣勢雄偉,巍巍壯觀。汲灘鎮緊靠湍河,又是趙河入湍處,且東邊與新野的上庄、王集鄉毗鄰。全鎮地處平原,地勢平坦。湍河自西由後灣入境,趙河自北由李窪入境,至後灣匯入湍河,東流折向南,過刁堤入新野縣境。在清代湍河水深,汲灘鎮是鄧州水路貨運的集散地,非常繁華,有「小漢口」之美譽。因此,陝山會館當時經濟是很活躍的,有大批商賈集此地。現存的陝山會館,中線上有卷棚三間,大殿三間。大殿兩側各有陪房兩間,構成一個整體,全系磚瓦結構。主房全出前、後檐,歇山式。卷棚進深8.7米,長11.6米,高7米;前有月台,月台高0.5米,寬4米,長9.5米;大殿進深11.6米,高8米,陪房進深6.5米,長7.2米,高5米。卷棚與大殿間有近2米的間隔,房檐相接,顯得緊湊,建築高大雄偉,結構嚴整,保護較好。
風 景 名 勝
鄧州市文物古跡甚多。有太子崗、八里崗、黑龍廟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穰、涅陽、冠軍、安眾、樂城、臨湍等古城遺址;秦漢墓群,南北朝彩色畫像磚;福勝寺塔、花洲書院、鄧國侯吾離陵等名勝古跡;漢華表、金元碑等珍貴文物。北宋名臣范仲淹曾任鄧州知州,在花洲書院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1985年5月,在福勝寺塔下地宮中發現的金棺、銀槨、舍利子等稀世珍寶,更是輝映鄧州。
鄧州市張村鎮上營村是遠近 聞名的「台灣村」,全村2300多人,約60%為台灣高山族後裔,已經在此居住了300多年。鄧州「台灣村」聚居台灣同胞數量之多、歷史之久,在祖國大陸絕無僅有。
台灣村:
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黃廷將軍隨鄭成功收復台灣之後,率十萬大軍投誠清朝,他在帶兵進京途中,受命沿路屯墾,最後的5個營在鄧州扎營。依那思羅、迪摩達奧、安篤斯且、安達依魯等5位兵將隨軍屯墾後,各娶當地漢族女子為妻,並分別改為漢姓陳、周、蔡、黃、林。在300多年漫長的歲月中,五姓後裔繁衍壯大,但他們有些風俗習慣一直沒有改變,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台灣村」
⑧ 鄧州有什麼特產
鄧州古稱「鄧」或「穰」,是河南省直管市,是豫西南門戶城市,國務院確定的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鄧州市享有中原天府,丹水明珠之稱。
窩子面
鄧州窩子面
鄧州窩子面原為熱乾麵,傳入鄧州後經過改良更上一層樓,加入了綠豆芽,牛肉丁,澆上牛油辣椒,香辣無比,在武漢最老的熱乾麵館因為沒人去吃而倒閉,鄧州的窩子面館卻是日益紅火。
高湯燴面
源自清真羊肉泡饃,因豫西南人食不慣羊肉之膻腥騷味,故而改進,發揚光大,成為當時和時下市面上的大眾食品。每當夜幕一下,鄧州的方城燴面館食客林林總總,人滿為患,成為一道亮麗的街景。人們因為喜愛,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高官政要,大有不分尊卑共聚一桌的思想,正是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元妙觀扒素雞
元妙觀扒素雞
製法:(1)「扒素雞」:豆腐皮10張,在清水鍋內煮幾滾後,取出用新抹布包壓起來,約10--15分鍾揭掉抹布,用刀片成5厘米長、1.5厘米寬、1.5厘米厚的塊,擺放碗內。(2)上放花椒1個、蔥花1.5克、糯米1.5克、鹽1.5克,添半勺黃芽湯,入籠蒸15分鍾端出,再兌點開水和胡椒面即成。特點:形似雞塊,嫩脆香辣。
糊辣湯
鄧州美食糊辣湯配料以鮮肥羊肉、麵筋、麵糊為主,雜以大蔥、生薑、花椒、胡椒、辣椒、茴香、金針菇等20餘種菜蔬作料。其色褐,其味鮮。食前加幾滴小磨香油、陳醋,則更是異香撲鼻。已知,鄧州經營糊辣湯的,小戶近千家,大戶也有數十家,而其中最負盛名的,當數「拐子(張文勝)糊辣湯」和「韓家糊辣湯」了。這兩家均為百年老店,在色香味的調制方面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極受市民歡迎。
小磨油
河南省鄧州市是小磨油製作工藝的發祥地,至今已有120餘年的歷史。據鄧州志載:早在清光緒年間,鄧州小磨油每年就有30餘萬公斤經漢口「鄧幫商行」銷往港澳和東南亞地區。
鄧州小磨油之所以出名,其一是原料芝麻獨特。該地屬暖溫帶區,土壤、水分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因此芝麻籽粒飽滿,千粒平均重達3克以上,出油率高達75%,且油脂中富含人體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二是製作工藝原始:先將芝麻炒至半煳,爾後用專用小型石磨壓榨成糊狀,接著按比例兌水,攪拌,最後沉澱,濾凈,即成為原汁原味的小磨香油。其三是清、香、醇兼備,曾經有「無風香三里,有風十里香」之美譽;其色清澈透亮,其味甜潤清爽,若用以烹炸食品或調制涼拌菜餚,則可去腥臊而生奇香,若配製中葯,則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之功效
絞股藍黃酒
鄧州特產榮冠牌紅曲絞股藍黃酒系列被世人譽為「南方人參」、「福音草」的神農架野生絞股藍精品和紹興特製紅曲為主原料精釀而成。酒體飽滿可人,口味鮮美醇厚,營養豐富齊全,常飲降血脂、降血壓、養顏減肥。是一種集營養保健和飲用美酒為一體的純天然飲品。
棉花
棉花,是錦葵科棉屬植物的種子纖維,原產於亞熱帶。植株灌木狀,在熱帶地區栽培可長到6米高,一般為1到2米。花朵乳白色,開花後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後凋謝,留下綠色小型的蒴果,稱為棉鈴。錦鈴內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塞滿棉鈴內部。棉鈴成熟時裂開,露出柔軟的纖維。纖維白色至白中帶黃,長約2至4厘米,含纖維素約87—90%。棉花產量最高的國家有中國、美國、印度等。
南陽黃牛
南陽黃牛是全國五大優良品種之一,居全國黃牛品種之首。南陽黃牛主產於南陽盆地唐、白河流域。國家在鄧州市設有黃牛良種繁育場,研究、改良、發展黃牛。南陽黃牛不但為農業生產提供畜力,而且還提供大量肉類、皮張等畜產品及一批良種種牛。南陽黃牛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南陽黃牛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⑨ 鄧州有什麼「之最」
四強:糧食百強 棉花百強 油料百強 肉類百強
四大河流:湍河\刁河\趙河\嚴陵河
三大特產:小磨油\牛鞭罐頭\鄧州」黃金葉」
四大古鎮:汲灘\構林\穰東\厚坡
四大父母官:韓愈\范仲淹\寇準\劉朝瑞等。
四大古跡:古塔\八里崗遺址\花洲書院\吾離陵
⑩ 舌尖上的鄧州市,南陽市鄧州市小吃美食介紹是什麼
南陽市鄧州市小吃美食介紹是:
1、鄧州窩子面:
窩子面原為武漢熱乾麵,是一種漢族傳統名點。傳入河南鄧州後,經過改良,口味更上一層樓,加入了綠豆芽,牛肉丁,澆上牛油辣椒,香辣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