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荒山野嶺的介紹
指荒涼沒有人煙的山嶺。很少有人去居住的地方 。
B. 中國荒山野嶺最多的地方是哪
中國荒山野嶺最多的地方是在東北和西北地區。東北地區水繞山環、沃野千里是東北地區地面結構的基本特徵,土質以黑土為主,是形成大經濟區的自然基礎。南面是黃、渤二海,東和北面有鴨綠江、圖們江、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環繞,僅西面為陸界。
東北內側是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遼闊的松遼大平原和渤海凹陷。東北平原面積高於全國平原面積的比重,東北平原,具體可分為松嫩平原、遼河平原、三江平原、呼倫貝爾高平原以及山間平地面積合計,和山地面積幾乎相等,東北擁有宜墾荒地約1億畝,潛力之大國內少有。
相關梗概內容
東北林區,我國目前最主要的天然林區,,現有森林面積3094萬公頃,佔全國的26.9%。西南地區,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主要是高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區內海拔高差很大,森林多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下的山坡中下部。有林地面積2245萬公頃,佔全國的19.5%。
東南林區,我國東南地區山區面積廣大,氣候條件好,主要樹種有馬尾松、黃山松、杉木、柳杉、多種竹類,如毛竹、淡竹、桂竹、剛竹、多種常綠闊葉樹,樟樹、楠木、栲類、石櫟等、多種櫟類,如檢皮櫟、麻櫟、小葉櫟、山毛櫸等。
C. 這兒是荒山野嶺,到哪兒去找吃的呢是 問句
樓上錯誤。 反問句是有雙重否定的疑問句。 這里沒有雙重否定的句式。
問句 有疑問句 反問句 設問句
疑問句是一般的問句 反問句是雙重否定 設問句是自問自答
這里是疑問句
D. 山東哪裡有荒山野嶺我想去哪個地方生活一輩子 最好方圓幾十里沒有人 謝謝、、、
山東自古以來就很富庶,作為煎餅之鄉,歷來有山東熟天下足的說法,作為黃河的入海口,如果山東人民把黃河堵起來,那麼渤海還有水嗎?河南得淹成啥樣?可以這樣說,山東的重要作用自古以來僅次於江蘇,你說這樣的地方怎麼會有荒山野嶺呢,難道你要去沂蒙山?
E. 衡陽附近有什麼野營的好地方! 要那種荒山野嶺.人煙稀少的地方
雨母山,岐山都可以啊。多的很...
F. 看破紅塵,荒山野嶺哪有去處吃的怎麼解決
找個人生地不熟的的地兒,安靜的過幾天吧,看看當地的風景,不要跟以前的朋友聯系。
G. 廣東省內哪裡有荒山野嶺
山區市,比如韶關清遠梅州等
H. 山東臨沂特色美食小吃
山東臨沂特色美食:
蒙陰光棍雞
蒙陰光棍雞是沂蒙山區久負盛名的傳統地方名吃。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創始人在蒙陰縣城西嶺開設炒雞店,當時以經營炒雞為主,而且專炒本地農家,吃松籽、喝山泉水、在荒山野嶺養長大的蒙山土公雞(俗稱笨雞),由於整個炒制過程和配料獨特,炒制出的光棍雞受到廣大顧客贊譽,來吃雞的人越來越多,營業額不斷擴大,經營形成了規模,來就餐的顧客根據飯館沒有名字,沒有女職工的特點,便親切的送了個「光棍雞」的美譽。
蒙陰光棍雞口味特點:色澤紅亮、汁寬味濃、鮮香醇厚、葯香濃郁。
沂蒙全蠍
全蠍,俗稱全蟲蠍子,記載入葯有1,100多年的歷史,是貴重特產動物葯材之一。蠍性辛、甘、平,有毒。有鎮痙、息瘋、攻毒之療效。蒙山北部氣候和環境條件非常適宜於山蠍的繁殖生長,全蠍資源極為豐富,蘊藏量在3萬千克以上,臨沂市年產全蠍約1萬千克。
沂蒙全蠍在臨沂市各縣均有分布,因主要產於沂蒙山區腹地的沂水、蒙陰、平邑、沂源等縣,故名沂蒙全蠍。絕大多數為自然繁殖,少數為人工飼養。沂蒙全蠍不僅產量高,而且個大膘肥,其明顯特徵即2鉗8足(其他地區為2鉗6足)、色微紅、葯用好,既是貴重葯材,又是山珍佳餚,實屬全蠍之上乘產品。
沂蒙全蠍的一種做法是油炸蠍子。將活蠍子放鹽水中喝飽嗆死,之後進行油炸而成。
油炸沂蒙全蠍口味特點:味極鮮美,脆而不堅,香酥可口。3八寶豆豉
八寶豆豉是臨沂特色美食之一,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八寶豆豉製作規程嚴格,工藝講究,主料為精選的大黑豆,輔料為茄子、鮮花椒、紫蘇葉、杏仁米、鮮姜以及香油、白酒等,經過160天的精心製作方可成品。八寶豆豉營養豐富、食用方便,炒菜的時候放點,菜就變得特別好吃,吃飯的時候吃點,特別下飯。
八寶豆豉不但口味獨特,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谷氨酸、賴氨酸、天門冬蒜等營養成分,具有溫中健脾、益氣補腎、滋補潤燥、舒筋活絡等保健功能。
八寶豆豉口味特點:醇厚清香、去膩爽口。
臨沂煎餅
臨沂煎餅歷史悠久,營養豐富,松酥柔軟,便於存放,易於攜帶,是沂蒙山區民間傳統家常主食,也是久負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在臨沂地區流傳著這么一句俗語「帶眼兒的不吃篩子,長腿兒的不吃桌子,鏊子三條腿還得扒層皮吃」,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臨沂人非常的會吃。其中的鏊子扒層皮就是指的山東名吃:「煎餅卷大蔥」的「煎餅」,煎餅就是用鏊子攤出來的。
用泥巴壘的最傳統的爐子,搭上鏊子,玉米、地瓜干、黃豆等雜糧配以山泉水用石磨磨成製作煎餅的糊子,一張張誘人的煎餅便出鍋了,卷上大蔥或紅燒肉來吃更是美味。
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慾,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於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神經的健康,延緩衰老,不失為一種保健食品。
臨沂煎餅口味特點:松酥柔軟、唇齒留香。
沂水豐糕
沂水豐糕已有百年歷史,為臨沂沂水人獨特創造。它經過特殊工藝、科學配方、精心製作加工而成,聞之如稻花飄香,食之香、甜、酥、脆。沂水人每到中秋來臨,製成豐糕以慶豐年,「豐糕、豐糕,以表豐收之兆。」沂水豐糕採用優質糯米及粳米稀、綿白糖、優質花生油為主要原料,並添加槐花蜜、青紅絲等輔料,含有大量人體所必需的醇脂肪、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成分。
每年中秋佳節,沂水人民不僅以月餅來表示家庭團圓、幸福美滿,而且用特製的豐糕預祝豐產豐收和吉祥如意。所以,每到中秋節來臨,晚輩在買月餅的同時,也要買些豐3糕送給長輩以示敬重,做長輩的對豐糕也是極為看重,情有獨鍾。
沂水豐糕口味特點:香、甜、酥、脆。
紅燒兔頭
紅燒兔頭是臨沂市蒙陰縣地方小吃,深受食者的喜愛。該菜選用3-4個月齡肉食兔子頭和10餘種蒙山純天然中葯材,經過10餘種工序燒制而成。其特點是,口味麻辣咸鮮、肉味獨特、色澤誘人,且具有滋補養顏,健腦明目之功效。
紅燒兔頭吃法講究:兔頭上桌先掰開,先吃舌頭後吃腮,稍後再食黑眼圈,最後兔腦挖出來。
紅燒兔頭口味特點:麻辣咸鮮、肉味獨特、色澤誘人。
蒼山大蒜
大蒜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葯用價值。《本草綱目》中談及大蒜時說:「北方食肉面尤不可無」。大蒜具有降低胃內亞硝酸鹽和抗腫瘤作用,蒼山大蒜的這種作用更為突出,該縣居民普遍有常年生食大蒜佐餐的習慣,除此之外,在收獲大蒜的季節,蒜薹、蒜苗、新鮮大蒜成為家家戶戶的主要蔬菜。
蒼山大蒜產於臨沂市蘭陵縣(原蒼山縣),種植歷史已逾千年,是我國出口的優質大蒜。蒜為白皮,頭大瓣齊,皮薄如紙,清白似玉,粘辣清香,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較高。
蒼山大蒜含有的17種可測氨基酸中,有16種均比其他大蒜的含量高39.2%,可供人體直接吸收的氨基酸比其他大蒜多51.5%。大蒜以及加工製品行銷日本、東南亞各國及港澳地區,頗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
蒼山大蒜的成分優於他地大蒜成分的原因在於:蒜區的土壤含較高的有機質,氮磷鉀偏高;蒜區的井水多為偏鹼水井,部分井水近似一級肥水;蒼山大蒜在品質上除了具有香、辣、粘、濃、美味等特點外,其17中氨基酸含量均高於外地大蒜。
蒼山大蒜的一種做法辣椒炒蒜片,朋友們吃過嗎?
蒼山大蒜口味特點:香、辣、粘、濃。
王氏熟梨
王氏熟梨用料講究,風味獨特,為中華一絕。有清痰瀉火、潤肺止咳、解酒利尿、除煩去燥、養肝益心的療效。
原料:山東平邑天寶山黃香梨、浙江溫州冰糖、四川峨嵋山川貝母、熟梨原汁老湯、南國紅豆、曲阜大棗、桂花醬、香白芷、香料等。
製法:梨精選,南國紅豆泡發,香料包裹好;主配料下入特製灶具內,加老鹵、新湯、調料鹵制酥爛即成。
王氏熟梨一般在夜幕降臨時銷售,售賣時配以悠揚的傳統售賣歌,人們聽到歌後,紛紛前往購買,食者贊不絕口。
王氏熟梨口味特點:酥爛化渣、入口即化、甜香醇厚、子實酥軟。
莒南驢肉
人常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足以說明人們對於驢肉的的喜愛,尤其是在臨沂的莒南,堪稱一絕,莒南的驢肉之所以好吃,是因為莒南毛驢純飼青草等無公害綠色植物,飲天湖、石泉湖天然礦泉水,其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莒南驢肉用獨特工藝炮製的香噴噴的驢肉,配以色澤澄黃汁湯,輔之濃香咸辣的佐料,令人百吃不厭。
莒南驢肉,通常是取肉塊切片沾煳鹽食用,色、香、味、形具佳,更因為在驢肉的烹制上有獨到的功夫,製作的熟驢肉奇香,肉湯奇鮮,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各路吃貨的喜愛。
莒南驢肉口味特點:味道鮮美、色澤誘人、肉香湯鮮。
臨沂糝
要說臨沂最著名的飲食,流傳最廣的傳統小吃,不得不說的就是糝,糝是臨沂獨有的,只有臨沂人做的才正宗的,不管你是有錢人還是普通人,不管男女老少,其香辣可口、肥而不膩、祛風除寒、開食健胃為臨沂人所鍾愛,早晨喝糝是山東臨沂市的傳統食俗。
「糝」在文字上講是用肉作成的湯羹。相傳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種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對回民夫婦來臨沂經營,當時叫「肉糊」,後來仿製者越來越多,明朝時期定為「糝」。
在臨沂一些非常出名的糝館,你會發現一個特殊情況,看著一家非常不起眼的糝館,在凌晨三點多開始就開始被豪車堵滿門口,為的就是吃到最最正宗的頭鍋糝。「糝」在文字上講是用肉作成的湯羹。相傳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種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對回民夫婦來臨沂經營,當時叫「肉糊」,後來仿製者越來越多,明朝時期定為「糝」。
據臨沂縣志記載,糝是明朝末年臨沂人創造的,幾經演變改進逐步形成獨具一格的沂州名吃。解放前臨沂城有八家著名糝鋪,今已發展至百家專營糝鋪。 喝糝有四大講究,即熱、辣、香、肥。一碗熱糝配以油條、燒餅、烤牌等食用是美好的早餐享受。糝有牛肉糝、羊肉糝、雞肉糝三種,以羊肉糝最為普遍,雞肉糝為珍。
臨沂糝口味特點:香辣可口、肥而不膩、祛風除寒、開食健胃。
I. 張家界有名小吃及風俗嗎
去一個叫銀滿斗的地方吃酸菜牛肉,好吃得不行,大概在35元一個火鍋,夠吃三人。地點在航校下來的那個巷子裡面,緊挨著步行街。實在找不到的話,去三角坪名氣很大的胡師傅三下鍋吃頓張家界特色菜--干煸腸子和核桃肉火鍋, 15元一份,可能是遊客多了緣故,分量少了,口味也差些了,有點名不副實,不過名氣依然很大。
喜歡吃魚?打的5塊到大庸橋片片魚店,最底消費15元人,魚和其他的小吃准你肚皮撐翻!
張家界市區有一家正宗的湘菜館—湘里人家,主要料理正宗的湘菜;還有九斗梁,是正宗的土家菜館,在吊腳樓里一邊吃地道的土家菜,一邊聽阿妹唱山歌,韻味很不錯哦!
張家界靠山吃山,最著名的就是野味了,到林野酒樓嘗嘗什麼什麼(對了,好像不能說出來哦)等等別的地方沒有的野味,也不枉來一次張家界了。
還有一個地方非常不錯,就是黑竹溝,是吃山珍的地方,各種你從來沒有嘗過的蘑菇真的非常讓你享受,價格也不貴。當然最著名的還是胡家下三鍋,希望可以幫到你。
風俗:
一、張家界土家婚俗「三奇」
送豬尾巴信:男方想結婚,當年給女方拜年時,必備一隻帶豬尾巴的臘豬後腿,暗示男方請求成親的信息。女方父母見了這份特殊的禮物,也不當面回答。若不同意女兒第二年辦婚事,只需將那豬尾巴割下,用紅紙包好,放於贈送給男方的布鞋內,男方一看便知其意,只好來年拜年再求之。若女方同意,則將豬尾巴留下來,表示這門親事要結尾,並在回贈的布鞋內放一枚紅雞蛋或一個小紅包。
找「莫畢」:男方迎親隊伍頭天夜裡趕到女方家。女方的陪嫁姑娘們乘迎親隊伍中的小夥子不注意,就用事先塗在手上的鍋煙子,抹小夥子的臉,看誰找到「莫畢」(土家語意為迎親總管)。此俗有兩個意思,一是把莫畢的臉抹黑,以此戲弄男方;二是青年男女指「莫畢」的時候,暗結意中人,有原始「搶婚」遺跡,也是自由戀愛之意。
娶啞巴親:新娘到了男方家,被引親娘攙扶出轎,男方在迎接送親客人時,是不能說話的,說話就會走漏成親的消息。因為,過去的土司王,只要一聽到山寨有結婚的響動,就要殘暴的索取新娘的「初夜權」。為了盡量減少這種悲劇,過去土家姑娘出嫁,大都悄悄入寨進屋。約定俗成,現在部份地方仍沿襲這種風俗。
二,張家界土家族哭嫁歌集錦
《哭家人》:我的嬸娘我的叔,我今搭了露水帕,人家老少都敢罵,我今天穿了露水衣,人家老少都敢欺,我的哥哥呀我的妹,往日兄妹情義深,今朝多了我一人,送給人家當賤人,難舍哥妹離別情。哥呀妹呀兄弟呀,往日喊我喊得甜,挨到哥哥十八年,竹筍跟著竹子長,哥哥疼妹十八年,如今竹子已砍斷,哥哥不再有負擔,牽著手兒不覺得,如今你亮手亮腳走,丟下我一人好凄慘。我的爹呀我的娘,可惜我生就女兒身,養老送終不沾邊,我今是您下賤女,盤兒的恩情幾時還,我今喝了離爹酒,我今吃了離娘飯,如今父女娘兒要分散,我的爹呀我的娘,我今是您賤女兒,您再打傘傘不圓,兒今進了苦竹林,換了衣服改了姓,再想回家萬不能,我今出了娘家門,二回回門再團圓。
《母女哭》:我的媽呀我的娘,您為兒女辦嫁妝,十天趕三場,一月赴九場,大路走成槽,小路跑起毛,雞子剛開口,娘在路邊走,麻雀進林子,娘在路上行,喜鵲落了窩,娘在路上摸,紅紅綠綠幾大宗,湊湊合合辦得多,我的媽呀我的娘,韭菜開花九片葉,我娘懷我十個月,十月懷胎苦難多,十月一滿臨盆降,我娘分娩在一旁,牙齒咬得鐵釘斷,雙腳踩得地皮穿,醒來一看女兒身,是女非男娘傷心,娘的好處千千萬,十天半月數不完,您今逼我出娘門,活人送進死人坑!等等。。。
三,張家界土家族禁忌大全
1、春節禁忌:
正月頭七日忌:(因古人以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正月一日不殺雞,二日不殺狗,三日不殺豬,四日不殺羊,五日不殺牛,六日不殺馬,七日不用刑。正月初一至十五為「過年」,忌耕作,以為此時耕作沖犯神靈,一年百事不順。忌言「死」、「鬼」、「殺」等不吉利字眼。必言時則擇吉字易換。若有犯,是年將大不吉。年初一至初三忌潑水、倒垃圾於門外。以為水土出門如財氣出門,而年為歲首,故又以為一年財氣不佳。污物雖多必積至初四方可送出戶外。初一至初三忌乞火他人,以為於主客兩方均有害。正月初五為「破五」,亦稱「五忙日」,忌耕作,否則以為年內遇事必破敗。
2、 除夕禁忌
鄉民以為是日上界諸神下降,要處處秉誠恭敬。不許打碎碗碟,忌惡聲謾語,忌隨地小便及潑污水、燈油於地等。忌推磨舂碓,相傳它們已勞累一年,除夕需要休息。忌借貸,人們認為一年的最後一天(包括大年初一),財氣不外泄。亦忌掃地,相傳若除夕掃地,會把一年的財氣掃掉。同時還忌吃湯泡飯,否則來年會下大雨,沖毀稻田,淹沒莊稼。土家人認為,飯為「五穀神」所管,湯屬水,由龍王所管,五穀仙子與龍王有舊恨,故若湯泡飯,則會使龍王乘機興風作浪。除夕日不準吃糍粑,相傳遠祖的太婆是在除夕吃糍粑後哽死的,故而忌之。除夕日的菜不準放辣椒,否則來年會吃一年的「辣子虧」。亦不準到水井挑水,否則會驚動龍王,來年會發生水旱災害。同時還不準殺傷生靈畜禽,否則會遭到它們靈魂的報復。 還有。。。
四,張家界土家族農耕生產
水旱石碾
糧油加工設施。把山泉聚起來,在岩壁坡腳開一溝渠,或架一木梘,泉水沿渠梘沖刺而來;迎水口安裝一圓形水鼓,用片片木板隔成一個個水囊,靠水的沖力啟動水鼓;水鼓中軸又帶動一木齒輪,齒輪的立軸再帶動上面的「犁轅弓」,長弓成拋物線拴住石輪在石糟飛轉,「咕嘎.....咕嘎.....」像唱一支古老的民歌。水碾,可碾米磨粉、碾菜子、茶子(茶油)。其式樣不一,區別在水鼓,立式為「鼓」,座式稱「傘」,由水位條件選定。少水山寨則用旱碾,前後兩個扁輪子,用畜力拉,咿咿呀呀地唱,從早到晚,為山寨增添一曲諳熟綿長的田園歌。碾成的米面比機械加工的味美。現不通電的山寨仍沿襲石碾加工習俗。
背簍代擔
山區運載習俗。「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桑植大山區,道路崎嶇狹窄多險,挑擔不方便,人們便與背簍結下不解之緣。姑娘出嫁要織「洗衣背簍」(又稱麗背簍)作陪嫁。洗衣背簍小巧玲瓏,篾絲細膩,圖案別致,花紋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勞的招牌;女兒生孩子,娘家要送—個「兒背簍」,作為「祝米酒」的禮行(品)。兒背簍成長筒形,腰小口大,專用來背孩子;砍柴、扯豬草則用「柴背簍」,它篾粗肚大,經得住摔打,摘苞谷、小谷則用「扎背簍」,它腰細,口呈喇叭形,底部成方形,高過頭頂,像倒立葫蘆,背得多。另有一種木製背簍,幾根木棒,作成一能置物體的空架,用篾絲系著,是背原木,送肥豬的好工具。有的為歇息時不釋肩,用一「丁」字棒將簍底撐住,叫「打杵」,用來「歇肩」。此物方便適用,至今仍然盛行,故有「簍不離背,杵不離簍」之諺。
薅草歌
張家界境內山多田少,居住在山區的人民,習慣在荒山野嶺上開荒栽桐、茶,種包穀。在開墾大片荒山時,親友和鄰舍的人都相約帶著挖鋤幫工開墾,主人家只招待酒、飯,不付工資,叫做「打白工」。為了減輕人們在勞動中的疲睏,提高工效,主人家還請唱歌師傅二人,在工地上一人敲鑼,一人打鼓唱薅草歌。清早上工時,歌師傅唱請「土地神」的歌。吃過早飯後上工,歌師傅便唱一些男女情愛的歌;有時見景生情唱一些工地上勞動場面的歌,表揚肯賣力的人。吃過午餐後上工,唱《水滸》、《三國演義》、《封神》、《梁山伯與祝英台》等故事。唱詞多是四字句,句尾的字同韻。歌師一人唱上句,另一人接唱下句。唱完兩句後便打一陣鑼鼓。到了日近西山快要收工時,歌師傅唱送「土地神」的歌,歌唱完後,在一陣歡樂的鑼鼓聲中大家扛著鋤頭各自回家。山區人民鋤包穀草,稻田薅草時,都相互打白工,請歌師傅唱薅草歌。這種習俗流傳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因歌師傅受到「造反派」不同程度的批判斗爭,以後歌師傅相繼去世,薅草歌便唱的少了,而打白工的習俗仍然存在。
糊倉
每年插秧時,農民請親戚朋友幫忙插秧,秧插完後插秧的人便給主人家身上糊稀泥巴,主人家也不生氣。傳說泥巴糊得越多,秋收時穀子就收得多。此俗稱為「糊倉」。
插秧包
主人用雞、鴨、魚、肉、蛋款待插秧人,俗稱「插秧包。」在盛豬肉碗面上放一塊蓋面肉,這塊肉只有插秧身手藝高的人才能吃,吃了這塊肉的人,下田就要插頭佾,如果插二佾、三佾的人進度超過插頭佾的人,下次吃飯時的蓋面肉就要讓給超過頭佾的人吃。
開秧門
流行於張家界全市各地。農家對插秧十分重視。首次下田扯秧稱「開秧門」,要焚香燒紙放鞭炮,表示感謝田神和向人報喜。開秧門時,還唱(開秧門歌),主家以酒食犒勞插秧者。諸人乘興下田,各顯技能。
守夜
流行於張家界市桑植縣的大山區。莊稼成熟時,山中猴子、野豬、豬獾、黃羊(黃鹿),夜晚常成群結隊糟蹋,山民們便搭棚看守。入夜,他們燒旺篝火,不時鳴鑼、擊鼓、放銃、敲梆,驚走野獸,保護莊稼。清代《溪州竹枝詞》曰:「溪州之地黃羊多,三十五十藏岩窩;春種秋種都竊食,只怕土人鳴大鑼。」此種驅獸方式,至今仍有人採用。
採茶
流行張家界全市各地。據清同治版(桑植縣志)記載:「崗茶四季皆產,縣屬獨多,葉頗厚,穀雨前摘取細者,亦名搶旗」。桑植縣境西蓮鄉五京村唐家灣產「三合國茶」,又名「玉京貢茶」,具清香、汁甘、味道鮮美之特點,久負盛名。相傳明崇禎十二年(1639)為皇宮貢品。
五、張家界土家族建築
土家吊腳樓:
吊腳樓多為木質結構,—般為橫排四扇三間,三柱六騎或五柱六騎,中間為堂屋,供歷代祖先神龕,是家族祭祀的核心。 根據地形,樓分半截吊、半邊吊、雙手推車兩翼吊、吊鑰匙頭、曲尺吊、臨水吊、跨峽過澗吊,富足人家雕梁畫棟,檐角高翹,石級盤繞,大有空中樓閣的詩畫之意境。土家吊腳樓窗花雕刻藝術是衡量建築工藝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有浮雕、鏤空雕等多種雕刻工藝,雕刻手法細膩,內涵豐富多彩。有的象徵地位、有的祈求吉祥、有的表現農耕、有的反映生活、有的教育子孫、有的記錄風情。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歌舞競技、神話傳說,栩栩如生,蓄意深刻。
修屋上樑拋粑粑:
土家的新修房屋,在上樑時,興拋粑粑,以表示慶賀之意。內容與形式是這樣的:立屋上樑的這一天,親族好友送匾額送紅布,敲鑼打鼓放鞭炮。正式上樑時,還請兩名「歌師」手端茶盤,提著酒壺,搭著木梯,沿中柱一步一步往屋樑上攀登。要上一步梯極,講幾句贊詞。當快要到達屋樑時,就講一通贊頌之詞,然後拿出兩個大粑粑,問主人家是要富還是要貴,主人說富貴都要,歌師說賜你「富貴雙全」,將兩個大粑粑拋下。主人家接過粑粑以後,又拋一些小粑粑,算是招待看熱鬧的人。這種形式就叫做「上樑拋粑粑」。等粑粑搶過以後,歌師一步一步走下梯子,又講一些贊詞,這樣上樑才宣告結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包括圖片、視頻、附件等)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用戶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轉載作品務請註明出處,機構雲平台、個人雲空間的建設權、管理權、所有權均歸實名機構和實名師生所有,與世界大學城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