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會有什麼特色小吃
蜜桔
該品種果實吃起來有蜂蜜味,故名蜜桔,11月下旬開始成熟,12月中旬為適收期,屬中熟品種,果實橢園形,成熟時仍帶淺綠色,熟後才能轉綠黃色,肉質細嫩化渣,蜜味芳香,果實單果重25—35克,可食率77.8%,可溶性固形物11—14%,每100毫升含全糖12.1克,含果酸0.063克,是高糖低酸的柑桔品種之一。蜜桔樹冠矮小,枝梢細而密集,葉片橢園形細小,豐產性一般,但品種上乘,是九十年代四會推廣的優良品種之一
四會貢柑
四會貢柑,產於四會市各鄉鎮,尤以大沙、石狗和江谷三地所產之柑橘堪稱極品。自明朝初年始,四會每年都要選取上好的四會柑橘進貢給皇上,因而四會柑又名貢柑。四會柑分黃柑、甜柑、蕉柑,乳柑、行柑,茶技柑扣大紅柑等多個品種,但都以皮薄汁多、肉厚無渣,甘甜爽口、味鮮香醇而馳名。四會柑有止咳化痰、幫助消化、增進食慾的功效,且果皮曬干後既可入葯,又可作烹調魚肉之配料。葯學大師李時珍曾在他的著作《本草綱目》中稱四會柑為「魚凍柑」、
四會沙糖桔
地域范圍四會市行政區域內的龍莆鎮、地豆鎮、威整鎮、羅源鎮、逕口鎮、大沙鎮、東城街道、石狗鎮、黃田鎮、貞山街道、江谷鎮、下茆鎮、城中街道,共十三個鎮、街道 特定品質沙糖桔果實扁圓形,頂部有瘤狀突起,蒂臍端凹陷,色澤橙黃,裹壁薄,易剝離。果形指數0.78,單果重62—86克,可食率71%,可含溶性固形物11%,每100毫升含全糖10.55克,果酸0.35克。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清甜,吃後沁心潤喉,耐人尋味。
無篤石螺
無篤石螺又稱「仙螺」,是四會特產。以其口感韌肖、肉味鮮美而為各地食客所稱道,有「不嘗仙螺不算到了四會」之說。這無篤石螺,外形似普通石螺,但較細長,顏色青灰較普通石螺為深。最大特點是螺殼尖端像是被人鉸去後用水泥堵上。相傳,這仙螺是當年文氏貞仙在山上將石螺鉸好殼後,遇「肥狗」(當地無良紈絝子弟綽號)前來追逼逃走,石螺回到水中偉下的後代。因仙螺只能生長於水流清澈、沒有污染的山間小溪中,產量較少,故價格較貴。在酒館食肆中,…
「地豆」炭燒肉
四會市地豆鎮盛行吃自家燒制的炭燒肉。每逢「墟日」,各家就宰殺自己飼養的豬,用木炭燒制,燒得差不多的時候,就拿到市集上邊燒邊賣,因為燒得皮脆肉嫩,其他鎮的人也趕來購買,不到9點鍾就可以收攤了。這種風氣沿襲到各個城鎮,成了一種風味。
白沙竹筍
白沙竹筍,是四會市清塘鎮白沙村的特產,村民利用綏江河畔特有的沙綿土壤培育鮮筍,夏季收獲,筍體大肉多,鮮嫩爽脆。作菜餚或佐料都符合,切成薄片,與鴨肉、豬肉片燜制,爽口清香,有開胃的作用。
四會瀨粉
四會瀨粉,俗稱粉仔,源自清塘民間。先以粘米粉用適量清水攪拌成糊,然後用特製的瀨粉缽盛上,糊粉蔥缽底幾個小孔迅速流落鍋中的開水裡,形成圓條,煮熟厚用篩子撈起,泡清水(俗稱「過冷河」)即可。食用時,起猛火起鍋,下適量上湯,再放瀨粉,以醬油、胡椒粉、肉粒、蔥蒜等作佐。
煎黃鯽魚
煎黃鯽魚,鯽魚的邊是鯽魚的一個變種,與普通鯽魚不同之處是它的身體一邊是青白色,而別一邊為焦黃色,像是被人放在鍋里煎黃了一樣,吃起來比普通鯽魚更香更鮮。當然,價錢也高出不知多少倍。關於這種魚的起源,傳說與無篤石螺一樣。當年貞仙將鯽魚放在鍋中煎燒,人在一邊鉸石螺,「肥狗」來了,貞仙離開,魚與螺都回到了水中,遂成了貞山的仙跡。
茶油雞
茶油雞,到了四會不可不試的東西是茶油雞 ,吃的地點必須在貞山。而貞山六祖祠是供奉六祖惠能真身的千年古剎,附近多有鄉間食肆, 茶油雞 是雞中上品, 野山茶油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食用油,具有特殊的油香。它產量極少,是茶油中的珍品。此種山茶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膽固醇,其營養價值甚至超過橄欖油,更具有生津通絡、活血解毒的功效。在古時它是金創葯的主料,瑤族人素來就用作產婦的補養品,頗受珍視,歷來被作為貢品。
貢柑
貢柑是我市柑桔名牌特優品種,栽培歷史悠久。因品質特優,明清時代為朝庭貢品,故稱貢柑,果實鵝蛋形,單果重100—130克,可食率82.8%,果皮薄而光滑,金黃色,果肉透明清脆,汁多、化渣、清甜具有獨特的芳香味道。種子較少,平均每果6.8粒,可溶性固溶物13.5%,全糖12.7%,含維生素C12.78,是我省柑桔寶庫中的一朵奇葩。果實11月下旬開始成熟,12月上旬為適收期,產量中等,盛產期一般畝產2000公斤
十月桔
一、特點:十月桔又叫沙糖桔,是我市栽培面積較大,果農喜歡種植的一個優良品種。果扁園形,平均果重58克,可食率71%,全糖12.05%,可溶性固溶物12.9%,果酸0.41%,果核15粒左右,味甜化渣,果皮極易剝離,色澤鮮紅。11月上旬開始成熟,11月下旬至12上旬收獲,豐收性強,高產穩產。樹勢高大,枝梢緊密,樹冠內結果率高,盛產期一般畝產2500—3000公斤,株產100—150公斤,最高350—400公斤,抗病
八月桔
屬早熟品種,10月上旬開始成熟,10月底至11月初收獲,果實個體比十月桔稍大,果重平均65克,可食率72%,可溶性固溶物12—13%,味甜酸少,果核13—18粒,果皮粗糙而顏色比十月桔微紅,葉色濃綠,易招惹病蟲,易感潰瘍病,落果時間略長,產量比十月桔略低。盛產期畝產2000—2500公斤,最高株產350公斤,需肥量中等,在沙壤土種植也可獲得豐產
❷ 石螺怎樣炒好吃
1、洗螺 有一個流傳很久的民間辦法。先將田螺石螺放進盛滿清水的盆子里,再把菜刀、鍋鏟等非不銹鋼鐵器插進螺堆。第二天就可以發現這些鐵器上爬滿了螺,不僅盆底沉下一層螺吐出來的泥巴,母螺還產下很多螺崽。如果清理干凈後再重復處理,螺就繼續吐泥下崽。這樣,螺的肚子里便干凈多了。 2、拑螺尾 在這里,向大家介紹一種土製的斬螺工具,簡單非常:用一塊260mm×80mm的結實木板,釘上一塊1.5mm厚的曲尺形鐵板,鐵板的一端高度280mm,分別鑽上三個18、16、14mm的孔,另一端80mm固定在木板上,那麼可根據螺體的大小,把螺尾放進孔內,突出來螺尾尖部位手起刀落。方便、快捷,很快地,數斤螺就「搞掂」。 3、炒螺 A、調料:蒜茸、酸筍、豆豉、紫蘇葉、辣椒油、油、鹽、料酒(少量)、蔥、姜、紅辣椒、青辣椒、小個紅指天椒。 B、製作方法:猛火燒干鍋,下油(約兩大勺。油一定要放得大方,上盤時一個個油亮油亮的),待八成熱下蒜茸、酸筍、豆豉、蔥、姜、紅辣椒、青辣椒、小個紅指天椒一起爆香,然後下洗好瀝乾的田螺爆炒5分鍾(其間要不停翻攪),再放辣椒油、紫蘇葉、鹽、料酒繼續爆炒5分鍾即可上碟。 這里是以酸筍來炒螺。將螺與酸筍一起炒了,再放入自製的辣椒油,最惹味。吃螺的方法:要有一點技巧,並一點也不文雅,用食指和姆指把螺的尾部放進嘴邊,先吸出其汁,順帶一吮,把螺尾肉用力一拉,這叫「欲擒故縱」,再把螺體轉過來,把頭部放入唇里用力一吸,整個螺肉便丟進口裡,細細品味,味蕾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那鮮美,那甘香,令人總有品不足、嘗不夠似的。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著,各人發出「滋滋」的響聲,俗稱「親嘴」。如同奏起一首獨特的交響曲,那種美妙的樂趣,令人回味無窮。 紫蘇(一種紫色植物的葉子,有特殊的香味。我們那裡以前在菜地里都種,作香料。我認為它有很好的去腥效果) 最關鍵的是要掌握好火候。火候不到,螺肉不熟不進味;火候太過,螺肉又很難吸出來
❸ 石螺怎麼炒好吃
炒石螺的家常做法
吃石螺是一個比較繁瑣的事情,凈養、剪尾、清洗等等工序,足以耗掉超過大半天的時間。
①凈化、剪尾、清洗
【凈化】
市場上賣的石螺,一般都是來自於魚塘養殖,很少能夠遇到小河、小溪里野生的石螺。魚塘裡面的塘泥很肥,石螺繁殖和生長的速度都非常快。
石螺從市場買回來以後,需要一個凈化的過程。如果不急著吃,可以凈養一天時間,適時換水讓石螺吐凈污物。如果急著吃,也要提前幾個小時,採取一些措施,使石螺快速吐出污物。
讓石螺快速吐出污物,可以採取幾種不同的方法:滴入少許花生油、放點青菜葉子、用洗米水凈養、水中加入適量生粉等等,以上幾種凈養的方法,都能夠使石螺快速吐出污物。
【剪尾】
石螺在剪尾之前,最好先將其表面的污物進行多次清洗,清洗的過程中,可以在倒干水後,加入適量生粉或者麵粉,將石螺表面的污物搓洗干凈。
洗凈的石螺,就可以進行剪尾了。石螺剪尾的目的,是為了在炒制的過程中,使其吸入湯汁而入味,並且在食用的過程中,能夠直接吮吸。
剪尾操作環節,用家裡常備的老虎鉗或者尖嘴鉗,把石螺的尾部頂尖處剪掉即可。剪的時候盡量剪到位,要把硬殼完全剪破口。
【清洗】
剪好尾的石螺,尾部的碎殼會影響口感,要進行多次清洗。
在清洗的時候,盆中的水要沒過石螺,洗後不要直接把水倒掉,而要用手從盆中把石螺撈起,使碎殼留在盆底。
換水清洗兩三遍後,石螺就已經很乾凈了,我們就可以准備下一步操作了。
②准備配料
炒石螺的配料,因各人口味的不同,配方會略有差異。老鄭家裡的傳統做法,偶爾也會做出一些調整。
石螺比較寒涼,所以需要一些溫熱的食材來作配料。生薑、蒜頭、和辣椒,都是炒石螺的必備配料。
增香的配料,老鄭選擇使用:蔥白、紫蘇和豆豉。除了花生油以外,再加上鹽和生抽就已經足夠了。喜歡吃石螺原味的朋友,蚝油盡量不要使用,以免搶了石螺的味道。
③炒制過程
炒石螺,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夠鑊氣的石螺,一定要燙嘴才好吃。
【熱鍋】
炒石螺之前,把鍋燒熱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鐵鍋先放到煤氣爐上面干燒,燒到冒煙時再把鐵鍋清洗一遍。這樣做的好處是讓鐵鍋整體的溫度都上升,下一步炒石螺的時候,鍋溫更加均勻。
鐵鍋清洗干凈後,放到煤氣爐上面,鍋底微微開始冒煙,倒入花生油(盡量多一點油)。
【爆香配料、炒石螺】
配料下鍋要有順序,以免將配料燒糊。同時,配料下鍋之前,就要開始准備燒一點開水了。
先把拍爛的姜倒入鍋中,然後再放入拍爆的蒜頭,接著倒入蔥白和豆豉,稍微翻炒後倒入清洗干凈的石螺。
石螺下鍋以後,不要急著翻炒,適時翻炒即可,讓螺殼均勻吸收熱量。翻炒的過程中,注意觀察鍋中的變化。當石螺的硬甲開始少量脫落的時候,就要開始調味了。
加鹽的量,要比平時炒菜的量多一倍左右,否則石螺就會不入味。
鹽下鍋以後,要迅速翻炒,使鹹味均勻。接著淋入適量生抽,以增加鮮甜味道和產生焦糖香。然後緊接著放入適量辣椒醬,迅速翻炒均勻。
紫蘇,是最後下鍋的配料。當紫蘇下鍋以後,就意味著即將大功告成了。
鍋中加入紫蘇後,翻炒拌勻,然後淋入適量開水,以水面與食材平齊即可。
最後水煮的過程,能夠使石螺入味。螺殼吸收湯汁以後,吮吸的時候,彷彿有一種爆汁的感覺,會為石螺增加更好的口感。
水煮的時間不需要很長,1-2分鍾即可。煮好後的湯汁並沒有少太多,石螺連著湯汁一起起鍋,裝在盆子裡面。
帶點湯汁的石螺,味道才更加完美。吮吸石螺的時候,先有爆汁的口感,再有螺肉的爽脆,層次感更加分明。
操作要點:
①火要夠大
炒石螺一定要猛火,鍋溫要均勻、夠熱。石螺要通過螺殼導熱,如果火力不足,就會炒出焐熟的石螺,沒有鑊氣。
②油要夠多
鍋中的油足夠多,才能夠更好地傳導熱量,使石螺更快、更均勻地受熱。如果油太少,石螺和石螺之間就缺少了導熱的介質,炒出來的石螺就不夠好吃了。
③鹽要夠多
螺殼有兩面,裡面和外面。螺殼吸附的鹽分,因其數量的增加而增多。再加上最後下入的開水,還會把鹽分稀釋。所以,炒石螺一定要放多一點鹽,吃起來才不會淡而不香。
❹ 怎樣炒石螺
材料:石螺一斤,金不換幾片就行(金不換也叫九層塔,是一種配料香草,味道很香,我們這里炒石螺都會用它調味的),調味料適量
做法,很簡單:把石螺泡過水,最好是泡過一夜,去除泥土,再來把石螺的尾巴夾掉,洗干凈
九層塔摘片洗干凈,等一下可以用
起油鍋,熱下油,把石螺倒進油鍋里快炒,九層塔也可以同時放下去炒,這樣才能更好的炒出香草的味道,看看等到石螺上面的小蓋片已經掉出來時然後再下調味料,最後收汁起盤,完成了。
石螺幾乎人人都愛吃的,石螺的營養非常豐富,肉質爽脆甜美,味鮮甘香,是一種風味美食,而且其本身含有蛋白質等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有健胃、滋陰補腎,促進食慾的功效。
❺ 如何炒石螺
主料2人份
石螺2斤
輔料
薑片適量 蔥白適量 紫蘇葉適量 新鮮紅辣椒3個 蒜頭適量 料酒適量 香菜適量 醬油適量 鹽適量
步驟1
市場買的石螺在家養一兩天清一清螺裡面的臟東西,勤換水。炒之前用鉗子把尾巴夾掉(夾到和圖中差不多就行),清洗干凈瀝干水備用(真是又臟又臭,想想外面宵夜大排檔的瞬間胃裡翻江倒海……)
步驟2
姜,蒜,香菜,紫蘇葉,蔥白切碎備用(紫蘇的梗也可以放進去一起煮,表浪費了,我媽說的
步驟3
鍋里燒干,熱油,放下剛剛准備好的配料煸炒出香味
步驟4
加入石螺和紫蘇葉還有梗梗,一起翻炒。放適量鹽、料酒和醬油翻炒均勻
步驟5
加入過面水,大火燒開後蓋上蓋子,小火煮半個小時
步驟6
最後收汁,差不多就圖中那樣便可以出鍋,一定要有汁才好吃的,也可以留多些汁,吸起來才帶勁
步驟7
可以圍在電視機前慢慢吸石螺了,看看誰最快?!
烹飪技巧
石螺從市場買回來最好用清水養一兩天,不然很多沙子和便(你懂的……)喜歡味道重一點的,配料多放點
❻ 肇慶有什麼好吃的 十大特色美食小吃推薦
1、德慶五福雞
「五福雞」是德慶縣官圩鎮獨具特色的優質品牌雞,因其採用山地放養,肉質嫩滑,皮薄骨香,雞味濃郁而名聞遐爾,在市場上十分走俏。
2、西江第一碌
西江第一碌即指蛇碌,是廣東肇慶德慶縣的特色風味美食,其選用肉質好的蛇,用不同的方法和配料,泡製出來的蛇碌味道自然可口,出品乾爽,不出油,香口和味,營養價值豐富,深受人們喜愛。
3、竹篙粉
竹篙粉是處於粵西的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頗具特色的漢族傳統小吃,屬於粵菜系。其特色是美味爽口、芡汁獨特,口感顯著區別於普通河粉,且需放竹篙掛晾而得名。
4、德慶酥
德慶酥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傳統名點,是在桃酥中添加芝麻、花生等原料製成,屬於廣式點心,甘香鬆脆,呈淡黃色,色澤鮮明。
5、龍潭蓮藕炆豬手
廣東人叫豬前蹄叫豬手,叫豬後蹄叫豬腳。前蹄比較好肉,後蹄皮多肉少,只能用來煲湯。龍潭蓮藕炆豬手,採用風光如畫的蓮都畫廊里的野生蓮藕為食材,肥碩多粉、入口松化無渣的好底子,以致於在這道龍潭蓮藕炆豬手,肥美的豬手竟然淪為了最佳的配角!?
6、茶油雞
到了四會不可不試的東西是茶油雞,吃的地點必須在貞山。茶油雞是雞中上品,野山茶油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食用油,具有特殊的油香,它產量極少,是茶油中的珍品。此種山茶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膽固醇,其營養價值甚至超過橄欖油,更具有生津通絡、活血解毒的功效。
茶油沸點高,用茶油烹飪的茶油雞具有鮮香、嫩滑、無腥味的特點是四會的一大名吃,從現代營養學與葯理學的角度來說更是滋補、美容、解毒的綠色健康產品。
7、四會瀨粉
四會瀨粉,俗稱粉仔,源自清塘民間。先以粘米粉用適量清水攪拌成糊,然後用特製的瀨粉缽盛上,糊粉蔥缽底幾個小孔迅速流落鍋中的開水裡,形成圓條,煮熟厚用篩子撈起,泡清水(俗稱「過冷河」)即可。食用時,起猛火起鍋,下適量上湯,再放瀨粉,以醬油、胡椒粉、肉粒、蔥蒜等作佐。
8、地豆炭燒肉
四會市地豆鎮盛行吃自家燒制的炭燒肉。每逢「墟日」,各家就宰殺自己飼養的豬,用木炭燒制,燒得差不多的時候,就拿到市集上邊燒邊賣,因為燒得皮脆肉嫩,其他鎮的人也趕來購買,不到9點鍾就可以收攤了。這種風氣沿襲到各個城鎮,成了一種風味。
9、雞煲蟹
蟹煲雞是廣東肇慶一帶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此菜湯味醇厚香濃、雞肉滑嫩爽口、蟹肉新鮮香甜,並具補血養身、補益六腑之功效。
10、無篤石螺
無篤石螺又稱「仙螺」,是四會特產。以其口感韌肖、肉味鮮美而為各地食客所稱道,有「不嘗仙螺不算到了四會」之說。這無篤石螺,外形似普通石螺,但較細長,顏色青灰較普通石螺為深。最大特點是螺殼尖端像是被人鉸去後用水泥堵上。
❼ 石螺怎麼炒又香又好吃
用料
石螺肉 300g
酸筍 2塊
姜 蒜 適量
干辣辣 青辣椒 適量
生抽 老抽 少許
澱粉 適量
食鹽 適量
酸筍炒石螺肉的做法
准備食材酸筍炒石螺肉的做法
步驟1先把姜蒜辣椒炒香酸筍炒石螺肉的做法
步驟2把石螺肉和辣椒一起炒,再把石螺肉的水份炒干酸筍炒石螺肉的做法
步驟3再把酸筍倒入鍋里和石螺肉一起炒酸筍炒石螺肉的做法
步驟4石螺肉炒到七分熟,就放鹽,把調好生抽和澱粉倒入石螺肉中酸筍炒石螺肉的做法
步驟5放老抽,上色酸筍炒石螺肉的做法
步驟6最後石螺肉煮3~4分鍾,嘗嘗味道夠不夠酸筍炒石螺肉的做法
步驟7出鍋啦
❽ 大排檔炒石螺的做法
主料
石螺
1000g輔料
油
適量
鹽
適量
蒜頭
適量
紫蘇
適量
蔥
適量
白糖
適量
醬油
適量
生粉
適量
步驟
1.石螺買回來後要泡水兩天,第二天要加入鹽泡,這樣可以讓石螺
吐出臟物
2.把石螺的尾部用刀切斷
3.石螺放沸水煮2分鍾,食用更放心
4.沸水倒出後再用冷水沖泡一會,瀝干水份
5.放油、蒜頭爆香鍋氣
6.再把石螺放入鍋內番炒,加放適量水份蓋鍋煮5分鍾,石螺一徹底煮熟才可食用
7.把蔥、紫蘇放入鍋同煮
8.用白糖、鹽、油、醬油、生粉調好的調味料倒入鍋里
9.調味料醬油均勻番炒片刻即可,喜歡吃辣的可以加點辣椒哦
❾ 炒石螺怎麼做好吃
主料;田螺600克、紫蘇15克、姜10克、辣椒5隻、蒜10克、蔥10克、豆豉15克、色拉油15克、麻油5克。
輔料;鹽3克、蚝油2匙、醬油10克、糖2克、酒10克、胡椒粉2克。
1、各材料,石螺選購肥大的,外殼越薄越好,外形比較均勻,外殼呈現出淡青色,當然,還要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