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青海大通周邊有什麼好吃的地方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青海大通周邊有什麼好吃的地方

發布時間: 2022-06-16 21:11:42

❶ 請問青海有哪些特色小吃和特色菜

●手抓羊肉:吃肉時,或用手抓、撕、食,或用藏刀割食,故名。一般就地宰殺,扒皮入鍋,待水開鍋,撈出即食。肉赤膘白,肥而不膩,油潤肉酥,質嫩滑軟,十分可口。一般到藏家,主人先將羊尾巴給客人,然後他人才能手抓。又有「女婿吃羊脖子」的習俗。
●燴面片:先將肉片、豆腐片、新鮮蔬萊,如;紅辣椒片等在鍋中煸炒,放上羊肉湯,加鹽、味精、醬油、薑末、胡椒粉等入味,再加進黃花、木耳燒沸,略勾芡汁,撒上蒜苗絲待用。再將面片煮熟,用漏勺撈在碗中,舀上烹調好的燴菜即可食用。

●焜鍋饃:焜鍋饃饃是在金屬的焜鍋模具中烤制而成,故群眾習稱「焜鍋」,是青海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地區人們的麵食品。焜鍋是在普通發面里卷進菜油,抹上紅曲、姜黃、香豆粉等民間食用色素,再層層疊疊地捲成紅、黃、綠各色交織的面團(藏、回族同胞在和面時,有時摻進雞蛋和牛奶),揉成和焜鍋形狀大小相同的圓柱狀,放入焜鍋內,埋在用麥草為燃料的灶膛或炕洞內的火灰里。焜鍋壁較厚,傳熱緩慢,麥草燃料火力均勻,熱度適中,半個小時後即可出鍋。烙出的焜鍋饃饃,外脆內軟,綻開如花,色彩鮮麗,異香撲鼻。它的特點是省時,省事,製作單間,鬆脆好吃,攜帶方便,經久耐貯。

❷ 青海最好玩的最好吃的是哪裡

名勝古跡 西寧東關清真大寺是中國西北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具有中國古典宮殿建築特點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塔爾寺坐落在西寧市西南的湟中縣魯沙爾鎮,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院殿宇相連,白塔林立,是中國著名的六大喇嘛寺之一。瞿曇寺,位於樂都縣城東南25公里,系明代建築。迴廊牆面上布有約400平方米的壁畫堪稱一絕。青海湖距西寧約120公里,為中國最大的鹹水內陸湖。此外還有孟達山、柴達木、馬廠塬遺址、西海郡古城遺址等。 手抓羊肉 吃肉時,或用手抓、撕、食,或用藏刀割食,故名。一般就地宰殺,扒皮入鍋,待水開鍋,撈出即食。肉赤膘白,肥而不膩,油潤肉酥,質嫩滑軟,十分可口。一般到藏家,主人先將羊尾巴給客人,然後他人才能手抓。又有「女婿吃羊脖子」的習俗。 烤羊肉 做法:將羊肉切成小片,串穿於鐵扦上,放特製的長方形烤爐焙烤。然後在羊肉上抹上醬油、精鹽、姜粉、辣面、椒粉等佐料,並翻動鐵扦。其肉嫩味香,營養豐富。 羊雜碎 指煮熟的牛、羊的頭、心、肝、肺、腸、胃、蹄等切片,舀原湯汁,加調料,即成。雜碎柔、嫩、爛、脆,湯香味濃。青海最有名氣的「羊雜碎」要數里離市區25華里處的大通後子河雜碎館。 爆燜羊羔肉 高原一絕。吃羊羔肉一般是有漸近線的,只有春秋產羔時期才能品嘗到。做法:將出生15天左右的羊羔宰殺剝皮、洗凈切成3~6厘米的方塊,入油鍋爆炒,待皮肉淡黃時加入面醬、辣面、姜粉、椒粉、精鹽等,再反復炒至肉塊呈紅色時,加適量涼水,封鍋慢煨,水干肉爛即成。其肉細嫩,辣酥爽口,色澤暗紅,芳香柔軟。 酸奶 這里所說的酸奶,不是我們常喝的那種工廠加工出來的,而是當地回族人民自己加工自製的酸奶,是盛在小碗中,並在碗口蓋上一塊小玻璃,然後回族人民自己擺在街頭上賣的那種。這種自製酸奶味道絕對正宗、口味絕對賽過其它所以品牌的酸奶。 饊子 饊子是一種油炸麵食。青海回族和撒拉族群眾,在每年歡度傳統的「古爾邦節」、「爾德節」、「聖紀節」,以及婚喪大事中,都把饊子作為待客的主要麵食品。饊子是用頭羅白面為原料,稍加鹽和調料,搓成細條,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 炒麵片 在面片已下鍋的同時 用炒鍋炒好肉丁或肉片及辣子、筍片、菜瓜等蔬菜或粉條、木耳,待面片開鍋,即用漏勺撈出面片,放到炒好的菜中翻炒,略炒片刻,即可出鍋食用。 燴面片 先將肉片、豆腐片、新鮮蔬萊,如;紅辣椒片等在鍋中煸炒,放上羊肉湯,加鹽、味精、醬油、薑末、胡椒粉等入味,再加進黃花、木耳燒沸,略勾芡汁,撒上蒜苗絲待用。再將面片煮熟,用漏勺撈在碗中,舀上烹調好的燴菜即可食用。 狗澆尿 又稱狗澆尿油餅。本地較流行的一種麵食。用青油煎的薄餅。有隻加一點酵子的「半死面」和不加酵子的「死面」兩種。將小麥面和好揉勻、港開,撒上香豆粉,澆少許青油抹勻,捲成長卷。再順面卷方向探成螺絲狀,切成小段,逐個壓平微薄。在燒熱的烙饃鍋中倒上約半兩青油,將餅放進,沿鍋邊澆上一圈青油,並不停轉動薄餅,使其人色均勻。待餅上了火色,立即翻過來,再沿鍋邊澆一圈青油,並不斷轉動餅子,煎熟即可食用。50年代以前,當地居民廚房灶台上多使用陶制的小油壺盛放青油,烙餅時,用小油壺沿鍋邊澆油的動作,猶如狗在牆根撒尿的姿勢,故稱「狗澆尿」。 蜂爾裡脊 做法:將裡脊肉剔除筋膜,剁碎,加精鹽、薑末、椒粉少許,調製成丸子。以蛋加水粉攪勻成糊,塗在丸子上,然後在熟油中炸成金黃色,出鍋澆上芡汁,裝盤上席。其色澤金黃,外酥里嫩,甜酸可口。 甜醅 製法:將莜麥或青稞(去外皮)簸凈,清水洗去雜質,入鍋煮熟(表層開口),瀝出涼冷,加入甜醅曲和勻,裝進壇中密封,保持恆溫(15℃上下),經3~5天發酵,開壇食用,醇香、清涼、甘甜,夏能清心提神,冬則壯身暖胃。 焜鍋饃 它是青海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地區人們的麵食品。焜鍋饃,其製法是,在普通發面里卷進菜籽油,抹上紅曲、姜黃、香豆等民間食用色素,再層層疊疊地捲成面團,揉成和焜鍋大小相似的圓柱狀,放入焜鍋內,然後將焜鍋埋入用麥草為燃料的爐膛或炕洞內的火灰里。烙出的饃饃,外脆內軟,香氣撲鼻。 尕面片 尕面片是青海人麵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獨特的家常飯。這種面片不是用擀麵杖擀出來的,而是用手揪出來的。尕面片,又叫面片子。將揉好的軟面先切成粗條,叫「面基基」。然後用潮毛巾蓋上片刻(此時稱「回面」)。「回」好後,拿入手中,用手指捏扁、揪斷,每個大約手指寬,投入沸水中,煮熟可食。由於面片小,故叫「尕面片」。 拉條 拉條,又叫拉麵,是青海人民的一種傳統地方風味食品。拉條和面片的製作方法大體相似。不過,拉條的面團要多揉,且稍軟一些,待面醒後才能拉。拉條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扁形的,又叫「蘭葉」;一種是圓形的,又叫「雞腸子」。 釀皮 釀皮是青海地方風味濃厚的傳統小吃。其製作方法是,在麥面中摻和一定量的鹼面,用溫水調成硬性的面團,幾經揉搓,等面團精細光滑,再放到涼水中連續搓洗,洗去澱粉,直到面團成蜂窩狀的軟膠樣時為止。這軟膠樣的面團煮熟後稱作麵筋。剩下的麵糊待水沉澱後,倒出浮水,將沉澱麵糊舀在鋪有棉布的蒸籠中蒸熟,取出,吃時須切成長條,綴以麵筋數片,澆拌上調料即可。 高原旅遊必備常識 1、對進入高原者,應進行嚴格的全面體格檢查。凡有明顯心、肝、肺、腎等內臟器質性病變,高血壓Ⅲ期以上者,均不宜進高原。 2、年齡超過40歲、身體較胖者或體弱者亦不宜去。因過度肥胖會加重高原缺氧反應,且易激發高原心臟病等。 3、若患有重感冒等,最好在平原地區醫治好再進高原。否則會使高山反應加重,甚至誘發肺水腫等。 4、初去高原者,最好是夏秋季進高原,因可使高山反應大為減少,而冬季的寒冷可加重肌體的缺氧。最好是乘坐汽車進高原,以逐步適應。 5、初到高原或間隔時間進入高原後,在最初幾天內,盡管避免劇烈的運動和活動,少跑跳,應適當卧床休息。 6、高山氣候即使是夏季也是早晚涼、中午熱,因此保暖問題就很重要。秋季應帶毛衣褲、棉衣,冬季應穿皮 大衣、毛皮靴等,預防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7、初入高原者應多食米食。尤其是加糖的甜粥可抑制惡心、嘔吐,供給酸性飲料可利於糾正鹼中毒、補充能量和水分,因氣候乾燥,肌體對水分的需求十分迫切,可常飲些茶水或原汁飲料。每次可飲1-2口,多飲幾次。酥油茶可有效抵禦高山惡劣氣候,還應多吃蔬菜、水果、瘦肉、巧克力糖等富含維生素、蛋白質和高熱能的食物。 8、調節好高原旅遊期間的生活。食物以易消化、營養豐富、高糖、含多種衛生素為佳,多食蔬菜、水果,不可暴飲暴食,以免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 9、旅遊者還應准備防風沙和日光的墨鏡。高原太陽直射,紫外線非常強烈,對視神經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 也可防「雪盲」。 10、罹患高原適應不全者,睡眠應採用半卧位,以減少右心的靜脈迴流和肺毛細血管充血。若覺心肺不適量好先吸氧,預備氧氣袋在身邊,高山反應夜間加重。可預備些強心、利尿、擴張血管的葯,還可准備一些安眠 、止疼、暈車等類葯,最好是中葯。 11、組團旅遊必須配備熟悉高原病症的醫護人員,並應准備搶救措施。醫護人員的身體亦應健康。

❸ 青海有什麼美食,青海有什麼好吃

雜碎湯、羊腸面、饊子、釀皮、酥油糌粑等

❹ 青海旅遊必吃的美食有哪些

大美青海,除了美景讓我們的精神得到升華之外,她的美食也是我們去旅行的時候也絕不能不去品嘗。青海旅遊必吃的美食有氂牛酸奶、釀皮、筏子肉團、甜醅、青海尕面片、青海土火鍋、炕鍋羊排、羊腸面等等很多。

氂牛酸奶是民間非常傳統的奶製冷飲,營養豐富,助消化。牧區的酸奶用氂牛奶製作,這種酸奶表層結為含奶油的黃色硬脂奶皮 ,扒開奶皮,軟嫩黏稠的酸奶像豆腐腦一樣潔白如雪,芳香撲鼻,入口,酸甜涼爽宜人。

青海各族人民都吃筏子肉團,回族和撒拉族群眾多在自己的節日扎羊肉筏子吃;漢族和土族群眾都集中在歲尾製作,作為春節的美食。

❺ 青海有什麼好吃的東西

●烤羊肉:將羊肉切成小片,串穿於鐵扦上,放特製的長方形烤爐焙烤。然後在羊肉上抹上醬油、精鹽、姜粉、辣面、椒粉等佐料,並翻動鐵扦。其肉嫩味香,營養豐富。現在烤羊肉已經發展到烤蹄筋、烤腰子等,格爾木的烤羊肉是其他地方沒法比的。
●羊雜碎:指煮熟的牛、羊的頭、心、肝、肺、腸、胃、蹄等切片,舀原湯汁,加調料,即成。雜碎柔、嫩、爛、脆,湯香味濃。青海最有名氣的「羊雜碎」要數里離市區25華里處的大通後子河雜碎館
●爆燜羊羔肉:高原一絕。吃羊羔肉一般是有漸近線的,只有春秋產羔時期才能品嘗到。做法:將出生15天左右的羊羔宰殺剝皮、洗凈切成3~6厘米的方塊,入油鍋爆炒,待皮肉淡黃時加入面醬、辣面、姜粉、椒粉、精鹽等,再反復炒至肉塊呈紅色時,加適量涼水,封鍋慢煨,水干肉爛即成。其肉細嫩,辣酥爽口,色澤暗紅,芳香柔軟。
●酸奶:這里所說的酸奶,不是我們常喝的那種工廠加工出來的,而是當地回族人民自己加工自製的酸奶,是盛在小碗中,並在碗口蓋上一塊小玻璃,然後回族人民自己擺在街頭上賣的那種。他們用小碗裝熟牛奶製作酸奶,並特意在碗口滴上幾滴菜油,表層奶皮金黃,油漬點點,潔白如脂,芳香撲鼻,鮮嫩質細,清涼微酸,加一勺白糖,酸中帶甜,更是涼爽可口。這種自製酸奶味道絕對正宗、口味絕對賽過其它所以品牌的酸奶。酸奶是一種理想的保健飲料,營養勝於牛奶。它能助消化、增食慾,還有抑菌、收斂、鎮靜和催眠的功能,對輕微腹瀉的慢性病人有治療作用。醫學家還發現它能降低膽固醇濃度、預防動脈硬化和腫瘤,避免過早衰老。
●饊 子:饊子是一種油炸麵食。青海回族和撒拉族群眾,在每年歡度傳統的「古爾邦節」、「爾德節」、「聖紀節」,以及婚喪大事中,都把饊子作為待客的主要麵食品。饊子是用頭羅白面為原料,稍加鹽和調料,搓成細條,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
●炒麵片:在面片已下鍋的同時 用炒鍋炒好肉丁或肉片及辣子、筍片、菜瓜等蔬菜或粉條、木耳,待面片開鍋,即用漏勺撈出面片,放到炒好的菜中翻炒,略炒片刻,即可出鍋食用。
●燴面片:先將肉片、豆腐片、新鮮蔬萊,如;紅辣椒片等在鍋中煸炒,放上羊肉湯,加鹽、味精、醬油、薑末、胡椒粉等入味,再加進黃花、木耳燒沸,略勾芡汁,撒上蒜苗絲待用。再將面片煮熟,用漏勺撈在碗中,舀上烹調好的燴菜即可食用
●狗澆尿:又稱狗澆尿油餅。本地較流行的一種麵食。用青油煎的薄餅。有隻加一點酵子的「半死面」和不加酵子的「死面」兩種。將小麥面和好揉勻、港開,撒上香豆粉,澆少許青油抹勻,捲成長卷。再順面卷方向探成螺絲狀,切成小段,逐個壓平微薄。在燒熱的烙饃鍋中倒上約半兩青油,將餅放進,沿鍋邊澆上一圈青油,並不停轉動薄餅,使其人色均勻。待餅上了火色,立即翻過來,再沿鍋邊澆一圈青油,並不斷轉動餅子,煎熟即可食用。50年代以前,當地居民廚房灶台上多使用陶制的小油壺盛放青油,烙餅時,用小油壺沿鍋邊澆油的動作,猶如狗在牆根撒尿的姿勢,故稱「狗澆尿」。
●甜醅:將莜麥或青稞(去外皮)簸凈,清水洗去雜質,入鍋煮熟(表層開口),瀝出涼冷,加入甜醅曲和勻,裝進壇中密封,保持恆溫(15℃上下),經3~5天發酵,開壇食用,醇香、清涼、甘甜,夏能清心提神,冬則壯身暖胃。
●?j鍋饃:?j鍋饃饃是在金屬的?j鍋模具中烤制而成,故群眾習稱「?j鍋」,是青海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地區人們的麵食品。?j鍋是在普通發面里卷進菜油,抹上紅曲、姜黃、香豆粉等民間食用色素,再層層疊疊地捲成紅、黃、綠各色交織的面團(藏、回族同胞在和面時,有時摻進雞蛋和牛奶),揉成和?j鍋形狀大小相同的圓柱狀,放入?j鍋內,埋在用麥草為燃料的灶膛或炕洞內的火灰里。?j鍋壁較厚,傳熱緩慢,麥草燃料火力均勻,熱度適中,半個小時後即可出鍋。烙出的?j鍋饃饃,外脆內軟,綻開如花,色彩鮮麗,異香撲鼻。它的特點是省時,省事,製作單間,鬆脆好吃,攜帶方便,經久耐貯。
●尕面片:尕面片是青海人麵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獨特的家常飯。這種面片不是用擀麵杖擀出來的,而是用手揪出來的。尕面片,又叫面片子。將揉好的軟面先切成粗條,叫「面基基」。然後用潮毛巾蓋上片刻(此時稱「回面」)。「回」好後,拿入手中,用手指捏扁、揪斷,每個大約手指寬,投入沸水中,煮熟可食。由於面片小,故叫「尕面片」。
●拉 條:拉條,又叫拉麵,也叫臊子面,是青海人民的一種傳統地方風味食品。拉條和面片的製作方法大體相似。不過,拉條的面團要多揉,且稍軟一些,待面醒後才能拉。拉條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扁形的,又叫「蘭葉」;一種是圓形的,又叫「雞腸子」。
●釀 皮:釀皮是青海地方風味濃厚的傳統小吃。其製作方法是,在麥面中摻和一定量的鹼面,用溫水調成硬性的面團,幾經揉搓,等面團精細光滑,再放到涼水中連續搓洗,洗去澱粉,直到面團成蜂窩狀的軟膠樣時為止。這軟膠樣的面團煮熟後稱作麵筋。剩下的麵糊待水沉澱後,倒出浮水,將沉澱麵糊舀在鋪有棉布的蒸籠中蒸熟,取出,吃時須切成長條,綴以麵筋數片,澆拌上調料即可。
●干 板 魚:青海有句順口溜:「貴德的梨兒享堂的瓜,湟源的干板魚天下誇。」這話一點兒不假。青海省盛產湟魚,因其體肥肉嫩味鮮而遠近馳名。將湟魚剖去內臟,洗凈雜質,按大小擺列在滾燙的石板上或沙灘上曬干,即為干板魚。干板魚經水泡軟後,肉質柔韌,可烹制出風味別具的佳餚。市面上出售的干板蒸魚是把泡透的干板魚,用蔥末、食鹽、蒜泥、胡椒、辣椒、花椒等佐料粉末加入麵粉,調為糊狀,塗抹在洗凈的干板魚上蒸熟。由於干魚軟化,佐料也就滲入肉中,待蒸氣彌漫、香味撲鼻時取出,連魚肉帶面塊一起食用,辛辣鮮美,芳香可口。
●羊 腸 面:羊腸面是西寧地區常見的一種風味小吃。它以羊腸為主料, 並伴以熱湯切面共食。做法是將羊的大小腸管洗凈,腸壁油不剔剝,裝入蔥、姜、花椒、精鹽等為佐料的糊狀豆麵粉,扎口煮熟,並在煮羊腸的湯內投入已煮熟的蘿卜小丁、蔥蒜丁混合的梢子湯。食時,先喝一口熱羊腸湯,而後切豆面腸為寸段一小碗, 再吃一碗梢子湯澆的面條。羊腸面湯色淡黃,腸段潔凈,肥腸粉白,面條金黃蔥末浮上,蘿卜丁沉在碗中,腸段細脆餡軟,面條悠長爽口,夏天吃涼 冬日可吃熱,實屬實惠之小吃。
●牛 肉 干:五香牛肉干是青海解放後的新產品。行銷國內外市場,頗得消費者的好評。牛肉乾不僅是招待貴賓的上品,而且也是饋贈親 朋好友的禮物。它既便於攜帶,又宜於長期存放,可供家宴或旅遊途中食用。五香牛肉乾的主要原料,是青海高原特產的新鮮耗牛肉。製法是將鮮肉剔除筋皮,以凈肉加白水煮熟後,再切成長一厘米、寬一厘米、厚半厘米的小塊,加入花椒粉、咖喱粉、味精、料酒、糖、鹽等佐料干炒,最後再烘乾、裝袋。由於製作方法考究,成品色鮮,營養豐富,既保持了耗牛肉的風味,又有香氣濃郁,滋味鮮美,久吃不膩等特點。近年來,來青海的客人和旅遊者,爭購青海牛肉乾,當做一種有青海鄉土特色的食品,使青海牛肉乾更加名聲大震。

❻ 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好吃的漢名炒菜在哪裡推薦一下

味道都差不多
西寧羊嘟嘟清真火鍋店
在國際村老城牆對面 特色菜: 清真火鍋羊肉 店裡的羊肉超好吃,怎麼煮都不會老的,它家的小吃也很好,火鍋是不用醮小料的,店裡有自助料碗,可自已去調(免費的),不去會後悔的哦. 坐43 5 41 86 85都能到 TAXI去更方便 送到門口 也不貴

八一火鍋城
城東區南小街1號 那面車多 25 1 2 40都到 其他的車記不清了 出租最方便

重慶秦媽老火鍋
西寧城中區東大街7號成林大廈1-2樓 坐車在石坡街下就可以2,25路 經過大十字的公交車基本都可以

西子禾火鍋
勝利路 1.15.5.40.41.26 浴池下車

御膳苑
七一路 83.10.35路 坐車可以看見門面

❼ 大通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蘇家堡故城
蘇家堡故城坐落於景陽鎮蘇家堡村東,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城堡東、西長500米,南、北寬400米,牆體夯土板築,四個城角分別有一個角樓的樓台基,城內西南郊南牆一側和西北角西牆一側以及東城門、西城門的南側各有一條長約30米、寬約3米通往城牆頂部的馬道。該城堡軍事設備構築布局嚴謹規范,規模宏大,是青海省省現存唯一較為完整的古城堡。
明長城
修築於明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明長城遺址,現存50245米,東起大通與互助縣交界的閻王邊,西止大通與湟中縣的交界處,有夯土牆體、山險、山險牆,壕溝、敵台、烽火台、隨牆壕、石牆、關堡等。主要用於防禦明正德年間游牧於青海湖地區的蒙古卜兒孩部,以及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從內蒙古河套地區進入青海湖地區的土默特部俺答汗部屬對明西寧衛的侵擾,是西寧衛城重要的外圍防禦工事。此段長城被專家譽為青海八達嶺,現已列入國家長城保護計劃,重點進行保護和開發利用。
會寧寺
百年古剎會寧寺位於景陽鎮土關村,據考證,建於明弘治年間,是一處藏傳佛教寺院,現存歇山式大殿一座,迄今仍然為創建時的原物。會寧寺與明、清及民國「改土歸流」前的西寧東李土司、西李土司的祖先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對於研究這一時期青海土司的歷史以及土族歷史文化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古跡,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廣惠寺
青海五大黃教寺院之一,原名郭莽寺,位於東峽鎮衙門庄村北側,距縣城15公里,與鷂子溝隔東峽河相望,距今已有360年的歷史,原寺建於清初,幾經興衰變遷,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民族宗教文化遺產,如今新建的大經堂器宇軒昂、金碧輝煌,寺內佛寶文物眾多,香火旺盛,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繁盛,成為信眾禮佛祈福和遊客觀光旅遊的勝地。
城關文廟
城關文廟位於城關鎮城關村城關中心學校院內,依照西寧文廟式樣仿建於清代是大通教育事業發展的歷史縮影。文廟坐北面南,在它的中軸線上從南至北主要分布著照壁、泮池、欞星門、戟門、大成殿等建築,並且將文廟大致分成了三個院落。
橋頭公園
橋頭公園位於橋頭鎮北側,始建於1984年,初建時佔地面積150畝,現擴至180畝,園內可同時容納1.5萬人遊憩。被贊譽為西寧市新八景之一。
元朔山
元朔山又名老爺山,位於西寧市北約40公里,大通縣境內。大通縣老爺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山上有火燒台、老虎洞和古寺廟遺址。主峰西南皆為懸崖絕壁,北面與氂牛山相對,為西寧市旅遊勝地之一。
娘娘山
娘娘山位於大通縣橋頭鎮西側,距縣城5公里。起於黑林,止於景陽川,環繞縣境西南部,首尾50餘公里。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與老爺山對峙。主峰海拔為4010米,天然林區有12000畝。
茶汗河國家森林公園
茶汗河森林公園位於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寶庫鄉,位於227國道旁,距西寧市80公里,距大通縣45公里,公園總面積3114公頃,2001年確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園內以石林、瀑布、園林構成景觀。
達坂山
達坂山地處青海省大通與門源兩縣的交界處,是青海通往甘肅的交通要道。在青海高原的眾多的山巒中,達坂山只能算小字輩,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達坂山在高原聲名顯赫。達坂山南北兩側的河谷地區海拔高度相對較低,氣候涼溫是青海重要的農牧業地區,特別是北側的寬闊浩門河谷全部種植著小油菜,成為國內聞名的百里花海。南側的大通縣為青海省重要的春小麥生產基地。南側的寶庫峽及察汗河國家森林公園、黑泉水庫景色迷人。
寶庫石林溫泉
寶庫石林溫泉距石林800米,水溫達50度左右,水流量每小時15立方米,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唯一一處溫泉資源。
鷂子溝風景區
鷂子溝風景區是以雲杉純林為主,伴生有白樺、山楊和人工落葉松林為輔的針闊混交天然次生林區。位於大通縣東北部,距縣城18公里,省會西寧53公里。景區主要由克麻溝、鷂子溝和老虎溝等組成,公園面積為1633.1公頃,海拔2450--3200米,年均溫度為2.9℃。

❽ 青海省大通縣哪家排骨麵片好吃

那裡的面條是非常好吃的非常好吃的食物的地方,非常好,非常好。

❾ 青海省大通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老爺山又叫元朔山,因山頂原有太元宮而得名。是青海省九大風景名勝區之一。素有「北武當」之稱。 老爺山海拔高度2928米,相對高度486米,峭壁凌霄,綠樹成蔭,是西寧附近山勢最雄偉、風景最優美之山峰,自古以「蒼松蓊翳,石磴盤梯,川流縈帶,風景佳麗」而聞名遐邇。每年農歷六月六期間,舉辦的「六月六」盛大朝山會和花兒會,蜚聲國內外。 西寧古八景之一的「奇峰突兀」即在此山。主要景點有關公殿、觀音洞、感應寺、文化長廊、金蟾望月、將軍峰、玉皇殿、老虎洞、斗姆宮、百子宮、雷公殿、文昌洞等。
景區地址:青海省大通縣橋頭鎮建國東路237號

大通國家森林公園 鷂子溝 西寧白馬寺 察罕河森林公園 西寧娘娘山
察汗河森林公園 大通河森林公園 達坂山 寶庫石林溫泉 黑泉水庫 橋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