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哪裡的牛雜最正呢
潮汕地區的牛雜是最好吃的,最正宗的應該是汕頭、潮州、揭陽這幾個地區,沒話說!!!杠杠的
㈡ 中國哪裡得牛雜面最好吃啊
我覺得我們襄陽的牛雜面最好吃。
㈢ 那裡的牛雜好吃
山西麵食甲天下
山西人愛吃醋,國內外聞名;山西人愛吃面,舉世人皆知。自古以來,晉人主食乃麵食,以花樣多、品質好、影響大而頗為出名,故海內外早有「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的說法。東到娘子關,西到黃河邊,南到風陵渡,北到雁門關,一般家庭婦女都能以麵食為原料加工數種麵食;許多山西漢子有時在客人面前也會顯露一手麵食「絕」活。
山西麵食,歷史悠久,迄今至少有兩千年的文化傳統,且在中國獨樹一幟,又博採眾長,集其大成,南北貫通。四川的「擔擔面」,蘭州的「清湯牛肉面」,上海的「陽春面」,北京的「炸醬面」……追朔其源淵都與之有密切的聯系,且山西面條最負盛名。
「到山西旅遊不品嘗麵食,就如沒有到過山西一樣。」為使到山西的海內外遊客更多地了解山西麵食,下面我們介紹最負山西特色的3種麵食,為山西麵食推波助瀾。
最負盛名刀削麵
刀削麵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條,堪稱天下一絕,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傳說,蒙古韃靼侵佔中原後,建立元朝。為防止「漢人」造反起義,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全部沒收,並規定十戶用廚刀一把,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後再交回韃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將棒子、高粱面和成面團,讓老漢取刀。結果刀被別人取走,老漢只好返回,在出韃靼的大門時,腳被一塊薄鐵皮碰了一下,他順手揀起來揣在懷里。回家後,鍋開得直響,全家人等刀切面條吃。可是刀沒取回來,老漢急得團團轉,忽然想起懷里的鐵皮,就取出來說:就用這個鐵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鐵皮薄而軟,嘟喃著說:這樣軟的東西怎能切面條。老漢氣憤地說:「切」不動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團放在一塊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鐵片,站在開水鍋邊「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鍋內,煮熟後撈到碗里,澆上鹵汁讓老漢先吃,老漢邊吃邊說:「好得很,好得很,以後不用再去取廚刀切面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晉中大地。至今,晉中的平遙、介休、汾陽、孝義等縣,不論男女都會削麵。後來,「鳳陽」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統一了中國,建立明朝,這種「砍面」流傳於社會小攤販,又經過多次改革,演變為現在的刀削麵。刀削麵柔中有硬,軟中有韌,澆鹵、或炒或涼拌,均有獨特風味,如略加山西老陳醋食之尤妙。
傳統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開水鍋里,其要訣是:「刀不離面,面不離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條線,一棱趕一棱,平刀是扁條,彎刀是三棱。」
要說吃了刀削麵是飽了口福,那麼觀看刀削麵則飽了眼福。1985年山西財貿系統在太原技術比武時,飲食行業的削麵高手每分鍾削一百一十八刀,每小時可削25公斤麵粉的濕面團,看得人眼花繚亂。有順口溜贊曰:「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1984年日本明星食品株式會社社長八原昌元先生專程來太原拍攝麵食製作電視片時,觀看了太原晉陽飯店、太原麵食店面案師傅的精湛表演後說:「我們深深感到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太原不愧是麵食的故鄉。」
三晉傳統說拉麵
「拉麵」,又叫抻面、甩面、扯麵等,是山西傳統的麵食之一。其源於何時尚待研究,傳說起源於山東煙台福山區。但在山西歷史也很悠久。據清末人薛寶辰所著《行素食說略》記載:當時在山西、陝西一帶流一種「楨條面」,以其和水面,入鹽、鹼、清油揉勻,覆以濕布,俟其融和,扯為細條,煮之,名為楨條面,作法以山西太原平安州,陝西朝邑、同州為最,其薄等於韭菜,其細比喻掛面,可以成三稜子,可以成中空之形,耐煮不斷,柔而能韌。現在許多面條如扁條面、三棱面、空心面、釀餡圓、金絲卷、銀線卷、龍須面等都是由抻面加工成的。拉麵製作的品種適合於蒸、煮、烙、炸、炒等烹飪方法。
拉麵製作方法主要有和面、晃條、拉麵、下鍋四道工序。將精粉、水、鹽按100:50:1的比例,加鹼少許,將鹽、鹼用水溶化,攪和成面團,餳20分鍾後,放在面案上揉成面條坯,然後用雙手各執一端,反復晃動均勻。再放面案上反復對折,雙手向兩力邊抻邊抖動,待面條適當時,下到沸水鍋里,煮熟後撈到碗內澆鹵即可食用。
山西一絕刀拔面
「刀拔面」是山西一絕。拔面用的刀是特製的,長約60厘米,兩端都有柄,刀刃是平的,成直線,不能帶「鼓肚」。每把刀約2.5公斤左右重。用這種刀拔出的面十分整齊,粗細一致,斷面成小三棱形,條長半米有餘。1964年山西省技術比武會上,新道街麵食館的胡乃花師傅,每分鍾可拔106刀,出面條630根,5公斤以上濕面團瞬間即完,條條散離,不粘連,速度之快,似閃電一樣,圍觀者眼花繚亂,無不贊揚。
「刀拔面」製作方法是將白面和水按2:1和成面團(冬熱、春夏秋冷),餳10分鍾後,放在案板上,將面團用擀杖灑上澱粉,一層層疊起來,一般可疊六至七層,約5厘米厚。將專用小案板放在沸水鍋邊,將疊好的面條放在案上,雙手緊握刀柄。刀身橫在面片上,由遠而近倒著下刀,用力一切一拔,直接拔入沸騰的鍋里,煮熟後撈出,過溫開水,炒食,澆鹵,涼拌皆可吃著筋軟可口
㈣ 哪裡牛雜最好吃
麻辣牛雜湯的做法詳細介紹 菜系及功效: 家常菜譜 口味: 麻辣味 工藝: 燉 麻辣牛雜湯的製作材料: 主料: 牛肚100克,牛心100克,牛肺100克 調料: 辣椒粉20克,鹽15克,豆瓣醬30克,香菜20克,雞精4克,胡椒粉5克,蔥白25克,花椒15克,姜5克,植物油40克 教您麻辣牛雜湯怎麼做,如何做麻辣牛雜湯才好吃1. 將牛雜(腸、肚、心、肺)分別洗凈,並放入沸水鍋氽去異味,撈出晾涼,再用刀切成片; 2. 香菜洗凈,切成1厘米長的段; 3. 豆瓣醬用刀剁成蓉; 4. 姜洗凈,切成粒大小; 5. 炒鍋置火上,放植物油燒至四成熱時,下豆瓣醬蓉、薑末、花椒炒香,加鮮牛骨頭湯,放入牛雜和所有調味料燒開,倒在沙鍋內加蓋燉熟,放雞精調味,再撒上香菜段即成。
㈤ 全國那裡牛雜最好
廣州的是最負盛名的牛雜發源地,老廣記牛雜作為廣州的十大名小吃之一,秉承百年傳統牛雜手藝。現在已經發展了全國牛雜加盟店多家。
㈥ 哪裡的牛雜最出名
山東,名店有許府老山東牛雜,遍布齊魯大地!
㈦ 哪裡的牛雜好吃呢
牛雜我認為還是廣東牛雜做的好吃、味道清淡、口味哪個地方的人都比較適合、下面我將廣東牛雜的全套技術配方告訴大家、大家在家也可以做美味的廣東牛雜。
六、牛雜火鍋出菜;准備一個牛雜鍋煲好的蘿ト打底,撈出煲好的牛雜放入蘿ト上面就好,撒上幾片香菜就可以出鍋了。
七、味碟的製作;吃辣的碟子中加入適量蒜菩辣和生抽即可、不吃辣的碟子中加入適量蒜蓉和生抽即可。
㈧ 溫州最有名的小吃
魚丸湯
作為沿海城市的溫州,它的小吃中自然不會少了魚製品,魚丸和敲魚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的了。溫州的魚丸不是圓形的,以魚肉或海鰻肉為主料,切成細條,用酒、味精、鹽漬片刻,加白澱粉,用手揉透,然後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吃的時候連原湯舀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蔥花,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送入口中,唇齒間溢滿一股淡淡腥味的魚鮮味道,用力一嚼,還會發現這「魚丸」頗有勁道,彈性十足。溫州大街小巷設有許多魚丸店攤。1998年12月,溫州酒家的魚丸以其風味佳,有特色,同縣前湯圓店麻心湯圓一起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為什麼常喝魚丸湯,可遠離心臟病?很多好湯,對身體都有好的補益作用。為什麼魚丸湯有這樣獨特的作用呢?這要從魚的營養價值說起:通過對魚肉進行成分分析和研究,發現魚油,含有一種獨特作用的必需脂肪酸——N-3脂酸。研究表明:N-3脂酸具有影響人體脂質代謝的作用。 N-3脂酸可使血中三醯甘油和總膽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增高,肝臟合成極低密度脂蛋白減少。這就是為什麼喝魚丸湯能積極防止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換言之,常喝魚丸湯,就可以擁有一顆年輕強健的心咯。
來到溫州,魚丸湯是無人不曉的,大街小巷好多的魚圓店,在美樂游甸大酒店、溢丁香大酒店、天一角食街、朱氏新丁香等名店都是溫州特色小吃的主力品種。
㈨ 杭州的牛鼎旺牛雜煲也太好吃了叭!
牛雜牛腩洗凈後飛水(就是燒開水,肉放進去,水滾開浮沫起來後,撈起肉冷水洗凈) 把香料用紗布包起,紮好口,備用。 飛好水的牛雜放高壓鍋里,加入味料粉,白鬍椒粒,放一塊南乳和一些南乳汁,放入耗油(我放的是鮑魚汁,耗油剛好用完)攪拌均勻後拍蒜,放入薑片冰糖粒和料包,水放到淹沒肉剛好。 高壓壓20分鍾左右,喜歡軟的用蹄筋檔壓。 壓肉的時候准備白蘿卜,切塊,放薑片燒開水,小貼士是煮蘿卜的時候抓一小抓米進去一起煮,白蘿卜會特別好吃。 壓好牛雜,白蘿卜也煮好了,白蘿卜濾水鋪在鍋底,當然這里可以放任何想吃的蔬菜。。 牛雜倒入,然後像街頭小吃一樣准備一把大剪刀,咔嚓咔嚓剪牛雜,很有感覺的,不過動作沒那麼帥氣。整完後所有湯汁倒入,開火煮一小會,加入鹽就好了。。 辣醬很容易,新鮮摘辣椒剁了,放幾條香菜,即食豆豉,醬油,燒個滾油一燙即可。
㈩ 牛雜煲是哪裡的傳統美食
1. 先把牛肉、牛百葉、牛喉用鹽姜酒腌上,牛肉還要加油和澱粉,腌半個鍾以上。切片切條任君選擇。牛肚和牛板筋太韌,懶嚼的也可以忽略不做,或者用高壓鍋加酒和蔥結壓過再切。
2. 熱油干鍋,先炒牛肉半熟盛出。
3. 紅椒切片,芹菜切段也過油鍋,放一點鹽,炒熟盛出。
4. 重新起鍋,爆姜和老蒜,再小火炒化蕃茄。先炒牛肚和板筋(如果有的話)。
5. 炒到8成熟入牛百葉和牛喉,入蚝油(美味的關鍵!)百葉和牛喉8成熟時入紅椒芹菜、牛肉。
牛雜湯用鮮品牛大湯、牛小湯、牛雜等,經嚴格的預處理操作,採用傳統工藝,用牛雜煮制出白色的雜湯,同時,牛雜被充分煮熟,再經現代加工技術生產出牛雜湯類產品。產品包含雜湯包、牛雜包及調料包。食用時將雜湯和牛雜放入鍋內燒開後,再加入調料包充分調勻即可食用。產品具有雜湯應有的良好色澤,更重要的是具有牛雜的良好風味,鮮香可口,百食不厭。
此物原為冬日多食,不分節令,遍街頭小販推車售賣。【原料】
牛雜(牛肺、牛肚、牛腸、牛粉腸、牛脾幾種)1500克,淺色醬油15
克,深色醬油15克,精鹽15克,紅糖25克,老薑35克,面鼓醬(或柱侯
醬)30克,蔥白10克,蒜茸10克,白酒10克,八角10克,陳皮5克,桂
皮10克,甘草10克,草果10克,丁香2克,植物油30克。
【製作】
1.將牛雜洗凈,放入鍋內,加入清水,以中火煮沸,去除血穢,取出,
再用清水洗凈。
2.將八角、陳皮、桂皮、甘草、草果、丁香用一塊白布包好扎緊。
3.旺火燒熱炒鍋,下油,放面鼓醬、蒜茸、老薑(捶碎)、蔥白爆香,
烹白酒,放清水2000克,隨即將牛雜和佐料包放入,先以旺火煮沸後改用中
火熬煮至爛,製成後的牛雜約750克。
4.用剪刀將牛雜剪成塊,加入鹵汁上碗即成。食時要足熱,否則失去特
色。可以辣椒醬作佐料。
【特點】
香滑綿軟,味濃汁厚
牛雜火鍋
西關牛雜火鍋因主要涮食牛雜而得名。流行於四川各縣。吃法是點火涮菜沾碟食之。特點是麻辣鮮香、牛雜軟糯、無 腥膻味、鍋品檔次不高、適合大眾。其前景因不同地區而宜。味型為麻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