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滄州的民俗是什麼
滄州舞獅、井陘拉花、河北邦子、滄州面花、西河大鼓。
1、滄州舞獅
滄州舞獅是河北省的民俗舞蹈。最早起源於漢朝,明朝時已廣泛流傳。傳統民俗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滄州獅子舞以同樂會形式存在,早期多在廟會和春節民間花會時活動。
2、井陘拉花
井陘拉花,河北省井陘縣傳統舞蹈類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類陘拉花最早源於民間的節日、廟會、典及拜神時的街頭廣場花會,在唐代元和八年(813年)成書的《元和郡縣志》中就有相的記載。
到了20世紀初,拉花已經十分盛行,成為當地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歌舞形式,有山西梆子不離口,井陘拉花遍地扭」的說法。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將井陘縣命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拉花之鄉」。
3、河北邦子
河北梆子是中國梆子聲腔的一個重要支脈,形成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0),清光緒初年進入興盛時期。河北梆子在劇種方面不僅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現實生活。
在舞台藝術上,無論是音樂、表演以及舞台美術方面,都有極大的變化和明顯的提高,從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剛勁、華麗、委婉的特點,流行於河北、天津、北京以及山東、河南、山西部分地區,成為中國北方影響較大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
河北梆子在其興盛期,還曾傳入中國東北三省、江淮地區以及俄羅斯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
4、滄州面花
「面花」,城裡人叫「麵塑」或「捏麵人」。豫東地區稱為「蒸花饃」;豫西一帶早年叫「窩窩花」,解放以後改稱「糕花」,但在河南廣大地區,叫的最多、最普遍的稱呼是「捏面花」。
在舊社會面是勞動人民生活中的高檔食品,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幾頓「白饃饃」,成為窮苦孩子們企盼一年的最佳食品。母親們把來之不易的白麵粉,製作出各種不重樣的小動物、小花饃,即好吃,又好看,又好玩,成為母親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最好的食用玩具。
5、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是中國北方地區的鼓書暨鼓曲形式,傳統曲藝曲種之一。普遍流行於河北境內並流傳於周邊河南、山東、北京、天津、內蒙古及東北地區。
在流傳過程中曾有過「大鼓書」、「梅花調」、「西河調」、「河間大鼓」和「弦子鼓」等名稱,20世紀20年代在天津被定名為西河大鼓。
② 吳橋雜技大世界門票多少錢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吳橋位於河北省東南部,河北和山東的交界處。毗鄰京滬高速公路,京滬鐵路和京福104國道。全縣600平方公里,30萬人口,其中從事旅遊產業的有2萬人。全縣有46個民間雜技團體,26所民間雜技學校,7000多名雜技藝人長期活躍在國內外雜技演出的舞台上。以吳橋命名的「中國吳橋雜技藝術節」已經舉辦了九屆,成為世界三大雜技賽場之一。
「吳橋雜技大世界」,1993年建立,2000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4A級旅遊景區。景區以雜技文化和雜技民俗為主。佔地3000畝,建有江湖文化城、馬戲游樂園、雜技奇觀宮、魔術迷幻宮、滑稽動物園、民俗風情園等八大景點。景區通票為100元(通票可游覽所有的八大景區)。
第一怪:王寶合倆手三球跟鬼賽
王寶合5歲學藝,7歲登台,擅長表演:三仙歸洞、口中吃針引線、軟功縮骨,人送綽號「快手王」,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在雜技大世界景區中有一個典型的雜技小院,小院面積不大,自然幽靜,這就是「鬼手居」。兩個瓷花碗、三個小紅布包,一張鋪著毯子的平台。一位老人已年過六旬,坐在小屋的前面,有點仙風道骨之感,他的右邊擺著一張桌子,一杯清茶放在上面。
這是吳橋的傳統節目「三仙歸洞」,表演者是吳橋雜技大世界「江湖八大怪」之首的老藝術家王寶合。王寶合已年過六旬,他3歲喪母、6歲跟著父親王福春(著名老藝人,五十年代曾任吳橋縣群藝聯合會主任)早年在北京天橋賣藝。五十多個藝術春秋不但使王寶合學會了一套雜技絕活,還練就了超人的表演功力。表演「三仙歸洞」,不同於大台節目,它與觀眾近在咫尺,且由觀眾參與進來,重在「賣口兒」(即語言表達),難在「救戲」(即收回無意或故意露出的馬腳)。它要求表演者手法運用靈活,頭腦反應迅速,語言表達機智。節目看似小戲法,實則真功夫。但這對王寶合來說似乎駕輕就熟,可謂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2002年他應邀到香港演出,被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譽為「鬼手」。
王寶合是位多面手,他的縮骨功夫也非同尋常,節目《穿小襖》是他的保留節目,《口中穿針引線》更是令人叫絕稱奇,但他最偏愛的還是「三仙歸洞」,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中,王寶合帶著他心愛的「三仙歸洞」,走過了很多地方,1951年,他隨父親赴朝鮮戰場進行慰問演出;1953年,去革命聖地延安慰問演出;1955年,成立「雜技二十團」,赴雲、貴、川、桂演出……回憶當年場景,王寶合至今記憶猶新,心潮難平。在去往拉薩的途中,當地藏民和哨卡軍人看到是來自雜技之鄉的藝人們,常常手拉手擋成人牆,不讓前行,渴求演員為他們表演。在一些藏族村落,虔誠的藏民看了他們表演的魔術後欣喜若狂,對演員們敬若神明,紛紛向演員們敬獻哈達,還要求演員為他們摸頂「賜福」。
王寶合就是這樣帶著「三仙歸洞」走過了幾十年,也走遍了大江南北,但他對吳橋雜技的愛始終如一,如今也多了更多的期望,希望吳橋雜技走向世界,希望吳橋雜技旅遊能日漸興旺,希望老祖宗留下的絕技後繼有人,「祖輩留下的傳統藝術不能失傳,我要一直把它傳下去。」現在有不少年輕人想拜王寶合為師,王寶合目前還在認真挑選適合的傳人。
第二怪:高福州——白肚皮上切青菜(上圖)
當你走進吳橋大世界江湖文化城,你能夠親耳聽到江湖八大怪之一「小鋼炮」高福州在表演開場時拿著個破啰為你賣口。他以滑稽的表演形式,來表達雜技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小鋼炮高福州肚皮上切青菜,刀起刀落,菜葉橫飛,肚皮卻毫發無傷。他一身硬功夫,只見他運氣——下蹲——扭胯——舉掌,手切紅磚,掌劈頑石,磚石橫飛,視若等閑,間或加一些幽默逗趣的語言動作,讓人看得亦驚亦喜,成為大世界第二大怪。老人自幼練鐵砂掌,18歲那年曾在一小時內,把三百塊磚劈成碎塊,如今,人老了,但雄風依在,快樂依在,豁達依在。當天他表演的是肚皮切白菜和脖子卷鋼筋。擅長表演:頭頂開瓶、肚皮切白菜、單掌劈磚等節目,人送綽號:「小鋼炮」。
第三怪:李印懷——眼裡扎出骨針來
一個露天的場地,一個滄桑的老藝人,拿著兩個骨針,從鼻孔而入,然後從兩眼而出,此情此景,我似乎看到了那個艱難的年代,而今,我只能說,這也許是「特異功能」吧。
在天橋把式演藝場,記者見識了這輩子都聞所未聞的驚險把戲。剛才在一旁敲鑼的老人,在節目間歇時突然跑上台來插科打諢。大家開玩笑讓他來一手,他見推辭不掉,就只得「逼上樑山」。
他隨手從桌上拿起一個鐵蛋子,說要吞下去。大家鼓起眼睛,生怕老人家一時負氣出意外。他將鐵蛋子放入口中,只見鐵蛋將他的嘴撐得老大,吞了幾次都沒有下去。大家正說算了時,老人一仰脖子,「嗝兒!」滾下去了。
老人表情十分痛苦,蹲下,想把鐵蛋吐出來。隨著一聲低吼,鐵蛋子「咚」地一聲滾到地面,記者報以熱烈的掌聲。老人在同時吞吐完2個鐵蛋子後問,要不要同時吞3個?大家異口同聲地說「不要」。
老人感動,說要表演一個絕活給大家看,報答大家的厚愛。他從一個盒子里取出兩根約2寸長的骨針,將他們送入鼻孔,然後用紙將鼻孔塞住。當他用手在自己臉部揉了幾圈後,骨針居然從眼睛裡冒出來一厘米!大家一片驚呼!都說快點弄出來,不難為老人家了。老人隨後又從鼻子里將骨針給取了出來。
真相大白後,記者們才知道老人家原來是8歲學徒,15歲就登台的民間絕技大家李印懷老人。他擅長表演:吞鐵球、吞寶劍、二龍吐須等節目,人送綽號「皮包骨」。
第四怪:何書森——鼻奏嗩吶震中外
何樹森10歲隨父學藝,15歲開始練習鼻奏嗩吶,人送綽號「吹破天」。
口中吐煙霧,鼻子還能吹出聲樂來,這種鼻口齊用的絕活,極是少見。
第五怪:魏春華——千斤大缸蹬得快
「吳橋女兒真厲害,千斤大缸蹬得快,嫁個郎君不如意,一腳踢出大門外」。這是吳橋當地一句流行語,真是一語道破了吳橋女兒蹬缸的高超技藝。
一個嬌小的少女仰面躺在一張長條凳上然後由四個壯漢將一口180公斤的大缸抬放在少女的雙腳掌上,四個壯漢離開,少女開始表演。她運用靈巧的雙腳「翻滾」大缸,正轉、反轉、側轉、豎轉,大缸在少女腳掌上旋轉如水。少女絕妙的蹬技表演使觀眾目瞪口呆,剎時間觀眾場上爆發出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導游小組說,蹬大缸的少女叫魏春華,她的蹬大缸表演已被收進世界吉尼斯大全。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魏春華說:「我可以蹬一千多斤呢!」
第六怪:郭樹桐——老鼠提水碾蕎麥
郭書桐跟從著名馴化大師張鳳樓,深得大師真傳,絕技驚人。他先後到北京、南京等地演出,人送綽號「老鼠郭」。
郭樹桐的「訓白鼠」是吳橋大世界江湖文化城的開場戲,在郭大師幽默語言的引導下,小白鼠的旅遊故事開始。白鼠四五隻,附會民間故事如劉全進瓜、李三娘墜井、洞房花燭等,演得精彩,說得漂亮,常常逗得遊客捧腹大笑,撰聯曰:爬上爬下一群鼠輩有悲有歡百態人生。郭大師講得頭頭是道,觀眾聽得、看得津津有味。
第七怪:李亮——刀山爬到雲霄外
李亮出身於雜技世家,15歲登台,擅長表演「上刀山」等節目,人送綽號「怪腿李」。
李印懷與李亮是父子倆,李亮在表演這個節目時,父親在下擂鼓助陣,並從語言上密切配合,不時還嚀囑幾句。李亮的這個節目很危險,在刀山上,還要做很多高難動作,讓下面觀者也不禁要為其捏一把汗。
第八怪:廖鵬——雙手書法唱梅派
最能體現江湖文化城中「文化」二字的,是一個叫廖鵬的男孩子,今年18歲,生得十分秀氣,長得象個小姑娘。據說他能唱五個劇種的戲,當時唱得是一出新戲,奇就奇在他一口京腔洋韻的同時,還能用雙手同時揮毫潑墨寫就一副洋洋灑灑的書法作品。他還有拿手的畫竹表演,看他年齡雖小一招一式卻頗有大家風范,走台步,亮相一招一式,加上意味悠長的二胡聲十分令人陶醉,令人無限感慨加佩服。
廖鵬6歲登台,擅長雙手書畫,演唱的評劇:「人面桃花」、河北梆子「鍾馗」和梅派京劇令人叫絕,人送綽號「六歲紅」。更令人驚奇的是:兩手會寫梅花篆字,字體灑脫自如,正如其本人。而那一揮而就,更讓人欽佩。
廖鵬,1989年出生於梨園世家,由於受祖父熏陶,從小愛好吹拉彈唱、書畫,六歲登台獻藝譽為「六歲紅」。雙手揮筆左右齊寫,為吳橋雜技大世界八大怪之一絕。
2001年參加「法國蒙彼利埃藝術家之春」藝術節。2004年《中華書畫寶典》徵稿活動中《冬雪》作品榮獲銀獎。2005年4月25日被邀請到北京參加「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將軍、書畫名家大型筆會,一幅《墨竹圖》受到將軍及書畫名家稱贊並入其書。2005年7月20日應邀去大連參加「紀念徐悲鴻大師誕辰110周年中國110位著名書畫家盛大筆會」並和100多位著名書畫家同場書畫,作品為《荷花》、《鵬程萬里》、《耄耋長壽》。
③ 河北滄州最著名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河北滄州最著名的特色美食有哪些?滄州處於河北省東南部,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風景優美之城,並且還是一座民俗文化,人文情義之城,好人扎堆的城市。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非遺項目,滄州羊腸湯,滄州冬菜,傳統兵器製作技藝,傳統魔術道具製作技藝,迷蹤拳,吳橋馬戲……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河北滄州最著名的六大特色美食,一起來看看吧。
六、滄州獅子頭
很多外地朋友來滄州,就會提出想嘗嘗本地最著名的特色獅子頭,通俗點說獅子頭就是大肉丸子,不過配方比例都有講究,剛剛出鍋的獅子頭,顏色紅亮有光澤,再澆上勾芡的湯汁,味道更是濃香撲鼻,非常有口感,還有肉感。來了滄州,必吃一次獅子頭才不虛此行!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河北滄州最著名的六大特色美食,你還知道哪些?記得留言評論哦。
④ 吳橋縣京華烤魚電話
烤魚電話我覺得這個地方的烤魚特別的出名,有很多人都特別喜歡吃他的味道,他的魚全部選擇都是鯉魚,而且口感很香,又辣鍋的,然後可以放一些,你喜歡吃的輔料,這樣吃起來的口感是特別好吃的。
⑤ 吳橋燒餅怎麼樣
是在駱家莊那裡,大馬路邊上的店,仔細看不難發現有甜的和鹹的餅,蔥油燒餅和芝麻糖燒餅1.5一個,蘿卜絲的3塊,還有無礬油條賣,賣早飯的點生意特別好,油條很酥,最近喜歡吃燒餅,人的口味果然是會隨著時間變的。也只是隨便買買,就點了個蔥油的,圓圓的一個,表面灑了芝麻,一咬下去,超酥脆啊,一層層的面香伴著夾里的蔥香,簡直銷魂了,總覺得以後會不自覺跑很遠去買這家的蔥油餅番外篇:果然之後又特意帶朋友過去,介紹給他蔥油餅,他表示很好奇,從來沒吃過這個,我就嘗試了個蘿卜絲餅,但是味道沒有蔥油的好吃,不油又酥脆,北方的世界真是各種餅的天下啊
⑥ 滄州十大名吃有哪些
1、羊腸子。
2、冬菜。
3、炸老虎。
4、驢肉火燒。
5、獅子頭。
6、火鍋雞。
7、小魚辣醬。
8、紅椒爆鮮蝦。
9、黃驊燒餅。
10、泊頭老豆腐。
河間驢肉火燒是河北省河間市的傳統名吃。味道外熱里爽,清爽醇香。其實河間驢肉火燒有很悠久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唐代。火燒中的驢肉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類,其中的亞油酸、亞麻酸的含量都遠遠高於豬肉、牛肉,所以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哦!
⑦ 河北省吳橋縣回民飯館多嗎
河北省吳橋縣回民飯館多嗎?應該還是可以的,應該在十幾家以上的,因為回民飯館東西還是比較好吃的。
⑧ 各位河北的親人,吳橋附近有什麼好玩的
吳橋,作為我國雜技藝術的發祥地,以其悠久的雜技歷史和精湛的雜技藝術在國內外雜技界被稱作雜技藝術的搖籃,1954年吳橋被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為「雜技之鄉」。 雜技大世界共建江湖文化城、雜技奇觀宮、魔術迷幻、小泰山等八大景點、集娛樂、參與、交流、表演、餐飲等多功能於一體,展示民俗精粹,以獨特的雜技文化旅遊日益奠定了華北知名景點地位。雜技大世界的中心景區江湖文化城佔地19200平方米,重現了當年北京天橋、天津三不管、上海大世界、南京夫子廟四個民俗文化集散地的表演特色和江湖文化景觀,讓人們充分領略吳橋雜技藝人的奇招絕活,漫步城中可以盡情欣賞各具特色的雜技、馬戲、戲法、氣功、曲藝、獨台戲、拉洋片、馴白鼠等藝術表演。
景點類型:公園
建議遊玩:1天
門票:160.00元
開放時間:夏秋:08:30~18:00 春冬:08:30~17:30
地址:河北省吳橋縣京福路1號
景點特色
江湖文化城:吳橋雜技大世界最具特色的中心景區,佔地19200平方米,重現了當年北京天橋、天津三不管、上海大世界、南-廟四個民俗文化集散地的表演特色和江湖文化景觀,讓人們充分領略吳橋雜技藝人的奇招絕活,漫步城中可以盡情欣賞各具特色的雜技、馬戲、戲法、氣功、曲藝、獨台戲、拉洋片、馴白鼠等藝術表演,身著清朝服飾的吳橋藝人們,說著當年賣藝求生的語言,把過去藝人四海為家的生活情景展視的淋漓盡致,集中展示了清末民初的舊中國市井社會百相的文化氛圍。
魔術宮:建築面積4432平方米,建有魔術宮綜藝劇場,利用高科技手段充分展示魔術的魔幻魅力。同時以歷史神話傳說、傳奇故事為展示內容,以歷史和現代魔術的經典技藝為手段,向遊人展示千年魔術的神奇玄奧,魔術大師們靠靈巧的雙手和奇特的道具,魔幻般的變出奇妙的世界,令人眼花繚亂,人體三分、穿越鋼板、倒懸行走、空桶取物、大變活人、龍宮探秘、捆綁逃脫等20多個節目展示了魔術的瑰麗和神奇。
雜技奇觀宮:建築面積5529平方米,突出反映中華民族自遠古黃帝時代至現代數千年的雜技發展史,有黃帝戰蚩尤、魏晉椽樟、水轉百戲、南園廟會等十幾個場景。
紅牡丹劇場:以展示集現代聲、光、電及各種高科技技術於一體的大型綜藝性雜技晚會。
馬戲游樂園: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來自內蒙古大草原十六匹威武剽悍的駿馬在一望無際的馬場上賓士,時而馬上倒立,時而馬上大站、獨站雙馬、倒騎摘花,一個個驚險的動作讓您目不暇接,同時還可翻身上馬,親自試騎,體驗一回做草原英雄的感覺。
滑稽動物園:以各種動物表演為主,如老虎騎馬、非洲獅穿火圈、大象按摩、狗熊耍大刀、山羊走鋼絲、狼狗認字、猴子騎單車、等動物滑稽表演。
紅牡丹賓館:建築面積6148平方米,可同時容納400人就餐,擁有70餘間高、中、低檔客房。可使遊客就餐時,欣賞到畫中釣魚、無火烹飪、空壺取酒、高車送菜等別有情趣的場面。
⑨ 滄州有什麼好吃的
不巧你來的地方地處華北平原,方圓幾百里之內無山無水,有也是公元里的假山,如果去滄州的話比較有名的就是鐵獅子,但我保證你看了會失望。
玩的地方不多,實在無聊了可以去人民公園。
不過小吃還可以,羊腸湯,驢肉火燒什麼的。
祝你玩的愉快
泊頭市
泊頭鴨梨:為天津鴨梨的主要產地。
交河鎮:鴨梨。
任丘市
白洋淀松花蛋:產於白洋淀一帶,對外統稱「河北皮蛋」。遠在清代中葉,當地即開設眾多作坊,以個大味美著稱。
白洋淀葦席:系以淀區所產蘆葦,經手工編織而成的日用品與工藝美術品。早在唐、宋之時,淀民多以編席為業。至民國,葦席的種類、規格、款式均有相當程度的發展。
黃驊市
黃驊毛蚶:蚶科海產貝類的一種,因殼面被有絨狀表皮而得名。早春或晚秋時毛蚶體大肉肥,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熟制清香可口,易消化吸收,亦可曬干備用和製作罐頭。
河間市
金絲小棗、鴨梨:為著名特產。
滄縣
金絲小棗。
杜生鎮:金絲小棗。
大褚村回族鄉:金絲小棗。
馬落坡鄉:金絲小棗。
史樓鄉:金絲小棗。
閻村鄉:金絲小棗。
閻村鄉景城:金絲小棗。
高村鄉:金絲小棗。
青縣
孝子墓回族鄉:烏龍戲珠棗茶,聞名遐邇,被譽為「中式咖啡」。
曹寺鄉:紅棗。
陳嘴鄉:冬菜。
獻縣
金絲小棗、鴨梨:為著名特產。
獻縣補花:又稱補布,因系以彩布製成各種花卉的花片、葉片,綴附於底布上,故稱。該工藝以花卉圖案為主,圖形清晰,構思巧妙,結構勻稱,色彩艷麗。自然呈立體感。該工藝原產北京,始於明、盛於清,迄今約達400年。
獻縣草編:又稱麥稈編織品。系以植物的葉、莖、果實外皮為原料。產品有席、毯、墊、帽、簍、桶等20餘種,上面並編有彩色花卉圖案。其中以壺墊、桌墊等墊品實用價值最高。早在30年代該縣商家林一帶農民即用麥稈編成草帽辮、磁壺套等售於市。
東光縣
天津鴨梨。
海興縣
盛產海鹽。
鹽山縣
金絲小棗、鴨梨。
千童鎮:小棗。
孟店鄉:金絲小棗、鴨梨。
楊集鄉:小棗。
常庄鄉:金絲小棗、鴨梨。
肅寧縣
盛產鴨梨。
南皮縣
蘋果、鴨梨。
吳橋縣
竹編為傳統手工藝。
孟村回族自治縣
天津鴨梨:主要產區之一。
西滿西村:天津鴨梨,被譽為「鴨梨之鄉」。
趙河鄉:蘋果、鴨梨、小棗。
⑩ 吳橋有做梅菜扣肉的嗎
食材:
五花肉500g,梅菜乾適量,蔥白、薑片、料酒、白糖、老抽、生抽、豆豉醬、白糖、生抽、老抽、料酒、五香粉適量。
做法
1.將五花肉切成正方塊,梅菜乾用溫水泡10-15分鍾。
2.鍋里沸水中放入五花肉、加蔥白、料酒、薑片焯煮幾分鍾。
3.將五花肉撈出,然後在五花肉幾面都均勻抹上生抽,使肉上色。
梅菜扣肉
4.另起鍋再次放油,五花肉放入鍋中中高火小炸後,將五花肉取出稍放涼。
5.梅菜乾加調料(a)炒勻備用。同時將調料(b)一起調勻備用。
6.五花肉稍放涼後切薄片每片約長8厘米、寬4厘米、厚0.5厘米。
7.取一個圓碗,在圓碗上均勻塗上一層調料(c),以使鋪上的肉塊更上色。
8在圓碗里,將1/3的梅乾菜盛在碗中墊底,將切好的五花肉塊整齊鋪在梅乾菜上,每鋪一層肉塊,就塗一層調料(b),一定要均勻塗上,最後再在碗周邊再鋪上一圈梅乾菜,再將餘下的調料(b)倒在最外層肉塊和梅菜幹上。
9.鍋內放水,將鋪好肉的碗放放,大火轉中火,蒸50-60分鍾,直至肉軟爛又不爛,即可。或隔水蒸熟,時間要稍久一點。 蒸好然後取汁出來,直接往碗里再澆上,這樣做一次更入味。
10.取汁後,將肉復扣在大盤子中,將梅菜乾在肉周圍擺上一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