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平遙牛肉很出名嗎哪家的最好吃
晉中平遙古城,實乃中華民族璀璨文化之實物標本,活脫脫一幅集古廟、古街、古建、古宅於一身的立體「清明上河圖」。平遙物華天寶,物產薈萃,平遙牛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平遙牛肉軟硬均勻,食之綿軟可口,鹹淡適中,香味醇厚,回味悠長。久食之,可抉胃健脾,增進食慾。製作時必須選用上好肉,加工技術非常講究。屠宰是第一道工序,除了必須把血放盡外。
在古代由於生產力極大的落後,耕種是老百姓生存下來的主要手段。而牛是古代的耕種時節重要的生產力,所以很多地方認為吃牛肉是犯罪行為,但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既然能殺的牛很少,就意味著牛肉不可能成為普通老百姓的日常食品,偶爾能買到一點老牛、瘋牛肉也非常不好吃,老齡牛其肉質非常韌硬,一般是非常難以做得好吃的!
Ⅱ 牛肉哪裡比較好吃啊
牛肉哪個部位最嫩?這個最嫩的肉就是牛裡脊(牛柳)了。
牛裡脊為牛肉的最嫩部分,牛肉中肉質最細嫩的部位,大部分都是脂肪含量低的精肉。適合煎、炒、炸、牛排義大利人更喜歡生吃牛柳。適合人群老少皆宜。
下面從牛身上分割來看,每個種類的烹飪方法和口味大體都會不相同。一起來了解下:
牛脖肉
牛脖因為經常運動,所以牛脖肉較硬,爽滑而有嚼勁,肉質干實,肉紋較亂所以義大利人喜歡將牛脖肉風干來食用,適合做餡料。中青年人食用較佳。
牛頸肉
牛頸肉因為運動較多,是由互相交叉的兩塊肉組成,纖維較細,特點是肥瘦兼有,肉質干實,出餡率比其他部位多出15%,中青年人食用較佳。
上腦
上腦部位因為很少運動所以肉質細嫩,容易有大理石花紋沉積。上腦脂肪交雜均勻,有明顯花紋,適合煎制,清炒,涮制適用,食用人群比較廣泛,老少皆宜。
牛排骨
牛排骨是從牛腩上取下來的,肉質基本上比較細,無那麼多油花,適合燉煮,熬湯。紅燒。肉質較嫩多汁。不適宜老人食用。
牛眼肉
牛眼肉在前腿部上面部位,一端與上腦相連,另一端與外脊相連。外形酷似眼睛,脂肪交雜呈大理石花紋狀。肉質細嫩,脂肪含量較高,口感香甜多汁。適合涮、烤、煎烤。食用人群比較廣泛。老少皆宜。
牛腩(胸肉)
牛腩即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松軟肌肉,是取自肋骨間的去骨條狀肉,瘦肉較多,脂肪較少,筋也較少,適合紅燒或燉湯。高膽固醇、高脂肪、老年人、兒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牛腱子肉
牛腱子分前腱和後腱,熟後有膠質感。適合鹵、醬。適合人群是青中年適宜。
牛外脊(西冷牛排)
牛外脊是牛背部的最長肌,也是西餐菜單中的西冷牛肉,肉質為紅色,容易有脂肪沉積,呈大理石斑紋狀。適合炒、炸、涮、烤。適合人群為青中年人士。
牛霖(牛臀)
牛臀肉取自後腿近臀部的肉,外形呈圓滑狀,肪含量少,口感略澀,屬於瘦肉,適合把整塊來來烘烤、碳烤、焗,肌肉纖維較粗大,脂肪含量低。只適合作餡料,西餐作為漢堡餡料,和牛肉醬原料。適合人群比較廣泛。
牛尾
牛尾巴由於常常運動,所以基本味瘦肉,牛尾性味甘、平;具有有補氣、養血、強筋骨的功效。適合人群老少皆宜。
牛肉的等級:
牛肉的等級是按部位劃分的:
特級:裡脊
一級:上腦、外脊
二級:仔蓋、底板
三級:肋條、胸口
四級:脖頭、腱子。
牛肉各部位都適合哪些烹調
牛腩肉,肉質稍韌,但肉味濃,宜加咖喱烹調;
牛頸肉,肉紋較嫩,可制餡或煨湯;
牛胸肉,面紋多,肉質厚嫩,適合做牛扒、烤牛肉或煎牛肉;
牛腳肉的脂肪和瘦肉相隔,適合蒸煮;
T骨扒的油麵紋特別多而嫩,可作牛排;
牛柳肉質嫩滑而脂肪含量低,是牛肉的最佳部分,可作牛扒;
牛腰肉肉質十分嫩,多用作燒牛肉;
尾龍扒脂肪含量低,肉質亦佳,可作牛扒,或煎或烤;
牛髀肉可作烤牛肉、煎肉
牛肉的分塊用法各有不同,食用時還會更細分。
涮肥牛多用S外脊、F外脊、眼肉、A上腦、A腹肉和腹肉肥牛等。
韓式燒烤店的牛肉多為S外脊、A外脊、A眼肉、米龍和帶骨腹肉等。
大多數西餐廳的烤牛排則多用各種外脊。
「上腦」脂肪交雜均勻,有明顯花紋;
「眼肉」切片後呈現酷似眼睛的花紋,眼內脂肪交雜呈大理石花紋;
「外脊」紅白分明,細嫩肌肉有明顯油邊。
這三種肥牛皆為上品,但口感因質地和蛋白質結構特性略有不同。腹肉則脂肪豐富,油香味濃。
做餡用什麼牛肉:
選用短腦、脖頭、哈力巴等部位做餡,特點是肥瘦兼有,肉質干實,易攪打醬油,
比嫩肉部位出餡率高15%。
清燉用什麼牛肉:
胸肉熟後食之脆而嫩,肥而不膩;弓寇筋多肉少,熟後色澤透明、美觀;肋條筋肉
叢生,熟後肉質松嫩;腱子肉現色,熟後鮮嫩松軟。這些部位的肉比較適合於燉、
煮、扒、燜。
炒菜用什麼牛肉:
溜、炒、炸宜選用瘦肉、嫩肉,如裡脊、外脊、上腦、三岔、仔蓋、郎頭等肉。
Ⅲ 求麗江美食攻略,給推薦幾家好吃的店吧!!!
【麗江的美食】
有人說,吃分三等:上等會吃,中等能吃,下等好吃。在麗江這個不是以美食著稱的地方,很多人只能發下等願,想上等福。就是很想吃好的,但苦於求吃無門。有一天在跟驢友們聊天,說起這個,莫不是概嘆一片。於是整理出這個,供驢友們在麗江找吃。
【喝酸奶的地方】:麗江比較出名的酸奶有兩種。一是氂牛酸奶,這個到處都有賣,5塊一瓶,跟別的酸奶沒什麼兩樣,但感覺也是特別好喝的。另外一個就是阿安酸奶了,在五一街振興巷1-1號,好多姑娘喜歡喝,如果加點蜂蜜,味道更佳。
【喝酸梅湯的地方】:古城也到處都是,是白沙古鎮那邊的總店拿過來的。如果你要覓祖,就到白沙去喝吧。那個店很容易找到的。在麗江古城的話,一般是十月酸梅湯的鋪子比較地道些。
【吃燒烤的地方】:集中在幾個地方,新城福慧路的燒烤城、忠義市場、新城天橋過去的華都商貿城
【吃麗江粑粑的地方】:不到四方廟會有個叫「七星粑粑」的,味道很好。
【吃雞豆涼粉的地方】:五一街上有一家叫「88號小吃店」的,它家的雞豆涼粉比較正宗。
【吃臘排骨的地方】:臘排骨到處都有,但是公認比較地道和實惠的要數新城象山市場的了,而象山市場比較出名的就是入口處的鈺潔臘排骨了,但是由於這幾年擴張比較快,味道沒有往日那麼好了點,總體還是不錯,可以去嘗嘗鈺潔對面的大佛臘排骨,個人覺得不錯。象山市場的 臘排骨,一鍋60塊,2人差不多80塊, 4人差不多100塊。出古城口打個車7塊就到象山市場了。
【吃三文魚的地方】:新城花馬街的彩虹三文魚庄,味道比較好;木府旁邊也有一家叫做醉好聚的也很不錯,可以去嘗嘗。
【吃納西烤魚的地方】:忠義農家飯庄的納西烤魚不錯,它們家的海菜花(藝名叫水性楊花,呵呵)、汽鍋雞也值得推薦。
【吃野生菌的地方】:東巴谷野生菌,火鍋,新城花馬街。號稱採用多年的玉龍雪山的泉水、高原雪山的蟲草、秘不可傳的46種野山菌,通過12小時文火煮燉而成;不過味道確實很鮮美。(口水中……)把松茸、雞棕、牛肝菌、青頭菌等菌子加到烏雞湯里,燉上20分鍾,才可以吃。一定要喝湯。(簡直是折磨啊,看著一鍋美味卻不能吃,還要忍受不時飄過來的香味……)價格不便宜啊。(都是各種的菌,能便宜嘛)。
【吃黑山羊的地方】:新城金凱廣場,哎呀,整條街都是,因為我不吃這玩意,所以我真搞不清楚哪家最好吃。這樣吧。你們打個車到金凱廣場,哪家人多就進哪家,聽說阿壽店不錯,呵呵。
【吃洋芋雞的地方】:這個就數新城的「太安洋芋雞」最出名了,出古城口打個車7塊就到了。另外有個土豆餃子我要特別推薦的,很好吃,在木府附近的阿哩哩小吃店,它們家的雜鍋菜也不錯,還有很多小吃自己去嘗吧。
麗江旅遊景點:大研古鎮、木府、玉龍雪山、黑龍潭公園、束河古鎮、玉水寨、千龜山、虎跳峽、香格里拉、瀘沽湖。住宿推薦麗江古城客棧、旅遊推薦麗江金沙戶外俱樂部。
麗江特產:麗江雪桃、麗江煙葉、麗江螺旋藻、銅器、銀器、東巴木雕、酥油茶、普洱茶、
雪茶、東巴皮畫、氂牛肉、披肩等。
這邊紫外線比較強,氣候比較乾燥,早晚溫差比較大,這些需要注意的,如果休息不夠,去到一些景點容易造成頭暈,高原反應等。如果到時候要自己去景點那邊,這個需要注意一下,以免被當地人坑錢。不要隨意在景點買東西,因為景點那邊賣的東西也差不多,不過就是很貴的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Ⅳ 到麗江住在大研古鎮好還是束河古鎮好
大研人是多了點,看你喜歡什麼樣的風格。束河有點冷清。
都還是那些老項目,拉市海騎馬劃船,貌似玉龍雪山沒停運吧。
香格里拉的石卡雪山,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沿路虎跳峽
瀘沽湖本來就遠離麗江270公里,其實也不差束河到大研這幾公里
Ⅳ 哪裡牛肉好吃
其實牛肉哪裡的都好吃?最好吃的其實屬於內蒙古和新疆的牛肉是非常好吃的
Ⅵ 束河古鎮有什麼好的小吃
束河古鎮有什麼美食
束河古鎮美食之雞豆涼粉
雞豆涼粉分為涼吃和熱吃兩種吃法。夏季多涼吃,把涼粉切成片,然後把晶瑩剔透的粉片與紅辣椒、青蔥、花椒、酸臘等佐料腌拌起來,色香味俱全,而且消暑開胃。熱吃多在寒涼時節,用平底鍋將涼粉片煎得兩面金黃,再依不同的口味配以不同的口味,同樣色香味俱全。真是價廉物美的佳餚,是納西族餐桌上的佳餚。
束河古鎮美食之米灌腸
米灌腸是麗江特有的一種風味食品。
它是由豬血、米飯及各種香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在一塊兒,然後灌入加工過的豬腸子而製成的米飯腸。加工製作米灌腸是納西族的傳統習慣。第到殺年豬時,幾乎每戶納西人家都要做一些米灌腸。如果家人在外學習或工作,還要想方設法請人到家制的米灌腸捎去。米灌腸在食用時需切成圓片,或用熱油煎炸,或用蒸鍋蒸熱。米灌腸色澤古樸油亮,香味濃郁,營養價值高,是補血,補氣之佳品。
束河古鎮美食之麗江粑粑
麗江粑粑做工、選料都比較講究,用本地上等麥面,用化油香油、雞蛋,揉成麵筋,破酥後,吃甜的就夾白糖或紅糖,鹹的夾火腿(正宗的是火腿和面揉在一起)或椒鹽,用高火油炸。烤烙成後,外酥內泡,這種表裡不一的口感,真是討人喜歡。
如果就著酥油茶、豆漿、牛奶等吃那滋味,快活得很。古城大街小巷都有賣,如果會講價3元和6元的味道完全一樣。另外,不吐不快,還有幾種不同做法的光面麗江粑粑,它們才是納西人的寵兒,水燜粑粑:在大鍋里鋪滿小麥揉成的光面餅,適當加水,蓋上鍋蓋,粑粑燜至金黃色,香香的,上面軟泡得象饅頭一樣。在黃山上段的古樓小吃老闆娘的看家手藝噢。
束河古鎮美食之火烤粑粑
揉成的光面餅,在鍋里炕成半熟,兩面發黃後拿出,這里有一絕:半熟的粑粑放在灶洞邊一塊從江邊撿回的光面鵝卵石上翻著烤,一直烤到發泡就可以開吃了,再蘸點麗江特有的辣椒醬(這種醬什麼都可以就著吃),又解讒又經飽。
束河古鎮美食之 鍋邊粑粑則是老以前生活不富裕時為了方便,把面擀成長條狀,圍在鍋內邊上,鍋里煮著瓜、洋芋之類,蓋煮,等鍋里的煮熟了,邊上圍著的也就可以吃了,這粑粑除了很軟外,還有點憶苦思甜的味道。
到束河古鎮去哪裡吃
束河古鎮有名的餐館:
1、巷子口
地理位置:老四方街口(銀鍋樓旁右手邊巷子里)
特色:富貴雞:就是咱們常說的口水雞,調料很正。
糖醋脆皮魚:連魚骨都不要放過噢,都是脆滴。
松茸煲土雞:濃濃的雞湯搭配雲南松茸,滋補養生。
廚師介紹:這家小店是一對成都的退休老夫妻開的,掌勺的是劉師傅,一手好菜,屬於做菜有天賦的那種人群,經常自己研究菜式,所以是改良版的川菜系。跑堂的是龍媽,見識過龍媽的熱情的客人保證對她印象深刻,那叫超級熱情!
2、粗茶淡飯
地理位置:(茶馬古道博物館斜對面)
特色:茄子煲:感覺用香油悶出來的小茄子,特別的香。
茄盒:又是茄子,她們家的茄子真是做絕了,這是包肉餡炸的茄子。
米飯:她們家的米飯都有研究的噢。
廚師介紹:粗茶淡飯是閩菜系,老闆是福建武夷山周邊的啥地方的,現在是全家老小都來了束河,老爺子是親自掌勺的,口味清淡,精緻的家常菜系。
3、壹餐廳
地理位置:仁里路
特色:納西雜鍋菜:各種清淡的蔬菜,很有營養的說,好喝又好看噢。
杜鵑花炒蛋:得遇到杜鵑花的季節噢,呵呵,很是清香。
廚師介紹:老闆是台灣同胞,隱世於此,在文海上也有唯一的一家店。
4、奶奶家韓國料理
地理位置:飛花觸水小巴黎對面
特色:韓國燒烤
廚師介紹:老闆系吉林長春東北銀,廚師也是從他們東北家挖過來的,做韓國料理相當多年啦,也是一家人都在這邊。
5、家有傻犬酒吧
地理位置:四方街往九鼎龍潭方向酒吧一條街
特色:干炒牛河:河粉都是廣州寄來滴,本地米有河粉,廣東口味。
義大利肉醬面:黑椒面,嘿嘿,吃過的都贊不絕口,絕對大廚。
雞扒套餐:這是絕對的私房噢,需要提前預定來著。
廚師介紹:廚師是一位水電工,司機,廚師,打手為一體身兼數職的阿明哥。
Ⅶ 束河古鎮牛肉乾為什麼特別便宜
可能
Ⅷ 麗江古城有什麼吃的玩的
麗江古城內特色小吃,如麗江粑粑、雞豆涼粉等,休味納西族人傳統風味小吃特色。
品嘗雲南正宗普洱茶。
雲南過橋米線。
景觀引導:
一、登高攬勝,你可看古城形勢。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獅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東南,避開了雪山寒氣,接引東南暖風,藏風聚氣,占盡地利之便。
二、臨河就水,你可觀古城水情。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無數條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臨渠,使古城清凈而充滿生機。
三、走街入院,你可欣賞古城建築。古城建築全為古樸的院落民居,房屋構造簡造、粗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細部裝飾豐富而細膩,居民喜植四時花木,形成人與自然的美好和諧。
四、入市過橋,你可一覽古城布局。古城布局自由靈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組織聚散合理,配置得當,再加上石、石橋、木橋、花鳥蟲魚、琴棋書畫、民風民俗,生發出無窮意趣,使古城獨具魅力。
古城文化遺產:
1、古街 麗江街道依山勢而建,順水流而設,以紅色角礫岩(五花石)鋪就,雨季不泥濘、旱季不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緻,質感細膩,與整個城市環境相得益彰。四方街是麗江古街的代表,位於古城的核心位置,不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區的集貿和商業中心。四方街是一個大約100平方米的梯形小廣場,五花石鋪地,街道兩旁的店鋪鱗次櫛比。其西側的制高點是科貢坊,為風格獨特的三層門樓。西有西河,東為中河。西河上設有活動閘門,可利用西河與中河的高差沖洗街面。從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義街、七一街、五一街,新華街,又從四大主街岔出眾多街巷,如蛛網交錯,四通八達,從而形成以四方街為中心、沿街逐層外延的縝密而又開放的格局。
2 、古橋 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繫上,飛架有354座橋梁,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橋(風雨橋)、石拱橋、石板橋、木板橋等。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建於明清時期。
大石橋為古城眾橋之首,位於四方街東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從橋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龍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橋。該橋系雙孔石拱橋,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橋長10餘米,橋寬近4米,橋面用傳統的五花石鋪砌,坡度平緩,便於兩岸往來。
3、木府 木府原系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略備於元,盛於明」。歷經戰亂動盪,1998年春重建,並在府內設立了古城博物院。
修復重建的木府佔地46畝,坐西向東,沿中軸線依地勢建有忠義坊、義門、前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配殿、閣樓、戲台、過街樓、家院、走廊、宮驛等15幢,大大小小計162間。衙內掛有幾代皇帝欽賜的十一塊匾額,上書「忠義」、「誠心報國」、「輯寧邊境」等。有人評價:「木府是凝固的麗江古樂,是當代的創世史詩。」
4、福國寺五鳳樓 五鳳樓(原名法雲間),位於黑龍潭公園北端,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1983年被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樓高20米,為層甍三重擔結構,基呈亞字形,樓台三疊,屋擔八角,三層共24個飛檐,就象五隻彩鳳展翅來儀,故名五鳳樓。全樓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樓尖貼金實頂。天花板上繪有太極圖、飛天神王、龍鳳呈祥等圖案,線條流暢,色彩絢麗,具有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稀世珍寶和典型範例。
5、白沙民居建築群 白沙民居建築群位於大研古城北8公里處,曾是宋元時期麗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築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有一個梯形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民居鋪面沿街設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廣場,然後融入民居群落,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築群形成和發展為後來麗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6、束河民居建築群 束河民居建築群在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錯落有致。街頭有一潭泉水,稱為「九鼎龍潭」,又稱「龍泉」。青龍河從束河村中央穿過,建於明代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高4米、寬4.5米、長23米,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橋束側建有長32米、寬27米的四方廣場,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樣可以引水洗街。
美食小吃:「麗江涼粉」是傳統小吃。味鮮美、韌性好,可口、價廉。原料主要有雞豌豆、韭菜、綠豆芽、花椒油、油辣子、炒火麻子面、醋、醬油、薑汁、蒜泥、香油、鹽等。制時先將雞豌豆用冷水泡一夜,待豆泡軟後磨成糊狀,濾渣後把槳煮沸,再放進少許生槳或小粉攪拌,煮成糊狀成黑色,這時盛入盆盤之類器皿中使其冷卻即可成為涼粉。吃時將涼粉切成銅錢厚,1厘米左右寬的長條,放在碗內加上事先製作好的涼韭菜、綠豆芽和各種佐料,調料拌勻即可食用。冬天切成塊用鍋煎黃、熱食。還可做涼粉炒韭菜、炒腌菜等多道菜餚。
「吹豬肝」是納西族請客時必備的一道傳統名菜。它製法特殊,色美爽口。主料豬肝配以芫荽、炒花生米、鹽、醋、油辣子、芝麻等拌在一起。吹豬肝是要在農歷冬臘月,將鮮豬肝吹膨脹後曬干。製作時將豬肝煮熟,冷卻後切成薄片拌上上述配料、佐料,拌勻就可作盤菜食用了。
「粑粑」是納西族的一大特色,有甜、咸兩種口味,甜味粑粑受到很多青少年朋友的喜愛,而鹹的卻受成年人喜愛。當你去飯館吃飯時,要一盤粑粑,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他們飯店自己做的,因為,會做粑粑的在麗江市裡面沒有幾個人,那些買的粑粑都是少數人做好了以後批發出去的。
「岩巴玖」(即雞燉豆腐)是傳統佳餚,清香、鮮嫩、色美。原料有土雞、火腿、豆腐、蔥、姜、鹽、味精、辣子等,製作時將1公斤左右的一隻雞、200克火腿(無火腿可用腌肉),切成塊加水、生薑、鹽適量燉熟後,再加進成塊的豆腐,用小火燉15~20分鍾,就成「岩巴玖」了。
「納西火鍋」這里指用火鍋煮食品而言。銅制火鍋,工藝精美,是納西族人家喜愛的器皿。「納西火鍋」是在寒冷季節納西人待客和春遊野餐的佳餚。「火鍋」原料主要有豬排骨、瘦肉、酥肉、馬鈴薯、黃豆芽、茨菇、紅蘿卜、芋頭、大韭菜根、白菜幫、青菜幫、粉絲、粉皮、豆腐等10多種,還有生薑、草果等佐料。製作方法是先將馬鈴薯、芋頭、胡蘿卜、茨菇、大韭菜根分層放入火鍋,最後放入排骨和排骨湯,燃起火鍋煮至菜餚稍熟,再加浸泡過的粉絲、粉皮、青菜(稍煮過的)、豆腐、瘦肉片、酥肉等,煮15分鍾即可上桌。
納西族先民愛飲酒。東巴經書《耳子命(飲食的一歷)》,是一部農業生產勞動的頌歌,長詩的第一部分,就描寫了種麥、釀酒的全過程。說明納西族在很早的古代就會釀酒。納西族現代常飲的酒,有白酒、黃酒、窨酒,尤以窨酒出名,曾獲中國首屆黃酒節二等獎、全國旅遊飲品優質獎。窨酒呈琥珀色,透明,味甘醇清香,含酒精20度,葡萄糖15%及多種脂肪酸化合物,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有良好的滋補作用。窨酒用大麥、小麥、高粱等糧食和特殊的麗江酒麴,玉龍山下的泉水釀造,釀好後入窖一定時間才算珍品,由於納西人民好酒愛酒,甚至納西族歌手肖煜光還創作出了一首叫納西酒歌的歌曲。
「蒙自過橋米線」,(納西古樂會邊上)蠻正宗,比昆明橋香園的好吃,(10來元)。
「黃豆面」,大石橋小吃(新大街四方街5號)黃豆面可算麗江第一面。面條半透明,祖傳秘方做成。建議吃小碗(2.5元/碗)。
「東巴烤魚」大石橋小吃(新大街四方街5號)。
臘排骨火鍋,(打車到象山市場市場,離新城挺遠)店名:麗江第一臘排骨火鍋。50元一份,湯里的蕃茄很好吃.
「八大碗」,百歲坊的集賢小吃店(必須6-8人吃)。
「水燜粑粑」,價格四元、五元兩種。
「酸奶」,5元的一種豆腐腦似的好好吃。
推薦美食
一)大石橋旁邊的黃豆面。 推薦程度:***
這屬於招牌小吃了,有一份叫《行走麗江》的手繪地圖上特別介紹。上面把這家叫「大石橋小吃」的店裡的黃豆面說得是天上有地下無。個人感覺:湯底酸酸的辣辣的,挺開胃;裡面的炸黃豆挺鬆脆,有口感;面就一般化了。
二)麗江粑粑。 推薦程度:***
麗江的小麥挺出名的(哪個丫的再跟我說南方不種小麥,自己拿塊紅磚砸自己的頭),所以粑粑的麵皮挺有嚼勁的。有多種口味任君選擇,鹹的甜的,還有水燜粑粑是沒有味道的,可以當成飯來吃。滿街都有得賣,各有不同。
三)東巴烤魚。 推薦程度:*
感覺像熱的豆[豆支]鯪魚,有點辣。
四)納西烤肉。 推薦程度:*****
這是好東西來的。五花肉做的,豬皮金黃鬆脆,肥肉不膩,瘦肉嫩,脆。醮了當地的辣椒粉吃,一爽。吃了幾家,感覺四方街農行對面那間分量少,但好吃點;大石橋小吃的相反。
五)納西燒豆腐。 推薦程度:**
六)炸竹蟲,炸水蜻蜓。 推薦程度:***
麗江必吃小吃。誰造謠說廣東人特別喜歡吃奇怪的東西,特別罔顧客觀事實。賣相不好,感覺炸竹蟲有點像炸白蟻,炸水蜻蜓更是醜陋不堪。味道,還行。
七)青稞酒。 推薦程度:****
挺好喝的,甜,順喉,10度左右,當成糖水喝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建議通行有坐月子的婦女多喝點。
價格:20rmb一玻璃瓶。(小瓶啤酒的那種size)
八)烤全羊。 推薦程度:****
九)風味狗肉。 推薦程度:***
十)雞豌豆涼粉。 推薦程度:***
雞豌豆據說是麗江特有的一種作物。
十一)昆明烤鴨。 推薦程度:***
在昆明吃的。石林那一邊特別好吃。
十二)酥油茶。 推薦程度:****
很濃郁的味道。第一次喝的人要喝甜味的才好,一般只有藏民才喝的慣鹹的酥油茶。喝上雪山之前和它個半壺,能保持體力。但是喝多了要上火。
價格:15--20rmb一壺。
***特別推薦:站在大石橋上,背對四方街,右手邊有間叫「順水樓」的館子。裡面的東西好吃,價錢便宜。住在麗江的時候,拿來當飯堂是不錯的選擇
十三)哈記牛肉。
新義街把口第三家,清真餐館,素材一般,牛肉還中,主要是紅燒(8)和清燉(6),其他的有炸牛腸,燴牛肚味道不錯,如果你有的是時間,可以去忠義市場南門向西路北的永勝清真牛肉,味道比哈記還要好只是價格貴了點(貴2塊平均每種)
十四)永勝驢肉
新義街把口第一家(呵呵偶的順序是以我去的次數為原則),清燉的20一斤,火鍋15一位,素菜免費,不夠可以單添,人多的時候去比較至(4人一下)
十五)象山市場臘排骨,帶皮羊肉,古城出門坐車9路象山市場下車進門50米路北,兩家挨著,臘排骨50一鍋單加20一斤,帶皮羊肉20一斤主要是羊頭肉和羊雜,兩家的味道均好,過肉癮的好地方
十六)拉市鯽魚,忠義市場南門坐車3塊,拉市海再往前3公里左右路南,15一斤,一般3斤5個人可過癮,洗臉盆一樣的鍋里有無數半斤多重的鯽魚7,8條和洋芋條無數,另外再加上正宗鹵水豆腐,好吃的不得了
十七)麗江驢窩,嘿嘿,雖然有點王婆賣瓜之嫌,但我的手工水餃,烙餅,疙瘩湯在古城無出其右,另有自創的納西火鍋貨真價實,拿手的卻是當地素菜,一道扒三素,一道家鄉豆米,一道素炒包包菜色香味據全,想換口味的朋友盡管來,不喝酒的情況下人均消費15就差不多了
**麗江粑粑以四方街仁義小吃
**雞豆涼粉以古城水車向南第一家琴雲為正宗
Ⅸ 哪個地方的牛肉最好吃
國內最好的肉牛品種就屬秦川牛、魯西黃肉牛,西門塔爾肉牛,夏洛萊肉牛,利木贊肉牛,改良肉牛,雜交肉牛奶牛,魯西黃肉牛犢,西門塔爾肉牛犢
Ⅹ 中國最好吃的牛肉是哪裡的
青海的耗牛肉質很緊實,營養最豐富,很適宜各類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