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鯽魚和牛肉可以同食嗎
鯽魚和牛肉可以同食,兩者互不相剋。
鯽魚不宜與以下食物同吃:
1、鯽魚+豬肝:一起吃具有刺激作用,瘡癰熱病者忌食。
2、鯽魚+芥菜:引起水腫。
3、鯽魚+豬裡脊肉:氣滯。
4、鯽魚+芥末:身體不適。
5、鯽魚+山葯:同食會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症狀。
6、鯽魚+烏雞:中毒。
7、鯽魚+冬瓜:同食降低營養價值。
8、鯽魚+豬小排:影響營養素的吸收。
9、鯽魚+豬肉:二者起生化反應,不利於健康。
10、鯽魚+豬大排:影響營養素的吸收。
11、鯽魚+蜂蜜:一起吃會中毒,用黑豆、甘草可以解毒。
(1)海水牛肉怎麼做好吃擴展閱讀:
魚和牛肉可以一起吃的。牛肉不可與以下食物同食:牛肉白酒:同時食用容易上火;因為牛肉屬於甘溫,補氣助火,而白酒則屬於大溫之品,與牛肉相配餓如火上澆油,容易引起牙齒發炎牛肉板栗:栗子中的維生素易與牛肉中的微量元素發生反應,削弱栗子的營養價值,而且不易消化牛肉海螺:身體不適牛肉田螺:不易消化,會引起腹脹
牛肉鯰魚一起吃會引起中毒,可以用人乳和鼓汁治療牛肉紅糖:腹脹牛肉紅塘:一起吃會引起腹脹牛肉橘子:不利於營養素的吸收牛肉韭菜:一起吃容易中毒,可以用人乳和鼓汁解毒。魚肉就是指魚類的肉。魚的種類很多,主要的食用淡水魚包括鯉魚、草魚、鯽魚、鱖魚等,海水魚包括黃魚、帶魚、平魚等。它們都具有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的特點,是一些維生素、礦物質的良好來源。
⑵ 西餐一般怎麼點餐啊吃時都注意啥
1、西餐的點菜上菜順序是:開胃菜-湯-魚或肉-蔬菜沙拉或乳酪-甜食或水果-咖啡或茶。
2、西餐的取菜方式一般是由服務員或主人將每道菜送到餐桌旁供賓客取用,一個人取完後再傳給旁邊的人。取菜時量不宜過多,如需要可再取。麵包等食物放在大盤子里根據需要自取,並可在餐中任何時候食用。
3、用西餐要做到舉止得體、姿態優雅,還須注意下列事項:進餐時坐姿端正,不可伏在餐桌上,也不要將碗碟端起來吃;進餐中不能隨意脫下外衣、摘下領帶或挽袖、解扣;用餐應閉嘴咀嚼,口中有食物時切忌說話;不要隔人取食,不要用自己的刀叉取托盤中的食物;避免當眾擦、擤鼻涕,剔牙時用手或餐巾遮口。
(2)海水牛肉怎麼做好吃擴展閱讀:
西餐刀叉的使用方法:
1、拿刀叉的手是固定的,右手拿刀,左手拿叉。
2、拿刀的手的食指,壓著刀叉的背柄來使用,如此才能使力。
3、叉子不只用來壓食物和叉東西而已,也可以用來舀豆子和米飯。
4、如果用左手拿叉不方便,也可以使用右手,但必須先把刀放下。
5、用餐中,有事而離席時,必須把刀叉擺成八字型放在餐盤上。
6、用餐結束後,則是平行的斜放在五點鍾位置。
⑶ 牛肉和魚湯能一起吃嗎
牛肉和魚湯一般情況下來說,最好建議分開來吃,這樣才更有利於,各自營養的最大化吸收,同時有利於腸胃的消化健康。
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其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夠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和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
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為寒冬補益佳品。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的功效。
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其它食品都高,使它對增長肌肉、增強力量特別有效,蛋白質需求量越大,飲食中所應該增加的維生素B6越多。
牛肉含有足夠的維生素B6,幫你增強免疫力,促進蛋白質的新陳代謝合成。
第1步牛肉含鉀。
鉀是大多數運動員飲食中比較缺少的礦物質。鉀的水平低會抑制蛋白質的合成以及生長激素的產生,從而影響肌肉的生長。
第2步肉含優質蛋白質。
牛排是優良的高蛋白食品,(每100g)還含鈣7毫克、鐵0.9毫克、磷170毫克、維生素B10.07毫克、維生素B20.15毫克、葉酸6毫克、及少量維生素A等。
營養成份易於被人體吸收。牛肉的營養價值居各種肉類的首位,能增長體力,補充元氣。因此,牛肉都是運動員的必備食品。
第3步牛肉含鐵和鋅。
牛肉可以為你提供更多的鐵和鋅——這是保持能量的寶貴元素。
如牛排中富含容易吸收的鐵和鋅,可以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還富含葉酸,防止嬰兒先天殘疾。
第4步牛肉含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對細胞產生至關重要,紅細胞的作用是將氧帶給肌肉組織。
維生素B12促進支鏈氨基酸的新陳代謝,供給身體進行高強度訓練所需的能量。
第5步牛肉含維生素B6。
牛肉含維生素B6,蛋白質需求量越大,飲食中所應該增加的維生素B6越多。牛肉含有足夠的維生素B6,幫你增強免疫力,促進蛋白質的新陳代謝合成,有助於緊張訓練後身體的恢復。
⑷ 龍蝦怎麼做好吃 要做辣的
香辣小龍蝦
配 料: 小龍蝦、香料、大蒜、辣椒等。
操 作:
(1)先將小龍蝦去頭、尾、拔出背筋,洗凈;
(2)放入油鍋中炸透;
(3)上油鍋,放入辣椒,大蒜,生薑爆香,然後加入水,香料(十三香或十八香均可)香葉,味精,酒,鹽,味精等,最後放入龍蝦燒二十分鍾入味即可。
=========================================================
麻辣小龍蝦
製作方法:
原料:小龍蝦1000克,蒜10瓣,蔥2根,姜3片
調味料:白酒1碗,白醋1碗,醬油2大匙,糖1大匙,干辣椒100克,花椒50克,雞精1小匙,香油2大匙,鹽適量
製作過程:
1、蝦放水盆中加粗鹽使其吐凈泥沙,撈出後用醋或酒浸泡以殺菌後瀝干備用。
2、起油鍋,油燒至五成熱下花椒干辣椒炸出香味後,下蔥段、蒜瓣、薑片爆香,再將小龍蝦、鹽、醬油、糖入鍋炒片刻,加少許水炒至湯汁見稠。以大火讓湯汁沸騰,小龍蝦燒熟後改文火煨入味後加入雞精關火,將小龍蝦撈出備用。
3、另起炒鍋,加香油燒熱,將小龍蝦入鍋中稍滑出香味即可盛出。
==================================================
燒小龍蝦:
配料:小蔥、姜、蒜、花椒、干辣椒、茴香、香葉、桂皮、植物油、紹興黃酒、醬油、鹽、白糖、黑胡椒粉、味精;
燒法:
1、最好用大的鐵鍋,大鐵鍋能炒得多,一般炒龍蝦沒有人拿小盤子裝的;
2、鍋燒燙,油要多放,因為這菜主要是炒,油不多,馬上焦掉,怎麼行;
3、蔥打結,姜、蒜切片放入爆香,再放入花椒、干辣椒等一干香料,辣椒要剪開才有味道;
4、蝦放入鍋內,開大火爆炒,倒一調羹黃酒,1分鍾後即放鹽,這樣才會入味,就這樣一直翻炒吧,放醬油、白糖,再炒一下,放水半碗,蓋上;
5、三四分鍾後開蓋,夾出蔥結,放味精、胡椒粉、小蔥起鍋。
⑸ 豬肉、魚肉、牛肉、雞肉,哪種肉最健康
根據WHO定義,肉可分為2種類型:
紅肉:所有來自哺乳動物的肉,都是紅肉,比如豬、牛、羊等;
白肉:其他肉,包括禽類和水產,都是白肉,如雞、魚、鴨等。
白肉比紅肉更健康!
由於紅肉的脂肪含量高,富含飽和脂肪酸,是導致血中膽固醇升高的危險因素。
近年來,已有多項研究發現,紅肉與多種癌症的患病風險增加有關,如結直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胃癌、子宮內膜癌及肺癌等。
因此,從脂肪酸含量和脂肪酸組成方面考慮,白肉要比紅肉健康。
⑹ 中國菜好吃是否因為調料用得多嗎
是,但又不僅僅是。
調味是決定食物美味與否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有時候甚至都不能算是關鍵因素。
首先,食材的選擇、培育和處理是最基本的因素,如果你連好的食材都沒有,那再好的調味料都是白搭。比如說,我小時候不喜歡吃魚,尤其淡水魚,但是長大一點吃到超好吃的酸菜魚和水煮魚瞬間就愛上了,你說這是調料的功勞么?當然算!但是,當我吃了美國中餐館的水煮魚和酸菜魚以後,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魚本身。湯料是一樣的味道,但是因為用的是冷凍過的龍利魚(巴沙魚),魚片很厚但是非常鬆散,完全沒有國內吃到的酸菜魚的美味。烤魚也是,美國中餐館的烤魚調味也是不錯的,邊上的蔬菜都很好吃,但是魚就是難吃啊,雖然這回不是冷凍的龍利魚而是活魚了,但是因為魚的品種和生長環境不一樣,依舊不好吃。所以,別看川菜調料用得多,如果食材選不好是沒用的,雖然它對食材的要求沒有粵菜和日料那麼高。不要以為挑選食材不是手藝、培育食材不是技術,我們的老祖宗也是經過千年的選育,才有了現今中國人常吃的五穀雜糧和果蔬六畜;不要以為日本人對食材的選擇過於龜毛,現在享譽全球的雪花和牛,也是日本本土和牛和西洋牛雜交選育和精心飼養的結果。
其次,火候和刀工是食材口感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影響味道能否很好進入食材的重要影響因素。很多中餐正是因為講究這二者,所以好吃。來說說前段時間很火的賽螃蟹吧,明明是雞蛋而已,為何就能賽過蟹肉呢?姜和醋的調味是它模仿蟹肉味道的關鍵,但是僅僅有這二者的調味是不夠的,如果炒得過了,那不過是一盤帶有姜味和醋味的炒雞蛋而已,只有在蛋液將將凝固的時候撈起裝盤,嫩雞蛋呈現出顫顫巍巍的感覺,加以姜醋,才能真正在味道和口感上都稱為「賽螃蟹」。紅燒肉,最基礎的版本其實只需要醬油料酒糖和少量八角香葉的調味,調味真的簡單,但是如果不注意火候,很可能會燉出柴得要死的肉。中國和日本料理都有魚生,在中國古代,稱之為玉膾,一定要切得薄如蟬翼,而且一定要佐以金齏醬食用,而日本料理呢,處理大部分海水魚都是採用厚切,用的多是醬油和綠芥末調味。你說它們的口味差別僅僅是金齏醬和醬油芥末的差別么?不是的,魚肉的厚薄也同樣決定了這片魚肉的口感,以及被調味的程度。而什麼魚、怎麼調味、切多厚,蘸多少醬本來都是有講究的。中餐的美味和博大精深,一部分也是因為講究刀工和火候。
再次,味道不僅僅來源於調料,也來源於對食材的處理。不知題主有沒有吃過豆腐乳、梅乾菜、酸豆角、酸菜、咸鴨蛋,這些東西得基礎做法都是不需要很多調料的,主要就是鹽,但是用各種發酵方式,中國人硬是從簡單的食材中搞出了這么多的美味,並且把這些美味用於其他菜式中,於是有了南乳豬手、南乳空心菜、鹹蛋黃南瓜、酸菜魚、酸豆角肉末等平民美食。這些東西,雖然平價而常見,但是正是蘊含了我們祖先幾千年來智慧的菜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