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麼燉牛骨頭好吃
比起純牛骨湯,小成妹更喜歡喝和蔬菜一起燉的牛骨湯。蔬菜清甜的味道融合牛骨醇厚的香味,二者的混合讓整道湯喝起來耳目一新。
不光是人類需要搭配幹活,碰出思想的火花,食材也是一樣啊。不同的食材,經過長時間的燉煮,彼此熟悉彼此交融,最後就算只放一點點調味品,都能喝到最濃郁最美味的味道。
當然,如果你只是想用牛骨做高湯的話,那麼還是建議不要加太多其他的食材比較好,保持牛骨的原味才能讓高湯的效果發揮到最好。
3 湯熬好出鍋前加入適量的鹽。這樣熬出來的牛骨湯絕對湯濃色正!
② 牛肉大骨湯要怎麼做才好吃
牛肉大骨湯
主料
牛肉一斤
大骨一個
大骨牛肉湯的做法步驟
1. 把牛肉和大骨洗干凈放上大料和蔥,高壓鍋壓半個小時
2. 蔥半根,圓蔥一個,放油抄,然後放勺辣椒抄香後放醬油,在放2勺牛肉湯收鍋實放大喜大和味精就完成了
3. 壓開鍋了,能喝好幾頓
4. 牛肉醬完成
5. 牛肉
湯以完成鹹淡自己調
③ 帶骨頭的牛肉怎麼做好吃
材料:
牛排料理包1塊、磨菇6朵、花椰菜6朵、蛋2顆、蒜頭4顆、奶油適量、海鹽少許。
做法:
1、食材牛排,隔水加熱;
2、蒜頭切小塊,將油倒入鍋中,小火將蒜頭半煎炸到金黃色;
3、磨菇洗凈擦乾,熱鍋加入奶油煎熟,並灑點海鹽調味;
4、花椰菜切朵,水滾後加海鹽燙熟;
5、將油倒入鍋中,煎到半生熟,灑適量海鹽調味即可。
④ 帶皮帶骨黃牛肉怎麼做好吃
芝麻醬辣炒黃牛肉
牛的品種大致分為水牛、黃牛和氂牛。黃牛香辛素的肉味較濃,而且肉質細嫩,西餐的牛扒大
多采自黃牛,傳統的牛扒不作任何腌制,所以它的維生素、蛋白質和鈣、鎂等營養,不因加入像食粉(小蘇打)等材料而受到影響。黃牛切片後與富含香辛素的辣
椒、蒜頭、芝麻醬共烹,風味凸顯,營養均衡。
材料
黃牛肉300克,青辣椒100克,辣椒干(切碎)5克,芝麻醬20克,蒜蓉15克,生抽、麻油各少許,鹽、生粉、胡椒粉、米酒、菜油各適量
做法
1、黃牛肉洗凈切薄片,以鹽、生抽、菜油、生粉、米酒拌勻備用;
2、辣椒去籽切條狀備用;
3、爆香蒜蓉、辣椒和辣椒干,下黃牛肉猛火翻炒片刻,加入麻油、生抽和芝麻醬,迅速翻炒,以鹽和胡椒粉調味即成。
⑤ 骨鈣牛肉塊怎麼做好吃
辣燒骨鈣牛肉
牙口好,就好這一口,嚼起來脆爽爽的。留方備用。
用料
骨鈣牛肉 500克
尖椒 2個
洋蔥 1個
姜 3片
蔥 1根
蒜 5瓣
八角 2個
桂皮 1小塊
干辣椒 5個
花椒 少許
料酒 1勺
生抽 勺
香葉 2片
豆瓣醬 1勺
辣燒骨鈣牛肉的做法
冷水下入骨鈣牛肉,煮開後撈出備用,且勿再過冷水。
炒鍋燒油,油八成熱時放入蔥姜蒜八角桂皮香葉花椒干辣椒豆瓣醬炒出香味,放入備用的牛肉翻炒,加入生抽料酒調味,大火翻炒5分鍾後加入熱水,沒過牛肉,上蓋改小火燜煮四十分鍾。
開蓋改大火加入尖椒和洋蔥,翻炒收汁。裝盤撒上香菜即可。
小貼士
中間燜燒的步驟也可以放在壓力鍋中進行,比較省時間。
⑥ 帶骨頭的牛肉怎麼做,才好吃
醬牛骨,把牛骨洗凈,放清水浸泡一小時,在飛水,以便醬出牛骨色澤光亮,把各種干調放在鮑魚袋,如香葉桂皮,八角,肉蔻,花椒等。放蔥姜。鍋加水放入牛骨,料包,蔥姜,大火燒開,放醬油,鹽,要出鍋時加點味精。
⑦ 拆骨牛肉怎麼做好吃
主料:牛肉(瘦) 150克水蘿卜250克輔料:香菜 5克
調料:醬油 10克 香油 5克 鹽 5克 大蔥 5克 姜 5克 各適量
1. 將水蘿卜洗凈,去頭切成片;
2. 牛肉洗凈切成絲,放入碗內,加醬油、精鹽2克,香油2克,蔥(切末)、姜(切末)入味;
3. 湯鍋置火上,放入開水500克;
4. 先下蘿卜片,湯開下牛肉絲,稍煮;
5. 下精鹽、香油、味精,起鍋盛入湯碗中;
6. 撒上香菜末即可。
1. 烹飪時放一個山楂、一塊橘皮或一點茶葉,牛肉易爛;
2.清燉牛肉能較好地保存營養成分;3. 牛肉煮濃汁喝可治因胃虛弱引起的慢性腹瀉;
4. 煮老牛肉的前一天晚上把牛肉塗上一層芥末,第二天用冷水沖洗干凈後下鍋煮,煮時再放點酒、醋,這樣處理之後老牛肉容易煮爛,而且肉質變嫩,色佳味美,香氣撲鼻;
5.紅燒牛肉時,加少許雪裡蕻,肉味鮮美;
6. 牛肉的纖維組織較粗,結締組織又較多,應橫切,將長纖維切斷,不能順著纖維組織切,否則不僅沒法入味,還嚼不爛;
7. 牛肉受風吹後易變黑,進而變質,因此要注意保管。
牛肉 300克白蘿卜100克調料:食鹽少許蔥2根姜50克水適量 。
製作方法
1牛肉放入滾水中氽燙去穢血,撈出後切成小方塊備用
2白蘿卜切塊,老薑去皮後切成片;蔥切段備用
3以上材料放進燉鍋燉煮約3小時即可,食用時依個人喜好加鹽調味
牛腩600克,白蘿卜1根,大蔥1根,姜6大片,料酒1大匙,燉肉料包1小袋,香菜1棵,鹽適量
電壓力煲放3000ML水加熱。牛腩切成3CM*3CM的大塊。小鍋放清水,加入牛肉。加入3片姜、大蔥2段、料酒1大匙。開火加熱。待燒開後用湯勺撇去浮沫再煮一分鍾
3.這時候電壓力煲里的水已經燒熱,加入剩餘的蔥段、薑片和一小包燉肉料。加入飛水後的牛腩。開蓋煮開後再次撇去浮沫。浮沫去干凈後加蓋壓上20分鍾。
4.20分鍾後,壓力煲放氣打開。白蘿卜洗凈去皮切成和牛腩等大的方塊。放入牛肉湯里。加蓋再壓10分鍾。10分鍾後開蓋,白蘿卜煮成透明狀即可。加入鹽調味兒。
⑧ 廋牛肉怎麼做好吃
1、紅燒牛肉
牛腩是指帶有筋、肉、油花的肉塊,這只是一種統稱。若依部位來分,牛身上許多地方的肉都可以叫做牛腩。國外進口的部分是以切成條狀的牛肋條為主(又稱條肉),是取自肋骨間的去骨條狀肉,瘦肉較多,脂肪較少,筋也較少,適合紅燒或燉湯。另外,在裡脊肉上層有一片筋少、油少、肉多,但形狀不大規則的裡脊邊,也可以稱作牛腩,是上等的紅燒部位。做紅燒牛肉的水量不要太多,僅和肉平行就可以了,在燉的時侯只要保持小火不開蓋,幾乎不會少很多水的,而且最後裡面的油脂也燉出來。記得一定要用小火哦,只有小火才能讓肉入味,肉又不會太爛,軟中帶點嚼勁。
2、炒牛肉
要順紋切條,橫紋切片;將牛肉用醬油腌過,用澱粉或蛋清拌勻;如果有時間,可在拌肉時加些油,腌1-2小時,這樣,油將滲入肉中,當入油鍋炒時,肉中的油會因膨脹將肉的粗纖維破壞,這樣肉就鮮嫩了;炒牛肉時油要多、要熱、火要大,牛肉炒七分熟即可,不要炒太久,以免太老。
3、燉牛肉
要使用熱水,不要加冷水。熱水可以使牛肉表面蛋白質迅速凝固,防止肉中氨基酸外浸,保持肉味鮮美;旺火燒開後,揭開鍋蓋燉20分鍾以去處異味,然後蓋蓋,改用微火小開,使湯面上浮油保持溫度,起到燜的作用;燒煮過程中,鹽要放得遲,水要一次加足,如果發現水少,應加開水;燉肉前一天,用芥末在肉面上抹一下,燉肉前,用冷水洗掉,這樣不僅熟得快,而且肉質鮮嫩;將少許茶葉用紗布包好,放入鍋內與牛肉一起燉煮,肉熟得快,味道清香;加些酒或醋(1公斤牛肉放2-3湯匙酒或1-2湯匙醋)燉牛肉,也可使肉軟爛;在肉鍋中放幾個山楂或幾片蘿卜,既熟得快,也可除異味。
⑨ 牛肉的不同部位 可以做哪些菜
不同部位牛肉的吃法你知道嗎
牛肉是我們常吃的一種肉類,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各種營養成分的組成比其他肉類更接近人體需要,吃牛肉可以有效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建議您每天一斤牛肉,提高免疫力,為自己、為家人打造一個強健體魄,牛肉的吃法比較講究,部位不同,做法也不盡相同,一頭牛身可以分割成上百種不同的產品,要是選了牛腩來炒,選了牛腱子來煮湯,牛肉的味道可就大打折扣來,所以想要做出好吃的牛肉第一步就是要選對肉。根據不同部位牛肉的吃法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下常見的幾類,方便大家根據不同的菜選擇相應的牛肉。
牛腩
牛腩也就是牛腹肉,外表覆蓋著筋膜,肥瘦相間適合燉煮,三肥七瘦的牛腩,在灶上嘟嘟嘟怎麼燉都不會爛,待其吸飽了濃郁的湯汁,嘗起來軟軟嫩嫩,滿嘴都是肉香,再配上米或面,那叫一個好吃~
牛腱
牛腱就是牛腿大腿部分的肉,由一條一條緊實的肌肉纖維構成。這些肌肉中只夾雜著一些筋,幾乎沒有脂肪,適合醬鹵,是醬牛肉的上等原料。
牛眼肉
眼肉可不是牛眼睛上的肉,而是牛的一塊肌肉,位於牛的脊背上,與上腦相連,只因外形酷似眼睛,才成為眼肉,眼肉中脂肪含量較高,吃起來汁水比較豐富,是煎牛排的首選。
牛裡脊
牛裡脊又叫牛柳,是牛肉中最細嫩的部分,纖維走向一致,非常適合做菲力牛排,如果處理得好,切開還會有黃油一般的質感。同時作為一塊小鮮肉,牛裡脊幾乎可以勝任任何類型的料理,可以切成條炒,也可以成片成片烤或者涮。
黃瓜條
黃瓜條是牛腿部外側的一塊凈肉,純瘦,接近圓形,是最適合炒制的牛肉。是製作黑椒牛肉的不二選擇。
說了這么多牛肉的知識,估計不會廚藝的小夥伴也想試試,在這里再教大家幾道壓箱底的硬菜,方便您在閑暇時露上一手。
不同部位牛肉的吃法你知道嗎
紅燒牛尾
製作方法:
1、牛尾截段泡2小時,入開水鍋焯至變色撈出洗凈;
2、鍋中放油加冰糖炒色,依次放入蔥姜蒜爆出香味後加少許辣椒;
3、鍋中加豆瓣醬,翻炒出紅油,加醋再炒少許放入牛尾煸炒三分鍾;
4、加生抽和熱水,放入大料、蔥段、紅蘿卜、玉米,大火燒開轉小火燉一小時待用;
5、另鍋中放油,下洋蔥炒香,加入牛尾和湯汁,大火收汁即可。
涼拌牛肉
製作方法:
熟牛肉/腱,開袋切片/塊,擺盤,一道美味冷盤即製作好了。
煎牛排
製作方法:
1、將牛排連同未開封的內袋一起放入水中緩化或者拆開包裝放入盤中自然解凍至牛排沒有硬塊即可煎制;
2、開大火將平底不粘鍋或鐵板鍋加熱至200℃,加入食用油,放入牛排;
3、轉中火煎2~3分鍾後翻面,再煎2~3分鍾至兩面金黃即可;
4、裝入盤中,按照個人的口味加入牛排醬料,加上配菜,一份可口的牛排便製作完成。
涮火鍋
製作方法:
1、肥牛、牛肉丸、牛豆腐、親親腸及時令蔬菜擺盤,鍋內加入火鍋調料,備好火鍋蘸料,盡情享用吧。
⑩ 牛肉各部位怎麼做才好吃,你做的牛肉菜用對肉了嗎
1、牛頸肉
肥瘦兼有,肉質干實,肉紋較亂。適宜制餡或煨湯,比嫩肉部分出餡率高15%,做牛肉丸不錯。
2、肩肉
由互相交叉的兩塊肉組成,纖維較細,口感滑嫩。適合燉、烤、燜,咖喱牛肉。
3、上腦
肉質細嫩,容易有大理石花紋沉積。上腦脂肪交雜均勻,有明顯花紋。適合涮、煎、烤,涮牛肉火鍋。
4、胸肉
在軟骨兩側,主要是胸大肌,纖維稍粗,面紋多,並有一定的脂肪覆蓋,煮熟後口感較嫩,肥而不膩。適合燉、煮湯。
5、眼肉
一端與上腦相連,另一端與外脊相連。外形酷似眼睛,脂肪交雜呈大理石花紋狀。肉質細嫩,脂肪含量較高,口感香甜多汁。適合涮、烤、煎。
6、外脊(也稱西冷)
牛背部的最長肌,肉質為紅色,容易有脂肪沉積,呈大理石斑紋狀。適合炒、炸、涮、烤。
7、裡脊(也稱牛柳或菲力)
牛肉中肉質最細嫩的部位,大部分都是脂肪含量低的精肉。適合煎、炒、炸、牛排。
8、臀肉(也稱米龍、黃瓜條、和尚頭)
肌肉纖維較粗大,脂肪含量低。只適合垂直肉質纖維切絲或切片後爆炒。
9、牛腩
肥瘦相間,肉質稍韌。但肉味濃郁,口感肥厚而醇香。適合清燉或咖喱。
10、腱子肉
分前腱和後腱,烹煮後有勁又多汁,口感極佳。適合紅燒或鹵、醬牛肉、清燉,或是切薄片後以火鍋、炒的料理方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