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家常菜譜 » 鄭州哪家土豆絲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鄭州哪家土豆絲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4-16 04:21:44

⑴ 尚志誰家筋餅卷土豆絲餅好吃

尚志老街和歷舉華農路小吃家的比較好吃。
1、尚志老街上的尚家筋餅土豆絲餅口碑極佳,採用傳統的手工製作方法,使用當地的新鮮食材,配以各色蘸料,味道獨特可口,深沒吵受當地消費者的喜愛。
2、華農路小吃街上的花店土豆絲也很有名,肢察碧使用100%純天然食材,經過特定調味,口感鮮美,受到許多人的贊譽。

⑵ 昨天聽到有人說什麼神馬真給力土豆,不知道哪家比較好吃點給個提議吧

我也聽別人說過,本人覺得創想小吃的口味不錯,他家還能教學。真是蠻棒的
土豆絲是很多人心中的美味,但土豆跟所有的食物衫遲原料一樣,
刀工越細、刀口越多,營
養素損失就越大。如何在確保美味的同時留住更多的營養呢?

第一,
應該把土豆清洗干凈盯棚後再去皮,
直接切絲後不要浸泡,
就算不馬上烹炒也可以用
保鮮膜封住後放於冷藏櫃中,
這樣可以盡可能地防止土豆中的一些營養物質氧化、
發生褐變。

第二,
盡量縮短切配和烹制的間隔。
土豆絲焯水是可以的,雖然會損失一些營養素,但
這樣會使所有的原料同步成熟,
並且縮短烹調時間或則李,
從另一方面講烹炒時間縮短也會減少營
養損失。

第三,炒土豆絲應該選用急火快炒的方式,這樣能在最大程度上留住營養。

第四,
在炒土豆絲時加入適量的醋,
不僅會增加菜品口感,還會提高蛋白質、鈣和維生

C
等營養素的吸收率。

需要提醒的是,
烹炒土豆絲時要記住不可放鹽過早,
一則鹽具有很強的滲透壓,
會使土
豆絲口感變軟,
二則放鹽早了也會使鹽分過多地滲入原料內部,
從而減少表層鹽含量使菜品
鹹味不夠,在不覺中增加鹽的食用量。

⑶ 鄭州花園路與交叉口哪有賣好吃的東西

火鍋:
(1) 經8路和黃河路交叉口往北100米的海底撈火鍋是我的最愛。那裡的服務特別好,菜也可以 都要成半份的。(滑牛肉,自製豆花是比較、有特色,不妨嘗嘗)
(3) 城東路和東大街交叉口的京福華肥牛火鍋,是鄭州肥牛火鍋最好吃的,也是最便宜的。6 元的特價肥牛可以,20元的肥牛王也很不錯,都可以嘗嘗,便宜的就是比較碎。另外那的肥牛西冷也很不錯,是生吃的,跟生魚片差不多,也是配芥末吃的。吃的時候要快些,否則化了就不好吃了)
(4) 優勝南路的全家福胡辣魚火鍋,挺便宜的,很也好吃。另外還可以買胖子羊肉串進去吃,真的很爽!
(5) 東明路和紅專路交叉口的林記熱盆景麻辣魚也是挺便宜,很好吃,如果人多我覺得先要條 捻魚,然後在要條草魚,因為捻魚好吃,但吃多了會很膩。
(6) 緯五路和經六路交叉口往南50米的土家喂鍋也不錯,(青椒雞的不錯,但要在冬天時候吃 ,現在的雞都老了,所以現在可以吃雞雜)
(7) 西里路(珠江琴行)對面的炭鍋魚,裡面是酸菜和鯰魚做的,另外加上本店特有的小蘇肉 ,在燉進去吃,最後在來點皮帶面,三個人要兩份就可以了。
(8) 優勝北路的光頭香辣蟹,裡面的蔥油小燒餅是一定要點的呦!
要是人多的話,吃完香辣蟹,可以讓小姐最後,下半斤綠豆面條。
(9) 優勝南路,四川天俯總店對面,有家老家響鍋,那裡的雞子和牛蛙鍋很不錯,另外,喜歡 吃肉的同志可以在要一份四喜丸子。
(10) 優勝北路的鴻茂齋的涮羊肉,過多的我就不說了。喜歡吃丸子的朋友,一定要讓服務員把 丸子切開在涮,要不然是到了最後也吃不成的。
一 川菜:
(1) 優勝北路的四川天府應該是鄭州較早的川菜了,以前那的菜是以價格便宜和量大著稱的,但近幾年生意是越來越好,但東西卻是越來越貴了,而且也不是很好吃了。也許他們的菜沒變過,但因為我們吃的地方越來越多,所以覺得沒以前好吃了,但總體來說,如果真是餓了,那裡還是最好解決吃飯的 好地方。(魚香肉絲,糖醋裡脊,干扁土豆絲等多還不錯)
(4) 東明南路上的陶然居(亞西亞賓館裡面)是吃大田螺的好地方,那的棒棒兔也不錯,其他的川菜也還可以,但那裡的喂湯不要喝,太油了。服務也不是很好,所以還是把東西買回家吃的爽! (5)省電視台那的歌樂山辣子雞也是一家有名的老店了。(歌樂山辣子雞珍,毛血旺都很不錯 )

二 家常菜
(1) 經一路和金水路交叉口往北50米的丫丫小吃點,那的東西都很貨真價實,而且還很便宜。 (紅燒牛肉麵,魚香肉絲,蒜香排骨,毛血旺等,那的菜基本都不錯),如果有空可以去嘗嘗!!我基本把那裡當食堂!
(2) 省外文書店那條路上有家愛德飯館也是很不錯的家常菜(省化工廳對面),那的量很大,所以要想把好吃的都嘗了,要人多才好。(炒辣子雞,紅燒八皮魚,炒茄絲,還有那自家鹵的大腸,這個一定要嘗,特別好吃。一定要沾上蒜汁)
(3) 鄭六街上的廣源是一家很破的飯店,那裡有兩家廣源,一定要去破的那家,雖然是一個老闆,但我個人覺得還是老店的好吃。(炒辣子雞,紅燒八皮)
(4) 鄭七街和紅專路交叉口的綠島飯店,是一家信陽菜館,那的才現在沒以前好吃了,但喜歡吃信陽菜的朋友還是可以去那嘗嘗的。(炒辣子雞,紅燒八皮魚,清燉鯽魚,豆筋炒青菜)
(5) 黃河路和經四路交叉口的鄉村飯店,那的菜很便宜,味道還可以。那裡最有特色的是紅燒伽龍和珍珠丸子。
(7) 人民路和西里路交叉口的金島飯店(名字可能不太對,但那裡就這一家飯店,很好找)的菜都很不錯,就是有點貴。(青菜包,干豆角燒肉在配著小餅)不過這個地方我已經很長時間沒去過了,所以不知道現在怎樣了?有人如果願意可以去試試,謝謝!!
(8) 西站路和嵩山路交叉口有一個又一村食府,菜做的實在精緻,基本上道道可口。(大魚頭是最好吃的一 各地美食
(2) 緊挨著上海人家的漢江燒烤是個朝鮮飯店,主要以燒烤為主如果是第一次去吃會覺得不好吃,因為沾的醬是甜的, 如果多吃幾次你就會喜歡了,但現在的飯菜味道有所下降,沒有以前好吃了(冷盤的牛蹄筋很有特色,是在外面吃不到的。燒烤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點,如果人多,可以點個漢江大全,那裡面什麼都有,吃著比較過癮!主食可以點冷麵,也可以點拌飯,我喜歡吃拌飯,很香。但現在做米有點粘。)最後告訴大家,那裡的大麥茶很好喝!!
(3) 經三路和農業路交叉口往北100米有個冬巴手燒也是個很有特色的飯店。這里有人當著你的面做給你吃,但東西不是很好吃,都是一個味。如果沒去過可以去嘗嘗,價格比較貴!(黑椒牛排,炸香蕉)
(4) 二七路的全聚德烤鴨店是鄭州最正宗吃烤鴨的地方。那的菜都比較貴,也不是很好吃,但烤鴨還是沒的說,但千萬別三吃,兩吃就好,如果三吃就吃不到什麼東西了。而且服務也很差,基本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5) 政四街和經一路交叉口往西50米,有家哈利烤肉不錯。那是正宗的新疆人開的,羊肉串很好吃,1串/1元。但其他的東西一般。
(7) 豐產路和經七路交叉口那有家賣燒餅,那的燒餅加豆腐串和煎雞蛋非常好吃,現在還有火腿腸可以加,太爽了!
(9) 經三路和緯四路交叉口往南200米有家東北熏肉大餅,是東北菜,不錯。老闆是東北人,菜所以比較正宗。價錢也不貴。而且玉米糝是免費的。(油餅加熏肉,小雞墩蘑菇,川白肉,醬排骨)
(10) 在東北熏肉大餅的旁邊,有家李氏餃子館也不錯。餃子是手工的,才都上家常菜,也不貴。
(12) 翠花路和西站路交叉口往東100米的烙饃村的烙饃非常好吃。那的自然羊肉,京醬肉絲,酸辣土豆絲等,最後一定要點盆雞蛋面湯。(但我最近沒去過那,不知道城市改造把那扒了沒有)。

二 所謂的西餐 我一直都認為鄭州的西餐相當的不正宗,但也就因為不正宗,才會有那麼的多人喜歡吃。我本人也是如此。
(1)批薩--中州皇冠假日酒店的媽媽米呀是鄭州最正宗的西餐了,那是以義大利菜為主。招牌菜就是批薩(蝦和腌肉的是最好吃的,其他的都一般,我本人已經全部嘗過了)這里的批薩是鄭州最正宗也是最好吃的。比必勝客好吃多了,也比那便宜。而且星期一和星期四是半價,很便宜的。但是這里有15%的服務費,而且其他的也比較貴。冰激凌很好吃(巧克力的)。其他吃批薩的地方我就不寫了,因為我嘗過所有的,還是這里的好吃!!
(2) 牛排--我個人覺得現在鄭州西餐吧的牛排都差不多,我個人比較喜歡吃悠仙美地(在經一路和豐產路交叉口往南100米)和捷農(紅專路和花園路交叉口往東100米)的黑椒牛排。很多人都喜歡去上島,我覺得那是鄭州最差的西餐了,東西貴還很難吃,服務還特別的差!!去人還按人頭上水,如果你是中途才去的,那你連杯水都喝不上。太差勁了!!我現在堅決不去上島,那的服務員都聖人樣!!海景的牛排還可以,但其他的東西很一般。特別是水果茶居然是用橘子粉沖的。中州皇冠假日酒店的媽媽米呀的牛排也是很難吃的,那是鄭州外國人的做法,中國人吃不習慣!而且非常貴,差不多200元左右。中州皇冠假日酒店香宮的鮑汁花菇不錯,陪米飯很還吃。另外那的桑拿蝦也可以嘗嘗。還有就是一分利的海鮮也還可以,但一定要去紫金山路的那家

⑷ 土豆絲什麼好吃

雙椒土豆絲最好吃,其做法如下:
1、土豆洗凈去皮切絲後過涼水清洗掉多餘的澱粉。
2、青紅椒洗凈切絲備用,蔥蒜切末。
3、鍋內放油,放蔥花、花椒爆香。
4、放入瀝干水分的土豆絲,大火翻炒。
5、待土豆絲斷生後放入青紅椒絲,繼續大火翻炒約兩三分鍾。
6、再放入蒜末。
7、出鍋前加鹽、醋、味精調味即可。

⑸ 鄭州西郊都有哪些美食

在鄭州生活,如果想要吃到好吃了,你必須要去的地方就是西郊。在西郊,要想吃到好吃的,那你要去的一條街,那就是伊河路。在伊河路上,有許多開了十幾年的老店,那都是許多西郊人從小吃到大的美食店。

除了這些年頭比較久的美食店之外,伊河路還有很多老店值得大家去嘗試,如梁老三麻辣雞頭安順包子鋪老三巷范姐桶子雞等等。

⑹ 青椒土豆絲是哪裡的美食它好吃的地方在哪裡

青椒土豆絲是四川的美食。土豆絲好吃的地方就是麻辣,清香,爽口,是一道下飯菜。

一、青椒土豆絲屬於川菜,屬於一道家常菜

很多地方把青椒土豆絲的做法已經改良了,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做法都是不一樣的,來說說川菜里青椒土豆絲的做法。四川人做青椒土豆絲,這道菜聞起來特別香,他們要把土豆先炸一下,這樣製作出來的土豆才會香。這個步驟就和其他地方的做法不同,他們會使用麻椒,麻椒就會比其他的辣椒要辣,再加入青椒,放上土豆絲,這樣炒出來的菜就會麻,辣,香。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即使是一道家常小炒,也能做出很多口味,你家的青椒土豆絲是怎樣做的呢?

⑺ 鄭州哪條街有好吃的小吃

01、紫荊山後面的鄭州烤鴨店,一定要點伊府麵,好吃不貴。
02、東開發區西門口的重慶水煮魚。推薦生花生仁、牛肉粉條、水煮魚。
03、經三路秦朝瓦罐。瓦罐、干鍋、六國小炒都挺好。
04、大清花餃子,在豐產路和經七路口向西200米。東北風味,餃子好吃,菜也好吃,去吃就送。基本上點四個到最後能上六個吃的你走都不想走。
05、北環城路和豐樂路交叉口的聞香居骨頭城。腿骨、脊椎骨、琵琶骨味道鮮美。
06、東明路和黃河路交叉口南100米楊記清芳拉麵,很有當年花園路集貿市場的味道。
07、經二路仲記擀麵館的手擀麵。在文化路和紅旗路口也有一家。
08、岳陽樓和全家福——泡椒魚頭(洞庭湖的大魚頭,ZZ最佳)。
09、五得的羊肉湯。現在有人說虢國羊肉湯比他好,不過我沒去喝過。有空可以比較比較。
10、涮鍋——鴻茂齋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都清楚。吃肉就去草原涮,吃味就去二力或老慶那裡。
11、火鍋小天鵝環境挺好,聽說最早在大同路時就不錯,就是優點貴。
12、全家福的糊辣魚,隴海路。我曾經連續三天五頓,頓頓糊辣魚!!
13、西大街和順城街口的郭記——燒雞和料子雞、老八醬牛肉 。
14、北順城街的西安正宗的蠟羊肉(絕的很!)
15、南順城街的風干麻辣野兔、小籠包子。
16、城東路南關名吃城的油潑辣子面。
17、優勝北路東三街交口——丹妮食府(味佳價廉)柴雞泡饃一流,泡椒魚頭好吃,美極鴨唇也不錯。
18、優勝南路皮皮魯西餐廳,必勝客未進鄭州時,那裡的披薩是我在鄭州吃的最好吃的,奶油海鮮湯可以嘗嘗。
19、省歌邊上有個小飯店「月亮城」的魚膏很好吃,那兒土雞湯也不錯,雞湯里的粉條還可以免費加。
20、政六街和紅專路交叉口上有家光大銀行,當然不是說銀行的盒飯好吃,而是它邊上的東北人?(我記得好象是叫東北人,反正就在緊挨著的隔壁,一到那就看見了)草莓八寶飯,東北大骨頭,土豆燉牛肉,反正這的盤子是一個比一個大。
21、花園商廈旁邊的四川涼面,那裡的涼面、麻辣燙~!正點~!!…
22、西餐廳鄭州就沒幾家正經八百象樣的。丹尼斯六樓的雅園還行。
23、同樂路往西走到頭有家洛陽南關牛肉湯,哎呀,別提多得勁了。尤其喝多酒吐的胃裡空空的時候,一碗牛肉湯入肚……一個字,爽!
24、涼面最好吃的當然是優勝南路的「天府」了,不光涼面,別的也都是好吃看的見。只是最近菜價提高了,一個「魚香肉絲」都要15元。
25、優勝北路的韓國「漢江燒烤」也不錯。干凈、情調也不錯,只是不適合人太多去吃。茶水是大麥茶。
26、紅專路和文化路交叉口,紅專路小吃一條街。經常進去之後花了眼,不知道吃那家的好了。右手第三家或第四家(老是記不住)有個「地鍋雞」還不錯。新疆人的烤肉串挺好吃,到夏天螺絲大蝦上市了,就更熱鬧了。
27、優勝南路的廣州開煲。煲仔飯,白粥,例湯,清遠雞,還有各種燒臘。
28、優勝北路的上海人家,比經三路老上海好吃。這兩家店是一個老闆開的,不過上海人家是全國連鎖。
29、匯豐源燴面。政六街緯五路口向北100米,燴面沒的說,羊肉串也不錯,還有各種小菜。
30、說到燴面,馬記燴面味道也很不錯,和匯豐源的風格不一樣的。位置在隴海路和城東路口向東200米。其實合記的總店還可以,其他店就不行了,簫記就是一垃圾了。不知道還有人喜歡他啥...
31、紅旗路和黃河北街交叉口往東50米,思達連鎖超市對面,新疆烤肉手抓飯。正宗新疆柯爾克孜族來鄭州開的店。我新疆同學說這里是鄭州最正宗的新疆菜館。是不是我不知道,反正好吃。羊肉串,大盤雞,手抓肉,手抓飯,拉條……天啊!
32、三九大酒店的晚茶還是不錯的,價格稍微貴點,但能接受。
33、正弘國際名店對面的哈根咖啡店裡的中餐不錯,尤其是肥腸煲特別好吃!另外環境也很好。
34、同樂路老西兒面館,多種雜糧做的面和筱面靠姥姥,可以連吃半個月麵食,不會重樣。還有各種山西
小菜。
35、黃河路服裝批發市場對面的,高麗飯店,涼面,和冷盤鱈魚和土豆,韓式燒烤和韓式小菜。
36、南陽路上,大石橋向北一百五十米,薛家米皮。我個人認為是鄭州最好的米皮了。北閘口的阿信米皮也不錯。一定要放辣椒油,不然不如不吃。順便嘗嘗「白吉饃」。只是環境稍差了點。
37、北閘口路紅螞蟻的串串香,我同事說非常好吃。可以去試試。
38、東三街和優勝北路路口北20米小肥羊,不蘸料吃羊肉,此店好吃不貴,很適合朋友一起來吃。
39、華豫川菜館。在二七北路市公安局斜對面。稍微有點貴,還能接受。色、香、味俱佳,值得一吃。
40、老五羊肉湯。在豐產路鄭七街路口向西150米。羊肉湯味道正,而且蒸菜品種齊全。特別推薦醬牛肉。香!
41、順河路紫荊山路交口的糊辣湯,好不好不用我說,看看天天排隊的人就知道了。
42、麗都名吃城。在花園路紅專路口,正宗南陽路大沙鍋,量足味美,油酥燒餅特別好吃,脫骨泡椒鳳爪值得一試,地鍋雞也不錯。說的我都又流口水了……
43、新疆風味餐廳,在經八路和任砦北街路口向南50米。大盤雞和炒拉條是我在鄭州吃過最好的!
44、新疆人餐廳。在花園路紅專路口往西50米路南。推薦囊坑烤肉、囊包肉、烏蘇干煸翅。待客的茶都是磚茶,餐具也比較有特色。
45、中原西路快到須水的轉盤旁邊有家賣豬蹄和叫花雞的,天天排大隊。一隊是買豬蹄的,一隊是買叫花雞的,味道的確很好!
46、北方手工面,在東明路和緯二路交口向南50米,面條絕對是手工一下一下揉出來的,讓你親眼看著從面餅變成面條。口感好,筋道,有嚼頭。只是鹵的味道還需要提高。
47、勞動路和太康路口,有個河南食府。里邊有不少河南特色菜,洛陽水席的一些菜也有的吃。除了自己過癮,還是個招待外地朋友的好地方。價格稍貴。
48、荊山百貨大樓旁邊新開的豪客來餐廳也不錯呀,裡面的沙朗牛排和紅酒牛排都不錯,好吃不貴
49、薄,酥,豆泥糯而不膩,微微的甜,是夏季一道不賴的點心.
50、京福華肥牛(經三路)吃著衛生方便、清淡,可以一試
51、農業路原來的老八科對面,有個大型地攤夜市,相當的不賴。
52、優勝南路與健康路交叉口西200米「皮皮魯西餐廳」感覺還可以,鵝肝醬還象哪個味道。
53、農業路東三街路口有個「趙記米皮」;東三街紅旗路交叉口有個「秦鎮米皮」;北閘口的阿信和趙記就不用說了,地球人都知道;光彩市場的涼面(現在還新增了南瓜湯);丹尼斯人民路店北小街里的「桂林米粉」店也行(鹵的雞翅,雞頭特別好吃
54、農業路經五路口德寶的肥牛比較好吃 韓國料理味道也可以。胡辣湯棉紡路人行對面的不錯 還有紫荊山路與順河路口的不錯。
55、衛生路和優勝南路交叉口,有一個四川人開的小飯店。十幾張桌子,店名忘了,別的菜沒記住,酸菜魚,糊辣魚.絕對一流,此店的招牌菜,桌桌必點。
56、政六街與紅專路口北的羅老太大腸湯特好。
57、甘藍拉麵。位於豐產路上,開來大酒店東面100米路北。好吃不貴,不油膩。
58、二七廣場百年德化二樓多米尼西餐廳 皮薩好吃便宜 咖啡非常正宗卡布起諾一杯才15塊
59、 順和路紫荊山路口往東100米 路南的 逍遙鎮糊辣湯店:若干年前上學時就被鄭州同學拉著去喝,中午11點人群還能排的把順和路堵住,佩服死我了,味道確實確實棒,而且很有回味感!!就是每天人太多,想吃就得有不怕犧牲衣服 不怕犧牲吃相的精神,任你穿皮爾卡丹還是路易 威登,一樣蹲在路邊吃
60、 北京華聯向東走的小道里,姐弟倆土豆粉店:這個估計很多人都不陌生,地方狹小空氣污濁,但土豆粉做的再鄭州沒的挑,但凡來吃的都是個個小白領 以女性居多,偶爾倆男的還是陪女朋友滴。注意:人還是多,進去就別在乎吃相了
61、 虢國羊肉湯店:總店在哪我忘了,好像省人大往東方向就能看見,我常去信息學院路和東風路往北150米的分店吃,大冬天除了火鍋就是這了,看著就一身說不完的舒服。這里的餅是一絕,5毛的素餅和5塊錢的肉餅各有千秋。口水啊^^^^^^^^
62 、北二七路金水河橋邊的廣州大酒店,鄭州的廣式早茶絕對是這里了!!!酒店雖不是星級也算A級店了,相當於2星吧(跑題了),反正在鄭州論廣式餐飲,沒有廣酒就啥也別提。
63 、我覺得紳士也不錯呀,廣酒在金水河南,紳士二七路店在河北,不過紳士沒以前的招牌具有宣傳力度了,土雞土吃也不是個味,俺去鴨脖總是要兩根的,然後是紳士拐棍 ^_^ 紳士拐棍做的有特色,香而不膩
64 、本來想把陽光小店也算上,無奈特色不明,老的幾家店無論店內陳設和菜品設計都跟普通飯館無異,也就城東路那家還湊合,不過最後一次去吃也是05年6月了,不知現在咋樣
65 、省體育館北的胖子瘦子燒烤:哈哈哈 鄭州人沒聽說過的應該不多吧,不過平心而論,味道了了,但火熱的夏季大排擋感覺讓愛熱鬧的人很受用
66、 豪客來 豪享來 豪佳香 都沒給它算進去,老覺得沒甚代表性,更代表不了西餐了。說風味也不一定湊合。但還是寫上,畢竟知名度有那麼一點店滴

⑻ 鄭州什麼東西最好吃在哪裡

01、紫荊山後面的鄭州烤鴨店,一定要點伊府麵,好吃不貴。
02、東開發區西門口的重慶水煮魚。推薦生花生仁、牛肉粉條、水煮魚。
03、經三路秦朝瓦罐。瓦罐、干鍋、六國小炒都挺好。
04、大清花餃子,在豐產路和經七路口向西200米。東北風味,餃子好吃,菜也好吃,去吃就送。基本上點四個到最後能上六個吃的你走都不想走。
05、北環城路和豐樂路交叉口的聞香居骨頭城。腿骨、脊椎骨、琵琶骨味道鮮美。
06、東明路和黃河路交叉口南100米楊記清芳拉麵,很有當年花園路集貿市場的味道。
07、經二路仲記擀麵館的手擀麵。在文化路和紅旗路口也有一家。
08、岳陽樓和全家福——泡椒魚頭(洞庭湖的大魚頭,zz最佳)。
09、五得的羊肉湯。現在有人說虢國羊肉湯比他好,不過我沒去喝過。有空可以比較比較。
10、涮鍋——鴻茂齋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都清楚。吃肉就去草原涮,吃味就去二力或老慶那裡。
11、火鍋小天鵝環境挺好,聽說最早在大同路時就不錯,就是優點貴。
12、全家福的糊辣魚,隴海路。我曾經連續三天五頓,頓頓糊辣魚!!!
13、西大街和順城街口的郭記——燒雞和料子雞、老八醬牛肉 。
14、北順城街的西安正宗的蠟羊肉(絕的很!)
15、南順城街的風干麻辣野兔、小籠包子。
16、城東路南關名吃城的油潑辣子面。
17、優勝北路東三街交口——丹妮食府(味佳價廉)柴雞泡饃一流,泡椒魚頭好吃,美極鴨唇也不錯。
18、優勝南路皮皮魯西餐廳,必勝客未進鄭州時,那裡的披薩是我在鄭州吃的最好吃的,奶油海鮮湯可以嘗嘗。
19、省歌邊上有個小飯店「月亮城」的魚膏很好吃,那兒土雞湯也不錯,雞湯里的粉條還可以免費加。
20、政六街和紅專路交叉口上有家光大銀行,當然不是說銀行的盒飯好吃,而是它邊上的東北人?(我記得好象是叫東北人,反正就在緊挨著的隔壁,一到那就看見了)草莓八寶飯,東北大骨頭,土豆燉牛肉,反正這的盤子是一個比一個大。
21、花園商廈旁邊的四川涼面,那裡的涼面、麻辣燙~!正點~!!…
22、西餐廳鄭州就沒幾家正經八百象樣的。丹尼斯六樓的雅園還行。
23、同樂路往西走到頭有家洛陽南關牛肉湯,哎呀,別提多得勁了。尤其喝多酒吐的胃裡空空的時候,一碗牛肉湯入肚……一個字,爽!
24、涼面最好吃的當然是優勝南路的「天府」了,不光涼面,別的也都是好吃看的見。只是最近菜價提高了,一個「魚香肉絲」都要15元。
25、優勝南路的韓國「漢江燒烤」也不錯。干凈、情調也不錯,只是不適合人太多去吃。茶水是大麥茶。
26、紅專路和文化路交叉口,紅專路小吃一條街。經常進去之後花了眼,不知道吃那家的好了。右手第三家或第四家(老是記不住)有個「地鍋雞」還不錯。新疆人的烤肉串挺好吃,到夏天螺絲大蝦上市了,就更熱鬧了。
27、優勝南路的廣州開煲。煲仔飯,白粥,例湯,清遠雞,還有各種燒臘。
28、優勝北路的上海人家,比經三路老上海好吃。這兩家店是一個老闆開的,不過上海人家是全國連鎖。
29、匯豐源燴面。政六街緯五路口向北100米,燴面沒的說,羊肉串也不錯,還有各種小菜。
30、說到燴面,馬記燴面味道也很不錯,和匯豐源的風格不一樣的。位置在隴海路和城東路口向東200米。
31、紅旗路和黃河北街交叉口往東50米,思達連鎖超市對面,新疆烤肉手抓飯。正宗新疆柯爾克孜族來鄭州開的店。我新疆同學說這里是鄭州最正宗的新疆菜館。是不是我不知道,反正好吃。羊肉串,大盤雞,手抓肉,手抓飯,拉條……天啊!
32、三九大酒店的晚茶還是不錯的,價格稍微貴點,但能接受。
33、正弘國際名店對面的哈根咖啡店裡的中餐不錯,尤其是肥腸煲特別好吃!另外環境也很好。
34、同樂路老西兒面館,多種雜糧做的面和筱面靠姥姥,可以連吃半個月麵食,不會重樣。還有各種山西小菜。
35、黃河路服裝批發市場對面的,高麗飯店,涼面,和冷盤鱈魚和土豆,韓式燒烤和韓式小菜。
36、南陽路上,大石橋向北一百五十米,薛家米皮。我個人認為是鄭州最好的米皮了。北閘口的阿信米皮也不錯。一定要放辣椒油,不然不如不吃。順便嘗嘗「白吉饃」。只是環境稍差了點。
37、北閘口路紅螞蟻的串串香,我同事說非常好吃。可以去試試。
38、東三街和優勝北路路口北20米小肥羊,不蘸料吃羊肉,此店好吃不貴,很適合朋友一起來吃。
39、華豫川菜館。在二七北路市公安局斜對面。稍微有點貴,還能接受。色、香、味俱佳,值得一吃。
40、老五羊肉湯。在豐產路鄭七街路口向西150米。羊肉湯味道正,而且蒸菜品種齊全。特別推薦醬牛肉。香!
41、順河路紫荊山路交口的糊辣湯,好不好不用我說,看看天天排隊的人就知道了。
42、麗都名吃城。在花園路紅專路口,正宗南陽路大沙鍋,量足味美,油酥燒餅特別好吃,脫骨泡椒鳳爪值得一試,地鍋雞也不錯。說的我都又流口水了……
43、新疆風味餐廳,在經八路和任砦北街路口向南50米。大盤雞和炒拉條是我在鄭州吃過最好的!
44、新疆人餐廳。在花園路紅專路口往西50米路南。推薦囊坑烤肉、囊包肉、烏蘇干煸翅。待客的茶都是磚茶,餐具也比較有特色。
45、中原西路快到須水的轉盤旁邊有家賣豬蹄和叫花雞的,天天排大隊。一隊是買豬蹄的,一隊是買叫花雞的,味道的確很好!
46、北方手工面,在東明路和緯二路交口向南50米,面條絕對是手工一下一下揉出來的,讓你親眼看著從面餅變成面條。口感好,筋道,有嚼頭。只是鹵的味道還需要提高。
47、勞動路和太康路口,有個河南食府。里邊有不少河南特色菜,洛陽水席的一些菜也有的吃。除了自己過癮,還是個招待外地朋友的好地方。價格稍貴。

⑼ 河南人愛吃什麼家常菜

問題一:河南人一般都吃什麼的? 1、河南人以麵食為主,米飯為輔。
2、早餐有饃、炒菜(簡單的幾樣,如炒個雞蛋、溜個白菜等)、稀飯(玉米申子粥、白米粥、麥粒粥、面水蛋碎粥等)。
3、中午常吃面(家常撈面、燴面、合絡、渣漿面、燜面、蒜面、刀削麵等),各式各樣祖國找得找名堂的面幾乎都有。偶爾也會有米飯,但頻率不高。
4、晚上與早上吃的差不多,偶爾吃餃子(頻率不高,但過節一定有餃子)。
5、特色:正宗的河南家常麵食,就是簡單樸素的搭配吃出湯濃味美的感覺。另外,河南人好客。

問題二:河南人主食吃什麼,怎麼製作 什麼東東??
河南人肯恭吃麵食,你火星來的吧???
麵粉+安琪酵母+水,然後蒸就行了・・・饃

問題三:河南人愛吃什麼口味的菜? 開封菜(KFC)開玩笑的!!!
河南菜又稱豫菜!歷史文化和飲食並重!
豫菜特色是中扒(扒菜)、西水(水席)、南鍋(鍋雞、鍋魚)、北面(麵食、餡飯)。而河南菜的烹調方法,也有50餘種。扒、燒、炸、熘、爆、炒、熗別有特色。其中,扒菜更為獨到,素有「扒菜不勾芡,湯汁自來黏」的美稱。
名菜洛陽燕菜、開封糖醋軟熘鯉魚焙面、套四寶,衛源清蒸白鱔、司馬懷府雞、鄭州二鮮鐵鍋蛋、信陽桂花皮絲、炸紫酥肉、扒素什錦、清湯東坡肉、清燉獅子頭---開封傳統名菜 、炙子骨頭,北宋皇宮的宮廷菜、鹽煎常子,河南獨有的一道家常菜餚,色澤柿黃,外焦里嫩 、八寶茄子等!
地方特色才代表黃河鯉魚、燴面、小酥肉、羊霜腸、灌湯包很多!
河南北部麵食和山西、陝西麵食很相像!炒涼粉、繪面、蒸鹵面這些都很有特
色!

問題四:河南是什麼菜系 河南人的喜歡吃什麼 1.河南菜簡稱豫菜.河南菜的特色代表菜有:開封的「糖醋熘黃河鯉魚焙面」,洛陽的「牡丹燕菜」,安陽的「炒三不粘」,豫南的「桂花皮絲」等.
2.浙江菜由杭州、寧波、紹興等地方菜構成,最負盛名的是杭州菜 ,特點:鮮嫩軟滑,香醇綿糯,清爽不膩亥名菜:龍井蝦仁、西湖醋魚、叫花雞
3.酥肉,扒羊肉,清燉獅子頭,炸八塊 ,鹽煎丸子,八寶茄夾,我們開封還有桶子雞,燒雞等。

問題五:河南的特色菜有哪些呢? 河南菜簡稱豫菜,豫菜特色是中扒(扒菜)、西水(水席)、南鍋(鍋雞、鍋魚)、北面(麵食、餡飯)。就烹飪技術來說,豫菜的特色是選料嚴謹、刀工精細、講究制湯、質味適中。而河南菜的烹調方法,也有50餘種。扒、燒、炸、熘、爆、炒、熗別有特色。其中,扒菜更為獨到,素有「扒菜不勾芡,湯汁自來黏」的美稱。另外,河南爆菜時多用武火,熱鍋涼油,操作迅速,質地脆嫩,汁色乳白。在東莞勝和廣場這家河激棗南菜館也體現了這樣的特色,這里的菜式很多,僅冷盤就能多到二三十種,讓人挑選起來眼花繚亂。
洛陽水席,歷史悠久,古今馳名。千年以來,久傳不敗。紅白大事,宴請賓客,率先用之。所謂「水席」,有二層含義。一是以湯水見長,二是吃一道換一道,一道道上,象流水一般,故名「水席」。洛陽水席,來自民間,是洛陽一帶特有的傳統名明滾拆吃。酸辣味殊,清爽利口。唐代武則天時,將洛陽水席旨進皇宮,加上山珍海味,製成宮廷宴席,又從宮廷傳 *** 間,遂形成特有的風味。因仿製官府宴席的製作方法,故又稱官場席。
洛陽水席,有24件組成,簡稱「三八席」。先上8個冷盤下酒,冷盤為4葷4素。繼上16個熱菜,熱菜用不同型號的青花海碗盛放。16菜中有4個壓桌菜。其它12個菜,每3個味道相近的為一組,每組各有一道大菜領頭。叫「帶子上朝」,吃一道上一道,如行雲流水。洛陽水席,有三大特點:一是有葷備搏有素,有冷有執;二是有湯有水,北方南方均為可口;三是上菜順序有嚴格規定,搭配合理、選料認真、火候恰當。洛陽水席,又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可據情而定。
漿面條
漿面條,既經濟、又可口,是洛陽人普遍喜食的一種風味小吃。它是將豆漿置於適當的溫度下,發酵變酸,然後放入鍋內加熱到80度左右,液面便有一種蘑菇狀的漿沫。這時加入少許的香油,反復攪拌,待滾沸,將面條下入,最好是雜面條。拌麵糊使之呈糊狀。然後,將調制好的鹽、蔥花、青豆、芹菜、韭菜、辣椒加入。洛陽漿面條,製作簡單,成本低、味道美、易於消化,是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地方名食。
閻家羊肉湯
閻家羊肉湯,已傳四代人,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第二代人閻順生,對羊肉湯進行了創新,使調料配置適當,湯味更加鮮美,從此,閻家羊肉湯聞名豫西城鄉。閻家羊肉湯的特點是:用鮮羊肉,當天用肉,當天宰羊;香料齊全、量大。用胡椒粉而不用辣椒,鹹淡適口,湯味鮮美。
張家餛飩
張家餛飩,又稱「馬蹄街餛飩」。創始人為張須,至今已有150年的歷史。1920年,張家餛飩第二代傳人張坤對配料和品種加以創新和改進,以白面雞肉、雞血、薄雞蛋餅、蝦仁、水粉絲、榨菜等為主料;而以大油、胡椒、醬油、雞湯、豬肉湯、陳醋等為輔料,冬天配韭黃、大蔥,春天配嫩韭、香椿。從而使張家餛飩具有製作精細、味道鮮美、噴香適口、酸辣具全的特點。
尚記牛肉湯
尚記牛肉湯有甜咸兩種,其特點是:肉肥湯鮮,煮湯輔料全,用油炸過的辣椒和大蒜,滲一起搗碎,味道尤鮮。洛陽人早晨愛吃牛肉泡饃。拿饃去泡,或將湯買回泡,吃牛肉泡饃的人甚多,今日,不管早中晚均有吃牛肉泡饃的。
潘金和燒雞
潘金和燒雞在洛陽久享盛名。創始人潘根生,1941年其子潘金和開始營業,以其風味獨特,經營靈活,故生意興隆,遠近馳名。如今經營潘金和燒雞的是金和之子栓柱。配料有丁香、草果、豆蔻、大回、小回、花椒等。潘金和燒雞製作精細,味道純正、皮色黃中透紅。肉質外焦里嫩,食後滿口余香。
不翻湯
洛陽不翻湯,已有120多年的歷史。創始人劉振生,現已傳三代人,名劉呼欄,年70多歲。配料有綠豆粉、胡椒、味精、醬油、醋、木耳、粉絲、海帶、蝦皮、紫菜......>>

問題六:河南的家常飯三餐就吃啥? 早餐、午餐都以稀飯、饅頭為主,輔以單個的菜,或者乾脆就不炒菜。
晚飯相對豐富些,以咸為主,但絕對也離不開面,手工面、掛面,配以各色菜餚或蒜泥,
吃湯面或撈面,這種有湯有面的飯菜滋養著一代又一代河南人

問題七:推薦幾個比較好吃的家常菜 最簡單的家常菜 今天給大家推薦幾種最簡單的家常菜,做法很簡單,用的時間也不多,可以快速完成,比較適合不會做飯的人。當沒人給你做飯吃的時候,當家中突然來了客人的時候,這些簡單的家常菜可以幫你輕松解決燃眉之急。雙椒皮蛋:皮蛋4~5隻,青椒,紅辣椒,蒜末,醬油,香油各適量。將青椒、紅辣椒放入鍋裡面,干煸(就是不放油,把這些東西放進去)片刻,去掉水分,倒出來,切成碎末。把皮蛋去皮,切成片,放在盤子里,排好(要排的有點藝術性了)。將切碎的青椒紅椒蒜末混合,放入香油,醬油,調均勻,淋在皮蛋上。涼拌海帶:海帶一斤,綠豆芽二兩(不用也行),鹽、雞精、白糖、料酒各適量。海帶水發洗干凈,用開水焯熟,取出,涼了以後切成絲。綠豆芽開水焯一下。兩樣東西放在盤子里,倒入調料,攪拌均勻即可。蔥油蘿卜絲:白蘿卜去皮切細絲,用鹽捏勻,30分鍾後擠去水分備用;撒上蔥花,起油鍋(喜歡辣的人可放點剁椒),將熱油淋澆在蔥花上, 拌勻即可。涼拌金針菇:火腿腸,金針菇,青椒絲,香菇絲各適量。料酒、醬油、精鹽、雞精、胡椒粉、薑末、香油、醋適量。把青椒絲、香菇絲分開用開水焯一下,火腿腸切成細絲。金針菇用水煮熟(一定要熟),從鍋裡面去出來,把火腿腸絲,香菇絲,金針菇放在盤子裡面,加入雞精、料酒、鹽攪拌均勻。把薑末、醬油、胡椒粉攪拌均勻倒在盤子里即可。醋溜土豆絲:切土豆絲,細細的,勻勻的,把干紅辣椒用水泡透,准備蒜末、蔥絲。鍋內放少許油,下入蔥絲、紅辣椒絲、爆鍋然後下入土豆絲,翻炒一分鍾後,依次下鹽、醋、胡椒粉。味精,翻炒即可,出鍋前加入一點蒜末。西紅柿炒雞蛋:西紅柿,雞蛋各適量。植物油,鹽適量。西紅柿切成塊,要大小不一,什麼形狀無所謂,雞蛋打開放入碗中,打勻,放入少許的鹽。鍋內放入適量(炒雞蛋的時候,油放多少很關鍵,我的經驗是放相當於雞蛋液的2/3)的油,等油熱了的時候,倒入雞蛋液,注意這個時候,雞蛋液會自然的凝固,不要動,等到這個雞蛋液都凝固的時候(要小心油幹了,造成雞蛋糊了),用飯鏟(也叫炒勺)從雞蛋的邊緣輕輕進入,將雞蛋翻過來,煎一下,等兩面的顏色都呈現金黃的顏色時候,把雞蛋從鍋里取出來(也可以不取,不過等熟練以後再說吧),這個時候鍋裡面應該還有一些油,把西紅柿翻進去,翻炒幾下,由於西紅柿裡面含有大量的水分,會有水份析出,這個時候把炒好的雞蛋放進去,放入少許鹽,翻炒幾下,出鍋。PS:有人喜歡做的時候,放一些水進去,本人不推薦,其實西紅柿里的水份完全夠用了,不用放水。還有,現在的西紅柿質量不好,炒出來的菜不甜還有些苦味,出鍋的時候可以適量放一些白糖。家常豆腐:豆腐,時鮮菜蔬,植物油,鹽,雞精,蔥姜蒜,醬油各適量。豆腐切片,要整齊,平放在盤子裡面,菜蔬洗凈切好。放油,燒熱,豆腐下鍋,煎,要注意,多翻,等到兩面變黃的時候,放切好的蔥姜蒜,再下配好的蔬菜,放醬油,鹽和湯(沒有湯就放熱水),雞精,等到汁要乾的時候,就可以出鍋了。炒肉絲:豬肉,時鮮菜蔬,植物油,鹽,雞精,蔥姜蒜,醬油各適量。豬肉切絲。切的時候要注意豬肉的紋理,順著紋理才能切成絲,把肉絲放進碗里,加鹽、料酒,打進一個雞蛋,用手攪拌均勻,這個過程要用力,這個過程叫上漿,一定不能忘了,蔬菜洗好切段。鍋里的油熱的時候,放蔥姜蒜爆香,就是能聞到蔥姜蒜的味道,放肉絲進去,這個時候不要忘了放醬油,用炒勺推開,不要讓肉絲粘連,等到肉絲展開的時候,放蔬菜進去,但是不要放得多,翻炒幾下,放入調料,嘗一下,熟了,就可以出鍋了。清蒸魚:魚一條,熟火腿片5克,筍片25克,水發冬菇4隻,生豬板油丁50克......>>

問題八:河南人做家常豆腐怎麼做 食材:豆腐500g、雞蛋2個、油10g、鹽5g、雞精5g、澱粉10g、蔥花20g、辣醬30g
做法:1)准備好的辣醬2)豆腐切塊 雞蛋打好
3)將豆腐放入鍋中蒸10分鍾至熟4)蒸好的豆腐雞蛋
5)蒸豆腐的湯汁倒入鍋中加辣醬調料等
6)澆在蒸好的豆腐上,再撒上蔥末即可
宮保豆腐
食材:豆腐300g、花生50g、油適量、鹽適量、生薑適量、生抽適量、料酒適量、香醋適量、白糖適量、香油適量、花椒適量、豆瓣醬適量、澱粉適量
做法:1)花生用油炸熟晾涼後去皮,生薑切末、大蔥切段。
2)取一干凈小碗,倒入一湯匙生抽。3)倒入一湯匙料酒。
4)倒入少許香醋(1/2湯匙)。5)倒入1/2湯匙香油。6)調入適量精鹽。
7)挖入一湯匙白糖,倒入少許清水調成味汁備用。
8)豆腐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丁。
9)鍋里倒入植物油,油七成熱時倒入豆腐丁、滑散,小火炸制。
10)等豆腐炸制稍金黃即可撈出,控油備用。
11)鍋里留底油,放入花椒炒出香味後,撈出花椒。
12)挖入一湯匙郫縣豆瓣醬,炒出紅油。13)倒入薑末、蔥段,炒香。
14)倒入調好的味汁,炒勻。15)倒入控凈油的油炸豆腐丁,炒勻。
16)倒入去皮的熟花生,炒勻。倒入水澱粉勾芡,收汁即可。
番茄燉豆腐
食材:番茄1個、豆腐500g、青豆40g、油適量、鹽適量、番茄醬30g、白糖1g、水澱粉適量、蚝油15g
做法:1)准備好所有的食材。2)青豆開水煮至3分鍾過涼。
3)西紅柿炒燙去皮。4)豆腐切小塊用淡鹽水浸泡10分鍾。
5)炒鍋倒油爆香蔥花倒入番茄和番茄醬翻炒炒出汁。
6)再放入青豆繼續翻炒。7)加入鹽,糖。
8)然後倒入豆腐加入少許清水燉煮5分鍾。
9)加入蚝油調味。10)淋入水澱粉。11)湯汁濃稠關火。

問題九:去鄭州旅遊,不知道當地有什麼特色小吃,求本地人推薦 讓我這個在鄭州生活了20多年的美食尋覓人給您解答吧
1燴面
先不說鄭州哪家燴面好吃,如果你是外地人,第一次來鄭州,那當地人肯定會推薦你去合記。但如果你是本地人呢?大多都會選擇鄭州街頭各個燴面門店,畢竟本地人吃本地飯不講究,只要是鄭州的燴面,那就是最正宗的。其實鄭州的燴面館有很多家,當年毛主席吃過的當屬合記不說,那家做的是最傳統的,不過所謂出了名的飯館蘿卜快了不洗泥,現在的合記總店已經很難吃到以前那種味道了。作為客人,就不必見外。我向您推薦幾家鄭州做得不錯的燴面
①蕭記燴面,蕭記可是名聲在外的河南燴面主打品牌,曾經也是代表河南燴面新派口味的領軍角色,比如三鮮燴面,海參燴面,鮑翅燴面等均出自這一家,不過時間一長,各大燴面館也紛紛迎頭趕上,打出新品,所謂青出於藍勝於藍也就是這個道理。推薦文化路任砦北街交叉口那家。
②合記燴面,合記做的是鄭州最傳統的羊肉燴面,也是鄭州人首推向外地人介紹的燴面。不過作為外地來的朋友還是要聽本地朋友的一句忠告,那就是總店人多質量參差不齊,有時候廚房忙不過來甚至連肉都不放,想吃合記啊,最好還是去分店,味道、環境和質量都在總店之上,推薦經七路的合記羊肉燴面,具體地址在經七路紅旗路口北側。
③聚奎園燴面,老闆是方中山(方中山是賣胡辣湯的)的朋友,地地道道的 *** ,那裡的羊肉都是從外懞直接進口的,那裡的燴面最便宜,同時也是鄭州本地人經常吃的一家很普通的羊肉燴麵店。地址在緯五路經六路交叉口向西50米左右。
2胡辣湯
很多遠行於他鄉多年未歸的鄭州人回到鄭州後第一件事不是放下行李,而是去喝上一碗地地道道的胡辣湯。說來也怪,不是所有鄭州人都愛吃燴面,但是所有鄭州人都愛喝胡辣湯。畢竟鄭州有一群龐大的向來與」面條黨「為敵的「米飯黨」,不過說到湯,那則是每個鄭州人的最愛。就像燴面發源於南陽方城卻被鄭州發揚光大一樣,胡辣湯雖起源於逍遙鎮但也被鄭州人發揚光大了。在外地的胡辣湯味道不必說,如同摻了中葯的鹹粥一般。想喝地地道道的牛肉胡辣湯,還是回到大鄭州,點上一碗滿滿的湯,沿著碗邊抿一口,再就上一口水煎包或油饃頭,那才埂爽。鄭州人愛喝方中山的胡辣湯,不論家在何處,即便開車也好,每天早上也一定要」不遠萬里「的到方中山胡辣湯總店去打上一碗回家慢慢品味。雖說味道出奇的辣,但是即便大汗淋漓,也始終停不下。記得我小時候,不敢吃辣,就因為喝了方中山的胡辣湯,久而久之的,就學會吃辣了。
我這里就主要推薦方中山的胡辣湯,當屬代表鄭州最正宗最出名的胡辣湯,而其它胡辣湯館基本上味道大同小異,當然打著西華逍遙鎮胡辣湯的旗號賣胡辣湯的店也遍布鄭州的大街小巷,口味都差不多,不過個人比較推薦方團結胡辣湯店,那家的味道也是一流的。
方中山地址:紫荊山路順河路交叉口
方團結:東明路黃河路口
3拉麵
有很多人分不清河南拉麵跟蘭州拉麵有什麼區別,不過更多數人甚至沒聽說過河南拉麵。其實到了鄭州,滿城都能找到蘭州拉麵店,不過都不是很正宗,(說句題外話,想在鄭州吃到正宗的蘭州拉麵,推薦一家叫做馬有布拉麵的店。)既然吃不到正宗蘭州拉麵,那就嘗嘗正宗的河南拉麵吧。河南拉麵與蘭州拉麵最大的區別在於河南拉麵的湯,河南拉麵是咖喱和骨湯,自然味道也比蘭州拉麵要濃郁,而蘭州拉麵是清湯。河南的飲食對湯很講究,可以說河南菜中有很大的比重是湯的比重,與其說河南人用湯來就面條吃,不如說是在用面條來喝湯。燴面有湯,拉麵有湯,有了湯,面條才能下咽,有了湯,油餅才松軟。餓了你就吃面,饞了你就喝湯,這就是河南人的飲食習慣。鄭州正宗的河南拉麵館只有一家,楊記牛肉拉麵,不過分店則是不計其數。由於吃慣了河南......>>

問題十:鄭州哪裡好吃的最多。 黃燜魚:採用精選草魚
黃燜魚採用精選草魚、小鯽魚為主料,經精心炸制後,佐以數種大料,鹵湯燜制而成。魚鮮味美,湯料香醇,營養豐富,食後回味無窮。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小菜。
紅薯泥:紅薯泥杞縣紅薯泥
杞縣紅薯泥,是一道久負盛名的中州名菜。選用紅薯、白糖、山楂、玫瑰、桂花、青紅絲等作為原料,再兌入香油烹飪而成。具有色澤晶瑩,甜而不膩,清香可口,營養豐富的特點。是一道老幼皆宜,營養豐富的家常菜。 蛋松果
麵粉、香油、糖稀、桂花糖、果醬汁、核桃仁等原料製成。甜香適口,油而不膩。舊稱「金絲果」,明代始有製作。
一品包子
北宋時稱太學饅頭,已逾千年。豬肉絞碎,配多種調料作餡,以發面作皮,包餡蒸熟。肉餡鮮嫩,皮軟餡香,湯汁豐滿。
第一樓小籠包子
豬肉泥配多種調料作餡,和面作皮,捏成包子,旺火蒸熟。皮薄餡大,灌腸流油,小巧玲瓏,鮮香利口,濃而不膩。製作歷史達70餘年。
伊府麵
用全蛋和面,配多種調味,製成面條。以什錦砂鍋將面煮熟。面條筋滑軟嫩,湯味極佳。
安陽血糕
蕎麥面摻豬血,加拌清水,攪成糊狀,蒸成。涼後切片,入油鍋,炸至外焦時取出,拌蒜汁而食。為安陽三大寶之一,外焦里嫩,味香利口。
鄭州豌豆黃
豌豆用磨拉成小豆瓣,旺火燒煮,小火燜煮,攪搗成糊,下入赤黃食糖、柿餅片,豌豆黃與柿餅逐層依次裝盆,涼後食用。
小林八寶酥
用靈芝、猴頭、銀耳、白果、木耳、嵩菇、香菇、茯苓製成的香酥食品,有食療效果,能強筋、活絡、提神、健身。系少林僧人的傳統食品,已有千餘年製作歷史。
景家麻花
麵粉加糖或鹽,經兌料、打花、兌水、和面、切劑、揉條、下油烹炸製成。分甜、咸兩種。香甜酥脆,嚼後無渣,可放兩月不回潮,色澤金黃透亮。系景家祖傳,已有300餘年製作歷史。
洧川鍋盔
麵粉和好,兌入佐料,層層捲起成形,燜蒸、烘烤而成。外觀雪白泛金黃色,香酥適口,里層松軟。
大營麻花
溫水和面、發酵,兌入雞蛋等調料,搓條合股成蠶蛹狀,油炸,拉開,成型。黃焦酥脆,甜香適口,久放不幹。
葛記壇子肉燜餅
豬五花肉加佐料入壇密封,小火燉至熟;油餅切絲,放壇子肉燜制。餅勁肉軟,鮮香爽口,油而不膩。
靳賢書燒餅
麵粉作皮,各種甜、咸凋料及果料作餡,經炒酥、制皮、制餡、和酥、裹餡、成型、烘烤而成。有肉酥、脂酥、糖酥、水晶酥、三角酥、豆沙酥、棗泥酥、山楂酥、玫瑰酥等20餘種。色澤金黃,外酥里嫩,咸甜適口。已有60餘年製作歷史。
博望鍋盔
面餅用麥秸火或軟柴,於鍋中烤成。底、面、心呈瓷白色,周邊具焦黃的彩塊,酥香發甜,越嚼越香,置乾燥處,月余不變形、不變味。已有2000餘年製作歷史。
信陽勺子饃
大米、黃豆制面漿,配以紅白蘿卜絲、黃豆芽,加多種調料,攪成稀糊,盛入鐵勺,用熱油煎炸,熱食。呈餅狀,邊厚中薄,外焦內軟,咸中微辣,五香濃郁。
胡辣湯
胡辣湯是河南別具風味的小吃,已有百年歷史。精烹細作、味道鮮美、經濟實惠、方便群眾、聞名城鄉。始於老城,現遍及大街小巷。主料有精粉面、粉條、肥豬肉。配料有花生仁、芋頭、山葯、金針、木耳、蔥花、蒜片、麵筋泡新安燙面餃
新安燙面餃,已有70多年的歷史,在千里隴海線上聞名。新安燙面餃,用精白粉作皮,豬前胛後臀肉作主餡,配適量大蔥、韭黃、白菜心、生薑,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鹽、味精等。把面燙好,擀成薄皮,包成如新月型的面餃,上籠清蒸,十分鍾即可。其特點是皮薄如紙,色澤如玉,五味具全,鮮香不膩。漿面條
漿面條,既經濟、又可口,是河南人普遍喜食的一種風味小吃。它是將豆漿置於適當的溫度下,發酵變酸,然......>>

⑽ 炒土豆絲

炒土豆絲1

假期里,媽媽教我做炒土豆絲。

我拿出一個大土豆,洗干凈,用刨子刨了皮。我先把土豆切成薄薄的土豆片,再切成很細的土豆絲。切的時候,我害怕切到手,每次都小心翼翼地看一下會不會切到手。有時候幾片土豆片摞在一起,切不動,我就一片一片地切。土豆切好了,我把土豆絲放在水裡洗一洗,這樣炒的時候土豆會很脆,也不會粘鍋了。

要開始炒土豆絲了,先把鍋熱一下,然後放油,接著把土豆絲放到鍋里。當土豆絲被倒到鍋里時,發出了刺啦的聲音,還有許多油濺出來,我怕被油濺到,就躲得遠遠的。媽媽說:「趕緊翻著炒,油就不會濺出來。」我炒著炒著,不小心把一些土豆絲弄到了鍋外面的灶台上,結果,離火近的土豆絲都被燒糊了。

炒了幾分鍾,土豆絲的顏色變深了,該放鹽了,我擔心放了鹽,油會濺出來。媽媽說:「不會的。」我這才放心。放了鹽之後,我用筷子夾了一根土豆絲嘗了嘗,不咸不淡,而且也熟了。我用鏟子把土豆絲裝進盤子里,有些土豆絲粘在鏟子上,我就用筷子把它們撥進盤子里。

一道很簡單的炒土豆絲,在媽媽的指導下,我花了一個小時才完成,而且切菜、炒菜的過程中,手臂很酸很累。好在有驚無險,既沒有切到手,也沒被油燙到。開飯了,我吃著自己炒的土豆絲,感覺很好吃,很有成就感。

炒土豆絲2

今天中午我回到家,看廚房裡冷冷清清,過了一會兒,我納悶地問:「媽媽,你怎麼不做飯啊?」媽媽說:「早上送你上學後,跟樓上的鄰居說了一會話,她說她兒子都快學會做飯了,你也趕緊學做飯吧!」我自信地說:「好!」媽媽說:「你先從最簡單的炒土豆絲開始學吧!」

我先拿出土豆消掉皮,因為我經常吃蘋果,蘋果也要削皮,所以我削土豆一次就成功。

接下來我再把土豆切成絲,我一切,可是土豆就像長腿似地跑了,媽媽說:「你可以用手按著。」我按照媽媽說的做,我終於把土豆切成了絲。可媽媽說:「這土豆絲切得太粗了,要切細一點。」我就把較粗的挑出來,又重新切了一下,就切細了一點。媽媽說:「再切蔥。」我切起了蔥,切著、切著,聞到了一股刺鼻的味,我覺得太難聞了。

過了一會,奇怪的味道沒有了。我把一點油倒進了鍋里,油熱了之後,我再把土豆和蔥放進了鍋里,我開大了火,又放了一點鹽,倒了一點醋,放了一點雞精。

我突然聽見了鍋里發出「啪、啪、啪」的聲音,嚇我一跳,我說:「不管了。」於是我用鍋鏟不停地翻炒起來,炒啊炒啊,我逐漸聞見了一股清香,並且越來越濃,使我不禁垂涎欲滴。我熄滅了火,隨之把炒好的土豆絲盛進了盤子里,我迫不及待地拿雙筷子品嘗了一口,跟媽媽做的味道差不多,我非常自豪!

我從學炒土豆絲這件事情上,不但學到了一項新本領,還懂得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勇敢嘗試並細心去做。

炒土豆絲3

今天,我想給媽媽炒一份土豆絲。

我先從菜筐里撿了兩個又大又圓的土豆,它們像兩個小皮球。接著我走到水池邊,擰開水龍頭,水像一道小型瀑布流下來,發出「嘩啦啦」的聲響,像一位鋼琴師在彈奏美妙的樂曲。我把土豆拿過來放在水池裡,用力地搓洗。洗完以後,土豆由一個「臟娃娃」變成了一個干凈的「娃娃」。然後,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右手拿刀,左手握住土豆,小削心翼翼地削起來,土豆皮像一架架小飛機似的飛到了垃圾桶里。削過皮的土豆就像脫了一件厚厚的外套。我把土豆放在桌子上,我右手拿刀,左手摁住土豆,小心地切起來。突然土豆一滾,刀差點切到我的手指。我重新摁住土豆,這次切得更加小心了。不一會兒,土豆就切完了。我一看,擺在我面前的哪是細細的土豆絲啊,分明是一堆又粗又大的土豆棍兒。我把鍋放在爐灶上,擰了一下爐灶下面的那個開關按鈕,只聽「啪」的一聲,爐灶上噴出一團團火焰,就像一個個小姑娘穿著火紅的裙子在跳舞。我向鍋里倒了一點油。過了一會,只聽「噼里啪啦」,鍋里的油直往上跳,好像一個個調皮的孩子在玩蹦蹦床呢。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把花椒、蔥放進去,然後又把土豆絲放進去,就炒了起來。不一會兒,菜就熟了。我用一個盤子把它們盛出來,香味撲鼻而來。看到自己炒的菜,我樂得臉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心裡像喝了蜜一樣甜。

雖然是第一次炒土豆絲,但是很成功。相信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做,一定會取得好的結果。

炒土豆絲4

老師說今天寫的`文章是老師給我們出的,我一看原來是要寫我最喜歡吃什麼,還有一個是假如我會七十二變,老師說了:「你要先把這個空填上,才能寫作文。」那文章標題肯定是我最喜歡吃炒土豆絲,老師沒說要寫五百字,可是我們都知道一定要寫五百字。下面我就給你講一講我最喜歡吃炒土豆絲:「

今天我說:「媽媽,今天我們吃炒土豆絲吧!」媽媽說:「好啊,正好我們家還有幾個土豆,你不要光知道吃還要會做。」變挑了幾個大小均勻的土豆,邊說:「首先把它身上的泥土洗干凈,再用小勺把它的外皮刮掉,因為土豆皮是不能吃的,等土豆皮刮完以後再用水清洗一遍,然後開始切土豆絲,媽媽說:『土豆絲非常難切,學廚師的時候就拿切土豆絲來練刀功,切的時候先把土豆切成不薄不厚的片,切片的時候一定要把土豆固定好否則到一切它就會滾到一邊,切出的土豆片也會薄厚不均勻,那樣切出的土豆絲也會粗細不等。』媽媽拿了一個土豆讓我試著切,我把土豆放在菜板上左手按著土豆右手拿著刀切下去的時候,土豆一點兒也不聽我的話我用刀一切的時候,它就滑到一邊去,還差一點就切到手上,我又試著切了幾次,總算切下來了,可是每一片都是厚厚的。媽媽說:『我切的土豆片在切成條那簡直不是土豆絲,應該是粗粗的土豆棍了。』我看著媽媽把土豆片後再切成絲,媽媽切得很均勻我們又把土豆絲放在水裡把澱粉洗出來。澱粉被洗出來了,這樣炒出來的土豆絲不粘。」我看著媽媽把土豆絲炒熟就可以吃了,吃一口特別香,心想:這也是與自己親手實踐過有關吧!

炒土豆絲5

我非常喜歡土豆絲炒肉,媽媽說:「愛吃就要會做,作文 我學會了土豆絲炒肉。」於是,媽媽便教我做土豆絲炒肉。星期天上午,我按媽媽叫我做的方法學做起來。

我先挑兩個又大又圓的土豆,把它洗干凈,再削去皮,接著又把土豆切成絲,放進水裡泡一泡,再切點蔥花,找來炒鍋,打開煤氣灶,見鍋熱後倒入適量的花生油,油像無數個淘氣的娃娃四處亂蹦。我對他們說:「小油點,你們慢點蹦,可別蹦到我身上。」呀!我忘了切肉絲,我就急忙關掉火,又把肉切成了絲,放了點澱粉抓了抓,媽媽說這樣的肉炒熟後味道鮮嫩,我有打開煤氣灶,把肉小心翼翼地放進鍋里翻炒一會兒,我看見肉漸漸由紅變白了,我知道肉熟了,再把切好的蔥花倒入鍋里,把土豆放進鍋里翻炒一會兒,見土豆變顏色了,再放上各種調料翻炒一會兒,這樣一盤香噴噴的土豆就做好了。

炒好之後,我想:我應該嘗一嘗,或許少了些調料。哎!我果然忘記放鹽了,沒辦法,我只好再把土豆放在鍋里放上鹽翻炒一會兒,翻炒一會兒,我把土豆盛出來,我有嘗了嘗,這回土豆果然好吃了,這時,等得已經迫不及待的媽媽說到:「怎麼還沒好呢!」我說:「馬上就好了。」

當我把這一盤色香味美的土豆絲端上桌,媽媽一邊吃一邊說:「真是我的好幫手!」聽帶媽媽的誇獎,我心裡美滋滋的。

通過我學土豆絲炒肉這件事我明白了:無論做任何事情,只要下苦功夫,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炒土豆絲6

人生中有許多第一次,翻開成長的書本,一頁又一頁,記載著我們童年的點滴。第一次寫作業,第一次打電腦,第一次看電影,第一次做飯,但我最難忘的是第一次炒土豆絲。

那天媽媽不在家,只留下了我一個人在家寫作業,不然我的肚子餓的咕咕叫,抬頭一看鍾表都12點了,媽媽還沒回來,我決定自己做飯吃,做什麼呢?做我最喜歡的炒土豆絲吧。

我從冰箱里拿出了兩個土豆,從櫥櫃里拿出削皮器,把土豆的皮削去,再用盆子盛一些水,將土豆放進盆子里清洗干凈,學著媽媽的樣子,用刀把土豆切成一片一片的,再把它對齊切成細絲,雖然我沒有媽媽切的那麼細,長短也不一樣。但是我挺滿意自己的勞動成果。切完之後,將土豆絲放進盆子里,再清洗幾遍。再給鍋里放點兒油燒熱,將土豆絲放進燒熱的油鍋里,用鏟子翻炒,我又給鍋里倒點醋,再炒一炒,最後給鍋里放入鹽,雞精等調料,我本以為蓋上鍋蓋悶一悶就好了。

於是我便坐在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書。突然一股難聞的味道飄了過來。我一想呀,我的菜糊了。這時媽媽回來了,我不知所措,媽媽走了過來。一看便明白了。說沒關系,這次沒炒好,就再炒一次吧。

我又炒了一次,這次吸取了上次教訓,竟然炒出了香噴噴白脆的土豆絲哇,好美味呀!我第一次嘗到了勞動的甜頭,真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炒土豆絲7

中午,媽媽買了許多菜。回到家,媽媽一會兒淘米,一會兒洗工,忙得不可開交。

我見媽媽忙不過來,想幫媽媽炒土豆絲。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頭搖得像波浪鼓,對我說:「你去寫作業吧,媽媽自已來。」可我不肯,站在廚房裡,不管媽媽怎麼說,我都不聽,媽媽沒辦法,只好答應。我高興得一蹦一跳。

媽媽先讓我選3個土豆,放進盆里,放上一盆清水,用刷子刷洗干凈,這幾個土豆好像一隻只小老鼠,正在盆里高興地洗澡。洗完之後,我把土豆放在砧板上切,我一刀厚一刀薄,切得十分不均勻,我急得像熱鍋上的碼蟻。媽媽看見後,耐心地對我說:「欽欽,切的時候不要把刀坮得太高,要一刀一刀慢慢地切。」媽媽說完。還給我做了示範。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小心地切著。接著我把切好的土豆片疊起來,切成了一條條土豆絲,再把土豆絲放在水裡泡幾分鍾。然後切了一點蔥。媽媽拿來鍋,倒了一點油在火中加熱。不一會,油就冒了。我趕緊把土豆絲從水裡拿出來,放入鍋內炒。又放了一些醬油和鹽。熟了以後,再放點蔥和味精,便把土豆絲盛進盤子里。我拿起筷子夾了一點嘗嘗,味道不錯。晚餐時,爸爸媽媽都誇我這一盤土豆絲好吃,我聽了,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

通過這一次家務活動,我體會到了有一份耕耘,就會有一份收獲,只有努力去勞動,才能創造出美好、幸福的生活。

炒土豆絲8

今天,我飛奔在回家的路上,可憐的肚子早已唱起「空城計」了,真想趕緊回家吃媽媽做的美味佳餚啊!可倒霉的是,我推開門發現家裡空無一人,找了半天只找到了一碗剩飯。「沒有菜怎麼吃啊?」我沮喪地想。最後,我毅然決定自己做菜吃,就做我的最愛——土豆絲吧!

禁不住飢餓,我大步流星的來到廚房,從櫃子里拿出土豆就開始削皮了。可由於手法不熟練削的太厚,第一個土豆被我削的七零八落,醜陋不堪。哎,平時看媽媽做的時候不是挺簡單的嗎?怎麼到我這里就變成這樣了!我不禁有些氣悶。我又拿起一個土豆削了起來,這一次,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訓,輕輕地把刀劃進皮里,再慢慢往下推,果然,這一次削的土豆很漂亮。不一會兒,我就削好了三個土豆,並把他們洗的雪白雪白的。

我把菜刀拿了過來,開始切土豆了,我先把土豆切成一片一片的,再把它對齊切成絲,雖然厚薄不均勻,長度不一,但我還是挺滿意自己的勞動成果的。我打開火,在鍋里倒了一些油,覺得少了就又倒了些。大約2分鍾後我看到油冒煙了,就趕緊把切好的土豆絲倒了下去,用鏟子翻炒著,可是,我的動作太大,有好些土豆絲都被我翻到了鍋外面。我又拿出了調料盒,撒了些鹽和味精,可是不小心把鹽倒了,味精倒少了。又炒了幾下後我關掉了火,嘗了一口,真咸!沒辦法,這畢竟是我的傑作啊!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炒土豆絲9

早晨,我看見媽媽提著許多菜。回到家後,一會兒淘米煮飯,一會兒洗菜,,忙得不可開交。

我見到媽媽的額頭直冒汗,忙都忙不過來,想幫媽媽炒菜,不但能學會炒菜,還能幫媽媽,這豈不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於是,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媽媽,可是媽媽聽了,頭搖得想撥浪鼓,便對我說;「一邊玩去,沒給我添麻煩就很好了。」可是,我就是不肯走,站在廚房裡,媽媽不管怎麼說,我就是不走,媽媽沒辦法,只好答應我要炒土豆絲。我高興得意一蹦三尺高!

我首先從洗好的土豆里選一個,然後把土豆芽挖出,媽媽提醒道:「土豆芽有毒,吃了可是會生病的,你一定要挖干凈喲。」挖完土豆芽,再洗一遍,接著把土豆放在木板上切,我小心翼翼地切下每一刀,可是手就是不聽使喚地抖動,一刀厚一刀薄,十分不均勻,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媽媽看見了笑著說;「切的時候不要太急,而且不要把刀抬得太高。」媽媽說完,還給我做了示範著切下兩刀剛好的土豆絲,我學著媽媽的動作,果然比上次切得好。終於要炒土豆絲了,媽媽先示範炒菜:先開煤氣,然後倒上油熱鍋。過了幾分鍾,把土豆絲放入鍋內炒,我能拿來白醋,往裡面加了幾滴醋,接著放了些醬油和鹽等調料。炒完之後加上蔥和味精就可上桌了。

爸爸回到家後,我們全家都品嘗了我做的土豆絲,大家都誇我這盤土豆絲炒得好吃,我聽了,心裡比喝了蜜還甜。

炒土豆絲10

星期天,出去參加聚會了,只有我在。我的肚子餓的咕咕叫。突然,我異想天開:為什麼不自己呢?算了算了,做飯太難了,炒個土豆絲吧。

說干就干,我找來兩個土豆,把土dou放進水槽里開始洗呀洗,邊洗還邊哼著我愛洗澡,皮膚好好洗完後我准備去找削土豆皮的刀。可是我左找右找始終沒有找到,於是我迫不得己拿了削的刀。我開始削土豆皮,因為我常常削蘋果,所以我很快就把土豆皮削了。削好後我又洗了一遍,可是土豆削完後太滑了,我捏了好幾次都掉了。

好不容易洗好了,開始准備切土豆絲了。我拿起了一把大菜刀,把土dou放在案板上,噔一聲,土豆就被我切成了兩半。我又開始小心翼翼的切土豆絲。哎呀!隨著我的一聲尖叫,我的手被菜刀滑破了一個口子,血慢慢地流了出來,我馬上拿了一個紙巾把我的手包了起來。

我續繼切土豆絲,我這次比上次更加小心,我想起媽媽常拿菜刀沿著指甲切,我照著媽媽的方法做,果然比剛才好切多了。我慢慢切,把土豆絲切成了像三根牙簽合在一起的大小,終於切好了。我把它們裝在了碗里。

我拿了一碗油,沿著鍋邊倒。油漸漸多了起來,倒好後,我想起了媽媽的話:油要燒紅後,才可以炒菜。我靜等著油燒紅。終於燒紅了,我一下把土豆絲倒進了鍋里,它們噼里啪啦地響了起來。我拿起勺子翻炒。因為怕燒焦,所以我把土豆絲分成了兩份。

果然不出所料,土豆燒焦了。我又重新開始炒,這次很,我把土豆絲盛了出來吃了一口。一吃,呀,忘了放鹽了!我又放了一勺鹽,放了幾滴香油,又重新翻炒了一遍。這次很好,我高頭熱地耶了一聲。

通過這次沙炒土豆絲,我體會到了做飯的不容易,還明白了功夫不負有心人。

炒土豆絲11

我從小就愛吃媽媽炒的土豆絲。可總不能老靠媽媽伺候我呀!於是我決定讓媽媽教我炒土豆絲。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哪知媽媽聽了頭搖得像撥浪鼓,對我說:「你出去玩吧,我自己來。」可是我不肯,站在廚房裡,不管媽媽怎麼說,我就不聽,媽媽拿我沒辦法,只好答應。我高興得一蹦一跳。

媽媽讓我選了三個土豆,放進盆里,放上半盆清水,用刷子刷洗干凈。這幾個土豆好像一隻只小老鼠,正在盆里高興地洗澡。然後我把土豆芽挖掉,媽媽說:「土豆芽有毒,人吃了會生病的,你一定要挖干凈。」洗完之後,我把土豆放在菜板上切,我一刀厚一刀薄,切得十分不均勻,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媽媽看見後,耐心地對我說:「不要著急,切土豆的時候不要把刀抬得太高,要一刀一刀慢慢地切。」媽媽說完,還給我做了示範,果然比我切的要強得多。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小心地切著。接著我把切好的土豆片疊起來,切成一條條土豆絲,再把土豆絲放進水裡泡幾分鍾,還切了一點蔥。媽媽拿來鍋,倒了一點油在鍋中加熱,不一會兒,油就熱了,我趕緊把土豆從水裡撈出,放入鍋內炒。我又拿來醋瓶,往裡面倒了一點醋,又放了一些醬油和鹽,熟了以後,再放點蔥和味精,便把土豆絲盛進盤子里。我拿起筷子夾了一點嘗嘗,味道真不錯。晚餐時,爸爸媽媽都誇我這一盤土豆絲好吃,我聽了,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通過這次家務活動,我體會到了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獲,只有努力去勞動,才能創造出美好、幸福的生活。

炒土豆絲12

我在家中是個小皇帝,雖然家人對我很關心,但我總覺得自己應該學做些家務事。

媽媽的炒土豆絲可好吃啦,我特別喜歡。星期天,我對媽媽說:「今天我要學炒土豆絲。」媽媽微笑著說:「好啊!」

媽媽先講了炒土豆絲的要領,我點點頭,表示明白了。我取出土豆,拿來洗米的盆子,放滿水,將土豆清洗干凈。然後用刀把土豆皮削去,土豆露出光潔的身子。接著把土豆放在案板上切成片,這時的土豆片就像戰場上犧牲的士兵,切一片倒一片。我又把土豆片切成絲放在水裡,讓它泡個「舒服澡」。第一步就做完了。

第二步,先把泡在水裡的土豆絲撈出來,濾干水。然後把火打開,往鍋里倒些油,讓大火把黃黃的油燒熱。當鍋里飄起一縷青煙,油微微涌動時,我按媽媽教過的方法,向鍋里放了花椒、干辣椒、蔥和姜。只聽「哧」的一聲,各種調料的味道迎面撲來,因為辣椒太多,熏得我眼睛都睜不開了。媽媽在一旁指點,我趕緊把土豆絲倒進鍋里炒起來。剛開始,我學著媽媽的樣子耍酷,像老師傅一樣擺動鏟子。媽媽說我,我不聽,嘴裡還唱著我用「健康歌」改編的歌詞:「左三鏟,右三鏟,土豆翻翻,調料翻翻,揮揮鏟子我們來炒土豆……」一不小心,土豆絲掉了出來,我不再耍酷了,而是認真地炒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放了少許醋和鹽,一盤香噴噴的土豆絲出鍋了。如果當時你在場,肯定垂涎三尺。

當我把土豆絲放在飯桌上的時候,爸爸和媽媽都誇我:「陽暉真能幹。」媽媽夾了一筷子,嘗了嘗說:「啊,不錯,味道很好,但還要多加練習。」我聽了非常高興。

炒土豆絲13

平時經常看到媽媽經常在廚房裡炒土豆絲,因為我們全家人都愛吃這道菜。今天,我決定幫媽媽分擔家務,就從炒土豆絲開始吧。首先准備食材:土豆兩個、尖椒一個、食用油、花椒、醋、食用鹽,還有蔥花。

第一步:把土豆去皮、切絲。媽媽怕我傷著手,幫我切絲。切完了再洗,洗我必須親自動手了,媽媽要求洗三遍,我很是不解,媽媽講解到,把土豆絲里的澱粉洗出來,炒出來的菜才脆。然後我把尖椒也洗干凈,同樣切絲備用,一切准備就緒。我還學著媽媽的樣子繫上圍裙,拿起炒勺,等待鍋熱了以後倒油,媽媽仔細指導我:「油熱了,先放花椒,等花椒炸至發黑後,再放蔥花,炒出蔥花的香味後,再把尖椒絲和土豆絲一塊倒入鍋中,不停地翻炒。」平時看媽媽炒菜挺輕松的,可就不停地翻炒我都很吃力,大概過了兩分鍾,土豆絲們都沒「精神」了,我又加了點醋,最後加鹽。「出鍋啦!真香啊!」一陣香味撲鼻而來,我忍不住捏了根土豆絲放到嘴裡。我品嘗著自己炒的菜,心裡很是高興,但比媽媽做的還是差很多。媽媽鼓勵我說:「已經很不錯了,這畢竟是你第一次下廚。」

通過炒土豆絲這件事,我感到媽媽每天為全家洗衣做飯,還要上班,真的很辛苦。媽媽常說干力所能及的活兒就行,幹不了的時候聽媽媽的話就是好孩子。我想以後,我不但要聽媽媽的話還要幫媽媽幹活,不讓媽媽為我和弟弟太操心了,因為我長大了。

炒土豆絲14

暑假快要結束時,我們村田裡的稻子都成熟了,人們都忙著割稻子。我家也不例外。那天,因為爸爸媽媽要去割稻子,所以很早起了床。臨走前,媽媽對我說「你在家好好寫作業,到了中午我回來做飯」我答應了一聲,他們就走了。

到了十點半,我見媽媽還沒回來,我想:爸爸媽媽那麼辛苦,回來還要做飯炒菜,不如我來動手吧。我來到廚房,看見冰箱里有黃瓜,茄子,還有土豆。我拿出一個土豆,削去皮,放下刀板,拿起刀。我見刀在望著我,好像在對我說:「小朋友,切得時候一定要小心,不要切到手了。」我一手拿著土豆,一手握著刀把土豆切成絲。心裡很緊張,突然刀一滑,就在我手上留下了一道傷痕。我就小心小心再小心地切。切好土豆絲後,我走到灶口旁,拿起一把干樹皮,用打火機把火點著,又連忙把干竹子往灶口裡一塞,用扇子一扇,還真著了。那一簇簇紅紅的火苗好像在對我說:「小朋友,你真是太聰明了,居然把我召喚出來了。」我打開沉甸甸的鍋蓋,放入一點點色拉油,按平時媽媽做的那樣,把切好的土豆用水洗去澱粉。因為那樣炒出來的土豆絲不容易粘在一起。這時,油液已經燒熱了我連忙把土豆絲往鍋中一倒。頓時,一滴滾燙的油落到我的手上,我疼得直喊媽,真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我手忙腳亂地放了兩大勺鹽,翻了一下,蓋上鍋蓋。過了一兩分中,我放了點味精。當我准備把它們盛起來時,他們好像在對我說「主人主人,我還沒熟。」又過了三分鍾,我打開鍋蓋,頓時聞到一股香味,「現在好了吧,」我自言自語。

爸爸媽媽回來後,對我說:「璇璇,你長大了,也懂事了。」雖然鹽放多了,但我吃著自己炒的土豆,不好吃也是好吃的。飯後,我問媽媽:「媽媽,為什麼土豆放入鍋中油會蹦起來?」媽媽對我說:「水遇到油就會蹦起來的。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炒土豆絲15

星期天,奶奶說要炒土豆絲吃,我可高興啦!

奶奶拿出三個大土豆,我把它們放入一個洗菜盆里,舀上兩勺水,泡了約摸三分鍾,便開始洗起來。這些土豆表面坑坑窪窪的,不是左邊有一個坑窩兒,就是右邊有兩個疙瘩兒。我把它們攥在手裡,翻來覆去地轉著,雙手上下或是左右揉一揉,搓一搓,還不時放回盆中水裡,來來回回地沖洗。一會兒功夫,三個土豆被我洗得乾乾凈凈。

給土豆削皮了。只見奶奶用左手拿著一個土豆,有節奏地輕輕轉著,右手握緊削皮刀,有節奏地削土豆皮,一下,兩下,三下……,很快一個土豆就削得溜光滾圓啦!奶奶的技術很嫻熟,我看得眼都直了。我拿起一個土豆,放在左手裡,可這土豆怎麼也不會轉,握削皮刀的右手不停在顫動,生怕切著手。費了好大勁兒,也不知削了多久,總算削完一個土豆。你看,一個大土豆,只剩下杏子般大小。再看奶奶,早把另一個土豆削完了。

切土豆絲更難。奶奶把一個土豆放在案板上,左手按著土豆,右手握著刀把兒,刀面稍稍傾斜,先切成薄片,再切成絲,如一根根火柴梗似的。我學著奶奶的姿勢,小心翼翼地切著,好幾次差點切著手。奶奶看看我切的土豆絲,笑道:「你這是切的『土豆棍』吧?」一旁的爺爺笑了。

該炒土豆絲了。奶奶先打開煤氣罐閥門,放上炒鍋,「啪――哧――」火苗燃起來了,鍋子烘幹了,奶奶慢慢地往鍋子里倒了少許花生油,很快油滾動了,奶奶抓起切好的豬肉絲放進鍋里,並用鏟子翻炒了三五下,又放少許蔥花薑末。差不多了,奶奶端起切好的「土豆絲」倒入鍋中,用鍋鏟有節奏地翻炒起來,大約過了三分鍾,土豆絲熟了,奶奶放入適量的鹽、醬油、醋、味精等。

開飯了,爸媽品嘗著祖孫兩人合作的炒土豆絲,嘖嘖稱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