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永春縣美食
永春縣美食有咯攤、潤餅、糍殼龜、榜舍龜、蓬壺肉羹湯等。
1、咯攤:福建永春的一種著名小吃。是一種最會體會親情的吃法,幾個圍坐在一起,像吃火鍋一樣把許多食品放在鐵鍋里煮。這些食品以煮熟後的豬內臟為主,湯用骨頭燉成,同時加上青菜和豆腐、豆乾等配料。
2、潤餅:閩南風味小吃,用很薄的熟麵皮包裹蔬菜、肉類所調好的餡料包裹起來,沾料吃。也可油炸,有名「春卷」口味酥脆更美味。一般包潤餅時全家到齊一起完成,其樂融融,因此也有家庭圓滿的寓意。
3、糍殼龜:米龜是一種閩南小吃,是閩南及台灣地區常見的一種包餡米粿品,許多地方是加入紅糖做成紅米龜,而在永春則加入鼠麴(qū)草做成糍殼龜。
4、榜舍龜:永春榜舍龜是一種用糯米、綠豆、白糖等精心製作,形狀似龜的傳統名點。龜皮鮮嫩、龜餡甜美、疏鬆、清香,入口甘中略帶冰涼、倍覺爽快。產自福建永春。它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歷來博得人們的喜愛,堪與泉州豆沙餅,晉江石獅甜稞媲美。
5、蓬壺肉羹湯:永春蓬壺的肉羹湯是一道別有風味的泉州名小吃。其湯汁清甜、鮮香,不會太咸也不會太淡,鹹淡適中,很適合大部分人的口味。
⑵ 泉州有什麼好吃的小吃
泉州比較有特色的小吃有面線糊,海礪煎,東街肉棕,貽慶美食樓的鹵鴨,水門國仔美食店的豬血湯,南安洪瀨紅毛雞爪店的洪瀨雞爪,惠安旭新崇武魚卷店的崇武魚卷,「臭記」美食店的肉夾包,泉州綠洲西餐廳的檳榔芋泥等等
⑶ 泉州哪裡有特色美食
泉州特色美食很多,當地的美食有面線糊、土筍凍、肉粽......,這些出名的小吃比較適合外地來泉州出差旅遊的朋友。對於泉州人或者是長期住在泉州的人來說,可以去吃一下寶洲路珍食寨餐廳的雞和骨頭湯,那雞肉香嫩可口,一餐會吃好幾塊,骨頭湯有一種幽香的中葯味,喝一碗就想喝第二碗。地址在寶洲路豐澤客運站,電話28222028
⑷ 泉州的特色美食攻略
導語: 冠以「東亞文化之都」的泉州不僅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也是一座遍布特色小吃的美食城。現在就由我向大家介紹幾個最具特色的名小吃~
泉州市區
1美食街水門國仔面線糊
提起泉州就能讓人聯想到面線糊,而泉州的面線糊真的是一絕!清糊就已清香,加上配料更是令人垂涎不已。醋肉、香菇、脆腸、蛋花、海蠣、大腸、魷魚…再加上特製白酒與香菜,絕對令你贊不絕口。其店內也有豬血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2東街肉粽
泉州肉粽聞名遐邇,大肉粽、黑米肉粽、蝦仁肉粽、鮑魚肉粽…再加上一碗湯,小腸湯、肉燕湯、丸子湯…其間的美妙無法用言語表達,只有親身體驗了才知道。東街鍾樓肉粽總店與東街侯阿婆肉粽店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3花巷灌湯包
港式茶餐廳風格的花巷灌湯包名聲絕不是蓋的!招牌灌湯包、飄香奶黃包、鮮蝦燒賣、蟹黃灌湯包、紫金鳳爪……加上綠豆湯或皮蛋瘦肉粥、香菇瘦肉粥……美不勝收!中山路花巷有多家灌湯包,屬花巷口「蒸手藝」最正宗!
4塗門街好成財牛肉館
舌尖上的中國泉州站取材之一就是好成財牛肉館。百年老店!不管是牛排還是牛肉羹都是一絕!一碗咸飯一份牛排一份牛肉羹或再加一份青菜,完美。
5胭脂巷一號店咸飯
這家店的咸飯不僅香,並且火候也掌控的很好,飯不會太硬也不會太爛。加上配菜:豬蹄、封肉、青菜等,還有小腸湯、丸子湯、蘿卜湯……是吃貨就不該錯過!
6潤餅
舌尖上的中國泉州站取材之一。潤餅是泉州本地具有特色的.小吃之一,潤餅皮包裹著香芋或紫菜等其他不同口味。體驗泉州的特色鄉土文化氣息。
7西街田螺王
炒田螺吃的就是那一口香甜的汁與那塊超Q的螺肉。先在螺尖吸一口再吸螺口這樣肉才容易出來。
8四果湯
泉州遍地都有買四果湯的小攤,但在二院對面那棵榕樹旁的小巷進去50米左右有家專賣四果湯的店面屬其最正宗。椰果、芋泥、菠蘿、石花膏、紅豆、葡萄乾、西瓜等選四樣。一碗絕對不夠!夏天消暑必備。
大泉州地區
1永春
永春美食街"矮的老字型大小"水餃。這家水餃里的肉是用剁的而不是絞的,吃起來有嚼勁且不油膩,便宜又好吃。
旁邊的"蓬壺肉羹湯"小腸湯、肉羹湯、大腸羹、過飢草湯、蒸粉、炒麵、咸飯、芋飯都是好料。兩家店都是每碗3塊錢,便宜又好吃。
2永春達埔--永盛麻粩
麻粩是達埔的名小吃,也是婚禮必備的喜糖。在達埔,最好吃的麻粩還屬永盛。這家的麻粩麥芽糖不會太少,而又甜而不膩。麻糍也是該店的特色產品。
3蓬壺肉羹湯
上面介紹的蓬壺肉羹湯只是其在永春的分店,而最正宗的還在蓬壺,那條通往三中的路旁有兩家店連在一起,一家經常爆滿而另一家只有打蒼蠅的分,不用說也知道哪家的好吃了~
4崇武魚卷
逛著崇武古城,品嘗崇武的魚卷才算到過崇武。崇武的魚卷遠近聞名。
注意事項
追求高檔消費的繞道。
面線糊的配料很多,但是加兩三樣就很多了。
以上推薦美食人均消費20±
上述肉粽侯阿婆店品種較鍾樓肉粽總店少。
潤餅位於開元寺門口附近。
⑸ 永春有什麼特色小吃呢
金桔糖
金桔糖:春節期間,你到永春僑鄉親友家作客,主人在端茶遞煙的同時,總要端出一盤橙黃色、飄著桔香的金桔糖,敬請吉嘗。你至少得從中揀起一顆,塞進嘴裡,隨後向主人道謝:「恭喜、恭喜,新年大吉!」每到年關,還有不少人用郵包或托友人,把這種金桔糖饋贈旅居海外的親友,寄託故鄉親人對遊子的思念,祝願旅外親人居家平安,吉祥如意。 金桔糖是福建省著名僑鄉永春縣特產。該縣製作金桔糖,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歷來深受閩南僑鄉人民的喜愛。每逢新春佳節,永春城鄉,幾乎家家戶戶的房間桌上、廳堂案上。
永春閩南水仙
永春縣五里街鎮位於素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的永春縣城西部,是「閩南水仙「茶葉基地。全鎮有茶園3000多畝,年產量200噸。五里街鎮高壠村林招明製作的水仙茶已蟬聯三屆「閩南水仙茶王「殊榮。五里街鎮龜山茶葉基地盛產的仙茶葉質量好,無公害,創作技術完善,所產茶葉耐泡、湯色黃亮、蘭韻獨特,是閩南水仙中的佼佼者。本基地並下設的「永春縣五里街鎮湖坂茶廠「,兼有生產「佛手「、「鐵觀音「等其他名優成品茶,其中「佛手「年產量30噸,「鐵觀音50噸。閩南水仙茶,條索緊結,肥壯勻整;色澤青翠黃綠,油潤有光。
永春漆籃
永春漆籃做工精細、盛水不漏、摔打不破。籃蓋放在地上,百多斤大人站上去,紋絲不動。整個籃精巧玲瓏,,鋥光明亮。其製作考究,所有原料有20多種。它以黃金箔、細竹 蔑、生漆、桐油、夏布、冬粉為主要原料,經歷30多道工序,大小規格品種100有餘,大的多層,直徑42厘米,高72厘米,可盛裝二三千克物品,不僅能提,還能挑,逢年過節,裝滿食品,吊掛在通風透氣的懸樑上,就是一個既衛生又別具特色的「空中菜櫥」。漆籃是永春傳統家庭實用工藝品,源於明正德年間,用竹蔑、桐油灰、夏布、生漆、冬粉等20多種原料,經過30多道工序精製而成。
永春篾香
永春篾香,又名神香、衛生香,是一種選用上等芳香植物和中葯材配製後供人點燃的名貴香料。永春篾香是唐宋移居福建省泉州市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後裔,於明末清初引進、發展起來的。它歷史悠久,馳名閩南和東南亞各地,成為永春縣外貿出口的主要產品之一。 永春蒲氏家族所制香名繁多,有降真香、沉香、檀香、蘭花香、奇楠香、時香等。從形態分主要有線香、篾香、袋香三種。線香即香料加粘合劑拌勻後,做成直條或圈形的香料。篾香是以細小的竹篾為骨,香料研成粉末後,把粘合劑塗上篾骨,然後,粘上香料粉做成的。香料一般塗在篾骨的三分之二段。
⑹ 永春有那些好吃的
永春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南,北緯25°13』?25°33』,東經117°40』?118°31』。面積1451.8平方千米。轄15鎮、7鄉。人口54.72萬。旅外華僑、華裔、港澳同胞100多萬。通行閩南方言廈門話。 永春為全國柑橘生產基地,「中國蘆柑之鄉」,省重點林區縣,茶葉生產基地之一。農副產品還有稻米、甘薯、馬鈴薯、芋頭、小麥、木薯、蕉芋、花生、大豆、甘蔗、煙葉,油茶籽、油桐籽、棕片、筍干、板栗、蘑菇、香菇、黑木耳、紫膠、松脂,花卉、荔枝(岵山荔枝色艷味甘)、龍眼、枇杷、桃、柿、香蕉、西瓜、番石榴、李、酸梅,葯材(羅漢果、砂仁、銀花等),湖洋「水仙種」、獅峰「佛手種」茶著名。工業有能源、機械、化工、食品、紡織、森工、建材、陶瓷、塑料、印刷、造紙、日用品等門類。傳統名產永春老醋、紙、織畫、竹編、漆籃。漳泉肖鐵路劍斗至天湖山段境內14.4千米,設2站,公路以省道103、212、305線為主幹,通車1214.6千米。 主要城鎮,桃城:縣人民政府駐地,別稱州內。五里街:縣主要工業區、農貿集市。蓬壺:中部主要集鎮。達埔:1949年6月閩西南遊擊隊於此成立永春縣人民民主政府。湖洋:永春、德化、仙游邊界集鎮,「柑橘之鄉」,仙溪為名茶「閩南水仙」原產地。吾峰:有1930年吾峰暴動舊址。玉斗(五斗):玉美窯為古外銷瓷產地之一。下洋:新興工礦區,天湖山礦務局設此。一都:西部山區重要集鎮。岵山:僑區集鎮。 城區有宋代以來所建的「五星井」(金井、銀井、五井、龍井、虎井)。西郊許港為宋代石鼓碼頭遺址。西部帽頂山寨是清代林俊農民起義軍根據地,大鵬山有垂雲寺。美魁堂為1929年朱德率紅四軍進駐橫口鄉福鼎村時舊址。東關鎮東關橋(通仙橋)是始建於宋代的長廊屋蓋梁式橋。康山、九兜山、大宗山等有商周文化遺址,蓬山(五斑山)有普濟寺,陳岩山有仙洞。名勝古跡還有桃溪惠明寺、百丈岩馬氏廟、留安塔、文廟。
⑺ 泉州啥最好吃,最有特色
面線糊:
面線糊系以蝦、蚝、蟶、淡菜等味美質鮮的海產品熬湯,與面線煮成糊。煮時要掌握好火候,達到糊而不爛、糊得清楚。面線糊除以海鮮作配料外,還可加鴨腸或豬血或以一大串豬大腸放人面線糊中,使油脂融人其中。食用時可與油條和醋肉搭配,並以炸蔥花、胡椒粉調味,氣味更濃烈可口。美味得妙不可言。
大家都說是水門巷的國啊(加多多的白酒和多多的胡椒粉,加上新鮮的蟹肉和大腸頭,面線糊得放油條,美食街有一分店),或是舊順濟橋下,西街老記面線糊現在也在津淮後街開分店了,再來就是西街影劇院對面那家咯,不過現在搬到南俊巷了;還有就是縣後街的羅記
不知道哪裡才有正宗的面線糊的照片,只好先找張墊一下,不然真的面線糊不是這個樣子的~
豬血:
國啊面線糊店裡(吃豬血一定要叫MM多加點白酒,美食街有一分店)
搖搖螺:
不用說了,就是西街影劇院門口的那家夜攤搖搖螺田螺(泉州人叫jiu jiu lei),是蒸熟撈起的在加上花生醬,辣醬,蒜蓉等等
放在大牙杯里一起使勁搖,味道至今回味呀!不過現在西街拆遷,搬到了西街帽巷旁邊,想小時候就是吃這個長大的~
扁食:
升文小學門口,奎霞巷口那家。
肉 粽
肉棕味道香甜,油潤不膩,色澤紅黃閃亮,富有引人品嘗的魅力。肉棕以香菇、蝦米、芋頭粒、粟子、豬肉(或雞肉)、糯米等為原料。製作時先把糯米浸後晾乾,拌上鹵湯、蔥頭油,放在鍋里炒得又干又松,再與紅燒豬肉、生粟子攪拌均勻,用竹葉包好煮爛。肉粽要趁熱食用,吃時配上沙茶醬、蒜茸、紅辣醬等調料,更是美味可口。
!東街候阿婆(另一家在西街影劇院門口),記得以前東街未拆遷時,每次都會催著「阿媽」帶著我們去吃裡面的肉粽和牛肉湯,記得裡面的小籠包也很好吃的,還要排隊買呢~這家的肉粽真的很贊哦~好吃就好吃在她的醬料,那個香啊~不過肉粽本身也很好~我帶去學校的時候,她們沒有蘸醬,就說非常好吃,何況再加上醬料
豬腳:
鳳池的封豬腳(就如同同安的封肉一樣),東湖龍潭的豬腳煲,津淮後街的南記真味館的白水豬腳(精肉羹,
腸灌腸,方肉)南記是後來的,不過做的閩小菜也很地道的。
泉州牛排:
阿秋牛排(在湖心街在湖心酒店附近,另一店在小商品街從建行路口走進去一直走,靠右邊)。
百匯對面石獅牛肉羹(牛尾湯不錯),「牛雜」一定要泉酒對面的東興牛肉店才叫棒。
浮橋的一家蘿卜飯好好吃,感動ing^-^還有就是南俊巷和東街的交界處有一家牛肉庵,味道很好,只不過如果不敢吃辣的話,還是最好不要去,但是湯頭真的很好~~
泉州的牛肉羹水是清清的漂著幾顆蔥油肉裹著薄薄的一層地瓜粉味道清淡而不失牛香味,而石獅的牛肉羹湯黃而粘稠,肉裹著厚厚的一層地瓜粉和普通話說不出的一種材料,吃起來肉是乾脆的湯是粘稠而味濃也是香味十足呀。
8、肉燕:
豐澤新城大門進去沒多遠的那個菜市場買肉燕。餡很多,而且感覺很乾凈,味道也非常的不錯。(具體位置在新城正大門進去還沒到圓盤右邊有個小菜市場。往裡走拐左,就看到一間比較干凈的在賣肉燕的小儺了),承天寺對面肉燕美食園(這家我常常吃,我爸每次都買很多回來放在家裡煮,我的最愛~)
石花膏清補涼:
配料:石花膏、白木耳、綠豆、枸杞、菠蘿、紅棗、蓮藕粉凍。 用40%的蓮仔,加入白砂糖、蜂蜜、冰糖,溶於水中60%,冰凍而成。清補涼可作為飲品,清涼解渴、防暑降溫,系夏日佳品,可與礦泉水、可口可樂等飲品相媲美。另可配以麵包、糕點、餅干食用,也不失為一道經濟實惠的簡餐速食。
南門的石花膏(從中山南路到南門那條街好像是聚寶街吧,往右手到聚寶街的中間那有間生意非常好的石花膏店);威遠樓前面的四果湯,(以前是一男的賣得最好,後來生意一好賣的人也多了,說不清是哪一攤,反正這個地點的差不多就是了)
薑母鴨:
美食街(不是津懷街那個門)第一家家會好吃。
海蠣煎:
蚝仔煎是以新鮮蟹肉和切成半寸長的韭萊,調以少許番薯粉,放人平底鍋煎至快熟時,再加進攪好的雞蛋烹制而成。吃時還可以蘸些油炸蔥花,加點永春老醋和辣椒醬調味,則五味俱陳,極為香軟可口。
在中山南路,往水門巷下去的方向走左手邊,在以前百姓超市的後門一個騎樓的拐彎處,店面不大,得早點去,很早就關門。
羊肉狗肉
水門巷(進水門的左邊。以前是第一間,現在是第二間),西溝那邊(好像還沒到田螺王那邊,位置在左邊,有二個店面的,挺大的地方。裡面的雞卷也不錯)
雞卷 (也就漳州人說的五香啦~)
製法
1、將雞肉、豬肉分別切成絲條狀,荸薺洗凈切成粗條狀,蔥白切成馬蹄狀。
2、將雞、豬肉一並放於盆中,加入精鹽、味精、白糖拌勻,稍腌片刻,加入干澱粉、干炸蔥片、雞蛋、荸薺、蔥白攪拌均勻,成為餡料。
3、將豆皮洗凈,放在案板上,包入餡料,捲成直徑為3厘米的圓形條狀數條,放入蒸籠用旺火蒸20分鍾至熟取出(也可涼後切成小塊下油鍋油炸),裝盤即可,食時配上芫荽、酸蘿卜、醬料,盛於小碟佐食。配上菜頭生更是一絕。特點:此菜色澤雪白,質嫩鮮香,蒸食、炸食均宜。
醋肉
舊順濟橋下在支隊年檢那邊的面線糊店裡,好大一塊啊
土筍凍:
「土筍凍」是一種環節動物,它的學名叫「星蟲」。別看它身長不過三五厘米,卻五臟俱全。它的全身都可以食用,經過精細加工熬煮,身上的膠質溶化人開水中,冷卻後就成凍了。其色澤灰白,晶瑩透明,鮮嫩清脆,質地柔韌,富有彈性,以多味佐料配吃,為冬春季佳品。
泉州七中舊校區往舊車站方向過來右手邊也有一家,但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中山中路那個陽光飾品門口也有一個小攤,一個阿姨在賣。
鹵面:
鹵面是由各種配料做成鹵湯與面團混起來的。口味香甜、滑潤。調鹵面的湯最好是骨湯或肉湯。湯料要上好的香菇、蝦肉、豬肉、魷魚、筍絲,佐料扁魚和芫荽、韭菜、豆芽、胡椒粉、沙茶醬、蒜香、蛋絲等。香菇、豬肉等料倒人湯中煮透,然後添加地瓜粉調稠,另加一些糖、鹽、味精,以增加香甜、滑潤的口感。進食時,加上芫荽菜、蛋絲、胡椒粉或沙茶醬,這樣吃起來風味獨特。
這個嗎,很多地方都有,不好說哪裡最好
深滬魚丸
深滬魚丸是閩南地區的傳統名點,其形狀有圓狀、塊狀或魚形。它具有色澤雪白晶亮、下鍋膨脹力強、質地柔韌、入口鮮美細膩等特點,系選用鰻魚、馬加魚等上等魚肉剁碎搗爛,與地瓜粉一起攪合製成。比福州魚丸好多了~~
永春榜舍龜
榜舍龜的龜皮是選用上等糯米,磨成米漿,擰干後揉捏而成的。做工精細的作坊師傅還特意在龜皮上調入少量的紅糖,拌以一層薄薄的花生油,因此所製作的龜皮看上去油光閃爍,摸上去又韌又嫩。榜舍龜的龜餡,則用棄殼之綠豆粉末為主要原料,拌以少許白糖、金橘末等佐料。龜餡以龜皮包之,放入用豆漿做成的薄如蟬翼的豆皮內,再用蒸籠蒸熟,待恆溫後即可食用。
石獅甜粿
石獅甜粿形似滿月,顏色潔白,質地軟嫩,氣味芳香,清甜可口。它以優質大冬糯米、白砂糖、蜜冬條、金橘、香料等為原料。
洪賴雞爪
閩南煎包
先將750克麵粉倒在案板上,加入老酵母,再加適量清水,調成面團,用一塊濕布蓋著,靜置發酵。待發酵後,把剩下的250克麵粉撐開揣入鹼水,加白糖150克,捲起揉勻,揉到面團光滑為止。搓成35克重的小面團劑子,將每個劑子擀成中間稍厚、邊略薄的皮子。
2、將鮮豬肉剁成小丁狀,蔥白切成珠狀,荸薺拍碎。將剁好的肉放在盆中,加醬油、腐乳汁、味精、白糖50克、香油、蔥白珠、荸薺拌勻,作為餡料待用。
3、左後拿皮,右手挑餡料,把餡料舀入麵皮上,用右手拇指和食指順邊捏10個小褶。把口捏緊後,放入平底鍋略蒸,然後再加入適量清水,加蓋,用旺火煎10分鍾至熟即成。特點:皮薄餡大,甘甜潤香,味美可口。
以上是泉州市區內可以吃到的閩泉風味小吃,都是地道和味美的,想來口水又留了不少也咽下了不少^_^ 芥菜乾,德化九仙草湯、永春白鴨湯,惠安崇武魚卷,安溪湖頭米粉,芋圓,麻糍,肉餅,綠豆餅.
⑻ 永春小吃有哪些
永春小吃有咯攤、潤餅、糍殼龜、榜舍龜、蓬壺肉羹湯等等。
1、咯攤
咯攤,福建永春五里街鎮的一種著名小吃。幾個圍坐在一起,像吃火鍋一樣把許多食品放在鐵鍋里煮,這些食品以煮熟後的豬內臟為主,湯用骨頭燉成,同時加上青菜和豆腐、豆乾等配料。
2、潤餅
閩南風味小吃,用很薄的熟麵皮包裹蔬菜、肉類所調好的餡料包裹起來,沾料吃。也可油炸,有名「春卷」口味酥脆更美味。
3、糍殼龜
米龜是一種閩南小吃,是閩南及台灣地區常見的一種包餡米粿品,許多地方是加入紅糖做成紅米龜,而在永春則加入鼠麴草做成糍殼龜。
4、榜舍龜
永春榜舍龜是一種用糯米、綠豆、白糖等精心製作,形狀似龜的傳統名點。龜皮鮮嫩、龜餡甜美、疏鬆、清香,入口甘中略帶冰涼、倍覺爽快。產自福建永春。它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歷來博得人們的喜愛,堪與泉州豆沙餅,晉江石獅甜稞媲美。
5、蓬壺肉羹湯
永春蓬壺的肉羹湯是一道別有風味的泉州名小吃。其湯汁清甜、鮮香,不會太咸也不會太淡,鹹淡適中,很適合大部分人的口味。
⑼ 泉州有什麼當地美食
1、面線糊:泉州美食街的國仔面線糊是公認的好味道。泉州人吃面線糊的時候往往也會叫上一根油條掰段拌在面線里吃,味道獨特。 2、牛肉羹:牛肉羹有打錫街的東興牛肉店,有塗門街好成財牛肉店(酸菜、牛排好吃,牛肉不啥樣),還有東街的「東街肉棕店」的牛肉羹也不錯。 3、土筍凍:土筍凍可是泉州安海的名小吃。中山街上的很多小巷口有些老人家擺攤買土筍凍且有冰鎮,味道鮮美,特Q。同時小攤也賣腌蘿卜干或著腌楊桃——都是清熱解暑的好東東。 4、薑母鴨:東街附近崇福路上,紅梅新村到崇福寺的路上有家薑母鴨店,店面雖小但生意很紅火,原因自然是薑母鴨味道地道。店裡有薑母雞也有薑母鴨,但還是建議你選鴨。 美食街還有兩家泉州小吃特色店:一個是南安的酸菜面,一個是永春石鼓白鴨湯。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⑽ 泉州哪裡有好吃的
水煮活魚: 東街蜀園,全芳花園對面的重慶小洞天,湖心後街在群盛後面有家四川人開的飯店,前坂鈐香園
燒烤: 人民影院那邊,文化宮後門,八一對面小商品街入口的烤雞翅+香腸,西街燒烤,
洪瀨雞爪:美食街127號有家店,味道不錯,真正的洪瀨雞爪很美味哦~~~
酸菜面:美食街26-28號阿南酸菜麵店去過一次,味道不錯……百源路1號樓A118號 洪瀨酸菜麵店
面線糊:水門巷的國啊(加多多的白酒和多多的胡椒粉,加上新鮮的蟹肉和大腸頭,面線糊得放油條,美食街有一分店),舊順濟橋下,西街老記面線糊。
豬血:國啊面線糊店裡(吃豬血一定要叫妹妹多加點白酒,美食街有一分店),
炒田螺:西街的田螺王(西教堂知道嗎?就是開元寺繼續往西走,過了路口就是西教堂,然後再往西,就到了,它的對面有個小的菜市場,雙塔菜場。晚上那裡有點燈,門口有很多車,店裡發出各種吱吱的響聲,呵就是了),小商品街入口,
扁食:升文小學門口,奎霞巷口那家,
肉粽:東街候阿婆(另一家在西街影劇院門口),還有就是聞名的鍾樓肉粽,有好幾家分店:鍾樓、湖心街的小商品夜市、東門、浦西等都有,現在在刺桐路十字路口那邊也開了一家……
豬腳:鳳池,東湖龍潭的豬腳煲,津淮後街的南記真味館的白水豬腳(精肉羹,腸灌腸,方肉)
牛餐:阿秋牛排(在湖心街那裡好像在群盛酒店附近,另一店在小商品街從建行路口走進去一直走,靠右邊),關帝廟對面,東興牛肉店(老牌店,牛蹄 不錯,泉酒斜對面),百匯對面石獅牛肉羹(牛尾湯不錯),九一路上一家復印店 旁邊有一條巷子(忘記名字了,就在五中出來的那條巷子對面)拐進去走大概兩百米右手邊有一家牛排店裡面的牛排和羅卜湯,南俊巷的「許記牛肉館」最干凈,「牛雜」一定要泉酒對面的東興牛肉店才叫棒,寶州路的好成財牛肉店的牛排,
海螺:西街電影院門口,
肉燕:豐澤新城大門進去沒多遠的那個菜市場買肉燕。餡很多,而且感覺很乾凈,味道也非常的不錯。(具體位置在新城正大門進去還沒到圓盤右邊有個小菜市場。往裡走拐左,就看到一間比較干凈的在賣肉燕的小儺了),承天寺對面肉燕美食園
石花膏四果湯:南門的石花膏(從中山南路到南門那條街好像是聚寶街吧,往右手到聚寶街的中間那段。有間生意非常好的石花膏店),威遠樓前面的四果湯,菜頭酸水和楓果水:人民影院的菜頭酸..,
煎包:水門巷口,衛校門口的煎包便宜又干凈,「福人頤煎包」可以到衛校旁邊的一家小吃店買到
小籠包:僑光電影院旁的遠芳小籠包(僑光電影院右手邊那條小巷子內的小店),
拌面:奎霞巷口那家,鎮武巷的干拌面,
羊肉狗肉:水門巷(進水門的左邊。以前是第一間,現在是第二間),西溝那邊(好像還沒到田螺王那邊,位置在左邊,有二個店面的,挺大的地方。裡面的雞卷也不錯),
醋肉:舊順濟橋下在支隊年檢那邊的面線糊店裡,新世紀酒店和那間泉州假日酒店中間那座橋那裡的小攤,中菜市人民電影院對面的那個門旁邊的小巷子(通往舊的少年宮) 第一家小炒老闆好象叫國啊旁邊的炸醋肉,
鴨子:橋仔頭建來發的鹽鴨(好地方旁邊),
海蠣煎:百匯對面石獅牛肉羹,
馬加粳:百匯旁德克士對面深滬小吃
拉麵:豐州橋頭蘭州拉麵,
酸菜魚:全芳花園對面的重慶小洞天再過去的孟家灣,
套餐:康橋庭院咖啡的板燒套餐(裡面的台灣風味很濃),田安路名典咖啡的港式排骨飯不錯,紅石的港式豬排飯。 現在還有一家新開張的 雅米舶 海洋休閑餐廳,裡面的東西也很不錯。
咖啡:東街金星酒店樓下的SPR咖啡店,還有名典 、上島、 上田、和悠仙美地等地方的咖啡也不錯……
水餃:閩泉酒店(還有炒鵝腸),
啾啾螺:文化宮,啾啾螺還是西街電影院對面的那家比較好吃(文化宮的不新鮮哦),
串串香.麻辣燙:據說是狀元街榕樹下那攤味道最好,西街影院前面的麻辣燙,
土筍凍:安海下虛巷最尾部,現在青陽廣場那邊也有一家小店,市區街道也可以看到很多。
鹵味攤:西菜口(右邊那攤的比較好吃,攤主是個胖胖的男的),西街孝感巷口對面的那
攤鹵料店
包子:豐澤新村旁邊後坂小區有一家東北人做的包子店,
綠豆糕、餅:南菜市七中旁邊有家專門做的,一院旁邊 叫泉茂的那家,
牛筋:知道哪兒嗎?華洲牛肉友!過泉州大橋往青陽方向,過了隘門再向前概4百米,正
手邊,有一排10來間店面的破舊平房(得仔細看),倒數第二間店面就是了
烤羊腿:六灌路天鵝王餃子館裡面,
石獅:
上帝街有一家芋圓,大侖街的阿喊牛肉店,華林酒店門口的烤雞翅,牛肉粳在觀音亭和三落埕那裡的N好吃,是鴛鴦池那邊一家叫橋記的鴨仔粥和面線糊,綠島酒店(綠晶酒店也有)的芋頭褒
川菜:前坂「川夢情」
鹵面:在美食街入口(豐澤街這邊的入口)處有家叫鐵記大排檔的,他那裡的鹵面就是正宗的泉州鹵面
肉羹湯: 後坂「南仔」
還有幾家小店:
中山北路靠近鍾樓的地方左手邊有個兩人多寬的小入口,(牆上好像寫了個好大的面字)裡面的沙茶麵和排骨麵,赫赫,真好吃;
還有中菜市,人民電影院對面的那個門旁邊的小巷子(通往舊的少年宮)第一家小炒,老闆好象叫國啊,他做的牛肉炒青菜和蝦仁湯,哎呀,回味呀....;
田安路。有家韓師傅料理店,都很棒,價格很滿便宜的;
南俊巷的「鄉情」,花巷的「小竹樓」,庄府巷旁邊的「小洞天」,美食街的「姐 妹」,少林路口的「好望角」,後坂的「小花園」,新華小區的「伏芳」等等,去打牙祭都是不錯的選擇。
八一對面小商品街入口的烤雞翅+香腸
高麗火車 位於六灌路那家食府再下去一點
豐州四黃的鵝肉,炒碎肉
清蒙坪的老良狗肉
豐州橋頭的土殺煲,土鯽魚
高速公路晉江入口的張林薑母鴨
石獅石湖的紅膏鱘
永春東平的鹵鰻
後諸港的老錢海鮮
宿燕寺的素菜
深滬菜市場裡面的馬鮫羹,和酸雞爪
雙陽市場的印尼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