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好幾年前吃過一種餅子,不知道叫什麼名字,知道做法~
中國十大傳統早餐
1、熱乾麵
熱乾麵是武漢的傳統小吃之一。熱乾麵既不同於涼面,又不同於湯面,面條事先煮熟,拌油攤晾,吃時再放在沸水裡燙。20世紀30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食販,在關帝廟一帶靠賣涼粉和湯面為生。有一天,天氣異常炎熱,不少剩面未賣完,他怕面條發餿變質,便將剩面煮熟瀝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壺,麻油潑在面條上。李包見狀,無可奈何,只好將面條用油拌勻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將拌油的熟面條放在沸水裡稍燙,撈起瀝干入碗,然後加上賣涼粉用的調料,弄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人們爭相購買,吃得津津有味。有人問他賣的是什麼面,他脫口而出,說是"熱乾麵"。從此他就專賣這種面,不僅人們競相品嘗,還有不少人向他拜師學藝。
過了幾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滿春路口開設了一家熱乾麵面館,取財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記",成為武漢市經營熱乾麵的名店。後遷至漢口水塔對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漢熱乾麵。
2、牛肉拉麵
著稱天下蘭州清湯牛肉拉麵是蘭州的風味小吃。就像綿延萬里的古絲綢之路一樣,蘭州牛肉拉麵也有悠久的歷史,蘭州牛肉拉麵傳說起源於唐代,但已因歷史久遠已無法考證。真正的蘭州清湯牛肉拉麵是河南省懷慶府(今河南博愛縣)清化小車牛肉老湯面演變而成的,煮牛肉時放涼已經成了肉凍的膠體狀物,也就是老湯,是小車牛肉里最入味兒的,鮮美無比,此湯乃是做牛肉麵的上品。蘭州的牛肉麵始於清朝嘉慶年間(1799年),系東鄉族馬六七從河南省懷慶府清化陳維精處學成帶入蘭州的,後經後人陳和聲、馬寶仔等人以「一清(湯)二白(籮卜)三綠(香菜蒜苗)四紅(辣子)五黃(面條黃亮)」統一了蘭州牛肉麵的標准。在其後二百多年的漫長歲月里,以一碗面而享譽天下,以肉爛湯鮮、面質精細而蜚聲中外,打入了全國各地,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食客的好評和榮譽,1999年被國家確定為中式三大快餐試點推廣品種之一,被譽為"中華第一面",成為餐飲業的一束奇葩。這其間凝聚著陳馬及後來無數專營清湯牛肉麵廚師的智慧與心血。今天,清湯牛肉麵因為味美可口,經濟實惠,不僅在蘭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國各省乃至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了蘭州牛肉麵館,蘭州不愧為是世界牛肉麵之鄉。
燙熱,加上調料,成品面道筋道,黃而油潤,香而鮮美,誘人食慾
3、西安糊辣湯
如果你是土生土長的西安人,今早的早餐十有八九吃的是糊辣湯,似乎在我有吃的記憶的時候,就有糊辣湯這個名詞伴隨著。早已記不清第一次吃是什麼時候。糊辣湯,陝西人民最經典的小吃之一,可以說凝聚了陝西小吃的精華。幾乎在西安,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會有糊辣湯。早上穿行在背街小巷,隨處可以聞到一口口大鍋散發出肉湯的香味,聽到賣糊辣湯的師傅用很有特色的坊上陝西話喊著:糊辣湯、熱饃等等,看著木勺拉起的湯的線條。這才是陝西人的風情,西安人的生活。熬糊辣湯是西安回民的絕活,似乎沒有外傳,幾乎賣糊辣湯的店都會有清真的牌子,而往往一些回民的泡饃館早上也會客串賣糊辣湯。因為糊辣湯的精華在於湯,必定要用好的肉湯,而泡饃館的那些純正的羊肉或者牛肉湯正好能滿足那些饕餮者挑剔的口味。糊辣湯裡面的菜很雜,幾乎每一家賣糊辣湯的菜都各不相同,可能100家糊辣湯里就會有100種菜的搭配。這就讓很多喝糊辣湯的人忽略了糊辣湯里的菜,但是我覺得糊辣湯裡面的菜的選材和質量絕對直接影響到糊辣湯的品質。喝著糊辣湯,菜確實都沒有了自己的味道,所有的味道都融入在那濃濃的湯里,以及牛肉丸子中.但是菜的口感卻往往能給食客愉悅的感覺。我以為好的糊辣湯里,白菜幫子,土豆,豆角必不可少。糊辣湯的另一個主角便是饃了,而現在在西安除了在一些坊上的老字型大小,絕大多數店都用得是燒餅或者托托饃,讓人有時候不禁為了一些不錯但是被饃拖累的糊辣湯有了一絲惋惜。正宗的糊辣湯應該用半發面烙的大餅,吃時切開,按角賣。這種饃不會似發面饃那般泡一會便虛浮腫大,沒有了饃味;也不會似死面饃這樣不吃湯,讓人仍感覺湯是湯,饃是饃。好的饃應該在掰完扔入碗中撈起時吃感覺饃就如菜一樣,已經是湯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說起糊辣湯,不得不提原來在大麥市街的好再來,或許這是西安第一家一整天專門賣糊辣湯的店。記得小時候中午來這吃糊辣湯的時候,總是人山人海。而在小小店鋪兩邊的條桌條凳上看見的都是食客享受的表情。糊辣湯已經成了大部分西安人生活的一部分。無時無刻不回憶西安的糊辣湯,如今又回到了這片土地,倒也不用再想這個復雜的問題,我每周的早餐必然最少有3頓是糊辣湯。
4、北京的油條豆汁
豆汁:豆汁是北京獨具特色的民間小吃,已流傳了上千年。它是以綠豆為原料製成的,顏色暗淡,味道甜酸,第一次品嘗往往會覺得難以下咽,但一旦你多嘗幾次,它淳厚的香味就讓你欲罷不能了,難怪許多遠在他鄉的老北京,都對它念念不忘。人們在喝豆汁的時候,常常佐以焦圈、油條、薄脆、排叉一類油炸的食品或辣鹹菜。位於崇文門外磁器口十字路口東南角的錦馨豆汁店味道最佳。
5、上海的糯米團
在老上海人的眼裡,所謂的什麼沙拉,比薩都不是什麼好的早餐,他們心目中的早餐就是幾十年的一種糍飯團子;我第一次吃這種早餐的時候,感覺就是怪怪的,先把一團糯米擀成薄薄的一張面餅,在上面放點榨菜,夾一根油條,捲成一個團子,就這樣,這就是老上海人的傳統早餐,在寧波和上海的一些地攤上,均可以見到這些特色的傳統早餐。
6、寧波的湯圓
湯圓是寧波的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各地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與北方人不同,寧波人在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寧波湯團始於宋元時期,已有700多年歷史。做法有點兒像包餃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跟做餃子時和面一樣),放置幾小時讓它「醒」透。然後把做餡的各種原料拌勻放在大碗里備用(不須像做元宵那樣切成小塊)。湯團餡含水量比元宵多。包湯團的過程也像餃子,但不用擀麵杖。濕糯米粉粘性極強,只好用手揪一小團濕面,擠壓成圓片形狀。用筷子(或薄竹片狀的工具)挑一團餡放在糯米片上,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團。做得好的湯團表面光滑發亮,有的還留一個尖兒,像桃形。湯團表皮已含有足夠的水份,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現做現下了吃。
7、山東的煎餅
大餅卷大蔥是眾人皆知的典型山東土吃,這里的大餅實指的是煎餅,而不是正的大餅。大餅和煎餅的區別除了做法上不同,主要還在於其用料有異,前者為面烙成,後者為粗糧所作。在大餅卷大蔥成名之時,白面還是稀有之物,粗糧煎為主食。
山東人稱「攤煎餅」。工具也是特有的,幾乎家家必備。首先是一個鏊子,實際上為鑄鐵製成的圓形鐵板,上面平整光滑,下面有三支角可以作為支撐,也可以在鏊子和地面間留下空間以便加柴燒火。再就是一個耙子,為一個木板,上面垂直按上一個把手,可以用手拖曳,也就是「攤」。當鏊子燒熱以後,可以用勺子舀上一勺煎餅糊放到鏊子上,用耙子沿著鏊子攤一圈。由於鏊子是熱的,&煎餅糊所到之處就迅速的被凝固一層,就是所謂的煎餅。沒有凝固的就被耙子帶著向前走,重復這一過程直到整個鏊子攤滿。耙子的長短正好等於鏊子的半徑,所以耙子繞場一周,煎餅就成。為了煎餅質量更好,在上層的煎餅糊還沒有完全凝固煎熟之前,用一塊木板(稱為刮子)在上面刮一下,可以使上面平整和厚度均勻。因為煎餅很薄,很容易熟,這一過要非常的快,否則就會焦了。待成熟以後,就可以揭起來了。
8、長沙的米粉
長沙人最愛吃的早餐就是米粉。長沙的米粉店,可多著呢!走遍大街小巷,只要有人家的地方,就會有米粉店。名牌的,有桂林人米粉店、常德牛肉米粉店,以及甘長順、楊欲興的米粉。不知名的,那可就不計其數了。每一家米粉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風味,給人的感覺大不相同。端上來時,只見一根根雪白透亮的米粉互相纏繞在一起,上面放著特製的醬汁,黃的豆角、綠的蔥、深紅的辣椒粉、褐色的牛肉片、淡紅的脆花生,鹵香撲鼻,讓人不禁想流口水。迫不及待地把米粉攪拌好了,也不管冷熱就開始吃。你知道鹵菜粉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廚師先把米粉用漏勺裝好,再放進濃烈的童子骨湯里去,大約煮個3分鍾就好了。然後放進大碗里,加上特製的鹵汁、黃的豆角、綠的蔥、深紅的辣椒粉、褐色的牛肉片、淡紅的脆花生。一碗熱氣騰騰的鹵菜粉,就做好了。
9、重慶酸辣粉
酸辣粉很早以前流傳於四川民間,它取材當地手工製作的紅薯粉,味以突出酸辣為主而得名,後來經過不斷的演變和調制而正式走上街頭,成為大街小巷的一種特色小吃。正宗八哥重慶酸辣粉,是八哥在酸辣粉的原有基礎上,經過精心改進秘制,主原料仍採用四川民間手工製作的紅薯粉在輔以辣椒、醋等二十多種上等調味料,在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的情況下,把酸辣粉的味道演繹的淋漓盡致,吃了叫人流連忘返。
10、漢中的熱麵皮
漢中的麵皮店,沒有華麗的門臉和醒目的招牌,很多有名的麵皮店,甚至連招牌都沒有。有的只是很小的店面和標志性的一摞蒸籠,據我觀察,爐子上的蒸籠磊得越高就說明這個店子的生意越好,這個沒有名字的小店,蒸籠磊了快有一人高,生意好得不得了!調料也是有學問的,主要成分是新鮮炸好的辣椒油,另外還有少量的醋、一些鹽、少量洋白菜、還有配菜(通常是豆芽和土豆絲,這些可以任選)。漢中人都具有「麵皮情結」。出差的、求學的,在外打工的回到家鄉,一下車,就眼巴巴地瞅准了麵皮攤,迫不及待地沖上去,隨便把行李一撂,先吃上一兩碗。隨著口舌間的享受,一切出門在外的煩惱以及那種濃濃的思鄉之情便也煙消雲散了。
漢中麵皮可分為兩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定位是熱麵皮,特點為切的要寬,辣椒要大,辣椒籽完整,各類調料齊全,調料水要多,吃起來酣暢淋漓,微微冒汗,有點象八戒吃人參果。其代表有夜市張明富、宗營壩巷周家、興漢路教育學院又一村、體育場老一家蔣家、前進東路口姜家紅娃。婉約派的麵皮要放涼,根根細如絲,晶瑩剔透,辣椒、調料精工細作,具有白、薄、光、嫩、細、柔、韌、香等特點,食之爽口,氣味芳香,余香四溢。其代表有東門橋老九盤盤麵皮、鍾樓黃家、前進路小吃街城固風味王家、中山街鄧家。無論何種流派,麵皮所拌配菜顏色必須講究,豆芽、菠菜、紅籮卜絲、黃瓜等,要紅綠相映,黃白互襯,色澤鮮亮,講究的是賞心悅目。
桂林人的早餐
桂林人吃米粉就象是北方人吃麵食一樣,**都吃,且只重味道,不記店面的大小與裝飾,越是老店,生意越好。桂林街頭,時時可見穿著入時的小姐和一身筆挺西裝的男士,等不著座位,就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站著就食,全心品味米粉,絲毫不覺難堪。據說前些年美國的快餐大姐大麥當勞放棄桂林市場的原因就是認為桂林米粉這一中式快餐已經占據了桂林快餐市場的大半壁江山了,而且價格便宜,每碗壹元伍角至貳元
新北京人是沒早餐滴。為啥,那是由於偉大的首都經濟發展一日千里。造就了一大批新新白領們。而白領的早餐是不存滴。原因是工作忙,沒有時間吃。
恩,那就說說老北京人都吃點啥――――》必喝的豆汁。
必吃的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酥脆油香的味兒,真叫人吃不夠。
北京的炒肝
東北的一般早餐是白粥鹹菜,只是這鹹菜,是高麗腌菜。恩,還有那個東北大醬,挖一小勺澆在粥面,妙,實在是妙。簡直是眾味雜陳,嘗一口不知天南地北。
包子
蒸餃
天津人的早餐
最具天津風味街頭小吃恐怕就是煎餅果子,現在在各地很流行.用煎餅攤雞蛋卷外加芫荽、甜面醬或辣面醬。由於北方稱油條為「果子」,故叫煎餅果子
西安早餐!肉丸胡辣湯!
西安人早上還喜歡吃豆腐腦、油條!
湯包
糯米粢板
粉
鹹水角
干蒸燒賣
煎油餅
豆腐花
黃豆面來啦
蔥油餅
煎餅
臭豆腐乾
河南人早餐之一。羊肉湯,大餅
粘餅子
土豆油菜花粑粑~~
我倒!雞蛋竟然可以烤熟了吃!雲南十八怪~~雞蛋串著賣~~
徐州的經典早餐――――辣湯和油條
辣湯是徐州特有的一種小吃,其他地方絕對沒有
原名雉羹,是由我國第一位著名的職業廚師彭祖創制,至今已有4000餘年的歷史。
湯裡面有鱔魚絲、雞絲、麵筋等等
看起來黑乎乎的,喝起來帶有增進食慾的胡椒味道
在湯中加上些許香油,更是美味
蘭州牛肉拉麵優劣取決於清湯。即牛肉湯色清氣香;蘿卜片潔白純凈;辣椒油鮮紅飄浮;香菜、蒜苗新鮮翠綠;面條則柔滑透黃。蘭州人喜歡吃醋,端來一碗面,先操起大腹醋壺。調入一股香醋,彷彿只有這樣才能吃出牛肉麵的酸辣清香。
景德鎮的名吃
此飯大概有家裡用的筷子粗。。。
用開水泡一下。。放入麻油、辣椒、醬油。雪菜。。榨菜。。。
涼拌而吃。。。
此物只乃景德鎮有。。。
其它的地方都吃不上正宗的。。
連景德鎮周邊的小城市都很難吃上正宗的。。。
浙江的雞子餅筒。美味大大的啊。
麵粉加水兌成粉漿,再以熟練的手法在滾燙的鏊盤上糊成薄薄而寬大的圓形粉皮。足夠的一疊粉皮糊好後,將燒熟的肥肉片、豬肝片、雞蛋片、豆面、金針(黃花菜)等料作,每樣適量拌勻包進每一張粉皮里,兩頭折起來,成為一個個筒狀物,整整齊齊的排列在竹編的米篩子里。食用的時候,將餃餅筒置於油煎的鏊盤中,兩面都烙成金黃的顏色,就算成功了。
江西
包米果
其做法很簡單:把大米用冷水浸一天一晚,爾後磨成米槳,把槳均勻地淋在用竹篾編織成的圓形湯皮簸箕內,待槳薄薄的淌滿簸箕面時,就放在鍋里用旺火蒸熟,就成了湯皮,然後用篾子劃成若干小塊,從簸箕內撕下,加上炒熟的佐料、肉餡,包成長方形,塗上點香油或熟茶油,就成了香味可口,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包米果。
包米果的佐料可因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春季以綠色青菜為主;夏秋兩季以瓜類為主;冬季以包心菜、籮卜為主。香料可用:韭菜、大蔥、大蒜等,若加上炒熟的瘦肉餡則味道更好。
手抓面
配料是豆腐切條油炸;佐料有雜醋醬(生薑、蔥頭搗碎、加醋和番茄醬),甜醬(豆醬加紅糖邊煮邊攪拌而成),蒜頭醬、花生醬,沙茶醬、芥末醬。吃時將油炸豆腐乾放面份上,均勻地抖以各種醬料,然後捲成筒狀,吃起來香甜酸辣。
重慶人的早餐
重慶人的標准早餐非小面莫屬。哎呀,雖叫小面。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重慶人有句諺語「不吃小面不自在」。為啥不吃就不自在?因為「味道真的不擺了」。啥味道,就是花椒的香味。外地人可以聞香識小面。其實小面用的面條很普通,主要還是作料。有炒花生、黃豆、芝麻醬、榨菜粒、花椒粉、姜水、蒜水、香菜、五香粉、麻油等二十幾樣作料。夠壯觀吧。當然吃完以後,你滴額頭才會滲出細密汗珠滴。現在不要被嚇出汗滴。
福州的傳統早餐
1、魚丸 靠海吃海, 魚丸 可是福州人逢年過節,必不可少滴
2、扁肉,閩南人管叫扁食
3、燕皮湯
雲南香草飯
天津還有一種早點叫鍋巴菜,
天津的鍋巴菜,在口語中稱為"嘎巴菜",實際也是鍋巴羹,炒肝加蒜水,鍋巴菜一定要加香菜、辣子。而且是辣糊才有味兒。這是一種用純素的鹵子(用清油煸茴香、蔥薑末,加鹽、醬油、芡粉、水製成鹵汁),加入煎餅 (豆漿攤成的薄片,切棋子塊),經鹵汁浸過,盛入碗中,再添加麻醬、腐乳汁、香菜(喜辣者加辣糊)即可食。天津鍋巴菜,系傳自山東的煎餅,經演變,一成為煎餅果子,一成為鍋巴菜,皆風行津門不衰。但是,絕不可把鍋巴菜,與炒菜或蔬菜的"菜"字聯想。鍋巴菜不是菜,而是羹湯一類。
武漢的早點來了喲,來請大家過早(方言,吃早點的意思).
首先登場的當然是聞名遐邇的"熱乾麵啦"
這個不是武漢特有的,北方叫餛飩,武漢人叫"水餃"
還有老通城的「糯米雞」(是用糯米混合蘑菇,瘦肉,青豆,小蔥,還有很多我記不清的佐料搓成的拳頭大小的圓球),面窩(一種油炸的,外面脆脆的,裡面軟軟的百吃不厭的小吃),苕面窩(做法同面窩,不過材料不單單是麵粉,而是還有很多紅心苕-就是紅薯了),歡喜陀(大小和糯米雞差不多,不過是甜的,外面脆脆的,裡面的糯米粉有很多發起來的小洞洞,吃的時候有些粘牙,不過我很喜歡吃的,所以也就不在乎了),糯米包油條(沾上甜甜的糖粉,我始終覺得這樣吃油條才是最好吃的吃法,油條的脆和糯米的糯性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比後來在北京的那些年**拿油條泡豆漿的感覺要好多了),蔥油餅,蒸餃,湯包,炸湯圓(炸湯圓我個人以為還是五芳齋的最好吃,湯圓油而不膩,脆而不硬,糯而不粘。不過,老通城的也不錯,而且在我上學的路上正好順路買了吃,雖然五芳齋也不遠),豆皮(我始終覺得武漢小吃最讓我懷念的就是豆皮和燒賣了,豆皮是用雞蛋和麵粉製成的一種皮作為底兒…… 較正宗雲雲。真是滑稽,這位仁兄也不調查清楚再發言,如果武漢老通城的豆皮不正宗,我真不知道哪裡還能找到正宗的豆皮了――用類似剛才說的糯米雞的材料做餡兒,攤在一個平底兒的大鍋里,鍋的直徑一般一米左右,慢火炕熟,那個味道真是香啊,如果我是在店裡老老實實的坐著吃,吃完之後你會發現盛豆皮的盤子都不用再洗就可以直接用了,因為我已經把它舔得乾乾凈凈了),當然還有燒賣(這是我最喜歡的武漢小吃了,薄薄的皮,晶瑩剔透,露出裡面的顆顆珍珠似的糯米,我總覺得那燒賣的皮就像古代美女的皮膚,細膩潔白,吹彈得破,然後還不盈一握。因為如果你用力過了,裡面的美味的糯米餡兒就漏出來了。這個餡兒跟豆皮的餡兒也類似,但是好像油更多一些,不過一點兒都不會覺得膩,因為在我來得及覺得膩之前,我已經把它全塞進肚子里了,雖然很燙)。
Ⅱ 你吃過最好吃的牛肉麵是什麼樣的
吃過最好吃的牛肉麵,還是在上學的時候,剛剛離開家,一切都是新鮮的,和同學一起,那是人生中的第一碗牛肉麵,感覺就很好吃。
Ⅲ 什麼面條好吃又有營養
麵食,我家天天都是離開不麵食的,一周不吃一次總是覺得少了點什麼,面條的種類很多,家常的面條有湯面、燜面、炒麵、蒸面、燴面、鹵面等。特別是像鹵面這種,一碗面有主食,有菜,有肉,全部包括在其中。色香味與營養全都者,色澤也應該鮮亮誘人,今天想給大家分享一個家庭版,最好吃的鹵面做法。很簡單,很省時!也很好吃!大家可以試試!面條是最養胃健脾的。喜歡這道麵食的朋友可以給家人做起來。
食材:細面條1斤半、蒜薹、五花肉、綠豆芽適量、薑末、蔥段少量、鹽、醬油、生抽、料酒適量。
做法:
1、鍋里放水燒開,籠屜上鋪放入面條,蓋上鍋蓋,水開後中火蒸15分鍾。
2、蒸好的面條用筷子抖開,涼涼備用。
3、蒜薹摘洗切成段,綠豆芽洗凈。
4、五花肉切薄片,蔥段,薑末備好。
5、五花肉入鍋,放點料酒去腥,待肉變色後煸炒至出油,加入薑末 蔥段 煸炒香。
6、放蒜薹翻炒片刻。
7、再放入綠豆芽,放適量鹽,醬油,生抽,翻炒出菜汁。
8、用筷子把面條與菜和水攪拌均勻,要保證面條不會太干又每根面條都均勻的粘滿菜水。
9、把攪拌好的面條放入籠里,大火燒開轉中火10分鍾即可。
10、面條蒸得柔軟入味,比普通面條好吃多了,配蒜瓣或在碗中放些辣子更美味。
Ⅳ 大餅卷什麼好吃
大家好,我是熱愛美食,熱愛生活的萬家燈火張家人,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面餅,玉米面煎餅卷大蔥,可以說眾所周知,這種吃法在我們北方比較常見,只不過所卷的食材並不只是大蔥,品種多樣化,也可以隨意發揮,按個人喜好添加,因為這種大餅還有個很貼切的名稱,叫做「卷一切」。
而我們今天所說的大餅,就是我們北方家家戶戶都會做的薄面餅,俗稱「白單餅」,烙得圓圓的,薄薄的,軟軟的白面餅,咬上一口,有著熟悉的麥香味道。
記得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愛烙這種白面餅,一次可烙一「摞」,由於這種面餅比較耐儲存,不容易變質,每次烙上一些,吃起來比較方便,小時候可卷的食材比較少,最常吃的就是辣炒鹹菜絲,好點的就是煎小咸魚,腌好的椿芽炒雞蛋,那時我們小孩子最喜歡吃的就是用薄面餅卷白糖,香甜的感覺至今難忘。
這種薄面餅也算是一種麵食做法的傳承,因為我家是從奶奶那裡傳承下來的,我們北方人喜歡吃麵食,往往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換著花樣的做,所以這種薄面餅也不例外。看看我家的大餅除了卷蔥,還卷了什麼好吃的 ?
——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部分——烙餅
【食材】麵粉400克,鹽3克,食用油10克。
【注意事項】
和面:採用半燙面的方法來和面,既柔軟又有嚼勁,不易破碎,放涼了也不會硬。如果用全燙面做出來口感發粘,容易破碎沒法卷菜,如果用涼水和面,做好的餅韌性筋性比較強,涼了以後口感變硬,不鬆脆,吃起來很累牙,半燙面的效果最好。
這種烙的薄餅,軟乎乎的,卷上菜才好吃,所以和面的時候加上點食用油,一方面阻斷麵筋形成,使口感松軟,一方面使面團的延展性增強,一方面可以鎖住水分,使烙出的餅不幹不硬。
和好的面團如果比較粘手不好揉,可以用手沾乾麵來揉面團,很容易就能揉光滑了。
大家都知道,烙的餅越薄,越客易變干,所以,餅烙出後最好放入密封的容器中,不暴露在空氣中,熱氣的形成,反而讓薄餅更加柔軟,卷菜的時候效果才好,我喜歡把烙好的餅放在電飯鍋里。
【具體的流程】
把麵粉放入盆中,加入鹽拌均勻,分成兩等份,一份用100克熱水來和面(水燒開等1分鍾,水溫八九十度最好),分次把熱水倒入麵粉中,邊倒邊用筷子攪拌,攪拌成絮狀,另一半麵粉用110克左右的涼水和面,也是邊加邊攪拌成絮狀,倒入食用油,最後下手把它們揉在一起,揉光滑後餳面二十分鍾備用。
餳好的面移至案板上,搓成長條,下成一個個小面劑(40克左右一個,這個按自家電餅鐺大小而定,不過烙出的餅要盡量薄些,用手拿起隔著餅可以看的見手指,這樣烙出的餅才會薄又軟),然後把一個個小面劑擀成大大的,圓圓的,薄薄的餅胚備用。
把一個個餅胚依次放入電餅鐺開始烙,這個餅很好熟的,烙至兩面起泡就可以了。
我們一次都會烙很多個,因為這樣的薄餅卷菜,一個人都要吃掉四五個呢。
第二部分——炒菜
這樣的大餅可以卷的菜很多,炒合菜,土豆絲,辣椒雞蛋,辣椒炒肉,咸鴨蛋等,這個季節,我們當地有的喜歡卷黃瓜拌豬頭肉,也是很有滋味。
我家裡經常做的是土豆絲,辣椒炒蛋,黃瓜拌豬臉或者豬耳朵,而其中辣椒炒蛋也是老家的一種傳統做法,把雞蛋炒得干香(俗說炒得狠點),盛出後,再把切碎的辣椒煸香,加入點黃豆醬,生抽,鹽,糖調味,把炒好的雞蛋碎放入,翻炒均勻即可。
大餅可卷的食材,大家也可根據自己喜好添加,可辣可不辣,可葷又可素,可炒又可拌,真正稱得上可以「卷一切」。
以上就是我對「大餅除了卷蔥還卷什麼最好吃?」這個問題的回答,大餅可卷的食材很多,關鍵還是要看自己喜歡,吃得高興,吃得安全健康為最好。@悟空問答 @頭條美食 @頭條號
為生活添色彩,給家庭增樂趣,一粥一飯,一菜一湯,簡單的生活,簡單的幸福,只要大家用心烹飪,我們都是大廚。熱愛美食,熱愛生活,我是喜歡分享家常美食的萬家燈火張家人,堅持每天更新,期待大家的點贊,評論,轉發和關注。
搜索
正宗蔥油餅做法視頻
電餅鐺早餐50例
美食視頻做法大全
烙餅最軟的方法
電餅鐺100種早餐
蔥油餅的家常做法
Ⅳ 之大餅卷牛肉的家常做法怎麼做好吃
食材用料
牛腱1個
蔥抓餅4張
青蔥4根相剋食物
甜面醬4大匙
糖2大匙相剋食物
香油or麻油少許
之大餅卷牛肉的做法
1.將蔥抓餅入鍋煎至兩面酥脆。
2.醬料 在鍋內倒入些許香油,再將甜面醬、糖入鍋稍微拌炒均勻。
3.市售的鹵牛腱切片、蔥切段(也可加小黃瓜條或四季豆),備用。
4.組合:將甜面醬均均塗在蔥抓餅皮上,再將牛腱肉、青蔥或小黃瓜條,四季豆通通放到餅皮上捲起來。
5.輕松完成牛肉大餅上桌啦!!
小貼士
* 蔥抓餅口感較厚實,若喜歡薄脆口感的朋友可用蔥油餅來替代。
* 加入小黃瓜條或川燙過的四季豆,口味會較清爽。
Ⅵ 各地的早餐中都有哪些美食
1、河南胡辣湯
說到胡辣湯,不少小夥伴應該都比較熟悉,雖然它是來自河南的早餐,但是火了之後現在基本上各地都能吃到。很多第一次吃的人認為胡辣湯的顏值比較低,看起來不太好吃的樣子,但是嘗過之後才發現味道真的絕了,麻麻辣辣的但是味道又不是很重,再配上油條或者饅頭來吃,真的太香了。其實胡辣湯的做法沒有完全的標准,不過一般的主料都是粉條、肉粒、木耳之類的,每個鋪子會加一些不同的配料進去,但是吃起來味道都是香辣口的,很好吃。
2、武漢熱乾麵
在以前,我們印象裡面條基本上都是水煮的,吃的時候也要帶湯吃,但其實湯泡久了面條就會坨,吃起來就沒有彈性的。但是武漢的熱乾麵恰恰相反,不帶湯吃,開水沖鍋里撈出煮好的面條控干水分,加上芝麻醬和各種調料,再來點酸豆角、蘿卜丁之類的配菜,拌一拌趁熱吃,非常順滑。值得一提的是,武漢熱乾麵的面條也和我們平常吃的面條不一樣,採用的是鹼面,基本上在外地很少能見到這種面條,這個面條的特點就是吃起來非常勁道有嚼勁,而且非常抗餓,早上吃一碗熱乾麵,中午都不一定會餓呢。
3、廣東腸粉
腸粉屬於是廣東的一種特色早餐,據說早唐代就已經有了腸粉,現在在廣東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腸粉的店鋪,大多數的廣東人早餐都會選擇吃一份腸粉,老闆把打好的米漿和餡料放進蒸屜中,一分鍾取出來熟了,用鏟子把腸粉鏟起來切成小段,最後淋上秘制的醬汁,吃起來咸甜爽口,回味無窮。很多人在沒吃過腸粉之前,光聽名字以為是豬大腸做成的早餐,想想就有你,吃過之後發現原來和豬大腸沒有半毛錢的關系,而且味道確實很好,價格也比較實惠,很多本地人早餐都選擇吃腸粉。
以上就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關於我國很出名的3種早點,個個都是美味,全吃過的人寥寥無幾。
Ⅶ 喝羊湯吃大餅和吃牛肉板面,你們選擇哪個或者說哪個更受歡迎
這兩個買賣都行,但是都需要搭辛苦的,羊湯大餅需要廚師,需要炒菜,如果單做喝羊湯是不行的,但是板面可以不用廚師,弄點拌菜就可以,這兩個都可以,看你擅長哪個,最關鍵的就是味道和口感。我個人比較愛吃羊湯大餅的。
採納謝謝
Ⅷ 大餅卷牛肉怎麼做好吃
大餅卷牛肉的做法
取一塊牛腱肉,洗凈
冷水入鍋,加薑片和蔥結,牛腱汆水去血水
取香葉、桂皮、八角、薑片和香蔥
重新倒入一鍋水,放入汆過水的牛腱和上述香料,加入料酒、生抽、老抽、冰糖,大火10分鍾後轉小火燉煮一小時。鹵好後取出切成薄片。
等待的時間里製作餅皮。我使用的是全燙面的方法。在麵粉中加入滾水,再藉助筷子、刮刀等工具將其揉成團。表面抹一層油,鬆弛一個小時。
將鬆弛後的面團分割成小份,每份擀成薄餅狀。然後放入不粘鍋中煎至兩面上色。
黃瓜切塊,香蔥切長段,在餅內先均勻塗抹一層甜面醬,然後放上切好的牛腱肉、黃瓜和幾根香蔥,將餅捲起、切塊即可。
Ⅸ 大餅除了卷蔥還卷什麼最好吃呢
現在家家幾乎都有電餅鐺,用電餅鐺烙餅不再需要什麼技術,把面坯放進餅鐺里,幾分鍾金黃酥脆的大餅就熟了。
用大餅卷著「東西」吃很好吃。
一 大餅卷雞蛋。小時候,烙餅攤雞蛋是我們這一代孩子的夢想。那時候物資匱乏,白面很少,平時幾乎天天吃玉米面。所以我們都盼著吃烙餅攤雞蛋。
那時候油也很少。家裡除非是破例才能吃炒雞蛋。雞蛋得留著換油鹽。
記得母親在灶火塘口放上兩塊磚,把大勺架在上面,然後在磚之間點燃了火,等鍋熱了加進一點油,把雞蛋液倒進大勺里,雞蛋瞬間鼓起大泡來了,我在一邊看得饞涎欲滴。
第一,大餅卷土豆絲,這個是最常規的吃法了,土豆切成細絲,干炒就可以,注意不 要放水,保持土豆絲的乾燥,這樣口感好,也更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