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家常菜譜 » 福建哪個牛肉羹最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福建哪個牛肉羹最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1-02 01:02:34

⑴ 晉江牛肉羹的介紹

晉江牛肉羹是福建晉江知名的漢族小吃。肉滑嫩,湯汁鮮美,滋補養顏,正宗閩菜。牛肉切薄片,洗凈拍生粉,用力拍打5分鍾左右,放入少量花生油拌開。 炒鍋放油,燒熱後加入高湯和適量水,放入鹽,味精,雞精,糖各適量,待水開後將牛肉逐片放入開水中,中火煮1分鍾。 醋和蔥花放入湯碗中,把煮好的牛肉裝入碗中,灑入適量胡椒粉即可。

⑵ 泉州有什麼好吃

泉州美食小吃推薦

1)石獅甜果
石獅甜果為年糕中的上品。相傳明朝萬曆年間石獅已開始生產此種年糕。其主料有大冬糯米、白糖、蜜冬瓜、金橘、香料等,能存十五天不發霉。冬天放在糖里,夏天放在食油中,可保持四、五個月不變質。回鄉的華僑總要帶上一些石獅甜果到海外饋贈親友。
2)崇武魚卷

崇武魚卷是福建閩南一帶的一道名菜,正宗的崇武魚卷的主原料選用這里盛產的優質魚,以馬鮫、鰻、鯊等最佳。將手工精製而成的魚漿捲成一條條圓狀體,放進蒸籠以烈火蒸熟,其加工均勻度、發酵度及蒸煮火候都極其講究,令人百吃不厭。
3)德化名酒
「戴雲牌」十全大補酒,人參狀元酒和物質三鞭。以優質大米為原料,汲用閩中著名的戴雲山礦泉水,根據傳統處方,精選補益名貴葯材,採用傳統工藝和先進技術釀制而成。具有酒質醇和、葯香濃郁、酒度適宜、功能顯著的特點。產品多次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和福建省、泉州市優質產品獎,暢銷海內外。
4)石花膏
石花膏在泉州有上百年歷史,至今仍廣受歡迎。石花膏採用生長於海底的天然植物石花草為原料,採摘極為不易。外觀類似果凍,天熱食之可清涼降火氣。吃時店家用一把類似刨刀的工具,麻利地在固體狀石花膏塊上刮,把石花膏刮成均勻的細條盛在碗里,加上紅豆沙或是芋泥等,舀一勺蜂蜜水,便是夏日的一道清涼特色小食。佐石花膏的料有很多種,蓮子羹、紅豆沙、綠豆沙、銀耳、棗糕、仙草蜜、芋丁、鮮果丁等。
推薦泉州天後宮附近的「秉正石花膏四果湯」店。 這自選的「四果」,可以是切成小塊的西瓜、菠蘿、哈密瓜、大紅豆、香芋、豌豆黃、薏仁、仙草蜜、銀耳、珍珠和蓮子,當然還可以是石花膏――這家店的招牌。、
5)面線糊配油條
面線糊配油條是泉州的傳統早餐之一。其主要原料是以蟹肉、蝦等味美質鮮的海產品與大骨煮湯,再與面線煮成糊,卻要糊而不亂。吃的時候根據個人的喜好自行選擇添加蟹肉蝦仁等海鮮或大腸、小腸、鴨腱、豬肝、醋肉等多種配料,再撒上香菜、胡椒粉、蒜泥和酒調味,味道鮮美妙不可言。美食街水門國仔美食店,以面線糊和豬血湯馳名,泉州人說起這兩樣小吃,都推崇這家小吃店。
6)清真牛肉鍋點
清真牛肉鍋點是泉州回民喜吃的一種小點。用精麵粉糅作面坯,牛肉加姜剁成肉末作餡,包作餃子放平鍋時色澤金黃、底酥香脆,肉餡鮮美、入口爽滑,為清真名點。
7)大蝦米粉
只有在惠安崇武才能享受到這種美味,煮不糊的閩南米粉,加上具有當地特色的魚卷、蘿卜絲,配上有足兩根手指那麼粗的新鮮大蝦,還有嫩滑的瘦肉,讓人一碗怎麼吃得夠!
8)晉江薑母鴨
在泉州晉江有一樣東西來到這不可不嘗,那就是做法非常特別的薑母鴨。砂缽底部放滿了厚厚的一層薑片,上面鋪著鮮嫩的野鴨,發亮的油色像巧克力一樣、潤滑的味道一定不亞於「洪七公」的叫花雞,香噴噴是遠遠不足形容其誘人的美味。薑母鴨40元左右一隻,較大名氣的是泉州美食街的「黃記薑母鴨」。石獅、晉江高速出口方向也有兩三家薑母鴨老店,其中高速晉江入口處吃正宗的張林薑母鴨頗受贊譽,很多人特地驅車前往。
9)牛肉羹
泉州的牛肉小吃,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最出名的牛肉羹。牛肉煮羹,醇厚的牛肉香包含在湯里,還有湯里細細的姜絲,兩種香味一混合,香而不膩,口感倍佳。牛肉羹有軟羹和硬羹之分,最大的區別就是牛肉是剁碎了還是切片。像泉州牛肉羹、西湖牛肉羹都屬於軟羹,牛肉是碎末,牛肉羹呈淡紅色。而福建晉江牛肉羹、石獅牛肉羹都屬於硬羹。牛肉羹有打錫街的東興牛肉店,有塗門街好成財牛肉店,還有東街的「東街肉棕店」的牛肉羹也不錯。
10)洪賴雞爪
這道小吃是泉州南安的特色,具體製作方法據說是秘密,絕對美味,皮特Q,味道除了咸,還有一股甘甜,連骨頭都可以吃出特別的味道。
11)泉州肉粽
肉粽以香菇、蝦米、芋頭粒、栗子、豬肉(或雞肉)、糯米等為原料,拌上鹵湯、蔥頭油,放在鍋里炒得又干又松,再與紅燒豬肉、生栗子攪拌均勻,用竹葉包好煮爛。肉粽要趁熱食用,吃時配上沙茶醬、蒜茸、紅辣醬等調料,更是美味可口。泉州肉粽最有名的為東街的侯阿婆肉粽店。

⑶ 閩南特色小吃之泉州牛肉羹,如何烹飪才能營養又美味

說廣州、巴蜀等城市/區域美食聞名世界,但捌歲真的覺得閩南美食也不在少數,只是喜愛它的人數可能沒有其他菜系的那麼多,接受度沒有那麼高。但一方土養一方人嘛,捌歲經常和在閩南之外開餐廳的朋友說不用太去迎合大眾,只有做好純正閩南菜,你才能叫自己閩菜餐廳啊!

整理了一下內存,發現可以做個閩南菜推薦特輯,於是就做了,捌歲就是那種說做就做的性格哈哈……

每一樣閩南美食都有它的故事,這個就大家搜索咯,捌歲不想都是搬運內容。咱們實打實的說說感受就好嘎嘎

每期推薦五樣閩南特色美食,希望大家喜歡。去旅遊的時候也可以吃吃。不說廢話了,開吃……噢不,開看!嘻嘻



泉州牛肉羹是泉州小吃中受人喜愛的一種,牛肉羹有軟羹和硬羹之分,最大的區別在於牛肉是剁碎了還是切片,我的做法偏向硬羹,更有嚼勁!

家常做法可以用清水,家中如果有牛骨高湯則是最好的!具體怎麼做呢,請繼續往下看!

提示:

1、喜歡柔軟口味的可以把牛肉打成碎泥!

2、沒有牛骨高湯也可以用牛肉味的濃湯寶!

⑷ 泉州牛肉羹做法

優岳答題 不偏不倚 敬請關注

在古城泉州,大街小巷遍布著牛肉館,咸飯、牛排、牛肉羹、牛肉湯是每家牛肉館的標配。泉州牛肉羹肉質鮮美脆嫩,湯色清香,分軟羹和濃羹,泉州市區及惠安以軟羹居多,晉江、石獅則以濃羹為主。

宋朝時期,古稱「刺桐城」的泉州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阿拉伯人來刺桐城做生意,泉州的餐館為阿拉伯人做牛肉,隨著時間的推移,吃牛肉成為泉州人生活中的習慣。

泉州牛肉羹

①選當地黃牛的後腿肉,去皮去筋,順牛肉的纖維橫切成片,再改刀切成條狀,加入料酒、生抽、老抽、喼汁、胡椒粉、雞精、少量清水,用手抓勾,讓牛肉完全吸收湯汁,加入適量地瓜粉抓勾,腌制30分鍾;

②姜切絲,蒜頭剁成蒜蓉,芫荽切碎,鍋中注水燒開,加入適量生抽上色,放入姜絲、蒜蓉,把牛肉一塊一塊的放入,待牛肉羹浮起,軟羹加入雞精,撒上芫荽,即可出鍋;濃羹則要勾玻璃芡,加入雞精,不放芫荽,即可出鍋。

閩南特色的,福鼎肉羹,肉片湯,豬肉,牛肉,魚肉,非常嫩滑,少許姜絲,湯清味淡但是絕對不簡單。冬天來一碗,爽。

材料:牛肉/豬肉/魚肉片/大腸170g、地瓜粉/清粉/玉米澱粉適量、薑末3g、姜絲10g、黨參1小須、干辣椒1個、料酒5g、醋3滴、醬油3滴、鹽2g。

製作步驟: 小貼士

味覺是美好的鄉愁, 美食 總是讓人心生嚮往,讓人垂涎欲滴、贊不絕口,泉州 美食 文化豐富多彩,帶著濃濃的閩南文化特色。

牛肉羹有軟羹和硬羹之分,正宗的泉州牛肉羹是軟羹,軟羹是傳統的、用手工做的,軟羹一定要加水才既爽口又筋斗,這是泉州牛肉羹的特色,有非常悠久的 歷史 ,是泉州小吃中受人喜愛的一種,也是一日三餐中最代表泉州特色的傳統小吃之一。牛肉煮羹,醇厚的牛肉香包含在湯里,還有湯里細細的姜絲,兩種香味一混合,香而不膩,口感倍佳。

牛肉富含豐富蛋白質,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的功效。牛肉羹的製作,選擇食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選用黃牛的腿肉,用刀將筋、皮去掉,順著牛肉的纖維切,這樣切後才能吸水,然後使勁地抓打盆里的牛肉,需要攪拌多長時間很難說,大概抓打一個半小時左右吧,關鍵是靠手感,靠感覺。

牛肉羹具體的製作方法:

一、准備原材料

主料:牛肉500g,地瓜粉 適量

輔料:高湯(骨湯)適量,醋,蔥花,鹽,味精,醬油,生薑

二、製法

1、牛肉經木棒碾碎後反復敲打,加入適量的水,醬油,味精,生薑絲,再放入地瓜粉,攪拌均勻;

2、准備吃的時候,將調好的骨湯放入鍋中煮沸,用拌好的牛肉捏成不規則條分散放入鍋中氽,約10分鍾後肉熟浮起撈出,撒上蔥末姜絲即成。煮一碗品嘗,湯面浮著幾根細細的姜絲,入口筋道爽口,一點兒不腥,湯稠味濃,香而不膩。

如今,泉州牛肉羹已聲名遠播,在廣西、廣州、天津、成都等城市也出現了泉州牛肉羹的身影。出門在外的人,一碗牛肉羹嘗出來的是濃濃鄉情,回家一定要記得吃哦!

除了牛肉羹,泉州傳統特色 美食 還有這些:「藍氏鍾樓」肉粽、面線糊、薑母鴨、四果湯、石花膏、泉州咸飯、豬血湯、醋肉、洪瀨雞爪、土筍凍、魚卷等等。

泉州牛肉館到處可見,牛肉羹也是相當有名,我吃過幾次個人覺得有點太粉,沒有牛肉味,個人不知道什麼原因,想吃牛肉羹自己做方便簡單好吃。

首先選一塊牛肉瘦肉為主沒有太多筋,牛脊肉就可以,准備材料:地瓜粉,姜絲,香菜,蔥花少許

將牛肉用刀背拍打,順著紋路切成條形薄片放入碗中撒入地瓜粉,地瓜粉不宜太多,適量就行,加入一點點水,撒入少許鹽,少許醋,用手抓捏一會,鍋里燒水待快開時放入肉片,姜絲煮開,放鹽雞精少許蔥花香菜出鍋,(不要涼水下肉容易老,不宜煮太久)順滑爽口的牛肉羹就做成了,簡單方便


自己做是不是簡單方便,子青不是專業 美食 的,有做過幾次味道還不錯,分享給大家,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有回答不妥之處望指正,謝謝!

用料

牛後腿肉半斤

料酒一湯匙

地瓜粉六至七湯匙

生抽一湯匙

老抽半湯匙

胡椒粉少許

姜絲30克

陳醋半湯匙

小蘇打少許

蔥花少許

牛肉湯三小碗

步驟 1

先將牛肉切成細條狀,加入地瓜粉、生抽、老抽、陳醋,小蘇打(很關鍵)。用力抓勻後在案板上摔打幾分鍾,使各種配料更好地滲入牛肉中。

步驟 2

調好味的牛肉用手拉扯鬆散,可避免下鍋時成肉團狀,靜置約十分鍾。

步驟 3

將牛肉湯下鍋燒開後加入姜絲,一分鍾後轉入中小火,逐片放入牛肉後在鍋內攪散,煮三至五分鍾,轉大火至湯燒開即關火。

步驟 4

最後放入胡椒粉、蔥花調味起鍋

小貼士

福建地瓜粉很重要,包裹性比其他生粉強,口感也更爽滑

一、准備原材料

主料:牛肉500g,地瓜粉 適量

輔料:高湯(骨湯)適量,醋,蔥花,鹽,味精,醬油,生薑

二、製法

1、牛肉經木棒碾碎後反復敲打,加入適量的水,醬油,味精,生薑絲,再放入地瓜粉,攪拌均勻;

2、准備吃的時候,將調好的骨湯放入鍋中煮沸,用拌好的牛肉捏成不規則條分散放入鍋中氽,約10分鍾後肉熟浮起撈出,撒上蔥末姜絲即成。煮一碗品嘗,湯面浮著幾根細細的姜絲,入口筋道爽口,一點兒不腥,湯稠味濃,香而不膩。

如今,泉州牛肉羹已聲名遠播,在廣西、廣州、天津、成都等城市也出現了泉州牛肉羹的身影。出門在外的人,一碗牛肉羹嘗出來的是濃濃鄉情,回家一定要記得吃哦!

除了牛肉羹,泉州傳統特色 美食 還有這些:「藍氏鍾樓」肉粽、面線糊、薑母鴨、四果湯、石花膏、泉州咸飯、豬血湯、醋肉、洪瀨雞爪、土筍凍、魚卷等等。我是紹興食尚烹飪學校的老師。歡迎咨詢

牛肉營養豐富口感好,很多地方都有吃牛肉的吃法。這變和大家說說「泉州牛肉羹」,在泉州的街道上遍布著很多牛肉館,都有一套自己特殊的製作牛肉羹的祖傳秘方。我最喜歡的是在官橋一帶吃牛肉羹,這里的肉羹爽口有Q彈,湯色比較清,但是味道卻很濃郁。 泉州牛肉羹的做法?


燙頭的好壞是最關鍵的,各家在熬制的時候配料都不盡相同,比例也有不同。我問過同安一個牛肉」的老闆,他也是官橋學的,而後自己改進的:熬制燙頭主要是牛的大腿骨,熬制的時候,按照1000克骨頭的熬湯,調味的主要有:八角1個、黨參15克,桂皮10克、當歸10克、紅棗2個、枸杞10克、黃芪 10克,陳皮少許。這些都是秘方,很少有公布出來的細節性東西。熬制時多次把湯面的浮油撇清掉。加了一片當歸,可以去掉牛骨本身濃濃的味道,


牛肉羹做法:

1,將牛肉用刀剃掉皮,用刀背均勻的拍打牛肉,拍打上百次。然後順著紋路切成條形、薄片遇到有筋的時候要剔除。

2,將牛肉放入碗中,放上地瓜粉,地瓜粉用很多(按照家裡煮湯豬肉羹的量就可以),加入一點點水,撒入少許鹽,少許醋、味精、雞精用手來回抓捏。然後放到廚房大約半小時。

3,開始煮的時候鍋里燒高湯,等待水快要沸騰的時候放入肉片,姜絲煮開,牛肉羹浮出沸水就可以撈出牛肉羹的時候,放入一些香菜。


總結:其實我們現在能給大家分享的經驗,就是家常的做法。一些名聲比較好的店。他們從選牛肉年齡到熬制湯頭,還有最後煮的火候大小都有特定的秘方和經驗。

在古田,這個叫牛肉滑,紅酒糟是裡面的重要佐料之一

別在這瞎扯,照你這樣的配料能做出開店的牛肉羹才怪。

⑸ 牛肉羹哪兒做得最為特別最為好吃

泉州!超贊!

⑹ 泉州好吃的牛肉羹在哪裡

牛肉羹是泉州的特色小吃,泉州人特愛吃牛肉,基本每條街都可以看到牛肉小吃店,論數量,泉州可以說是福建省內最多的了。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的朋友應該對泉州的牛肉羹不會陌生,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下泉州牛肉羹的特色,還有泉州好吃的牛肉羹店推薦。

牛肉羹有軟羹和硬羹之分,其區別就是牛肉是剁碎的還是切片的,剁碎的是軟羹,而切片的就是硬羹。正宗的泉州牛肉羹屬於軟羹。軟羹的做法很講究,需手工將精牛肉經過反復的敲打和攪拌,在過程中再加入地瓜粉、醬油等調料,然後將弄好的牛肉放入調好的牛骨湯中,接著撒些蔥末跟姜絲,這樣一碗牛肉羹就完成了。之所以要手工做呢,是因為這樣才能保證牛肉羹的原汁原味,而且口感才會更Q彈。

泉州人來牛肉店最經典的吃法就是,點一碗咸飯和一塊牛排,再配上一碗牛肉羹,這樣就是一餐了。簡單又美味。

下面給你介紹一家泉州老字型大小的牛肉店,叫「好成財牛排館」,地址在泉州市鯉城區塗門街221。在泉州關帝廟的對面,不清楚的朋友可以根據這個去找。就是這家入選了《舌尖上的中國》成為拍攝地點。這家不止牛肉羹好吃,其他的如牛排、牛雜和牛肉圓湯也都很棒。

其他幾家牛肉店的牛肉羹也都挺好吃的,也是泉州的老字型大小,如群眾牛肉小點(這家只賣牛肉羹,海蠣煎還有燒肉粽)、東興牛肉店還有遠芳小籠包。這幾家店你用地圖搜索店名都可以找得到。(閩南網 曾少林)

泉州牛肉羹是福建省泉州市的一種小吃,是用牛肉做的羹。

我覺得你可以到萬達對面烏洲戲劇台那邊,有一家叫信味鮮私廚,這邊的牛肉羹重點是其湯是牛龍骨/大骨精心熬制而成,性價比超高。

除此之外還有阿秋牛肉,好成財,石獅新惠牛肉羹,這些店的牛肉羹都非常不錯。

⑺ 福建石獅牛肉羹和牛骨湯的做法

「暑天喝一杯楊梅湯去去汗,冬日嘗一碗牛肉羹暖暖身;春暖花開時,在陽光下吹泡泡;秋風漸起時,在古厝里捉迷藏 只有走進老街,你才能真真切切地捕捉到這個閩南古鎮特有的生活氣息,才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歷經磨難的古鎮人今天安居 樂業的從容與喜悅。李妍的一段文字美妙的描述了閩南古鎮的風情。春節放假期間,親手做一碗牛肉羹嘗嘗吧 牛肉羹

原料精牛肉200克,地瓜粉50克,牛骨湯250克;調料牛肉清湯粉10克,鮮露20克,味精5克,薑末、姜絲適量; 製法: 1、精牛肉經木棒碾碎後反復敲打,加入50克水,再加入調料與地瓜粉,攪拌均勻; 2、將調好的牛骨湯放入鍋中燒沸,把拌好的牛肉分散放入鍋中氽,再調入牛肉清湯粉,約10分鍾後裝入碗中,撒上姜絲即成。特點:此牛肉羹呈淡紅色,肉軟嫩,味美爽。

泉州的牛肉小吃,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最出名的牛肉羹,傳說與南宋名臣陸秀夫有關。這一傳說,一下子就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若從泉州現有的「老字型大小」深究下去,也可以追問出上百年的歷史來。這樣的老字型大小在泉州有不少,如泉州市區的好成財牛排館、東興牛肉館、石獅的許記牛肉館等等,都是這一行中有名的「老招牌」。 這牛肉小吃,你既可以把它們當點心,也可以作為正餐。很多人到了吃飯的時間,往牛肉小吃店裡一鑽,來一碗咸飯(醬油炒飯),再點一碗牛肉羹、一份牛排,十元左右便可解決一餐,簡單方便,牛肉煮羹,醇厚的牛肉香包含在湯里,還有湯里細細的姜絲,兩種香味一混合,香而不膩,口感倍佳,一邊吃著咸飯,一邊喝著順滑可口的牛肉羹,真是心曠神怡啊,所以,牛肉小吃可以算是泉州最常見的一種快餐種類。 牛肉羹有軟羹和硬羹之分,最大的區別就是牛肉是剁碎了打碎了還是切片,像泉州牛肉羹。西湖牛肉羹都屬於軟羹,牛肉是碎末,出鍋之前勾芡,牛肉羹呈淡紅色。 而福建晉江牛肉羹、石獅牛肉羹都屬於硬羹,牛肉切成薄片和著地瓜粉、食鹽、味精、陳醋攪拌均勻,浸十幾分鍾,然後下鍋,在散上姜絲,調上味道,等沸騰後就可出鍋,牛肉軟嫩,湯汁鮮美。是愛美女士的首選佳餚, 我個人還是喜歡硬羹,下面教大家做滋補養顏的牛肉羹: 原料:牛肉300克、醋10克、蔥花、生粉50克、鹽、味精、雞精、糖、高湯500克、花生油、胡椒粉 製法: 1、牛肉切薄片,洗凈拍生粉,用力拍打5分鍾左右,放入少量花生油拌開。 2、炒鍋放油,燒熱後加入高湯和適量水,放入鹽、味精、雞精、糖各適量,待水開後將牛肉逐片放入開水中,中火煮1分鍾。 3、醋和蔥花放入湯碗中,把煮好的牛肉裝入碗中,灑入適量胡椒粉即可。 小貼士: 牛肉富含豐富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補益佳品;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於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心煩氣躁、火氣大者,建議少吃。

⑻ 石獅牛肉羹的介紹

石獅牛肉羹是福建泉州傳統漢族小吃,是最受百姓喜愛,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據說,牛肉羹的問世與南宗名臣陸秀夫有關。傳說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泉州市舶司提舉蒲壽庚降元,並與元兵一同追殺文天祥等人。四月宋瑞宗死後,陸秀夫等人擁立年僅八歲的趙 為帝。為了逃避元兵的追殺,他們時而居住在船上,時而*岸覓食,處境十分狼狽。一天,陸秀夫領著帝 潛入法石山討食,荒野里只住一戶人家,父女相依為命。家中惟一一條老耕牛幾日前被元兵宰殺,如今只剩下一張牛皮和四個牛蹄。面對此景,陸秀夫只得與那父女倆一齊用刀將牛皮上殘留的肉屑一點點地刮下來。由於刮下的牛肉放入沸湯中煮熟,並隨手加入一些海鹽和薑末。不料竟香氣四溢,令帝飽餐一頓。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宋元兩軍在山決戰,宋軍大敗。陸秀夫背著帝 投海,南宋滅亡。但由陸秀夫和那農家父女共同製作的牛肉羹,經那農家父女改進後在民間流傳下來。到了明代,隨著番薯從呂宋引入福建,番薯粉替代綠豆粉成了製作牛肉羹的主要原料,這種牛肉羹的做法一直保持至今。

⑼ 閩南有什麼小吃

閩南的小吃,就我所知,有名的是海蠣煎、肉棕、線麵糊、牛肉羹和土筍凍。
海蠣煎,就是把剛從海蠣殼里挖出來極為新鮮的海蠣,加上少許雞蛋、澱粉、蒜葉,急火在鍋中煎成一張厚約半公分的園餅,香噴噴地端上桌來,外面煎成金黃色,裡面卻還是鮮嫩無比,吃起來頗似法式大菜里的生蚝。海蠣煎以泉州的為最。現在福建沿海都能吃到,但終歸沒有泉州的正宗。
肉棕的製法不詳,獨特之處是棕葉里除了包著糯米外,還有鹵制好的瘦肉,蒸熟後還得用煙熏一段時間。這種做法傳到台灣,已成了台灣的名小吃。其實台灣話就是閩南話,台灣的風俗除開少數民族如高山族外,大多源自閩南。
線面則是福建沿海都有的一種麵食,細如紡線,長可至數米,福州人又謂之「壽面」,老人做壽,一般人過生日、做月子都必得煮上一碗線面。閩南的面線糊則以海鮮佐之,煮成糊狀,鮮美無比。福建古時一直被視為蠻夷之地,其實不然,幾次金兵南下,中原南遷之族頗眾,帶來了中原的麵食和文化。至今閩南語中,仍保留不少古漢語,例如,「鍋」在閩南語中稱為「鼎」,這是各地方言中所鮮見的。
牛肉羹以泉州石獅的為最。選上好的牛腿肉,除去肌腱,剁成茸狀,加少許澱粉,食時用手捋成不規則的短條狀,入滾水中氽熟,成棗紅色,放進盛著高湯的碗中,雜以切得細細的姜絲,調入陳醋,香氣撲鼻,令人胃口大開。我在石獅的幾個朋友,常託人捎牛肉羹來,但總沒那種味道。前不久我抽空去了一趟,頭天晚上被灌得爛醉,第二天早上起來,就獨自一人四處轉悠,終於在一條小巷口找到一家專營牛肉羹的小攤,年輕的老闆在爐子忙活著,漂亮的老闆娘靜靜地切著細細的姜絲,我這邊廂已是滿嘴生津。待吃完一碗,早已神清氣爽。本著我奉行多年的「美食不過」的原則,見好就收,留等下次再來。
晶瑩刎透,一如琥珀,裡面還能看見一段一段的海參般的海蚯蚓,形如小飛碟,就是有名的土筍凍了。有「沒吃土筍凍,就不算到過廈門」一說。這種小吃我吃過多次,始終沒弄明白是怎麼做的。不過土筍凍滑爽細嫩,口感極佳,清熱退火,卻是有口皆碑的。
各地的小吃,濃縮了當地的文化,透著一方風俗人情的底蘊,飄香著那山那水的鄉情。一位老者從台灣歸來,謝絕親友們的盛宴,獨自一人找到小巷口的小吃店,捧著一碗線麵糊,淚流滿臉。這種濃濃的情結,誰又能拆解得開?

⑽ 打牛肉羹用哪部分的肉好吃

精牛肉,部位沒有關系

牛肉羹有軟羹和硬羹之分,最大的區別就是牛肉是剁碎了打碎了還是切片,像泉州牛肉羹。西湖牛肉羹都屬於軟羹,牛肉是碎末,出鍋之前勾芡,牛肉羹呈淡紅色。 而福建晉江牛肉羹、石獅牛肉羹都屬於硬羹,牛肉切成薄片和著地瓜粉、食鹽、味精、陳醋攪拌均勻,浸十幾分鍾,然後下鍋,在散上姜絲,調上味道,等沸騰後就可出鍋,牛肉軟嫩,湯汁鮮美。是愛美女士的首選佳餚

牛肉羹: 原料:牛肉300克、醋10克、蔥花、生粉50克、鹽、味精、雞精、糖、高湯500克、花生油、胡椒粉 製法: 1、牛肉切薄片,洗凈拍生粉,用力拍打5分鍾左右,放入少量花生油拌開。 2、炒鍋放油,燒熱後加入高湯和適量水,放入鹽、味精、雞精、糖各適量,待水開後將牛肉逐片放入開水中,中火煮1分鍾。 3、醋和蔥花放入湯碗中,把煮好的牛肉裝入碗中,灑入適量胡椒粉即可。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91161660.html?s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