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城區美食
西城區美食有豆汁兒、都一處燒賣、豌豆黃、醬牛肉、爆肚、北鎮熏豬蹄、玫瑰餅等。
1、豆汁兒:北京以及承德地區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小吃。具有色澤灰綠,豆汁濃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豆汁是北京具有獨特風味的冬、春季流行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對它有特殊的偏愛。
2、都一處燒賣:提起都一處的燒麥,京城無人不曉,燒麥是我國民間的傳統食品,其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醇香可口。都一處的燒麥以其獨特魅力吸引著廣大中外賓客。
3、豌豆黃:年糕、切糕,北京春夏季節一種應時佳品。原為民間小吃,後傳入宮廷。清官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出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凈,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
4、醬牛肉:這是一家開了多少年的老店,外賣窗口那兒,剛到下班的點兒,長長的隊伍就排起來嘍。他家做的醬牛肉、醬牛腱子肉、牛頭肉、醬牛口條、牛蹄筋、牛肚、牛板筋、牛肉餅、火燒、羊雜湯,手藝不說是京城第一,也要算是京城民間第一了。
5、爆肚:百年老店,傳統風味。爆肚很嫩,火候恰到好處。作為北京傳統的美食。
6、北鎮熏豬蹄:產於北京。清朝道光初年。五香氣味濃郁,色澤棗紅肉質雪白,皮筋熟嫩,鹹淡適口,油而不膩。
7、玫瑰餅:玫瑰餅是北京著名的京式四季糕點之一。又稱做「內府玫瑰火餅」。玫瑰餅酥皮清楚,口感酥鬆綿軟,玫瑰香味濃郁。北京初春三月,藤蘿餅剛剛吃過,農歷四月便是玫瑰花盛開的季節。用玫瑰花做餅,是北京人喜食的應時點心。舊時,也是大戶人家的一種小吃。
『貳』 哪家的五香味的醬鹵牛肉好吃
五香醬牛肉
口味:香 烹飪時長:30分鍾
王君君
美食達人
國家烹飪大師,國家職業技能考評員
醬牛肉,最完美的就是選擇金錢腱子肉來烹飪,切出來的牛肉片上布滿了牛筋的紋理,肌肉中的少量牛筋色黃而透明;肉質緊實,切片時保持完整不會鬆散,切面成豆沙色;吃起來鹹淡適中,醬香濃郁,酥嫩爽口,不硬不柴。醬牛肉保留了牛肉補中益氣、強健筋骨、滋養脾胃等多重功效,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適合筋骨酸軟、面黃目眩、氣短體虛以及貧血者食用。醬牛肉鮮味濃厚,口感豐厚,經常被切成片狀當做下酒菜來食用。冬天食用醬牛肉還有暖胃驅寒的功效,是冬季進補的佳品之一。
收起
食材清單更多
牛腱子肉
1千克
干黃醬
100克
花椒
5克
大料
5克
桂皮
5克
豆蔻
5克
香葉
5克
砂仁
5克
丁香
5克
白芷
5克
茴香
5克
草果
2個
清水
適量
收起
烹飪步驟 共10步更多
1
准備好香料;
2
香料放入攪拌機的研磨杯里,打成粉末;
3
黃醬水:干黃醬放入大盆中,倒入水,水量為燉牛肉所需的量。攪拌使黃醬稀釋溶於水,使所有黃醬溶解。
4
牛腱子用水浸泡一兩個小時,泡出血水,再徹底洗凈,切成大塊;
5
大火煮開黃醬水,沸騰後放入牛腱子塊,再倒入調料粉,攪勻;
6
水再次沸騰後,撈出浮沫,電磁爐火鍋檔800瓦燉約3個小時;
7
燉的過程中要給肉翻幾次身,直至最後牛肉縮到原大小的一半就好了;
8
關火後牛肉仍在鍋中,晾涼後放入冰箱冷藏一夜,再切片食用。
9
成品圖
10
成品圖豎圖
收起
美味小貼士
用黃醬而不用醬油和鹽,牛肉和黃醬的比例約為10:1,如果口較重,可再增加一些黃醬的量。
『叄』 大廠醬牛肉哪家好
優秀的醬牛肉品牌有丁點兒、海底撈、老乾媽、吉香居、虎邦、仲景、嘗香思、李子柒、茂德公和極美滋等。本醬牛肉排行榜是根據品牌信譽,銷量,關注指數等數十項數據,通過雲計算分析而出。挑選品牌醬牛肉,質量好,更放心。
『肆』 北京的復順齋牛肉很有名,聽說比月盛齋名氣還大,和天福號,月盛齋並稱為北京三大醬肉,怎麼才能找到
你說的那個早沒了,不知道是那年的事兒了,還是天福號和月盛齋吧~
『伍』 北京稻香村醬牛肉是哪裡的牛肉
北京。北京稻香村熟食是三禾北京特產中華老字型大小旗下的醬牛肉是選用的北京產的牛肉,品質高。北京稻香村始建於1895年(清光緒21年),1984年復業,憑借考究做工、過硬品質和優良服務,公司規模不斷發展壯大。
『陸』 知道哪個牌子醬牛肉比較好嗎
打個牌子佳能熱比較好,我認為這個其實是景,別的牌子比較貴一點,這樣牌子多分不錯的,我認為這個應該是非常好的,這樣的話應該也平常會當更加好點。
『柒』 月盛齋醬牛肉配方竅門
1.正宗醬牛肉
醬牛肉原料的選擇很有講究,應該只用牛前腿的鍵子肉。這樣的肉做出的成品口感才能達到最佳。時下的一些小飯館、飯店因為過多的考慮到成本問題多用其他部位的肉來替換前腿的鍵子肉,造成口感、口味上的大打折扣。
原料:牛前腿鍵子肉1500克、蔥50克、姜30克、鹽15克、糖10克、料酒30克、醬油30克、五香粉15克、香葉4片、花椒5克、丁香2克、小茴香3克、陳皮4克、甘草5克、桂皮5克、八角6瓣、清水適量。
製作:
1、將牛肉洗凈,沿筋絡紋路切成大塊後備用。
2、取干凈紗布一塊,將丁香、花椒、八角、陳皮、小茴香、桂皮、香葉、甘草包在其中製成香料包備用。
3、蔥切大點的段、姜拍破備用。
4、鍋中做清水,80度時入牛肉煮開後再大火煮1分半鍾左右。
5、將牛肉從開水鍋中撈出後放入涼水中備用。
6、鍋中再做清水,開鍋後下入香料包、糖、蔥、姜、醬油和五香粉。
7、重新開鍋之後入牛肉大火做開。
8、變小火將牛肉燒熟後將香料包取出後關火。
9、將牛肉和剩餘的肉湯一起倒入容器中放至完全涼透。
10、將牛肉取出切成薄片即可食用。
貼士:
1、牛肉煮1分半鍾左右用涼水浸泡是為了讓牛肉發緊,使成品不易被切碎。
2、要將牛肉和剩餘的肉湯一起倒入容器中保存,這樣可以使牛肉更加入味。
2.北京復順齋醬牛肉
復順齋是清康熙年間創辦的劉家老鋪,每當醬牛肉出鍋時,肉香四溢,味飄街外,吸引顧客尋味而來,爭相購買,一飽口福。
製作方法:
1.選料:復順齋使用的牛肉,要選用內蒙古六歲草牛的前腿、腹肋、胸口、腱子等部位的精肉。這些部位的特點是瘦嫩相宜,兩面見油,製成醬牛肉後,肉質松軟,油而不膩,營養豐富。
2.輔料:煮肉時用的輔料,是在同仁堂葯店選購,或從產地采購的丁香、砂仁、豆蔻、白芷、肉桂等優質調味料。這些輔料買進後,按一定比例進行配方,然後再加入黃醬、食鹽、大蔥及老湯煮制。
3.調醬配料:復順齋的工藝過程要求嚴格。先將鮮牛肉洗凈,切成1千克左右重的長方塊,然後將黃醬兌水攪成稀粥狀,放入食鹽,並用細羅過一遍,排除醬渣。將中葯佐料配齊研成粉末,裝入縫好的布袋內備用。
4.緊肉:製作時先「緊肉」後醬制。緊肉就是把水燒開後,將切好的牛肉和醬汁一起放入鍋內,煮2小時左右,將肉撈出,清除渣沫,叫做「緊肉」。
5.醬制:然後用牛骨墊底再把肉堆碼在鍋內,放入輔料袋,用竹板和水盆壓鍋。先用旺火煮1小時,再用文火煮,邊煮邊兌老湯,這樣持續12小時方可出鍋。在文火煨時,要隨時察看火侯情況,翻2次鍋。醬制好的牛肉要刷上一層湯汁,經過冷卻即為成品。
『捌』 在你心裡,哪個品牌的醬牛肉最好吃
柴氏風味齋,幾十年的老字型大小,在臨甘家口商店南側的胡同里。牛肉燉的非常的爛,上面有一層厚厚的油,瘦的一點也不塞牙,而肥的也完全不會覺得膩。得一提的事,他們家的牛肉麵也是一絕。
『玖』 哪家的醬牛肉比較好吃啊
牛醬軍吧,主打醬牛肉,食材好,選用新鮮土豬肉,風味十足,鹵制工藝很棒
『拾』 北京有哪些傳統飲食老字型大小
在京城,許多肉類食品形成了屬於北京所特有的傳統風味,有些還變成了享譽京城的老字型大小。如醬牛肉、醬羊肉、醬豬頭肉、醬肘子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月盛齋就是以醬牛肉聞名京城的老字型大小。月盛齋開業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的戶教街(現歷史博物館),是一位名為馬慶瑞的回民創辦的。
月盛原來是一個肉攤,擺在前門與箭樓之間的荷包巷內,主要經售牛肉等。店鋪開設後,取名月盛齋。
月盛齋是根據穆斯林風俗,取"生意像齋月一樣興盛"的吉祥之意。
清朝末年,由於月盛齋的醬牛肉風味獨特而名聲遠揚,並被列為清宮內御膳房的食譜,成了供奉皇室的商號,還有了出入皇宮的"腰牌"。
到20世紀30年代,店鋪又增添醬羊肉。新增醬羊肉味道鮮美,配方獨特,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再一次受到人們的喜愛。
月盛齋燉肉用的佐料是祖傳秘方,店鋪煮肉的湯,不斷續水,延續近百年,被譽為"百年老湯";切肉的刀也因世代相傳,被譽為"百年老刀"。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店鋪因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而歇業,"百年老湯"也被倒掉。1956年,實現公私合營;1958年,因擴建天安門廣場,店銷遷到前門外大街;"文革"中間,店鋪曾改稱"北京市醬牛羊肉商店",後又改稱"京味香"商店;1994年,店鋪恢復"月盛齋"老字型大小,並在南郊建有1200平方米的醬牛羊肉生產車間,以供應首都各階層人需要。
復順齋也是一座自產自銷醬牛肉的老字型大小,其創辦歷史已有300多年。
復順齋位於前門外大柵欄糧食店街北口。清康熙年間由劉氏家族創辦,因此,人們稱之為"劉家老鋪",原址在前門外大柵欄門框胡同南口。
復順齋的醬牛肉,無論是肉質、色澤,還是加工方面,都堪稱一流,清代被選作宮中御膳佳餚,曾有"味冠京華"的美名。
1949年後,復順齋為保存和發展民族傳統風味食品的生產,將其門市部遷至現址,生產車間遷至糧食店街南口。經過對鋪面的擴展和整修,以及設備的不斷完善,使產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並繼續保持著"劉家老鋪"的傳統特色,深受顧容的歡迎。
京城著名肉鋪恆瑞老號位於西單報子胡同口,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由一個姓馬的人創辦的。原址在鬧市西單二道街,字型大小恆順公。1911年遷至報子胡同口,易名恆瑞老號。
恆瑞老號的醬牛肉是北京有名的特味食品之一。選用嫩牛肉,輔以砂仁、豆蔻、丁香、肉桂、大料、小茴香醬制而成。特點是爛土而不碎,肉質鮮嫩,醬味濃郁,色鮮味美。解放後,增添人員和設備,繼承、發展其傳統風味食品。
天福號是以醬肘子聞名京城的老字型大小,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開業,位於西單路南復興門內大街12號。原址在西單牌樓東北角,由山東人劉玉章創辦。
天福號是經營生豬肉和熟肉製品的肉食老店,其中以醬肘子最為有名。
天源號原為山東人劉玉章和一個山西人合夥開辦,不久,山西人撤股,為劉家獨資經營。
據說有一次劉家煮肉時,由於肉煮的時間過長,爛在鍋里,他們將軟爛如泥的肘子涼涼後出售,顧客覺得別具獨特風味。後來劉家就專門烹制這種醬肘子。由於其"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味道鮮美"從此名聲大震。
清光緒年間,該店的醬肘子被選為清宮御用佳品,清狀元陸潤庫還特為該店題詞"四遠馳名"。20世紀40年代,因連年戰亂,生意逐漸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