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土豆去皮清洗干凈,切成薄片放進水裡浸泡十分鍾,然後撈出來控干水分。
第二、 一把韭菜清洗干凈,切成長段。
第三、 鍋里多放點油燒熱,把控干水的土豆片放進去炸,酥酥脆脆的時候就可以了,因為土豆片很薄,所以用時會非常短。
第四、 把鍋里的油倒出來,一點不留,土豆片依舊放在鍋里,打開火把韭菜放進去,加上一勺子生抽一點點食鹽快速翻炒,半分鍾就要出鍋,這樣做出來的土豆保證會讓你吃上癮的。
❷ 甘肅黃心土豆好不好吃
好吃的,但主要看個人口味。
土豆(馬鈴薯通稱)一般指陽芋。陽芋是茄科,茄屬草本植物,高可達80厘米,無毛或被疏柔毛。地下莖塊狀,扁圓形或長圓形,葉為奇數不相等的羽狀復葉,小葉常大小相間,卵形至長圓形,葉片最大可長6厘米,傘房花序頂生,花白色或藍紫色;萼鍾形,裂片披針形,花冠輻狀,子房卵圓形。漿果圓球狀,花期夏季。
原產熱帶美洲的山地,中國各地均有栽培。已廣泛種植於全球溫帶地區。
❸ 洋芋攪團
洋芋(也叫土豆)攪團是母親老家的吃食。小時候母親做過幾次,我們兄弟姐妹都不喜歡吃,母親就不再做了。
2017年8月去隴南玩,住在了武都老市區。早上去找吃的,才知道這里的人早餐就喜歡吃米皮、麵皮,攪團這些。沒得選,我們就各樣都吃了一點,就這一嘗,勾起了基因里對食物的記憶,從此不再討厭吃攪團。
吃洋芋攪團是在成縣西狹頌景區出口處,有個小吃攤用木錘錘擊著木桶中的洋芋,木錘擊打下的洋芋攪團粘性十足,看著很好吃。正好走了那麼久,也餓了,就在那兒吃了起來。配菜(料)很少,就一些油潑辣椒和一些汁水,一點鹹菜,但吃起來口感不錯。
攪團這種食物,要說是甘肅的特色美食,但敦煌這邊不吃。我有個朋友是敦煌本地的,我特意問了她,她專門又問了她媽媽,確定敦煌這邊沒這種吃法。
青海也吃攪團。我原來有個同事是青海人,做攪團、散飯做的特別好。有個周末的下午,他招待我們好幾個同事去他家吃玉米面散飯,蕎面攪團,還做了好多配菜。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只是當時的我食物基因還沒打開。
我母親老家在甘肅武威,甘肅隴南,天水那一帶也喜歡吃攪團。刷快手看到陝西人也吃。我知道的攪團大多是玉米面,白面和蕎面的,做洋芋攪團的不多。
對食物的偏好會隨著年齡有所變化。有一陣子我特別喜歡吃洋芋泥,去飯店必點,自己在家也喜歡搗鼓。煮熟了洋芋,按壓成泥,放點點鹽,一點黃油,撒點胡椒粉,擠點番茄沙司,就很美味。也做過加入酸奶,放青紅彩椒,放雞丁,火腿腸,放玉米粒等各種口味的洋芋泥。喜歡吃洋芋攪團應該也基於愛吃洋芋泥。
這兩年我會主動要求母親做洋芋攪團吃,越吃越喜歡洋芋攪團那又沙又滑的口感。都說甘肅人洋芋蛋,隨著年齡越來越老,原來排斥的食物慢慢地接受了,基因真的有記憶。
洋芋攪團看著做法並不難,選黃芯的又粉又沙的洋芋,去皮切成塊或厚厚的片,放入適量水裡加蓋開火,鍋開後調小火煮,煮那麼八、九分鍾,開蓋插入筷子試一試洋芋是不是熟透了。確認熟透了就可以用筷子攪起來。洋芋已經煮熟,所以攪起來也容易碎,在攪的過程中,我想是為了增加粘性,需要撒入大約一把的白面或者是玉米麵粉(我母親的做法),邊攪邊撒,洋芋攪團就團成又軟又滑的涼粉狀,繼續攪,再攪它個八、九十圈,攪團越來越粘,此時關火蓋上鍋蓋,燜個五六分鍾,一鍋又沙又滑的洋芋攪團就可以吃了。
吃攪團配菜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在快手上總見陝西人是給攪團澆上一種酸湯,配上些綠色的蔬菜。我母親喜歡吃酸口味的炒白菜,我是各類菜都行,不過吃來吃去,感覺洋芋攪團最佳拍檔應該是韭菜。韭菜炒雞蛋,韭菜炒肉絲,都特別提味。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食物的偏好,是地理位置,氣候條件還有當地生產種植條件決定的。當時洋芋在母親老家可能是最易成活,種植較多的當主食的食材。想著法子讓每頓吃的洋芋變換不同做法,吃出滿足感,可能也是洋芋攪團在母親老家興起的原因吧。
❹ 有種小吃是把土豆先蒸熟之後放在木頭做的器皿里用木錘砸,砸成象粘糕樣,澆上油潑辣子這個叫什麼名字
這個是出自甘肅隴南的一種風味小吃,很好吃,而且很有營養的哦,名叫洋芋攪團,做法:先把土豆洗盡,然後煮熟,晾涼扒皮,在用木槽里反復的砸,砸成膠狀物,就可以食用了。
❺ 在甘肅土豆怎麼做好吃
食材
食譜熱量:719(大卡)
主料
土豆4個
大蒜4瓣
方法/步驟
准備土豆,用清水洗凈。
做洋芋攪團最重要的就是捶打,一定要捶打至足夠黏勁。
調味汁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去調。
注意事項
❻ 正宗中國「土豆泥」,純人工製作,用的必須是咱們中國的土豆嗎
很多人都以為,紫薯泥是歐美傳進來的食材,在著位的開封菜里,辣鮮露紫薯泥無疑是一道經典菜,以致於許多人恨不得把自己在家裡還原辣鮮露紫薯泥。可是在大家中國,藏著一種傳統紫薯泥特色小吃,它年代比辣鮮露紫薯泥更悠久,製做比辣鮮露紫薯泥更加復雜,而且要全部是人力製做,設備是無法代替這方面科技的。
也不知道是自身敲打時出一份力,或是當地馬鈴薯就是這么美味。剛打出來洋芋攪團淋上大鹼,味道很最香的。初次嘗試得人還會覺得馬鈴薯口感意想不到,香甜軟糯,像綠豆糕一樣又滑又彈,吞咽咽喉又有一股歸屬於馬鈴薯的香味。
實質上,第一次吃攪團得人,都難以想像這也是馬鈴薯,僅有親眼見過馬鈴薯變為攪團的一個過程,才敢堅信原先我們中國會有這么好吃的土豆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