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家常菜譜 » 台北牛肉飯卷哪家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台北牛肉飯卷哪家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2-20 19:32:28

A. 台灣有哪些好吃

1
塘虱魚肚
虱目魚味道甘美,含有豐富的營養,具有滋補、養顏之功效,因此,廣受民眾喜愛。在台南沿海一帶,到處都可以吃到以現撈虱目魚做成的各式料理。虱目魚可煎燒、可做湯,還可做虱目魚丸、虱目魚干,而虱目魚頭、虱目魚肚、虱目魚胗均深受老饕們的喜愛,也成了濱海鄉鎮吸引遊客的名食。

B. 台灣十大美食小吃 到台灣10大必吃美食推薦

1、珍珠奶茶。

發源自台灣的手搖飲料,只要你來到台灣,一定要喝到一杯珍珠奶茶。

珍珠熬煮過的特殊QQ口感,混入香甜的牛奶和各家風味都不同的紅茶,不管是茶餐廳,或是手搖飲料店,都買得到這杯令人滿足的甜甜味道。

珍珠奶茶現在經過商家的巧思,逐漸變形成各式各樣的飲品,有代表大顆珍珠的波霸奶茶、使用黑糖去熬煮的珍珠黑糖鮮奶、白色的珍珠白玉。

2、臭豆腐

遠遠地聞到一股濃濃的臭味,但是卻說是香味?靠著這股外國人難以理解的味道,但是卻有著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臭豆腐是台灣特色豆製品小吃之一,有炸的、蒸的、鹵的,各有支持者,依照地區製作方式不同,每個地方的臭豆腐都有不同的口感和風味。

炸的臭豆腐的外表是脆脆的,裡面是軟綿綿,吸收醬油的香氣,真的很有風味。加著腌泡菜或黃瓜絲吃,或是加點辣椒。

鹵的臭豆腐是有豆腐與鹵湯,靠著臭豆腐的臭味,和鹵湯的香氣混合,有的店家還會加入中葯,整體非常入味。

3、蚵仔煎。

台灣各地蚵仔煎的賣相和配料,也會因地域性而有些微差別。

中部蚵仔煎的特色之一,是青菜常使用當地盛產的空心菜。

北部和南部用的則是小白菜,而南部更會放大量的豆芽菜。

所以真的每一家的蚵仔煎,味道和模樣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是每次經過夜市或是小吃攤,看見老闆在鐵板上敲的滋滋作響的蛋煎和那個香氣,真的都會忍不住買下一盒呢。

4、鹵肉飯。

鹵肉飯對台灣人來說是一個家的味道。全台各地都有在賣鹵肉飯,用煮熟碎豬肉或炒香肉燥(豬絞肉)及醬油鹵汁,淋上白飯的平民美食,有些店家搭配筍干腌蘿卜干,南北地區的鹵肉飯也會有口感上的差異,在於使用的肥、瘦肉比例差異。

因為價格便宜,配料簡單,所以點餐時可以再加點一些青菜或是湯,會是一頓有飽足感而且美味的餐食。

5、大腸包小腸。

大腸包小腸是台灣著名小吃,俗稱台式熱狗。

可以手拿著吃,非常方便,所以在夜市一樣很常見!切開烤過的糯米腸,夾住體積較小、烤過的台式香腸,塗上醬油膏等醬料用炭火或爐火烤熟後,加上生大蒜及酸菜就完成了。也可以依照喜好加上香菜、花生粉、酸菜、大蒜、九層塔、黑胡椒…。

烤香腸的味道會傳到千里之遠,大家聞香而來,每次知名攤販前都會大排長龍,鹹鹹甜甜的烤香腸,在加上軟綿的糯米腸,會有飽足感,一人點一份吃,剛剛好!推薦一定要加幾顆大蒜,是非常適合配啤酒的小吃美食。

6、刈包(割包)。

刈包,又叫做割包,以刀切開的意思,將類似饅頭口感外皮對折起來再包入餡料,像是肉夾饃~傳統餡料通有:片狀五花鹵肉、酸菜、花生粉及香菜…等。

大家也能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瘦肉或肥肉,甚至要加什麼配料。

7、牛肉面。

牛肉麵是台灣的平民美食,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牛肉麵店。吃牛肉麵不需要多餘的服務,要有些喧鬧、熱氣騰騰出汗水的感覺,大口吃肉大口和堂,才是吃牛肉麵的王道。

且台灣的牛肉麵融合了各地料理精髓而形成自己獨有的特色,湯頭濃郁鮮美、面條筋道、牛肉/牛筋大塊又實在,俘獲吃貨的嘴,也使得遊客們來到台灣若不吃碗牛肉麵,彷彿就多一分遺憾。

8、大腸蚵仔面線。

大腸蚵仔面線早期叫「面線羹」,或稱「面線糊」,因為面線如漿糊般黏稠,但糊而不爛。現在面線的店家都會有幾種口味可以選擇,以大腸、蚵仔兩種主料為最受歡迎!加點辣椒、香菜、烏醋或蒜蓉提點美味,客人可自行選擇調味。

在台灣會有攤販再賣,也有小吃店家,或是台北阿宗面線也很有名,是遊客最愛的美食之一。

9、炸雞排。

雞排,為炸雞的一種,因為可以隨手帶著走,所以在台灣很普遍,在夜市是人氣非常高的必吃的小吃。

口味方面從單純灑上辣椒粉,慢慢變化出改以灑上五香粉、海苔粉、芥茉粉、蔥粉、起司粉…等粉狀調味料的雞排,或是蜜汁腌漬而成的蜜汁雞排、包覆起士內餡的芝士雞排。

調理方法不同,也出現了碳烤雞排、焗烤雞排,也有強調尺寸的超大雞排,或有強調厚度為主、或改采雞腿肉的雞腿排…非常多口味可選擇。

10、甜不辣。

甜不辣由日語音譯而來,是用魚肉打成魚漿,再和上麵粉、雞蛋、海鮮等,經過鍋油炸後,在肉湯中煮熟,它是台灣人所深愛的一種彌漫這濃郁的香味,可根據個人需求再淋上調味醬。作為台灣名小吃之一,在各大夜市都能找到。

C. 台北什麼小吃最好吃

每個人口味不同,喜歡的也就不同。台北小吃顛覆味蕾如果說景點是一個城市的衣裳,那麼小吃就是一個城市的靈魂碎片,其間凝結著這個城市居民的集體回憶、人情、風俗和用心。一個城市好吃的地道小吃多不多,往往反映了城市對自身歷史和市民意識的認可與傳承,因為這些都是經歷過時間沖洗,並被人們熱愛的東西,它們絕對在地,正如紐約之於伍迪艾倫,上海之於張愛玲。而對應台北的,則是無盡的小吃。認真地去賞味這些小吃,將讓你重新理解台北。01 蔥油餅 送禮不失禮見過有人把蔥油餅當成是禮物送人的嗎?聽過買個蔥油餅、韭菜盒還要預約嗎?秦家餅店就是如此。他家做的是干烙蔥油餅,不加一滴油。要打比方的話,它就像素顏佳人吧,不是淡妝是裸妝,清淡得可以吃出天然面香。秦家餅店的蔥油餅、韭菜盒另一特色是用的冷水面,而非燙面。冷水面的麵筋好、吃起來較爽口,而擀麵團技術也是他家獨有的,面團能如意粉般有彈性。然後將面團擀平,撒鹽抹油加入宜蘭細蔥花,放到自製的生鐵爐上干烙。因為麵皮薄,可用慢火烙制熟透,不需用油。烙好的餅放入竹蒸籠,除了保溫,也可避免受風變硬、變干。而且秦家餅店會確定你能用正確的方式保存餅、回熱餅、吃餅!蔥油餅用手撕著吃,可以看到餅的層次,不過配著小菜吃,更好。加油站資訊最好去電預約,周日休息 蔥油餅 55元(新台幣)/張韭菜盒 40元(新台幣)/個豆腐卷 40元(新台幣)/個單餅 40元(新台幣)/張水餃 200元(新台幣)/25顆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6巷12號02 三甲牛肉麵 肉香誘人 牛肉麵可說是台灣相當普遍的小吃,有最出名的紅燒、老牌子的沙茶、少見的咖喱。在台北,咖喱牛肉麵以西門町的老董為代表。而和紅燒齊名的則是清燉清真黃牛肉麵。它近似蘭州拉麵的清澈湯底,呷一口,清淡而牛肉香涌。會有這樣悠長後味,全因老闆用的是由專人宰殺潔凈的本地黃牛,牛肉放血放得夠干凈。加上湯底是用大量牛骨牛腩反復熬煮最少24小時而成。湯好,面也夠筋道,是艾老闆每天清晨4點半起來新鮮打成的,煙韌有咬口,能吸附更多湯汁。配上幾片切得薄薄卻充滿肉汁的白鹵牛肉,叫人邊雪雪呼熱邊大口大口地吸溜個碗底朝天,鮮香無敵。加油站資訊地址: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223巷41號貼士:只做飯市,周日休息03 蘿卜絲餅 獨味單方老遠已可嗅到車仔檔陣陣香濃蘿卜味,位置隱蔽但卻不難找。老闆娘開檔已有 30 年,只賣煎蘿卜絲餅。煎餅的材料簡單,只是台灣本土蘿卜、蝦米及蔥。外皮脆口,蘿卜清爽香甜,帶有淡淡蝦米咸香,不油不膩。蘿卜絲餅車仔檔之所以能一招鮮走遍天下,全因老闆娘親手揀親手制。「我家蘿卜都是用本地的,每天一早逐個逐個地用手切絲,比手刨更能保持水分和香氣。由於蘿卜擱久是會出水的,所以每次只能少少地做。」 如果去的時間恰好,就可以看到老闆娘現場製作。熱辣新鮮出爐的煎蘿卜絲餅脆卜卜,一咬就汁液四濺。愛吃辣的,也可以像台灣人一樣加入辣醬同吃。在這樣又濕又冷的冬天,雙手捧著這樣一個熱辣辣餅子,可真是一大享受。加油站資訊地址:台北市信義路四段58號巷子口貼士:只做12:00~6:3004 水煎包 清爽取勝 想十拿九穩地吃到古亭孫家水煎包,最好下午兩點半准時到!孫家煎包最大的特色,是最平白無奇、最沒有怪味的做法。就像台灣作家舒國治先生所說的:「有些制餡者,求好心切,怕只用豬肉與高麗菜或許味道單調,便使上一些手腳,或加上幾莖胡蘿卜絲,或加上幾條豆腐泡切絲,或加上香菇絲,結果你一口咬下,總感到一股陳耗味;有這些雜添之味,何曾比清清爽爽的純粹豬肉與高麗菜兩相捏合(甚至連醬油亦不輕加)來得香郁並且清正?」孫家煎包的肉餡,就是肉和高麗菜,即使是在夏天,吃上去也清爽宜人。正如舒國治先生所說「最與脾胃相親」。而且切記,吃的時候不要加任何調味料。因為,就是要吃它那被油水蒸熟的面香。那面香除了面團本身的香氣,還多添了餡里頭豬肉與菜的油香,所以光吃麵皮就很引人入勝了。而且這家煎包子的麵皮被油水蒸得很發,表面在剛起鍋的時候也是被蒸得油油亮亮、晶瑩剔透,增加了旁觀者的食慾。而貼著鐵板的底則是被煎得脆爽可口,吃下才深覺那金黃酥皮的美味,而不止是好看而已。韭菜包則只有韭菜、冬粉、豆乾加上少許豬油調配,「東西清爽、簡單,才會百吃不膩。」老闆孫煌育說道。加油站資訊地址:台北羅斯福路二段77號古亭市場口貼士:下午兩點半到晚上7點半收,周六日和公眾假期休息05 白白牛雜湯 飄香五十載牛雜湯?廣州也有啦,還需要大老遠跑去台北吃?會推薦你去這一家,全因為它雖然店面小到連名字都沒有,偏偏卻屹立50年不倒。它跟咱們平時吃到的那種充滿八角花椒味的牛雜是兩回事,這里的牛雜面以白湯來煮。所謂的白湯是以大量牛骨頭長時間熬制而成,沒加入醬色葯香及調味料,純粹將牛骨的原味熬出來,由於老闆特別以牙刷將骨頭隙間的血也清理得一干二凈,加上湯頭是以兩三支比手臂還粗的牛骨熬成的,故此湯底清鮮沒腥膻味。這里端上來的牛雜湯,除了有牛筋牛肚牛膀等大路貨色,就連牛胃牛心管牛腰等冷門部位也找得到,主要是靠相熟牛肉店預留下本地黃牛最罕有的部位。老闆每日一早開始將新鮮牛雜洗切好後, 就放入白湯內熬煮7個小時,讓牛雜盡吸湯底的精華又不至煮得過爛,咬起來還留有一份嚼勁。正是老闆的這份堅持,使到它可以屹立50年!據說,這里最好吃的是牛心管,米白色的有如管帶狀,既可嘗到爽脆的口感,也有香軟入味的肉質,即使怕吃內臟者,也可一試它的帶筋瘦肉,黏黏軟軟有濃香牛味,邊吃邊喝那鮮甜的湯頭,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至於面條則分粗細兩種,粗的有咬口,細的則更入味。加油站資訊地址:台北市南昌路二段154號貼士:只開晚市,17:00到00:00 肉圓在台灣,是一項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小吃美食。位於羅斯福路上的寶島肉圓,於2007年獲得肉圓節比賽冠軍。老闆娘來自肉圓的故鄉-彰化,堅持用最上等新鮮的食材製作,用心將美食呈現給顧客就如同給自己家人品嚐一般。每一個肉圓不添加防腐劑與味精,採用手工製作外,捏出來的肉圓更像是個台灣寶島的形狀。
另外,其肉圓內陷與外皮緊緊結合,皮Q有彈性、扎實的獨特口感、使用瓷盤、舒適乾凈的環境,讓客人不但能吃的安心、衛生,還具有用餐質感。 台北小吃夜市指南台灣民間歷來有夜間夜市食小點的習慣,稱之為「宵夜」或「夜點」,吃的量不多,但力求精美可口。因此台灣大大小小的城鎮都有「夜市小吃」的「大排擋」集中區。各城鎮的夜市小吃有各自的特色風味、招牌小吃。而台北的小吃,可說是台灣小吃的縮影。 台北是台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台灣最繁忙的大部會,人口來 自外地,小吃的種類也隨著移民的腳步而紛至沓來,呈現繁榮可觀的大雜燴。不管是什麼地方的名特招牌小吃,都可在台北的夜市小吃中找到它的位置,以滿足移民們在城市裡的「鄉願」。逛完台北夜市小吃,台灣小吃之主要風貌,應大概能瞭然於胸了。 不過,台北有名的小吃夜市甚多,幾乎每個行政區都有一個夜市,有的甚至有兩個以上的夜市集中區,要一一走過,細細品嘗,恐怕不太可能,遊客們大可選擇一些最具特色的夜市走一走,也就差不多了。以勞工為對象的圓環夜市。圓環夜市位於大同區與延平區之間。十幾年前,這里就是台北最繁華的夜市,為台北小吃的代號,一到晚上,食客們就蜂擁而來,造就圓環繁榮景象,被稱為「小西門町」。這種情況,與當地人口稠密有關,而且附近人家都是一些由中南部來台北打天下的外地人,以打工的居多,影響所及,刺激了圓環夜市的名氣如日中天。當時,圓環夜市以海鮮聞名,「圓環蚵仔煎」、「炒生螺」,「魚翅羹」等都是從這里打出來的。可惜好景不長。自從台北市政府為了整通交通秩序和環境衛生,將原有的攤販安置至重慶北路二段與寧夏路兩旁營業後,元氣大傷,盛況遂不如從前,因為重慶北路和寧夏路皆為車輛行駛的大道,晚上才在兩側擺出攤販,成為流動性的,致使烹煮式小吃越來越少,大部分演變成販賣衣服、皮鞋、化裝品等攤位。倒是「圓環」本身仍以販賣小吃為主,面向重慶北路、寧夏路的半圓,外圍有三分之二為冰果店,另外半圓則是具有冷氣設備的海鮮店。雖然比以前有些冷落,但終究是台北最有名望的夜市之一。以看電影者為對象的中華商場夜市。從圓環折向中華路,就到了中華商場的小吃區了。中華商場是一棟很特殊的小吃區,它一共有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棟建築,以天橋連接,每一棟都是三層樓建築。小吃區多集中在二樓,大部分在愛、信、義三棟建築里。由於地處台北鬧市區,與台北車站相鄰,與著名電影娛樂區西門町近在咫尺,在電影放映前或散場後,大批看電影的人潮都會湧向中華商場吃點東西再走,因此中華商場小吃夜市總是熙熙攘攘相當熱鬧。販賣的東西以點心為主,夏天更是八寶冰的天下。中華商場誇一特點是,它早期是以安置大陸過來的營民為主,因此,這里販賣的點心,大部分合有濃厚的大陸口味,如「徐州啥鍋」、牛肉餡餅、回教的清真館、溫州大餛飩,「點心世界」的鍋貼、酸辣湯等,都是貨真價實的大陸口味,走一趟下來,中國大陸的口味。就基本上嘗過了。 以香客為對象的龍山寺夜市。在台灣各地,許多有名的小吃夜市都是隨著廟字的產生而產生的,如新竹城隍廟前的小吃區、基隆奠濟宮前的小吃區、鹿港天後宮前的小吃區……。這與早年廟會是人口集中地有關。萬華龍山寺是台北最為著名的古剎,盛名遠播,前來燒香的善男信女相當多,龍山寺的夜市自然興旺起來。龍山寺夜市區,早晚都營業,存100多個攤位。因為是以香客為主,所以攤位上多賣清粥小菜,既有禮佛之心,又可作宵夜之用,其他像宜蘭碗、台南虱目魚羹、蚵仔煎、赤肉羹等也相當有名。近年來,到龍山寺的遊客越來越多,龍山寺夜市也就更為繁榮。每到夏天,這里更以各式各樣的刨冰吸引遊客,其中最有名的首推八寶冰,即芋頭、花生、綠豆、大小紅豆、粉條、麥片、仙草、各式蜜餞,任君挑選,價格公道。龍山寺夜市區攤位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許多攤位的名字都以「龍」字開頭。名聲在外的華西街夜市。從龍山寺拐幾個彎,就到了聞名全島乃至海內外的華西街夜市。廣義的華西街還包括廣州街、桂林路與語州街一帶。華西街是一條很奇怪的夜市,這里曾經因靠近有名的「寶斗里」,所以早期曾是尋芳客密集的地方,並以有祛毒壯陽的蛇店與鱉店為其招牌小吃。走入華西街,最先看到的是蛇店的招牌,每家蛇店在華燈初上時,就在店前當場宰割各種毒蛇、活鱉、招徠顧客,店裡擺設的則是蛇鞭、蛇酒,供食客點食。常有人在蛇店生吃從活蛇中取出的鮮蛇膽,謂可以清熱毒、祛風塞。隨著慕名而來的觀光客的增多,華西街小吃也開始多樣化,尤其是山產、海鮮店。這里的燒酒蝦獨具一格,現場烹煮,保證貨真價實。其他的如販賣靈芝茶,也是華西街的特色之一。還有賣中葯的葯草店,幾個光著上身的年輕人扯著嗓子在那裡打拳賣葯,這只有以前的野台戲才能看到的場面。華西街就是這樣一條色彩雜離的夜市,山鮮、海貨、野台戲等,應有盡有。如果不想在當地吃小吃,單走一趟華西街,就足夠你回味無窮了。以學生為消費對象的士林夜市。士林夜市共分為兩部分,一是慈誠宮對面的市場小吃,另一就是以陽明戲院為中心,包括安平街、大東路、文林路圍成的弧形,兩處實際是連在一起的,因此規模很大,比圓環夜市、龍山寺夜市部更為壯觀。士林夜市的特點是附近學校極多,有東吳大學、銘傳商專、文化大學、淡江大學、淡水工商、北市商專等校,學生人數很多。因此士林夜市的對象主要是以學生為主,消費額經濟實惠,有些學生更在市場上擺個攤位賺點學費,這也是士林夜市的特殊之處。十林夜市小吃中較有名氣的是刀削麵、大餅包小餅、五百西西木瓜牛奶計、蜜豆冰及豬肝湯、蚵仔煎等多種。當然小吃只是士林夜市的主角之一,這里更有一些衣服攤、雜貨攤等,附近還有陽明戲院、立峰戲院以及民族戲院,逛陽明山、看電影、逛貨攤;再來一個美味的小吃,士林夜市確實不會讓入失望。人永和豆漿聞名的永和夜市。在水和,最有名的就是豆漿。現在打著永和旗號的豆漿店很多,但真正正宗的是在中正橋頭處,這里共有世界豆漿店、大世紀豆漿店與新世界豆漿店等六七家,它們的營業時間是24小時的,因此,這里既是夜市,也是早市,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永和豆漿吸引人的原因是夠味、新鮮,端上來熱乎乎的豆漿上會浮著一層薄薄的油,油條也炸得酥酥的,喝一口豆漿,咬一口油條,別有滋味在心頭。因此有許多游於,客居他鄉,一有機會回來,總是最先到永和解解饞。除了豆漿店之外,還有一些小吃攤,多以熱食為主。如果你吃過永和豆漿後還意猶未盡,那麼不妨折到小吃區吃幾塊臭豆腐、刎仔煎、豬腳線面或當歸鴨,一樣十分精彩。以逛百貨公司為對象的大樓式小吃夜市,大樓式小吃夜市,就是在一棟大廈中拔出一層樓,專供小吃攤營業,大都屬於百貨公司的另一部門,以逛百貨大樓的人為主要消費對象。這種夜市是由南部的高雄、台南等地傳來的;但在台北發展最快。目前這種大樓式小吃夜市主要有:公路局西站對面的台北廣場地下室、新光獅子林四樓、西寧南路萬年底樓和中華路巴而可三樓等。這些大樓式小吃夜市多在繁華商業中心,交通方便,人潮極多,樓內設備齊全,環境整潔,還可享受空調,有別於一般夜市的擁擠、烏黑和污濁的空氣。而且,南北口味集中在一起,台南擔仔面、基隆甜不辣等,匯集一室,一目瞭然,很快就能找到,可以一次吃遍全台灣,美味好享受。因此,大樓式夜市又堪稱台灣小吃夜市之縮影。
台北小吃攻略台北華西街夜市為一條著名的小吃街,也是經過當地官方規劃的觀光夜市。這里原名叫「猛甲」,是台北市區的發樣地,夜市已有40多年的歷史。有各式小吃店160多家,多數經營鄉土小吃。海鮮野味,如青蛙湯、赤肉羹、牛睾丸、燒酒蝦等小吃,烹制獨特,極富鄉土風味,遊人無不交口稱譽。活蛇、活鱉是這里小吃的特色。每當華燈初上,海鮮野味店前擺列著活蛇、活鱉,客人可以任意選購,當場殺剝、烹制。 台北饒河街夜市在松山火車站後站附近,交通十分方便。這條街由八德路四段與撫遠街交叉口起,到八德路四段的慈佑宮止,全長約600米,雖只是一條迷爾小街,卻也是松山、南港一帶人夜後燈火最輝煌的地方。這里夜市的攤位緊湊密集,除了街道兩側的商店外,商店前也有兩排攤位,道路中央還有兩排,令人目不暇接。夜市在傍晚5時起便人潮洶涌,直到午夜時才休市人去。台北園環夜市每天至夜晚人潮不斷,附近小吃經濟又實惠。經營方式吸引大批食客前來,均集中在重慶北路二段與寧夏路兩側。招牌小吃如路子煎、生蒸鵝肉、木瓜牛奶等。其旁飾品、化妝品等攤位林立,可順便逛逛。木瓜牛奶是一種用攪拌過的木瓜配以鮮牛奶及碎冰塊所調製成的飲品,喝起來非常香甜可口,令人回味無窮。台北遼寧街夜市是個迷爾型夜市。位在長安東路與中興中學之間,集聚各式各樣小吃攤。有鵝肉、蛤子煎、沙威瑪、上海鹵味、筒子米糕、雪花冰等,價格低廉且美味可口。台北公館夜市在台灣大學旁羅斯福路上,茶藝館、咖啡廳、書店林立;附近汀州路上有各種口味的餐館,如牛排、炸雞、川菜、火鍋、搶鍋面及東南亞口味的餐館。這里與眾不同之處是有濃郁的校院氣息。台北延平北路、迪化街一帶是台北昔日繁華之地。當地小吃雞卷、緒魚米粉、魚丸、油飯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小吃,香火鼎盛的霞海城隍廟和歷史悠久的永克市場為當地特色。迪化街為南北雜貨交易中心,代代相傳,貨真價實,吸引多數采購人潮。台北士林夜市,以經營豆腐花品種繁多、質量上乘而聞名,但許多人對甜酸怪辣、式式俱全的豆腐乾卻也頗感興趣,品嘗過後無不噴嘖贊嘆:真是到了士林方知豆腐好食。 轉貼小嘴吃八方:台北最值得吃的不是大菜,而是小吃。 我去年去過台北,我覺得在台北最值得吃的不是大菜,而是小吃。 一個是士林夜市,小吃攤子一個挨一個,我去轉了三次都沒有全吃過來,不過很多名字都是用閩南話念的,我記不住,印象最深的就是大餅夾小餅; 另一個是西門町,有「東區粉圓」,粉圓非常Q,還有「鴨肉扁」一定要嘗一嘗,在西門町一條街角的一個破破的、晃晃悠悠的小樓上,香得不得了;還有甜不辣、街頭小攤子賣的(不知是不是這么寫)……只是大部分我現在都記不往名字了。 尤其隆重推薦一家豬手飯,好像叫富大隆,地址我要查一下名片了,那裡的豬手巨香,肉又Q又不會膩,啃完豬手再叫上一碗鹵肉飯,真是一大享受,我百吃不厭。可惜那次在台北只待了十天,時間太少,真希望有機會再去一次!台北小吃耐回味 -------------------------------------------------------------------------------- ● 欣飛 台北是個國際都會,在飲食方面非常國際化。除了日本餐、義大利餐法國餐外,中國大江南北的口味到處可見,其中有台菜、廣東菜、潮州菜、辛辣川菜,以及其他江浙名菜。在台北,各式各樣的館子可多了,除了各類中餐之外,最普遍的要算日本餐館了。台北的街頭巷尾,都可看到或大或小的日本餐館。 說到「吃」,不禁想起學生時代的情境了。吃厭了宿舍里所提供的飯菜,便到街上找些其他的東西吃。早期在台大念書的時候,往往於星期天及假日,我們都會三五成群地去西門町看電影之後,找些小吃店去吃辛喝辣,所以西門町成為了我們這群人覓食的美食樂園。記得當時有許多小吃,吃起來,覺得樣樣都是美味佳餚。尤其是鹵鴨舌、鴨腳和鴨翅,令人回味無窮,這道美食,不僅台北人愛吃,許多觀光客也不遠千里迢迢前來捧場。據店家說是用祖傳秘方,加上特別的香料加以烹調,鹵品皮嫩,肉脆,有嚼勁,真是頂級的美食。 西門町的鹵鴨小吃之外,還有坐落在成都街的楊桃冰和漢口街的花生玉米冰,也都是令人難忘的甜品。經過腌泡過後的楊桃、鳳梨和李子,口感依舊像新鮮水果一樣清甜爽脆。尤其加上冰塊,在熱天里更覺得清新爽口。別小看這些賣冰的小店,他們可傳承了三十多年,至今屹立不倒,生意依舊興隆。 台灣早期的移民,多來自福建閩南,許多飲食習慣都受到閩南菜很大程度的影響,其中許多台式菜的烹煮多沿用閩南方式來做。閩南人和台灣人都喜歡吃炒米粉、蚵仔面線、大腸面線和蚵煎。台灣的蚵煎和新加坡的蚵煎不一樣,新加坡的蚵煎煎得干而香脆,台灣人偏愛糜濕蚵煎,並且常常加上其他蔬菜及紅色的醬料。我個人還是覺得新加坡的蚵煎好吃。 台灣人對面線好像情有獨鍾,當某人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後,他的親人都會為他煮一碗豬腳面線,以洗滌霉氣,轉危為安。雞蛋面線也是生日祝壽、保平安的美食。在西門町的峨嵋街有一間遠近馳名的大腸面線店,只有一個小店面,沒有擺桌椅,生意很好,有時還要排隊,顧客們捧著熱騰騰大腸面線當街站著吃,形成一幅有趣的街景。 台北的幾個夜市裡都有許多令人回味的台灣小吃。除了蚵煎外,還有貢丸湯、大腸面線、臭豆腐、福州胡椒餅等等。這些小吃大都經濟實惠,味道也好,夜市裡小吃攤的燈光,煮炒的聲音,以及顧客們圍坐在簡陋桌椅旁的吃相,構成一幅生動的畫面。他日離台之後,還會想起台北的小吃呢。(傳自台北)

D. 台灣有什麼最好吃的菜或者小吃

1.鼎王麻辣鍋

鼎王麻辣鍋在台北有好幾家店,要離開台灣的前一天小夥伴們晚上大約11點一起去吃,地址在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89號,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11:30~4:00。台灣的很多飯店和夜市一樣,也是一直到凌晨以後關門。這家店的就餐環境古色古香,設計非常傳統中國,連廁所的標語都很有文化,每一桌都有相對比較私密的空間。用的鍋是個三足的鼎,鍋外是中國古式陶,服務員永遠都是90鞠躬,態度特別真誠到位。雖然是麻辣鍋,卻不怎麼辣,湯可以直接喝,鴨血、米粉、醬料豆腐都是免費無限量的,鴨血煮了很久還是非常Q。酸梅湯也很特別,跟北京的完全不一樣,大家可以去嘗嘗。

E. 台灣小吃排行榜前十名分別是哪些

台灣小吃排行榜前十名分別是蚵仔煎、大腸包小腸、鼎邊銼、阿宗面線、甜不辣、棺材板、彰化肉圓、薑母鴨、生炒花枝、台灣牛肉麵。

3、薑母鴨

是一種進補的小吃。必須選用台灣特產的紅面番鴨,將鴨肉取下,用老薑,胡麻油,米酒,以及中葯製成葯材包,和鴨肉放在一起,於鍋內燉煮,約一個小時打開鍋蓋,頓時鴨肉的香氣彌漫開來,引得人直流口水。

4、大腸包小腸

台灣美食大腸包小腸的糯米腸、香腸,通常都先經過炭烤,而糯米腸切開後,也會再塗抹醬油膏等醬料。是台灣1990年代興起的一種特殊小吃,與美國的熱狗有異曲同工之妙。

5、阿宗面線

是台灣地道小吃,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主要原料為福建米面,其特點是色黑條細,筋韌爽滑,挑起來不斷條,清香利口。

將精緻的福建米面用溫水和成面團,取適量的面團放入面線床內壓入開水鍋中,煮熟後撈入溫水盆中,食用時在上面淋上海鮮、豬肉、菇類等澆頭拌食即可。冬可熱吃,夏可涼吃,有健胃消暑之功效。阿宗面線有200餘個品種。阿宗面線集中地體現了台菜豐盛的原料,精湛的技術和特殊的吃法,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F. 台灣的美食小吃你能喜歡幾分

喜歡5分,不能再多了。其中,最喜歡的是鹵肉飯。其他包括大腸包小腸、鼎邊銼、蚵仔煎、阿宗面線、甜不辣、彰化肉、薑母鴨、忠孝東路黃牛肉麵館、生炒花枝等,因為口味問題,並沒有覺得特別好吃。

G. 都知道台北是小吃的天堂,有哪些台北小吃最受歡迎

鴨片原粉,麻辣鴨血,沙威馬,丹仔面等肉圓 這是台灣人最愛的小吃,很有當地特色,以地瓜粉🍠太白粉或是米粉等製作而成的半透明肉圓皮包裹豬肉或其他配料的小吃。瘦肉里有鮮蝦若干,皮有彈性,內里嫩餪易嚼。每次回台灣他們都會帶各種生活用品,經常帶的一種零食有鳳梨酥、牛軋糖…

之所以叫「花枝」,是因為它的上部有十個肉腕,形狀像花枝,所以形象地取名。當你咬下去的時候,你會感覺到美味的湯溢出來了,還有各種粿和地瓜丸芋圓也超好吃,秒殺國內的滿記,芋頭和番薯味超濃台灣麻油雞台灣家鄉豆腐 台灣開洋炒絲瓜 台灣雪菜豆乾 台灣小魚花生 台灣菊花透秋。地中海等世界美食,都可以在台灣吃到。

H. 台北哪裡的小吃最多又最好吃

你吃過多少台北好吃的小吃?
以下是堪稱台北屬一屬二最好吃的小吃,你吃過哪幾家呢?

古早蛋餅------台北羅斯福路3段水源市場正門天橋下耕
莘魷魚羹------台北羅斯福路3段210巷12號大學口糯米
腸包香腸------台北羅斯福路3段316巷1號之6
藍家割包------台北羅斯福路3段316巷8弄3號
國王香雞排-----台北羅斯福路3段6段276巷(景美綜合醫院右巷口)
海生煎包------台北市景文街53號(景美夜市)
同安街面線羹----台北市同安街85之1號(汀洲路自強市場)
兄弟面線------台北市汀洲路3段235號
客家魷魚羹-----台北市汀洲路3段289號
劉記四神湯-----台北市南昌路2段2巷口(郵政醫院後面)
燒餅攤-------台北市金山南路1段129巷與臨沂巷口
政江號-------台北市金山南路2段109號
不一樣饅頭店----台北市金山南路2段182號
生炒花枝------台北市師大路39巷(阿鑫面線對面)
師大廣東粥-----台北市龍泉街17號
許家生煎包-----台北市龍泉街24號
前燈籠鹵味-----台北市龍泉街52號
老天祿鹵味-----台北市武昌街2段55號
鴨肉扁-------台北市武昌街2段2號
建中乾面------台北市寧波西街(建中後門正對面)
元祖楜椒餅-----台北市和平西路3段109巷內(萬華西三水市場口)
新竹肉圓------萬華西三水市場119號(龍山寺對面)
兩喜號魷魚羹----台北市廣州街225號
三重花枝羹-----忠孝西路1段38號B1(我家巷口的才是真正的三重花枝羹)

韓國魷魚羹-----中山北路1段105巷13之5號
紅燒鰻-------昌吉街51號(近台北橋)
雙連圓仔湯-----北市雙連街74號
白川町涼面-----台北市土林文林路112號
客家咸湯圓-----台北市大南路24號
宋江小吃店-----台北市天母北路2號
老崔蒸包------台北市酒泉街7巷2號
王家面館------八德路2段273號
珍蜜香腸飯-----八德路3段2號
吃香喝辣------南京東路2段115巷18之1號
富霸王豬腳-----南京東路2段115巷20號
黃記麻辣臭豆腐---南京東路4段133巷7弄2號
光復饅頭------南京東路5段73號
丁記面線------復與南路1段31巷2號
長春四神湯-----長春路119號(吉林路口)
北一排骨------忠孝東路4段205巷3號
阿水獅豬腳-----忠孝東路4段235之1號
肉粽麟-------延吉街114號
阿財魚翅羹-----延吉街157號
阿婆甜不辣-----延吉街華視後停車場
感謝您鹽酥雞----大安路和信義路郵局旁
小龍飲食------光復南路13巷31號
紅面線-------光復南路420巷4號
大王麻辣館-----台北市富陽街101號
穆記牛肉麵-----台北市吳興街239號1F
老蔡鵝肉------永和信義路9號之1
豫溪街臭豆腐----永和市豫溪街72號之1
哥弟筒仔米糕----永和市保安路29號
日發巴拉打-----中和市華新街129號
全成肉粽------南港中南街155號
四季補葯燉排骨---內湖瑞光路3段
淡水阿給------淡水真理街6之1號(最老店)
淡水黑店------淡水中正路1段62巷10號

三重美食:
*牛家莊牛肉麵--位在三重市正義南路合作金庫旁,
比有名的老張牛肉麵還要好吃(中午到晚上約8點),

還有牛肉湯餃,價錢合理實在。

*阿姑傳統小吃--位在三重市重新路一段73號,
他們自製的筒仔米榚和碗糕都很好吃,
讓人吃了想再吃一碗,價格便宜,
我吃過很多家只有這一家的最好吃。

*咸圓餛鈍冬粉湯--位在三重市長壽西街夜市處,
貴了一點點可是非常好吃(只賣晚上)(NT55-60),
一定要加泡菜吃。

*好吃面(我幫她取的名字)--有青蚵(約莫12點就沒了)、
赤肉、豬腸、豬肝可以混合的什錦面(NT45),
還有油飯,約莫早上6點半過後到11點就賣完了,有時生意好
10點多就沒了,東西新鮮是真的,一定要,加泡菜吃。

*正牌三重花枝羹--三重市正義北路上的平安街口,
早上九點半開始營業至晚上約11/12點,羹一碗NT50,
炒米粉NT25(都很好吃,可加辣椒更好吃)。

*阿發豬腳飯--我覺得比各大美食雜志介紹的三重五燈獎
豬腳好吃,因為五燈獎好吃我覺得倒還好,態度之惡劣更是
少見,加以先有阿發豬腳後來兄弟鬩牆才有所謂的五燈獎,
位在三重市正義北路33巷快到文化北路處,賣到下午。

*青蚵大腸面線--位在三重市大仁街靠近一家賴小兒科附近,
青蚵大腸料多,不要被嚇到,價錢實在NT30,在店內吃醬料
可自行調整,約下午3點開始營業到6點半過後就賣的差不多了。

*燈籠小籠包/牛奶饅頭--位在三重市文化北路靠近自強路
但還沒到自強路上,過年後漲價了一顆6塊,好吃不用多說,
傍晚到晚上有在賣,在一家萊爾富Hi-Life對面。

*芳園排骨飯--經多位嗜排骨飯的友人見證確實好吃沒得比,
風味和富盛名的君悅排骨飯相比斯毫不遜色,之所以位居巷內
原因是老闆和老闆娘不想生意太好,所以你晚點去買見到他們
夫婦倆吵架別驚訝,因為老闆想說客人來了不好意思不賣給人家,
老闆娘覺得該休息了不想賣太多,呵呵...五、六年前定價即為
排骨飯NT90元,在當時是頗令人乍舌的價錢,原因無他還是一句
他們想要生意差一點不想賣太多太勞累,老闆娘身體好像不太好,
所以訂貴一點看會不會生意差一點,他們在十五年前是三重無人
不曉的芳園排骨飯位在正義北路大馬路上,方圓百里皆可聞到其
排骨之香味位,在正義北路上,靠近重新路交介面有一家麥當勞
對面的全啟通運動鞋行巷子內,賣中午和晚上(晚上只到8點,
而且晚上只有老闆在。中午比較好吃-因為排骨是老闆娘炸的,
晚上老闆炸的風味不好吃了一些些。但如果你不是美食專家的話,
呵呵...就不會介意了,因為察覺不出來。^_^)

I. 台灣小吃街夜宵街哪裡最有名

No.10 忠孝東路黃牛肉麵館

著名美食家、旅行家舒國治先生強烈推薦,號稱:"純粹鮮香上,此店全台北稱第一。"牛肉湯香醇、鮮腴、凈清,不帶一絲其他作料味(如豆瓣、花椒、肉桂、沙茶、番茄、醬油)。有的行家在吃面時欲極盡酣暢淋漓,特囑牛肉另擱放一盤,只全心大口呼嚕吃面,肉僅偶夾一兩片,所剩肉片打包帶走回家。

No.9 彰化肉

彰化肉圓的主要材料是特選番薯粉(清明節後產制),上等豬肉,竹筍配蔥,玉桂香料。經過配製炊蒸,即是圓形表皮潤澤富彈性的半成品。放入不溫不燥的油鍋炸上數分鍾,撈起澆灑特製的佐料——糯米,糖攪拌而成的甜醬,加上上等壺底醬油。吃起來感覺皮脆餡香,味道可口。

調理方法先將肉圓連同容器放入蒸籠蒸熟,固定外型,待食用時,再油炸而成。吃完後還附送一碗清淡美味的骨湯(用香菇頭,大骨經過二小時的慢燉細熬煉成的)。肉圓外皮多以甘薯粉製作,內餡視各家口味不同而有差異,但多數店家用豬後腿肉製成的絞肉,佐以香菇為主。彰化肉圓是台灣彰化縣的特產,據傳是由位於彰化市的一名肉圓創業者吳許水桃所創。撈起澆灑特製的佐料――糯米。味道可口。

No.8 鼎邊銼

鼎邊銼是台灣基隆最有名的一道小吃,"銼"是台語,為爬滾的意思。傳說鼎邊銼原本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裡這算是家常小吃。其製作是用米磨成米漿,沿著大鍋鼎邊滾下,米漿滑滾的動作叫銼,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邊銼。打成一個卷。台南著名小吃,來自明末清初闖王李自成落難民間,向百姓乞討用以果腹的逃難點心,登基後因懷念這樣一道點心,不只為其命名還訂為御菜,流傳至今。

No.7 生炒花枝

這道小吃鮮嫩爽口,花枝軟嫩Q彈。它是以新鮮的花枝和筍片,胡蘿卜一起快炒後,勾芡汁。

本期一起了解一下台灣小吃生炒花枝。這道菜以新鮮的墨魚和筍片,再加白醋調味,滋味咸中略帶酸甜,墨魚格外鮮嫩爽口。

有的說略焯一下,有的說先將生枝冰在水裡,用時直接從冰水裡撈出下鍋炒,據說這也是士林夜市的做法。

之所以叫"花枝",是因為魷魚上部有十個肉腕,形如花枝,於是形象地取名。"花枝"是由主料魷魚,配以各類竹筍,胡蘿卜熬制而成的。僅憑"生炒花枝"這個美名,就當先品為快。一口咬下去,會感覺到鮮美湯汁溢出,而滑韌的花枝口感更是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