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黃牛肉那個產地的更出名而且好吃
這個主要要看你是喜歡什麼樣的口味的,不同地區的牛肉都有自己的特色。像貴州黃牛肉主要就是脆爽,如果你是要炒、涮火鍋就很適合。但如果你要燉牛肉吃的多的話,東北那邊的黃牛肉就很好。所以看你自己口味吧。
❷ 三江:江畔侗家木樓一頓黃牛肉吃嗨了
人到中年,多半會 變得口是心非。出差公幹,尤其是往基層走,人家請幾餐吃喝,吃著喝著就生出情來,你兄我弟的,恨不能讓服務員去廚房拿刀來,當場剜出心來亮亮相,情狀如同自幼走失的親兄弟被找到手了。最經典的場面在餞行訴別之時,執手相顧,再三傾訴。此時有兩句話必定要說,「這地方一定要再來,多來!」「到省城一定打個招呼,我來安排。」這些都是屁話,沖動過後就沒這回事了,也沒有誰非要當真,大家都是成年人。沒准,下回在哪兒遇上,還要問聲「貴姓」。
但前幾天去三江,我確實真誠地跟各位新老朋友一一握手,真誠地說,我一定要多來。非為虛情假意,只為在此吃了一頓漂亮的黃牛肉火鍋。要知道,這年頭要痛痛快快吃頓好牛肉,可著實不容易。
三江是廣西唯一的侗族自治縣,地處桂北湘、黔、桂三省區交界。我是上街喝油茶,溜達回來時,發現有個館子,打的招牌是獨峒黃牛肉,心神一動。獨峒鄉在與貴州接壤的高寒山區上,海拔有八九百米,料想這地方水牛不多,不如抽空吃他一頓。南寧菜市場賣牛肉的小販,攤攤都說自己賣的是黃牛肉,生牛肉我分不出是黃牛還是水牛,但做熟後水牛肉那種粗礪口感,還是很明顯的。這么多年來,我大概也沒買過幾回真正的黃牛肉。在此遇上黃牛肉,豈不乘機饕餮一頓?
意思流露出來,一位三江小老弟就跟我說,要想吃黃牛肉,我來訂地方,有個更好去處。晚上,他果然把我們帶到縣城邊上潯江江畔,緊挨河灘,隔著條砂土路,有一座按侗族風格建的二層木樓,看模樣還挺新,就是一家黃牛館——這名字起得,讓人摸不著頭腦,我們是來吃黃牛肉,不是直接吃黃牛。潯江是珠江流域西江幹流中遊河段,上接黔江段下游,下連西江段上游。流到三江縣城,江面已經很開闊。此地離人煙頗遠,沙灘上走走,隔江看看遠處的房子,欣賞一下木樓,很有一番靜謐幽靜的感受。
上得樓去,已經擺了幾個菜了。除了青菜,都是從牛身上找來的。幾乎都是生上,吃火鍋。三江緊鄰貴州,貴州的酸湯火鍋很出名,酸湯豬腳、酸湯魚、酸湯牛肉都很受歡迎,三江飲食很是受黔南尤其是侗族地區影響,這種酸湯火鍋不少見,而且味道相當地道。這晚上的火鍋,用了個鴛鴦鍋,一半酸湯,一半牛肉湯。酸湯是一種野生小番茄發酵而成,紅通通的,乍一看去以為和川、渝麻辣火鍋一樣辣,其實不怎麼辣,徒有其表。相反,小番茄發酵而成的酸湯,味道淳厚,帶著淡淡的柔和辣味,煮了牛肉後,夾雜了濃郁的鮮味。吃幾口菜,就忍不住一個個盛湯來喝。有位南寧同去的同伴,以前沒吃過這種酸湯火鍋,這回是喝得過癮,一碗接一碗,簡直是從頭喝到尾。清湯看起來很濃,但也還算清爽,味道鮮甜,牛的肉香真實濃郁,在南寧喝到的牛肉湯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兩廣人吃牛肉,喜歡吃新鮮牛肉,而不像北方那樣,以燉、鹵、醬為多。早上吃牛肉粉、牛肉麵,多是現加鮮牛肉一起煮,很少有現切鹵牛肉、熟牛肉另行添加的。但做牛肉很要點手藝,追求持鮮嫩不柴的口感,最常見的生炒牛肉,大部分人動輒炒老。要想吃到鮮嫩的牛肉,下火鍋最保險,不容易走調。
我老家玉林一帶,上世紀末起流行起吃牛料,牛肉和下水混著吃,就叫牛料。有兩種吃法,一種是把牛肉片加一些黃喉、百葉、牛腸之類的下水(具體什麼料可以自己選配,加起來往往數斤肉料),混在一起大火爆炒,再另炒一些豆芽或豌豆、韭菜之類素菜,墊在大圓盤底,把炒好的牛料鋪在上面,連牛料加墊底的菜,起碼三五斤,吃得極有氣勢。這種吃法,全看廚師手藝,吃起來除了諸種牛料混在一起合成的奇香外,奇怪的是每個店都能將牛料炒得非常脆口,很有嚼頭,而且上菜很快,點菜後不到十分鍾一大盤就能端上桌。
另一種吃法,就是燙火鍋。也是自己選配牛肉、下水,以及牛肉丸子、牛紅這類以牛為原料加工的菜,一煲清水下點姜、蔥、紅棗和枸杞,燒滾就可以將菜倒下去燙。牛肉和牛下水都是燙火鍋的上品食材,所以玉林牛料很快傳到了南寧,開了不少玉林牛料攤店。剛傳入時,城管管得還不是很嚴,常有一些特色大排檔開在簡易房、臨時建築里,甚至擺到路邊。冬天寒風冷雨飄著,人們頂著大遮陽傘或店家臨時搭的蓬布,就在露天街道上哆嗦著吃牛料火鍋,這種盛況持續了足足好幾年,直到後來入室經營。
黃牛多是在天然環境放養,吃的是新鮮百草。所以肉質鮮嫩,比日本大阪進口來的冰凍雪花牛肉口感還要好,最好在宰殺後三四個小時內吃。玉林人來南寧開牛料店,為了表示自己的牛料新鮮,每個攤店都在顯眼的地方掛著牛的遺體,真正做到想吃哪塊肉就給你切哪塊,牛下水、牛肉丸等也分門別類,裝在托盤里擺在牛正面。黃牛個頭小,每頭牛可用的新鮮牛肉並不是很多,而下火鍋的牛肉,對質地要求更高,一個店每天殺牛一兩頭,不是這樣配著下水,還不一定夠賣。
三江黃牛肉火鍋的吃法和味道,只比玉林牛料火鍋多了一道酸湯味,其他也是差不多的。而且,平時吃牛肉,炒也好涮也好,為了追求鮮嫩口感,往往要先碼味腌一下。但無論三江還是玉林的牛肉火鍋,都是點好單後切好裝盤直接上桌,並不事先腌制,頂多在肉上面放點蔥段、芹菜配飾。下鍋後,不管煮多久,肉都不會發硬發柴甚至咬不動,我也很奇怪。
吃牛肉當然是吃黃牛肉後,肉質遠勝水牛肉。以前無論水牛還是黃牛,價值更在於「役使」。很多朝代,明令禁止屠宰耕牛。過去的牛,有點像這些年瘋炒的房子——既有使用價值,本身也是一筆大資產。所以,養牛的農戶,非常珍惜自家的牛,有句話說,「再餓不殺耕地牛,再窮不殺看門狗」,說視為家庭成員也不為過。前些年廣西農村盜牛之風不絕,很多養牛的人家,夜裡要扛著鋪蓋到牛圈值守,甚至把牛拉回家裡放。一些住木樓等干欄式住房的民族地區,一樓就是專門存放豬、牛等大牲畜的。在農村偷牛如被發現,會全村全寨的人追出去,往往循跡追到次日,一跑數十上百里路,捉住了偷牛賊,是要往死里打的,可見「牛」這筆財富在農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不過,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耕作方式的改變,用牛來協助耕作的農戶越來越少,牛的價值漸漸從役使變為食用為重。甚至養牛的人也越來越少,肉用牛一般由養殖專業戶、養殖場批量飼養,品種上也多以進口的優質肉牛為主,很少有專門養殖水牛、黃牛作為肉用。
水牛幾乎只能在南方養殖,因為水牛能夠游泳,耕水田非常的好用。黃牛則南北方均有,但以北方為多,主要是黃牛耕水田不如水牛給力,但耕種旱地水牛就比不上黃牛來勁。而肉用的話,黃牛肉質更受歡迎。經育肥後的黃牛,屠宰率可以達到60%以上,其肉顏色一般呈棕紅色或暗紅色,脂肪為黃色,肌肉纖維較粗,肌肉間無脂肪夾雜。吃起來,黃牛肉肉質細膩,脂肪分布好,肌肉結實、柔細、油潤,皮下有少量黃色脂肪,肌肉間也夾雜少量脂肪,因而滋味鮮美,肉味濃而不腥膻,肉骨比例高,肉體脂肪比例低。而水牛一般是用淘汰的老殘牛屠宰肉用,肉色暗淡,有紫色光澤,肌肉纖維粗而鬆弛,乾燥而少粘性,很耐煮,不易煮爛,肉質很差,遠不如黃牛肉。因此,水牛肉價格要低於黃牛肉。
黃牛肉性溫熱,滋補作用較強,尤其擅長補氣,是氣虛者食養食療的首選肉食。明韓懋所著綜合性醫書《韓氏醫通》認為,「黃牛肉補氣,與綿黃芪同功。」清汪紱所輯《醫林纂要》也強調:「牛肉味甘,專補脾土。脾胃者,後天氣血之本,補此則無不補矣。」唐陳藏器著《本草拾遺》更指出,黃牛肉補氣、健脾,對虛弱之人可以助其健壯,對脾虛水腫的人,則有「消水腫,除濕氣」的良好功效。現代醫學也認為,黃牛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有利於防止肥胖,而且不致攝入過多膽固醇,有利於補充足夠營養而又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所以,要吃牛肉、喝牛肉湯補養,應選黃牛肉才算對症。
按道理,水牛肉來源遠較黃牛肉少,但奇怪的是,南方菜市裡吆喝賣純正黃牛肉的,買回家一做,眼睜睜地吃出了水牛味,比老母雞變鴨還要神奇。後來想想也就釋然了,現在的販子,能將牛肉邊角廢料甚至鴨肉、豬肉粘合成一整塊牛肉。網上叫賣的牛扒,大半斤重,十塊錢都不用。兩相比較,有水牛肉吃都還不錯了,總比吃奸商們的創新成果。所以,到三江能吃上一頓純正的美味黃牛肉,恐怕是自己積德有餘。
這頓黃牛肉火鍋,除肥、瘦牛肉外,還點了牛骨髓拼牛腦、牛血、牛肉丸、牛蹄各一份,牛百葉兩份。瘦牛肉之細嫩鮮甜自不必說,有一種入口無渣的感覺。我們平時在外點個炒牛肉,吃碗牛肉粉,用的牛肉多是筋頭巴腦或庫藏凍牛肉,絕無好肉可言,算算菜市賣多少錢一斤,盤里碗里有多少塊肉,心下就清楚了。肥牛肉的肥肉部分,嚼起來竟有脆的口感,瘦的部分則柔軟細膩,嚼著一脆一軟,口感妙不可言。尤其意外的是,點了一盤牛蹄,我從未吃過這東西,早早放鍋里打底,開吃時小老弟先給我們每人碗裡布了一塊。一口咬下去,我就被那口感傾倒。這東西膠原蛋白非常豐富,我不相信吃膠原蛋白能美容,也無此需求,但膠原蛋白豐富的東西,口感非常美妙,要費心地一點點把近乎軟骨的肉啃下來,再細嚼時又非常彈牙。想起以前聞說,有人拿牛蹄假冒熊掌,如今一試,覺得牛蹄是有這資質的。牛肉丸子幾乎是純牛肉做的,加生粉不多,吃起來也沒有傳說中的彈牙勁力,但是味道真的不錯,就當吃了塊好牛肉。
❸ 小炒黃牛肉是什麼菜系
小炒的黃牛肉應該屬於川菜,都是以麻辣。再炒這種黃牛肉的同時可以放一些麻椒辣椒。
❹ 貴州黃牛肉館怎麼樣菜好吃么
貴州黃牛肉管非常好吃,貴州菜的特點就是香辣,黃牛肉鹵製得非常入味,鮮香麻辣。而且每一道菜都是家常菜,很有地方特色。
❺ 湖南特色家常菜,小炒黃牛肉,你吃過嗎
我國的飲食文化十分豐富,八大菜系裡,我最喜歡吃的還是湘菜,我甚至還為了吃香菜,專門跑到湖南旅遊,在當地吃到了各種各樣的美食,其中有一道菜令我印象極其深刻,這就是小炒黃牛肉,這道美食在當地是十分受歡迎的,很多地方在舉辦婚禮或者過年過節的時候都喜歡做一份地道的小炒黃牛肉,湖南當地的老闆還是比較熱情的,甚至還當面做了一遍給我看,下面我把這道美食的製作方法分享給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在家裡嘗試一下,味道十分美味又獨特。
先備好用料:黃牛肉300克,蔥一段,姜一小塊,鹽6克,芹菜一小把,大蒜3瓣,朝天椒8個,胡椒粉5克,料酒5克,味精3克,紅薯澱粉8克。這道菜菜有一點比較特殊,就是不需要准備生抽和老抽,也不需要准備花椒這道菜吃起來純粹是香辣的口味,沒有一點麻辣的感覺,這些在製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
❻ 私藏小館·湘菜 | 這大概是全北京最下飯的推薦
湘菜,是中國人吃辣地圖中,不可或缺的一塊。
湘菜的辣,辣在本源,小米椒、螺絲椒、朝天椒各種椒,味道雖是各不相同,卻能勾起 食客對湘菜相同的「饞意」。
好吃的湘菜,很少出沒於人群熙攘的商圈,多數藏在七彎八拐的小巷,來往食客大多說著鄉音,不看菜單叫上幾個小菜,三兩好友拎一瓶美酒,大家圍坐一起暢談至深夜。
那如何判斷一家湘菜館是否好吃,答案就在於餐館里有沒有人喊: 「老闆! 再加一碗飯! 」
盛滿菜品的瓷盤里,是最忠實的味覺記憶,鼻尖被辣味激起一層薄汗,麻酥酥的感覺從舌尖傳遍全身,吃飯時一鼓作氣,收尾撂下碗筷抹一把額頭的汗珠, 這一頓,才算是吃好了。
這一次,吃不胖天團去往驅車兩小時才能到達的東六環外,又至人聲鼎沸的三里屯商圈,再到 科技 大廈鱗次櫛比的中關村, 從長沙到婁底再到湘西,就等你去嘗這一口。
湘菜香
NO. 1
地址 :通州區宋庄小堡村北街28號(宋庄入口)
俗話說: 酒香不怕巷子深 ,這家湘菜館真是深得其精髓。
店開在東六環外,招牌都只能看到兩個字,去那吃飯還要卡好時間,早了要在門口等開餐,晚了老闆就不接單了。
館子里十餘張桌子,飯點總是人滿為患。散客可拼桌,幾桌散客湊成一起,飯吃完了朋友也交上了,如果你問什麼菜好吃,老闆說隨便點都好吃。
後廚飄來的陣陣菜香,和按耐不住看向別人飯桌的食客, 足夠讓老闆說這話時胸有成竹。
來這的食客大多都是湖南本地人,也有不少慕名而來的老饕,還有人開車一兩小時最終還是在外等位,所以要吃到這里的飯,需要一點耐心。
這家上菜一律用白瓷碗, 瓷邊缺口是來往萬千食客的最好證明,菜里藏著的煙火氣,只有品嘗過的人才最知道。
飯只管一桶一桶的點,拍個照的功夫,同行的人飯碗就下了一半,果然好吃的就要搶著吃,不然就沒有了。
黃瓜清甜,紫蘇發出的草木香氣混合在一起,爽口又好吃。看起來像味道很重,但是入口有種家常菜的感覺, 菜里掩藏不住的煙火氣,是「家」的味道。
金錢蛋外皮焦香, 蛋黃用舌尖一壓就能成沙 ,螺絲椒提香,辣椒的烈性中和了食材的腥味。
蛋白Q彈,蛋黃軟糯,讓人根本停不下筷子。對於不愛吃全蛋的人來說,這道菜會打破你的原有認知,開啟新世界的大門。
蘿卜干炒 臘肉 , 作為湘菜必點,一點都沒有辜負它的名頭。
風乾的蘿卜干沒有被時間帶走它的滋味,很好的保留了蘿卜的汁水,不柴不幹恰到好處,腌制的 臘肉 ,肥而不膩入油鍋一炒,肉香四溢。
加上幾根大蒜、幾捧辣椒提味去腥, 這美妙的滋味,只有舌尖才能知道。
櫃台上擺放的,是老闆自家做的 剁椒、腐乳,紅通通的顏色格外誘人 ,老闆說很多人買完遠渡重洋帶去海外,就為吃上這一口。
買了兩罐回家,沒想到一周就吃個精光(真不是我吃的多!)
望湘園
NO. 2
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朝陽北路101號朝陽大悅城F7
不得不說, 干鍋煮出湯汁完全就是犯規的操作 ,牛蛙在咕嚕咕嚕的湯汁里,吸取著泡椒的酸辣,酸筍和青筍一齊打底。
蛙肉緊實彈牙,吃下一口根本停不下來,只想著以湯泡飯,大快朵頤一番。
雖是冷盤,但上桌之後還是被豬蹄的香氣所吸引。
小米辣薑末蒜末和麻油一起調成的醬汁,跟溫熱的豬蹄拌在一起,激發出豬蹄肉原本的香氣,豬蹄倒不是特別軟糯,甚至有些難嚼, 但醬汁和豬蹄配合的恰到好處, 只是以辣度來說實在是不夠「湘味「。
農家小炒肉是當仁不讓的湘菜代表選手了,光是提起這幾個字都感覺自己餓了。
望湘園的小炒肉味道不錯,點單時可選普通肉和寧鄉花豬肉,兩者的區別只在 寧鄉花豬肉在油脂上更肥厚一些 ,炒制出來自然味道也誘人很多,辣椒味道溫和,解掉了吃肉帶來的油膩。
只是辣味整體偏溫和, 一度讓人懷疑走錯了館子。
望湘園的糖油粑粑,像是懶蛋蛋一樣軟趴趴癱在盤子里,只有在用筷子戳開的瞬間,才覺得內里有韌勁,味道也有些普通了。
越來越湘
NO. 3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路71號
網評海淀區熱門湘菜第一名,店鋪開在程序員扎堆的中關村, 光是這兩個Title,就不免讓人心生好奇。
點菜以拿簽的方式進行,半開放式廚房,師傅在裡面顛勺,食客可以看著自己點好的菜品從下鍋炒到盛出鍋,餐廳的主體部分全以木頭製成,有種濃郁的田園風。
原先有的酸辣雞雜已經退出了菜單界,取而代之的是這款特色雞雜,雞雜和成沫的雞蛋炒在一起, 香辣的味道被剔除了一大半 ,剩下的只有雞腥味,實在讓人愛不起來。
在吃這家店之前,就聽聞這家臭豆腐能在全北京的臭豆腐界站穩腳跟,可沒想到端上來的臭豆腐不臭,嘗一口也只覺得微辣。
咬下去外皮焦香,內里中空,豆腐的汁水完全爆裂在口腔中,脆蘿卜干在口中嚼的咯吱作響, 辣味這才卷土重來,襲擊你放鬆的味蕾, 不愧為超過文和友的臭豆腐。
越來越湘除了臭豆腐有名,另一道湘味名吃——糖油粑粑也能拔得頭籌。
一上桌就能被它的外表吸引,甜漿輕薄的掛在表面,加上幾粒芝麻, 像是瓷器一般好看, 粑粑入口勁道卻不沾牙,內里柔韌的力量盡顯,真不愧為一匹黑馬。
盲點一份青椒炒肉米粉,但令人有些失望,米粉不韌,辣椒炒肉的汁水沒有滲入米粉裡面,不得嗦粉精髓。
湘彬萱
NO. 4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花園路2號牡丹園翠微大廈北側 美食 街
身邊的湖南朋友一提起婁底,只會說: 「婁底菜辣得很咧。 」 天團整團不信,卻被啪啪打臉,在諸多湘菜都改良的北京,婁底菜一如既往的辣翻味蕾。
新化三合湯用的油叫「山胡椒油」 ,是婁底當地才會有的特色油,在下單前服務員會反復詢問用正常油還是山胡椒油,有可能會受不了這個味道,這不由得讓人好奇這一口正宗的「婁底味道「,到底是怎麼樣的?
初入口, 湯底就像是薄荷加香茅熬了三天三夜 ,這樣猛烈的味道,一瞬間就能去掉牛肚牛血的腥氣,喝完兩口,感覺像是喝了一碗加強版冬陰功湯,味蕾完全被主導,喝到上頭。
酸蘿卜和肥腸的結合,光是在菜單上翻翻,就讓人挪不開眼。
酸蘿卜是經過腌制的白蘿卜,口感酸甜帶著一絲辣味,肥腸洗的干凈,切成細條和酸蘿卜一起不停翻炒, 蘿卜的酸味滲透進肥腸,肥腸的香氣和酸蘿卜一起 ,打開味蕾,又辣又爽真是太刺激了。
新新湘菜館
NO. 5
地址 :北京市東城區新中街二條8號
中午十二點,這家餐廳根本挪不開位,來這吃飯的人,秉持著胡同里的蒼蠅館子,才能知道食物最本真的味道。
肥瘦相間的五花肉被切成塊狀,瘦肉的勁道和肥肉的軟糯混合在一起,香料散落其中, 黑色缽子被爐火燒得滾燙,肉在缽子里煨的軟爛。
端上桌夾起一筷送入口中,肉香四溢入口即化,嚼上幾口肥而不膩,唇齒間留下了奇妙的微甜滋味,這大概就是吃肉的幸福。
煙筍是湘菜中著名的菜品,將新鮮的筍用熏制的方法製成煙筍,在每一口的滋味中嘗出筍的鮮嫩和草木熏制的清香。
煙筍和 臘肉 的組合,無疑是封存時間的最好例證, 臘肉 被高溫激發出的油脂和煙筍混合在一起,不吃三碗飯都對不起這道菜!
酷 湘
NO. 6
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29號412室
這是藏在百子灣的 美食 秘境,進大門之後蜿蜒的竹林,輕舟羅扇,讓人根本猜不到這里是吃湘菜的。
一看菜單, 有它,就知道來對了地方!
臭鱖魚是酷湘的招牌菜,徽派臭鱖魚多用自然發酵, 湘味臭鱖魚則用臭鹵腌制 ,雖然氣味聞起來令人對它印象不怎麼樣,但只要一下筷子,就停不下來,沒有人能拒絕臭鱖魚的鮮香美味。
酷湘的在臭鱖魚做好後,再將片成薄片的酸筍和激發香味的紫蘇倒入碗中,一起燉煮,雖然叫臭鱖魚,可它是真的香。
紅莧菜這個名字,就代表了這個菜不太一般,只要高溫烹煮後,就會呈現「賽博朋克」粉色。
酷湘的骨湯湖南紅莧菜, 湯色被莧菜染紅,充滿濃濃少女心, 湯底濃厚有著淡淡的骨香,鹹淡也剛好合適,在黃昏時刻吹著微風,自然是非常愜意了!
湘 腸 香
NO. 7
地址 :朝陽區姚家園路團結湖東里甲3-1號
此次探店中唯 一一 家主打肥腸火鍋為主的湘菜館,除了招牌肥腸火鍋,還有魚雜火鍋等等,總之就是不愛炒菜!
肥腸薄嫩Q彈, 食材處理的很乾凈,沒有一絲腥味,吃起來很過癮,咕嚕咕嚕的聲音里傳達的是滿滿的誘人食慾,除了會越吃越咸,沒有別的缺點,還能下各種蔬菜、豆皮,是真正的美妙火鍋了!
肥腸火鍋真正的寶藏部分,在於一份剛出鍋的泡餅,把餅浸泡在火鍋里,稍微煮個幾十秒, 泡餅里吸滿濃濃的湯汁,一口咬下去都是肥腸火鍋的香氣 ,實在沒辦法停下筷子,只能晚上出去多跑幾圈!
肥腸火鍋吃完,再來一道特別點的甜品,蜜汁糯米棗。
紅棗去核包裹一團緊實的糯米,外面再澆上一層蜜汁, 老闆說這道菜別名: 心太軟 ,不吹不黑,這道菜好吃到一點都不忍心咬下它。
永州駐京辦
NO .8
地址 :豐台區高樓村49號
永州血鴨的好,一吃忘不了。
血鴨好吃,但菜色總是讓人有些害怕,一盆豬肝色的鴨子讓初次品嘗的人,很難果斷下筷,但血鴨的魅力就在一次大膽的嘗試之後。
均勻的鴨塊裹著血漿,鴨肉肉質勁道, 味道很香卻不辣,是妥妥的下飯利器了。永州駐京辦的血鴨不僅味道好,分量也大,三兩個人吃小份都吃不完。
店員打包時候告訴我們,血鴨真正的精髓在第二次回鍋翻炒,鴨血焦香鴨肉入味,風味比剛出鍋更勝一籌。
在北京吃到的東安雞,大多經過改良帶著甜味, 永州駐京辦的東安雞,生來就不安分 ,雞肉藏在仔姜和泡椒之下,吸滿酸甜的湯汁。
其中最鮮明的酸味,來自於永州地區的米醋,吃完雞肉湯汁帶回去泡飯、拌面樣樣好吃,簡直令人驚喜。
紅薯尖是永州駐京辦的「特色「,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紅薯尖就種在後院。
每天都有大師傅澆水,精心培育才養成這些秧苗,味道自是不用說, 菜尖的部分鮮嫩多汁,空口吃能品嘗出其中的絲絲甜味, 除了清炒沒有比這種更好的吃法。
辣炒魔芋豆腐,豆腐有種果凍的質感, 筷子不夾緊就會「咻「的跑掉, 魔芋低卡又好吃,配上泡椒和蒜末,再一次為愛打call。
可能湘菜館
NO. 9
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15號永輝超市底商101-2
這一盤小炒黃牛肉,分分鍾奪走你的心。
泡椒的辣和牛肉的嫩相互滲透 ,才能擁有奪人胃口的氣味和顏色,空口吃一顆泡椒,又酸又辣,彷彿鼻腔里都冒著火焰。
臘味合蒸,算是湖南人在過年期間才會上桌的菜,主要以:臘魚、 臘肉 為主,底下墊滿茶樹菇,用菌類的香氣去掉臘味的油膩。
涼拌無骨黑雞爪,是比小炒黃牛肉更加誘人的存在,雞爪骨頭全盤脫出,沒有一絲猶豫。但就算脫去骨頭,脆骨也能讓你嚼個痛快,咬到臉龐發酸,裹在雞爪上的辣油香辣十足,就算已經吃撐了,也要再帶一份回家。
湘宴老飯鋪
NO. 10
地址 :工人 體育 場北路三里屯soho3號商場3306
作為某音上風很大的一家湘菜館,從它大隱隱於三里屯的另闢蹊徑,到和諸多 美食 爭一家之地的劍走偏鋒,湘宴在隨時隨地體現著自己的不一般。
剁椒每個地方的做法不同,這一家的做法是將小米辣以鹽蔥蒜白糖腌制,之後輔以白酒和豆豉一同腌制,剁椒中的辣會被最大程度的激發出來。 魚頭一邊剁三刀,既不會散也能入味。
大小均勻的剁椒和去掉黑膜的魚頭結合在一起,鮮美程度更上一層樓,魚頭中的酒香和醋味讓原本就細嫩的魚肉更加Q彈,加上一碗 混上湯汁的白面下肚,真真的是人間好滋味。
小炒肉的湯汁和米飯相得益彰, 熱氣騰騰的白飯很好的瓦解了肉的油膩 ,小炒肉將油脂的香氣送給米飯。
拿起勺子只是隨便翻動幾下都能讓人味蕾大開,根本不能等飯涼透就趕緊吃完,一碗飯下肚,像是回到了吃到美味停不下來勺的小時候。
湘宴的臭豆腐比起其他家來說,最大的特點來自於端上桌一股臭味來襲,氣味得到確認。
但是 口感卻沒有氣味來的正宗 ,臭豆腐內在比較干,湯汁少,也沒有那種剛出鍋的酥脆感,評分一般。
幾場大雨之後,北京的氣溫驟降,讓人不禁想來碗熱湯,湘宴的這碗番茄紅湯,絕對是番茄愛好者的心頭寶。
湯汁濃郁,酸甜相當,喝下一口解辣又消膩,胃裡暖和舒適,天團一致認為是這次當之無愧的盲選彩蛋了!
先別慌對著屏幕咽口水,不如收好這份清單趕緊去吃:
謝謝你看到這里, 點 擊「在看」,這個九月和湘菜公布戀情~
文 | 蘇打
圖 | 蘇打
設計 | 值得喵
❼ 黃牛肉怎麼做好吃又嫩
黃牛肉做得好吃又嫩的方法如下:
食材:黃牛裡脊肉。
配菜:紅尖椒、小米椒、泡椒、香菜。
1、第一步:把黃牛肉清洗干凈,然後把牛肉的筋膜去掉,筋膜會影響牛肉的口感,所以去掉不要。
香氣四溢,牛肉鮮嫩有嚼勁,一點也不老,下酒下飯超好吃,喜歡你也可以試試。
❽ 湖南的「小炒黃牛肉」為何能走進聯合國,它到底是什麼來頭
如今,網上有很多網紅美食。每次你出去,你都得去幾家網紅飯店打卡,否則你會為你的胃感到難過。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長沙的網紅菜,非常的歡迎,而且還進入聯合國。讓我們看看這兩家餐館是什麼。
據炊煙時代小炒黃牛肉品牌創始人譚艷介紹,小炒黃牛肉是由偏遠山區的黃牛製成,工藝是用30秒的爆炒時間來最大限度地保持牛肉原有的味道和新鮮度。小炒黃牛肉以其對食材的極度追求和獨特的烹飪方法,在長株潭地區贏得了廣泛的口碑,被顧客譽為「國內難得一見的最佳湘菜」,並連續三年被列入公眾點評名單。
❾ 黃牛肉怎麼炒才鮮嫩好吃 炒黃牛肉的做法
1、主料:黃牛肉260克、紅小米椒30克、杭椒100克。配料:泡野山椒15克、生薑末15克、大蒜末15克、湖南剁椒15克。
2、將牛裡脊肉去除筋膜橫著紋理,切成2毫米左右的薄片,太薄或者太厚都會影響口感。盡量選擇已經完全剔除筋膜的牛裡脊。將杭椒去掉尾部,直接改刀成3-4毫米的小圈。將紅小米椒也同樣操作切成小圈。將泡野山椒也同樣操作切成小圈。
3、將牛肉清洗干凈後開始腌制牛肉:加入鹽1.5克,加入料酒15克,加生抽10克加入黑胡椒粉2克,加入雞蛋清15克,加入老抽2克,用力攪拌均勻後,再加入玉米澱粉8克,再次用力攪拌均勻。最後加入植物油10克防止粘連,再次攪拌均勻備用。
4、鍋中加入植物油300克,開中小火,油溫120度,下入全部牛肉片,迅速將其滑散。等牛肉片開始變白,立刻撈出瀝油備用。油溫150度,開大火,將青椒圈過油30秒後,撈出瀝油備用。
5、鍋中加入植物油15克,開小火下入豬油15克,一半葷油一半素油。下入生薑末和大蒜末爆香。鍋中下入剁椒15克,下入切好的野山椒段15克,再下入紅小米椒圈30克,大火爆香。下入全部杭椒圈,再下入全部過完油牛肉片,大火翻炒幾下。
6、下面開始調味:加入料酒15克去腥增香,加入糖1克提鮮增甜,加入生抽10克提鮮增咸。加入蚝油15克提鮮回甜,加入老抽2克提色。開大火翻炒均勻。起鍋前加入黑胡椒粉2克,翻炒幾下即可起鍋裝盤。
❿ 小炒黃牛肉的做法 最正宗的做法
用料
黃牛肉 250克
姜 一塊
蒜 半顆
蚝油 2勺
白鬍椒粉 適量
菜籽油 適量
小米辣 4個
泡椒 一把
香菜 一捆
小炒黃牛肉,肉嫩味香!太好吃了簡直是米飯殺手!的做法
黃牛肉逆著紋理切小片,加3勺色拉油,2蚝油,少量白鬍椒粉抓勻,再加一點澱粉抓勻,最後再來點一勺油抓一下鎖水
小貼士
腌制牛肉不要加生抽,蚝油和白鬍椒足夠了,因為這道菜主要是要突出干香,加了生抽比較霸道,會蓋過原來牛肉的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