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餄餎面有哪些做法
高粱餄餎面做法:
食材:馬鈴薯丁(脫水)100g、酸菜100g
調料:食鹽適量、醬油適量、花椒適量、調和油適量。
具體步驟:
1.將酸菜切碎,放到碗中,放入香油、鹽、醬油、蔥。
餄餎面是一種傳統的一種麵食,製作者用餄餎床子(做餄餎面的工具,有漏底)把和好的蕎麥面團、高粱面團(現多用小麥面團)放在餄餎床子里,並坐在杠桿上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在鍋里煮著吃。
這種面,吃著筋滑利口,操作簡便,速度快,非常適宜於大一點場面的集體就餐。同時,餄餎的臊子加入用純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百年老鍋湯及新鮮味美的羊肉,輔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蔥花、枸杞等十餘種佐料,吃起來不僅味道鮮美,香而不膩。
而且有暖胃去寒,滋陰壯陽,保健防病的功能。內蒙古中部也用莜麵來做餄餎吃,蒸熟後熱的莜麵餄餎可蘸肉鹵或燉菜食用。如此傳統而又獨特的飲食製作方式早在14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雛形。先祖們起初是用牛角鑽6-7個小孔,孔如粗麻線大小,麵糊放入牛角內,落入沸水鍋中煮成面條。
據說,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指派專人對全國風味小吃進行摸底統計,而"河漏"也被作為其中一種上報朝延.一天,康熙按圖索驥尋找名吃時,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隨命人依法炮製。
吃後對其獨特的風味贊不絕口。但因名字「河漏」之諧間與治理河道不協調,心中不快,揮筆把「河漏」改為「餄餎」。這樣一來做工講究,味美價廉,備受民眾喜愛的餄餎面,就成了我國北方地區獨特的風味名吃。
Ⅱ 做餄餎面怎樣和面
Ⅲ 餄餎面的做法餄餎面怎麼做怎麼做餄餎面好吃
家常中的餄餎面做了特別豐富的濃烈的鹵子澆在餄餎面上拌著吃,我呢把他做成熱湯的了,食材搭配豐富,味道香醇!除了我搭配的食材外,還可以搭配羊肉,豆腐,雞蛋,豆角,木耳等等你只要喜歡的都可以!
食材:土豆,西紅柿,帶皮豬肉,茼蒿,金針菇,黃花菜,香蔥,香菜,大蒜,紅椒,白面
油,鹽,醬油,老抽,水,紅辣椒油,花椒面
製作:
1.土豆去皮,茼蒿,香蔥,香蔥,紅椒洗凈
2.西紅柿洗凈,金針菇去根洗凈,黃花菜提早泡發洗凈
3.土豆,西紅柿切塊,黃花菜切末,香蔥香菜切碎,蒜切片,帶皮豬後座切絲
4.金針菇撕開,紅椒切丁,茼蒿切丁
5.鍋燒熱後放入適量冷榨花生油,放入肉絲,蒜片,蔥段花椒面煸香,再放入醬油和老抽翻炒
6.放入土豆西紅柿黃花菜翻炒均勻
7.放入適量水,大火燒開後加鹽,小火燉煮
8.待土豆熟後,放入金針菇和茼蒿再煮2分鍾即可,鹵子就做好了
9.白面加入少許鹽和面鹼,放入適量水
10.揉成柔軟的面團(9-10其實在准備鹵子食材之前最好活好,多讓面醒好)
11.醒發好後將面團揉至光滑,反復醒揉三次
12.取一小長條面,放入餄餎床中
13.利用杠桿原理擠壓出面條,面條下入開水鍋中
14.煮熟後澆上鹵子,撒上香蔥香菜紅椒丁,澆上紅辣椒油
Ⅳ 正宗餄餎面的做法配方
餄餎面技術配方及做法:
一、羊湯製作
羊湯用料:羊棒骨10斤 羊肉適量 羊油3斤(一半切碎)純凈水60斤左右 姜塊80克 蔥段150克左右香料比例:白芷25克 砂仁25克 山奈15克 乾薑30克 草果10克(去籽)桂皮10克 調味鹽 久居香排骨粉3包 晶狀味精500克 家樂雞精200克 胡椒粉150克 麻辣鮮1包 鹽5包(這些調料混合拌勻即可)吊湯做法:
首先把羊骨頭用清水浸泡6--8小時去除血水,准備過濾純凈水把羊骨下鍋大火煮開,羊肉下鍋羊油一半碎下鍋,香料提前泡洗好裝料袋,待湯發白發濃時香料包煮出香味撈出即可。
二、羊油辣椒製作
羊油辣椒是餄餎面的「靈魂」,每一家餄餎店的羊油辣椒都是自己熬的,熬制的配料和方法是各家店的秘籍,只有老闆和最親近的人才知道。
要做出正宗的餄餎面,羊油辣椒是必不可少的調味料,製作正宗的羊油辣椒要選用入伏前的頭茬紅尖椒,把辣椒洗凈控干後打成辣椒醬然後放在太陽底下暴曬一個伏天,在暴曬期間還要每天攪拌一次,經過充分曬制的辣椒色澤明亮而且辣味適中,吃起來不會有嗆喉的感覺,這樣才是製作羊油辣椒的最佳原料。正宗羊油辣椒要選用與羊腎相連的那塊羊油這種羊油煉制的羊油辣椒才會味正色鮮,把兩種原料處理好後我們開始煉制羊油辣椒吧。
原料:
新鮮羊油10斤 中粗辣椒面7斤(二荊條 子彈頭1:1)帶皮芝麻750克 蔥姜各500克(切末)香料:
八角50克(磨粉) 草果20克 白鬍椒粉30克丁香10克 花椒粉40克。白酒少許。
製作方法:
首先將羊油入鍋加熱把羊油炸干撈出,將切好的蔥薑末下鍋炸香撈出備用,油溫不要太高將白芝麻下鍋炸出香味,把辣椒提前放些白酒和水攪拌均勻下鍋熬制出香味顏色變紅這時將下鍋攪拌均勻出鍋即可。
三、餄餎面製作
餄餎面面團配方:高筋粉500克、食鹼1克、熱水300~320毫升製作流程
1、高筋麵粉過篩後納盆,食鹼下入熱水調勻並倒入麵粉盆迅速攪拌均勻,然後揉製成面團並攤開涼冷,最後蓋上濕紗布餳發待用。
2、凈鍋摻清水燒沸,取床子置於沸水鍋上方,再裝入面坯,並用力擠壓出面條,流入沸水鍋里。
3、煮熟後用漏勺將面條撈出來瀝干水分,倒入加有熟油的盤里拌勻抖散(或者用漏勺把煮熟的面條撈入冰水盆內透散後,撈入盤中)。
餄餎面製作技術要點
調制熱水面坯是製作餄餎面的關鍵
1、調制面團前應該先將高筋粉過篩,避免面團中夾雜著乾粉顆粒或雜質。
2、調制面團時水溫應以80℃~85℃為宜。若水溫過高,由面坯擠壓出來的面條口感粘牙,沒有嚼勁;若水溫過低,擠壓出來的面條口感僵硬,缺乏柔軟感。
3、麵粉與熱水的比例以5∶3為宜,若用水量過多,面坯會較軟,面條的筋力就不足,並易斷裂;若用水量過少,面坯則較硬,擠壓費時費力,面條還缺乏彈性。
4、揉成團的面坯要及時攤開晾冷,否則面坯中的熱蒸汽散不盡,就達不到「四生」面坯的質地要求,並且擠壓出來的面條口感粘牙。
5、調面坯時,要把適量食鹼提前在熱水裡攪勻成鹼水,若是把食鹼直接加入面坯中,不易揉勻,會出現「花鹼」現象。
△.熱水調鹼液
另外,若食鹼的用量過少,製成的面條易斷、渾湯且缺乏嚼勁;若用量過多,製成的面條不但色澤偏黃、口感僵硬並略帶苦澀味,而且還會破壞面條里的B族維生素。
6、調好的面坯用濕紗布蓋上,以防表面結皮,餳面的時間以1小時為宜,這樣有助於麵筋網路進一步延伸,使得面條成熟後表面光滑且不粘連。
湯臊製作是體現餄餎面味道的支撐
1、製作湯臊的油脂以荏油為佳。荏(紫蘇)是甘肅隴東地區出產的一種農作物,用其榨取的油脂為湯臊注入了特殊的琥珀香氣。
2、土豆和豆腐宜切成0.6厘米見方的小塊,切好的土豆粒要提前用清水浸泡,防止氧化變黑。
3、細辣椒面下入油鍋時,油溫不宜過高,以五成熱為好,防止炒煳,影響湯臊的色澤。
4、土豆粒、豆腐粒、西紅柿小塊、菠菜和香菜下鍋後以煵香和勻為好,不宜炒制過久。鍋里注入溫水後,用小火燒開5分鍾即可關火,否則湯汁易變稠,影響湯汁的清澈度。
面條成型和熟制是餄餎面質感的保證
1、用床子擠壓面坯時用力要均勻,否則擠壓出來的面條表面不光滑且易斷裂。
2、煮麵的水不宜過於沸騰,煮制時間以二三分鍾為好,另可根據面條的粗細度去靈活掌握煮制時間。
3、把面條煮熟後撈入加有熟油的盤中拌勻抖散,此法做出來的面條粘糯感較強,嚼勁一般,適合老幼人群食用。把面條煮熟後撈入冰水盆里透散,再撈出來控水,這種面條有較強的嚼勁且爽滑,適合年輕人食用。
Ⅳ 餄餎面的做法,餄餎面怎麼做
主料
豬肉餡1碗
麵粉300克
調料
食鹽
適量
醬油
適量
醋
適量
姜
適量
蒜
適量
花椒
適量
料酒
適量
水澱粉
適量
小蔥
適量
水
190克
山西餄餎面的做法
1.豬肉餡,姜蒜切片,蔥切馬蹄形;花椒數粒;二勺土豆澱粉倒入,適量的清水混勻成水澱粉。水澱粉的作用是讓肉吃起來滑嫩
2.鍋中倒油,放幾粒花椒炸香。如果肉餡偏瘦,可多放些油
3.將肉餡倒入鍋中,大火翻炒,肉餡半白半紅時倒入少許料酒, 在放入蔥姜蒜,繼續翻炒。料酒一定要在肉沒有全變色前倒入,這樣方可去腥味
4.炒出蔥姜蒜的香味,並且肉色全部變白,放二勺鹽,並倒入醬油(也可以用干黃醬替代醬油)
5.大火繼續翻炒約一二分鍾,到入澱粉糊
6.將肉末與澱粉糊攪拌均勻,小火咕嘟約一分鍾
7.最後倒入少許醋,倒入醋可使醬汁更鮮美。如果喜歡五香粉和胡椒粉最後可撒入少許。香噴噴的炸醬鹵就做好啦
餄餎面的做法
原料:麵粉300克 水190克-200克
做法:
餄餎面的做法非常簡單。將適量的水加入到麵粉中,用筷子攪拌成較軟的面團,餳30分鍾後,手上沾點水,把面團搓成圓棒放入壓面器中;等鍋中的水滾開,將面團壓入鍋里,煮熟撈出,澆上炸醬鹵
Ⅵ 山西特色餄餎面 美味餄餎面應該怎麼做
餄餎面[hé gé miàn](市面上又叫作 hé luò miàn)食一種漢族特色麵食,製作者用餄餎床子(做餄餎面的工具,有漏孔)把和好的蕎麥面、高粱面(現多用小麥面)放在餄餎床子里,並坐在杠桿上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在鍋里煮著吃,這種傳統獨特的飲食製作方式,不知從何時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中國北方地區獨特的風味名吃。山西曲沃餄餎面尤為起源早,在運城地區,臨汾地區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餄餎面館,當地人開玩笑說,「曲沃餄餎面可以申請」物質文化遺產「,可見當地人們喜愛餄餎程度。河南郟縣餄餎面也是遠近聞名,與山西曲沃餄餎面相近。餄餎面在山西大同、內蒙古中西部、甘肅東部也很常見。
《辭海》中關於「餄餎」的定義,解釋為:「北方一種用蕎麥面軋成的食品,參見『河漏』。而對河漏的解釋則是:「即餄餎,北方一種麵食。王楨《農書-蕎麥》:『北方山後,諸郡多種,治去皮殼,磨而為面......或作湯餅,謂之河漏。」王楨是元代一位農學家,他的農學專著《農書-蕎麥》中還有一句話,《辭海》上沒有提及:「以供長食,滑細如粉。」也就是說,餄餎即是過去的「河漏」,外觀滑滑細細像粉一樣,在那時是一種家庭自己製作食用的食物,就像今天家裡做的擀麵條一樣平常。
家常中的餄餎面做了特別豐富的濃烈的鹵子澆在餄餎面上拌著吃,我呢把他做成熱湯的了,食材搭配豐富,味道香醇!除了我搭配的食材外,還可以搭配羊肉,豆腐,雞蛋,豆角,木耳等等你只要喜歡的都可以!
食材:土豆,西紅柿,帶皮豬肉,茼蒿,金針菇,黃花菜,香蔥,香菜,大蒜,紅椒,白面
油,鹽,醬油,老抽,水,紅辣椒油,花椒面
製作:
1.土豆去皮,茼蒿,香蔥,香蔥,紅椒洗凈
2.西紅柿洗凈,金針菇去根洗凈,黃花菜提早泡發洗凈
3.土豆,西紅柿切塊,黃花菜切末,香蔥香菜切碎,蒜切片,帶皮豬後座切絲
4.金針菇撕開,紅椒切丁,茼蒿切丁
5.鍋燒熱後放入適量冷榨花生油,放入肉絲,蒜片,蔥段花椒面煸香,再放入醬油和老抽翻炒
6.放入土豆西紅柿黃花菜翻炒均勻
7.放入適量水,大火燒開後加鹽,小火燉煮
8.待土豆熟後,放入金針菇和茼蒿再煮2分鍾即可,鹵子就做好了
9.白面加入少許鹽和面鹼,放入適量水
10.揉成柔軟的面團(9-10其實在准備鹵子食材之前最好活好,多讓面醒好)
11.醒發好後將面團揉至光滑,反復醒揉三次
12.取一小長條面,放入餄餎床中
13.利用杠桿原理擠壓出面條,面條下入開水鍋中
14.煮熟後澆上鹵子,撒上香蔥香菜紅椒丁,澆上紅辣椒油
Ⅶ 土豆餄餎面怎麼做好吃
前言
土豆是一種糧菜兼用型的蔬菜。土豆同大米相比所產生的熱量較低,並且只含有0.1%的脂肪。如果把它作為主食,每日堅持有一餐只吃土豆,對減去多餘脂肪會很有效。
材料
主料:土豆300g、麵粉200g;
輔料:西紅柿鹵適量
土豆餄餎面
1
土豆蒸熟。
2
用刮刀碾碎
3
放入盆中,用乾麵粉和成團。
4
和好面團,靜置30分鍾左右。
5
擀成面片。
6
用乾麵粉隔層疊好。
7
切成較寬的面條。
8
放入沸水中煮,開鍋就撈出。
9
澆上提前做好的西紅柿鹵,特別的美味,特別簡單。適合夏季。
小貼士
可以隨意澆各種的打鹵菜。
Ⅷ 河洛面詳細做法
准備材料:
精麵粉500克(也可用不同的粗細糧搭配),肥瘦豬肉500克,水300克,油100克,黑醬10克,八角、花椒各少許,蔥、蒜、姜各10克,食鹼1克。
製作方法:
1.把精麵粉倒入盆內,放入食鹼用水和成面團,餳好後,搓成10厘米長的圓條,在水裡蘸一下,投入餄餎床篩孔,將面壓入開水鍋內,煮熟後撈出,過清涼水,再拌點食油備用。 這是老式的餄餎床
新的餄餎床,還有更精緻的!
2.用熱油把醬炒出香味,放入蔥、蒜、姜稍炒一下,再下肉丁炒熟備用(俗稱「臊子」)。
3.把炒好的臊子裝入鍋內,用文火慢慢煮透。
4.豬肉湯放點黑醬上色,湯開後,少放點韭菜或菠菜,把壓好的煮熟的面撈出,澆兩勺臊子,再少放點醋即時食用。
要領:
餄餎和面時,水溫隨著季節變化,一般要求冬熱夏涼春秋溫,水量冬多點夏少些。
Ⅸ 餄餎的做法,餄餎怎麼做好吃,餄餎的家常做法
餄餎的家常做法如下:
主要的材料:餄餎面200克西紅柿2個、土豆1個、紅蘿卜1個、豆腐1塊、香腸3根、香葉2片、八角1個、番茄醬2匙、味精2茶匙、鹽少許、醬油生抽2茶匙、白砂糖1匙。
土豆大的一個,切小丁。泡水裡准備其他材料,免得氧化紅了
豆腐、紅蘿卜切丁。正常都是使用五花肉,但是了這次我用的香腸丁。可以自己選擇
鍋熱油下香腸丁爆下
撈出香腸丁,下白糖炒出糖色下土豆丁
倒下其他材料,並下三碗水
然後下調味料,番茄醬、味精、醬油、鹽、香葉、八角。小煮後倒下香腸丁
鹵煮至材料熟透,湯汁濃香即可
鍋下點油,水開煮熟面撈起
勺點料那就是美味,吃的時候加點蒜頭和老陳醋味道很棒
其他:
材料根據喜歡下,香腸可以換成五花肉味道更好。另外要是喜歡辣可以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