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家常菜譜 » 湖南邵陽最好吃的牛肉粉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湖南邵陽最好吃的牛肉粉

發布時間: 2022-11-16 04:21:44

㈠ 想問邵陽有什麼好吃的小吃

/ za菜 /
要是問邵陽人最愛吃什麼,排名第一的是米粉,第二絕對是za菜。
說起來好像並沒有太大的訣竅,就是把豆角、茄子、黃瓜等蔬菜曬干水分,加進自製的豆豉和剁椒,
/ 酸菜 /
人們常說的泡菜,邵陽人習慣叫酸菜。
新鮮的蔬菜碰到陳年的酸水,產生了美味的化學反應。
酸菜壇子也是可以酸一切,辣椒、黃瓜、蘿卜、茄子、甚至西瓜皮,最常見的還是長豆角。
/ 豬血丸子 /
肯定地說,每個邵陽人的靈魂里都住著一個豬血丸子。這道讓外地人看不懂的美食,是每個邵陽人心中的寶藏。
/ 牙簽牛肉 /
從小就吃牙簽牛肉,一直以為這是一道全國人民都會吃的小吃,直到離開家鄉去外地上大學,發現在外面根本就吃不到!
串好的鮮牛肉腌制後在紅油里微炸,炸到表皮稍焦把裡面鮮味鎖住,真是夠鮮、夠香、夠辣、夠勁道,好吃到爆!
/ 血漿鴨 /
血漿鴨,是邵陽人一道偉大的發明。
嫩嫩的仔鴨,配上嫩嫩的青椒,佐以生薑大蒜,撒上樹上剛摘下的綠色的花椒,出鍋時潑上去加醋的鴨血,一下子把整道菜的味道勾勒出來,香辣濃郁。
鴨肉嫩鮮,鴨骨頭也可以嚼碎。酥脆之間透著鴨肉的清香,酸辣脆爽,十分勁道可口。
/ 武岡鹵菜 /
一打出這幾個字,阿球先沒出息地吞了一口口水。
據不完全統計,邵陽武岡市內有上百家鹵菜店,是個不折不扣的鹵菜王國。不僅店鋪多,產品多,而且味道真的也是絕。
武岡銅鵝、雞爪、牛肉、鴨掌、腸球、毛肚、豬耳朵、豬頭、豆腐乾等各種食材放在秘制的鹵水裡鹵制放涼,切碎拌上特製的辣椒油和蔥姜蒜。
/ 蛋餃 /
蛋餃也是家家戶戶會做的一道比較費工夫的美食,一般都拿來款待客人。
先把鮮肉剁碎,放好鹽生抽等調好味,再將蛋液充分打勻,准備好食材之後再要准備一個小火的灶,一勺蛋液填一小坨肉餡,然後再小心翼翼用筷子包起來。

/ 水牛花粑粑 /
每年清明前後,山野里到處開滿了水牛花。
這時候,媽媽們一般都會去采一籃回來搗成碎末,然後摻進糯米粉里揉搓,捏成團包上綠葉蒸熟。
快熟時屋裡飄滿了植物的清香,和糯米的甜香,咬一口香糯清甜。還可以再用油煎一下,更加焦香四溢。
更多關於邵陽有什麼好吃的小吃,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6b649c1615732238.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㈡ 邵陽有哪些特產

1、邵陽茶油

邵陽縣是全國油茶基地示範縣,該縣生產茶油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在這塊古老而肥沃的紅土地上,不但油茶生長條件得天獨厚,油茶栽培和茶油食用文化源遠流長,這里的人民也對油茶樹情有獨鍾,幾乎家家戶戶都栽植油茶樹,他們說,這叫「一年栽種,百年受益」。素有湘南「天然油庫」之美譽。

2、雪峰蜜桔

邵陽蜜桔糖分高酸度低,果肉無核,鮮美可口,而且抗逆能力強,結果早,產量高,耐貯藏。邵陽蜜桔品種多,其中尤以雪峰山脈東南麓的洞口縣所產的蜜桔最負盛名,被周總理親自命名為「雪峰蜜桔」。

3、邵東黃花菜

湖南省邵東縣黃花的學名叫萱草,中國古代常用「萱庭」、「萱堂」來代言母親,因而民間稱黃花菜為「母親花」。黃花既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有是一種美麗高雅的觀賞植物。因其顏色金黃,形狀細長,所以又叫「金針花」。邵東素有「金針之鄉」的美稱。擁有萬畝黃花菜基地。

4、邵東玉竹

邵東玉竹,又名尾參、萎蕤,為該縣原產地域產品。邵東縣生產歷史悠久,為中國「玉竹之鄉」。

5、新寧臍橙

「新寧臍橙」,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特產特點:新寧臍橙,湖南省新寧縣特產。新寧臍橙栽培歷史悠久,新寧臍橙富有香氣,品質上等,鮮食極佳;營養豐富,具保健作用,達A級綠色食品標准。為「湖南名牌農產品」。

6、武岡鹵銅鵝

該產品採用當地出產的名貴中葯材,用鹵鼎熬製成鹵水,將武岡銅鵝肉去骨反復浸煮、涼干而成。其成品色美味香、口感獨特,有生津止渴、健脾胃養顏護膚之功效。

㈢ 都說邵陽米粉好吃,為什麼沒有被廣泛流傳

網友a:仔細看看滿大街流傳的小吃,感覺好不好,你自己體會!真正好吃的,真心沒幾家,去常德吃常德米粉和在外地吃到的根本就不是同一檔次,更何況邵陽米粉取材更考究,好的邵陽米粉粉質並不值得誇耀,但邵陽米粉的湯頭和稍子是非常獨特的,大片牛肉粉是邵陽的招牌米粉,出了邵陽,你吃不到當地的鮮甜又嚼勁十足的牛肉,我的老家離祁東二十里不到,我們好的牛肉五十幾塊,供不應求,祁東的牛肉三十幾塊,賣得還不好,相鄰的兩個鎮都有這么大的差別

網友b:首先是每個地方的口味都有點區別。我不是湖南人,但在長沙呆久了習慣了長沙米粉的口味。人一般是不會願意改變習慣的,除非環境發生了變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做成自己的品牌和有影響力的樣板店。在長沙幾乎看不到一個像樣的邵陽米粉店,常德津市米粉店還是那種很低端的也不正宗。現在長沙米粉已經形成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過去多年培育了大規模忠實消費群。而且占據省會獨特優勢,流傳的更快更廣。

㈣ 熱反應牛肉粉為什麼叫熱反應

熱反應牛肉粉是因為是使用加熱包產生的熱反應加熱的,所以叫做熱反應。

熱反應牛肉粉,她的粉更容易熟,因為它是用加熱包加熱的,而普通牛肉粉就是普通材質的牛肉粉。

牛肉粉

邵陽大大小小的粉面館,被分為兩種類型,一是邵陽本地風味的,二是回民風味。在邵陽,你會發現到各個角落裡都有著不少回民食堂,此「食堂」大多指的就是粉面館。和傳統的粉面館不太一樣的是,回民食堂的臊子只有牛身上的部位。

大片牛肉粉和生炒牛肉粉就是其最受歡迎的兩種選擇。邵陽人最喜歡的早餐,不在家鄉就吃不到嗎?回民二食堂出自熱款了除了大片牛肉和生炒牛肉,回民粉面館里的臊子選擇還有很多,比如牛筋、牛肚、牛排骨等等。

有些店還會搭配成牛三寶粉,其臊子由大片牛肉、牛肚、豆腐組成。大片牛肉是那種帶點筋的,吃起來小有嚼勁,鹵過的牛肉也比較香。邵陽人最喜歡的早餐,不在家鄉就吃不到嗎?回民二食堂出自熱款了至於邵陽米粉。

選用的都是本地特製的圓粉,這也是它和湖南其他城市米粉的之處之一。邵陽的圓粉在外觀上和桂林的圓粉有些像,但前者更具有韌勁,後者則軟糯些。因此,大夥也會稱邵陽粉為「硬粉」或「乾粉」,稱桂林米粉為「軟粉」或「濕粉」。

邵陽人最喜歡的早餐,不在家鄉就吃不到嗎?回民二食堂出自熱款了傳統的邵陽粉面館,在臊子的選擇上會比回民類型的要更多些,除了選用牛肉,還會有豬排骨,以及豆腐肉絲、木耳肉絲等。值得一提的是,邵陽米粉重油重辣,但是豬排骨臊子的則分為兩種,其中一款就是清湯的。

邵陽人最喜歡的早餐,不在家鄉就吃不到嗎?回民二食堂出自熱款了傳統的邵陽粉面館,有些店還可以點三鮮粉,其臊子和牛三寶粉一樣豐富,由蛋餃、豬肚、香菇組成,還會再搭配一些瘦肉和木耳。有時候回家,才能吃到記憶里的那一份美味,但如今我們遠在異地同樣也能回味。

㈤ 湖南正宗牛肉粉的做法

牛肉粉配方(以20斤牛肉為標准)

山楂25克,桅子8克,靈香草8克,霍香20克,丁香25克;良姜30克,枳殼25克,小茴香40克,白芷25克,白蔻25克,香葉25克,木香25克,八角50克,五加皮25克,毛桃25克,沙仁25克,草果25克,桂枝50克,花椒20克,辣椒粉適量。

其中辣椒粉單加,花椒不磨粉,其餘18種原料按所需量磨成粉棍合。以上配方不要隨意改動。

牛肉的腌制:

用適量鹽將新鮮牛肉均勻的抹上一層,腌制30分鍾即可。

牛肉斷生撮水,將腌制過的牛肉改成塊狀,放入鍋中,加水,加薑片煮開15分鍾出水斷生,要求牛肉無紅心後撈出,切成小片或小塊狀。

紅油的製作方法:

配料:

色拉油2斤,清水2斤,辣椒片適量,辣椒粉1斤,紫草5克。

製作:

先將油、水加入鍋內,再打開火,加入辣椒片及粉,攪勻,將鍋內水熬干後撈出辣椒,入紫草,炒出色汁即可。

㈥ 湖南牛肉粉做法和配方

湖南米粉的做法及配方

第一部分:泡米粉

材料:米粉 、肉絲、榨菜、蔥、鹽、雞精、濃湯寶、生抽

步驟:1、豬肉切絲洗凈,榨菜准備好,蔥切成碎蔥花備用。

2、在碗中放入一小勺鹽一小勺雞精,幾滴醬油,放入少量蔥花。

3、將提前一晚泡好的米粉煮上,熟了以後盛入碗中。

4、將骨湯粉或濃湯寶放入滾水中拌勻做成湯底備用。

5、平底鍋燒熱將肉絲與榨菜煸炒1分鍾。

6、加入剩下的蔥花碎和兩勺骨湯把肉絲燜熟,做成澆頭。

7、骨湯倒入米粉碗中攪拌一下,不要沒過米粉。

8、最後淋入澆頭,就可以了。


㈦ 湖南哪裡的米粉最好吃

只要涉及到吃,中國人向來是寸步不讓的。如果我說某某地方的米粉最好吃,其他地方的人一定會不服。「食無定味,適口者珍」,讓你吃得最開心的那一碗,就是最好吃的那一碗。
1.長沙米粉丨質朴清澈的肉絲粉
與人們對湖南人口味的印象相反,長沙米粉的一切,都必須從一碗清湯肉絲粉說起。
一碗典型的長沙肉絲粉,在上桌前是不帶絲毫辣味的。每個粉店老闆都寬容地把決定權交給食客。一盆一盆的剁辣椒、榨菜、酸豆角,靜靜地等在櫃台上,任人自取。
對人來說,只要米粉味道對了,環境什麼的都無所謂。蒼蠅館子裡面,不論男女老少,都埋頭專注於自己面前那碗粉,有種世界與我無關的泰然。這時,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或許只有在輕挑、重挑(粉的多少)和輕蓋、重蓋(澆頭的多少)之間有所區別。
長沙米粉從內到外都透著一種灑脫。
敞口鍋,滾水下粉,翻騰幾下即成。一勺紅亮的肉湯,透著雞湯的鮮甜,也帶著骨湯的厚重,只有易入味的扁粉才能提煉出個中滋味。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小火慢煨的肉絲,沒有肉絲還叫什麼肉絲粉呢?
如今,米粉碼子的豐富程度,可以說是對選擇恐懼症患者最大的惡意,倒不如就來一碗簡單直白的肉絲粉。匆忙的清晨,只有這一碗快手的米粉才能趕走瞌睡。
2.常德米粉丨湖南米粉的「半壁江山」
如今的常德米粉,早已不再是常德人的專利,而是湖南米粉的「半壁江山」。
在常德米粉派系內,津市牛肉粉怕是實力最強勁的了。常德人不像長沙人獨獨偏愛扁粉,這里扁圓皆有。只不過,常德人默認粉就該是圓的,扁粉只能叫做米面。
粉店老闆倒是全無門第之見,在我小心翼翼地提出要扁粉的時候,他們反倒會大度地說一句,扁粉入味。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形容常德米粉的味道,我想應該是「凌厲」。招招都是殺招,沒有一絲一毫的拖泥帶水。牛肉軟爛中帶著嚼勁,香料沒有掩蓋肉香,反而使得肉隱隱帶著一絲回甘。勁道的米粉,把湯汁的醇厚分毫不差地送入口中。偶爾裹挾上來的蔥花,為本就豐富的口感又增加了一個層次。這是在唇齒間進行的一場深入交流,每一口咬下去,都能得到積極的反饋。在此期間,筷子是絕對停不住的。直到一碗米粉見底,方才回過神來,身邊的食客早已換了一茬。
3.湘西米粉丨燉碼為王
一提起湘西,總覺得那地方悠遠神秘。湘西多民族雜居,文化多元,口味自然也就豐富。光是米粉的澆頭,就比長沙、常德要多出不少。酸辣是湘西飲食的靈魂,湘西人號稱「辣椒當鹽,酸菜當飯」。酸辣肚片、酸菜肉片、木耳肉絲、豬腳、紅燒牛肉、肥腸,這些澆頭一股腦兒地都放在大鍋里慢燉,所有食材的香味便瞬時都融合在了一起。
同樣是Q彈的圓粉,湘西人會配上酸辣椒、酸豆角和酸蘿卜來吃,各種味道交織在一起,有一種「豐年留客足雞豚」的親切與厚道。
4.株洲米粉丨一盤鑊氣十足的炒粉
株洲人能在炒粉圈技壓群雄,靠的就是醴陵炒粉。
想做好一盤醴陵炒粉,重點就在一個「快」字。與湖南其他地方不同,醴陵炒粉用的是乾粉。炒粉的時候,幼細的米粉必須要提前泡軟,才不至於手忙腳亂。
打頭陣的是一顆雞蛋。旺火冷油,雞蛋在鍋里抖動著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雞蛋炒散後放入豆芽菜,緊接著鍋內又是一陣喧鬧。豆芽要炒到半熟才能下米粉,用辣椒粉、鹽、醬油調味,顛勺爆炒,起鍋前撒上一把蔥花,這一份炒粉才算是形神具備。
5.郴州魚粉丨一碗讓人辣到昏迷的魚粉
在郴州魚粉屆坐第一把交椅的,該是棲鳳渡魚粉無疑。據說,三國時的鳳雛龐統被劉備任命為耒陽縣令,上任路上在此投宿,店家拿來招待他的就是一碗魚粉。
本來因為劉備輕視自己而悶悶不樂的龐統,吃完魚粉,一掃頹氣。又是一個名人吃後贊不絕口的故事,且不論故事的真假,棲鳳渡魚粉倒是真能掃除一切不愉快。
拿到一碗魚粉,紅彤彤的湯已經讓人看得直冒汗。現殺的鰱魚燉湯,加上用當地的五爪朝天紅椒粉炸成的辣椒油,再來上兩勺茶油,就是魚粉的湯底了。
怕辣的人看到這兒已經望而卻步,而郴州人卻是越辣越要吃、越辣越想吃。火辣的魚粉強行打開周身的毛孔,讓人倒吸涼氣的同時,卻大呼過癮。這種爽快感,能抵擋住所有的不順心。
6.衡陽魚粉丨魚之鮮,粉之彈
如果說郴州人痴迷用魚湯來襯托火紅的辣油,那麼衡陽人就是執著於湯頭的鮮美了。
衡陽魚粉的湯,要用敲開的豬筒子骨熬一整夜,有這骨湯做底,湯頭才不會單薄。魚塊在燉湯前一定要經過油煎,既是為了定型,也是為了讓湯能夠更白。
衡陽人吃魚粉也少不了辣椒。只不過,他們用的不是一勺一勺的剁椒,而是切成段的小米辣,提味的同時,也增添了一抹亮色。吃魚粉講究得是先吃肉,再吃粉,最後喝湯。等到吃完魚肉,濃縮了豬骨和魚肉的精華的湯汁,帶著滿滿的膠原蛋白,已浸透每一根米粉。
7.永州鹵粉丨鹵香四溢
比起湯粉和炒粉,永州人最愛的還是拌著吃的鹵粉。
鹵粉,顧名思義,要有鹵水。米粉本身除了米香,是沒有其他味道的。所以,鹵粉味道的好壞,全在鹵水上。燉著豬骨或牛肉的湯鍋里,翻騰著各式香料和中草葯紮成的料包,至少要熬煮兩個小時,才算是合格的鹵水。
清爽透亮的米粉,吸滿鹵水,配著原湯鹵出來的牛肉或雞蛋,滿嘴馥郁的香味,也難怪永州人對此欲罷不能。
8.邵陽米粉丨湖南人的「烏冬面」
如果你是第一次見邵陽米粉,八成會說,「這不是烏冬面嗎?!」
據說,因為做米粉的是黏性稍差的早稻米,邵陽人就把米粉做得比一般的粉更粗,讓它能夠保持不輸給別處米粉的韌性。
邵陽人喜歡用牛肉或者豆腐木耳蓋碼來配這種胖胖的米粉,再舀上一勺紅油,用筷子熟練地攪拌開。而目光,更是始終隨著筷子遊走,生怕灑出一星半點。直到嗦進第一口粉,這一天才算是真正地開始了。

㈧ 湖南什麼地方的米粉好吃

只要涉及到吃,中國人向來是寸步不讓的。如果我說某某地方的米粉最好吃,其他地方的人一定會不服。「食無定味,適口者珍」,讓你吃得最開心的那一碗,就是最好吃的那一碗
1.長沙米粉丨質朴清澈的肉絲粉
與人們對湖南人口味的印象相反,長沙米粉的一切,都必須從一碗清湯肉絲粉說起。
一碗典型的長沙肉絲粉,在上桌前是不帶絲毫辣味的。每個粉店老闆都寬容地把決定權交給食客。一盆一盆的剁辣椒、榨菜、酸豆角,靜靜地等在櫃台上,任人自取。
對人來說,只要米粉味道對了,環境什麼的都無所謂。蒼蠅館子裡面,不論男女老少,都埋頭專注於自己面前那碗粉,有種世界與我無關的泰然。這時,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或許只有在輕挑、重挑(粉的多少)和輕蓋、重蓋(澆頭的多少)之間有所區別。
長沙米粉從內到外都透著一種灑脫。
敞口鍋,滾水下粉,翻騰幾下即成。一勺紅亮的肉湯,透著雞湯的鮮甜,也帶著骨湯的厚重,只有易入味的扁粉才能提煉出其中滋味。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小火慢煨的肉絲,沒有肉絲還叫什麼肉絲粉呢?
如今,米粉碼子的豐富程度,可以說是對選擇恐懼症患者最大的惡意,倒不如就來一碗簡單直白的肉絲粉。匆忙的清晨,只有這一碗快手的米粉才能趕走瞌睡。
2.常德米粉丨湖南米粉的「半壁江山」
如今的常德米粉,早已不再是常德人的專利,而是湖南米粉的「半壁江山」。
在常德米粉派系內,津市牛肉粉怕是實力最強勁的了。常德人不像長沙人獨獨偏愛扁粉,這里扁圓皆有。只不過,常德人默認粉就該是圓的,扁粉只能叫做米面。
粉店老闆倒是全無門第之見,在我小心翼翼地提出要扁粉的時候,他們反倒會大度地說一句,扁粉入味。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形容常德米粉的味道,我想應該是「凌厲」。招招都是殺招,沒有一絲一毫的拖泥帶水。牛肉軟爛中帶著嚼勁,香料沒有掩蓋肉香,反而使得肉隱隱帶著一絲回甘。勁道的米粉,把湯汁的醇厚分毫不差地送入口中。偶爾裹挾上來的蔥花,為本就豐富的口感又增加了一個層次。這是在唇齒間進行的一場深入交流,每一口咬下去,都能得到積極的反饋。在此期間,筷子是絕對停不住的。直到一碗米粉見底,方才回過神來,身邊的食客早已換了一茬。
3.湘西米粉丨燉碼為王
一提起湘西,總覺得那地方悠遠神秘。湘西多民族雜居,文化多元,口味自然也就豐富。光是米粉的澆頭,就比長沙、常德要多出不少。酸辣是湘西飲食的靈魂,湘西人號稱「辣椒當鹽,酸菜當飯」。酸辣肚片、酸菜肉片、木耳肉絲、豬腳、紅燒牛肉、肥腸,這些澆頭一股腦兒地都放在大鍋里慢燉,所有食材的香味便瞬時都融合在了一起。
同樣是Q彈的圓粉,湘西人會配上酸辣椒、酸豆角和酸蘿卜來吃,各種味道交織在一起,有一種「豐年留客足雞豚」的親切與厚道。
4.株洲米粉丨一盤鑊氣十足的炒粉
株洲人能在炒粉圈技壓群雄,靠的就是醴陵炒粉。
想做好一盤醴陵炒粉,重點就在一個「快」字。與湖南其他地方不同,醴陵炒粉用的是乾粉。炒粉的時候,幼細的米粉必須要提前泡軟,才不至於手忙腳亂。
打頭陣的是一顆雞蛋。旺火冷油,雞蛋在鍋里抖動著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雞蛋炒散後放入豆芽菜,緊接著鍋內又是一陣喧鬧。豆芽要炒到半熟才能下米粉,用辣椒粉、鹽、醬油調味,顛勺爆炒,起鍋前撒上一把蔥花,這一份炒粉才算是形神具備。
5.郴州魚粉丨一碗讓人辣到昏迷的魚粉
在郴州魚粉屆坐第一把交椅的,該是棲鳳渡魚粉無疑。據說,三國時的鳳雛龐統被劉備任命為耒陽縣令,上任路上在此投宿,店家拿來招待他的就是一碗魚粉。
本來因為劉備輕視自己而悶悶不樂的龐統,吃完魚粉,一掃頹氣。又是一個名人吃後贊不絕口的故事,且不論故事的真假,棲鳳渡魚粉倒是真能掃除一切不愉快。
拿到一碗魚粉,紅彤彤的湯已經讓人看得直冒汗。現殺的鰱魚燉湯,加上用當地的五爪朝天紅椒粉炸成的辣椒油,再來上兩勺茶油,就是魚粉的湯底了。
怕辣的人看到這兒已經望而卻步,而郴州人卻是越辣越要吃、越辣越想吃。火辣的魚粉強行打開周身的毛孔,讓人倒吸涼氣的同時,卻大呼過癮。這種爽快感,能抵擋住所有的不順心。
6.衡陽魚粉丨魚之鮮,粉之彈
如果說郴州人痴迷用魚湯來襯托火紅的辣油,那麼衡陽人就是執著於湯頭的鮮美了。
衡陽魚粉的湯,要用敲開的豬筒子骨熬一整夜,有這骨湯做底,湯頭才不會單薄。魚塊在燉湯前一定要經過油煎,既是為了定型,也是為了讓湯能夠更白。
衡陽人吃魚粉也少不了辣椒。只不過,他們用的不是一勺一勺的剁椒,而是切成段的小米辣,提味的同時,也增添了一抹亮色。吃魚粉講究得是先吃肉,再吃粉,最後喝湯。等到吃完魚肉,濃縮了豬骨和魚肉的精華的湯汁,帶著滿滿的膠原蛋白,已浸透每一根米粉。
7.永州鹵粉丨鹵香四溢
比起湯粉和炒粉,永州人最愛的還是拌著吃的鹵粉。
鹵粉,顧名思義,要有鹵水。米粉本身除了米香,是沒有其他味道的。所以,鹵粉味道的好壞,全在鹵水上。燉著豬骨或牛肉的湯鍋里,翻騰著各式香料和中草葯紮成的料包,至少要熬煮兩個小時,才算是合格的鹵水。
清爽透亮的米粉,吸滿鹵水,配著原湯鹵出來的牛肉或雞蛋,滿嘴馥郁的香味,也難怪永州人對此欲罷不能。
8.邵陽米粉丨湖南人的「烏冬面」
如果你是第一次見邵陽米粉,八成會說,「這不是烏冬面嗎?!」
據說,因為做米粉的是黏性稍差的早稻米,邵陽人就把米粉做得比一般的粉更粗,讓它能夠保持不輸給別處米粉的韌性。
邵陽人喜歡用牛肉或者豆腐木耳蓋碼來配這種胖胖的米粉,再舀上一勺紅油,用筷子熟練地攪拌開。而目光,更是始終隨著筷子遊走,生怕灑出一星半點。直到嗦進第一口粉,這一天才算是真正地開始了。

㈨ 湖南米粉大盤點,除了邵陽米粉,你還吃過哪些

大湖南米粉文化深厚,其底蘊讓人驚嘆,比如:長沙米粉,常德牛肉粉,衡陽魚粉,懷化鴨子粉,永州鹵粉,邵陽米粉等…不計其數,難以數清,你最鍾情於哪種米粉?

於邵陽本地人而言,隨時吃上一碗邵陽米粉似乎已經成一種生活方式,早餐吃,午飯吃,晚上還可以吃,很多人對此樂此不疲。 圓粉粗大,肉足湯紅,澆上特製的紅辣椒油,當你吃上一碗邵陽米粉後,嘴唇通紅,口中留香,那種感覺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爽!


粉夠粗,湯夠紅,是邵陽米粉給人的第一印象。迫不及待地吃上幾口,米粉入口粗獷但不失細滑,有韌性,吃在嘴裡特別有嚼頭!雖然湯很紅,但吃起來不覺油膩。加上大塊好吃的牛肉和甜而不膩的糖粑粑,感覺有些出乎意料。


隨著大批的邵陽人客走他鄉,很多地方也有了邵陽米粉店。長沙有「寶慶粉鋪」,深圳有「寶慶粉府」,北京有連鎖的「吉祥鳥湘菜館」,邵陽米粉正在一步步為人所知。

湖南米粉的豐富程度,不是一兩篇文章能夠說清楚的。讓人眼花繚亂的味道和做法,也是米粉深受人們喜愛的原因之一。

只要涉及到吃,中國人向來是寸步不讓的。如果我說某某地方的米粉最好吃,其他地方的人一定會不服。「食無定味,適口者珍」,讓你吃得最開心的那一碗,就是最好吃的那一碗。

長沙米粉

丨質朴清澈的肉絲粉

▲ 肉絲粉自然少不了最後的一勺肉絲蓋碼

與人們對湖南人口味的印象相反,長沙米粉的一切,都必須從一碗清湯肉絲粉說起。

一碗典型的長沙肉絲粉,在上桌前是不帶絲毫辣味的。每個粉店老闆都寬容地把決定權交給食客。一盆一盆的剁辣椒、榨菜、酸豆角,靜靜地等在櫃台上,任人自取。

蒼蠅館子裡面,不論男女老少,都埋頭專注於自己面前那碗粉,有種世界與我無關的泰然。這時,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或許只有在輕挑、重挑(粉的多少)和輕蓋、重蓋(澆頭的多少)之間有所區別。


常德米粉 丨湖南米粉的「半壁江山」

常德米粉可以說是湖南米粉屆的汪峰老師了。如今的常德米粉,早已不再是常德人的專利,而是湖南米粉的「半壁江山」。

在常德米粉派系內,津市牛肉粉怕是實力最強勁的了。常德人不像長沙人獨獨偏愛扁粉,這里扁圓皆有。只不過,常德人默認粉就該是圓的,扁粉只能叫做米面。

粉店老闆倒是全無門第之見,在我小心翼翼地提出要扁粉的時候,他們反倒會大度地說一句,扁粉入味。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形容常德米粉的味道,我想應該是「凌厲」。招招都是殺招,沒有一絲一毫的拖泥帶水。牛肉軟爛中帶著嚼勁,香料沒有掩蓋肉香,反而使得肉隱隱帶著一絲回甘。勁道的米粉,把湯汁的醇厚分毫不差地送入口中。偶爾裹挾上來的蔥花,為本就豐富的口感又增加了一個層次。這是在唇齒間進行的一場深入交流,每一口咬下去,都能得到積極的反饋。在此期間,筷子是絕對停不住的。直到一碗米粉見底,方才回過神來,身邊的食客早已換了一茬。

湘西米粉 丨燉碼為王

一提起湘西,總覺得那地方悠遠神秘。湘西多民族雜居,文化多元,口味自然也就豐富。光是米粉的澆頭,就比長沙、常德要多出不少。

▲ 湘西米粉店內的各色蓋碼

酸辣是湘西飲食的靈魂,湘西人號稱「辣椒當鹽,酸菜當飯」。酸辣肚片、酸菜肉片、木耳肉絲、豬腳、紅燒牛肉、肥腸,這些澆頭一股腦兒地都放在大鍋里慢燉,所有食材的香味便瞬時都融合在了一起。

同樣是Q彈的圓粉,湘西人會配上酸辣椒、酸豆角和酸蘿卜來吃,各種味道交織在一起,有一種「豐年留客足雞豚」的親切與厚道。

株洲米粉 丨一盤鑊氣十足的炒粉

株洲人能在炒粉圈技壓群雄,靠的就是醴陵炒粉。

想做好一盤醴陵炒粉,重點就在一個「快」字。與湖南其他地方不同,醴陵炒粉用的是乾粉。炒粉的時候,幼細的米粉必須要提前泡軟,才不至於手忙腳亂。

打頭陣的是一顆雞蛋。旺火冷油,雞蛋在鍋里抖動著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雞蛋炒散後放入豆芽菜,緊接著鍋內又是一陣喧鬧。

豆芽要炒到半熟才能下米粉,用辣椒粉、鹽、醬油調味,顛勺爆炒,起鍋前撒上一把蔥花,這一份炒粉才算是形神具備。

郴州魚粉 丨一碗讓人辣到昏迷的魚粉

在郴州魚粉屆坐第一把交椅的,該是棲鳳渡魚粉無疑。據說,三國時的鳳雛龐統被劉備任命為耒陽縣令,上任路上在此投宿,店家拿來招待他的就是一碗魚粉。

本來因為劉備輕視自己而悶悶不樂的龐統,吃完魚粉,一掃頹氣。又是一個名人吃後贊不絕口的故事,且不論故事的真假,棲鳳渡魚粉倒是真能掃除一切不愉快。

▲ 棲鳳渡魚粉的特點就是紅亮的湯汁

拿到一碗魚粉,紅彤彤的湯已經讓人看得直冒汗。現殺的鰱魚燉湯,加上用當地的五爪朝天紅椒粉炸成的辣椒油,再來上兩勺茶油,就是魚粉的湯底了。

怕辣的人看到這兒已經望而卻步,而郴州人卻是越辣越要吃、越辣越想吃。火辣的魚粉強行打開周身的毛孔,讓人倒吸涼氣的同時,卻大呼過癮。這種爽快感,能抵擋住所有的不順心。

衡陽魚粉 丨魚之鮮,粉之彈

如果說郴州人痴迷用魚湯來襯托火紅的辣油,那麼衡陽人就是執著於湯頭的鮮美了。

衡陽魚粉的湯,要用敲開的豬筒子骨熬一整夜,有這骨湯做底,湯頭才不會單薄。魚塊在燉湯前一定要經過油煎,既是為了定型,也是為了讓湯能夠更白。

衡陽人吃魚粉也少不了辣椒。只不過,他們用的不是一勺一勺的剁椒,而是切成段的小米辣,提味的同時,也增添了一抹亮色。

吃魚粉講究得是先吃肉,再吃粉,最後喝湯。等到吃完魚肉,濃縮了豬骨和魚肉的精華的湯汁,帶著滿滿的膠原蛋白,已浸透每一根米粉。

永州鹵粉 丨鹵香四溢

比起湯粉和炒粉,永州人最愛的還是拌著吃的鹵粉。

鹵粉,顧名思義,要有鹵水。米粉本身除了米香,是沒有其他味道的。所以,鹵粉味道的好壞,全在鹵水上。

燉著豬骨或牛肉的湯鍋里,翻騰著各式香料和中草葯紮成的料包,至少要熬煮兩個小時,才算是合格的鹵水。

清爽透亮的米粉,吸滿鹵水,配著原湯鹵出來的牛肉或雞蛋,滿嘴馥郁的香味,也難怪永州人對此欲罷不能。

邵陽米粉 丨湖南人的「烏冬面」

如果你是第一次見邵陽米粉,八成會說,「這不是烏冬面嗎?!」

據說,因為做米粉的是黏性稍差的早稻米,邵陽人就把米粉做得比一般的粉更粗,讓它能夠保持不輸給別處米粉的韌性。

邵陽人喜歡用牛肉或者豆腐木耳蓋碼來配這種胖胖的米粉,再舀上一勺紅油,用筷子熟練地攪拌開。而目光,更是始終隨著筷子遊走,生怕灑出一星半點。直到嗦進第一口粉,這一天才算是真正地開始了。

個人很喜歡吃 衡陽米粉

是不是看著美滋滋的湯味十足 !

永州道縣米粉也是一絕,現切牛肉、豬肉、豬肝、豬腸、魚肉,先炒再下高湯烹煮,再把淋在米粉上,口味盛在一個鮮。高湯加入了當地霉豆子,風味獨特,配上涼拌海帶絲+酸蘿卜辣椒,味道非常鮮美!

湖南的米粉就兩種:長沙米粉(扁粉),其它米粉(圓粉)!長沙米粉濃淡皆宜,比如肉絲米粉,米粉的鮮嫩加上肉絲的鮮香,那味道讓人回味無窮,當然也可有滿足口味重的人的要求,辣的碼子一樣的有,但你必定體驗不到長沙米粉的鮮嫩了。其它米粉主要是圓形米粉,基本上都是長沙以外的米粉了,吃起來如同嚼橡皮筋,圓粉不入味,更沒有米粉特有的鮮香感,但飽肚耐餓,需要重口味的碼子來掩蓋圓粉的無味。湖南結石病多的原因之一就是長沙以外的人口味太重。友情提醒: 健康 飲食要淡主濃輔!!!

我是湖南人,自然也愛吃米粉,每到飯點只要有粉吃我一般不會吃別的,在省外,湖南各地米粉、桂林米粉、江西米粉等也各有特色,我都喜歡,但最最讓我思念的,還是那碗津市牛肉粉。

和湖南方言一樣,湖南米粉也有很多各地特色口味,但真正能在省外發揚光大的恐怕還是津市牛肉粉了。

津市牛肉粉可謂是北味南做,既有西北牛肉碼子的粗獷,又有川蜀誘人的麻香…… 即可單獨享用,又能眾人圍坐一桌燉粉喝酒、宴請賓客,以津市「劉聾子」和「黃記」為代表的燉粉,更是宴請尊貴客人的首選。因此從口味特點和吃法上說,津市牛肉粉更符合我國廣大區域吃眾的飲食習慣,而湖南其它地方的米粉還是有一定的區域局限性 ,盡管當地人都很愛吃。

津市牛肉米粉是我國國家地理產品,是 歷史 和回漢飲食文化融合發展的結晶。

津市牛肉米粉,起源於清雍正年間的回漢融合。當時朝廷推行改土歸流政策,使得部分西北百姓尤其是回民南遷湘北,加之西北隨軍屯住,他們根據吃麵食的飲食習慣發明了用米做粉,各種香料配方也很好的繼承了西北風味特色;同時,津市歷來也是川蜀商賈聚居之地,麻辣牛肉粉的風味也由此應運而生,至今也是麻香十足、口口相傳。

吃了那麼多種米粉,最具市場潛力的只怕是津市牛肉米粉。

邵陽米粉,可以說在全國的地位絕對還有上升的空間,關鍵邵陽米粉難在全國遍地開花,主要有一個原因,制約了邵陽米粉的發展,就是這個米粉,無法異地生產,只能在邵陽才能做出來,我以前聽朋友說,在外面,就是無法生產邵陽米粉,所以無法連鎖經營,我每次到邵陽,首先吃米粉,飯都不想吃,而且我家樓下就是正宗的邵陽米粉,家鄉的味道,還是忘不了,說實話,廣東所謂的湯粉真的無法與邵陽米粉來比,差太遠了。

這就多了,湖南人麵粉食物早餐吃的很多,湖南粉吃法大多差不多,比如最出名的新化上東街牛肉粉,上火舌尖上的中國。我吃過的可多了紅薯粉,三鮮粉,魚粉啊,牛肉粉,牛雜粉,雞蛋粉,排骨粉........回憶不起來了 不過最好吃的還是衡陽魚粉。

㈩ 正宗的湖南牛肉粉怎麼做比較好吃

常 德 牛 肉 粉 的 做 法

用 料:

  • 牛肉(牛腩) 一斤、大蔥 一根、生薑 半塊、大蒜 一頭、花椒 一小撮、茴香 一小撮、

    八角(大料) 兩粒、干辣椒 七八根、草果 一顆、香葉 兩片、五香粉(十三香)、

    干米粉、老抽 一茶勺、生抽 1.5茶勺、料酒 一茶勺、耗油 一茶勺、

    陳皮(或曬乾的橘子皮) 一片、桂皮 一小片。

步驟:

  1. 將煮肉需要用到的調料備齊:花椒、茴香等細碎的調料用紗布或調料球包好待用;

  2. 牛肉用涼水浸泡3-5小時,期間換一次水;將泡過的牛肉切成拳頭大小的塊,放入另起的一鍋涼水中,燒開,撇去所有浮沫;

  3. 加入蔥段、薑片、八角、草果、茴香、花椒、干辣椒、香葉;鍋開後加入一茶勺老抽、1.5茶勺生抽、一茶勺料酒、一茶勺耗油;加蓋小火燉煮一個小時後,加1.5茶勺鹽、半茶勺五香粉,小火加蓋再煮半小時後,撈出切丁(三厘米見方)待用。

  4. 另起油鍋(略多),然後立刻加入陳皮、大蒜、桂皮、八角、生薑,小火翻炒出香(至大蒜變色);

  5. 倒入瀝干牛肉丁、干辣椒大火翻炒至水干;炒至略有粘鍋感時,淋一茶勺料酒(或白酒)繼續翻炒【注意!白酒度數較高,有利於出香味,但大火多油時易起火(行話叫「勾火」),不建議新人嘗試;平時炒菜如遇「勾火」切勿驚慌,蓋上鍋蓋、關掉抽油煙機和燃氣灶即可】;再次有粘鍋感時淋半茶勺香醋繼續翻炒;加少許鹽、五香粉、兩三粒冰糖翻炒;

  6. 將之前燉肉的原湯用漏網濾去雜質後,倒入炒鍋中;燒開後轉小火,加蓋燉煮一個小時(至牛肉軟爛即可);

  7. 另起一煮鍋,水燒開後加入乾粉;

  8. 某寶上有不少常德米粉,常見的有乾粉和濕粉兩種:乾粉相對更便宜,保質期更久(幾個月沒問題);濕粉口感更好更地道,但價格相對高一點,而且放不了多久(冷藏大概兩三天);另外也有半干半濕的粉(如圖中右半部),經測試口感還不如乾粉,不推薦。乾粉的話,推薦金健的直條米粉,這是常德本地的大米廠做的,口感算不錯的了;粉;

  9. 步驟7的水再次煮沸以後加鍋蓋並關火,燜10分鍾左右(經嘗無硬芯即可),撈出後碼在碗里,澆上燉炒過牛肉塊,再淋上滾湯的燉肉原湯,撒上小蔥碎、香菜末就OK啦!

  10. 本菜譜中「茶勺」大小如圖(常見的家用小瓷勺,大小剛好放得下一個雞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小貼士

  1. 煮肉時,細碎的調味料一定要用紗布或調料球裝起來;

  2. 炒肉時,所有的配料都要涼油下鍋,小火炒香;

  3. 鹽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調整,新人少量多次為宜;

  4. 煮米粉的時候,牛肉湯要放在小火上保持溫度,滾湯的湯頭才好吃;

  5. 香菜末對提香非常有用,如果不討厭一定要有;

  6. 如果有紅油,可於第六步前加入少許;

  7. 如果你是湖南人,辣椒用量請翻倍:)

  8. 關於煮粉,包裝袋上寫的七八分鍾,但試過很多次都不夠;經過反復摸索,燒開後關火燜的口感最接近於常德當地的鮮粉;

  9. 一次煮粉不要超過半袋,否則會煮出一鍋濃稠的米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