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巴中美食
刨湯:巴中傳統美食,味道香濃、風味獨特。
串串:巴中特色小吃,麻辣鮮香、非常爽口。
紅燒肉:巴中特色美食,軟糯純厚、肥而不膩。
川北涼粉:巴中傳統美食,口感麻辣、味道鮮香。
板橋麻花:巴中特色小吃,口感松軟、油香濃郁。
回鍋黃牛肉:巴中特色美食,口感勁道、味道鮮美。
通江銀耳:巴中特產美食,膠質濃稠、口感軟糯。
麻餅:巴中傳統小吃,色澤橙黃、皮薄酥脆。
油茶饊子:巴中特色小吃,軟糯清香、味道可口。
罐罐飯:巴中傳統美食,味道鮮香、口感豐富。
② 四川有什麼好吃的地方
我去過很多美麗的地方,有蘭州、四川、敦煌等,最美的地方_四川。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去四川九寨溝、峨眉山。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關於四川有什麼好吃的地方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一、瀘州
古藺麻辣雞
古藺麻辣雞古藺縣的一種特色食品,是古藺人祖祖輩輩研究出來的一種鹵制小吃,以鮮、香、麻、辣、著稱,每當逢年過節古藺的家家戶戶就准備一隻大雞公以自家自製鹵水鹵制然後再加以自己所製作出的特製蘸水然後邀請自家的親戚一起品嘗。
後來有發展出了味道怪異的古藺椒麻雞與古藺麻辣雞被後人稱之為:正中不過麻辣,怪異不過椒麻。享譽整個四川,現在已經走出川內,在其它省市佔住了腳根,並且遠銷美國。
二、樂山
1、翹腳牛肉
樂山本地人對蹺腳牛肉是頗有感情的,正宗的"蹺腳牛肉"往往在尋常巷陌、街邊路口,幾張年色久遠的木桌條凳,碗筷,市聲鼎沸下客人滿座。樂山市內"蹺腳牛肉"店基本是一街一店,星羅棋布,格局是當街一口大鍋,老湯翻滾,菜品有牛肉、白肚、毛肚、腸子、肺片、腦花等,隨燙隨食,吃時一碗白米飯,幾碗蹺腳牛肉,一碟辣椒面,蹺腳牛肉的綿軟和著松軟的白米飯,再就著鮮香的老湯,快感從味蕾中慢慢泛起。
2、甜皮鴨
據說甜皮鴨沿用的是清朝宮廷廚藝,用本地放養的土鴨鹵制而成,甜皮鴨色澤亮麗、腴而不膩,鹹淡適中,成為樂山美食的另一招牌。
3、西壩豆腐
西壩豆腐是吃在樂山的頭條招牌菜,樂山港西壩豆腐大酒店做得不錯,滿滿一桌品種繁多、色澤芬芳誘人豆腐宴令人得以體味豆腐的多種形式組合,咸黃豆腐、燈籠豆腐等也確實值得嘗試。如燈籠豆腐,系豆腐小方塊,里包餡,炸至金黃後澆汁,外脆里嫩餡鮮,集多種食物的口感於一體。而近期熱炒的"豆腐西施"選美活動更是將這一吃食品牌推波助瀾。
4、干紹面
一把手小吃(里仁街燈具街路口)的干紹面很好吃!
三、宜賓
宜賓燃面
燃面是四川省宜賓地區最具特色的特色傳統名小吃之一。原名敘府燃面,舊稱油條面,因其油重無水,點火即燃,故名燃面。 燃面小吃選用當地優質水面條為主料,以宜賓碎米芽菜、小磨麻油、鮮板化油、八角、山奈、芝麻、花生、核桃、金條辣椒、上等花椒、味精以及香蔥、豌豆尖或菠菜葉等輔料,將面煮熟,撈起甩干,去除鹼味,再按傳統工藝加油佐料即成。因為燃面是素麵,改革開放以後燃面家族又多了一些新成員:例如葷燃面、燃湯面等等。古老的燃面又帶給喜好它的宜賓人民更多的味覺盛宴。
四、眉山
缽缽雞
缽缽雞是一種四川眉山和成都的傳統名小吃,起源於眉山,屬於川菜系。從清代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以陶器缽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加上多種調料的去骨雞片拌和而成。有皮脆肉嫩,麻辣鮮香,甜咸適中的'特色。吃奶湯面時配以缽缽雞,別具風格。1990年獲成都市個體名小吃優質獎,1991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優質名小吃。
比較出名的如:缽客藤椒缽缽雞、祥和祥缽缽雞;缽缽雞一聽其名,就覺得很新奇,「缽缽」其實就是瓦罐,缽外面是畫著紅黃相間的瓷質龍紋,缽內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珠殊加工後用簽串制,晾冷浸於各種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時自取自食,除味道悠長外更添情趣盎然。
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缽缽雞食用方便,多種口味可選擇,配以特色雞湯飯即可休閑品味,亦可權作一餐。缽缽雞,還是可以觀賞的。將肉煮熟,不能煮爛,八分火候就行。爾後晾乾,切成片,用竹簽分門別類串成串。肉片是肉片,臟腑是臟腑,雞腿是雞腿,翅膀是翅膀。放進藤椒油湯里一撈,再舉至嘴邊,油艷欲滴。盛裝雞肉的缽缽也是可以觀賞的。青花缽,為上。粉紅的肉,青綠的湯,翠藍的缽。把樟樹、桂樹木板鑲攏來,外面用竹篾窟緊,就像一隻洗腳盆。
五、廣元
廣元涼面
相傳,唐朝高宗時,工部尚書武士彟之女武媚娘(武則天原名),14歲時,就被唐太宗選入宮中為才人。當時因君命難違,她不得不離開她自小青梅竹馬的情郎哥常劍峰。武媚娘在幼時讀書之餘,常和劍峰一起遊河灣,而河灣渡口有一家削麵店,他們每次遊河過灣,總要到削麵店吃上一碗。因此與店老闆混得熟了,經常邊吃邊淡論面的製作,一段時間後也對此有了較深的了解。後來,他們想夏天要是吃一種涼面該多好。於是便和麵店師傅一起試驗,終於用米漿研製成了一種柔軟可口、綿韌不粘的米涼面。媚娘和劍峰高興得抱成了一團,削麵店師傅見此情景,便打趣這一對小情人:這面不如就叫「夫妻米涼面吧」恰巧這天又是媚娘的生日,夫妻米涼面就這樣誕生了。由此傳開,成為當地人人愛吃的地方名食。後來,媚娘去了京都長安。雖然她與常劍峰終未成夫妻,但夫妻米涼面卻被流傳下來。
後來,武媚娘當了女皇帝,還念念不忘「夫妻米涼面」,每逢生日,必命御廚給她烹制一碗食用,這樣一直到她的天年。
現在,女皇蒸涼面仍然在武則天的故鄉——四川廣元被廣泛食用,但不知是什麼原因,有人猜測是水質的關系,在外地是無法做出這種涼面的,因此,在外地幾乎很難吃到正宗的女皇蒸涼面。
六、綿陽
綿陽米粉
綿陽米粉是四川綿陽地區漢族傳統名吃之一,米粉由來綿陽米粉有著1800多年歷史。綿陽米粉緣以一偉人,他文有諸葛遺風,武俱姜維之勇——蔣公琰。
綿陽歷史上駐留最久丞相, 蔣公不僅是軍事政治家還是美食家。一日他微服私訪於綿州街頭,品嘗綿陽米粉後,提出建議原料由粗變細,方便入味,也就現流行語味更勁道!一改形成全國獨有細米粉特色,流傳省內外地區細米粉視綿陽米粉為鼻祖。淵源流長綿陽米粉歷史,諸君品嘗米粉美味後,若去綿陽西山景區雅游時須帶崇敬之心瞻仰蔣公琰雕塑與其寢陵,方能領悟博大精深綿陽全國最具影響力響亮獨特傳統飲食文化.....
七、南充
鍋盔涼粉
南充鍋盔灌涼粉有著千年的歷史。傳說唐代官兵在為武則天修建乾陵時,因工程浩大,民工甚眾,非常忙碌,烹食困難幾乎沒有吃飯的時間,所以官兵以頭盔為炊具來烙面餅,故得名「鍋盔」。它既有新鮮出爐鍋盔的香脆,熱氣騰騰,又有川北涼粉的晶瑩剔透,麻辣綿軟。芳香可口,獨具特色。吃南充鍋盔灌涼粉本身就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大街小巷,街頭巷尾,叫賣鍋盔灌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吃鍋盔灌的人熱氣騰騰,汗流浹背。
八、自貢
1、自貢火邊子牛肉
自貢還有一道享譽全川乃至全國的名產,即「火邊子牛肉」。它選料作工十分考究,先是選牛後退上的「股二,股四牛」,這樣的肉一頭牛隻有10到15公斤。然後由熟練工人切成寸許厚的肉片,再將肉釘在斜倚牆壁的木板上,以奇絕的刀功片出極薄的肉片,並要求肉片上不得有漏眼漏縫。然後在上面抹上少許的鹽和醬油,懸於通風處晾乾,再攤在通氣的篾巴上,用牛屎巴或干木灰徽火慢炕,據說牛屎巴炕的牛肉更有一種獨特的清香。做成後的火邊子牛肉,紅亮透明,文字圖案隔肉可見,最後涮上辣椒紅油即成。
火邊子牛肉吃起來酥而不綿,干香化渣,味醇可口,回味悠長且便於攜帶,成為自貢獨有的名產。
2、冷吃兔
自貢冷吃兔,是四川省自貢市的著名特色食品,該品又名濃味冷吃兔、香辣兔,是自貢及其富順、榮縣一種民間傳統美食,迄今已有百餘年歷史。
自貢冷吃兔(又名香辣兔),是四川自貢地區一種民間傳統美食,迄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四川的自貢、富順、榮縣一帶是全國有名的養兔之鄉,兔肉供應十分充足;該地區人們也十分喜愛吃兔肉,尤其是喜愛烹飪和品嘗一種名為「冷吃兔」的菜餚,幾乎家家都會做,人人都愛吃。不僅如此,只要是有客人到四川自貢一帶做客,好客的主人招待客人的必備的一道菜就是冷吃兔,客人們品嘗之後往往也是贊不絕口;即使是自貢人長時間地到外地去工作和學習,也常常喜歡讓家裡人做上一點,自己帶上幾包甚至讓家裡人郵寄幾袋來解解饞。
九、攀枝花
羊肉米線
羊肉米線是用羊肉、米線製作的一道主食。羊肉有獨特的膻味,主要是因為脂肪中含有石碳酸的成分,去掉脂肪之後,羊肉便不會再有膻味。
十、雅安
砂鍋雅魚
雅魚,為雅安周公河一種重要食用魚,學名齊口腹裂魚,又名嘉魚。古稱丙穴魚。有肉多、刺少、質嫩的特點,為川中魚鮮烹飪原料中之上乘者。
唐代大詩人杜甫詩雲:「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盛贊雅魚之美。四川雅安市設有雅魚餐廳。雅安歷史食俗,注意營養,講求養身,喜原汁濃味,故以砂鍋烹菜。所用砂鍋,均以榮經縣「白善泥」焙燒而成。以這種砂鍋恨制雅魚,味鮮美,保溫好。
「砂鍋雅魚」為咸鮮味型,用於筵席常以「壓台戲」最後出場。近年來,改為筵席頭菜奉獻食者。入席後砂鍋內仍保持沸騰狀,鮮香四溢,魚嫩湯鮮,營養豐富,使食者對雨城雅安留戀終身,難以忘懷。
十一、甘孜州
坨坨肉
彝族招牌菜坨坨肉,坨坨肉是彝族人逢年過節及招待貴客的招牌菜,其肉為30市斤以下以非現代飼料喂養而成的小豬為原料,輔以彝族特有的香料、佐料稍加加工而成。其肉塊碩大,一般呈正方形,故稱「坨坨肉」,入口化渣,肥而不膩,口感細嫩。彝族人吃坨坨肉的歷史幾乎和彝族文化本身一樣古老。坨坨肉可說是彝族人飲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道菜。坨坨肉顧名思意,就是把肉砍成坨坨煮著吃。凡豬、牛、羊、雞都可以做成坨坨肉。各種坨坨肉中,以崽豬坨坨肉最負盛名。坨坨肉要用強火,切忌文火。等坨坨肉一熟,立即撈出。放進大盆內趁熱加鹽、辣椒、木姜子、花椒及蒜末,並將其翻動均勻。要做一頓好的崽豬坨坨肉,在用料、宰殺、火候各方面都特別講究。傳統的做法是:選用20、30斤左右重的崽豬,宰殺放血後俯卧於干凈處;用清水澆透崽豬全身,再用曬乾的厥雞草覆蓋,然後點燃。適當時用木滾去掉草灰,用刮片或刀刮豬身。皮毛濕透又經燒烤後,豬身一刮能去掉豬毛和污垢。然後用厥雞草燒烤全身,使其呈焦黃色脆皮並再刮洗干凈,然後剖開砍成2寸見方的肉快,最後用冷水下鍋煮。這樣,坨坨肉就做好了。另外,彝族講究主食肉食搭配。如豬肉配米飯,羊肉配蕎飯,雞肉配燕麥等等。
十二、阿壩州
糌粑
糌粑是藏族牧民傳統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麵的藏語譯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會給你雙手端來噴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麵,金黃的酥油和奶黃的「曲拉」(乾酪素)、糖疊疊層層擺滿桌。糌粑是將青稞洗凈、晾乾、炒熟後磨成的麵粉,食用時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攪拌均勻,用手捏成團即可。它不僅便於食用,營養豐富、熱量高,很適合充飢禦寒,還便於攜帶和儲藏。
手扒肉
手扒肉是紅食中的一種。中國少數民族人民稱肉食為紅食,蒙語叫「烏蘭伊德」,顧名思義,「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中國少數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
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帶骨的羊肉按骨節拆開,放在大鍋里不加鹽和其他調料,用原汁煮熟。吃時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調好的佐料吃。根據牧民的習慣,手扒肉一般用作晚餐。
十三、達州
燈影牛肉
燈影牛肉,是四川省達州市的地方傳統名食。牛肉片薄如紙,色紅亮,味麻辣鮮脆,細嚼之,回味無窮。
燈影,即皮影戲,用燈光把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 物剪影投射到幕布上。用「燈影」來稱這種牛肉,足見其肉片之薄,薄到在燈光下可透出物象,如同皮影戲中的幕布。
2015年2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公告,四川達州市通川區東城街道辦事處、西城街道辦事處、朝陽街道辦事處等16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管委會現轄行政區域內出產的燈影牛肉申報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經形式審查合格。
四川梁平縣有個姓劉的人流落到達縣,以燒臘、鹵肉為業。最初,他製作的五香牛肉片厚肉硬,吃時難嚼,且易塞牙,銷路不暢。後來,劉氏日思夜想,逐 步加以改進,將牛肉切得又大又薄,先腌漬入味,再上火烘烤,賣時還淋上香油。這 樣製作出的牛肉酥香可口,在市場上大受歡迎。劉姓商人生意興隆,並因此而發家致 富。其他人見有利可圖,紛紛仿製,燈影牛肉逐漸成為四川一大名產。
十四、德陽
什邡板鴨
什邡板鴨是四川的著名小吃,亦是什邡當地著名美食、傳統名產,有口皆碑,具有100餘年的歷史。產鴨史遠及古蜀國魚鳧王朝,美食史可溯自西漢雍侯宮與五代蜀王宮宴。著在《王家尚食譜》古籍曾記有,北宋大文豪美食家蘇東坡,從綿竹蒸蜜酒、取什邡鴨為佐,暢游長江作赤壁賦的佳話。而後什邡板鴨終成國人喜愛的蜀中美食。
連山回鍋肉
連山回鍋肉,是一道四川的地方名菜。特點是肥而不膩、瘦而不綿、略帶辣味、咸中有甜、色澤油黃、鮮嫩醇香,是色、香、味俱全的可口佳餚。相傳連山回鍋肉發源於宋朝,民間又稱「熬鍋肉」,在油鍋里混合青椒翻炒,肉香四溢,百步飄香。
廣漢「連山回鍋肉」,是連山供銷社餐館代木兒在原來四川回鍋肉基礎上,通過精心研究,取其精華,運用現代科學加工以總結,提高烹飪技術,照顧「南甜北淡」的飲食習慣,特別在佐料和調味上進行了改進,以適應八方來客的口味,故得名「連山回鍋肉」。
1986年廣漢物資交流會上,代木兒推出「連山回鍋肉」這道佳餚,一舉轟動廣漢飲食行業,廣大食客們亦大為稱譽。「連山回鍋肉」從此遠近聞名,成為四川省飲食文化中推陳出新、雅俗共賞的大排檔中的一道名菜。 「回鍋肉產業」還成為連山鎮的主要經濟產業。在連山鎮主營「連山回鍋肉」的餐廳除連山代術兒回鍋肉餐廳外,還有廣福苑等多家連山本地餐廳。
纏絲兔
纏絲兔是四川省廣漢市地方傳統名菜,相傳創始於唐代。南方著名兔肉加工產品中,尤以四川馳名,加工歷史悠久,製作精細,造型美觀,風味獨特。
廣漢纏絲兔享譽海內外,是四川廣漢古蜀文化三星堆之外的又一張名片。纏絲兔色澤紅潤,味美鮮嫩,肌肉緊密,肉質細滑,而且高蛋白,低脂肪,算得上是一種健康食品。
十五、巴中
恩陽提糖麻餅
四川巴中恩陽鎮的「提糖麻餅」,名揚川內外,在「四川南江紅葉節」上被譽為最好的特產。麻餅在恩陽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林家世代以此為業。提糖麻餅的製做工藝從古至今都是一線單傳,從不外傳。傳到了伊仲榮手中,他從小跟隨師傅林富峨學藝,十六歲得到真傳。
恩陽十大碗
恩陽十大碗有刀口丸子、龍眼肉、坨子肉,大酥肉,等的是川北傳統宴席菜餚。
恩陽十大碗,全是川北傳統宴席菜餚,有刀口丸子、龍眼肉、坨子肉,大酥肉,等。在恩陽乃至巴中,「辦十大碗」非常考驗廚師的技術水平的,用材料必須為事主節約、不浪費,辦多少桌席該用多少肉、菜、調料等事前必須核算清楚。在農村一般「辦十大碗」就要殺豬,殺豬多少得根據辦多少桌席來定,廚師必須合理安排,而且廚師之間也暗中表露自己的手藝與技術,如何安排廚房、幫事、出席、吃席等非常講究,規矩很多,禮節也多。 十大碗順口溜: 品雞魚扣酥糴跎,海帶冷盤蝦米湯
十六、內江
大千雞塊
大千雞塊是一道由仔公雞肉為主要材料做成的菜品,屬於川菜。
內江牛肉麵
內江牛肉麵是四川省眾多地方特色麵食之一,也是著名畫家、美食家張大千先生喜吃善作的麵食小吃之一,製作時對燒餡、用料、調味等諸多方面皆有嚴格的要求。此道小吃面條細滑、牛肉香、麻辣味濃,素有「巴蜀小吃之首」的美譽。內江牛肉麵歷來就很有名氣,是內江美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又涌現出很多新品種,比如資中的兔兒面等等。
③ 巴中有沒有什麼比較出名的干雜特產
巴中的特產的話,老廖家的牛肉不錯。就是那種禮盒,竹籃做的,做得比較高端,送禮比較合適
④ 巴中最好吃的清湯黃牛肉
醬牛肉乾的做法詳細介紹
菜系及功效:私家菜
青少年食譜
運動員食譜
健脾開胃食譜
營養不良食譜
口味:甜味
工藝:暗爐烤醬牛肉乾的製作材料:
主料:牛肉(瘦)5000克
調料:醬油400克,料酒200克,白砂糖100克,辣椒粉20克,紅曲15克醬牛肉乾的特色:
醬紫色,鮮咸甜辣。教您醬牛肉乾怎麼做,如何做醬牛肉幹才好吃1.要選擇鮮嫩瘦牛肉,無筋骨。牛肉洗干凈,放在涼水中浸泡4小時(每小時換1次水),去掉血漬。
2.將牛肉切成6厘米見方的塊,加進少量水,煮熟後撇去浮沫,加進諸調料,小火燉半小時後取出切成薄片。
3.將切好的牛肉片原湯拌勻,放在烤箱中,溫度400℃,時間20分鍾。取出後嘗味,如味輕,可再酌加各種調料;如味重,則可倒出部分鹵汁。再入箱烘烤至湯全部收干即成。
4.如果沒有烤箱,可用鐵箅子,上放牛肉片,下燒木炭火,但要控制溫度,並要勤翻動,以免燒焦。
⑤ 巴州區美食
巴州區美食有刨湯、串串、紅燒肉、川北涼粉、板橋麻花、回鍋黃牛肉、通江銀耳、麻餅、油茶饊子、罐罐飯等。
1、刨湯:巴中傳統美食,味道香濃、風味獨特。
2、串串:巴中特色小吃,麻辣鮮香、非常爽口。
3、紅燒肉:巴中特色美食,軟糯純厚、肥而不膩。
4、川北涼粉:巴中傳統美食,口感麻辣、味道鮮香。
5、板橋麻花:巴中特色小吃,口感松軟、油香濃郁。
6、回鍋黃牛肉:巴中特色美食,口感勁道、味道鮮美。
7、通江銀耳:巴中特產美食,膠質濃稠、口感軟糯。
8、麻餅:巴中傳統小吃,色澤橙黃、皮薄酥脆。
9、油茶饊子:巴中特色小吃,軟糯清香、味道可口。
10、罐罐飯:巴中傳統美食,味道鮮香、口感豐富。
⑥ 在四川哪些地方的牛肉最好吃
1、仁壽縣的「乾巴牛肉」
2、攀枝花鹽邊的「鹽邊牛肉」
3、閬中的「張飛牛肉」
4、自貢市的「冷吃牛肉」「火邊子牛肉」,我是最喜歡吃這個的。
5、樂山市的「蹺腳牛肉」
6、達州市的「燈影牛肉」
7、阿壩地區的「氂牛肉」
另外還有很多地方做的都很好吃的「紅燒牛肉」「水煮牛肉」「牛肉火鍋」等,我就算是個鍾愛美食的小編,也很難列舉全面,還得自己去發掘一下哦。
⑦ 四川巴中有胡辣殼牛肉麵嗎
有。巴州區張姐胡辣殼牛肉麵館成立於2021年09月30日,注冊地位於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祠堂街207號,法定代表人為張金華。
⑧ 巴中有什麼好吃的推薦
一、青峪紅燒肉
「洗凈毛污切四方,熬糖和水拌成漿。味精鹽蒜加黃酒,八角姜蔥並辣王。肉塊精烹十足味,火候恰當久飄香。蓬門偶有詩常駐,酒肆搜來喜若狂。」一道「青峪紅燒肉」出鍋。
二、巴中棗林魚(船家子魚)
船家子魚精選巴河鰱魚,以巴州臘肉、鹽菜、南陽土豆、棗林大蔥、黃姜為輔料,將臘肉燒至金黃,鹽菜、蔥、姜、蒜炒香,鰱魚、豆瓣、泡辣椒炒至變色,加入大骨湯熬制而成。
三、唐氏秘制鹵鴨
唐氏鹵鴨在巴中遠近聞名,選材恩陽本地散養鴨子,用老鹵水精心鹵制,所用的秘制香料流傳近一百年;採用特殊的製作工藝使得鹵鴨皮嫩而不膩、鴨肉瘦而不柴,老少皆宜。
四、白玉魚湯
白衣河盛產魚類,白玉魚湯最初是年老體弱者及產婦恢復期間的飲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白衣全魚宴」五六代傳人精心改良後,製作出了選料生態、配料極簡、湯鮮味美、湯白如玉的魚湯。
五、巴山臘肉煨土雞
精選巴山土雞,以巴州臘肉為輔料,將土雞、臘肉洗凈入鍋烹制後裝盤即可,鮮香味美,讓人唇齒留香。
六、南江黃羊湯
選用南江本地黃羊為主食材,用料考究,湯呈乳白色,色澤光亮,湯鮮而不膻、肉嫩而不綿,風味獨特,是南江人引以為傲的「拿手」菜品。
七、諾水艄公魚
諾水,即小通江河。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艄公長年生活在船上,時常下河撒網捕魚,用花椒、干辣椒、鹽菜、鹽巴、臘肉和魚一起燉煮,創作出了新鮮味美的「艄公魚」。
八、巴山土豬辣鹵拼
巴山土豬辣鹵拼是鹵水配方和現代烹飪相結合的代表,精選巴州本地跑山豬的豬尾、豬腳、豬嘴、豬耳朵,洗凈飛水,以白芸豆、藕為輔料,鹵熟切好擺盤即可,豬肉香濃,辣味適中。
⑨ 巴中市鹵牛肉哪家好吃
自己做啊,好吃
主料
牛肉
1500g
輔料
鹵料
適量
鹽
適量
水
適量
糖
適量
油
適量
步驟
1.牛肉洗凈
2.鍋內加水燒開
3.放牛肉焯一下
4.准備好中草葯鹵料
5.鍋內放少量油,放適量白糖炒至變紅起泡
6.倒進裝有鹵料並焯好水的鹵牛肉罐中
7.放適量的鹽
8.加適量的純凈水
9.加適量冰油煮至牛肉變軟用筷子能插動即著火並泡一晚
10.牛肉取出切片即可
11.用小蔥、冰油、香油、蒜蓉製作調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