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還是覺得蘭州拉麵比較好吃,比較有嚼頭,比較有勁性,湯水也非常鮮。
B. 我是男生,是在家裡吃飯好還是到外面吃一碗牛肉拉麵好
如果是偶爾一次在外面吃的話,是沒問題的,可能家裡的飯菜有點不和你胃口,你可以去嘗試那個紅燒牛肉麵,但是不要經常在外面吃,還是在家吃好,健康一點,對你的飲食也比較好,所以你看這幾種情況選吧,合適那個選哪個,我建議你在家吃
C. 牛肉拉麵好吃嗎
特別好吃,就是牛肉都是透明的,哈哈
D. 一碗蘭州牛肉麵,包含了哪些特點
蘭州牛肉拉麵的特點是牛肉柔軟,白蘿卜,紅辣椒油,綠香菜,面條柔韌,爽口,湯汁濃郁,口感和諧,香味濃郁,開胃等。蘭州牛肉拉麵有五個特點。"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即牛肉湯色清氣香;蘿卜片潔白純正;辣椒油鮮紅浮動;芫荽、蒜苗鮮綠;蘭州牛肉麵包括青海等西北地區人民製作的蘭州面條,現在全國有5萬多個網點。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E. 蘭州牛肉麵
在蘭州,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碗面叫作「牛肉麵」。而開遍大江南北的「蘭州拉麵」,其實並不是蘭州的,那是青海化隆人民的全國連鎖。
鑒於化隆人民的「捷足先登」,近年來,蘭州市政府也對牛肉麵進行了統一的行業定標,注冊了統一的標識logo——一個牛頭的圖像、同時也是正在抻拉麵條的形象。而蘭州的面館也開始走出蘭州,為「蘭州牛肉拉麵」正名,其中名聲較響的「馬子祿」、「東方宮」、「金鼎」等等。不過,在蘭州人們看來,這些走出去的牛肉麵雖然還是家鄉的味道,但離了蘭州的水土就少了點真正的蘭州味,在蘭州,人們更愛的還是街邊巷角的回民老店。
在豆媽老家的樓下街邊,就有這么一家純正蘭州味的牛肉麵館,叫作「磨溝沿」。這是家頗有民族特色的面館,裝修風格偏於清真,店面的工作人員也都是回民,姑娘們頭戴紗巾,小夥子都戴著干凈的小白帽。在蘭州的這幾天,這里也是我的默認早餐點。
這里的天亮得要稍微晚點,早上七八點之後,街上的人才慢慢多起來,這個時候去吃牛肉麵,也是店裡人最多的時候。我一般都是八點左右,和豆媽一起,穿著寬松短衣,趿拉著拖鞋,抱上小豆丁,踱到磨溝沿吃上一碗牛肉麵。
進了店,先在進門側邊的收銀台買票。一般是我要一碗,豆媽和小豆丁合要一碗。買好票,豆媽帶著小豆丁先去找位子——這里的餐桌都是水磨石澆的長條檯子,一個檯子可以坐六個人,大家不管是否相識,都是撿了空位就坐。在餐桌最多的區域的顯眼處,有自取餐具的檯子,上面擺著兩個大大的保溫桶——一個裝紅棗水,一個裝面湯,這是蘭州牛肉麵館的標配——在以前,蘭州牛肉麵館招徠顧客的特色服務就是「進門送面湯」,不顧你吃不吃,只要進了店面,迎面先奉上一碗免費的熱面湯,以示店家的熱情大方,也便於食客開胃,這習俗保留至今,便演化成了這顯眼處的免費不限量面湯保溫桶。
在豆媽找位子這時候,我就攥著票兒去取面窗口排隊了。基本上,排隊會在七八人之後,人多時則要到十幾人開外。不過,隊伍的前進速度很快,不到三五分鍾,等你排到前五的位置時,窗口另一側的端面小伙就會收了你的面票,問好你要的面的粗細,讓最裡面的拉麵小伙開始給你拉麵了。
取面窗口的里側,是全通的廚房,裡面至少有四個人,拉麵、煮麵、端面、調湯。最裡面的是拉麵的,聽到端面的喊了什麼面之後,拉麵師傅就要迅速擇取一份面團開始拉麵,各種面型在他神奇的手中揮灑而出 。拉麵是個技巧活,也是個炫酷的活兒,蘭州牛肉麵的logo形象就來自於拉麵師傅。牛肉麵的面型也很多,有圓有扁,有粗有細,圓的從粗到細是「一細、二細、三細、細、毛細」,扁的由寬到窄是「大寬、寬、韭葉」,還有三角形的「蕎麥棱」,不一而足。我一般要「韭葉」,半厘米左右寬的扁面,煮得又透又筋道,豆媽因為要顧及小豆丁的口感,則會要一個細面。我不太習慣圓面,「毛細」和「細」的么不夠筋道,「三細」「二細」以上么又會稍有點硬,至於「蕎麥棱」個人覺得和三細口感差不多,皮帶一樣的「大寬」雖也是扁面但畢竟還是太過粗獷,所以,還是韭葉最好。
拉麵師傅拉好面之後,把面直接甩進煮麵小伙跟前的大鍋里,然後由手持長筷的煮麵小伙負責把控時間火候。豆媽和小豆丁的細面,我們都會讓煮麵師傅多煮上一會兒,煮得透透的,小朋友好下口。
待煮麵師傅把面煮好撈出,盛在大碗里遞給最靠外的端面小伙,一碗牛肉麵就剩最後一道盛湯加料的功能工序了。端面小伙接過面碗,飛快地舀湯、加肉、加蘿卜、加香菜蒜苗、加辣子。在端面師傅盛湯的時候,你要抓緊提你的特別要求——辣子要多要少,不要蒜苗或者不要香菜,不要蘿卜或者加些蘿卜。豆媽不吃香菜,小豆丁還不能吃辣,所以豆媽的那碗細面就需要走兩趟,先不加香菜不加辣子端回去,撥出小半碗面條倒點湯再端回窗口盛滿湯加辣子。
當然,一般不講,就是滿滿的湯,蘿卜蒜苗香菜加兩勺辣子。另外,吃面的人少有提「多來點肉」的,其實就算你提,端面師傅也只是象徵性的多揮一下勺子,對肉量而言並沒什麼實質性的變化。蘭州牛肉麵,講究的是「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一清指湯清,二白蘿卜白,三紅辣子紅,四綠蒜苗香菜綠,五黃面條黃,這當中看似並沒有牛肉什麼事。實際上,蘭州牛肉麵的核心要義在於「湯清」,而牛肉的重頭戲不在面碗里而是湯鍋中。所以,端面小伙對面湯鍋旁那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看似不參與每一碗面的製作過程的調湯師傅,才是面館廚房內最不可或缺的一個人,他掌握著熬湯用的牛肉的用量、火候,其它諸如羊肉、雞肉的配比,還有各種調料的添加。雖然牛肉麵的面湯中,牛肉是絕對主力,但不同的添加和配比會帶來牛肉麵湯口感的細微差別,在口刁至極的蘭州本地人的舌尖味蕾上,這種細微的差別會被千倍放大,直接決定著一家面館的聲譽和客源。因此,據說很多面館的調湯師傅都是面館老闆親自上陣——在天放亮前的四五點鍾,在店門沒開伙計沒來之前,老闆就起床了,悄悄來到廚房,在鍋中備好牛肉加上水,起火燒開後,再從懷里掏出一大包事先秘密配置的調料包倒入鍋中,等牛肉湯熬出味時,才正是伙計上崗店門開張的時候。
傳說總要帶點神秘,事實上,調湯師傅雖不在廚房常駐,但總歸還是會出現的。我就曾在一天早上的八點半左右,在窗口看到了調湯師傅打湯、加水加香辛調料的身影。不過,他倒在大鍋中的那一大包調料,我確實分辨不出到底都是些什麼樣的神奇東西。或許,這當中真的暗藏玄機,各家面館的牛肉湯處方確實影響著口味,但對我這樣的外地人來說,其實也無從分辨。我和我的小豆丁只知道每天清晨饕餮一碗美味的牛肉麵,正好開啟一天的好時光。
但對豆媽而言,老家街巷邊的一碗牛肉麵里,有清醇的面湯,有脆爽的蘿卜,有筋道的苗條,還有清晨的黃河水,乾燥的煙塵氣,粗渾的蘭銀腔,和第一次買面時舉過頭頂伸到櫃台的一塊五毛錢。
F. 牛一碗的牛肉麵好不好吃
材料
排骨 8塊 (1人份)
淡菜乾 一些
枸杞 一些
蝦油(即魚露) 半勺
做法
1、淡菜清洗干凈,加入排骨一起放入小瓦罐。
2、加清水,滿罐為止。
3、上蒸鍋蒸上1小時。
4、在蒸45分鍾的時候,加入洗干凈的枸杞。
5、出鍋前,可加半勺蝦油,因為的淡菜本身微咸。
G. 一碗蘭州牛肉麵,放幾片牛肉最合適
一碗蘭州牛肉麵如火價格比較低的話,放三片牛肉就可以,但是如果價格特別高的話,怎麼也得放6片以上的牛肉。
H. 到清真面館去吃面或者蓋飯的時候都會給一小碗顏色較暗淡的湯,挺好喝的,誰知道那是什麼湯,怎麼做的呀
那就是一碗牛肉湯,實際上是半碗牛肉湯+半碗面湯。蘭州牛肉麵祖師爺馬保子當年為吸引顧客,提供了這種免費湯,後來就流傳下來了。目前在蘭州,只有吃炒麵的時候才會送湯,吃牛肉麵就不送湯了,因為炒麵幹嘛。
I. 說說你吃過的蘭州牛肉麵是怎樣的
蘭州人的面館是這樣的,進門收銀台,旁邊透明玻璃的小隔間里做了小冷盤和茶葉蛋,還有現切的煮牛肉擺在案子上,人們排隊在取面窗口,打湯放料的小哥收了票,記客人的脹心的數量,並向拉麵的師傅喊著「一個細的」「三個二細」「一個韭葉子,拉麵的師傅僅需十幾秒就能拉好一份的面,不管你要的是哪種類型的。手裡的面上翻下舞,只幾下就能粗細均勻的下入鍋中。撈面、盛湯、加蔥花香菜、然後再添一勺辣椒油動作一氣呵成。碗里看上去「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端在手裡熱騰騰的還冒著白氣,尋個座位再倒點醋。最後配上小菜牛肉茶葉蛋,嗯,這才是蘭州的味道。
J. 牛肉麵怎麼做才好吃
牛肉麵怎麼做才好吃
牛肉拉麵是中國的傳統名食,它具有「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的特徵,且色香味美,譽滿全國。其中襄陽牛肉麵是江湖氣最為厚重的一碗面,一麻二辣三鮮,渾身上下有一種不怒自威的范兒。
食材清單:
燉牛肉:
1)牛腱肉:1.5公斤
2)菜籽油:15克
3)小茴香:10克
4)花椒:4克
5)香葉:5片
6)干紅辣椒;4支
7)草果:1隻
8)丁香:2顆
9)八角:2朵
10)水:1公斤
11)老抽:100克
12)白糖:25克
紅油:
13)牛油:60克
14)菜籽油:240克
15)花椒:15克
16)八角:4朵
17)香葉:5片
18)桂皮:2厘米長一段
19)大蒜:40克,切成片
20)蔥:60克,斜切成1厘米長的蔥段
20)辣椒碎:10克
21)匈牙利辣椒粉(Paprika):10克
22)芝麻:10克
襄陽牛肉麵(1人份):
30)鹼水面:1人份(新鮮面條175克),製作方法見這里。
31)鹽:20克
32)炒好的牛肉:60克
33)燉牛肉的湯:80克
34)紅油:20克
35)香菜:1棵
1. 第一步是燉牛肉。燉制過程中,水溫應當盡量低一些。水溫越高,牛肉喪失水分的比例就越高,當然水溫太低筋健組織的降解速度很慢,需要大幅度延長烹調時間。將牛肉切成大塊,300-500克之間,把牛肉表面血水沖洗干凈,沖洗的手法盡可能輕柔,水流要盡可能緩和,避免肌纖維變散開裂。把牛肉在清水中浸泡4小時,每隔一小時換一次水,並把牛肉翻一次面。
2. 浸泡好的牛肉呈現淡粉色,在網架上放置1小時控干多餘水份。
3. 取一隻直徑20厘米的厚底湯鍋,中火預熱30秒,加入15克菜籽油,然後加入10克小茴香、4克花椒、5片香葉、4隻干紅辣椒、1隻草果、2顆丁香和2朵八角。不斷翻炒,直至香氣飄出。翻炒的時候不要過度,否則香料溫度過高燒焦後反而失去香味。
4. 在湯鍋里加入1公斤水
5. 再加入100克老抽和25克白糖。
6. 把鍋內液體大火煮沸,然後放入浸泡好控干水分的牛肉。蓋上鍋蓋,小火加熱2-3個小時。燉制2個小時以後,可以用鈍頭筷子戳一下牛肉,可以輕松插進去就說明火候已經到了,蓋上鍋蓋,關閉爐灶,使其冷卻到室溫,然後放進冰箱里冷藏室過夜,使其進一步入味。
7. 牛腱肉中含有富含筋腱,燉煮的過程會析出大量膠原蛋白,這些膠原蛋白可以給面湯帶來柔和悠長的口感,燉牛肉的湯冷卻後會變成膠凍狀。
8. 燉牛肉的湯里含有大量的香料,將其濾掉。
9. 現在開始製作襄陽牛肉麵的靈魂,麻辣紅油。取一隻直徑20厘米的厚底平底鍋,加入60克牛油和240克菜籽油,小火加熱至牛油全部融化。
10. 加入15克花椒、4朵八角、5片香葉和2厘米長的一段桂皮,然後加入40克蒜片和60克蔥段。牛油屬於動物油脂,煙點比較低,很容易燒焦(這也是牛油必須和菜籽油混合後加熱的原因),必須用小火加熱,加熱的時候密切觀察。加熱到一定程度後,蒜片和蔥段中的水分開始蒸發,蒸發會帶走一部分熱量,讓油溫不至於過高,蔥蒜和其它香料的香味會漸漸滲入油中。
11. 蔥蒜里的水分蒸發完畢後,表面會漸漸變成金黃色,油溫也漸漸上升。等油溫超過150攝氏度之後就必須離火,因為超過這個溫度牛油就會燒焦,失去應有的口感和香味。
12. 取一隻耐熱容器,在底部放上10克辣椒碎、10克匈牙利辣椒粉和10克芝麻。辣椒碎提供辣油的香味和辣味、匈牙利辣椒粉提供辣油的香味和紅色,匈牙利辣椒粉的紅色惹人喜愛,有些食用色素就是從這種辣椒粉里提煉的,芝麻主要是提供辣油的香氣。
13. 將小鍋里炸香料的熱油(油溫在150攝氏度左右)澆在辣椒和芝麻上面,注意別忘了用濾籃濾掉香料。因為油溫很高,可能激發出很多泡沫,也許會溢出容器,所以最好在容器外面再套一隻耐熱容器,確保絕對安全。
14. 用筷子攪拌一下,讓辣椒碎、辣椒粉和芝麻與熱油充分接觸,讓盡可能多的香味釋放出來。至此襄陽牛肉麵的'麻辣紅油就做好了。
15. 燉好的牛肉還不能直接放在面碗里,必須提前炒一下,增添更多的味覺層次。把240克燉好的牛肉切成5毫米厚的薄片。牛肉切之前必須放在冰箱里冷藏室里徹底冷卻,否則切的時候會散開。
16. 取一隻直徑24厘米的平底不粘鍋,大火預熱1分鍾。加入40克前面做好的紅油,再加入25克切成片蔥白、15克薑片和15克蒜片。翻炒直至飄出香氣。
17. 倒入切好的牛肉片,翻炒1分鍾,
18. 最後加入20克老抽和50克燉牛肉的湯,繼續翻炒2分鍾,確保牛肉片均勻受熱而且充分入味。翻炒的時候動作務必輕柔,避免弄碎牛肉片,破壞面的品相,炒好的牛肉連同湯汁盛出備用。至此襄陽牛肉麵的准備工作就全部完成了。
19. 取一隻直徑20厘米的湯鍋,加入2公斤水,大火煮開,加入20克鹽。取一隻面碗,加入80克燉牛肉的湯,然後加入另外准備好的熱水做成面湯備用。把鹼水面放進鍋里,煮60秒。
20. 用筷子把煮好的面撈進濾籃里,輕輕抖動幾下,甩掉多餘水份然後放進面碗里,嘗一下面湯的味道,如有必要加鹽調味。鋪上炒好的牛肉片、切碎的香菜,如果喜歡還可以放上一些切碎的小蔥,最後澆上紅油就可以享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