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家常菜譜 » 古人形容牛肉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古人形容牛肉好吃

發布時間: 2022-10-16 17:49:31

Ⅰ 熟牛肉沒有味、嚼不爛,在古代為啥如此受寵

因為在古代那時候熟牛肉是特別少的,加上物以稀為貴,所以在古代的時候,熟牛肉會特別的受寵愛。

Ⅱ 關於古人吃牛肉

因人而異,如果你整天呆在辦公室里自然就不會知道在外面拼搏的人有多辛苦,更何況打兵打仗!想一想!仗一旦打起來,不是一兩一個鍾頭就能結束戰斗的,更多是一天一夜,甚至不止!你也知道,武松的本事已超越一般的人,能一人打死一隻老虎就是一個好例子,然而,他的武藝從何而來的?那當然是練出來的,他的武藝能高強到這種程度,自然不是一般的訓練,更有可能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高強度的訓練之後,胃口自然不是常人可以相比的!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吧,你現在的胃口為什麼會比三歲時候的胃口大那麼多了,答案就是你現在運動量已經遠遠的超越三歲時的運動量!
這個答案滿意嗎?

Ⅲ 牛肉湯用文言文怎麼說

湯的本義是熱水。如:赴湯蹈火。揚湯止沸。
肉湯古代稱肉羹,牛肉湯文言應稱牛肉羹。(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帶汁的肉,而不是湯。「羹」表示湯的意思,是中古以後的事情。)
字典資料:
羹gēng【名】(會意。從羔,從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會意,表示肉的味道鮮美。用肉或菜調和五味做成的帶汁的食物。《說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帶汁的肉,而不是湯。「羹」表示湯的意思,是中古以後的事情。)

Ⅳ 「小二 來兩斤牛肉」,古人吃肉真這么瀟灑嗎

我們在古代的電視劇或者是小說裡面,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橋段,「店小二,上兩斤牛肉!」店主人家則會在那邊興高采烈地回應道:「好咧!」古人吃肉真這么隨意?恐怕你的理解是錯的。

出現這種場景對多的地方,應該就是水滸傳了,裡面的梁山好漢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好不痛快,然而這最終只是小說所編撰出來的東西,實際上關於吃這件事情,古代也是大有講究的。

在傳統的農耕文明 社會 ,牛的概念已經不是單純的一頭動物這么簡單,它已經上升到了戰略物資的存在,成為老百姓開墾耕地的的重要依仗,元朝農業專家王禎就在《農書》裡面說:「農為牛本,有功於世」。而在《水滸傳》所在的宋朝,律法《宋刑統》規定:「諸故殺官私牛者,徒一年半。」只有官府養的准備上貢朝廷的菜牛和老病意外夭亡的黃牛,經過官府批文以後,才能夠公開屠宰。

因此這基本上只能是統治者所食用的食物,禮記也明確表示:「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那為什麼水滸傳裡面那些梁山好漢動輒就數斤牛肉呢?這里只能夠推斷,作者施耐庵想表達一種反抗的精神,因此故意設計吃牛肉這個環節,來表達好漢們的豪爽吧!牛肉沒了,大家平日裡面吃什麼呢?

如今的是豬肉,那麼過去是否也這樣呢?一直到了宋代以後,這才開始吃豬,這是為什麼?

這和另外一種動物,羊有關,古代中原王朝最好的牧場來自於燕雲十六州,養育大批的牛羊,而到了五代十國兒皇帝石敬瑭將它獻給了契丹人之後,宋朝就喪失了這片牧場,同時也極大地斷掉了羊肉的供應,雖然後來宋遼簽訂貿易合約,牛羊又得以進口,然而期間還是經過了一段空窗期,包括一些地方縣令,都吃不起羊肉了,大家隨即找了另外一種代替品,這也就是豬。在對豬肉的推崇上,著名的大文學家蘇東坡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

他因為政見不和等問題被貶官之後,也消費不起羊肉,因此親自研究起豬的烹調方法起來,蘇東坡岑金寫下一手《豬肉頌》,略帶惋惜地道出了當時的情形:「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而至於狗肉,雖然也普及,但是狗在古代不太好養殖,飼料和環境都比較嚴格,古人有著吃狗肉的傳統,但也是極昂貴的奢侈品了。因此大家的理解都錯了。古代可不是坐下一喊,想吃什麼就有什麼的。首先你得有銀子,而牛肉這種東西,除非是大酒店,平日裡面普通的村釀人家,斷然拿不出來牛肉給你吃的。

Ⅳ 形容牛肉好吃的古文

戴嵩畫牛①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②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③大笑曰:「此畫鬥牛也!鬥牛力在角,尾搐④入兩股間。今乃掉尾⑤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⑥之。 古語有雲:「耕當問奴,織當問婢⑦。」不可改也。
【字詞注釋】①選自《東坡志林》,作者蘇軾。嵩(s#ng)。②囊(n2ng):袋子。此處指畫套。③拊(f()掌:拍手。④搐(ch)):抽縮。⑤掉尾:搖尾巴。⑥然:認為對。⑦婢(b@):女傭人。
【詩文翻譯】 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他所珍藏的書畫有幾百種。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牛,尤其珍愛。他用錦縫制了畫套,用玉做了畫軸,經常隨身帶著。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曬太陽,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著說:「這張畫是畫的鬥牛啊!鬥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搖著尾巴在斗,錯了!」杜處士笑笑,感到他說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

Ⅵ 無肉不歡的飲食情結,古代人最愛吃哪些「肉食」

和現在基本上差不多,也都是以豬肉和牛羊肉,有些人還喜歡吃狗肉,當然狗肉在古代也是上不了檯面的,豬肉在古代也是最普遍的肉食品,和現在一樣,古代大多數老百姓都是以豬肉為主,而牛肉因為古代禁止隨便宰殺耕牛,因此市場上流通的牛肉也不算多,當然有錢還是可以吃的到,往往武將,英雄好漢最喜歡吃牛肉,羊肉因為是古代貴族和有錢人喜歡吃的肉食品,價格相對也比較貴。

羊肉和現在一樣,價格同樣也是高於牛肉和豬肉,而且羊肉在古代是貴族有錢人最喜歡吃的肉,所以說羊肉的價格也是比較高的,面向的群眾也不是平民百姓,狗肉在古代也是很常見的,因為古代狗很少作為寵物,所以說吃狗肉也沒什麼心理負擔,但是狗是看家的動物,一般的人也不會隨便殺狗吃肉,並且狗肉是上不了檯面的。

Ⅶ 在古代關於牛肉的詩句

1.有關牛肉的詩句

1、自來鼻上無繩索,天地為欄夜不收。——李白《詠石牛》

2、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牧童詞》 唐·張籍

3、一日官軍收海服,驅牛駕車食牛肉。——《田家詞》 唐·元稹

4、溪清喜不污牛腹,豈畏踐霜寒墮趾。——《飲牛歌》 宋·陸游

5、奚奴跨馬不搭鞍,立走水牛驚漢官。——《杜秀才畫立走水牛歌》 唐·顧況

6、勿言牛老行苦遲,我今八十耕猶力。——《飲牛歌》 宋·陸游

7、問渠何法牛馴擾,鞭撻無驚芻牧多。——《騎牛歌》 清·陸師

8、所念牛馴擾,不亂牧童心。——《牧童詞》 唐·儲光羲

9、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飢唯我知。——《牧牛詞》 明·高啟

10、人生得飽萬事足,拾牛相齊何足言!——《病牛》 宋·李綱

2.關於「牛肉」的詩句有哪些

1、自來鼻上無繩索,天地為欄夜不收。——李白《詠石牛》

釋義:天生鼻子上就沒有繩索的牽綁,天天耕地到夜裡都不休息。

2、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細,蘆管卧吹莎草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牧童詞》 唐·張籍

釋義:早晨去放牛,趕牛去江灣。傍晚去放牛,趕牛過村落。披著蓑衣走在細雨綿綿的樹林里,折支蘆管躺在綠草地上吹著小曲。腰間插滿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來咬牛犢。

3、一日官軍收海服,驅牛駕車食牛肉。——《田家詞》 唐·元稹

釋義:自從官軍征伐藩鎮的戰爭開始以來,朝廷就把農民連人帶牛和車以及農具一並徵用了。農民驅牛駕車千里迢迢地把糧食運到前線後,結果連牛也被官兵宰殺吃掉了,農民只收得兩只牛角而返。

4、溪清喜不污牛腹,豈畏踐霜寒墮趾。——《飲牛歌》 宋·陸游

釋義:清清的溪水沒有污染到牛的肚子,怎會害怕下雪凍壞它的腳趾。

5、奚奴跨馬不搭鞍,立走水牛驚漢官。——《杜秀才畫立走水牛歌》 唐·顧況

釋義:奴脯跨上馬上不能搭放馬鞍,水牛突然走動驚嚇到了漢代官員。

6、勿言牛老行苦遲,我今八十耕猶力。——《飲牛歌》 宋·陸游

釋義:不要說牛老了行動不便又慢,我都八十了仍然老當益壯。

7、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自嘲》 魯迅

釋義:橫眉:怒目而視;千夫指:眾人都指責;孺子牛:甘為為人服務的人。指對待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甘願服務。

8、所念牛馴擾,不亂牧童心。——《牧童詞》 唐·儲光羲

釋義:說的是馴牛的時候被打擾,但是沒有打擾到牧童馴牛的心。

9、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飢唯我知。——《牧牛詞》 明·高啟

釋義:夕陽西下,吃草的牛行走的很遲緩,它累它餓只有我知道。

10、人生得飽萬事足,拾牛相齊何足言!——《病牛》 宋·李綱

釋義:要活得舒心,活得快樂,活得瀟灑,就要學會知足,學會隨遇而安。

3.和牛有關的詩句

1、自來鼻上無繩索,天地為欄夜不收。——李白《詠石牛》

2、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牧童詞》 唐·張籍

3、一日官軍收海服,驅牛駕車食牛肉。——《田家詞》 唐·元稹

4、溪清喜不污牛腹,豈畏踐霜寒墮趾。——《飲牛歌》 宋·陸游

5、奚奴跨馬不搭鞍,立走水牛驚漢官。——《杜秀才畫立走水牛歌》 唐·顧況

6、勿言牛老行苦遲,我今八十耕猶力。——《飲牛歌》 宋·陸游

7、問渠何法牛馴擾,鞭撻無驚芻牧多。——《騎牛歌》 清·陸師

8、所念牛馴擾,不亂牧童心。——《牧童詞》 唐·儲光羲

9、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飢唯我知。——《牧牛詞》 明·高啟

10、人生得飽萬事足,拾牛相齊何足言!——《病牛》 宋·李綱

11、破領耕不休,何暇顧羸犢。夜歸喘明月,朝出穿深谷。——《耕牛》 宋·梅堯臣

12、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醉酒歌》李白

13、農死有兒牛有犢,誓不遣官軍糧不足。——《田家詞》 唐·元稹

14、牛吒吒,田確確。旱塊敲牛蹄趵趵,種得官倉珠顆谷。——《田家詞》 唐·元稹

15、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卧。——高啟《牧牛詞》

16、牛牛食草莫相觸,官家截爾頭上角。——《牧童詞》 唐·張籍

17、牛背兒童自放歌,頭頭注澗復逾坡。——《騎牛歌》 清·陸師

18、門外一溪清見底,老翁牽牛飲溪水。——《飲牛歌》 宋·陸游

19、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牧童詞》 唐·李涉

20、鄰肩抵尾乍依隈,橫去斜奔忽分散。——《五歌·放牛》 唐·陸龜蒙

4.關於牛的古詩詞

如下圖所示,1、自來鼻上無繩索,天地為欄夜不收。——李白《詠石牛》

2、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牧童詞》唐·張籍

3、一日官軍收海服,驅牛駕車食牛肉。——《田家詞》唐·元稹

4、溪清喜不污牛腹,豈畏踐霜寒墮趾。——《飲牛歌》宋·陸游

5、奚奴跨馬不搭鞍,立走水牛驚漢官。——《杜秀才畫立走水牛歌》唐·顧況

6、勿言牛老行苦遲,我今八十耕猶力。——《飲牛歌》宋·陸游

7、問渠何法牛馴擾,鞭撻無驚芻牧多。——《騎牛歌》清·陸師

8、所念牛馴擾,不亂牧童心。——《牧童詞》唐·儲光羲

9、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飢唯我知。——《牧牛詞》明·高啟

10、人生得飽萬事足,拾牛相齊何足言!——《病牛》宋·李綱

5.和牛有關的詩句

1、自來鼻上無繩索,天地為欄夜不收。

——李白《詠石牛》2、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牧童詞》 唐·張籍3、一日官軍收海服,驅牛駕車食牛肉。

——《田家詞》 唐·元稹4、溪清喜不污牛腹,豈畏踐霜寒墮趾。——《飲牛歌》 宋·陸游5、奚奴跨馬不搭鞍,立走水牛驚漢官。

——《杜秀才畫立走水牛歌》 唐·顧況6、勿言牛老行苦遲,我今八十耕猶力。——《飲牛歌》 宋·陸游7、問渠何法牛馴擾,鞭撻無驚芻牧多。

——《騎牛歌》 清·陸師8、所念牛馴擾,不亂牧童心。——《牧童詞》 唐·儲光羲9、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飢唯我知。

——《牧牛詞》 明·高啟10、人生得飽萬事足,拾牛相齊何足言!——《病牛》 宋·李綱11、破領耕不休,何暇顧羸犢。夜歸喘明月,朝出穿深谷。

——《耕牛》 宋·梅堯臣12、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醉酒歌》李白13、農死有兒牛有犢,誓不遣官軍糧不足。

——《田家詞》 唐·元稹14、牛吒吒,田確確。旱塊敲牛蹄趵趵,種得官倉珠顆谷。

——《田家詞》 唐·元稹15、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卧。——高啟《牧牛詞》16、牛牛食草莫相觸,官家截爾頭上角。

——《牧童詞》 唐·張籍17、牛背兒童自放歌,頭頭注澗復逾坡。——《騎牛歌》 清·陸師18、門外一溪清見底,老翁牽牛飲溪水。

——《飲牛歌》 宋·陸游19、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牧童詞》 唐·李涉20、鄰肩抵尾乍依隈,橫去斜奔忽分散。

——《五歌·放牛》 唐·陸龜蒙。

6.和牛相關的詩句

1、自來鼻上無繩索,天地為欄夜不收。

——李白《詠石牛》2、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牧童詞》 唐·張籍3、一日官軍收海服,驅牛駕車食牛肉。

——《田家詞》 唐·元稹4、溪清喜不污牛腹,豈畏踐霜寒墮趾。——《飲牛歌》 宋·陸游5、奚奴跨馬不搭鞍,立走水牛驚漢官。

——《杜秀才畫立走水牛歌》 唐·顧況6、勿言牛老行苦遲,我今八十耕猶力。——《飲牛歌》 宋·陸游7、問渠何法牛馴擾,鞭撻無驚芻牧多。

——《騎牛歌》 清·陸師8、所念牛馴擾,不亂牧童心。——《牧童詞》 唐·儲光羲9、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飢唯我知。

——《牧牛詞》 明·高啟10、人生得飽萬事足,拾牛相齊何足言!——《病牛》 宋·李綱。

7.關於肉的詩句

關於肉的詩句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 宋 · 岳飛《滿江紅·寫懷》

家財既盡骨肉離,今日垂年一身苦 —— 唐 · 韋庄《秦婦吟》

尚讓廚中食木皮,黃巢機上刲人肉 —— 唐 · 韋庄《秦婦吟》

倉卒骨肉情,能不懷苦辛 —— 魏晉 · 曹植《贈白馬王彪·並序》

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 —— 唐 · 杜甫《前出塞九首》

雕題黑齒,得人肉以祀,以其骨為醢些 —— 先秦 · 屈原《招魂》

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 —— 清 · 曹雪芹《螃蟹詠》

古骨無濁肉,古衣如蘚苔 —— 唐 · 孟郊《秋懷十五首》

快剪刀除辮,干牛肉作餱 —— 清 · 章炳麟《獄中贈鄒容》

希望能幫助到你

Ⅷ 古人吃牛肉的歷史是怎樣的

在古代,吃牛肉是犯法的。

雖然在古代,牛是可以進行貿易的,也是有明碼標價的。以漢朝為例,《九章算術》說一頭牛值九百三十文左右,而一頭羊約值五百七十文,一隻狗的價格約在一百至一百二十左右,可見牛的市場價非常高的。但政府規定:牛隻,可以買賣,不可以殺害。

在中國古代,牛確實是最高貴的動物。因為古代農業生產力不發達,沒有大型機械,而牛能負重,所以牛是古代農業絕對不能缺少的重要勞動力。即使是現在,一些落後地區的農業耕種也離不開牛隻。

《禮紀·王制篇》是這么說的,統治者祭祀天地祖宗時,祭品分為兩個等級,第一等級是牛羊豬,合稱三牲,叫做太牢。而第二等級是減掉牛,只有豬羊,叫做少牢。天子(周王)有資格用牛在肉的太牢,而低一等級的諸侯公爵只能用沒有牛的少牢。

排名第二的動物是羊,《王制》規定「大夫無故不殺羊」,大夫相當於部長級別了,可見羊的地位也是很高的。而狗,則規定「士無故不殺犬、豕」,也就是狗與豬。士相當於現在的公務員階層。當然士還不是最低的,最低的自然是普通百姓了。

《王制》規定平民百姓沒有經過特別許可,不允許吃珍稀動物,其中自然就包括身份最高貴的牛了。可以這么說,牛就是古代的動物元首,無故殺牛是必須要追究刑責的,當官的殺牛也不行。南北朝梁朝有個名動天下的大臣叫謝朏。

他的兒子謝諼官拜司徒右長史,相當於現在正國級領導的秘書長。這位謝長史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突然在家裡殺了一頭牛,被人告發,觸犯了法律,被罷官為民。

(8)古人形容牛肉好吃擴展閱讀:

在很久以前,中國人就懂得馴養「馬牛羊豬狗雞」等六牲獲得肉食,但不同的肉食在食物系統中有著不同的地位,這種地位甚至影響到今天的肉類價格。

在古代的飲食習慣中,牛羊毫無疑問是最貴族化的肉食,《禮記·王制》也說:「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從排名上看,牛羊在豬之上,這個首先是從肉食的珍貴程度有關,牛在農耕時代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在許多朝代都不許私自宰殺牛,就如禮記所說,連諸侯沒什麼重要的事都不輕易殺牛。

最早在漢代,牛已經被立法保護,漢律規定「不得屠殺少齒」。漢律對殺牛的懲罰十分嚴厲,犯禁者誅,要給牛償命。

到了唐宋時期,牛更是不管是否老弱病殘,都在禁殺之列,只有自然死亡,或者病死的牛才可以剝皮售賣或者自己吃用。

Ⅸ 為何古代的英雄好漢吃飯,都喜歡點「兩斤牛肉」

一說到喝酒吃肉,就想到了《水滸傳》。那裡面大大小小的英雄到了客棧總是來點牛肉就酒。之後的武俠小說大多是受了《水滸》的影響,弄得喝酒的標配是牛肉。




牛肉相比於同時期的其他肉類,烹調難度更低、肉質更鮮美、更好吃。相比之下,古代直到蘇東坡發明了「東坡肉」後,人們才發現豬肉這種煮不好就又干又硬的肉原來能夠這么好吃!而羊肉腥膻味難以祛除,蘇東坡本人更有「十年京國厭肥羜」的詩句鄙視羊肉的膻味,而他身為罪官,要接受監管,自然也沒機會吃牛肉,怪不得他後來就發明了東坡肉!

Ⅹ 在古人眼裡,牛肉比豬肉好吃嗎

1:中國人在清朝之前是不吃豬肉的,有個宋代的文人(名字忘記了)曾經寫過,豕(豬)之肉不可食,其味腥臊無比。話說不吃豬肉的人吃起豬肉味道真的很大。
2:宋朝牛是主力生產工具,法律嚴禁宰殺牛馬,梁山好漢之所以吃牛肉就是為了體現和朝廷作對。
明朝以前,中國人主要食用羊肉,家禽,以及水產。豬是在清朝人口大量增長以後為了滿足肉類供應才逐漸擴大養殖數量的。